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相

互作用减弱,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互作用增强,水又由气态变回液态。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由原子构成。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蔗糖都是由分

子构成。

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硅、碳、氦气等。

4、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4)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1021个水分子,水能透过滤纸。

(2)分子间有间隔。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减小。气体容易补压缩,阳光下轮胎爆炸。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很远闻到花香,挥发,扩散,溶解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的净化方法

1、水的净化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消毒杀菌。(液氯、漂白粉。化学变化)

⑤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2、分离物质的方法:

(1)过滤: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如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起的作用引流)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注意:1、过滤慢的原因:杂质多,滤纸没有紧贴漏斗

2、滤液浑浊的原因: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等。

若滤液不干净需再过滤一次至澄清。

3、玻璃棒的作用:引流缓冲。

(2)蒸发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得固体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取小量样品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若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是食盐水,无残留的是蒸馏水。

(3)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生活中用煮沸、实验室用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物质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混合物

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

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

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为:水通电氢气+氧气

5、结论

宏观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②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⑤化学反应前后是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氢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6、用微观解释水蒸发与水通电的区别

水蒸发,水分子不变,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发生改变,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重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有新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

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

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

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

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外观特征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

生改变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

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氢气+氧气点燃水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

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3、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是最轻的气体。

4、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

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

“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

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

明氢气已

纯净。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3、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优点

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③资源丰富

三、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

注意:分解与化合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例如,糖+水糖水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合反应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再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有毒性、腐蚀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再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密度等。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例如,酒精挥发: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酒精燃烧:化学变化,酒精会燃烧:化学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会、易“可以……”等字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

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特点多变一一变多

形式A+B→AB AB→ A+B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分解重新组合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 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节运动的水分子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学号班级姓名 1. 下列关于净化水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水为纯水 C.使浑浊的水变澄清的一种方法是静置沉淀 D.可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 2.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 示装置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__。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玻璃棒__,其作用是__引流__;图中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__紧靠烧杯内壁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防止液体直接滴入 而飞溅出来__。 (2)过滤时,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这是为了____使较大的固体颗粒沉降下来,使过滤速率加快__。 (3)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_滤纸破损__。(合理即可)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4.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 B ) A.蔗糖水B.肥皂水C.食盐水D.食醋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新鲜空气B.橙味汽水 C.二氧化碳D.水泥砂浆 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7.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A ) 8.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1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C .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D) C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不锈钢A.食盐水B .洁净的空气C.蒸馏水D) A 1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A .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B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 D 1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X,↓)→ⅢⅡ.吸附液氯,↓)→净化的水河水→Ⅰ.沉降、过滤→…→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13.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本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2.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水分子体积增大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水分子质量变轻 D.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入固体药品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5.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D.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 中 6.右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 沙、纱布、棉花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软化硬水 C.吸附 D.过滤 7.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完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8.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精盐 B.白酒、糖水 C.自来水、雨水 D.氧气、蒸馏水 9.下列关于硬水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③硬水不可以转化为软水 ④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操作①静置、②过滤、③煮沸、④蒸馏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蒸发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B. C. D. 1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水氢气 + 氧气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氢气+氧气水 1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点燃 点燃 通电 点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5)消毒杀菌(氯气Cl2) 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 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现泡沫的为硬水。 (3)硬水软化: 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 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2+、Mg2+) 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概念:①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②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以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一、水分子的运动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 快,间隙增大,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运动减慢,间隙减少,由气态变为液态。 2、固态的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 在一定的体积内较自由的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和一种粒子,基本属性是: a)分子体积很小,质量轻,(如:1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 b)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相互作用。(如: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受热运动加剧,遇冷运动减慢。(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4、水的三太变化是物理变化,仅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变化,水分子的 大小和数目不会变化。 5、水分子存在的佐证-布朗的花粉运动 6、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水天然循环的作用①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完成水资源的重 新分配 二、水资源、、水的净化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中 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占水总量的 0.3%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的净化 ①天然水的净化成纯水的步骤: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②各步骤的作用: 静置沉降-是除去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较小颗粒的悬浮杂质用明矾吸附沉降再过滤) 吸附-是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有色或有气味的杂质;(吸附是物理变化) 蒸馏-是除去可溶性杂质。 (3)自来水的净化步骤:①沉降②过滤③灭菌(为化学变化) 消毒剂有:氯气、漂白粉、二氧化氯、紫外线。 (4)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如:矿泉水) B 软水 C

探秘水世界课后题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1、你同意对下列现象做出的微观解释吗? (1)水在液态和气态时易于流动:因为液态或气态水中水分子运动快,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较小,且位置不定;水在固态时不能流动,是因为固态水中水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且相对位置固定。 (2)将一瓶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酒的味道会变淡:酒精分子摆脱了分子间的束缚,逸散到空气中。 A.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变大 B.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河水、井水、海水都可视为含有某些可溶物的混合物 D.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5、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空: 沉降过滤吸附蒸发结晶蒸馏 某实验小组从河中取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他们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首先向水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促进水中部分杂质的;然后进行,以除去固体小颗粒;最后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的颜色和异味。 6、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可直接取水饮用的饮水台,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过滤 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酒好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8、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说明水分子之间是能够化合的 B.氧气支持氢气燃烧时表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C.白炽灯泡的钨丝通电时发光放热,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D.无论是混合、分离,还是化合、分解,都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 9、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鲁教版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B)

鲁教版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B ) 一. 选择题 1. 纯净的水是( )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食盐水 B. 水蒸气 C. 氢气 D. 氧气 3. 发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舍勒 D. 道尔顿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 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 6. 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 可能是混合物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单质 D. 可能是化合物 7.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蒸发 B. 水结冰 C. 水电解 D. 水沸腾 8.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A. 2:1 B. 1:2 C. 8:1 D. 1:8 9.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 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D. 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10.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 ) A. 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 B. 除去原有的臭味 C. 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 D. 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 11. 下列各组物质的类别,其中后一种从属前一种的是( ) A. 混合物 单质 B. 化合物 单质 C. 化合物 氧化物 D. 单质 纯净物 12.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 A. 氢气氧气水点燃+?→?? B. 水氧气氢气通电 ?→??+ C. 碳酸水二氧化碳→+ D. 氢气氧化铁铁水高温 +?→? ?+ 1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D.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14. 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A. Cl Cl 、- B. CO CO 2、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新版)鲁教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2013·重庆)重庆是温泉之都,对温泉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澈的温泉水是溶液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2013·兰州)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2O B.2O2 C.O2 D.2O2- 3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 B.Mg C.H D.N 4.(2013·成都)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D.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5.(2013·烟台)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6.(2011?赤峰)下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沙、纱布、棉花的作用 是() A.杀菌消毒 B.软化硬水 C.吸附 D.过滤 7.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完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8. 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 B.白酒、糖水 C. 自来水、雨水 D.氧气、蒸馏水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三、水的净化方法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分解 结合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 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 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 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 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 等

鲁教版九年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分数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42分)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包括() A.分子、原子、质子 B.原子、质子、中子 C.分子、原子、离子 D.元素、中子、电子 2.吸烟者会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3.下列粒子带正电荷的是() A.原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活性炭能使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5.在实验室中,若过滤后的天然水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 A.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B.滤纸破损 C.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 D.没有玻璃棒引流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 读取液体的体积 7.西山矿泉是比较罕见的富硒矿泉。这里的“硒”应理解为() A.硒原子 B.硒分子 C.硒离子 D.硒元素 8.下列性质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 B. 溶解性 C. 稳定性 D.导电性 9.氧元素和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0.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铝B.铁C.氧D.硅 1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水C.金D.金刚石 1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氧气 B.水 C.空气 D.蔗糖水 13.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B.分子可以分,原子不能分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没有 D.分子大,原子小 14.若用○●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则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初中《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练习题(2) 一、选择题 1.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2.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C、液体会溢出漏斗 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 3.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水→氢气+氧气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镁+氧气→氧化镁 6.水资源是战略资源。下列是节水标识的是() 7.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8.我们经常看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潮湿的衣服经日晒变干? B. 瓷碗破碎?? C. 食物变馊?? D. 石蜡熔化 9.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太阳能热水器使水温上升的热量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10.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11.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3 g???B.5.1 g????C.5.0 g??????D.4.9 g 12.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3.正确量取18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 ①?5mL量筒?②2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1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9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A.等于19ml B.小于19ml C.大于19ml D.无法判断 \

鲁教版初中化学《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3?衡阳中考)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解析】选D。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D正确。 2.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水受热后袋子膨胀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知识归纳】用分子的性质常解释的一些生活现象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溶解、蒸发、扩散以及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等。 (2)分子间存在间隔,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混合前体积之和等。 (3)分子很小,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一滴水中含有好多的分子等。 3.(2013·柳州中考)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 ) 【解析】选C。由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16,由于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故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选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A不正确。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微观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C不正确。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知识链接】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1)“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如氧分子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2)“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物理性质却不同。(3)“最小粒子”:所谓最小粒子是指从保持化学性质这一点来说的,而不是单纯地说分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解析】选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知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6.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探秘水世界复习学案

探秘水世界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理解三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内部结 构,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2.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知道物质多样性,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区分。 4.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及意义,知道元素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重难点】 1. 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自主复习——相信你还记得 1.从宏观角度看, 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有 、 、 。 2.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点: 、 、 。 3.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之间有 ,并且会随 的变化而变化。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 4.水的人工净化的步骤 、 、 、 ,分别出去的杂质为 、 、 、 5. 在原子中, = =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相对原子质量≈ + 6.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你能从图中得到那些些信息: ①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②氧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 ③氧原子属于 原子(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 7.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原子的构成中,元素的种类是 由 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 8.地壳中含量居前5位的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下同),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是 。 9.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有序排列得到的表,共由 个周期和 个族组成。 合作探究 环节一:相信你会归纳 知识资料:请先填一填 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铁是由 元素组成的,是由 直接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 元素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参加化学反应时易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 。 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参加化学反应时易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 。 你能根据以上的相关资料归纳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归纳 填写。 (带 电) (带 电) (不带电) 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化学-章节复习-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课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学案】 §2-1 运动的水分子2012.9秋鲁教版 一.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和的变化,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 二. 分子分子是最小粒子如: 分子的性质,,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热胀冷缩与分子变化有关,而不是分子改变的结果。 三.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 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97.5%水集中在里,淡水量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水量的%。 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的步骤 ①法除去水中较大的不溶性固体颗粒(通常加入明矾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 ②法除去水中较小的不溶性固体颗粒;③除去水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④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 ◆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四.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P26】 1.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颗粒的混和物的方法。主要仪器: 要求: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在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 2.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沸点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通常沸点相差30℃以上) 或分离液体中的性物质。如蒸馏海水得到蒸馏水。 3. 蒸发法:分离溶解在液体中的体物质。主要仪器 加热时不断用,防止; 4. 结晶法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5. 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是 五. 纯净物和混合物【P27】 1. 纯净物:是由组成,如: 2. 混合物:是由混合而成,如: 六.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含有较多的天然水。如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2.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产生的是硬水 3. 生活中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将水

一、水的分解: 使用电源,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或溶液。实验现象: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产生,同时液面下降,最终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气体检验:正极气体:能使,证明是气。 负极气体:能,产生火焰并生成,证明是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和组成, 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原子。 实验误差分析:为什么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实验开始时容易将电极氧化,使氧气体积相对减小;收集氧气的装置漏气。 二. 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和,每两个结合形成一个子,每两个结合形成一个子。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 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的火焰,烧杯壁上有生成,手感觉烧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不纯的氢气时可能。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氢能源的优点:、、 四.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还有溶解性、性、延展性、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五.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物质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A + B + ----→ C ②分解反应。(一变多)表达式 C →A + B + ----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 测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2013·重庆)重庆是温泉之都,对温泉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澈的温泉水是溶液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2013·兰州)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3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4.(2013·成都)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5.(2013·烟台)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6.(2011?赤峰)下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沙、纱布、棉花的作用 是( ) A.杀菌消毒 B.软化硬水 C.吸附 D.过滤 7.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完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8. 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精盐 B.白酒、糖水 C. 自来水、雨水 D.氧气、 蒸馏水 9. 关于硬水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③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 ④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下列操作①静置 ②过滤 ③煮沸 ④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 .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水 氢气 + 氧气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D.氢气+氧气 水 12.(2013·兰州)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点燃 点燃 通电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