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及其启示_段琼
德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

德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在足球强国德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制备受瞩目,很多人都羡慕他们的培养模式,那么德国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德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其所启示的方方面面。
一、足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德国的足球学校是培养未来球星的重要平台。
在德国,足球学校不仅提供专业的足球技术培训,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素质、体能训练、战术意识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专业的教练团队,德国足球学校为年轻球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启示: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建设足球学校是提高青少年足球水平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关键。
通过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球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德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非常多样化,不仅有足球学校,还有职业俱乐部的青训营和各种青少年足球比赛。
这样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年轻球员有不同的选择,也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竞技能力和适应能力。
启示: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发掘更多的优秀球员,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建设多种形式的培养平台,给年轻球员更多选择的机会。
三、注重青训教练队伍建设德国非常重视青训教练队伍的建设,他们有一支庞大而专业的青训教练团队,这些教练有丰富的足球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指导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青少年球员的成长和发展。
启示:培训一支优秀的青训教练队伍是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关键。
其他国家应该注重提高青训教练的整体素质,加强他们的培训和专业能力,为青少年球员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四、强化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训练德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非常重视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训练。
除了日常的训练课程,德国青少年球员还需要参加各种大小比赛,锻炼他们的竞技能力和比赛经验。
他们也会接受心理素质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状态。
德国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2010年10月Journal o f Zhejiang U 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 yV ol.22N o.5,Oct.2010DOI:10.3969/j.issn.1671 8798.2010.05.032德国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孙全洪(浙江科技学院体育军训部,杭州310023)摘 要:对德国学校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知德国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注重项目的拓展,注重个人行为能力的培养,注重体验和参与。
其教学形式以俱乐部为主,主要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
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现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使之真正实现 健康第一 快乐体育 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分析对比;德国中图分类号:G642.0;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798(2010)05 0480 03Enlightenment of German sports teaching mode toChinese sports teaching reformSUN Quan ho ng(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310023,China)Abstract:After analy zing the schoo l sports curriculum m ode of Germany,w e find the mo de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i.e.to pay attention to project developm ent,to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ability training,and to exper ience and participation.They mainly develop the students indiv iduality,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so cial skills.The spo rts teaching m ode fo r our curr ent PE(phy sic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is of cer tain reference function,w hich is useful to realize Chinese school sports fo r pur pose of health first and happy PE.Key words:sports teaching;curriculum mode;compar ative analysis;Germany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家要强胜教育是根本,教育的改革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德国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德国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孙全洪
【期刊名称】《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2)5
【摘要】对德国学校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知德国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注重项目的拓展,注重个人行为能力的培养,注重体验和参与.其教学形式以俱乐部为主,主要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现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使之真正实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目的.
【总页数】3页(P480-482)
【作者】孙全洪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体育军训部,杭州,3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G807.01
【相关文献】
1.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 [J], 黄喜燕
2.美国“概念体育”理论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J], 杨继君
3.机遇与挑战:翻转课堂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J], 吴小强
4.美国"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对中国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启示 [J], 卢建辉;康健;韩
志磊
5.“概念体育”5E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J], 李倩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特征、理念及启示

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特征、理念及启示作者:赵强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总结了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多样、安排科学合理、类型灵活自主、管理多方协同的特点,分析了德国学校体育“整体与开放”、“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探讨了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启示英国教育家菲利普·泰勒将课程设置定义为:通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而设计出的各种学习过程或教育活动的形式。
而广义上的课程设置,它不仅仅是指学校依据培养目标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还包含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政策保障与制度等所有能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
1774年德国将体育纳入学校正式课程,开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先河。
今天,德国凭借先进的学校体育课程理念、科学灵活的课程设置,成为各国竞相学习的榜样。
一、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特征德国是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联邦宪法规定每个州都可以有独立的教育主管部门。
所以,德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的学时、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等都是由各州自行制定的[1]。
虽然各州体育课在学时、课程内容方面各有所不同,但是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课程理念上却保持高度一致。
1.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目前,德国各州基本采用十三年免费教育制度。
学生六岁入学,一至四年级是小学阶段,五至十年级是初中,十一至十三年级是高中。
从中学阶段开始,又分为普通中学和职业预备中学。
所有的年级都有体育课,三年级以前注重基本的身体活动,比如田径、体操等。
三年级以后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比如自行车、游泳等。
五年级开始增加体育理论课,比如运动解剖、生理卫生、体育保健等。
为了迎合学生体育需求,吸引学生体育锻炼,各州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在开设体育课程的项目上费尽心思。
开设课程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学校除了“足篮排”三大球和“乒羽网”三小球外,还开设国际象棋、轮滑、射箭、拳击、曲棍球、摔跤、滑雪、跆拳道等热门课程,就连中国功夫、潜水、攀岩等也出现在体育课表上[2]。
德国学校体育

4.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
除了参加学校与俱乐部的合作项目,很多中小学 生还会报名参加体育俱乐部,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时间、更好的锻炼环境和锻炼效果。根据德国奥 林匹克体育联合会的统计,2006年德国7~18岁的 青少年中,有61.97%的人是体育俱乐部的会员,这 个数字并不包括学校与俱乐部合作项目中的人数, 而只包括自愿加入体育俱乐部的正式会员,也就 是说,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在校外选择了 参加体育俱乐部来进行体育活动 。
科隆的校园体育的特色
1.项目更多,活动时间更长 2.参与人员更广 3.项目分级,水平更高 4.收费
2.学校与俱乐部的合作方式
德国的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体育课、 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外体育锻炼,如表1所示。其中又以体育课和 校外体育锻炼为最主要的方式,而校外体育锻炼主要是通过与俱 乐部的合作来完成的。具体到学校与俱乐部之间的合作,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
3.合作项目
所谓学校与俱乐部之间的合作项目,实际上是根据各 联邦州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学校和体育俱 乐部之间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由体育俱乐部提供教 练或场地,使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和校外能够进行更 多的体育锻炼,这些合作项目所需的经费主要由教育 和体育主管部门提供。目前德国正在实行的合作项目 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竞技体育有关,即优秀青少年运动 员的选材和培养,另一类与学校体育有关,即中小学生 的课外体育锻炼。表2是1997年统计的德国各联邦州 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共22个,其中4个涉及优秀青少年 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其余18个都是中小学生课外锻炼 的项目。
德国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1.多样性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模式 该课程模式出现在德国上世纪70年代前,其具 体内涵为学校体育应开展多种多样体育项目 的课程,其中包括竞技运动项目和健身运动项 目两类。在竞技运动课程设立上,主张基本上 不改变原有运动项目的规格和要求,将体育教 学作为继承人类运动文明的手段。但学生在 体育学习中,可以从不同竞技运动项目中,选 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内容。这种模式比较重视 开展现代竞技运动项目,以这些运动项目为教 学内容,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德国体育教研室(3篇)

第1篇一、引言德国体育教研室作为德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从德国体育教研室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提供借鉴。
二、德国体育教研室的发展历程1. 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国体育教研室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体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德国体育教研室应运而生,旨在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2. 发展与壮大20世纪初,德国体育教研室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二战后,德国体育教研室在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完善了教育设施,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入。
如今,德国体育教研室已成为全球体育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三、德国体育教研室的教育理念1. 德育为先德国体育教研室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拼搏、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
2. 素质教育德国体育教研室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德国体育教研室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课堂学习、实习实训、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德国体育教研室的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德国体育教研室的基础课程包括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法规等,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涵盖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等多个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竞技水平。
3. 实习实训课程德国体育教研室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实习实训课程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管理等多个方面。
4. 竞赛课程德国体育教研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竞赛课程包括校内竞赛、地区竞赛、全国竞赛等。
五、德国体育教研室的师资力量1. 严谨的师资选拔制度德国体育教研室对师资选拔有着严格的要求,确保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特征、理念及启示

・ 1 2 3-
大纲基本要求制定的 , 由学校体育教师负责管理实 施 。体育选修课程是由学校和校外职业体育俱乐部 合作开设 的各类体育课程 , 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选 课, 学 校提 供 场地 , 俱 乐部 负责 管理 课程 。课外 体 育 活动是学生放学后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社 团, 是学 生自 发 的体育活动 。
的设立 和安排 , 还包含课程 目 标、 课程类型 、 课程 内 容、 课 程管理 、 政 策 保 障 与 制 度 等 所 有 能 影 响 课 程 设 置 的因素 。 1 7 7 4 年德 国将体育纳入学校正式课程 , 开创 了
学 校体 育 教 育 的先 河 。今 天 , 德 国凭 借 先进 的学 校 体育课程理念 、 科 学 灵 活 的课 程 设 置 , 成 为 各 国竞 相 学 习 的榜 样 。
容 等 都是 由各 州 自行 制 定 的I 】 I 。虽 然 各 州体 育 课 在 学时 、 课 程 内容 方 面 各 有 所 不 同 , 但 是 在 课 程 的 总
必修课为主 ,体育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为辅 的方式 。 以德 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为例 : 初 中部每周的体 育 课 为 3小 时 , 每学 年共 4 0 周 。从 五年 级开始 到 十
一
程充分满足 了不同年龄 、 不同爱好学生 的体育锻炼 需求 , 而 且极 大提 升 了学 生参 与 体 育 活动 的 积极 性 和 主动性 。各州 的学 校还会 根 据所 处 的地理 位置 和 季节开展一些特色课程 , 近水的地方夏季会开设赛 艇、 游 泳等 课程 , 山区冬季 则开 展 滑雪等 课程 。
・
1 2 2 ・
袭学 与管理2 0 1 7 年8 月2 0 日
E - m a i l : j x y g l l l b @ 1 6 3 . t o m
美、德、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美、德、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启示各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美国目前,有影响的美国体育课程模式包括:社会和个人责任模式(1995年);与健康相关的体育模式(1993年),如美国最佳体适能(或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整合的体育模式(1996年);竞技运动体育模式(1994年);理解性的探索策略、游戏模式(1997年);历险和户外活动模式(1995年)。
如,Hellison的社会和个人责任模式,在直觉上而言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对处于危险的个体,但它缺乏实践上的支持。
竞技运动体育模式(Siedentop, 1994年)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课程模式,虽然还没有明确的发现,但是竞技运动体育课程模式己经得证于学生技能的改进(2002年)和参与者的极大乐趣(Hastie,1998年,2000年)。
这里关键是要认识到竞技运动体育的单元,一般要比传统上的教学单元的时间要长。
但是,当与其他任何模式进行比较时,竞技运动体育的课程模式是有说服力的,它的益处之一就是给游离于身体活动边缘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参与机会和同学之间形成亲密关系。
而美国最佳体适能(或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是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简称)于1987年提出的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协助体育教师帮助青少年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的教育计划。
经过十几年实验研究于1999年出版了包括教材和教师指导手册在内的系统的教材体系,并向全国各洲学校推荐。
作为一种终身体育教学模式,该计划正受到美国成千上万所中小学校的重视,许多学校在运用其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体育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
最佳体适能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选择;培育学生自主的锻炼能力和独立地追求健康标准,并且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懂得体育运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不仅重视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更强调与健康有关素质的提高;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体育思想,最佳体适能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能力,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课程目标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体适能,制定出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和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尤其是高热量饮食和电子 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让青少年肥胖率不断递增, 即使是体育发展良好的德国也不例外。施奈德教 授是国际体育界著名的研究学者,他在一次座谈 会中指出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当 今社会的大问题。目前在整个欧洲,有超过 25 % 的青少年体重超过了正常标准,而德国的肥胖青 少年比率占到了 15 %左右。肥胖只是现代社会发 展过程中青少年面临的主要文明病之一,随着社 会去体力化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会有越 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现代疾病的困扰,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他们运动机能的发展,并且在同伴中受 到负面的心理影响。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学 生健康的问题,德国学校体育也开始进行改革, 积极做出响应。 德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并不是单纯的通过体育 教育系统自身的调整,而是意识到当前社会发展 大背景下的综合影响因素,通过与医疗、保健、 营养的多方协调进行改变。一些学校开始和医疗 机构建立合作,将青少年在校期间的体育运动、 生活饮食纳入监测、保障体系,通过医疗诊断为 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强度、 适宜运动项目以及相关的医务监督等提供方案, 并且未雨绸缪地在学校推广运动健身和预防疾病 的常识。 “体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德国学校体 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在当前全球 性现代文明病高发环境下学校体育的重要举措之 一,在德国学校体育的跨界融合中又迈出了重要
类和数量都相当于中国的 10 倍左右。不管是室内 项目,还是室外项目,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 氧运动,不管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德国 学校体育课程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类目。以斯图 加特市中学为例,体育课程的设置就覆盖了 10 个 大类的运动项目(见表) 。 和斯图加特市一样,德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 程设置都大致覆盖了以下 10 大类:竞赛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登山运动、对抗竞技性运动、保健 性运动、个体运动、游泳类运动、水上驾驶类运 动、特别的运动、舞蹈运动 。并且每个大项目 中又细分为众多小项目,总计约有 124 个。德国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十分丰富,群体覆盖面广,项 目种类繁多且深入细分,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更突出技能性;各类项目不但有市场化、生活化 的风格,还具有许多趣味性,十分吸引学生们的 眼球,哪怕是一个不爱运动的人,看到如此琳琅 满目的体育课程表,也会忍不住参与进来。德国 体育课程的宗旨不在于追求学生的“更高、更快、 更强” ,而是通过“更多”的体育课程,让学生体 会到“更多”的运动乐趣。另外,这些琳琅满目 的学校体育课程不光在校生可以上,一些校外人 士也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参与进来,这种方 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 互动。 2.5 “体医结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 尽管德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让学校体育
体育文化导刊 2015 年 10 月 第 10 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October.2015
德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及其启示
段琼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广东 中山 52840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德国学校体育的政府定位与举措、场馆 分布和利用率、社会参与程度、课程设置模式、课程改革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及对我国 学校体育的启示:建立完善“立法、放权”的学校体育政府干预机制;建立“有法、有序、有 效”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以“校、企、协”多方互动促进学校体育的社会融合;丰富学校体 育课程内容,建立“体医结合”等多方合作模式。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改革;德国 德国是欧洲传统的体育大国,早在民主德国 时期,其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绩就曾举世瞩目, 这一切与其重视发展学校体育是密不可分的。随 着时代的发展,德国学校体育逐渐从以达到政治 功利为目的转变为以实现体育强身为目的。由此, 人们便更注重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体育 习惯的养成。德国很多青少年不仅将体育作为锻 炼身体的方式,还有意识地把体育健身作为衡量 生活水准和时尚程度的标志。这些都得益于德国 学校体育建立的较为完善的运行制度,对处于改 革和探索阶段的我国学校体育来说,具有积极的 启发意义。 1 德国学校体育的创新模式分析 1.1 政府发展学校体育的定位与举措 德国政府一直对学校体育高度的重视。早在 民主德国时期,德国总人口 1700 万,近 500 万都 是 6~25 岁的青少年,提高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素质 就成为政府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法 律层面,政府将保护体育纳入宪法、青年保护法、 教育法等,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参与体育的权利,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国所 有体育设施都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等。其次,政 府每年都会组织少儿运动会和青年体育节,鼓励 青少年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培养他们 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同时,还建立了很多高 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通过每两年举办的全国运 动会中,选拔优秀的青年运动员进行专业训练 [1]。 凡是奥运会等世界级比赛中设立的项目,都会在 学校体育中广泛开展。这一系列手段为德国学校 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将学校体育认定为 体育发展之本。 德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举措在后来不断得到验 证和肯定,政府也因此继续坚定对学校体育的高 度 重 视。 如 今, “ 青 少 年 是 国 家 的 希 望, 体 育 是 青少年自立之本”已经成为德国社会各界的普遍 共识。德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田径锻炼标准》 、 《游泳锻炼标准》等行业规范,以鼓励广大青少年 积极参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的运动参与进行规范。 在制度层面,国家规定为每个孩子免费义务教育
168
[5] [4] [3] [2]
教学和校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教学属于强制性 项目,由教育部负责管理;校外体育活动属于自 愿性项目,由体育局负责管理,主要是与各类体 育俱乐部或者协会合作开展体育活动,实现形式 为合作项目、场馆共用以及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 等。所以,目前在德国学生有三种参与体育活动 的方式:校内体育活动、学校与体育俱乐部开展 的体育项目、校外体育俱乐部活动。其中,学校 与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体育项目主要是由体育俱乐 部提供教练和场地,供学生们进行课外的体育锻 炼 [6]。这些合作项目不但对增强学生体质产生了 积极作用,而且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事实上,体育俱乐部与学校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局 面。一方面体育俱乐部不但对德国学校体育的教 学内容进行了补充,还为德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 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校合 作,体育俱乐部也间接为企业做了推广宣传,并 且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青少年会员。 除此之外,体育协会与学校也有着紧密的联 系。目前,在德国共有 9.5 万个体育协会,体育 协会会员共有约 2800 万人,其中有近 950 万人为 青少年会员。通常,学校会与某个体育协会签订 合作协议,体育协会派专门的人员指导学生训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TY051) 作 者 简 介: 段 琼(1978-) , 男, 河 南 南 阳 人。 硕 士, 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为 学 校 体 育 学、 社 会 体 育 学。 E-mail:duanqiong78@。
167
到 15 岁,以保证青少年在身体成长发育时期,得 到足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指导。政府还规定 每个学校都要有室内和室外的体育场馆,每周不 能少于三节正规体育课 ,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 乐部的场地在上课日的上午免费向学校开放,私 人机构的体育场馆也要向学校开放,由政府支付 租金。财政方面,虽然德国各政府普遍收紧开支, 但各州政府都对体育实施了优惠政策,不仅向体 育组织直接提供资助,还对非营利性俱乐部和协 会等组织实施减税制度,个人捐助体育俱乐部和 体育协会还可以获得减免个人所得税。 1.2 体育场馆规划与建设对学校体育的支持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和 建 设, 把 它 看 作 是 发 展 德 国 学 校 体 育、 竞 技 体 育、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础,作为强国强民的保障 性工程。这使得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爱好 者的天堂” ,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羽毛球馆、游泳 馆、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据统计,截至 2010 年,德国的体育场馆共计 13359 处,其中约 有 48.5 %的为室外设施,28.7 %的为室内设施 。 分布广泛、使用便捷是德国体育场馆的一大特点, 同时也为德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德国体育场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规划上 呈现出与学校的紧密结合,大部分体育场馆被规 划在学校内部,作为公共资源的同时,为学校体 育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 一部分,体育场馆的维护和管理每年都会从政府 获得一定的专项资金 。这种公共福利让学校体 育受益匪浅,不只是大学拥有高规格的体育场馆, 中小学也具备自己的体育场馆,并且与大学体育 场馆的建设规格保持统一,配有暖气、浴室、器 材室等设施,一方面便于场馆对外的使用,另一 方面便于体育爱好者尽快熟悉体育场馆的使用 。 这些体育场馆大多对外开放,广大学生群体以及 普通民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轻松预约场馆 使用,这就为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 供了极大的便利和硬件保障,对学校体育的巩固 和延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校、企、协”三方互动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参 与 德国学校体育教育包含两个部分:校内体育
德国斯图加特市中学体育课程设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类型 竞赛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登山运动 对抗竞技性运动 保健性运动 个体运动 游泳类运动 水上驾驶类运动 特别的运动 舞蹈运动 具体运动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壁球、手球、校园曲棍球、室内足球等 有氧拳击、有氧混合运动、修身塑型、健身操、锻炼腹部—腿部—臀部的体操等 室内攀岩、高山攀登等 柔道、拳击、击剑、中国功夫、太极等 瑜伽、气功、太极拳、冥想、孕期体操、太极等 高尔夫球、旱冰、保龄球、肌肉训练、徒步行走、野外生存训练、国际象棋、马术等 竞技性游泳、救援性游泳、长距离游泳、潜水、跳水等 划桨、划艇、帆板、冲浪等 家庭运动、父子运动、桑拿等 古典芭蕾、现代舞、爵士舞、迪斯科、德国古典舞、街舞、探戈、弗拉明戈等
[7]Leabharlann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体育项目,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