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 公开课教案
2024年《国宝大熊猫》 教学教案设计

《国宝大熊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现状。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熊猫的基本特征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大熊猫的保护现状4.爱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如何关爱大熊猫。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熊猫的了解。
2.大熊猫的基本特征(1)讲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如黑白相间、圆滚滚的体型等。
(2)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如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3)讲解大熊猫的食性,如主要以竹子为食等。
3.大熊猫的生活习性(1)讲解大熊猫的繁殖特点,如每年繁殖一次,产仔1-2只等。
(2)讲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如喜欢生活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区等。
(3)讲解大熊猫的行为习惯,如善于爬树、游泳等。
4.大熊猫的保护现状(1)讲解大熊猫的濒危等级,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
(2)讲解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等。
(3)讲解我国政府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5.爱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6.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让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关爱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程度。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认识大熊猫的生态习性。
2. 掌握大熊猫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演化历程、生态习性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物种分类、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大熊猫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宝大熊猫,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大熊猫吗?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国宝?”2. 新课导入:讲解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
3. 内容讲解:(1)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介绍大熊猫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2)大熊猫的保护与现状:分析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措施及我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大熊猫,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大熊猫相关的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大熊猫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物种分类:熊科、大熊猫属演化历程:……2. 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食性:……繁殖:……3. 大熊猫的保护与现状威胁:……保护措施:……保护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
(2)分析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及保护措施。
2. 答案:(1)大熊猫属于熊科、大熊猫属,演化历程:……(2)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气候变化等。
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宣传教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保护,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national treasure - Giant Panda"《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2、篇章2: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章3: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课前学习: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nán lù),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栖息、居住)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fen miǎn)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bīn weī)物种。
它是一颗(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啊!教我如何不想它!“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
二、鉴宝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5篇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熊猫的图片(二)预习课文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课文信息图(2)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
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
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通用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国宝大熊猫》这一内容,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的第三章“珍稀动物”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态价值以及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生态特征,理解其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大熊猫的分布区域、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图片、视频、PPT、地图、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可爱的动物,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吗?”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
a. 分布: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b. 生活习性: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喜欢在海拔10003000米的地区生活。
c. 形态结构:大熊猫体型肥胖,有着圆圆的脸和大大的黑眼圈。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大熊猫的手工作品,加深对大熊猫的喜爱。
4. 例题讲解:讲解大熊猫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的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大熊猫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1. 大《国宝大熊猫》2. 副分布、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态价值与保护3. 板书内容:a. 分布:四川、陕西、甘肃等地b. 生活习性:主食竹子,喜欢海拔10003000米的地区c. 形态结构:肥胖、圆脸、大黑眼圈d. 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e. 保护措施:加强立法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国宝大熊猫公开课教案

国宝大熊猫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2. 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搜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1.2 学生分享搜集的大熊猫资料,了解大熊猫的基本情况。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2.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活动规律等。
3.2 教师讲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如保护区的设立、保护措施等。
4. 实践环节4.1 学生分组制作大熊猫保护宣传海报。
4.2 学生代表展示宣传海报,阐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5. 总结反思5.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5.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关爱大熊猫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2. 家庭作业:观看关于大熊猫的纪录片,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实践环节的表现等。
2. 评价学生制作的大熊猫保护宣传海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保护大熊猫的理解。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大熊猫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大熊猫保护区,亲身感受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大熊猫保护主题的校园活动,如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邀请大熊猫保护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大熊猫保护知识的理解。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国宝大熊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熊猫的起源、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以及保护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起源、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及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生理特征、分布区域及保护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大熊猫图片、视频、PPT、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大熊猫的起源介绍大熊猫的起源,让学生了解大熊猫在地球上的历史悠久。
(2)大熊猫的生理特征详细讲解大熊猫的外貌、体型、生理结构等特征,让学生对大熊猫有更全面的了解。
(3)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饮食、活动、繁殖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独特之处。
(4)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5)大熊猫的保护意义阐述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计算大熊猫的食物消耗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起源、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保护意义。
2. 大熊猫保护措施: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公众意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答案:示例:我认为保护大熊猫要加强立法,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大熊猫的行为;要建立大熊猫保护区,为大熊猫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大熊猫的行列中来。
2024年《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

2024年《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保护》,详细内容包括大熊猫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生长发育、保护意义及保护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2. 掌握大熊猫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生长发育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难点:大熊猫的繁殖、生长发育及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大熊猫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宝大熊猫,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生长发育等基本知识。
(2)分析大熊猫生存现状,阐述保护大熊猫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2)大熊猫的繁殖特点有哪些?4. 随堂练习:(1)简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分析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强调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倡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生长发良2. 大熊猫的保护意义3. 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请分析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答案:(1)大熊猫生活在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山区,以竹子为主食,具有独特的繁殖和生长发育特点。
保护大熊猫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2)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人类活动干扰等。
解决措施包括:加强立法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大熊猫科研、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国宝——大熊
2017/3/24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品语言、析方法”及课题)
一、由熊猫图片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验收
1.我来读
2.“熊猫知识”竞答
四、释题(板书:珍贵)
五、感知熊猫
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一句概括介绍大熊猫是“国宝”?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找出后,齐读)
2、课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阅读第6节、第9节、第11-15节)(方法提示:抓中心句及关键词)(小组讨论)
六、亲近熊猫
每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外形特点:可爱(板书: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2、1-3节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第5小节引用古籍说明什么?
先写珍贵,然后再写珍贵的原因,这就是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
(板书:由果到因)
七、品读熊猫
(一)赏析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语言,大声朗读后赏析。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出相关句子赏析,教师后补充。
)
教师补充:
1、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赏析:运用比喻,突出大熊猫两个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
2、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赏析:运用拟人、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熊猫的憨厚可爱。
比较语言特点和效果(齐读)
(A)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
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B)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短,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幅八字形的黑眼镜。
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国宝—大熊猫》(二)赏析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赏析。
第11段: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第12段: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第13段: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
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
第14段: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三)合作探究:说明方法
课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提示:讨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此环节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补充。
)
教师补充:
1、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
2、第5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主要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的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由来已久的特点,更具有说服力、增强说服力。
补充:教师介绍“引用”的说明方法
3、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作用:举了熊猫在日本大受欢迎的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
在国际上的轰动效应的盛况,表现我国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从而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
4、第13段中“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
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方法;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刚生的熊猫小得出奇,从而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的特点,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
六、拯救熊猫
阅读资料,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分析造成原因,讨论如何保护和拯救大熊猫。
资料两束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不足7万只,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只的速度被猎杀;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不足20头;野外生存的东北虎长白山仅残存不足8头……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据统计,去年全球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野生动物活体的贩卖以及野生动物皮毛、药材和其他制品。
野生动物的皮毛、骨架主要被用作非法加工成装饰品、奢侈品,这方面带来的非法收入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附录》的野生动物已经由1975年的不到500种增加到了4847种,也就是说,25年的时间内,在野生动物贸易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已经有4500多种野生动物被推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试试看
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一条有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
七、课堂小结
1、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2、全文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
3、文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
4、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大熊猫的可爱、珍贵等特点。
八、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