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辣椒品质评价标准与检测方法的制定

辣椒品质评价标准与检测方法的制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辣椒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蔬菜,其品质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辣椒品质评价标准的制定及相关的检测方法。
一、辣椒品质评价标准的制定辣椒的品质评价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外观、口感、香味和营养成分等。
因此,制定综合性的品质评价标准是必要的。
首先,关于辣椒的外观评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指标:果皮的颜色鲜艳程度、形状是否规整、大小是否一致、果实是否完整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辣椒的外观特征来进行评价,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打分或描述,从而形成一套辣椒外观评价标准。
其次,对于辣椒的口感评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辣椒的辣度、脆度、口感是否爽脆等。
辣度可以通过辣椒中辣素的含量或者品尝试吃进行评估;脆度可以通过测量辣椒的质地硬度来评价;而口感的爽脆程度则可由食用者进行主观评价,从而形成相应的评分标准。
此外,香味也是辣椒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香味评价方法有气味辨认、挥发性成分分析等。
通过检测辣椒中挥发性香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以评估辣椒的香味优劣。
最后,辣椒的营养成分也应考虑在内,包括维生素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总酚类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
二、辣椒品质检测方法制定了辣椒品质评价标准后,就需要相应的检测方法来验证和评估辣椒的品质。
首先,对于辣度的检测,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来测定辣椒中辣椒素的含量。
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人体感官评价来获得食用者对辣椒的辣度感受。
其次,对于辣椒的脆度评价,可以使用质构仪或穿透性仪器进行测定。
质构仪可以测量辣椒的硬度、弹性、咀嚼性等物理性质,而穿透性仪器可以测定辣椒的脆度和韧性。
关于香味的检测,可以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分析辣椒中的挥发性成分。
这种方法能够鉴定和测定辣椒中的香味物质,从而评估辣椒的香气质量。
最后,对于辣椒的营养成分检测,常见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光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引进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陈彩霞,文生辉,宋 薇,等.引进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2):162-17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2.023引进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陈彩霞1,文生辉1,宋 薇1,马泉芳1,黄元玲1,王彦彪2(1.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白银730900;2.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政府,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研究引进辣椒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以期为当地辣椒优质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在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对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4份辣椒品种的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运用描述性统计、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2~1.87之间,其中果形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86321,叶色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为0.72178;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3.36%~89.98%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39~2.14之间,其中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9.980%,生育日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67%;辣椒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其中220对性状具有相关性,有104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了果实性状、生育期、始花节位、熟性等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68.68%;基于农艺性状分析在欧氏距离为7.66处将154份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包括3、14、1、3、133个品种;品种比较试验中各类果形的辣椒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本研究筛选出单果质量大、熟性为中早熟的3份材料(ROBUR、E44.18760、京旋104),辣味浓厚、短营养生长日数的中熟材料TTS2013-13,果味甜、方灯笼形的晚熟彩椒材料3份(三星、维克特207、红贝拉),为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引进辣椒品种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湖北推进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现状与发展建议

湖北推进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现状与发展建议王晨宇1 王 雨1 刘大会2 张凯淅1 周欣兴3 向 维4 韩瑞玺1 荆若男1 张秀杰1(1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76;2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0;3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徐州221131;4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摘要: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
相对农作物,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中药材新品种申请量逐年上升,针对中药材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工作逐步完善,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湖北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国第四,生产种植规模较大。
通过对湖北中药材产业及品种保护测试现状的分析,判断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中存在的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问题,从产业、种植、宣传等角度,对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提出了建立联合测试站、强化技术支撑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中药材;品种保护;DUS测试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Protection and Test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Varieties in Hubei ProvinceWANG Chenyu1,WANG Yu1,LIU Dahui2,ZHANG Kaixi1,ZHOU Xinxing3,XIANG Wei4,HAN Ruixi1,JING Ruonan1,ZHANG Xiujie1(1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A,Beijing 100176;2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0;3X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Jiangsu Xuhuai District,Xuzhou 221131,Jiangsu;4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辣椒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及品种纯度分子鉴定

辣椒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及品种纯度分子鉴定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风味。
辣椒的种植品种繁多,对于种植者和消费者来说,了解辣椒的品种纯度非常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进行辣椒品种纯度的鉴定。
在辣椒基因组中,SSR(简单序列重复)被广泛用于基因组学研究和种质资源鉴定。
本文将介绍辣椒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及其在品种纯度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辣椒基因组的SSR引物的开发。
SSR是指连续重复出现的2-6个核苷酸单元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在辣椒基因组中,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筛选出含有SSR序列的DNA片段,并设计引物进行扩增。
基因组SSR的开发需要考虑引物的选择和设计,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8-25个核苷酸,GC含量为40%~60%,并在引物的5'端添加标记序列。
通过引物设计软件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分析,可以快速筛选出合适的SSR引物。
还可以通过引物的杂交性和扩增特异性的PCR试验对SSR引物进行验证。
品种纯度分子鉴定中的SSR引物的应用。
品种纯度的鉴定是指确定种子或苗木中的种植品种是否纯种,即无杂交种或杂交种的掺杂。
传统的品种纯度鉴定方法一般是通过观察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状,但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和不准确性的问题。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特别是SSR标记,可以提高品种纯度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PCR反应扩增SSR位点,通过凝胶电泳的分析,可以得到品种特异的DNA条带,从而鉴定品种的纯度。
通过引入内参品种和杂交掺杂品种进行PCR反应,可以对辣椒的纯度进行定量的评估。
可以通过与已知品种DNA的比对,确认未知样品的品种。
辣椒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及其在品种纯度分子鉴定中的应用,为辣椒种植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品种鉴定方法,可以用于指导辣椒的种植和市场销售。
SSR引物的开发也为辣椒基因组学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辣椒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一、概述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种质资源的鉴定是保证农作物品种质量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种质资源的鉴定技术规程对于促进辣椒种植业的发展和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1. 确认辣椒种质资源的品种特征,包括植株形态特征、果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特征等,为辣椒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2. 评价辣椒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包括抗病性、抗逆性、口感、辣味等,为辣椒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
3. 为辣椒种子质量检测提供依据,确保辣椒品种的种子质量。
三、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要求1. 实验场地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实验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陆地。
应避开农药污染、病虫害流行的地区进行实验。
2. 样品采集应根据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时期采集辣椒种质资源样品。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采集植株、果实、种子等样品。
3. 鉴定指标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指标应包括植株形态特征、果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特征、抗病性、抗逆性、口感、辣味等。
鉴定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辣椒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4. 鉴定方法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应结合鉴定指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可以采用田间鉴定、实验室鉴定、生物技术鉴定等方法进行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
5. 数据分析和鉴定报告对于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实验获得的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鉴定结论。
并编写鉴定报告,对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四、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辣椒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价,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辣椒生产效益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选育出具有高抗病性、高抗逆性、优质口感、辣味浓郁的新品种,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
辣椒种质资源调查方案

辣椒种质资源调查方案背景和目的辣椒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环境变迁和人为因素,辣椒种质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一次辣椒种质资源调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辣椒种质资源,为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规划一项辣椒种质资源调查,具体内容见下。
调查内容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包括国内外主要辣椒产区,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现场采集等方式进行综合考察。
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辣椒种质资源的文献资料,对辣椒种质资源的分类、特点、分布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
2.现场采集:对国内外重要辣椒产区进行地理调查和植物采集,采集范围包括不同品种、不同类型辣椒,以及野生和栽培品种。
3.数据分析: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构建辣椒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发现和提取出辣椒种质资源的有用性状和基因资源。
任务流程本次调查的任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我国辣椒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调查的产区范围和具体调研对象。
2.设计调查方案:根据采集范围、采集时间和样本数量等要素,设计调查方案,并向相关部门申请调查权限和资源支持。
3.调查采集:按照已制定的调查方案,在国内外主要产区进行地理调查和植物采集,收集相关样本信息及数据。
4.数据分析:对采集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构建辣椒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5.方案总结汇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调查方案,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并向有关单位和机构汇报相关调查结果和结论,为收集、保护、利用辣椒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任务指标本次调查的主要指标包括:1.辣椒种类数量和品种特性:对辣椒种类和品种特性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种质资源多样性:对采集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评估其多样性和应用潜力。
3.种质资源遗传变异:通过对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和比较,了解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布特点。
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当前,制干辣椒是中国主要的辣椒加工品种之一,种质资源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制干辣椒的保护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和意义,并为制干辣椒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制干辣椒的种质资源鉴定是指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和鉴定的过程。
通过对辣椒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遗传特性、抗病性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将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命名和鉴定。
这对于制干辣椒的品种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种质资源鉴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存制干辣椒的丰富遗传资源,并为未来的遗传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其次,遗传多样性分析是指对辣椒种质资源中遗传多样性的测定和评价。
遗传多样性是指群体或种间个体之间基因频率变异的程度和范围。
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进化程度,为种质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依据。
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SR等)和生物化学指标(如酶电泳、蛋白质电泳等)等方法进行。
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和描述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制干辣椒的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意义在于促进制干辣椒的品种保护和遗传改良。
通过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可以发现和保护优质的制干辣椒品种,为制干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品种资源。
同时,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了解制干辣椒的遗传背景和多样性分布情况,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遗传信息和育种方向。
此外,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还有助于加强辣椒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对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制干辣椒保护和品种改良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可以为制干辣椒的品种选择和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遗传多样性分析还可以为制干辣椒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信息和育种方向。
利用ISSR技术检验辣椒品种纯度实验初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2 9卷第 5期
襄樊学院学报
种 .出芽 后转 种 于 播种 盘 中.待幼 苗 长 出第 一 片 真 叶后 即可进 行 实验 .
1 仪器 与试 剂 . 2
离 心机 :Sg K 0 ima K1C,E pn of etfg 4 5 ima 3 ,Sg 4 5 3 p ed rcnr ue 1R;水 浴锅 :数 显恒 温 水 浴锅 HH 4围 i 5 _( 华 电器 有 限公 司) CR仪 :Matryl rdet p edr ;紫外 分 光光 度 计 :S i duu l 00 ;P s cce gai ( pn of e r nE ) hmaz V 1 - 2型 _2 紫外 分 光光 度计 ;电泳槽 :Sq i e TNu lc i Eet p oeiC lBi-a) eu ̄ nG c iAcd l r h rs el o R d;电泳 仪 :DY 一 2电 e co s ( - Y 1 脑 恒 多用 电泳 仪d匕 市六一 仪 器 厂) 京 ;成 像 系统 :AlhI gr 2 0Alh n tc oprt n. p ama e…2 0 ( p aI oehC roai ) n o IS S R引 物 :参 照 加 拿大 哥 伦 比亚 大学 ( Bc 所设 计 的 引物 合 成 了 1 引 物(O /管) u ) 5条 5D .
CA T B提 取 液 :3 T %C AB;1 0 0 mmo/ r - l H 80 5 l T i C ,P .;2 mmo/ DT L s l E A,p .;1 mo/ Cl L H 80 . l Na ; 5 L
用该技 术 完全 可 以进 行 纯度 鉴 定 ,而且 周期 短 、结 论 明确 ,不 失为今 后 的 一种 发展 方 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验 采用 完全 随机 区组设 计 , 3次重 复 。 试验
22 生 物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状相 关分析 .
材料 于 2月 1 8日播种 , 4月 2 0日定 植 ,行 株 距 为 6e 0e 每小 区种植 2行 , 区 面积 为 1 。 0rX3 m, a 小 5m。 定植 前 每 6 7m 施蔬 菜 专 用 复合 肥 7 g 底 肥 , 6 5k 作 定植 后 追肥 一 次 ,开 花期 和结 果期 各 追 肥一 次 , 每
及 晚熟材料所 占的比例较 小 , 只有 2 %。不 同海 2 拔 高 度 辣 椒 品 种 资 源农 艺 性 状 存 在 差 异 ,相 对 而
言 , 拔越 高 , 椒 品 种 的生 育 期 缩 短 , 一 花 着 海 辣 第 生节 位 降低 , 种 熟性 提 早 。 品
种选育提供符合育种 目标的亲本材料及提供直接 用于生产的优 良品种 , 为早熟优质丰产辣椒新品种
辣椒 杂志 ( 刊 ) 季
2 1 年 第 4期 01
◆ 试验研 究 ◆
湖北 省辣椒 种质 资 源 的鉴定 与评价
郭 英 丁 自立 姚 明华 王
( 2湖北省农业科 学院经济作物研 究所
飞z 李
宁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武汉 4 06 ) 1 30 4
武汉 4 0 6 ) 3 04
s e i c lt r e o e p rg r l s p cf a a g th tp p e e mp a m. i
Ke o d h t e p r g r l s r s u c ; d n i c t n a d e au t n yw r s o p e ; e mp a m e o r e i e t a i n v l ai p i f o o
选育 奠定 基础 。
有3 份材料的维生素 c含量大于 60 g g大 0 m/ , k
多数辣 椒 品种维 生素 c含量 集 中在 40~60mg g 0 0 / k 之 间 ; 椒 素 含 量 较 高 的 材 料有 7份 , 为 晚 熟 品 辣 多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验 材料 .
种 质 即 亲代 通 过 生 殖 细 胞 传 递 给 后 代 的遗 传
辣 椒 品种 及 其 近缘 种 和野 生种 … 。辣 椒 品种 资 源是
物质 。辣椒种质资源指凡携带有不同种质( 基因) 的
发展辣椒生产和开展辣椒育种 的物质基础。所有辣
收稿 日期 :0 1 1 — 1 2 1- 0 1
j
,
不 同生 物学 性状 指 标进 行 正交 变 换 , 出 贡献 求
值、 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3 。 表 ) 按主因子提取原则
在 6个 特征 根 中按 从大 N ,N 序 选 取前 3个特 ' b 征根 , 累积 贡献 率 达 8.5 说 明这 3个 主 因子 其 21%, 对 6个性 状 具有 较好 的代 表性 , 较 好 的反 映 这些 能 性状 所 包涵 的 绝大 部分 相关 信 息 , 用 选取 的 3个 可 主 因子 来概 括 。根 据各 项 测量 指 标 的方 差解 释 , 形
,
,
,
关 键词 辣椒 ; 种质 资源 : 鉴定 与评价
I n i c to nd Ev l to fHo p r G e m p a m s ur e n be de tf a i n a a ua i n o tPe pe r l s Re o c si Hu i i
行 了主要 生 物学 性状 指 标 的研究 和 分 析 , 旨在 保 护 与 开发 利 用 地 方 优 良品 种 资源 , 品种 改 良 、 品 为 新
羊角形辣椒辣味较浓 , 辣和较辣品种 占 8%。 2 在这 5 0份材 料 中发 现 1 份 极早熟 材料 , 0 早
熟 及 中早 熟 材 料 达 5 % , 熟 材 料 2 % , 晚 熟 4 中 4 中
摘 要 收集 湖北地 方辣 椒 资源 5 0份 , 行 了株 高、始 花 节位 、 收天 数 单果 质量 、 实 V 进 采 果 C含 量 、 实辣 果 椒 素含 量 、 形 、 果 辣味 、 熟性 等 9个 生物 学性状 指标 的测定 与分 析。 结果 表 明: 果质 量 总 的规 律是 灯 笼形> 单
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始花节位 : 株主茎上第 一 ② 植
朵 花 着 生 的 节位 ; 采 收 天 数 : 商 品果 始 收期 到 ③ 从 商 品果 末 收期 的 时 间 间 隔 ; 单 果 质量 : 椒 成 熟 ④ 对
期 ,O l 个正常商品果实质量的平均值 ; ̄v c含量 : 采用 2 一 . 二氯靛酚滴定法嘲 ⑥果实辣椒素含量 : 6 ; 取
23 主 成分 分析 .
67 l 复合肥和 5 g 6 追 5 m 尿素混施 ,其他管理 k 同一 般辣 椒作 物 。
13 测量 项 目与方法 .
对不 同辣椒资源的形态 学特 征观察 与测定 在
田间进 行 , 生理 学 特性 及果 实 各性 状 于 收获 后 在 室 内进 行 , 同时对 果实 产量 进行测 定 。测定 标 准如下 : ① 株高 : 门椒成 熟 期 , 植株 在 自然 状态 下 , 最 高点 其
本 研 究所 用 的材 料 来 自湖 北 省 各 地 收 集 的 品 种或 资源 , 这些 材料 的名称 及来 源见表 1 。
12 试 验设 计 .
种 ,晚熟品种辣椒素含量要高于 中熟和早熟品种 ; 若 兼顾 辣 椒 鲜食 和加 工 提 炼辣 椒 素 来 考 虑 ,从 5 O
份 辣 椒 资源 中筛选 出 3份 品质好 的材 料 , 品质 9份
椒 品种 都是 以原有 地方 品种 资源 、 进 品种 或 已选 引
为辣 或 微 辣 椒 , 直径 较 小 ; 果 质 量 总 的规 律 是 甜 单 椒型 >圆锥型 >羊角 型 >手指 型 。多数 长 圆锥 形或
育成的品种为原始材料选育而成1 2 l 。开展辣椒种质 资源的研究 , 对于发掘 、 创新和合理利用辣椒种质 , 发挥种质资源在辣椒遗传改 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研究对湖北鄂西为主的辣椒种质资源进
、
锥 形> 羊角 形> 形 ; 指 多数长 圆锥形 或 羊角 形 辣椒 辣 味较 浓 ; 辣椒 品种 的 生育期 就 海拔 高度 而 言 海拔 越 高 . 生育期越 短 。通过 对株高 、 花节 数和采 收天 数 3个 主 因子 的主成 分分析 发 现这 3个 主 因子方差 贡献 可达 始 全 部信 息 的 8 .5 , 而将具 有 复杂 关 系 的多个 性状 综合 成 相关 性 很小 的性状 群 有利 于 加大 辣椒 目标 性 21 % 从 状选 择 的针对 性 , 高选 择效 率。 提
Ab t a t 9 c a a tr f 5 o p p e e mp a m e o r e r m b i P o i c e e d t r n t d a d s r c h r ce s o 0 h t e p r g r l s r s u c s fo Hu e r v n e w r ee mi ae n a ay e n t i t d .T e r s l h w d t a h i g e f i ma s i r e f f i s a e i ln e n s a e n l s d i h s su y h e u t s o e h t t e sn l r t s n o d r o r t h p s a tr — h p d s u u f i c n c l s e p h r — h p d f g r s a e . h u g n y o e ln o i a r s e p h r — h p d f i i u > r t o i a> h e — o n s a e > n e — h p d T e p n e c ft o g c n c lo h e — o n s a e r t s i h u s o g r h i h r t e at u e h h re h r w h p r d y p i cp l c mp n n n l s o h ln t n e .T e h g e h l t d ,t e s o tr t e g o t e i .B r i a o o e ta a y i f r t e p a t r i o n s h i h , h u e fse n d s b lw h r tf we n a v s ae 。i w s f u d t a h 0 tiu in 0 eg t t e n mb r o t m o e eo t e f s l i o ra d h retd ts t a n h tte c nr t f o b 0 t e t r e c mmo a tr o l mo n o 8 . 5 o l if r t n wh c n e r t d t e tat fc mp i ae h h e o n fc o s c u d a u tt 2 1 % f al n o ma i , ih i t g ae h r i o o l t d o s c r l t n h p i t h h r ce r u f mi i lc r l t n S s t ep i r v h f ce c fs lc in fr ea i s i n o t e c a a t r g o p o n ma o r a i O a o h l mp o e t e ef i n v o e e t 0 o e o i 0
辣椒 株 高 与 始花 节 数 、 收 天 数 、 生 素 C含 采 维 量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椒 素 含 量 与 始 花 节 数 、 生 辣 维 素 c含量 呈极 显 著正 相 关 , 与采 收 天数 呈显 著 正相 关 , 单果 质 量 呈 极 显著 负 相 关 ; 与 维生 素 c含 量 与 始 花 节数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与 采 收 天数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花节数 与采 收天 数呈极 显著 正相 关( 2。 始 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