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三章 土壤分类分布

合集下载

第3章-土壤生物

第3章-土壤生物
第三章 土壤生物 Soil Organisms
主要内容 (重点):
1.土壤生物多样性 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重点) 3.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 4.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土壤中的主要生物种类,认识土壤生物的 多样性;重点掌握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各种 因素;了解土壤细菌、真菌、防线菌、蚯蚓、 线虫等生物的特性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0000-30000 约 250% 约 12% 约 4% 约 10% > 90%
> 50%
自然界中95-99%的微生物种群不能被分离和描述
三 、 土 壤 生 物 空 间 分 布 多 样 性
四、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地衣 •主要作用:
黑钙土 > 棕壤 > 灰壤 > 水稻土 > 砖红壤
用直接测数法测定前苏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土壤类型 灰壤
森林灰化土
黑钙土
灰钙土
土壤状况 生荒土 生荒土 熟化土 生荒土 熟化土 生荒土 熟化土
1g 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 3.0×108~6.0×108 6.0×108~1.0×109 1.0×109~2.0×109 2.0×109~2.5×109 2.5×109~3.0×109 1.2×109~1.6×109 1.8×109~3.0×109
确定群体结构 系统发育分析
土壤样品 经典方法
DNA 浸提
PCR PCR 扩增
DGGE(变 性土 壤 生 物 的 主 要
类 群 示
意 图
二、数量和种类多样性
微生物
真菌 细菌 病毒 节肢动物 高等植物 昆虫

土壤分类标准与分类情况

土壤分类标准与分类情况

土壤分类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和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土壤质地,可以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

沙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黏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壤土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

另外,根据土壤的成土过程、属性的某些共性以及重大环境因素对土壤发生性状的影响,土壤可以分为不同的土纲。

例如,淋溶土纲的土壤以石灰充分淋溶、土壤呈酸性或弱酸性反应、有明显的淋淀黏化过程为特点;钙层土纲的土壤则以钙的淋溶淀积成土过程为特点。

在同土纲内,根据土壤明显的水热条件差异所形成的土壤属性的重大差异,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纲。

例如,半淋溶土纲中半湿热境的燥红土、半湿暖境的褐土、半湿温境的灰褐土和灰色森林土等,虽然都属于半淋溶土范畴,但它们的属性有明显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土壤分类标准和方法,因此土壤分类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探究土壤的种类和分布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探究土壤的种类和分布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探究土壤的种类和分布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土壤的种类和分布。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1.认识土壤先来认识一下土壤吧!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物质,是由岩石经过风化、水流、气候等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浅层,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最基本条件,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水分、氧气和其他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2.土壤的种类土壤是由不同的微生物、植物、动物及其成果乃至人类的文化遗存所组成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成因分:一般土壤:形成于正常的自然界过程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较为平衡。

人工土壤: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主要是建筑垃圾、工业污染源等。

(2)按照成分和特性分:砂土:砂粒直径在0.05~2.0mm的土壤,排水性、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

壤土:砂、粘、板颗粒混杂的土壤,比较平衡。

粘土:粘性比较强,吸水保水性好,但缺氧容易。

(3)按照化学性质分:酸性土壤:PH小于7,适合生长酸性植物。

中性土壤:PH值在7左右。

碱性土壤:PH大于7,适合生长碱性植物。

3.土壤的分布我国的土壤类型很多,松散层分布广泛,在不同的气候和地形环境下,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我国常见的土壤类型。

(1)黄土地:在我国北方,黄淮海地区、山西等省份都分布着黄土地。

这种土壤质地厚大,由于水分的缺乏,氧化作用较弱,土壤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含腐殖质,肥力低下。

(2)水稻田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江南地区,土壤为淤泥土。

水稻是这种土地上的主要农作物。

因为这种土壤含水量较高,被称为"江南水乡"。

(3)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土地富含钠盐,不适合种植任何作物。

(4)石灰土: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种土地因钙质含量非常高,土壤属于碱性,栽培作物需在土壤中添加适量酸性物质。

土壤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种类和分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土壤对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和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初中生物土壤分布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分布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类型;3. 探究土壤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类型;3. 土壤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土壤的微观结构;2. 土壤分布规律的推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土壤样本;2. 显微镜;3. 土壤分布图;4.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土壤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2. 展示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土壤的质感和特征。

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土壤的组成:母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2. 讲解土壤的性质: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肥力等;3. 展示土壤显微镜下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三、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类型(15分钟)1. 讲解土壤的分布规律:从沿海向内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山区向平原的分布规律;2. 介绍土壤的类型:砂土、壤土、黏土等;3. 展示土壤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土壤的分布规律。

四、土壤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土壤形成的原因: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沉积作用等;2. 介绍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等;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五、实践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带来的土壤样本,记录其特征;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的特征和分布规律;3. 每组选一个土壤样本,进行土壤剖面观察,记录土壤的层次结构和特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2. 教师总结土壤的组成、性质、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延伸:1. 土壤污染和保护;2. 土壤肥力和农业应用;3.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土壤样本和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完整word版)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完整word版)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15.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反应特征:①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有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两类;②土壤是不均匀的多项体系;③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常常有生物的参与;④土壤中氧化还原(Eh)平衡会经常变动。
16.干旱时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反之发生还原反应。
17.同一氧化反应在碱性溶液中比在酸性溶液中容易进行。
18.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最大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的通气状况、生物代谢程度、还原性物质的数量等,pH只是影响土壤Eh的因素之一(Eh随pH的升高而下降)。
14.土壤的分层:①枯落物层(O层);②腐殖质层(A层);③淋溶层(E层);④沉积层(B层);⑤母质层(C层);⑥基岩层(R层)。
15.土壤的重要形态特征:颜色、湿度、紧实度、结构、质地、PH、新生体、入侵体、孔隙和动物孔穴。
第三章土壤固体物质组成
1.土粒分类:矿质土粒(占绝对优势)和有机质土粒。
2.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13.矿化过程是腐殖化过程的前提。
14.腐殖化系数=单位土壤每年残留碳量/每年进入单位土壤的总量
15.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6.矿化率=有机质因矿化作用每年损失的量/土壤有机质总量
17.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①温度;②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③有机残体的特性;④土壤PH及土壤质地。
29.阳离子交换量就是pH=7时土壤净负电荷的数量。
8.矿质土壤:
9.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①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②土壤有机质的损失;③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10.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碳、氧、氢、氮,其次是磷和硫。
1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①碳水化合物;②木质素;③含氮化合物;④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成灰物质。

四节土壤类型

四节土壤类型

(13)雏形土
➢ 概念:发育程度低而具雏形层的土壤. ➢ 分布范围:世界土壤图列系统,美国和西欧土壤分类
系统都有雏形的位置和定量指标。 ➢ 成土作用表现为:土壤物质风化处于较低阶段,物
质粗夹有岩屑;物质淋溶程度弱基本上无物质淀积, 不发生粘化现象;粘土矿物2/1型为主,胶体上净负 电量荷量高,粘粒火性强。 ➢ 雏形土的诊断层:是雏形层,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 的无或基本上无物质淀积,未发生明显粘化,带棕、 红棕、红、黄、或紫等颜色,且有土壤结构发育的 B层。
粘化层、雏形层、钙积层、超钙积层、石灰磐、超 石膏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
(8)盐成土
概念:指在矿质土表至30厘米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在矿质土 表至75厘米范围内有碱积层,而无干旱表层的土壤。
主要发育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低平洼地及滨海地区低地,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地下水位埋藏浅,矿化度高,经蒸发, 盐分向土体上层集中。
性特征。 2,矿质土表至50厘米深度范围内 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
(七)干旱土
定义:指发育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任 一表下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 土、灰钙土、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
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在年降水量 小于350毫米地区广为发育。
干旱土的主要诊断层:1,干旱表层;2,土表至 100厘米范围内有一层或更多的如下土层
10)均腐土
概念;具有暗沃表层和均腐质特性 ,且在粘化层上 界至125cm范围内,或在矿物质土表层至180cm范 围内,或在矿质土表至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之间, 盐基饱和度大于等于50%的土壤。
分布范围;半湿润和半干旱辽阔的杂类草草甸及草 原地区,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布面积广,南方亚 热带溶岩地区,热带南海诸岛。

土壤发生学分类

土壤发生学分类

土壤发生学分类土壤发生学是研究土壤形成与演化的学科,主要包括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和土壤分类等内容。

在土壤发生学中,土壤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和性质进行分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性和功能。

土壤可以根据其形成因素进行分类。

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方面。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不同的母质会影响土壤的性质和类型。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推动力,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素会影响土壤的发育速度和特性。

生物包括植被和微生物等,它们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形因素如坡度、坡向等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

时间是土壤形成的必备条件,土壤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成熟。

土壤还可以根据其发生过程进行分类。

土壤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的风化、淋溶、胶结、转化和迁移等。

物质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起始阶段,岩石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逐渐转化为土壤母质。

淋溶是水分和溶液对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作用,会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胶结是土壤颗粒之间的结合作用,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转化是指土壤中有机物和矿物质的相互转化过程,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

迁移是指土壤中物质的垂直和水平迁移,会影响土壤的层次和结构。

土壤还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土壤分类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草甸土、沙壤、盐碱土等。

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颜色呈红色,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红壤作物。

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颜色呈黄色,富含有机质,适宜种植农作物。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颜色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作物。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宜放牧和草地种植。

沙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好,适宜种植沙漠植物。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壤含盐碱量较高,适宜种植耐盐作物。

土壤发生学分类是研究土壤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土壤形成因素、发生过程和性质的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资源,促进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1)气候;
▪ (2)母质;
▪ (3)生物;
▪ (4)地形;
▪ (5)时间
▪ 4.1.3 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发生学层次和诊断层
▪ 土壤发生学层(soil genetic horizon):在土壤形成过 程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母质中一些物质 发生分解、迁移、化合、淀积等,也就是物质发生 重新分配,使原来不分层的母质,逐渐在形态上分 化为不同的层次,土壤这些层次就叫做土壤发生学 层。
▪ 4.3.3 雏形土土纲 ▪ (1) 雏形土 ▪ (2)潮土 ▪ 4.3.4 均腐土土纲 ▪ (1)黑土 ▪ (2)黑钙土 ▪ 4.3.5 人为土土纲
▪ 人为土是在自然因素影响下,主要是在人为因素作 用下形成的土壤。这类土壤相当于部分水稻土、肥 熟土、娄土、灌淤土、堆垫土等。
▪ 本节主要介绍水稻土 ▪ 4.3.6 盐成土土纲 ▪ (1)盐土 ▪ (2)碱土
▪ 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和诊断特征(diagnostic character):
▪ 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性质上有一系 列定量规定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 而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具有一系列 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 称为诊断特征。
▪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层次的异同点可以把具有相同 层次的土壤划分为一类,这就叫土壤分类。
▪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4.1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 4.1.1 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与功能
▪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 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 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 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 甸土
潮土
潮土、灰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 潮土、灰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灌淤潮土

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盐化砂姜黑土、碱化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盐化砂姜黑土、碱化砂姜黑土、黑粘土

高山土 亚高山草甸 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草甸上、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亚高山湿 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草甸上、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草甸土 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 高山盐渍草原土 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
土 半湿寒 高山土
土 高山草原土
亚高山草 原土
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 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盐 渍草原土
山地灌丛草 原土 干寒高 山土 亚高山漠土 寒冻高 山土 高山寒漠土 高山漠土
山地灌丛草原土、 山地灌丛草原土、山地淋溶灌丛草原土
高山漠土
亚高山漠土 高山寒漠土




铁铝土(红壤) 铁铝土(红壤) 淋溶土(棕壤) 淋溶土(棕壤)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棕壤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 漂灰土
燥红土
燥红土、褐红土 燥红土、
褐土
褐土、 石灰性褐土、 褐土、 石灰性褐土、 淋溶褐 潮褐土、 土、潮褐土、 lou 土、燥 褐土、 褐土、褐土性土
灰褐土
灰褐土、 暗灰褐土、 灰褐土、 暗灰褐土、 淋溶灰 褐土、 石灰性灰褐土、 褐土、 石灰性灰褐土、 灰褐 土性土
黑土 灰色森 林土
黑土、 草甸黑土、 黑土、 草甸黑土、 白浆化黑 土、表潜黑土 灰色森林土、 暗灰色森林土 灰色森林土、
三、分类原则
• 土纲:反映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质移动累积所引 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 • 亚纲是在同一土纲内,根据土壤所处水热条件差异所形成 的土壤属性的重大差异来划分的。 • 土类作为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是依据成土条件、成土过 程与发生属性的共同性划分的,土类之间在发生属性与层 段上有明显的差异。
灰钙土
灰钙土、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 灰钙土、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盐 化灰钙土
漠土
干温漠土
灰漠土
灰漠土、钙质灰漠土、草甸灰漠土、 灰漠土、钙质灰漠土、草甸灰漠土、 盐化灰漠土、碱化灰漠土、 盐化灰漠土、碱化灰漠土、灌耕灰漠 土
灰棕漠土
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石膏盐磐 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 灰棕漠土、 灰棕漠土、灌耕灰棕漠土
白浆土 白浆土、 草甸白浆土、 白浆土、 草甸白浆土 、 潜育 白浆土 湿寒温淋 溶土 棕色针 叶林土 漂灰土 灰化土 棕色针叶林土、 漂灰棕色针 棕色针叶林土、 叶林土、 表潜棕色针叶林土 叶林土、 漂灰土、 漂灰土、 暗漂灰土 灰化土
半湿热半 半 淋 溶 土 半湿温 半淋溶土 淋溶土 半湿暖温 半淋溶土
中国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1992) ) 12个土纲: 个土纲: 个土纲 铁铝土 淋溶土 半淋溶土 钙层土 漠土 水成土 盐碱土 人为土 高山土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有机土 火山灰土 干旱土 氧化土 老成土 淋溶土 联合国土壤图例单元 人为土 有机土 火山灰土 铁铝土 等 钙积土 雏形土 潜育土 灰壤 新成土 始成土 软土 变性土 灰土 初育土 半水成土
土纲 亚纲 湿热 铁铝土 铁 铝 土
土类 砖红壤 赤红壤
亚类 砖红壤、 砖红壤、黄色砖红壤 赤红壤、 黄色赤红壤、 赤红壤、 黄色赤红壤、 赤红 壤性土 红壤、黄红壤、棕红壤、 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 原红壤、 原红壤、红壤性土


湿暖 铁铝土
黄壤
黄壤、 漂洗黄壤、 表潜黄壤、 黄壤、 漂洗黄壤、 表潜黄壤、 黄壤性土
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 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滨海沙土 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 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
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暗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暗火山灰土、基性岩火山灰土
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
泥炭土
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 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


草甸盐土
草甸盐土、结壳盐土、沼泽盐土、 草甸盐土、结壳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 土

土 干旱盐土、干旱盐土、 干旱盐土、干旱盐土、残余盐土

漠境盐土 滨海盐土、滨海沼泽盐土、 滨海盐土、滨海沼泽盐土、滨海潮滩盐土 滨海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含盐酸性硫酸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寒原盐土、寒原硼酸盐土、 寒原盐土、寒原硼酸盐土、寒原草甸盐 寒原盐土 碱土 碱土 土、寒原碱化盐土 草甸碱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 草甸碱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盐化碱 土、荒漠碱土
湿暖淋溶 淋 溶 土
黄棕壤 黄褐土
黄棕壤、 暗黄棕壤、 黄棕壤、 暗黄棕壤、 黄棕壤 性土 黄褐土、 粘盘黄褐土、 黄褐土、 粘盘黄褐土 、 白浆 化黄褐土、 化黄褐土 、黄褐土性土

湿暖温淋 溶土 湿温淋溶 土
棕壤
棕壤、 白浆化棕壤、 潮棕壤、 棕壤、 白浆化棕壤、 潮棕壤、 棕壤性土
暗棕壤
暗棕壤、 白浆化暗棕壤、 草 暗棕壤、 白浆化暗棕壤、 甸暗棕壤、 甸暗棕壤、 潜育暗棕壤、 潜育暗棕壤、 暗 棕壤性土

土 半干温暖钙层 土 黑垆土 栗褐土
栗钙土性土 栗褐土、淡栗褐土、 栗褐土、淡栗褐土、潮栗褐土
黑垆土、粘化黑垆土、潮黑垆土、 黑垆土、粘化黑垆土、潮黑垆土、黑 麻土
干旱土
干温干旱土
棕钙土
棕钙土、 棕钙土、草甸棕钙土、 棕钙土、淡棕钙土、草甸棕钙土、盐 化棕钙土、碱化棕钙土、 化棕钙土、碱化棕钙土、棕钙土性土
干暖温漠土
棕漠土
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石膏棕漠土、 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石膏棕漠土、 石膏盐磐棕漠土、 石膏盐磐棕漠土、灌耕棕漠土
土质初育土
黄绵土
黄绵土

红粘土
红粘土、积钙红粘土、 红粘土、积钙红粘土、复盐基红粘土

新积土
新积土、冲积土、 新积土、冲积土、珊瑚砂土

龟裂土
龟裂土
风沙土 石质初育土 石灰( 石灰(岩)土
• 亚类是同一土类范围内的划分。一个土类 中有代表土类概念的典型亚类,也有表示 由一个土类向另一土类过渡的亚类。它是 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以外的附加的成土过程 来划分的。
是在发生学上有互相联系, 土属 是在发生学上有互相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章义的分类单 主要根据母质 水文等地方性因子划分 例如, 母质、 划分。 元 , 主要根据 母质 、 水文等地方性因子 划分 。 例如 , 根据母 质的影响将红壤分为铁质、硅铁质和硅铝质红壤等土属。 质的影响将红壤分为铁质、硅铁质和硅铝质红壤等土属。 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 根据土壤的发育程度划分。 基层单位, 发育程度划分 土种 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根据土壤的发育程度划分。土 种的性质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可以因一般的改土措施而改 种的性质虽具有相对稳定性 , 例如根据红壤耕层和土层的厚度划分土种; 变 。 例如根据红壤耕层和土层的厚度划分土种 ; 根据盐土和 碱土的盐化与碱化强度划分土种等。 碱土的盐化与碱化强度划分土种等。 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一般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异划分。 土壤肥力的变异划分 亚种 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一般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异划分。
人类对于土壤分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人类对于土壤分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早在3000年前 中国古籍(禹贡) 管子·地员篇 地员篇) 早在 3000年前, 中国古籍 ( 禹贡 ) 和 ( 管子 地员篇 ) 中就有 3000 年前, 根据土壤颜色和性质对土壤种类划分和命名的记载。 根据土壤颜色和性质对土壤种类划分和命名的记载 。 在 150年来 年来, 近 150 年来 , 随着土壤分析资料的大量积累和人们认识 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 但目前国际 水平的提高 , 产生了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上还没有统一的土壤分类方案。 上还没有统一的土壤分类方案 。 我国较为常用的土壤分 类以<中国土壤)第二版(1987)上的分类系统为代表,分 类以< 中国土壤 ) 第二版 (1987) 上的分类系统为代表, 类的基本依据是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者的 类的基本依据 是 成土条件 、 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 三者的 综合。 综合。
灌漠土 土、盐化灌漠土

湿寒
草毡土 (高 山草甸土) 山草甸土)
草毡土(高山草甸土)、薄草毡土(高山草原草甸土)、棕草毡土 草毡土(高山草甸土)、薄草毡土(高山草原草甸土)、棕草毡土 )、薄草毡土 )、 (高山灌丛草甸土)、湿草毡土(高山湿草甸土) 高山灌丛草甸土)、湿草毡土(高山湿草甸土) )、湿草毡土
一、土壤分类的要求
• 多级分类制 如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 如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 亚种 • 区分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土壤属性,而且这些属性是可以观 区分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土壤属性, 土壤属性 察测定的 • 土壤归类,由低级至高级呈“宝塔”状 土壤归类,由低级至高级呈“宝塔” • 每一土壤在分类系统中只有一个位置

林灌草甸土
林灌草甸土、盐化林灌草甸土、 林灌草甸土、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化林灌草甸土
土 水 矿质 水成 成 土 土 有机 水成 土
山地草甸土 沼泽土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 沼泽土、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盐化沼泽土、 沼泽土、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盐化沼泽土、碱化沼泽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