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
贵州蜡染ppt课件

CHAPTER 04
贵州蜡染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贵州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 术价值。
当前,贵州蜡染面临着传承困 难和保护不足的问题,许多传 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贵州蜡 染的重视和保护,提供资金支 持和技术培训,鼓励传承人收 徒传艺。
创新设计与市场拓展
为了适应现代审美和市场变化,贵州蜡染需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元素、改进工艺流程、开发新品种等方式,提高蜡染产品 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拓展市场渠道,利用网络营销、参加展览等方式,提高贵州蜡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吸引更多消费者。
贵州蜡染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
传统经典作品
传统与经典的完美结合
传统经典作品是贵州蜡染的精髓所在,它们通常以传统的图案和色彩为基础,展 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些作品在技艺和构图上都非常讲究,代表了 贵州蜡染的最高水平。
现代创新作品
与时俱进,创新无限
现代创新作品是贵州蜡染在新时代的产物,它们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这些作品在图案 、色彩、材料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贵州蜡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国际影
响力。
通过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举 办展览、向国际游客推广等方式 ,可以进一步扩大贵州蜡染的国
际知名度。
加强与国际蜡染界的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和传承经 验,促进贵州蜡染的国际传播和
发展。
CHAPTER 05
贵州蜡染的代表性作品展示
国际交流作品
走向世界,展现贵州蜡染魅力
国际交流作品是贵州蜡染与世界各地文化碰撞的结晶。这些作品通常以国际友好的主题和形式呈现, 既展现了贵州蜡染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织金蜡染介绍

织金蜡染介绍织金蜡染哇,那可真是一种超级迷人的传统手工艺呢!织金蜡染是贵州织金地区特有的民间印染工艺。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织金蜡染的制作过程特别有趣呢。
一般都是先在白布上用铜刀蘸上加热的蜡液作画。
这个作画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独特的艺术创作之旅。
画师们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感悟,在白布上勾勒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丰富啦,有灵动的花鸟鱼虫,那鸟儿仿佛要从布上飞出来,鱼儿就像在水里欢快游动一样;还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几何图案,这些几何图案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组合在一起,充满了神秘的美感。
绘制好图案之后呢,就要进行染色啦。
织金蜡染使用的染料大多是天然的植物染料,这种染料染出的颜色特别自然、古朴,就像是把大自然的色彩直接搬到了布上。
在染色的过程中,由于有蜡的保护,绘制图案的部分不会被染上颜色,这样就形成了蓝白相间的独特效果。
染好色之后把布上的蜡去掉,哇,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就呈现在眼前啦。
织金蜡染的艺术风格独特极了。
它既有着粗犷豪放的一面,又不失细腻婉约之处。
从远处看,那些大面积的色块和鲜明的图案轮廓,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是走近仔细看呢,又能发现图案中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精致。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织金地区人民的性格特点,热情而又细腻。
而且呀,织金蜡染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手工艺,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这些图案往往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有的图案是对祖先的崇敬,有的图案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幅蜡染作品都像是一本会说话的史书,无声地讲述着织金地区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织金蜡染也没有被遗忘哦。
它逐渐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有很多的艺术家对织金蜡染进行创新,把传统的蜡染图案运用到现代的服饰、装饰品等上面。
这样既保留了传统蜡染的韵味,又让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呢,也有不少的织金当地居民还在传承着这门手艺,他们坚守着这一份古老的技艺,让织金蜡染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关于贵州蜡染的故事

关于贵州蜡染的故事《说说贵州蜡染的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贵州蜡染的故事。
贵州蜡染,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玩意儿呀!想象一下,一块普普通通的白布,在能工巧匠的手里,经过一道道神奇的工序,就变成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这可不是变魔术,而是贵州人民传承了好久好久的技艺。
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贵州蜡染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那图案,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飞舞的蝴蝶,还有的像神秘的符号,每一个都那么独特,好像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这些图案到底是咋想出来的呢?难道是贵州的先辈们在做梦的时候梦到的?哈哈!而且贵州蜡染这玩意儿,那可是男女老少皆宜啊!女孩子们穿上蜡染的裙子,那叫一个漂亮,走在路上绝对回头率爆表。
男的穿上蜡染的衣服,也特别有范儿,瞬间感觉自己变得文艺了起来。
要是给小孩子们穿上小小的蜡染衣服,哎呀,那简直萌翻啦!记得有一次我去贵州的一个小村子里,看到有个老奶奶坐在门口专心地画蜡染。
我凑过去好奇地问:“奶奶,您画这个多少年啦?”老奶奶笑着说:“哎哟,我都不记得咯,从小就开始画咯。
”我看着她熟练的手法,心里那个佩服呀!这得多少年的功夫才能练成呀。
贵州蜡染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制作过程。
那可不是随便就能搞出来的,得先把蜡融化,然后用小铜刀蘸着蜡在布上画画,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画错了可就悲剧啦。
画完了还得染色,染完了再把蜡去掉,这一道一道的工序,没点耐心还真搞不定。
贵州的老乡们对蜡染那可真是热爱得不行,它不仅仅是一块布,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文化的传承。
每次看到那些精美的蜡染作品,我都能感受到贵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技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之呢,贵州蜡染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宝贝。
如果你还没见过真正的贵州蜡染,那可得赶紧去看一看,相信你也会被它深深吸引住的。
让我们一起为贵州蜡染点赞!。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一、贵州蜡染产业的现状贵州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在贵州省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蜡染是将蜡烛涂抹在布料上,形成图案后再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纹样、鲜艳的色彩和耐久性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贵州蜡染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工艺和染料的冲击,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依然拥有着一定的特殊价值,吸引着一部分消费者。
另一方面,贵州蜡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也在图案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二、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机遇1. 文化复兴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高。
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正好符合了现代人们对于独特、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贵州蜡染产业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2. 旅游经济的推动: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重点省份,贵州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而贵州蜡染作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通过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等渠道来推广和销售。
这不仅能为贵州蜡染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也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创业。
由于贵州蜡染产业相对较为简单,门槛较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创业的选择。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培训,农民工可以学习和掌握蜡染技术,开设自己的蜡染作坊,实现就近就业和创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三、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挑战1. 市场需求多元化:尽管贵州蜡染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蜡染产品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显得单一和缺乏新颖性。
因此,贵州蜡染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贵州苗族蜡染布艺

—————作者:于颖Yu Ying 翻译:孙立冬Sun Lidong蜡染作为著名的民间染艺,它与扎染、镂空印花、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如今,蜡染主要在我国贵州地区多有传承,特别是在苗族聚居地成为重要的染织手工布艺,深受人们的喜爱。
O batik, uma renomada arte popular de tingimento,é considerado uma das quatro principais antigas técni-cas de estamparia da China, juntamente com o tie-dye , estamparia vazada e estamparia por dobragem. Hoje em dia, o batik é especialmente valorizado e preservado na região de Guizhou, onde se tornou uma principal forma de tecelagem e tingimento aretesanal, sobretudo entre as comunidades Miao estabelecidas na região.贵州苗族蜡染布艺苗族最早的蜡染方法,是将布蒙在铜鼓上,用蜡在布上来回摩擦,使得在有纹样的地方,蜡熔压进入面料纤维,起到阻隔染料浸染的作用,随后铜鼓上的纹样就转移到了布上。
如今的蜡染则是用以蜡刀为主的工具沾上熔化的蜡液直接在布上点绘出图案进行防染。
这种方法释放了蜡染自由灵动、具备巨大创作空间的独特优势,一直沿用至今。
贵州多地的苗族蜡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 técnica original de batik dos miao consistia em estender o tecido sobre um tambor de cobre e friccioná-lo com cera, de forma a permitir que a cera derretida penetrasse nas fibras do tecido, agindo como uma barreira contra a absorção dos corantes nas áreas desejadas. Assim, os padrões do tambor de cobre eram transferidos para o tecido. Hoje em dia,o batik é realizado principalmente com o uso de uma ferramenta chamada “caneta de cera”, mergulhada em cera derretida para criar diretamente os padrões sobre o tecido e evitar a absorção dos corantes. Essa abordagem permite a liberdade de expressão e proporciona um amplo espaço criativo. O batik Miao de diversas regiões de Guizhou foi reconhecido como patrimônio cultural imaterial nacional.苗族蜡染有10多道主要工艺,其中最为重要的蜡染技艺就在创作图案的过程中,即点蜡和画蜡。
贵州蜡染

社会调查报告贵州特色手工艺——蜡染一、蜡染简介:贵州蜡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
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
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
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
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
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
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二、历史追溯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
在历史文献中有关蜡染的记载很少。
《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等虽有“染彩”、“斑文布”、“卉服鸟章”等记述,但都没有确指蜡染,到了宋代的文献中才对蜡染有明确的说法。
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其中叙述的蜡染工序,显然并非从南宋开始。
后来的《贵州通忐》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贵州蜡染实施方案

贵州蜡染实施方案贵州蜡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源自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蜡染是一种独特的染色工艺,通过在面料上涂抹蜡,然后再进行染色,最后将蜡烧掉,留下蜡染的图案和色彩。
贵州蜡染以其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手工技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蜡染明珠”。
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的方案至关重要。
贵州蜡染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护传统技艺贵州蜡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技艺的保护至关重要。
应当通过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或组织,对蜡染技艺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和保护工作,记录蜡染的历史渊源、技艺流程、传统图案等内容,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培训传承人才为了传承贵州蜡染这一传统手工艺,应当加强对蜡染技艺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蜡染传承人才。
可以通过开办蜡染技艺培训班、组织传统手工艺大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蜡染技艺,确保传统技艺的延续。
三、推动产业发展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应当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蜡染产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蜡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蜡染产业的发展。
四、保护原料资源蜡染的原料主要包括蜡和染料,为了保护原料资源,应当加强对蜡染原料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资源调查和监测等方式,保护蜡染原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加强宣传推广为了提升贵州蜡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当加强对蜡染的宣传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蜡染展览、举办蜡染文化节、开展蜡染文化交流等方式,向社会大众展示贵州蜡染的魅力,推动蜡染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综上所述,贵州蜡染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保护传统技艺、培训传承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保护原料资源和加强宣传推广等内容,通过科学的方案和措施,保护和传承贵州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蜡染产业的发展,促进蜡染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贵州蜡染这一传统手工艺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贵州是一个地处中国西南的多民族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贵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中,蜡染艺术独具特色,是贵州省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艺术形式。
蜡染是一种在织物表面使用蜡和染料进行着色的技艺,通过在布料上涂抹蜡,然后进行染色,最后融化蜡将染料固定在布上,最终得到美丽的图案和色彩。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贵州蜡染艺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当时就有蜡染的技艺流传。
贵州的蜡染技艺在明清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各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融合使得蜡染工艺越发繁荣。
在贵州的许多少数民族群体中,蜡染工艺被作为重要的工艺传统存在,并传承至今。
贵州蜡染艺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案独特多样。
贵州蜡染的图案主要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些图案源自当地的山水风景,有些则来自他们的传统神话故事。
这些图案通过蜡染工艺在布料上形成,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色彩鲜艳丰富。
贵州蜡染工艺所用的染料主要来自于当地植物,这些植物提取的染料色泽饱满,鲜艳耐久。
贵州蜡染工艺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色泽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手工技艺精湛。
蜡染工艺需要制作蜡染图案的蜡、染料、布料及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蜂蜡、熟石灰、雄黄、蓝靛等原料。
通过在布料上反复使用蜡和染料的工序,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蜡染图案。
蜡染工艺需要工匠们的耐心和技巧,经过数日甚至数月的精心制作,才能完成一件艺术品。
传承保护不断进行。
贵州省对蜡染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视。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支持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设立蜡染作坊和培训班,进行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还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贵州的蜡染工艺,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传统手工艺。
也加入了创新元素,将蜡染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开发出不同风格的产品,拓展了蜡染艺术的市场,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州蜡染工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而是与现代科技进行了结合,采用更加便捷高效的生产工艺,以迎合市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查报告
贵州特色手工艺
——蜡染
一、蜡染简介:
贵州蜡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
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
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
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
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
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
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二、历史追溯
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
在历史文献中有关蜡染的记载很少。
《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等虽有“染彩”、“斑文布”、“卉服鸟章”等记述,但都没有确指蜡染,到了宋代的文献中才对蜡染有明确的说法。
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其中叙述的蜡染工序,显然并非从南宋开始。
后来的《贵州通忐》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可见蜡染已由以蜡灌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
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宋代由于印花蓝布等成本低、工艺简单而大为盛行,蜡染在中原逐渐消失,而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却代代传承,至今不衰。
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蜡染在唐代是盛行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缬屏风”,都是唐代遗物。
在贵州省平坝县下坝的棺材洞里,前些年出十了宋代苗族点蜡幔及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
这些都是蜡染流传悠久的历史见证。
蜡染的研究者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对蜡染最早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些推测,意见不尽一致。
无论如何说,蜡染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在贵州一枝独秀却是事实。
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放面的原因:一是苗族、布依
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因,他们迁徙到贵州后怀念故土,怀念祖先,固守从故土带来的文化形态,并在其中寄寓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义,逐渐成为民族自尊自爱的标志:二是地理环境的原因,贵州地处偏僻,山川阻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易于保持传统的文化形态;三是制作原料的原因,贵州气候湿润,草木繁茂,盛产蜂蜡和制作蓝靛染料的蓝草,这为制作蜡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仪礼,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带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息息相关,使得蜡染工艺和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傩戏等活动一样,具有某种“全文化”的功能,在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强大的中心文化辐射挤压的边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形式。
三、蜡染的价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
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
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祥,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
四、关于推广蜡染的建议
蜡染是贵州的特色工艺品,但贵州地处偏僻,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利,蜡染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受到了影响。
所以要将蜡染推广出去,一方面要建设便利的交通,使贵州省与外省,外地建立起有效的联络通道,利用交通的便捷将蜡染运到外地去,增加外界对蜡染的认识,扩大蜡染的销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此将蜡染推广出去是对蜡染这门民族特殊工艺的更好的保留和传承。
另一方面加大蜡染的宣传力度,据我了解,在外省的居民是很少接触到蜡染这项特色工艺品的,这就是缺乏对蜡染这个特殊工艺品的推广,上网查找“蜡染”的信息也没有看到有关蜡染的官方网站,因此要加强蜡染的推广就需要利用好广大的媒体资源,使更多的人知道蜡染,自然地,蜡染这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得到保护和发展。
如:在互联网上建立宣传蜡染的网站,举办旅游节日推广蜡染的文化,介绍蜡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最终使来到贵州的旅游者都了解到贵州蜡染的特殊魅力。
同时,对投资旅游商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和外来投资者,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大力支持,在贷款上给予扶持和倾斜。
此外,政府应建立扶持基金,用于旅游商品研发和创新,对在旅游商品生产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企业给予重奖。
十队:肖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