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河洛狮子鼓研究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河洛狮子鼓研究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河洛狮子鼓研究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河洛狮子鼓研究

狮子鼓是流行在河洛地区的民间乐舞,其发展深受河洛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前,当地狮子鼓队曾达几百家,之后迅速减少,目前只剩少数鼓队还在活动。狮子鼓的表演由鼓乐、武术、狮舞三部分构成。其中,鼓乐在表演中起着指挥的作用,武术、狮舞是表演的核心。狮子鼓融武术、杂技、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极受群众喜爱。狮子鼓在体现文化多样性、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对于河洛狮子鼓的保护应该从生态环境的优化入手,不断提高表演水平,积极探索现代发展的新路子。

标签:艺术人类学;河洛文化;狮子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艺术是人类高级精神存在的重要表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在各自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同的艺术,中华民族艺术的宝库就是在各地区民众的共同创造中不断丰富的。在河南省郑州、洛阳一带的河洛地区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狮子鼓。它融音乐、舞蹈、杂技于一体,争斗激烈、动作惊险、节奏鲜明,被视为河洛文化的代表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狮子鼓是河洛文化孕育的独特文化物种,其成长方式、运作规律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从狮子鼓的产生、成熟以及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能体悟到民众与民间艺术的关系,也能总结出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些生态规律。2016年笔者带领学生多次到河洛地区调研狮子鼓情况,并将狮子鼓表演队请到河南师范大学的“文化遗产活动月”中进行表演。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与狮鼓队的多次接触,我们发现,狮子鼓已与当地的民众生活融为一体,是“仪式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①。现将有关调查及思考报告如下。

一、河洛狮子鼓成长的生态环境

河洛地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其核心地区是黄河和伊洛河交汇处的荥阳、巩义一带。但在文化研究上,河洛文化区涉及的范围要更广泛一些,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河洛文化区是指北起中条山、南达伏牛山、西至潼关、东到开封的广大区域。狭义的河洛文化区是指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狮子鼓流行的荥阳、巩义一带正处于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应该说,狮子鼓是河洛地区特定生态环境孕育的文化成果。

河洛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河洛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是由一个社会与其环境互动的特殊适应过程造成的”②。河洛地区特定的气候、水土、交通等条件决定了河洛文化的形态、特征与风貌。河洛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西端,日照充分,气候温暖,降雨适中,水利条件优越。良好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以河洛文化区为例”(12BSH038);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

旅游节策划方案

旅游节策划方案 旅游节策划方案 一、目的意义第十五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是在总结前14届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围绕“国际性、创新性、品牌性”要求,举办第十五届黄河旅游节,打造三门峡“黄河明珠”旅游经典品牌,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城市,提升三门峡城市国际化形象和品位,积极传播“三门峡――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旅游理念和内涵,及良好的投资环境,树立三门峡市优秀旅游城市形象,确立三门峡市黄河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定位,加强黄河城市旅游区域联盟交流合作,推进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次黄河旅游节主要突出一个重点,就是打造“黄河城市旅游联盟”,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建设旅游营销共同体。 二、资源分析三门峡市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西部,是黄河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和发展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俊秀,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4A级景区两家,3A级景区三家,2A级景区两家,其他旅游景区景点众多。 三、创意亮点【一】成立“黄河城市旅游联盟”,发表“黄河城市旅游联盟宣言――三门峡宣言”;(确立三门峡市黄河旅游中心城市定位及东道主身份)【二】举办“黄河23城市旅游展览会及论坛”;【三】策划创作《印象·黄河》实景演出项目,吸引投资商;【四】演绎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结合建国60周年庆贺及和-谐理念,56个民族共同唱响这曲不朽的中华民族的主题歌);【五】演绎国际著名芭蕾舞曲《天鹅湖》(诠释“三门峡――天鹅之城”的理念)【六】打造

“国际和-谐旅游城市”称号(围绕和-谐,与联合国世界和-谐基金会WHF机构沟通,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申报)【七】敲响“世界和-谐钟”为华夏黄河儿女祈福、全人类祈福(钟鼓楼)等四、策划项目设计【一】开幕式设计: (晚上,不超过1小时)主题设计理念: “一脉相承珠联璧合” 1、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到黄河入海口东营市,黄河两岸的(地级市)共23个,是东营市、宾州市、济南市、聊城市、濮阳市、开封市、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运城市、渭南市、吕梁市、榆林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石嘴山市、银川市、白银市、吴忠市、中卫市、兰州市、西宁市,23市市长共同为第十五届三门峡市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2、开幕式道具设计: 23个玻璃球“明珠”,23多莲花,立体中国地图(重点突出“黄河”),利用光学及电学原理,23城市市长当把“明珠”放入张开的“荷花”时,“中国地图”黄河两岸的23个城市“闪亮登潮。背景幕上出现一幅各个城市相连的图像,意为“一脉相承,珠联璧合”理念。【二】开幕式晚会设计: (不超过3小时)晚会主题: 一脉相承和-谐发展 1、重点节目: 56个民族《黄河大合唱》”;《天鹅湖》经典节选; 2、主要节目: 23城市推荐自己特色的代表节目;

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姓名:王晓晓 班级:林业专硕15-2班 学号:7150077 指导老师:郑小贤

摘要: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国色天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一直是作为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花色多样,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洛阳牡丹栽培的历史开始于隋代,唐代是培育牡丹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与此同时,各朝各代还涌现出一些描写洛阳牡丹的诗词、著作及绘画作品。本文主要是讲述了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及对洛阳牡丹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洛阳牡丹发展历程文化研究 1、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 洛阳牡丹,有一句诗可形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自古以来便有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另外还有诗句形容,“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自隋朝开始,于唐朝达到顶生时期,宋朝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洛阳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她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更是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等到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便陷入整个牡丹花海中,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竞相观赏牡丹的芳容。 洛阳牡丹的观赏部位主要就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在各种场所均可种植,如: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种植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可筑造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也可呈自然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合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牡丹的种植与应用相当灵活,种植也更加方便快捷,生长简单,操作容易。也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牡丹的根皮可入药,花瓣可酿酒。 2、洛阳牡丹的发展历程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种植,最早开始于南北朝。根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自从牡丹这一名称被发现,也标志着牡丹栽培种植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 以河图洛书传说为早期主要标志的河洛文化,是产生于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而具有移民特征的客家文化,是具有浓郁中原文化底蕴并恒久保持至今的一种族群文化。这两种文化,从核心内涵上去认识,前者有其远古性,后者有其近一千年的后时代性,但二者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或个性,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这两种文化又与中原区域文明的发展直接相关,并具有深层的渊源联系。 河洛地区指洛水流域、黄河中游地区,河洛文化即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河洛地区处于中原之腹心,因此说,河洛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源头和主流,对中华文明摇篮地中原大区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发端、统帅和辐射意义。可见,河洛文化不是~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从河洛文化的源头和主流地位去认识,至少到北宋灭亡之前,中原文化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在各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又有扬弃,但毋庸置疑的是,以河洛文化为主流的各阶段中原文化,都处在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领先地位。传说的人文始祖黄帝、炎帝在这个地区活动。远古发掘由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夏、商、周遗存,可谓星罗棋布。《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很多篇章就产生于河洛地区。秦统一后,尽管各区域文化的差异有所减弱,但中原地区的文化是延续不断、前后相接的,而且表现出更加强化、扩大和丰富的特征。儒学独尊后的汉代、政权更迭的魏晋南北朝之世、繁荣发展的唐宋时期等,无论文学、史学、宗教、科技、艺术等领域,加之后世地上地下的众多遗迹遗存,都无不彰显河洛文化、中原文化的光辉和活力。不同时期文化发展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一面,正说明中原文化发展经历了不断更新的过程,既把本身文化传播、渗透出去,又吸纳、凝聚周围文化,从而使得中原文化能够长期保持其领先地位。北宋灭亡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中原文化的繁荣程度和影响力随之减衰。 可见,从远古到北宋,河洛文化作为根文化、主流文化的发展,构成了一个连绵不断的序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另一方面,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因此,河洛文化作为“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原外流人口群体中也具有根深蒂固的意识和极强的传承性,并使得河洛文化传统在移民聚居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就是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族群中一直保持下来并富有个性的文化传统。它既表现出早期河洛文化的内涵,又具有魏晋唐宋时期的中原世风。若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去认识,客家文化既表现出唐宋以前不同历史阶段中原文化的兼容性,又表现出北宋灭亡前早期中原文化的原始韵味。 所谓“客家”,本是指客居他乡的家族,即相对土著居民而言,这些家族是从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延安精神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延安精神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无时不在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不同程度地造成大学生精神及思想道德的滑坡。延安精神作为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如何遏制这种消极现象的蔓延,用延安精神引导我们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紧迫任务和时代性课题。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延安精神传承就业 在延安革命时期,我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鼓舞共产党人不断进取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概括起来,概括来说,就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团结统一,遵守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思想作风和创业精神。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延安精神继承、发扬和创新了中华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延安精神作为一种表征中华民族崭新生命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灵魂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中最早提出延安精神的概念,“延安精神”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中,延安精神被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党的“七大”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仍然是我们要坚持的思想路线。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七大”通过的党章中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在现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是要时刻关心群众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 第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主体精神。艰苦奋斗,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崇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着眼于开拓进取的有理性的自觉原则。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要大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延安精神,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实际,实践延安精神,把它贯穿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我们青年一代能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努力使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以至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当代青年培养科学精神的根本 实事求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迈入2l世纪的今天,中国人民又发出了科学精神的强烈呼唤。科学精神是在难能可贵的科学创造中凝聚成的思想情感,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具体表现为坚定不移的求真精神、尊重事实的务实精神、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敢于探索、勇于

2009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

2009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 总体方案 作者:申从亮 一、指导思想 围绕昆明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和谐、欢乐、平安”为主题,为云南各州市和国际友好城市提供文化交流与展演舞台;充分展示云南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旅游活动的魅力,塑造云南旅游文化品牌形象,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云南,让中外旅游者走进云南。努力把昆明狂欢节打造成世界知名、影响深远的国际性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为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招商引资、推进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宣传主题 相约狂欢昆明体验七彩云南 三、活动时间 2009年5月1日至3日 四、活动策划 昆明电视台新闻宣传策划中心 总策划:张祖林 文案策划:申从亮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旅游局、云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旅游局、云南世博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各州(市)人民政府 五、总体要求 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思路和“欢乐、节俭、安

全”的原则办节,做到六个结合:一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二是专项活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三是继承保留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四是民俗风情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五是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相结合;六是活动内容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六、活动项目 (一)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开幕式暨中国昆明99’世博会十周年庆典 时间:2009年5月1日上午9:30—10:30 地点:世博园中国馆门口 活动内容:拟邀请国家旅游局、省委、省政府领导,各国驻昆领事馆、相关国际旅游组织官员,市委、市政府领导,昆明市指挥部工作人员及各表演队伍的演职人员参加。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 责任单位:云南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市旅游局 (二)花车佳丽浪漫巡游: 时间:2009年5月1日上午10:30—11:50 花车依次从世博园开幕式主席台前驶过,出世博园正大门后西行,路线为:白龙路—白塔路—东风东路—东风广场—青年路—金碧路—西昌路—人民西路—小西门龟背—人民中路—交三桥—北京路—东风东路—拓东体育场(全程约15公里)。花车巡游活动时间约1小时20分钟。 花车由州市花车、企业花车组成,每辆车上可搭乘5至10名演员或参加“2009全球小姐国际城市大使大赛”的各国佳丽随车表演。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三)花车梦幻巡游 时间: 5月1日至5月3日晚20:00—21:00 巡游路线:拓东体育场—东风东路—东风广场—青年路—金碧路—西昌路—人民

河洛文化的特征

河洛文化的特征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而名闻天下,至今依然享誉国内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河洛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从此奠定了河洛文化的源起,之后,朝代兴替,中原逐鹿,河洛地区,首当其冲,不可或缺。因此河洛文化就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指的河洛地区,当时的人们在这一区域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今天我们只能感受到它的某些气息,某些遗存,而欲观其原貌,只能望洋兴叹了。 河洛文化作为我国古代一种地域性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无不显示着河洛人的个性。综观河洛文化的发展变化,参考诸多专家(如李学勤先生等)的研究所得,笔者以为河洛文化魅力无穷,特征如下: 首先是源发性,也可以称之为先导性。“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我国哲学的开端。《尚书?顾命》孔安国传所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伏羲在河洛得河图而作八卦。之后,《周易》的发展大多也在河洛完成,文王为《易》之卦辞,周公为爻辞,开辟了我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易学研究。而在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有2位洛阳人可谓成效卓著。一位是北宋大易学家邵雍光大了易学思想,著《皇极经世》巨著;另一位是二程之程颐溯本求源,有《易传》和《系辞说》传世。应该说中国哲学史上之高深学问——《易》源起、发展于河洛是毫无疑义的。 不仅如此,儒学、道学、佛学等均源起于河洛。周公营建雒邑,并在洛邑“制礼作乐”,创立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以致孔子“入周问礼”,历代儒家尊周公为“元圣”;老子久居洛阳,是东周王室的“柱下史”,即管理图书的官吏,他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后人又奉他为道教的鼻祖。而他所写的《道德经》一书被称为“万经之王”,对我国政治、军事等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佛教最初传入中国首先落脚于洛阳,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以“祖庭”、“释源”的身份在佛教中居于超然的地位。所以,洛阳被作为儒家源、道教地、释祖庭,都说明河洛地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其次是正统性,在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豫州”时,是这样写的:“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伊、洛、瀍、涧四条河都在洛阳市附近汇集并总汇于黄河。这四条河至今也是洛阳市行政区划的标志。而这四条河流水流都不长,瀍、涧二水流长不过一百里,但却在我国最早的史籍《禹贡》中有如此特殊显赫的地位,足见河洛地区在华夏早期文明中独有的地位,其独特之处就是“河洛为王者之里”!从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到今天发现的东周“天子驾六”车马坑遗址都是最有力的证明。“王者之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的特征,所谓正统就是说河洛地区的文化在当时就是人们追求、信仰的标志。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渊源于河洛三代的礼乐文化,无须争议。此后,儒学的每一次大变革几乎都离不开洛阳。东汉时期,经学盛行。洛阳作为都城,经学大师云集都城。尤其是郑玄,所创郑学成为官定儒经标本。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五星聚奎,伊洛钟秀”。洛学兴起,理学萌生。理学家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在洛阳著书讲学。程颢、程颐继承周敦颐和邵雍学说,融合佛道内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被称为“洛学”,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后经朱熹的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长期统治中国思想领域。可见儒学发展于东汉经学,成熟于北宋洛学,影响中国数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永恒不变的主线和核心,儒学在河洛体现的确实是正统位置。 在史学方面,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是我国正史的模本,其创始人是《汉书》的作者班固,他自幼随父在洛阳求学,16岁入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任兰台令史。他一面撰修国史,一面继承父业撰写《汉书》,历时二十余年基本完成。和帝时命其妹班昭、同乡马续在东观续写八表和《天文志》。汉书以其“包举一代”、“上下洽通,祥而有体”的特点成为历代纪传体史书的模本。

演讲稿:延安精神,永不过时

演讲稿:延安精神,永不过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11级临本5班的XX。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两个问题,请问延安精神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又有什么内容呢? 延安精神诞生于上世纪战争年代的延安,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近代、当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早已经淡忘了延安精神呢? 也许有人会说:“延安时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早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延安精神早就过时了。” 诚然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从没有,也决不会过时! 这伟大的精神,在当今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结合到当今的生活中。 比如,“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创业精神”转之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吃苦耐劳,正是我们新世纪的年轻人所最缺乏的。党为何会成功?不就在于我们能吃苦耐劳吗?延安的窑洞就是真真切切最好的写照。党的领导人和农民住一样的窑洞,吃一样的食物。克服种种不利最终才取得成功。而你我呢?我们当代大学生呢?我们需要成功,渴望成功,而成功需要什么?不正是艰苦奋斗么?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在你我追求成功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追求延安精神! 再如,延安精神的第二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拓展开来,不也就是乐于助人吗?这不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吗?如今的社会前所未有的冷漠,古稀老人摔倒,人们不敢也不愿上前搀扶;小孩被车碾压,路人漠然视之,之后漠然离开。 千万不要以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延安精神仍适用于今天和明天的我们,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它付之于实际行动时,延安精神,才会绽放出最灿烂、最持久的光芒!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穿越时空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伟大的感召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激励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在和平建设时期,延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新生活而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延安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要学习好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应忽视对先进时代精神的学习。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日程安排 日期时间活动名称地点 10月26日(星期三)09:00—-12:30 13:30—17:30 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 国际论坛专家会议 漓江大瀑布饭店 20:00—22:00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文艺晚会市体育馆(中心广场旁) 10月27日(星期四) 09:00—9:40 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 国际论坛开幕式 漓江大瀑布饭店 10:00—12:00 桂林旅游推介会榕湖饭店会议中心 15:00—17:00 桂林国际美术摄影展开幕式(展期三天)桂林美术馆 16:00—17:00 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 国际论坛闭幕式 漓江大瀑布饭店 20:00—22:00 桂林国际旅游文化艺术巡游中心广场线路:南门桥-阳桥-中心广场-十字街 10月28日(星期五)08:30—17:00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嘉宾旅游线路考察 A 线:龙胜梯田景区 B 线:世外桃源-阳朔西街-遇龙河-大榕树 C线:王城景区-桂海碑林-愚自乐园 08:30—22:00 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 国际论坛代表技术考察 漓江-阳朔西街及其它景点-观看印象刘三姐演出09:00—12:00 14:30—17:30 2011桂林国际户外运动旅游高峰论坛桂林大正温泉度假酒店 10月29日 (星期六) 08:30—10:00 第六届中国(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启动仪式古南门

10月30日(星期日)20:00—22:00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漓泉杯 "2011年桂林国际旅游形象大使总决赛颁奖晚会 市体育馆 (中心广场旁) 活动版块:文化、旅游、体育、演艺、展会、选秀 活动主题:“美丽的桂林中国的名片” 活动内容:开文艺晚会、国际旅游论坛、旅游推介、美术摄影展、艺术巡游、市民徒步大会、旅游形象大使总决赛、技术考察、户外旅游论坛活动时间:2011年10月26日—10月30日 主办单位: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浅析 (一) 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 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 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

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劳动工具有石镰、石铲等,距今七八千年,说明河洛文化起始很早。 二是三皇五帝文化。譬如伏羲长期在河洛一带活动,受“河图”启发画了八卦。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化为洛神。再如黄帝也在这一带活动,新安县的青要山即黄帝密都之所在。还有帝喾也曾生活在洛阳偃师境内。 三是河图洛书传说,就发生在河洛地区。相传伏羲氏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伏羲依此“图”和“书”,画作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孟津县原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当地称图河,全长约20公里,流经该县朝阳镇卦沟村,送庄乡负图村,白合乡上河图村、下河图村,至会盟镇雷河村附近注入黄河。从以上的河名、村名当中,可以看出河图洛书传说的深刻影响。 四是制度文化。河洛地区长期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的都城所在地,古代的国家制度和都城制度,基本都在河洛地区发轫和完成。古代两次大的社会制度变革,即奴隶制的确立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都与都城洛阳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成都国际的熊猫文化旅游节”策划案

成都国际熊猫文化旅游节”策划案 一、建议的初衷及背景每年一届的四川国际熊猫节是四川省对外重点推广的旅游节庆之一,深得市场特别是大熊猫栖息地所在的景区、市(州)的好评。前三届(2004年-2006年)四川国际熊猫节均在阿坝州举办,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九寨沟均设立会场。 “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在成都成功地举办过两次,这两次熊猫节在推进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全面展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巨大魅力,呼唤人们热爱、珍惜大自然,吸引四海宾客前来认识成都、了解成都起了比较重要作用。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赠港、赠澳、赠台大熊猫的相继启动:“美生”、“秋滨”、“龙滨”的相继回归,在国际和国内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大熊猫热。大熊猫品牌效应将在国际国内凸现,一个关于大熊猫主题的节日也越显必要。为更好地整合大熊猫品牌资源,联合所有大熊猫栖息地,特建议组织“成都国际大熊猫文化旅游节”,并建议在九寨、卧龙、雅安等大熊猫栖息地及海外拥有大熊猫的地区(城市)设立分会场,成都作为主会场,以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和互动性。 二、熊猫节的目的举世界之力展国宝风采筑熊猫品牌三、活动的意义整合大熊猫品牌资源,吸引全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及相关的生态旅游、野生动物保护的机构和单位参与、关注,促进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巩固成都在大熊猫方面的核心地位,扩大成都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坚挺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传播“快乐、健康、环保、科学、和谐”的大熊猫文化,展示和谐、富裕的成都民风。还将是成都乃至四川、中国西部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一次大

阅兵! 四、活动组织机构(拟定) 支持单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国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世界自然联盟(IUCN) 世界旅游组织(WTO)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林业分院主办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局承办单位:成都市旅游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大熊猫品牌推进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参与单位:雅安市旅游局阿坝州旅游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美中环境基金会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香港海洋公园日本东京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雅虎() 活动执行机构: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江堰市遗产办都江堰市旅游局五、活动形式(拟定) (一) 活动启动1、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召开第一次组委全体会议(境外的分会场单位通过网络参与会议);(2008年4月20日) 2、召开活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筹备情况,同期开通大熊猫官网,开通相关频道,启动系列“大熊猫奖”网络评选活动(境外的分会场单位通过网络参与会议);(2008年4月25日) (二) 活动执行(2008年6月6日-6月13日)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区别在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因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存在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因此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众所周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因而文化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还渗透在一个地域社会群体的行为系统之中,并支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精神内涵的差异。弄清了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后,对于我们分析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区别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区别首先在地域范围上。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因地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弄清中原地区与河洛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区别,只有弄清了两种文化的地域范围,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两种文化因地域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据了解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这属于两种文化在地域范围的区别,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大多数人认可。而且,河洛地区的地理概念从司马迁以后就基本形成定论的。 其次,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因为存在时间的部分相同,也使我们能够总结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如果从先秦时期算起,中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王朝,到北宋时期,两种文化的发展发展所经过的时间也是一致的。这种时间的一致性,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地域必然会产生彼此联系和相互一致性。再加上上述地域范围的重叠,两种地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原因。究其实,两种文化之间因为部分时段和地域的相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其共性多于差异性,从而导致人们的这种认识。 其三,从文化发展的内涵来看,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中的精华和典型代表。学者在论及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内涵时都提到了两种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即因所处的天下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各种文化交融、汇合的中心。河洛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与周围的诸文化各不相同,而是吸收各文化的长处,萃取百家之长,而最后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并形成中心,表现出自己明显的正统性和稳定性,而且反过来又向四周辐射发展,最后融合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复合之中。这就是说河洛文化是吸取百家之长而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文化。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院致力于研究河洛文化及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获得了再度复兴的历史机遇。这既有社会客观条件的良好环境,也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品格的因素使然。所以两种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性。还有就是河洛文化的每一个文化摆件也都体现了河洛文化的历史意义。

楚文化与河洛文化之比较研究

楚文化与河洛文化之比较研究 摘要:荆楚文化与中原河洛文化存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核心文化,荆楚文化则是诞生在江汉地区的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主源仍是河洛文化,二者存在悠久的渊源关系。然而,河洛文化与荆楚文化在某些领域和方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正确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将有助于地域间的文化交融和全而了解中华文明。 关键词:荆楚文化河洛文化性格 荆楚文化、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指楚人、楚国创造而长期积淀的实体、形态和观念。荆楚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随着楚国的发展而成熟;从空间上说,它随着楚国疆域的拓展而扩散。荆楚文化诞生在江汉地区,属于长江中游。战国初年,楚国疆域扩展到长江下游地区,北近黄河,东到吴越,南至岭南,西接巴蜀。下面就荆楚文化与河洛文化关系的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地域差异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土文化与水文化 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关系。地域文学总是有意无意地捍卫和坚守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地域处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过渡的位置,有平原、岗地、丘陵和山地,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复杂多样。其四面环山,中间为两湖平原,整体地貌呈现为一大盆地形态。荆楚又处于我国比较中心的地位,万里长江横贯其中,众多支流汇注长江,主干水陆交通贯通南北东西,这种交通格局直到近现代京广铁路全线通车以后,仍然如此。四面高山存在一定的封闭性,纵横交通的枢纽地位则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周边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经济文化比较闭塞落后;中部处于纵横交通线上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开放、发达。封闭性与开放性,落后性与发达性并存,而开放性和发达性是荆楚文化的主流。相反的双方既相反又相成,中部发达地区对边远山区有辐射性和影响作用;而边远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所存留的古文化往往以其古色古香的文化因子不时地向中部发达文化渗透,这正是荆楚文化具有奇丽色彩的奥秘之所在。河洛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东起郑、汁,西至陕、憧,南达汝、颖,北抵晋南。这里地势平坦,群山环抱;伊、洛、瀍、涧,纵横其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即所谓“河山控戴,形胜甲于天下”也。因此,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先后在这里建都长达一千五百多年。这就使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和时间最长的历史古都。从夏代初年“太康居斟邮”至今,洛阳已有约四千年的 城市发展史。十三朝古都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河洛文化,使洛阳成为镶嵌在东方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二、习俗差异:八卦、社会权威;巫术、自然崇拜 河洛地域重视周易八卦、社会权威;荆楚则强调自然崇拜和巫术。 河图洛书产生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伏羲依据河图洛书画出了八卦图。洛书河图之理:河图左旋之理、河图象形之理、河图五行之理、河图阴阳之理、河图先天之理‘格书河图古星图”,而楚地尤盛巫风。楚人崇巫,巫者的地位较高,曾有以巫为世官的家族。楚之先民“信巫鬼,重淫祀”,加上佛、道二教的影响,信鬼、崇巫之风代相递传。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砚,重淫祠”荆楚讲究顺应自然,因循地势,特别是水流方向,有自然崇拜风气。

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5-12-20 [作者简介]薛瑞泽(1962) ),男,河南省灵宝市人,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 士,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6主编。 2006年3月第22卷 第3期 学习论坛TR I BUNE O F STUDY M ar 12006V o l 122 N o 13 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薛瑞泽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其区别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的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关键词]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地域范围;内涵 [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6)03-0052-03 近年来,河南乃至全国学术界研究和宣传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学者颇多,两种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学术界虽然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并做过回答,但是,并未完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近年所从事的研究,笔者认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因而文化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还渗透在一个地域社会群体的行为系统之中,并支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精神内涵的差异。弄清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分析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首先在地域范围上。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因地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对这两种文化理解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弄清河洛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区别,只有弄清了两种文化的地域范围,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两种文化因地域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大凡学术界或者普通的文化传媒,对于中原文化的 地域范围并没有人做过论证,那么,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到底有多大,为了弄清这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引用学术界相对权威的/中原0概念的解释。/中原0一词5辞海6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指平原之地;其二/谓中国也,别于边疆而言0,/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0[1] 。5辞源6在解释作为地域名的/中原0时,也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0[2] 两部权威的辞书对中原文化地域的解释,在中国古代史籍中也得到印证。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0,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0[3] 。这里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陆游的5示儿6诗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0,这里说的/中原0显然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我们所论及的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此种解释为主。这样看来,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也大小有别,并随着中心地区影响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这就说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包括了今天河南省和周边一些省份的一部分,甚至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这就是说,中原地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近年来学术界论述的比较多,据笔者研究,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 # 52#

红色精神大学生演讲稿

红色精神大学生演讲稿 红色精神是能吃苦,全心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向上的精神,传承红色精神,你我责无旁贷。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关于红色精神大学生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微尘不微 大家晚上好,我叫杨莎,来自历史文化学院12级旅游管理班, 大学生延安精神演讲稿。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微尘不微》。 20xx年,一位不知名的捐款人在捐款时以“微尘”署名,从此便形成一股以“微尘”命名的爱心力量,这股力量迅速壮大,震惊全国。微尘不微,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 20xx年的高考在平淡无奇中走过,一直以为通过了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便可以一跃跳出农门,踏上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可是我忘记了仅以种田维生的父母怎能轻易支付得起这四年的大学费用。在心中的欢喜渐渐隐退的同时,我开始思考,也开始怀疑。我怀疑自己,我觉得自己太过渺小,我害怕自己碌碌无为,我也害怕自己变成一个只会消耗社会的“造废机器”。就在困惑与迷茫即将把我吞噬的时候,咸阳“银凤”爱心服务队的赵银凤阿姨让我的青春更换了一个全新的轨道。未见面之前,我想着阿姨应该是一个生活挺富足的人,最起码也是吃的好、穿得好、住得好、出门还有

小轿车坐。可是我错了,没有豪华的居室,有的只是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小空间;没有雍容华丽的室内装饰,有的只是灰白暗淡的墙壁;没有家具的家具、电器,有的只是一部简单的座机电话。当我按着地址来到一栋破旧的居民楼前时,我真的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这不能给我一丁点儿安全感的房屋,总让人觉得他的墙面上缺了一个大大的“拆”字。一进房门,迎面看到的就是堆的满满的捐赠的衣物和棉被。一张窄床躲在其间,似乎仅能容一人躺下却很难让他翻身。但是,那墙面上却充溢着温暖与幸福的瞬间:那是阿姨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梳洗的幸福场景;那是贫困学子与阿姨深情相拥的感人画面;那是阿姨和玉树灾民同在的见证;那也是聋哑智障儿童最最开心的笑脸。一张张大红纸写的“感谢信''是阿姨主打的光荣与骄傲,我被感动了,也被深深的震撼了。总觉得自己个小,可站在阿姨面前竟比她还高那么一点,况且我还年轻,我又有什么资格继续哀怨我得乐观,乐观的面对我的生活。因为我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暴风雨来得再猛烈我又有何惧。当我得知阿姨身体不太好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双肩变得沉重,是啊,我有这个责任,我也必须担起着责任。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阿姨给我的是无比坚强的力量。那么,我就有这个责任把阿姨的爱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如今的我在阿姨的帮助下已经站在了延安这片圣土之

最新-延安精神研究 精品

延安精神研究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力武器。 因此,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首先回答延安精神是否适合当代青少年,是否象某些人所说的“延安精神过时了”。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 可以说,延安精神首先的和主要的是表现为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激励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用延安精神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救国热情,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了内外强敌,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我们党又是靠延安精神,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迅速医治好战争创伤,开展了全面的经济建设。 三年困难时期,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际反华大合唱,我们党还是靠延安精神,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 十年动乱后,我们党还是靠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迅速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可以说,从三十年代的延安时期开始,到目前的改革开放,我党、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一次次飞跃,取得的一个个胜利,无不闪烁着延安精神的灿烂光辉。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培养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从延安时期聚集在延河之滨的无数革命先辈,到改革开放以来从海外学成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