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方案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方案一、方案概述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户外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方案旨在为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内容包括户外活动的目标、内容、安全管理、时间安排和评估方法等。
二、活动目标1.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增强体质;2. 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观察力,提高动手能力;3. 发展幼儿社交能力,增强合作意识;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5. 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活动内容1. 自然观察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到公园、花坛、草地等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的植物、昆虫、动物等,学习认识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基础体能训练在室外空旷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如跑步、跳跃、投掷等,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协调能力和耐力,发展幼儿的体能素质。
3. 动手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风筝、种植花草等,通过亲手动手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社交游戏活动在室外场地组织幼儿进行各类社交游戏活动,如抓迷藏、接力赛跑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5. 野外探险活动组织幼儿到郊外、山区等野外环境进行探险活动,让幼儿接触到更加广阔的自然环境,发挥其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勇敢、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安全管理1. 提前进行场地考察,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性;2. 分配足够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保证人员配备的合理性;3. 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学习防范意识,注意自身安全;4. 定期检查器材和场地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幼儿的安全;5. 在活动中加强监护,注意随时关注幼儿的安全状况。
五、时间安排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通常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2小时之间。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方法及运动安全指南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方法及运动安全指南1. 概述在幼儿园阶段,体育活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体育活动,幼儿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协调能力。
然而,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并要特别关注运动安全。
本文将从组织方法和运动安全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方法2.1 组织原则在组织幼儿园体育活动时,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芳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体育活动既要注重开发幼儿的潜能,又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不能过分强调竞争和成绩。
2.2 活动内容体育活动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包括瑜伽、游戏、健身操、球类运动等,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兴趣和爱好。
2.3 活动形式活动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有集体活动、小组竞赛、个人表演等,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体育活动,激发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幼儿园体育活动运动安全指南3.1 环境安全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幼儿园的场地、器材要保证安全无患,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的意外伤害。
3.2 活动监督要保证每个体育活动都有专人负责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幼儿的安全。
3.3 实施规范在进行各项运动时,要规范动作、量力而行,避免因错误的姿势或过度的动作造成伤害。
4. 个人观点及总结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运动安全的保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家长和老师也要共同努力,关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给予关爱和支持。
5. 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到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更好地组织和关注幼儿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同时也提醒大家要重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共同努力营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在幼儿园阶段,体育活动是幼儿们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指南》视角下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指南》视觉下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
我参加了《指南》省级培训班的全面学习后,对《指南》中健康领域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深刻。
下面结合我园目前体育活动实践工作,反思不足,尝试提出《指南》视角下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改进思路。
一、实施《指南》势在必行。
《指南》的制定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严谨的作风,对幼儿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认为《指南》的发布有这样一个最主要的需要,就是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是我国长期发展的需要。
国家在2009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育进入了一个质量的时代,学前教育要更加关注内涵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学前教育出现过许多的问题,从幼儿园的安全事件问题,到幼儿园课程小学化问题,无不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体系去指导幼儿园工作。
尤其是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的今天,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价值观更需要拨乱反正。
二、实施《指南》的基本原则。
为了引导家长和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指南》特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这正是基于当前学前教育大背景下所得出的经验,也是正确的学前教育学习观缺失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认为与学业知识(识字、算术等)密切相关的是学习,和学业关系不大的不纳入学习范畴,认为自由奔跑、不挑食、会使用筷子等不是学习。
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确立正确的学习观,要确立和幼儿年龄相适应的“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结合《指南》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创新

结合《指南》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创新作者:姜水燕来源:《新校园(下)》2017年第04期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为我国幼儿教学指明了方向。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有效贯彻《指南》中的要求,通过科学设计相应的户外活动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指南;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一、《指南》对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国近些年教育事业的规划与发展,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幼儿在身体和心理健康、语言表达、社会人际交往、个人科学能力培养以及艺术欣赏与创作等五个方面制订了儿童培养发展的建议。
在整个《指南》中,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是最基本的内容,而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开展相应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儿童的身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而且还能够丰富儿童心理与精神世界,提升儿童的社会适应力。
所以,如何有效地组织并创新幼儿户外活动来实现《指南》中的要求,这对于幼儿自身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创新组织策略《指南》的颁布与具体实施,为幼儿园教师教学指明了教学方向,为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给定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身心健康、环境适应能力、动作发展、身体力量与耐力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1.正确示范教学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技巧训练,不能为了过程好看而过多设置花哨的形式,要真正达到《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与技巧的要求。
教师在设计户外体育活动时,通过综合评估学生身体状况与能力水平,合理选择活动难度。
对难度小或者幼儿熟悉的活动,教师可以少示范或不示范,从而让幼儿的思维与动作技巧通过自身的自由探索得以完美融合。
针对难度大或幼儿不熟悉的动作,通过运用正确的示范教学让幼儿的运动技能得到训练与提升。
例如,开展“蚂蚁运粮”的户外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将活动的整个过程演示出来,如过封锁线、独木桥等环节。
幼儿园老师如何组织有趣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老师如何组织有趣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户外,孩子们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开拓视野,增强体质,培养团队意识等。
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组织有趣而具有教育意义的户外活动,是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和准备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1. 灵活运用游戏元素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元素是吸引孩子们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
比如,布置迷宫或宝藏寻找游戏,引导孩子们在户外空间中寻找线索和解谜,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利用自然资源户外环境丰富多样,老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户外活动。
例如,在公园或者校园里的草地上组织草地滚球比赛,让孩子们在乐趣中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或者利用树木和树枝进行戏剧表演,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运动与探索结合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注重孩子们的身体活动,也可以结合探索性活动。
比如,在露天公园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习科学知识;或者组织小型团队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4.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在户外活动中,创设情境非常重要。
通过为孩子们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者搭建一个有趣的场景,可以有效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搭建一个沙滩场景,开展沙雕比赛,让孩子们在沙子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5. 关注安全和健康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安全和健康是老师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确保孩子们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衣物,做好防晒工作;制定规范和制度,告知孩子们在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时刻保持对孩子们的观察和照顾,确保他们的安全。
总之,幼儿园老师在组织有趣的户外活动时,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
通过游戏元素、自然资源的利用、运动与探索的结合、情境的创设以及关注安全和健康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评估指南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评估指南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在评估指南的大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到底该怎么组织和指导。
早上入园那会呀,可别小瞧了这迎接孩子们的时刻。
咱得给他们一个大大的微笑,温暖的抱抱,让他们一进门就觉得幼儿园像家一样舒服。
活动区时间,得让孩子们能自由自在地选择喜欢的玩具和游戏。
要是看到哪个小家伙有点不知所措,咱就轻轻凑过去,给他点小提示,鼓励他大胆去尝试。
集体教学的时候,咱可不能照本宣科。
得把知识变成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户外活动可太重要啦!咱们要带着孩子们尽情奔跑、玩耍,感受阳光和微风。
注意每个孩子的安全,别让他们磕着碰着。
午餐时间,教孩子们文明用餐,不挑食、不浪费。
饭后散散步,消消食。
午睡的时候,轻轻给他们盖上小被子,放一点轻柔的音乐,让他们做个甜甜的梦。
下午的活动也得丰富多样,手工、绘画、唱歌,让孩子们的小脑袋和小手一直忙不停。
放学啦,和每个孩子说再见,告诉他们今天表现很棒,期待明天再见。
总之呀,在评估指南的背景下,咱们得用心、用爱去组织和指导孩子们的一日活动,让他们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和成长!稿子二亲人们,咱们来唠唠评估指南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你想啊,从早上孩子们进园开始,咱们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先观察每个孩子的情绪,要是有谁不太开心,赶紧哄一哄,让他们能开开心心地开始新的一天。
玩游戏的时候,咱们别老是指手画脚,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
当然啦,要是他们遇到难题,咱们就巧妙地引导一下。
上课的时候,可不能干巴巴地讲,得想办法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说,用一些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表情,把知识变得特别好玩。
到了户外活动,那就是孩子们撒欢的时候啦。
咱们跟着一起跑一起跳,还得注意别让他们跑得太快摔倒了。
睡午觉可不能马虎,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睡个美美的觉。
下午的活动也得精心安排,让孩子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等到放学,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心里既欣慰又有点舍不得。
指南背景下的健康活动组织

指南背景下的健康活动组织作者:张薇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动作的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主要表现,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子领域目标中提到的让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以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户外活动常常会因为其他领域的延时或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教师一带而过,所以,再总结存在问题后,要学着不断尝试改进,在明确活动类型、保证活动时间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活动器械、内容,并通过材料的隐性指导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让健康户外活动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幼儿自主;健康户外活动;组织策略一、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指南》中对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后,总结了在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
1.教师“偏科”现象严重,计划性不强教师执教随意性较强。
组织时间不到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安排。
因此,户外活动时间往往是放羊式或盲目式的。
2.幼儿园提供的运动器械不丰富活动时难以满足幼儿好奇、求变的特性,造成热门器械受争抢,冷门器械堆墙角的现象。
缺乏统筹安排,出现器械“撞车”现象,造成材料不够用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和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在组织时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随机性强,在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师也会担心幼儿的安全事故,对幼儿的运动限制较多,造成幼儿玩不痛快、玩不出新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锻炼的效果。
3.活动内容巩固性有余而发展性不足在户外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现象: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大多是复习性质的、旧的、浅显的居多,缺乏新颖,缺乏挑战。
而新授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及少,许多内容幼儿张口就答,顺手就做,轻而易举,毫无难度可言。
4.缺乏自主性,没有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原则每次集中培训时都在反复强调一个《纲要》理念和贯彻《纲要》精神,号召大家学习《纲要》,作好笔记,落实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情趣,让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游戏,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指南》引领下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思考与实践讲解

1.户外游戏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2.材料投放由高变低,体现教师朴素的资源观
3.变教师主导为让幼儿做主
4.需要特殊强调的几点
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指南》引领下开展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杜春霞
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运用 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 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 指导思想。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再到前阶段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 的若干意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法一字不变地 在这些法规和政策中一再强调。 游戏特点:轻松愉快、自愿和自由、假想活动、社会性。
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通过活动区游戏,实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四)在活动区游戏中运用发展性评价 《指南:评价不是为了获得阶段性结果,是为了推动幼 儿向下一“阶梯”更好地发展,让每位幼儿按照自身的速 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质 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评 价的最新发展的先进成果,体现了《指南》对于幼儿发展 评价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幼儿园游戏现状
1.游戏活动的时间不足
2.游戏活动的活动量不足
3.教师对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少
4.教师过于控制游戏,幼儿缺少“自由”
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指南》中明确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幼儿经常到户外活动,可以接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刺激,并且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锻炼,可以保持幼儿机体与外界环境平衡,增强器身体的耐受力。
另外,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
为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科学地提供条件,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
一、开展户外活动的必备条件1、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是重要的物质前提,幼儿园提供的户外环境和物质条件都直接影响着户外活动的开展,为此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创设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户外环境,适应幼儿兴趣和需要,使儿童感到舒适、安乐、愉快和具有吸引力。
2、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地安排组织户外活动,使幼儿在一天生活中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作用。
按照《指南》的要求,幼儿园应保证幼儿一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
早晨可进行半小时的晨间户外活动,上午室内集体活动后进行半小时的户外游戏和自由活动;下午进行半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和自选活动。
二、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结合幼儿园生活中过多的集体活动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情绪愉快,自由交往,大胆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所以幼儿园除了有计划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体育游戏、参观等,还应该适当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结伴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随心所欲地选择玩具,调节活动量,享受自由玩耍的乐趣。
2、户外活动与“三浴”锻炼密切结合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我们注意利用户外的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水对幼儿进行“三浴”锻炼。
如空气浴,要每天做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早饭前让幼儿精神饱满到户外做操,吸收新鲜空气,并根据气温情况增减衣服,尽量使皮肤接触空
气。
在日光浴方面,春秋冬季都坚持让幼儿室内活动后接触阳光,夏季在树荫下进行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太阳的散射光和反射光,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夏日曝晒。
一年四季应该坚持冷水洗脸洗手,夏季开展游泳活动,其它季节可玩水上游戏。
当然,在进行户外“三浴”锻炼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暂停锻炼。
3、户外活动与各种教育活动结合只有大自然才能给孩子活的教材、活的教具。
因此,幼儿园应该根据教育内容就地取材,利用园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感官获得直接经验;组织幼儿到植物园认识花卉;到动物园认识兔子、猴子等动物;还可以组织幼儿到田野去观察田园景色、季节特色,观察农作物等。
每天幼儿到自己的小种植园地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孩子们对这些户外学科学活动兴趣浓厚,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活跃了身心。
有些语言活动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如散步时朗诵诗歌和散文,草地上开故事会等。
大自然也是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场所,幼儿在草地上、操场上听音乐翩翩起舞。
这样,幼儿既得到大自然所赋予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又能在大自然的活教材中轻松、愉快、主动地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进行户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1、安全性安全是户外活动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
如检查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湿了要擦干,损坏的要更换。
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在孩子们活动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
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目的性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应根据近期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投放。
要防止一成不变“老面孔”的内容出现。
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
户外活动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
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
要的意义幼儿的户外活动性游戏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它不单纯是让幼儿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同样也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实现,它能在更大范围内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场所,随着幼儿活动的频率加大,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新成代谢和生长,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上,户外活动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孩子们在观察和实践的同时,学到许多相应联系的知识与技能。
3、兴趣性兴趣是有机体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形式单调的体育活动不能激发幼儿体育的兴趣。
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
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幼儿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
可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增加情节、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
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需要的和喜爱的活动,户外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育起到了较显著的效果。
首先增强的幼儿的体质,提高了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其次是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
因此,组织好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