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对山西的侵害
山西革命文化故事

山西革命文化故事
山西革命文化故事
山西是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唐朝便已经首次出现在历史长
河中,并且在近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的革命文化也培养了一大批
的革命先驱、仁人志士,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一、清末民初热血激斗
清末民初,日寇侵略祸害,民不聊生。
而山西就是清末民初有着重要
地位的地方。
1895年,山西太原,孙中山先生带领人民起义,发动了
清廷叛乱。
孙中山带领的“赤壁起义”,为推翻清政府,赢得了中国
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随后,山西又出现了一大批抗日热血斗士,如袁
家泳先生。
二、抗战惊天动地
1937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中国与日本发生了殊死搏斗。
在
山西,很多英雄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英勇献身,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
比如说,面对日军的围困,山西河津的袁家泳先生亦不惧怕
战争的艰辛,勇敢抗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时代的风采依然耀眼
今天,山西的革命文化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明。
现代革命文化发展得
灿烂夺目,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山西的革命先驱,革命仁人,热血男女革命斗士无私奉献,在山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的一页,激励着后人不断坚持、勇敢前行。
尽管如今山西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但是曾经的革命胜利依然在我们心中,不管多大的变化,都一定要保持坚定不移的历史使命感,继续传承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梦。
山西阳城红色故事

山西阳城红色故事
山西阳城是一个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地方,有许多红色故事发生在这里。
下面是其中一些著名的红色故事:
1. 西山血溅:“小五台山”西面一座孤峰,名为西山。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沈醉在这里密谋抗日救国大计。
1937年7月11日,日本侵略军闻讯前来围剿,沈醉与同志们在西山上英勇抵抗。
最终,沈醉等人不幸牺牲,血溅西山,为抗日救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阳合红地:“阳合红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地下党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大部分中共中央机关
迁至阳城县,建立了以杨尚昆为书记的山西中央局。
当时,在阳城县兴建了一座红色根据地纪念馆,以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党的历史和英勇事迹。
3. 龙昆壶中原:“龙昆壶中原”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杨尚昆同志在阳城县兴办的一家农村合作社。
龙昆壶中原合作社成立于1940年,是一个农民群众自己经营的经济组织,通
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 陈毅在阳城:陈毅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阳城参加抗日斗争。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将陈
毅同志派到山西阳城任骨干,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
陈毅同志在阳城期间,积极组织和指导抗日斗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红色故事见证了山西阳城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对于激励人们崇尚正义、捍卫真理、爱护和平、坚定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中的山西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山西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山西地区形成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堡垒,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对抗日斗争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地区迅速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前线。
山西地形复杂,山区众多,提供了很好的抵抗条件。
此外,山西地区的资源丰富,为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山西地区的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积极响应抗日号召,自发组织起来,成为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
二、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过程山西抗日根据地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分别是初创期、发展壮大期和转型期。
在初创期,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刚刚开始,抗日武装只拥有有限的武器装备,面临着日本侵略军的强大压力。
但是,山西地区各个抗日组织团结起来,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他们利用山岳地形优势,进行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日军,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山西抗日根据地逐渐壮大起来。
发展壮大期,山西抗日根据地面积扩大,百姓们的组织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根据地开始建立起农村革命政权,并进行土地改革、抗日教育等工作。
此时,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抗日情绪高涨,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随着抗日斗争的推进,山西抗日根据地逐渐进入了转型期。
面对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根据地不得不进行转移。
但是,转移并没有削弱他们的斗志,相反,他们又在新的地区重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经过多次转移和重新建设,山西抗日根据地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山西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斗争的影响山西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了抗日军民的堡垒,为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在根据地内开展的土地改革、抗日教育等工作促进了农民的觉醒和团结。
最后,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为其他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支持。
关于山西抗战的读后感

关于山西抗战的读后感山西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山西省地区的抗战斗争。
作为中国的抗战前线之一,山西省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读完与山西抗战相关的文章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山西人民勇敢坚决的抗战精神和他们为保卫家园、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山西抗战的背景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日本侵华的加剧。
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山西省的人民和军队积极投入到抗战的浪潮中。
在这一过程中,山西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他们组织起游击队,进行游击战,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军事行动。
在艰难的条件下,他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智慧,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保卫了山西的领土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山西抗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在抗战初期,山西共产党组织起义,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这一举动为山西的抗战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在抗战期间,山西抗日民主政权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民的觉醒和壮大。
他们还积极组织民兵,参与抗日战斗,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与山西抗战相关的文章,我不仅了解到了山西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还领悟到了抗战背景下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无论是在军事行动中还是在政治斗争中,山西人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舍弃个人利益,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卫家园、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
他们的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总的来说,山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战争中,山西人民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宝贵贡献。
通过阅读与山西抗战相关的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了抗战背景下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这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忻口战役:一段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生动的历史画卷

忻口战役:一段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生动的历史画卷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百万大军在全国性的侵略中,进攻了中国的心脏——北平市区。
中国国共两党动员全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抗日斗争。
忻口战役,就是中国抗日抗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由中共山西省委领导,同国民党第一绥靖区配合完成, 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 Lincoln 攻势中少数一次主动进攻、做出巨大成绩的胜战之一。
忻口战役是在中国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上相继爆发的水淀之战、平型关战役和盘古阁战役后开始的,这些战役的胜利都是中国军队打出来的。
忻口战役中,中国军队一举击败了日军8万多名主力部队,严重打击了日军雄心勃勃的侵华计划。
忻口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人民抗日情绪低落的局面,有力地壮大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忻口战役的胜利是由全国人民的团结,全党全军的英勇牺牲和克敌制胜、以弱胜强的胜利方程式组成的,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1937年9月18日,日军开始从山西南侵。
忻口是山西省中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距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仅100多公里,是日军深入华北的最佳道路和铁路(太原大同铁路)纵深切入的要冲。
中国地形独特,忻口地形险要,山区众多,让进攻的兵车不能直接通行,日军以全兵种的八万人大规模突袭中国八路军驻屯地区,欲攻关山避开太行山的狭窄路段,在太行山南北的忻口樊城地区基本上全部占领,切断中共八路军与山西省会太原的联系,占领大同铁路,以便实行歼击和侵略四周地区、包抄攻占太原的计划。
但中国军队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华北抗日联军在山西忻口狭小的战斗区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陈毅、罗荣桓为首的华北军区第120师一部、第(四)194旅、华西分局第65旅等抓住日军军心、步步紧逼,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中共山西省委决定由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第三师最精锐的130、131、132团参战。
双方在忻口的樊城地区展开了一场浴血奋战的战役。
在指挥员陈毅带领下,中国革命军人用决心、信念和伟大的勇气,向着日军的“铁壁般的防线”发起了猛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山西抗战与晋察冀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山西抗战与晋察冀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其中,山西抗战和晋察冀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的两个重要战役,对于中国全面抗战胜利的取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山西抗战和晋察冀抗战为主线,探讨这两个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战略局势的影响。
一、山西抗战的背景与特点山西作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山西抗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具备战略意义。
其地处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交界处,地势险要,自然条件适宜发动游击战。
这使得山西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得以迅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次,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具备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
山西地区煤炭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这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山西农村经济发达,为抗日力量提供了适宜的生活保障。
再次,山西抗战积极组织游击战争。
在抗日初期,山西抗日游击战的组织和发动就得到了很好的展开。
通过游击战争,山西抗日力量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统治。
最后,山西地区形成了以中共为核心的抗日统一战线。
在中共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与山西抗战,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战斗阵线。
这为山西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晋察冀抗战的背景与特点晋察冀地区在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晋察冀抗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晋察冀地区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前沿,承受了日本侵略军的重压。
其临近华北战场,对于日本侵略军与中国全面抗战军队的对峙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其次,晋察冀地区游击战争的发动得到了很好的组织。
晋察冀的地形复杂,适宜展开游击战,这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游击战基地。
中共组织和指导下的晋察冀游击战争,对于拖延日军的进攻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晋察冀地区形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阵地。
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地区领导下,组织了大量的游击队和抗日武装。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长城抗战与山西抗日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长城抗战与山西抗日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抗争。
在这场战争中,山西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战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长城抗战与山西抗日。
一、长城抗战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早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中国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933年,日本向华北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企图占领整个华北地区。
然而,中国军民并没有退却,而是奋起抵抗。
长城是连接中国北方各郡县的重要防线,这里是中国军民与日本军队展开激烈战斗的地方。
中国军队在长城上设置了坚固的据点,并采取了有效的防御措施,使得日本军队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长城抗战从1933年持续到1937年,期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战斗,中国军队在长城上进行了英勇抵抗,为抗日战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山西抗日山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区域。
日本侵略者意图通过占领山西地区达到切断国民党政府的交通线,并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推进的目的。
然而,山西人民并没有向侵略者低头,他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战中。
山西抗日的著名战役有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3年,日本军队企图占领平定县,但遭到了中国军队和民兵的顽强抵抗。
最终,侵略者被迫撤退,平型关战役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太原保卫战则发生在1937年,日本军队企图占领太原,山西军民再次奋起抵抗,坚守城池。
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英勇抵抗,最终成功保卫太原,这次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除了以上两个战役,山西还发生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抗战事件,如大同保卫战、临汾保卫战等。
山西地区的抗战城市成为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的战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不畏强敌,为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独立捍卫了尊严。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长城抗战与山西抗日是抗战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抗战在抵御日本军队的进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后续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日本侵占了中国多少领土

抗日战争日本侵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日本的侵害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永不能忘的,尤其是他们对我们国家的领土进行了侵略的罪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日本侵占了中国多少领土,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中国领土1937年前,日本已侵占了我国的台湾省、东北三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大部和冀东地区。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在八年中,它侵占了半个中国(参见《日军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略图》)。
一、“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侵略者气焰嚣张,大举进犯,是其战略进攻阶段。
在16个月中,攻占了一大批县城、9个省会和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直到首都南京。
日军铁蹄踏遍了平汉、津浦、平绥铁路沿线和长江下游沿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控制了华北、华中、华东广大富庶地区。
其侵略魔爪向西已深入到绥远省的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山西省的原平、阳曲、太原等地。
二、侵略军由于占地太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1938年10月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直至1942年。
其间,日军实施有限目标进攻,又侵占了南昌、随县、枣阳、金华、奉化等城市和地区。
向西进占到湖北省的宜昌市,向南深入到福建省的闽侯(今福州)、厦门,广西省的邕宁、绥渌,广东省的汕头、雷州半岛直至海南岛全岛。
还侵占了香港。
我国西南大后方云南省西部的腾冲、龙陵也被侵占。
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迅猛发展,中国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优势尽失,于1943年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它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并确保本土安全,1944年春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在八个月中,攻陷城市146座(重要城市有郑州、许昌、洛阳、株洲、长沙、衡阳、桂林、柳州、南宁等),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打通了纵贯中国南北的交通线(平汉线、粤汉线)、湘桂线和中越交通线,侵占了豫、湘、桂、粤四省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大溃败,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战场最艰危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对山西的侵害【科技讯】6月25日消息,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人类苦难的象征,然而很多的人却不知道,在中国大地上也有着这样的一个集中营——太原集中营!日本人在这里无恶不作,不但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还用战俘“养虱子、跳蚤”,研究细菌战的地方;是日军利用中国战俘进行“活体解剖”,为日军伤兵进行“活体供血”的地方;是日军训练新兵,用中国战俘充当活靶子,“用活人练刺杀”的地方!这段历史,每一个太原人、中国人都应当铭记。
“战俘”本是一个中性词,但在全民崇拜“英雄一去不复还”的年代,许多当事人迫于压力都会选择性“失忆”,即使偶有提起,也是匆匆带过。
刘侵宵,早年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二纵队游击五团担任敌工科科长。
1940年12月被俘后,被转运关押进“太原工程队”。
在经历了一段非人的折磨后,刘侵宵于1941年获救出狱。
日军侵华期间,在太原建立华北地区最大的战俘集中营,“太原集中营”存在的7年间,日军共杀害了4万多名中国战俘,日本鬼子的暴行罄竹难书……“集中营”靠近太原城东北部,是一所三进的大院,前院住十几个日籍办公人员,一小队日本兵,50多人。
中院住一队伪军,70多人。
后院很大,设有门岗、电网,关押被俘人员……太原市北大街南、小东门街北的山西机器厂和山西省勘察设计院一带为“太原集中营”遗址。
后经专家确证,山西机器厂院内西北角,现已用作仓库的两栋灰砖房,就是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的牢房。
在考证“太原集中营”遗址的过程中,有幸找到了几位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的幸存者,李树德(原名李滋)、王丕绪、肖平、张开明、李成牛。
经这些幸存者介绍,在2002年8月,当年的侵华日军、如今日中友好协会京都府联合会的负责人高桥幸喜和侗佃米藏,专程来到太原,在“太原集中营”遗址前表示忏悔和谢罪。
依据“太原集中营”中日双方当事人的回忆,刘林生还原出较为完整的“太原集中营”真相,在新书中,他这样描写:在这座人间地狱,日军为训练新兵,用八路军战俘活人练刺刀;为培训日本军医,用中国战俘活体解剖;为救助日本伤病,用中国战俘超量抽血;为实施细菌战,用中国战俘试验细菌,用中国战俘训练狼狗、残害中国女战士……据统计,“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战俘集中营有40余个,关押战俘约50万名。
如果算上日军在各地临时设立的上百个战俘收容所和留置场,关押战俘数量超过百万人。
一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盟军在德国战俘营的死亡率是1.2%,在日本管理的沈阳盟军战俘营的死亡率是16%,而中国战俘在华北战俘营的死亡率高达40%!“‘太原集中营’是当年华北‘五大日军集中营’中最大、最早的,‘太原集中营’旧址也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实物遗迹,是惟一保留有牢房的日军集中营,具有无法复制的惟一性和罪证性。
”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抗战战俘史、赴日劳工史专家何天义自1985年开始就对中国的日军集中营做研究调查,他介绍,“太原集中营”在包括北平、天津、塘沽、石家庄、济南等华北多个大型集中营中是关押人数最多的。
据统计,从1938年6月建立到1945年8月结束,7年间,“太原集中营”关押人数有十几万人之多,但事实可能远超过这个数字。
如今,日军“太原集中营”已成为遗迹,并且“太原工程队”旧址被辟为太原市文物单位,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以保留。
刘林生希望,太原保护好日军侵华和残害中国战俘的罪证,让这座不可再生的日军侵华罪证,成为牢记历史的纪念碑。
同时,他也盼望着相关部门能将“太原集中营”早日规划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那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教育后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五台县高洪口惨案中,日军将躲藏在此山药蛋窑中的18人活活烧死绛县里册峪惨案发生地之一。
1941年3月,日军在此窑洞内将四五十名百姓活活烧死。
大屠杀1937年8月,日军向山西展开了疯狂的军事进攻。
与此同时,又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军的屠杀和迫害有以下特点:[ 转自铁血社区/ ](一)范围广次数多规模大1937年9月中旬,日军侵占北部重镇大同。
10月下旬,突破忻口,直逼太原。
11月8日,侵占太原。
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铁蹄几乎践踏了整个山西。
据对全省已出版的新修地方志书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山西省共屠杀平民40.5万余人,致伤残者9.8万余人,被抓25.9万余人,杀绝1842户。
又据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的《日本侵晋实录》一书所载:百人以上的惨案150余起,千人以上的惨案10余起,共计屠杀17万人。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阳高惨案、天镇“八·八”惨案、朔县屠城、宁武大屠杀。
(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对全省已出版的新修地方志书不完全统计,全省被毁房屋241.1万余间,被掠杀牲畜403.6万头,被抢夺粮食34.1亿公斤,被掠夺衣物被褥343.2万件,金银珠宝及书画、瓷器等艺术品更是难以计数。
(三)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转自铁血社区/ ]集体枪杀、活埋坑杀、放火焚烧、活体解剖、活人作靶、凌迟剐杀、开膛破肚、施放毒气、细菌等,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残忍程度更是骇人听闻。
其中1937年9月28日,朔县屠城一次集体枪杀约4000人,造成绝户的达160家。
大惨案日军在山西凶狂残暴的大屠杀始于1937年9月10日。
仅每次千人以上的大惨案就有:1937年9月10~12日,日军攻占阳高县城,连续3天屠杀城内百姓1000余人;1937年9月12~14日,日军侵占天镇县城,屠城3天,杀害百姓2300余人;1937年9月28~30日,日军攻破朔县县城,约4000余人被杀;[ 转自铁血社区/ ]1937年10月7~16日,入侵宁武县城的日军屠城10天,共杀4800余人;1937年10月8日,日军侵入崞县县城,大肆屠杀晋绥军伤员及百姓,共计2500余人;1937年10月13日,日军在崞县南怀化村屠杀百姓1200余人;1938年2月13日,平遥县城失守,日军屠杀中国守军官兵及百姓1000~3000人;1938年2月21~23日,长治县城失陷,日军残杀中国守军官兵及百姓1500余人……细菌战和毒气战[ 转自铁血社区/ ]1936年,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在哈尔滨成立了“满洲第731部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又在华北建立了“北支甲第1855部队”,它是继731部队之后在中国建立的第二支细菌战部队。
北支甲第1855部队在16个城市设有细菌战分部,其中就有山西的太原、大同、运城。
北支甲第1855部队设在太原的分部,始建于1938年5月,地址在太原市西羊市街12号,对外名称“太原防疫给水部”。
1938年至1944年,1855部队进行了70次左右的细菌战,抗日军民数万人染病死亡。
日军在山西进行毒气战,长达11年之久,至1948年解放军攻打太原时,“残留”在阎锡山部队里的日本军队仍在使用化学武器。
1937年9月6日,日军进犯天镇县时,在中国守军盘山阵地上首先使用催泪毒气弹,致使中国守军晋绥军第61军的400名官兵丧失战斗力,全部阵亡。
1938年7月,日本第1军的20师团在晋南展开了大规模的毒气战。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扫荡”中更加频繁地使用毒气。
虐杀战俘[ 转自铁血社区/ ]现经亲历者披露和当年日军战犯供认,最为典型的是日军对囚禁在“太原工程队”的战俘们的虐待和残杀。
“太原工程队”成立于1941年,设在太原小东门一带。
囚禁着中共军政人员、抗日游击队员和民兵及有“嫌疑”的百姓,但更多的是在战场上被俘的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的官兵。
“工程队”所囚人员,有的被押到太原附近的煤矿、飞机场或日本人经营的株式会社做工;有的被押到东北抚顺等煤矿当苦力;有的被押到北平的俘虏营,不知去向;有的被押到日本当劳工。
“工程队”的战俘,还常被日本军医拉去做细菌战的活体解剖或被作为“桐旭医专”的教学工具。
最令人发指的是:1942年7月至8月,日军将其所俘获的390多名八路军干部和战士,从“工程队”押到小东门外赛马场,作了其新兵“试胆教育”的活靶。
“太原工程队”关押战俘人数,一般保持在1400人左右,最多时曾关押10000人。
日本侵略军在平型关战役前后的一个月内,即1937年9月9日至10月8日,在其侵占的晋北各县对无辜百姓狂轰滥炸,野蛮屠杀,恣意奸淫,焚烧房屋,抢掠财物,先后制造了21起骇人听闻的大惨案,屠杀无辜百姓1.6万人。
其中在阳高、天镇、灵丘、朔县、宁武、崞县六座县城,被日军血腥杀害的群众都在上千人以上。
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实属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阳高:屠城三天杀人逾千9月9日,日军飞机接连两次轰炸阳高县城。
10日阳高城被攻破。
日军队伍开进城后,将近中午时分,把各街群众包围起来。
然后押着人们向城中心走去,当走到北大街口时,那个日军军官逼令人们统统跪下,不准动。
跪到将近中午时分,日军把青壮年分作一堆,把老年人和孩子分作一堆,又逼着他们继续跪着。
下午4时许,青壮年们被日军强行押往南大街。
当走到寺巷口时有青年跑出去,被日军一枪打倒在地。
人们一看这情景,知道日本鬼子要下毒手,顿时乱作一团。
日军边鸣枪威吓,边把群众驱赶到城外的瓮城里,逼迫人们全部跪下,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
布满城头的轻重机枪一齐向人群开火,无辜百姓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有个姓刘的中年人,不畏敌人的残暴,冲上去夺过日军的步枪,一连刺死了3个日本士兵,最后被敌人刺穿胸膛倒在血泊中。
这次被日军杀害的青壮年有五六百之多。
9月11日、12日,日军继续在县城进行大屠杀。
12日上午,有18名男人被从家里搜出来押往西南街的一个厕所旁,日晕用刺刀把们挑死扔进茅坑,并推倒厕所外墙把他们压在坑内。
日军还把沿街逐户搜出来的人,分别集中到关帝庙、眼光庙、南金道等处,机枪扫、刺刀捅,马刀砍,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这天又有400多人被日军杀害。
南街小书铺有个卖书的青年,被日军砍下头来仍进了正在煮饭的锅里。
增盛源杂货店一家10口人全部被杀害。
日军侵占阳高城后,不仅屠杀群众,还禽兽般地恣意蹂躏妇女。
许多少女、少妇被轮奸摧残致死,或因抗拒被杀,也有不少妇女被逼自杀。
东街姓郝的一家的女儿、媳妇被日军昼夜轮奸摧残,感到没有活路可走,第二天全家13口人用绳子互相拴在一起,投井自杀。
其大女儿、女婿见此情景,悲痛至极,二人也跳井自杀。
日军侵战阳城仅仅三天时间,杀害群众千人以上,其中灭门绝户的有百家之多。
天镇:“八·八”惨案县城变死城9月12日(农历八月初八)凌晨,日军攻占了晋北东大门天镇县城。
在攻城的日军中,就有一部分是屠杀阳高无辜百姓的刽子手,他们与从东面攻进县城的日军一起,又在天镇城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惨案。
凌晨6时许,日军先用大炮轰塌城墙东北角,冲进城后便分三路捕杀群众。
在城东北角居民区,日本士兵闯入院内,不分男女老少,逢人就杀,许多群众刚起床还未来得及躲藏就被日军杀害。
这一带被杀害的有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