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瞬断阻值
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接触对”导体件呈现的电阻成为接触电阻。
一般要求接触电阻在10-20 mohm以下。
有的开关则要求在100-500uohm以下。
有些电路对接触电阻的变化很敏感。
应该指出,开关的接触电阻是在开关在若干次的接触中的所允许的接触电阻的最大值。
Contact Area 接触电阻在电路板上是专指金手指与连接器之接触点,当电流通过时所呈现的电阻之谓。
为了减少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生成,通常阳性的金手指部份,及连接器的阴性卡夹子皆需镀以金属,以抑抵其“接载电阻”的发生。
其他电器品的插头挤入插座中,或导针与其接座间也都有接触电阻存在。
作用原理在显微镜下观察连接器接触件的表面,尽管镀金层十分光滑,则仍能观察到5-10微米的凸起部分。
会看到插合的一对接触件的接触,并不整个接触面的接触,而是散布在接触面上一些点的接触。
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
根据表面光滑程度及接触压力大小,两者差距有的可达几千倍。
实际接触面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部分。
即金属间无过渡电阻的接触微点,亦称接触斑点,它是由接触压力或热作用破坏界面膜后形成的。
部分约占实际接触面积的5-10%。
二是通过接触界面污染薄膜后相互接触的部分。
因为任何金属都有返回原氧化物状态的倾向。
实际上,在大气中不存在真正洁净的金属表面,即使很洁净的金属表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便会很快生成几微米的初期氧化膜层。
例如铜只要2-3分钟,镍约30分钟,铝仅需2-3秒钟,其表面便可形成厚度约2微米的氧化膜层。
即使特别稳定的贵金属金,由于它的表面能较高,其表面也会形成一层有机气体吸附膜。
此外,大气中的尘埃等也会在接触件表面形成沉积膜。
因而,从微观分析任何接触面都是一个污染面。
综上所述,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集中电阻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显示出来的电阻。
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 膜层电阻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
连接器接触瞬断监测技术与方法

连接器接触瞬断监测技术与方法邓锐;魏武【摘要】在对低频连接器进行振动冲击试验时必须监测连接器是否会出现接触瞬断,但是现有的仪器和技术只能监测到持续时间大于1 μs的接触瞬断.通过采用电阻分压技术实现了对高速瞬断电阻的测量,采用脉冲计数-时间转换测量技术实现了对瞬断脉冲时间宽度的测量,从技术上实现了高精度的瞬断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了瞬断监控样机,实现了瞬断时间精度达到0.1 μs的瞬断测量.【期刊名称】《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年(卷),期】2016(034)005【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连接器;瞬断;电阻分压技术;脉冲计数-时间转换测量技术【作者】邓锐;魏武【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503+.5;TM935.15在武器装备的各类整机系统中,军用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起着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必需的基础元件。
军用低频连接器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其内部接插件的可靠性,由于接插件的瞬间断路等故障会引起一系列的事故,尤其在航空、航天系统和军用设备中,在静态、振动、冲击和发射等动态条件下,接插件的接触耦能否良好地接触,电缆各个接头、焊点连接是否可靠,对于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运载条件下对电连接器接插件的工作性能进行测试,判断其是否发生瞬断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现代连接器瞬断测试设备的发展趋势是成本低、功能多和精度高。
瞬断监测仪是用来监测低频连器件在振动、冲击等动态使用环境下是否会发生瞬间断电现象的设备,它所检验的是低频连接器在振动、冲击试验环境下的电接触可靠性,并能显示最早发生瞬断的位置和时间。
低频连接器在振动和冲击试验的过程中,其连接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
瞬断监测仪通过监测电路变化过程中相关量(电阻值)的变化,同时记录时间,便可以完成对瞬断时间的测试。
振动传感器技术参数

振动传感器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振动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振动范围通常为0-50g。
不同型号的传感器测量范围可能略有不同,具体应根据所需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 灵敏度:振动传感器的灵敏度指其输出信号对应的振动速度与输入的机械振幅之比。
一般情况下,振动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10-100mV/g。
3. 频率响应:振动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通常为0.5-10kHz。
在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到需要测量的振动频率范围。
4. 阻尼:振动传感器的阻尼是指其输出信号对应的振动速度随时间的衰减速度。
阻尼越小,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越短。
5. 温度范围:振动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通常为-40℃至+85℃。
需要注意的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频率响应可能会发生变化。
6. 电源电压:振动传感器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其电源电压通常为8-36V。
需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电源电压不应超过其额定电压。
7. 输出信号:振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常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
其中,电压信号输出范围通常为0-5V或0-10V,电流信号输出范围通常为4-20mA。
综上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包括测量范围、灵敏度、频率响应、阻尼、温度范围、电源电压和输出信号。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
振型截断法----振动力学

若激振频率分别为:
1) 0 ; 2) 0.51 ; 3) 1.33
分别用振型位移法和振型加速度法计算顶层楼板的响应 x1(t) 。
系统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固有频率及振型矩阵已知如下。
1 1 0 0
K 800 1
3
2
0
0 2 5 3
M p1 2.87288,
K p1 507.695
M p2 2.17732,
K p2 1915.39
M p3 4.36658,
K p3 7368.43
M p4 3.64239,
K p4 11374.4
由第4章知:假设 简谐激振力P(t) 与响应同频率,即:
P(t) P0 sin t 其中 P0 是激振力幅的常数列向量;
Cp
Cpl
0
0 0
其中
(5.90)
C pl diag 211M p1 222M p2 … 2ssM ps
(5.91)
这时,第i (i=1,2,……,s)个主坐标的响应式为:
i
(t)
eiit
[i
(0)
cos
dit
i
(0)
iii di
(0)
sin
di
t]
1
M pi di
t 0
Qi
(
)eii
1.00000 0.09963 0.53989 0.43761
0.90145 1.00000 0.15859 0.70797
0.15436
0.44817
1.00000 0.63688
其中各主振型的归一化是使最大的元素为1。
解:
10欧姆熔断电阻

10欧姆熔断电阻1.引言1.1 概述熔断电阻是一种电子元件,具有特定的电阻值为10欧姆。
它在电路中起到保护电子设备和电路的作用。
当电流超过电路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时,熔断电阻会被加热,从而使电阻材料熔断,切断电流的流动,防止电子设备过载或损坏。
熔断电阻的熔断时会产生明显的开路信号,用于警示和识别过载情况。
10欧姆熔断电阻具有较高的电阻值,可以在电路中起到一定的限流作用。
它的特定电阻值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路和设备。
熔断电阻通常由金属丝或薄片制成,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迅速加热。
熔断电阻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广泛应用。
例如,在电源电路中,熔断电阻可以用于保护电源电路免受过流损坏。
在电子设备中,熔断电阻可以用于防止过热和短路,保护电路板和其他关键元件。
此外,熔断电阻还用于测量电流和限制电流流量。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熔断电阻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熔断电阻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可以预见熔断电阻将继续在电子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而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改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10欧姆熔断电阻的相关内容。
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熔断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在概述中,将对熔断电阻的特点和用途进行简要介绍,引起读者对于熔断电阻的关注。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什么是熔断电阻以及其作用。
首先,将介绍熔断电阻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熔断电阻与普通电阻的区别。
其次,将探讨熔断电阻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稳定电流、保护电路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
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验数据,证明10欧姆熔断电阻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
结论部分将对熔断电阻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熔断电阻的未来发展。
总结部分将再次强调10欧姆熔断电阻的作用和优势,并指出其在电子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振荡瞬态波发生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量 u 用 B类方法评定 。 数字示波器 电压 最大允许误差为:±2%,
即 al=0.02,服 从 均 匀 分 布 , 取 包含 因 子k= , 由此 引入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
0.02
“. : : 一
: 1 15%
k 43
u.的不可信度为 10%,可得 自由度 v =50
量 uA:
= 0.82V
次数
1 2 3 4 5
测 量 值 ,v 996 998 999 996 994
次数 6 7 8 9 lO
测 量 值 /V 1002 994 l002 1004 998
自 由度 v =n一1=9 (2)数字示波 器引入 的标 准不确 定度分
V。k2测 量 值 ,、, 597 592 602 593 594
次数
6 7 8 9 10
V 1测 量 值 /v 1002 994 1002 l004 998
V。 测量值 /、, 596 598 596 598 594
m
=
黠
在 峰 值 电 压 (+IO00V) 对 V pk1、V 进
“ (尸) [ 吨…¨)+(杀
+2. a , 一 旦or “ ”
+lJ .
其 中
, )
“
, )=
r , x“ _lJ x“ J Vpk【Nf1)和 V 是相 关 的,用 统计 法求 相
关系 数
根 据 以上测 量不 确定度 的 分析和 评定 过 程可 知,所选用 的标准均 符合 测试要求,有 比 较好 的可信度 。
表 2
【关键 词 】振 荡瞬 态波 测量 不确定度 衰 减 短 路 电 流
瞬断测试仪器

一、产品概述
瞬断测试仪是用来监测互连器件在振动等动态使用环境下是否会发生瞬间断电现象的仪器,用以监测振动情况下的接触可靠性,并能显示最早发生瞬断的位置及瞬断时间。
MICT85系列用途:适用于监测线束及连接器在经常振动的状态下使用时的耐振性能,也可与振动仪(台)配套使用。
二、产品功能
◆监测线束及连接器振动情况下接触是否可靠,是否存在瞬间断电现象;
◆能显示最早发生瞬断的位置及瞬断时间,并显示瞬断次数。
三、产品特性
➢开机自检,独立的安全检验功能,可随时对仪器内部进行检查;
➢可测0.1~99.9μs的瞬断;
➢可连续检查瞬断发生情况;
➢可根据产品试验条件设定监测瞬断时间(从0.1μs开始,可调);
➢瞬断发生时有蜂鸣和光闪的声光报警;
➢单台仪器的测试回路可为10~32回路,多台机箱并联可扩展至256测试回路;
➢具备大容量存储功能;
➢中文菜单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可通过上位机打印监测结果。
四、技术参数。
断路器三相之间的阻值

断路器三相之间的阻值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用来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流和短路故障影响的重要设备。
三相断路器是指在三相电力系统中运行的断路器。
三相断路器之间的阻值是指在断路器之间形成的电路中的电阻值。
在电力系统中,三相断路器通常用来隔离故障电路、保护电气设备和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三相断路器之间的阻值是保证电流正常流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电力系统中的断路器可以根据其额定电流和断开能力来分类。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可以从几百安培到几万安培不等。
三相断路器之间的阻值主要包括接触电阻和弧电阻。
接触电阻是指断路器接触头之间的电阻,它会影响到断路器的工作性能和热稳定性。
接触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接触头的材料、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接触电阻应尽量小,以减少能量损耗和温升。
弧电阻是指在断路器开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所消耗的能量。
弧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弧长度、电弧电流和电弧温度等因素。
为了保证断路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弧电阻应尽量大,以减少能量损耗和电弧的危害。
为了提高三相断路器之间的阻值,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接触材料和接触头结构,使接触电阻尽量小。
常用的接触材料有铜合金、银合金和铜铬合金等。
其次,可以采用合适的接触头处理工艺和接触压力,以确保接触面积大、接触良好。
此外,还可以采用预弧控制装置和电弧熄灭装置,以降低弧电阻。
预弧控制装置可以在断路器切断电流之前,通过电子元件或电磁元件产生预弧电流,以缩短电弧长度和时间。
电弧熄灭装置可以通过电磁力、气体压力或外部能量源等方式熄灭电弧,以降低弧电阻。
除了阻值外,三相断路器还具有其他重要的性能指标,如断开能力、动稳定性和过电压保护等。
断开能力是指断路器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断开电路的能力。
动稳定性是指断路器在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过电压保护是指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出现过电压时,能够及时切断电路,保护电气设备免受损坏。
三相断路器之间的阻值是保证电流正常流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瞬断阻值
振动瞬断阻值是指在振动、冲击、碰撞等动态应力环境条件下,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数值、方向及时间的改变而瞬间发生断电现象的电阻值。
这种变化受外界动态环境影响,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可能导致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减小或增大,甚至连接中断,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检测这种瞬间断电现象,通常会在产品进行动态应力环境模拟试验时,使用瞬断检测仪作为监测仪器,检查是否超过了规定的瞬间断电现象。
当接有电缆的连接器在进行高频振动试验时,应采用一个在100mA 电流下能够检测出1μS和优于1μS,或者所规定的中断时间间隔的检测器来监测电气的连续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电气工程师或查阅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