中国民间玩具象征寓意概说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吉祥(平安)象征物,总有一款适合你

中国十大吉祥(平安)象征物,总有一款适合你

中国十大吉祥(平安)象征物,总有一款适合你闫肖锋吉祥物件种类十分丰富,又存有地域差别,如只选取“十大”,难免挂一漏万。

以下仅为笔者一人标准而已。

一、中国结“中国结”是近几年非常时兴之物。

其实类似的东西早就存在,在文字出现之前,古人要记录某些值得纪念的事情就以“结绳记事”。

古人喜用锦带绾成连环回文式的结子,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并取了个美妙的名字叫“同心结”。

唐代教坊乐曲有《同心结》这一词牌名,看来当时的人比现代人还要罗曼蒂克,用结表达同心的情感与愿望。

结是什么?《说文》说“以两绳相勾连也”。

看来问题的本质就在这里,“相勾连”,也就是结在一起永不分开。

那么但凡希望某种关系永不分开、中断,就都会联想到“结”。

比如两人相好定终身称“结发夫妻”、两国友好称“结盟”,还有“团结”、“结婚”、“谊结同心”等等,概出此意。

二、如意如意是随佛教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和尚在宣讲佛经时手持之,在上记经文,以备遗忘。

如意在史上又是军国重臣、封建士大夫执用的器物,其柄端制成心形,以骨、竹、玉、石和铜铁等制成,持以指划。

至于民间,如意又是民间普遍使用的爪杖。

近世的如意长度变得短了,用铁、金、白玉、珊瑚、竹根制作,亦因其名字吉祥,自清朝以来已逐渐演变为赏玩之物,并为贵族王公和富绅世家所珍重,用作馈赠、贺婚和祝寿之礼物。

此外,如意还可与其他物品组合成复合意思的吉祥物,如以一柄如意放置在两个柿子之间,成为“事事如意”;或将如意、柿子放置于柏树中间,称“百事如意”;或将如意、柿子放置于万年青之间,则称“万事如意”。

三、狮在中国古代,有太师、少师这样的职位,他们分别是辅佐皇帝、太子的大官,官位显赫,官高禄厚。

因为“狮”与“师”谐音,狮子也就与官爵相连。

狮子不仅仅与加官晋爵有关,在陕北,更多的与镇宅祈福有关。

狮子的造型五花八门:有回头狮子、直面狮子、村头狮、山头狮、墙头狮、大门狮及炕头狮。

自然中的狮子、老虎虽然一般人不常见,其习性却为人所知,因此其威猛凶悍便成为人们将它作为趋吉避凶的吉祥物的一个因素。

各种雕刻寓意详解

各种雕刻寓意详解

各种雕刻寓意详解1.佛:佛可保佑安全,寓意有福(佛)相伴。

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摆脱烦末路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2.凤:吉祥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向阳。

3.羊:意气扬扬,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

4.菊:与松一起寓意松菊延年。

5.磬:寓意喜庆。

6.鹅:羲之爱鹅。

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7.蝉:一鸣惊人。

8.熊:与鹰一起寓意好汉斗志。

9.虾:弯弯顺10.龟:安全龟或长命龟。

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

带角神龟即长命龟。

11.猪:寓意龙。

汉皇子刘彘的彘意思是猪,也是龙12.蟾:蟾与钱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繁华有钱。

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

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分。

13.观音:观音慈悲普度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14.仙鹤:寓意延年益寿。

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

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

与鹿和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15.灵芝:长命之意。

16.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祖17.达摩: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

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景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

是中国禅宗的初祖。

18.钟馗:扬善驱邪。

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

19.僧人:两个僧人寓意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

布袋僧人即弥勒佛。

20.怪兽:与蝙蝠、铜钱、喜鹊一起寓意福禄寿喜。

21.獾子:寓意欢欢乐喜。

22.狮子:表现大胆,两个狮子寓意事事快意。

一大一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意登基高权重23.喜鹊: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欢乐。

和豹子一起寓意报喜。

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喜得连科。

24.财神:招财进宝之意。

25.八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庆寿。

八仙是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曹国舅、蓝采和。

偶然用八仙持的神物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宝。

八种法器是葫芦、扇子、鱼鼓、花篮、阴阳板、横笛、荷花、宝剑。

26.兰花:与木樨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良好的意思。

民间美术(玩具)

民间美术(玩具)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放飞原理>
一般我们将风筝定义为,借助风力来使它 飞行的人造物体并用线牵引控制. 由定义上就可明白,风筝本身并无动力 它须经由线的牵引.产生空气流动.而引发上升飞行 的能力 要使风筝能够起飞并在天空中飞翔,必须具备的条 件是 1.要有一定的风力; 2.风筝本身必须有迎风的倾斜度,即风筝躯体迎风 的平面与脚线构成「迎角」; 3.要有来自放飞点的牵引力,即拉力 这是因为,放 风筝 必须用线牵引以利用力,才能升起于空中。
传统与创新--飞鸟 • 水鸟阿比
会飞翔的昆虫与鸟儿,是古人制作风筝时最常仿真的 对象,在今人的巧手下,有了更丰富的面貌。
传统与创新--帆船
船帆,不仅是风筝的灵感来源,同时,也可化身为风筝

• 凯萨战舰
传统与创新--帆船
船帆,不仅是风筝的灵感来源,同时,也可化身为 风筝。
• 快速大帆船
广 告 风 筝
虫形风筝:如蝴蝶,蜻蜓,甲虫等 水族风筝:如蟹,金鱼,蛙等. 人物风筝:孙悟空,老寿星,飞天等. 字形风筝:双喜字,福,寿等. 器皿风筝:花篮,扇子,宫灯等. 其他种类:八卦,五角星,瓦片,六角形等
传统风筝
•八仙葫芦
•二龙戏珠
•双龙八仙瓶
•八仙过海
•千手观音
• 龙 头 蜈 蚣 ~
•百子成龙
• 龙 头 蜈 蚣
传统与创新--飞鸟
会飞翔的昆虫与鸟儿,是古人制作风筝时最常仿真的 对象,在今人的巧手下,有了更丰富的面貌。 • 大冠鸠
传统与创新--飞鸟 • 丹顶鹤
会飞翔的昆虫与鸟儿,是古人制作风筝时最常仿真的 对象,在今人的巧手下,有了更丰富的面貌。

元宵佳节的传统玩具

元宵佳节的传统玩具

元宵佳节的传统玩具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人们在这一天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以及玩传统的元宵节玩具。

这些传统玩具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回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元宵佳节的传统玩具。

1. 彩灯彩灯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会挂起各种大小、各种形状的彩灯,把整个城市装点得五彩斑斓。

彩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更是人们表达欢庆和喜悦的象征。

传统的彩灯制作工艺精湛,通常采用竹子和纸制作而成,还有一些彩灯会根据传说故事或者节日主题进行设计,增加了一种神秘而有趣的氛围。

2. 提灯提灯是元宵节独特的传统玩具,它是一种用纸制作而成,可以装上蜡烛或者电灯泡的灯笼。

提灯的外形多种多样,有动物、花卉、人物等各种造型,它们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仿佛给人们带来了神秘奇幻的感觉。

在元宵节的晚上,孩子们手中提着灯笼,相互追逐玩耍,给节日增添了一种童真与活力。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它在元宵节期间达到高潮。

舞龙舞狮表演由舞者和鼓手组成,舞者身穿五颜六色的龙衣或狮子装,随着鼓声和音乐转动、跳跃,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感觉。

舞龙舞狮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驱邪辟邪的寓意,人们相信舞龙舞狮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4. 花灯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赏灯的主要内容之一。

花灯制作精美,造型多样,常见的有花千层灯、花灯悬灯、浮雕花灯等。

花灯的制作需要细致的工艺和创意,它们的形状和图案通常与传统文化和故事相关联,每一盏花灯都散发出一股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节日气息。

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会带着家人一起赏花灯,欣赏那盛世美景,享受节日的喜悦。

5. 剪纸剪纸是一种流行于中国民间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玩具。

剪纸是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品,常见的有花鸟、动植物、人物形象等。

剪纸通常采用红色纸张,寓意喜庆和纯洁。

人们会将剪纸作品贴在窗户上或者挂在屋内,给家里增添喜庆的气氛。

中国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传统吉祥物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祥瑞、祝福和吉祥。

这些吉祥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传达了许多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吉祥物之一。

作为华夏民族的象征,龙代表着权力、尊严和荣耀。

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文化场合,如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寓意着瑞气祥云、繁荣昌盛。

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代表着美丽、幸福和吉祥。

凤的形象常常与龙相辅相成,形成龙凤呈祥的场景,寓意着阴阳调和、万物生发。

同时,凤还与文字、歌舞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色。

狮子是中国传统的瑞兽,象征着权威、力量和勇气。

狮子形象常常出现在皇宫、寺庙等重要场所,起到护卫和镇邪的作用。

狮子还被赋予了驱邪避灾的含义,成为人们心中的守护神兽。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之一,代表着万事如意、平安幸福。

如意的外形为灵芝或祥云,寓意着吉祥如意、富贵长寿。

在古代,如意还被作为指挥工具,因此也象征着权威和统领。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富裕、繁荣和幸福。

鱼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中,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足美满。

鱼还与孕育和繁衍相关联,因此也被视为生殖和生命的象征。

葫芦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之一,代表着健康、长寿和幸福。

葫芦的外形圆润饱满,寓意着和谐美满、福禄双全。

葫芦还被赋予了祛病避邪的含义,成为人们心中的保护神。

在民间艺术中,葫芦常与其他形象相结合,如与蝙蝠配合,形成“福禄寿”的吉祥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物丰富多彩,除了上述典型代表外,还有麒麟、禹鼎、百鸟朝凤等许多其他寓意美好的形象。

这些吉祥物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如今,这些传统吉祥物依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礼品赠送、室内装饰、节庆活动等,提醒着人们珍惜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美好的生活。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玩具与民间游戏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玩具与民间游戏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玩具与民间游戏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传统玩具和民间游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还传承了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传统节日中常见的传统玩具和民间游戏,并探讨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第一部分:传统玩具一、风筝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清明节和端午节,风筝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玩具。

风筝制作和放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人们相信,风筝可将厄运和疾病带走,同时也可祈求好运。

制作风筝需要技巧和耐心,它们的各种形状和图案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

二、陀螺陀螺是另一种受欢迎的传统玩具。

它通常由木头或塑料制成,并有一个竖轴。

通过用手快速拉动陀螺,它会旋转起来。

陀螺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培养人们耐心和协调性的工具。

三、旱船旱船是一种古老的木制玩具,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一部分。

旱船制作精美,经常出现在庙会和庆祝活动中。

人们可以坐在旱船上,模拟划船的动作,感受船行的快乐。

这种传统玩具鼓励人们团结合作和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民间游戏一、踢毽子踢毽子是一项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游戏,特别在中秋节和春节期间。

这个游戏的目标是尽可能多次地连续踢毽子而不让它掉落在地上。

踢毽子需要人们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它不仅考验人们的反应能力,还加强了体力和协调性。

二、跳房子跳房子是一种流行的传统游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传统节日上。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跳过一系列排列成方格的石头或木块,同时避免踩到它们。

跳房子培养了人们的平衡感和耐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体魄。

三、捉迷藏捉迷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在各种传统节日中仍然非常受欢迎。

这个游戏有两个角色:一个角色负责“捉”,另一个角色则负责“躲”。

在游戏开始时,藏在各个角落的人要尽量避免被找到。

捉迷藏不仅提供了机会让人们锻炼身体,还促进了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

结论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玩具和民间游戏不仅带给人们欢乐和娱乐,还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这些玩具和游戏培养了人们的协调性、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偶在民间传说中有什么形象?

人偶在民间传说中有什么形象?

人偶在民间传说中有什么形象?一、吉祥象征人偶在民间传说中常被赋予吉祥象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偶常被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木偶、玩偶等,用以祈福和保佑。

人们相信,人偶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带来好运和吉祥。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常用红色丝线制作小人偶,寓意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借助人偶,民间相信可以将吉祥之力聚集起来,以保护自身免遭厄运和灾难。

二、驱邪驱鬼的媒介人偶在民间传说中也是一种驱邪驱鬼的媒介。

传说中,人偶能代表人的形象,可以用来驱赶恶灵、邪魔和鬼魂。

人们常在各种婚嫁、嫁妆的仪式中使用人偶,以保护和祝福新人在婚后的幸福生活。

此外,在民间信仰中,人们还会将人偶用于驱鬼祈福的仪式中,以期能够消除厄运和灾难。

人偶在驱邪驱鬼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象征着神圣的力量。

三、代表灵魂的载体在某些地方的民间传说中,人偶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寄宿灵魂的载体。

人们相信,人偶可以容纳和承载亡灵的灵魂,为其提供新的身体。

一些灵媒和巫师会使用人偶进行灵魂附体仪式,据说可以将死者的灵魂复活或者与其进行沟通。

这种对人偶的特殊认知,揭示了人们对生与死、鬼神与世间的探讨和追求。

四、魔法与诅咒的阐释人偶在民间传说中也承载了魔法与诅咒的阐释。

人们相信,通过对人偶施加某些诅咒或者魔法的经过,可以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

据说,这种力量可以用来伤害或者诅咒某个人,给对方带来不幸和灾祸。

这种对人偶的超自然解读,展示了人们对于神秘和超乎寻常现象的痴迷和探求。

五、人性与命运的思考人偶在民间传说中还反映了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形象和意志借助人偶来表达、延续和保留。

在某些传说中,人偶被视为衍生自人类的一种拟人化形式,代表了人类的愿望和欲望。

人们以此来反思人类的命运和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人偶被赋予了与人类相似的情感、意志和命运,成为了人类与自我、与世界对话的媒介。

人偶在民间传说中以吉祥象征、驱邪驱鬼的媒介、代表灵魂的载体、魔法与诅咒的阐释以及人性与命运的思考等形象出现。

春节的传统玩具

春节的传统玩具

春节的传统玩具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期待着这个喜庆的时刻。

与春节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传统玩具。

这些玩具代表了人们对幸福、繁荣和吉祥的渴望,也是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春节传统玩具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河豚灯笼河豚灯笼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一种装饰物。

它由竹子和红色绸子制成,外形像一个圆球,上面绘有各种吉祥图案。

河豚灯笼不仅具有装饰作用,也常被视为带来好运和吉祥的象征。

人们相信点亮河豚灯笼可以驱走恶鬼,保护家庭免受疾病和灾难的侵害,同时也代表了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充满光明和快乐。

2. 肥皂灯肥皂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玩具,它用蜡烛和肥皂制作而成。

人们在肥皂上挖一个小孔,插入蜡烛后点燃,这样灯光就会透过肥皂的表面散发出七彩的光芒。

肥皂灯通常绘有各种花纹和形象,如花鸟、人物等。

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还是春节期间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肥皂灯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它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力的体现。

3. 舞狮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表演之一。

表演者身穿狮子服装,模仿狮子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舞蹈表演。

舞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勇气、力量和祥瑞。

人们相信舞狮可以驱走邪恶的力量,带来好运和繁荣。

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能看到舞狮队伍在街头巷尾穿行,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4. 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和玩具。

剪纸使用红色纸张,经过艺术家巧妙的剪裁和设计,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象。

剪纸通常用于装饰窗户、墙壁和室内空间,以营造喜庆和祥和的节日氛围。

它还常被作为贺年卡片和礼物赠予亲朋好友,寄托着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5. 扯铃扯铃是一种古老而富有节日气氛的玩具。

它由一个木制的手柄和多个铃铛组成。

当人们轻轻拉动手柄时,铃铛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

扯铃被广泛认为是辟邪和驱灾的神器,也代表着好运和吉祥。

春节期间,孩子们常常挂上扯铃,或是在欢乐的氛围中玩耍,寓意着庆祝新年的到来和期盼幸福快乐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玩具象征寓意概说
-- 柳林(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吉祥文化古老而神秘,并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

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吉祥文化的影响,从而以其鲜明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

在民间,玩具俗称“耍杂”,专做玩耍娱乐之用,是以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渗透和传播民俗文化意识的精神活动。

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像之中,与民间习俗、日常生活分不开的,表现在婚丧礼俗、寿日贺喜、岁时习俗、祈福供品等上面,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互补性。

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启迪,促进物质生活的再创造,美化和充实了生活,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给人以慰籍和温馨,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寄托、拜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操和精神。

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中国民间玩具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1958年,考古发现的陕西省西安市郊半坡村墓葬文化遗址,墓葬区内有许多儿童的遗骨,这是死去的原始先民的子女。

在这些小尸骨的周围有许多陶球和石球,被认为是当时的儿童玩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类似的玩具在其他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如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四川清水滩遗址、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等,多处都发现了陶球形的玩具。

这些陶器亦有了如玩具的形态,其中必定包含着原始人游戏冲动的起因或用以娱乐的功能。

再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湖北天门石家河,辽宁阜新胡头沟等出土的各种陶质小动物,其神情姿态生动可爱,洋溢着无法掩饰的自由创造的激情和自我欢愉的意识,已显示了原始人的自娱心理需要和表达自我意志的趋向。

另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之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搏。

另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谬辱之。

”文献所言虽为帝王之事,却记述了商代民间以泥偶为戏玩的风俗。

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塑、石蝉、石熊、石牛、玉雕人像和动物,这些反映商代先民观念形态的东西,其造型风格和艺术手法与新石器时代遗存及传世民间玩具有着明显的联系。

从大量精巧美观、自然活泼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已经具有了对娱乐生活的要求。

根据《战国策》记载,在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由于商业的兴盛和人们生活的富裕,歌舞、弹琴、斗鸡等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虽然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人),但作为娱乐的方式,已经在社会得以显现。

另有风筝起源的雏形“木鸢(用竹木制成的鸟)”和中国民间至今流行的一种“巧环”玩具的前身玉连环,都出现在战国时期。

一切事物的起源,本以使用为先,中国民间玩具也是如此。

《后汉书·王符传》:“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这说明在我国汉代已经出现了专供儿童玩耍的物件。

如山东诸城出土的汉代陶鸟,湖北云梦出土的西汉木马,以及西汉木雕马佣、乐人佣、嬉戏佣等,这些物件虽然不属于现代人眼中的儿童玩具,但说明玩具在汉代已经开始盛行。

据古籍文献记载,东汉的时候,有泥制的弹丸给小孩打弹弓用,又有“泥车瓦狗”和骑马的人物及演戏的人物供孩子们赏玩。

另可以从出土的汉代文物玩具实物陶猪、陶狗、陶鸡、陶船、陶屋、陶井、陶谷仓等极为精巧美观的殉葬物品中得到佐证。

特别是先前的人殉古风,到汉代普遍以偶殉取而代之,体现出玩具不仅具有娱乐功能,也具有使用价值。

到了隋代,玩具用于随葬品逐渐增多,在陕西出土的隋代“李小孩墓”中的陪葬品,有不少鹅、鸡、犬等小型陶制玩具。

这反映了人类希望借助于这些万物有灵的玩具,祖灵佑护死去的人。

人们希望死去的
人像在生时一样享用娱乐器具,以排遣阴间的寂寞。

唐宋时代,是中国民间玩具由发展到全盛时期,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得以开发,当时流行的玩物,已非陶佣之属,面塑、瓷塑、丝帛、扎纸、雕木、彩绘等玩具在民间流行甚广,其题材都较以前丰富多彩。

如出土的宋代苏州平江城内的供儿童们磕花饼的烧陶“泥模子”玩具,其中有和尚、仙官、法师、儿童抱球、乌龟、狮子、牡丹、庭院门楼等,十分精美。

当时的玩具,具有了岁时节令的活动现象,许多玩具已成为传统节日的标志。

在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对宋代都城开封民间玩具的叙述:端午,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重阳,前一二日,各以面蒸糕遗送。

又以粉做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冬至,遇大礼之年,预于两月前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卖朴土木粉担小象儿并纸画,看人携归,以为献遗······。

这一叙述不仅显示出民间玩具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人们借玩具表达节日生活的祥和、充满喜庆的气氛。

宋代最为普及的泥玩具是“磨喝乐”,在农历七月七日之前大量上市,小孩子们都买回去“乞巧”。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磨喝乐是一个小胖娃娃,穿着红背心,系着青纱裙子,手里拿着一枝荷花或荷叶,相貌端庄十分可爱。

磨喝乐在当时不仅是普通人家孩子玩耍的主要玩具,也是皇室贵族孩子玩具之一。

磨喝乐这个名字很怪,据前人的考订,认为磨喝乐起源于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的“摩喉罗迦”,是一种神佛造像的演变;另有说法认为磨喝乐是“罗喉罗”的讹音,罗喉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

这二种都认为“磨喝乐”源于佛教,说明了民间玩具形成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社会生活中信仰习俗的紧密联系。

元明两代,民间玩具题材渗入到了杂剧故事艺术中,也是风格定型时期,如元代的泥偶玩具引串了杂剧《张鼎智勘魔合罗》(元人孟汉卿作)的剧情,以及《货郎图》(元人王振鹏绘)故事,对儿童玩具有了一定的具体描绘,而明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种玩具得到了发扬光大,新涌现的专业化玩具生产不断著称于世,技艺水平显著提高,形制日趋精致,其品类更多地涉及到了吉祥寓意的范围。

如:春牛、空钟、扫晴娘、风鸢、风车、束草人、大阿福、一团和气、泥青牛、罗汉、寿星泥玩等等。

并有许多具有产地特点的玩具得以形成,象陕西凤翔泥偶鬼脸,河南淮阳“泥泥狗”,江苏核雕艺人王叔远的“核舟”,广东吴川的梅录泥人和佛山的“纸朴”,江西景德镇的瓷玩、江苏宜兴的陶玩和广东石湾的“陶公仔”都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

中国民间玩具艺术在清代发展到高峰阶段,其生产格局,风格样式和技术品类已基本完备。

其材质之丰富、行工之熟巧、形制之精美、题材之广泛,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还有许多技艺品类为清代新创,如无锡的“印段镶手”技法,南京的“西洋镜”,苏州的“影戏洋画”、“自走洋人”,北京的“猴戏”、“鬃人”等等。

许多过去附属于祭祀供奉、巫觋方术、人生礼仪、节目庆典等民俗活动的玩具品物,都得到了发展,像捏塑表现神佛和神话故事题材的,有文武财神、蟠桃会、关公、岳飞、武松打虎、二进宫、五虎上将等;纸货则有三星、钟馗、葫芦、酒仙、聚宝盆、太狮图、八仙庆寿及虎、狮、象、麒麟等,竹本玩具有腰篮、锤鱼、花筒、脚盆等;风筝玩具有蜈蚣、鲇鱼、蝴蝶、蜻蜓、金鱼,以及天下太平、三星高照、嫦娥、僧尼会等;布制玩具有布老虎、布绢人、十二生肖等。

可见,中国民间玩具题材大都与民俗活动密切关联,属于民俗事像之整体的有机部分。

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民间玩具作为辟邪除崇的吉祥物,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人们以偶像来象征变化莫测的神道,通过直观、具体的形式或行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

如《后汉书》记载:“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
兴土龙、立土人,如故事”。

所谓“土龙”、“土人”之类的泥偶,是民众通过这一方式祈求上天的神圣象征。

中国南北各地之所以流行老虎、狮子、猴子、雄鸡、五毒、青蛙、麒麟、龟、莲花石榴、葫芦等题材的玩具、在于它们被寓有制鬼御魅、辟邪除秽、护生立子、益寿延年的意义。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较为固定语言结构模式,如“莲生贵子”,“狮子滚绣球”,“马上封侯”,“一团和气“等等,便是信仰观念和功利意愿之意念结构的形式化。

即便玩具的戏耍过程,也具有鲜明的信仰色彩和功利寓意。

像春节的风车、花炮、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艾人,巧粽彩挂、清明节的风筝、中秋节的兔儿爷,都以稳定的物质形态标志着节日的性质。

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的创造动机和内涵意义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借助审美力量和娱乐方式、宣道施教,贯彻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

在民间一种碎布拼制的“春公鸡”小玩具,是年轻母亲在立春日给孩子缝制的节日饰物。

民间彩塑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大阿福”,称为“阿福”,表示吉祥之意。

端午节做艾馍馍,以面捏猪、羊、牛、鸡、狗、兔等形,以豆做眼,全身贴艾叶花,造型极为有趣。

民间用艾,是取艾可驱病,音又谐爱之意。

虽然民间玩具艺术的本质内涵,最终应该是人们自由的创造意向和审美理想的表露,但从民间玩具发展里程中,这种“娱神娱人”和“礼乐教化”的形式决定了民间玩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温润的人情意味,也具有相对的辟邪除崇和希望借助娱乐品征服自然,追求生命,憧憬幸福的观念情感。

参考文献:
1.王朝闻邓福星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游艺编。

玩具卷,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11
2. 张道一主编,中国民间美术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
3. 张仃主编,中华民间艺术大观,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
4. 孙磊唐家路编著,中国吉祥装饰,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