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七十二弟子(一一简介)

孔子七十二弟子(一一简介)
孔子七十二弟子(一一简介)

孔子七十二弟子(一一简介)

01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时孔子61,伯鱼50卒时孔子70).

孔子曰:

自吾有回.门人日益.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四配之一:

颜子]

02闵损.鲁人.字子骞.少孔子五十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 [十哲之一:闵子骞]

03冉有[耕].鲁人.字伯牛.以德著名.有恶疾.孔子曰:命也夫

[十哲之一:冉伯牛]

04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十哲一:仲弓]

05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言语著名.仕齐.为.临蒉大夫.

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十哲之一:宰我]

06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

其辩.家富累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

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衎然有自得之志.

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子贡好贩. 与时转货.历相鲁.卫.而终齐.[十哲之一:子贡]

07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名.

仕为季氏宰.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故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十哲之一:冉有]

08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

遇蒯[左篑右刀]*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

孔子痛之曰:

自吾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十哲之一:季路]

09言偃.鲁人.字子游.少孔子三十五岁.时习于礼.以文学著名.

仕为武城宰.尝从孔子适卫.与将军之子兰.相善.使之受学于夫子. [十哲之一:子游]

10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子夏所叙诗义今之毛诗序是).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

非也.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 孔人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焉.

[十哲之一:子夏]

11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 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 [十哲之一:子张]

1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与.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

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 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

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休]之.人曰:非七出也.答曰:

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娶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

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四配之一:曾子]

13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资.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

去就于诺为名.仕鲁为大夫.

14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长不过六尺.

状貌甚恶.为人笃孝.而有法正.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

武城宰.

15宓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岁.仕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 百姓不忍欺.孔子美之.

16樊须.鲁人.字子迟.少孔子四十六岁弱.仕于季氏.

17有若.鲁人.字子有[若].少孔子三十六岁.为人强识,好古道.

18公西赤.鲁人.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于朝.闲宾主之仪.

19原宪.宋人.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岁.清净守节.贫而乐道.

孔子为鲁司寇.原宪尝为孔子宰.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

20公治长.鲁人.字子长.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

21南官韬[适].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

孔子以兄子妻之.

22公析[哲]哀.齐人.字季沉[次].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

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

23曾点.曾参父.字子晢[哲].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

论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之下.

24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闾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

25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特好易.孔子传之志焉.

26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爱作]仕[官]. 孔子曰:

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

27公良孺.陈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车五乘从.

28秦商.鲁人.字不[子]慈.少孔子四岁.其父董父.与孔子父叔梁纥. 俱以力闻.

29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

与夫人南子同车[男女有别]出.而令宦者雍渠参乘.使孔子为次乘. 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

孔子曰:

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30

司马耕.宋人.字子牛.牛为性躁.好言语.见兄桓魋行恶.牛常忧之.

31巫马施.陈人.字子期.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将近行.命从者皆持盖.

已而果雨.巫马期问曰:旦无云.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问何以知之?

孔子曰:

昨暮月宿于毕.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以此知之.

32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 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妾]室.夫子使吾之齐[往].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男儿].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

33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

孔子弗许曰:非义也.

34冉孺.鲁人.字子鱼[鲁].少孔子五十岁.

35颜幸.鲁人.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

36伯虔.字揩[析].少孔子五十岁.

37公孙龙.卫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38曹恤.[字子修]少孔子五十岁.

39陈亢.陈人.字子元.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

40叔仲会.鲁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璇年相比.每懦子之

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懦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41秦祖.字子南.

42奚箴.字子楷.

43公祖[句]兹.字子之.

44廉洁.字子曹[庸].

45公西与[蒧].字子上.

46宰父黑.字子索[黑].

47公西减.字子尚.

48穰[壤]驷赤.字子从[徒]. 49冉李[季].字子产.

50薛邦.字子从.

51石处.字子里.

52悬亶.字子象.

53左[人]郢.字子行.

54狄黑.字哲[析]之.

55商泽.字子秀[季].

56任不齐.字子选.

57荣祈[旗].字子祺[旗]. 58颜哙.字子声.

59原抗.字子藉.

60公宾.字子仲.

61秦非.字子之.

62漆雕从.字子文.

63燕[孔]伋.字子思.

64公夏守.字子乘.

65勾井疆.

66步叔乘.字子车[南].

67右[石]作蜀.字子明.

68邽巽.字子敛.

69施之常.字子恒.

70申缋[党].字子周.

71乐欬.字子声[市].

72颜之仆.字子叔.

73孔忠.字子蔑[后].

74漆雕哆.字子敛[钦].

75悬成.字子横.

76颜相[何].字子襄.右夫子弟子

72人[原书76人]皆升堂入室者[02-11:十哲] [01,12,子思,孟子:四配]

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

孔子简介 (一)基本信息 (二)经 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 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 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 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 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 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 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鲁、齐夹谷之会, 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 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 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个人概况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民族 汉 族 出生地 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出生 日期 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个人背景 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他信息 信 仰 儒学 祖 籍 宋国(今河南商丘) 主要著作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性格特点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弟 子 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 孔父嘉,宋国大司马,被太宰华父督杀掉。孔父后代“畏华氏之逼而奔鲁”,从此定居鲁国。 孔防叔——(长子)孔伯夏——叔梁纥hé——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1-33岁,孔子居鲁。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 34-35岁,孔子出国。(据说前518年拜见老子) 36-50岁,返鲁,修诗书礼乐,教书育人。 51-54岁,孔子仕鲁。 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前485年(67),孔子在卫国,其夫人去世 68-73岁,孔子返鲁。前483年(69),子孔鲤死。前481年,颜渊死。前480年(72),子路死。前479年,孔子卒。 孔门七十二贤 一、孔门十哲 颜回 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历代追封追谥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损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的所在。今韩国闵氏是他后人。 冉耕 冉耕,冉氏,字伯牛。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郓侯”,宋追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伯的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风病。 冉子后代 冉子第65代冉士朴于雍正13年,奉旨授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袭封。至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 冉雍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论语》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氏的总管。 冉求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

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语教121 45号郑利芳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他一丝不苟,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孔子。 孔丘,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几乎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俗话说“环境育人”,那么孕育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如何呢,我们且先看一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吧。 一、时代背景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当时公室没落,大夫兼并,正处于宗室制度被家族制度取代的社会演变之中,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孔子的家境则比较寒酸,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曾祖父是个战争难民,父亲曾是一名勇士,三岁而丧父,到孔子时家道已经衰微,故有“吾十又五而致于学”,足见其受教育之晚。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让那些有意向学习又有物质保证的人都可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的见面礼的人,他都收做了学生,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 基于“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招收学生,有八个不分: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这“八不分”说明孔子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孔子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思想,适应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二)“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指出,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品德修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叫狂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完善的人。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重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加强教材建设。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他向学生讲授“六经”,传授“六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答:(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提出“有教无类”其中“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 (3)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关于道德修养 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身体力行:“巧言令色,鲜矣仁”,“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改过迁善:“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7)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无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2、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 答:(1)关于教育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关于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3)论课程与教材 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教学的五步骤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5)提出儿童中心论 杜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3、《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 答:(1)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内容提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以人为本,以德为 先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采取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其中孔子最重要的仁、礼思想、教育思想、人才观,是儒学的基本范畴。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热爱学习,后半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立了我国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东西方文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教育思想 (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孔子从“文、行、忠、信”四个方面教导学生不仅要学典籍文献,进行道德实践,而且对人要忠诚,办事要讲信用。 一是以人为本。他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着决定作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他认为:第一,人的先天素质并无差别,人生来应该是平等的。第二,他也意识到人的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这就大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二是以德为先。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 ),“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孔子的72贤弟子

孔子的72贤弟子 颜幸(前503—?) 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幸,字子柳(《孔子家语·七十二学生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冉孺(前501—?)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曹血阝(前501—?) 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血阝,字子循。《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伯虔(前501—?) 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孔子家语》作六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事迹亦不详。 公孙龙(前498—?)

春秋末年楚国人。公孙氏,名龙,字子石。《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孔子家语》作六十三岁)。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卒年不详。 冉季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生卒年不详。 公祖句兹春秋末国鲁国人。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生卒年不详。 秦祖孔后辈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漆雕哆孔后辈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哆,字子敛。 漆雕徒父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徒父。 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壤驷氏,名赤,字子徒。(《孔子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四周,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字子秀。 石作蜀春秋末年秦国人。石作氏,名蜀,字子明。 任不齐春秋末年楚国人。任氏,名不齐。(《孔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

笔讹) 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漫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字里之。(《孔子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奚容箴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公氏,名肩定,字子中(亦说复姓公肩名定)。(《孔子家语》作子仲,应谬)。 颜祖颜氏,名祖,字襄。 句进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字子疆。 秦商(前547—?)春秋末年鲁国人。秦氏,名商,字子疆。 申党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名党,字周。 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叔。

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政治失意时,想到通过兴办私学这个途径,传播他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知识,也希望能够为这个“礼崩乐坏”的社会提供一套救治方案,即通过教育来培养一大批能够救国的“士”。《论语》中有很多记载孔子教育主张和教育活动的篇章,是了解、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最重要、最可靠的资料,很多内容真知灼见,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在施教上,他潜心钻研,博学以致教,仁爱而广收弟子,建立了长期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观。 《论语》中最常提到的字词就是“仁”和“礼”,在“仁”与“礼”的教育基础上,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就是把他的弟子培养成道德高尚,仁爱有礼,博学多才的君子,此“君子”应当是属于统治阶级范畴。孔子政治上主张“举贤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仁爱有礼的从政人才,孔子希望他的学生能做好官。他想要要培养“圣人”,如达不到“圣人”,至少也要成为“君子”。孔子的学生子夏有句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虽不出自孔子之口,却也是孔子之所想。孔子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其重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或君子,培养推行德政礼治以为当时社会服务的人才。孔子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精髓已深入民族心理,虽然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都有些不同,但其思想痕迹并未彻底消除,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不仅孔子的教育目标对现代化教育有指引性意义,他同时提出的涉及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以及值得现代人借鉴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都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一、孔子的教育内容 由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是“君子”,而“君子”在德才两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孔子在施教时提倡知识实践与道德修养的结合。“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你对里面内容了解多少?下面由为从两方面讲述核心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体现做人的标准与准则。孔子非常重视德育,一部《论语》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是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1)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第九章)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章)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第九章)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4章) (5)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第4章)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4章)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4章)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9)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十五章) (10)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第十四章) 孔子的智育思想 孔子重视智育,主张多学、多练、多思、多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章)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二章)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章) (4)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第八章)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二章)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第五章) (7)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第三章)注: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章) (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章) 10)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第十六章) 关于孔子处事方针的基本内容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孔子的求职“简历”

孔子的求职“简历”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孔子虽然是宋国贵族的后裔,但是3岁时,父亲叔梁纥就死了。他从小过的是贫穷低贱的生活。孔子十几岁时,鲁国掌权大夫季氏大规模宴请国内知名的作家学者,孔子也兴冲冲地赶去参加。由于他还在为母亲披麻戴孝,加上年龄太小,被一个叫阳虎的大官给拦住了。这是孔子最早的一次求职行为,他想通过这样的社交活动谋求晋升之路。 17岁时,孔子在礼仪修养方面已经有些名气。鲁国大夫孟厘子临终遗言,让自己的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礼仪。教这两个贵族子弟礼仪,可能是孔子平生的第一份工作,而这份意外得

来的工作,奠定了孔子延续一生的职业——教学。 这份教学工作只是短期的辅导。自此,孔子就办起了私塾。不过,只是业余兼职性质的,等到年龄稍长,孔子就找了份正式一些的工作,做鲁国贵族季氏家的小管家,管理仓库货物。别看这份工作不起眼,它却是孔子日后人生起飞的一个基础。 在南宫敬叔的要求下,鲁国国君给了他们师徒一辆车、两匹马、一个仆人,让他们出国留学,去东周首都进修礼仪,实际上就是拜见老子。这一次出国进修,对孔子日后的招生工作大有好处。回到鲁国之后,拜孔子为师的人多了起来。 孔子30岁时,齐国国君齐景公和宰相晏婴访问鲁国,询问秦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孔子的回答让齐景公颇为赏识。孔子35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动乱,于是避难到齐国,做了齐国大夫高昭子的管家。 找这份工作,孔子是有野心的,他想通过高昭子攀上曾经赏识过自己的齐景公,进朝廷做官。齐景公果然接见了孔子,向他请教了如何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锦年EF 语文 2014-09-22 优质解答 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颛孙师,字子张.曾参,字了舆,澹台灭明,字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原宪,字子思.公冶长,字子长.南宫括,字子容.公皙哀,字季次.曾蒧,字皙.颜无繇,字路.商瞿,字子木,高柴,字子羔.漆雕开,字子开.公伯缭,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梁鳣,字叔鱼颜幸,字子柳冉儒,字子鲁曹,字子循伯虔,字子析公孙龙,字子石冉季,字子产.公祖名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这字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字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葳,字子上 啷哩个啷77 2014-09-22 相关问题 孔子七十二贤人姓名 2014-10-09 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名字”的问题 2014-12-03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请列举他的两位弟子()和()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摘要:孔子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有很多记载孔子教育主张和教育活动的篇章,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了详细的阐述。它是后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这些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既涉及基本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一.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1.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

孔子电影简介

孔子电影简介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孔子电影基本信息《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传记历史片,由胡玫执导,周润发、陈建斌、周迅、陆毅、姚橹、任泉等主演,于2010年1月22日全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孔子电影电影剧情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 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 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

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 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 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具备如此深远影响力的人物,却在影视作品中鲜有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塑造这样一位千古伟人乃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关于颜回之死拍摄“颜回之死的场面是在秋季,地址选在国家游泳队的集训中心,为了体现冰层的真实性,剧组专门定制了几十吨重的真冰,如果放在水里,水下温度依然会降至零下,八个镜头拍摄了一个星期。 这场重场戏是任泉进组拍摄的第一场戏。 任泉尽管会游泳,但要潜到水下5米深处连续还是有一些顾虑,而且身上穿的厚棉衣入水后足足变成三吨重,虽然解决了不用借助任何外力就能潜到水下拍摄的问题,但是借助外力游上去变的不容易,

七十二贤曾子的资料介绍

七十二贤曾子的资料介绍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传,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门七十二贤曾子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子资料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曾点之子,与父二人同拜孔子门下。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少年时期常随父亲读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十六岁时拜入孔子门下,为人勤奋好学,因此颇得孔子的真传。公元前482年,颜回病逝,曾子成了孔子思想学说最主要的继承人。曾子二十七岁的时候,孔子去世,曾子为孔子守墓,孔子临终前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孔鲤的遗孤子思托付给曾子。曾子三十一岁时,其父曾点去世,曾子悲痛不已。公元前435年,曾子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曾子一生不曾为官,曾被武城大夫聘为宾师,在武城设教,而齐国欲聘他为相,楚国以令尹之位相邀,晋国欲封他为上卿,都被他拒绝了。作为儒家思想的正统传人,曾子将孔子的学问、思想传授给弟子,还与孔子的其他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整编成《论语》。曾子在儒学的发展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上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与孔子、孟子、颜回并称四圣。 曾子故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明朝时期曾经就曾子故里位置进行了考证,关于他的

故乡是嘉祥县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确认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间。 嘉靖十二年,有一个在朝的吏部官员叫做顾鼎臣,他一直对曾子很敬佩。但是历史上曾子的荣誉很少,曾子曾经向颜回、子思传道,但是颜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独曾子没有什么名号。于是他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对曾子进行加封,皇帝同意了,于是派人进行论证,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经历了七朝皇帝之后在山东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么的都和颜回、子思一样。从此,曾子故里在家乡已然成了定论。 后人在嘉祥县境内发现了大量关于曾子的标注物,有遗址、遗迹等,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证据。山东省政府组成的考古队对嘉祥县南城进行了考察,在南武山有一座曾子墓,从明朝弘治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葺扩建。相传曾子曾经在南武山大柴为生。 曾子墓前有着一个牌匾写着“宗圣公之墓”,林边有石人等做装饰。左右对称的布局,三进三出,已经有了孔孟宗祠的规模。 明朝末年,曾经有个叫王雅量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曾子故里在平邑,这遭到了明清以来很多学者的斥责,他们举出了大量证据进行论证。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传,对于自己教导孩子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讲究言出必行,认为对于孩子不能欺骗或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举动,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因此还发生了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据说,当时曾子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上买东西,曾子的儿子就哭着要一起去,曾子的妻子被烦的没办法了就只好对孩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符丽军 10级特教班 2010213636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即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即在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 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去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 2、学而温故知新: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 3、学思并重,以羊为重:离开学习而去思考是空无所得,必须脚踏实地去学习才成,说明思考要以学习为基础。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即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即孔子认为知识问题来不得虚伪和骄傲,要虚心求教,奋发图强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认定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此外还有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 (三)、站在德育、素质教育的角度: 1、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从三个方面谈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听语音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中文名孔子的教育思想外文名Confucius education thought简介孔子的教育思想作用加强后世的教育活动简介听语音全书篇幅不大,但较全面地从孔子的世界观、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等方面总结分析评介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一章“绪言”,分析了从战国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的不同的意见,肯定了正确评介孔子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对研究孔子的难点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孔子的生平”,介绍了孔子出生的历史背景及他一生所从事的活动。第三章“孔子的世界观”,分析了孔子不信鬼神、变化发展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及对社会历史问题看法上的唯心主义思想。从第四章“孔子论教育的作用”、第五章“孔子教育的目的”、第六章“孔子教育的内容”到第七章“孔子的教学方法”、第八章“孔子论教师”,这五章集中分析论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九章“西方一些学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分

析了孔子的思想传入西方的情况。第十章“结语”,总结全书,指出“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并分析了孔子思想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作者简介听语音陈景磐(1904—1989),中国著名教育家和中国教育史专家、教授。福建省福州市人。幼年就读于福州市基督教会设立的三一学校,中学肄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于1929年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福州三一中学教英文、哲学并兼任教务主任。1931年进入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教育,并于1934年获教育硕士学位,后到河南开封任豫中中学校长。1936年陈景磐赴加拿大留学,四年后获多伦多大学哲学(教育)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受聘为福建协和大学教育系教授并兼任该校附中校长,亲自讲授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等课程。1942年至1947年,陈景磐任厦门大学教育系教授,讲授教育学、比较教育、教育视导、教学法、发展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课程。曾一度出任福建协和大学代理校长兼教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陈景磐到燕京大学教育系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授,曾担任教育史教研室主任、历届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ConfuciusasaTeacher~(《先师孔子》;1940年)、《孔子的教育思想》(1957年)、《太平天国的教育》(1958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讲义》(1961年)、《中国近代教育史》(1979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传》(1986年)等。此外,从30年代开始,发

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论述

1.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论述 (一)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和学道是孔门师生共同的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为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孔子才能造就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来。 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而优则仕” 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孔子对实行“学而优则仕”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平民,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贵族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学习与做官有了密切的联系,他鼓励学生们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的是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学好没有。弟子们受到此思想灌输,头脑中普遍存在为做官而学习的念头,既然已学为君子,不做官是没有道理的,子路心直口快说出“不仕无义”,这是有代表性的。孔子积极向当权者推荐有才能的学生去担任政治事务,但他在输送人才时也坚持一些原则:首先,学不优则不能出来做官;其次,国家政治开明才能出来做官,否则宁可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