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
美术高中安顺蜡染——教案设计

设计课题: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安顺蜡染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安顺蜡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并了解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安顺蜡染,了解安顺蜡染的特征,感受安顺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的魅力所在。
2.学生简单了解安顺蜡染的主要制作流程。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安顺蜡染的魅力所在,从而主动保护安顺蜡染的文化知识,传承以及宣扬安顺蜡染。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对安顺蜡染的认识,尤其是安顺苗族彩色蜡染在蜡染中独树一帜。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安顺蜡染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安顺蜡染,了解安顺蜡染的特征,感受“东方第一染”的魅力所在。
【难点】安顺蜡染的主要制作流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认知贵州少数民族蜡染,从而引入课题安顺蜡染,学生通过欣赏安顺蜡染并分组讨论及归纳总结安顺蜡染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网页或者现实生活去了解蜡染的相关知识。
【教师准备】安顺蜡染成品若干、多媒体。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三、新授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安顺蜡染一、蜡染的起源师:教授蜡染的起源1、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的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蜡染工艺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且流行甚广。
2、蜡染古称为蜡缬,是一中以蜡防染的印染工艺。
提问:展示出的蜡染作品出了主要的图案背景有什么不一样?3、冰纹是蜡染的灵魂(介绍冰纹的形成)二、安顺蜡染的发展及地域分布安顺蜡染的发展安顺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于是安顺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
1987 年,在平坝苗族墓群中发掘出宋代彩色蜡染衣裙,色调艳丽、图案严谨。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有清代皇家宫廷珍藏的一幅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
提问:同学们知道安顺镇宁石头寨吗?师:石头寨百分之八十的人家设有染缸,布依族姑娘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妇女人人会画蜡。
贵州蜡染实施方案

贵州蜡染实施方案贵州蜡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贵州省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
为了传承和发展贵州蜡染,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贵州蜡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动贵州蜡染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产业保护和传承1.建立保护机制。
加强对贵州蜡染技艺及相关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大对蜡染大师的保护力度,确保蜡染技艺的传承。
2.开展传统技艺培训。
组织开展贵州蜡染技艺的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传承蜡染技艺,培养更多的蜡染人才。
二、产业发展和创新1.拓展市场渠道。
加大对贵州蜡染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2.推动融合发展。
鼓励蜡染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推出更多风格独特、时尚前卫的蜡染产品,拓展蜡染的应用领域。
三、技艺保护和标准制定1.制定技艺标准。
建立健全的蜡染技艺标准体系,明确蜡染的工艺流程、材料标准等,规范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对蜡染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蜡染从业者进行创新设计,保护其合法权益。
四、文化传播和交流合作1.举办蜡染文化节。
定期举办贵州蜡染文化节活动,展示蜡染技艺和产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开展蜡染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蜡染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蜡染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五、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1.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蜡染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蜡染产业的发展。
2.拓宽资金来源。
鼓励蜡染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在贵州蜡染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相信贵州蜡染产业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蜡染文化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贵州蜡染事业的繁荣。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一、贵州蜡染产业的现状贵州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在贵州省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蜡染是将蜡烛涂抹在布料上,形成图案后再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纹样、鲜艳的色彩和耐久性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贵州蜡染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工艺和染料的冲击,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依然拥有着一定的特殊价值,吸引着一部分消费者。
另一方面,贵州蜡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也在图案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二、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机遇1. 文化复兴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高。
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正好符合了现代人们对于独特、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贵州蜡染产业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2. 旅游经济的推动: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重点省份,贵州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而贵州蜡染作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通过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等渠道来推广和销售。
这不仅能为贵州蜡染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也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创业。
由于贵州蜡染产业相对较为简单,门槛较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创业的选择。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培训,农民工可以学习和掌握蜡染技术,开设自己的蜡染作坊,实现就近就业和创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三、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挑战1. 市场需求多元化:尽管贵州蜡染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蜡染产品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显得单一和缺乏新颖性。
因此,贵州蜡染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蜡染造型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 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 (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 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 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 称与均衡的构图。
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 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 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 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 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 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 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 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 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 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 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 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 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 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 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 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伊斯兰教纹样
阿拉伯的图案装饰艺术在世界艺 术史上享有盛誉。“图案装饰艺术从 相当多的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并 且与民间艺术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艺术的广泛流传,毕竟是中世纪 的一般文化艺术,尤其是穆斯林各民 族的文化艺术特有的装饰性的一个特 殊表现。”
星辰山川纹
这是概括的说法,其实天空中 的星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 乃至房屋、城池等,在蜡染中均 有表现,不过已经抽象化了,成 为整齐的形状组合。这些纹样不 仅具有特殊的形式美,还有深沉 的内涵。
龙纹
这种纹样在刺绣、挑花当中常见,在蜡染中也有表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 龙纹极有特色,其外形和内涵.与汉族地区的龙纹截然不同。龙是中国的原始 图腾。世界上古老的氏族和部落,一般都以同他们有亲缘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形 象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或氏族、部落的徽记。而中国灼龙图腾却是人创作 出来的,并无实物。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The Analysis on Guizhou Batik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Abstract:Batik dye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Guizhou Province.It is an art treasure that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folk art and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Its beautiful patterns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folk art.Analyzing its art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atik technique and content.Key words:Guizhou batik;style;cultural connotation 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技艺。
“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丝绸印染技术的重大进步。
从考古发现可知,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早出现蜡染的地区,蜡染工艺世代相传,流行甚广,是当地妇女最具传统性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
如今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蜡染制作方法和使用习俗,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
本文试以贵州蜡染为例,分析贵州不同地区主要的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以期有助于传统蜡染技术和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织金县歪梳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的传承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族文艺浅谈贵州织金县歪梳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的传承秦辛(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要:蜡防印花古时称蜡染、蜡缬,是一种独特的古老防染印花技艺。
西南贵州少数民族中蜡染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民族大多没有文字,蜡染成为了他们记录民族历史的一种载体。
贵州织金县的歪梳苗族蜡染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贵州歪梳苗族蜡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及保护民族文化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怎样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
关键词:歪梳苗族;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14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66一、引言2020年中国首届非遗论坛大会大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是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一次盛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这次大会举办的目的是强调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长河里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们非凡智慧文化,不管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人,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将各族人民悠久的文化血脉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才能对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为建设深厚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努力,也为保护和宣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此次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分析与实物资料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蜡染发展中的智慧与如何让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进行了分析。
二、贵州苗族蜡染的历史文化内涵(一)蜡染的发展历史贵州西南少数民族的蜡染历史相当久远,最早的文献唐代的慧琳所写的《一切经音义》中卷五十之“众缬”中有提到“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腊点缬也。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7892d0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6.png)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篇一: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蜡染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手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2006年,蜡染成为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春,我来到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有幸走入手工大师罗榜搞工作室,亲眼目睹了蜡染过程。
晨光从通透玻璃窗洒下,手工大师罗榜搞正拈着一支特制的钢刀,往边上一个盛满黑黢黢液体的桶里蘸了一下,然后极其熟练地在面前的卷布上画出一个抽象的图案。
旁边游客夸赞她画得好,她停下钢刀,爽朗地笑出了声。
手工大师罗榜搞说蜡染技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活儿,作为苗族的一大特色,蜡染店在苗寨旅游景区随处可见。
她介绍,作画的蜡必须是蜂蜡,因为韧性好,染色必须用植物染料,布料必须是天然纤维,手摸在布上,颇有立体感。
蜡画上的图案全是苗族的图腾,如蝴蝶妈妈、阴阳鱼、苗龙、锦鸡等。
蜡画是无底稿的,所有的图腾都在蜡画人的脑海里,她每次都是即兴作画。
走出手工大师罗榜搞的工作室,我看见还有刺绣工作室,工作室没有人,走到庭院中发现,原来工作室的主人在院中专心刺绣。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名族,苗族文化的传承除了口头文学外,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苗族刺绣,苗族刺绣造型和技法多样性,独特性,文化性,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世界上堪称一绝。
静静的看着手工大师每一针一线,一个绚丽的图案就跃上来了,真的太神奇了。
洁白的绸缎上,不要打草稿,每一组图案都不相同,每组图案都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特制的钢刀上沾着褐色的蜂蜡,在绸缎上留下完美的曲线。
一笔一笔,一副画就这样完成了。
一边和游客交流,一边创作。
旁边电热壶中加热的就是蜂蜡,是蜡染的原料,黑乎乎的,没有味道。
每次下笔都游刃有余,非常自如,没有一丝差错。
蜡染是不能修改的,可见大师功力多么深厚。
背后的镜框中挂着介绍,18年的画龄。
旁边的工作室俨然是一个刺绣的场所,做好的刺绣和针线摆放在工作台上。
各种颜色的线轴摆放在架子上。
在庭院中,刺绣大师正和游客交流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苗族蜡染

复古民族风
复古民族风
蜡染花纹选择
咱们尤其爱讲究寓意,画什么,画哪些,如何组合,都有讲究。一 盘菜有讲究,身上衣也有。 苗族蜡染的花纹图案在选择上也有其特点。 蜡染的图案主要分为植物、动物两大类。植物常用的有福贵牡丹, 多子石榴,福禄葫芦等,当然一些无名花草也会入画。动物有勤劳 牛,图腾龙,猛兽虎、狮,财运蝙蝠,凤、蝶、鸡狗兔鹿等等。苗 族蜡染在纹样选择上少有禁忌,并且多有夸张变化,艺术概括性极 高。
达的情况下,符合低温染色的只有靛蓝一种,所 以就不奇怪为什么蜡染全为蓝色了。
而现在,技术让染料有了更多选择。我们不再需 要去山上采花采树叶再煮沸得到染料,只要买来
染料稀释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苗族阿妈正在染布
浸泡染色
低温染布需要的时间较长。将画好的棉布浸泡进染 料盆,五六天之后取出。
当然也可以根据时间进行适当缩短。如果你想得到 深浅不同的花纹,可以在第一浸染之后,再点蜡画
苗族蜡染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流传着一首《蜡染歌》,这首歌讲述的便是蜡染 的历史。苗族先民掌握蜡染技艺,是在秦、汉时期。《贵州通志》 中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意思是 用蜡水在布上画上花纹再去染布,去掉蜡之后,花纹就像是一幅画。 宋朝时期,“点蜡幔”(幔: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 等,点蜡幔是蜡染的帷幔等遮挡作用的布)已经颇为盛行。 到了明、清时期,衣料也用起了蜡染。
蜡染古歌梗概
有一个美丽又聪慧的苗族姑娘,她的愿望就是穿上五颜六色各色花纹的衣服。 现在大家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一个颜色,太不美了。她整天在为此苦恼,总想 着能有什么办法将眼前一丛丛美丽的鲜花印到衣服上。她想啊想,不知不觉 就在花丛里睡着了。睡梦中她梦见一个仙女将她带入了一个百花园内,园里 花团锦簇,蝶飞蜂舞,好不漂亮。梦醒之后,低头发现自己的衣裙上沾染上 了蜜蜂留下的蜂蜡。斑斑点点的蜂蜡在衣裙上很不和谐。于是她将衣服放进 靛蓝染桶里重新染一遍,试图覆盖掉蜂蜡留下的印记。当她从沸水中取出漂 洗后的衣裙时,居然发现蜂蜡覆盖过的地方出现了花朵的纹样!姑娘灵光闪 现,立刻拿来蜂蜡融化,用笔在白色衣裙上沾着蜂蜡作花。画好后再去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
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
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
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傜、摇、猺)。
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红、黄、黑各种颜色。
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
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服用蜡染衣料。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
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
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
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
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
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
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
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贵州在历史上曾是我国染料的主要产地之一,而今贵州少数民族用于印染的原料相当丰富。
以植物原料居多,较为常见的有红、黄、黑三色染料。
染整材料也相当丰富.除薯茛外,还有枫叶、柏枝、松枝、土茯苓、柿子汁、鸡蛋清、午皮胶、黄豆浆、石灰等。
添加剂既有虎杖、车前等中草药,也有不属于中草药的,如嫩烟叶、红辣椒等。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印染工艺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主要由妇女承担,工艺技术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亦不平衡,所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异,使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
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
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
这些各具特色的工艺,或许就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特征的子遗。
就工艺性质而言,贵州民族民间印染工艺具有多重性。
例如印染的季节性,蓝靛印染普遍在八九月间进行,也有的是在二三月间,有的又不选择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
有专家提出,季节性染色就像许多社会习俗一样,外表上看,是由当时的社会礼仪制度所决定的,而实际它们产生的基本原因,却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
也许在周代,一些植物色素的提纯和储存技术已经解决,但这种习俗却作为一种生产活动的规范而被保留下来。
到了秦汉之际,植物色素的提纯和储存技术问题逐渐获得解决,在此之后,有关染色工艺的记载中,就很少规定染色的季节性了。
贵州民族民间印染对季节性的选择,或可作为研究古代一定时期生产水平的例证。
就印花工艺来说,不仅可以探寻最早的手绘印花方法--画帷的踪迹,也能见到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印花工艺-蜡缬、夹缬和扎缬,而且还有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蓝印花布印花工艺。
形形色色的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是历史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直接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生产、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是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的无形文化遗产,它同历史文物及古代文化遗迹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
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蜡染的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
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
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
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铜刀。
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铜制的画刀便于保温。
这种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
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1、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
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
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贵州蜡染的图案,一是古老纹样,例如与贵州铜鼓有关的光纹、锯齿纹、图纹、瓜米纹、云纹、雪纹、线纹、花纹、花瓣纹、鸟纹、鱼纹等;二是与汉族文化交融形成的纹样,如蝙蝠纹、石榴纹等;三是取自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纹样。
色彩以蓝色为主。
蜡染的"冰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
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
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
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
苗族擅长蜡染。
蜡染的保养方法主要有:1、如果蜡染有一些折痕。
只需把壁挂展开,平放在熨板上,用熨斗在壁挂的背面轻轻熨上几下,把它熨平就可以了。
(但重彩画一定要注意用干的熨斗,千万不要用蒸气熨斗以及不要在蜡染正面熨烫)。
2、可根据顾客的爱好进行装裱,这里有四种方法可以选择:①你可以用一根木棒从壁挂上方穿过去,再用你线把木棒两头栓上,挂在挂钩上就可以了;②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爱好,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粗的棉线,编一条彩色的辫子,从壁挂上方穿过去,挂上也很美观大方;③也可以用双面胶贴于蜡染的背面的四个角,然后再固定在墙上你满意的位置;④还可以用艺术画框框起来挂在墙上;⑤巨幅重彩蜡染的底衬比蜡染画宽大,须把多余的边衬剪掉再用艺术画框进行装裱。
3、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
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出晾晒。
4、重彩蜡染不能用水清洗,可用半干的抹布或掸子檫去灰尘即可;传统蜡染壁挂、桌布、靠垫等可以随时用水清洗,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也不可用机洗,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以熨烫。
5、蜡染由于是用100%纯棉布制成,因此是服装、桌布、被套、床单等的极佳选择。
蜡染在收藏与保养过程中应放置在干净、整洁、无尘的环境中,并应有专人定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