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现象”与美国外交
关于太cnn和反cnn问题的若干思考

cNN”所暴露的本质问题作一思考,进而从“反cNN”角度
对我 国对外 传播提 出几 点看法 。 【关键词】“太cNN” 西方媒体
“反 c NN”
对 外传 播
一向以 “客观、理 性”自居的 西方媒体, 在3· 14拉萨暴乱 事件的报道上表现得异常狂热:美国CNN、英国BBC、德国 RTL连篇累牍地以虚假报道歪曲真相,攻击污蔑甚至制造谣 言,一些不入流的媒体常采用的传播行径——筛选资讯、移 花接 木、文 过饰 非—— 被这些 标榜 自由、 客观、 公正 的主流 媒 体“发扬光大”,而CNN节目主持人卡弗蒂似乎还嫌这些选 择性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不够,公然将其演变为一场语言暴 力, 其诋毁 中华民 族的肆 无忌惮 ,震惊 和激怒 了全球 华人, 一 时间,为抵抗CNN而由民间力量组建的ant i —cnn网站、BBS 和MSN上群情激愤,“做人不能太CNN”迅速成为流行语, 网络再一次成为真相和民意的输出口、成为抵抗西方话语霸 权的重要力量。这场声势浩大的“太CNN”和“反CNNIl 大 战 在点燃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之余应更多地引起冷静的思考。
36
的输家 实际上是 西方传媒 。 媒体迎合受众的商业用意
在此次歪曲报道事件上,我们不能忽略的还有西方媒体 的商 业价值 取向 。传播 学上著 名的 “伊里 调查” 的研 究结果 指 出: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 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 接触。岱西方世界中的许多人(包括普通受众) 对中国一些陈 旧僵化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植脑中。媒体出于竞争和迎合受众 的需要,在未深入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推出具 有“ 眼球效 应” 的新闻 报道甚 至出 现连篇 累牍的 狂热 状态, 这 些都跟西方媒体的商业性不无联系。在这种商业性支配下, 狗咬 人不是 新闻 ,人咬 狗才是 新闻 ,大量 “坏消 息” 和负面 报 道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在中国西藏问题上,西藏的发 展与 进步, 茜方媒 体是视 而不见 的,可 是西藏 一旦出 了事情 , 他们 就极度 “热 情”起 来,因 为这 有利于 他们与 受众 达成中 国 “威胁者” 、“人权践踏者”这样 的舆论共识,有利于 报纸发行 量和电视收视率的提升。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商业本质,主持 人发 表言论 时可 以毫不 负责, 媒体 滥用“ 新闻自 由” 表现得 肆 无忌惮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编排策略分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编排策略分析闻名全球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able News Network),其电视网络覆盖21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2个分部。
它不仅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而且它的运作方式和编排特色对中国新闻频道的建立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CNN概述1980年6月,记者出身的特德·特纳买下亚特兰大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电视台,创办了CNN,向美洲国家24小时不间断播放电视新闻。
1982年,CNN创办了简明新闻频道(Headline News),经常抢到突发事件的独家新闻,并进行及时、详尽的现场报道。
在刚成立的几年内,由于美国市场已被大电视网垄断,CNN连续亏损。
直到1986年,CNN在报道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站住了阵脚。
此后,在里根遇刺、美军入侵巴拿马、拆除柏林墙、苏联解体、波黑战争等重大新闻事件上,CNN率先做的现场报道都抢尽了风头。
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当时,伊拉克把巴格达所有外国记者都驱逐出境,唯独留下CNN的记者报道海湾战争。
战争期间,CNN迅速、及时、详尽地报道了多国部队在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成为各国首脑和舆论界了解实际战况的主要渠道,甚至有人称:“海湾战争有3个参战者——布什、萨达姆和CNN。
” 1985年,CNNI国际频道开始面向欧洲24小时播出,迈出了CNN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这年成为CNN第一个盈利年。
而CNN的国际化步伐,采取的是国际化与本地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比如,1987年它建立了北京记者站,随后又设立了马尼拉、汉城、曼谷、香港等记者站,并于1995年在香港设立了亚洲地区制作中心,在CNNI亚洲版当中,关于亚洲的报道日益增加。
本地新闻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本地观众。
而1988年开办了西班牙语节目,1997年开办了24小时西班牙语频道,也体现了CNN通过吸引特定人群而扩大国际市场和影响的策略。
CNN傲慢与偏见隐含国家利益的精细考量

CNN傲慢与偏见隐含国家利益的精细考量解剖CNN的傲慢与偏见(1)2008-04-22 13:10:14 新华网【大中小】查看评论CNN骨子里的那种“傲慢与偏见”,源自历史形成的优越感,也隐含国家利益的精细考量“何苦挖空心思,想要弄假成真,做人别太CNN,你又怎么可能,让周杰伦变成李宇春?”“我宁愿你们,只是很傻很天真。
”一首《做人别太CNN》的歌曲,正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
而歌曲的主角,正是近来“以傲慢与偏见著称”的CNN。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CNN为代表的一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做出了一系列歪曲事实的报道。
其中以4月10日CNN主持人杰克·卡弗蒂诋毁和侮辱的言论为一大“典型”。
尽管在中国外交部的要求下,CNN在其网站上发表了所谓“道歉”声明。
但仔细品味这份声明,虽然出现了“道歉”的字眼,但丝毫没有认错的意思,反而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骨子里的那种傲慢与偏见。
用CNN的话说,无论是该电视网还是卡弗蒂本人,都没有意图冒犯中国人民,他们愿意向那些因卡弗蒂言论而感到冒犯的人道歉。
其言下之意是说,CNN看不出卡弗蒂的言论有什么不当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他的有冒犯之意,那是因为这些人曲解了它的意思。
CNN在声明中援引卡弗蒂的“澄清”说法,指出他的“批评”言论不是针对中国人民,而是中国政府。
首先,说中国产品全是“垃圾”,中国人“一直是呆子和暴徒”、难道只是“批评”?这种言论完全可以等同于诽谤和侮辱。
第二,从他当时发表言论的原文,根本无法看出只是针对中国政府,即便如此,这种挑拨离间的招术路人皆知。
CNN还试图利用所谓“新闻原理”包庇卡弗蒂,并与此事撇清关系。
声明说除了依据事实报道新闻,也会邀请一些评论员提出“有力的观点”,以激发辩论。
然而,即便是对新闻评论员或分析人士,没有事实依据的信口胡言和口头攻击,也为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容。
CNN的最后一招更是逻辑不清,说卡弗蒂以前还批评过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多个国家政府。
难道,这就能证明他不分青红皂白攻击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做法正确?“卡弗蒂们”的心态其实西方媒体当中还有众多的“卡弗蒂们”,比如那个教观众“如何让中国人出丑”的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奥雷利。
国际传播案例分析

从客观性角度看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
• 个体客观性 VS 整体客观性
• 整体客观性以个体客观性及其新闻报道量为 基础。 均衡——客观 失衡——偏差——定势 • 整体客观性对个体客观性具有较大的反作用。 。
从基本理念看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
• 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基本理念—— 一个媒体塑造本国形象和他国形象的 哲学轴心: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世界观和价 哲学轴心 值观。 也就是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基 本看法和价值倾向。
• 新华社、CCTV、凤凰卫视的实力不足以建立 世界性传播体系
从客观性角度看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
• 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解
• 个体客观性 —— 一名记者对新闻事件所进 行的客观报道:正面、负面、中性——不同 的局部形象 • 整体客观性 —— 事件或个体客观性的总体 积累。反映被报道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 形象。——媒体对某一报道对象所塑造的长 期的稳定形象。
政治的不同 意识形态的不同 文化的不同
• 无意为之
我们该如何应对
• 把愤怒传递出去,建立世界性的传播体系。 • 加强交流,通过更多西方人把中国传递出去。 • 正视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我国世界性传Βιβλιοθήκη 体系的被动现状• 中国媒体目前还无力融入及影响西方社会 • 靠第一世界传递
不感兴趣不传播 按照第一世界的观点传播
• 国际受众调查缺乏专业化操作
我国国际受众的定位现状的客观分析
• 国际受众的复杂性——国际性、信息接受方式 • 国际受众难确定 • 国际受众的多变性
. 华侨和华裔、 . 非西方国家受众 . 西方国家受众
确立“精英效果理论”
• 条件有限,重点出击 • 一般受众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 • 精英阶层的影响力大
从对外传播角度对关于CNN辱华事件的 案例分析
媒体与国际关系

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政治学导论一)【媒化世界】人对世界的感知, 除了直接经验以外,主要是依靠媒介获得的。
这种通过感知构建的世界是被新闻媒体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因为媒介的报道是对现实世界片段的再现或者重构。
二)从政治角度看新闻传播权力:媒介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价值:媒介体现的道德和观念秩序: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三)传播与政治的关系1、传播——〉政治传播与政治参与传播与政治权力的取得传播与政治权力的保持和运用2、政治——〉传播政治观念对传播的推动政治利益分化与传媒多样化政治环境对传媒的制约政治思想文化和新闻理念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权力一)媒介的权力属性1、【权力】1)影响和支配他者的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2)权力与力量3)权力的源泉:暴力;财富;知识4)软权力2、媒介作为一种权力1)知识权力依赖传播渠道2)媒介是一种可以施加影响的传播渠道二)【媒介权力】媒介通过对信息的占有、选择、解译,实现对大众的引导和劝服,影响公众议程,乃至政治决策的能力。
”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影响事件如何发生,界定问题并对问题提供解释,由此塑造公众意见。
具体表现:1、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制约人们所见所闻【例】美国了解亚洲的途径:传媒占50%以上,而旅行仅占16%2、媒介参与事件的发生: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3、媒介决定公共议程和解释框架4、媒介是塑造舆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三)新闻媒介的权力来源1、特性赋予:单向;适众;迅捷;选择2、公众赋予:整体托付论;部分托付论3、强权化身:自上而下的代表4、政治发展过程:与争取政治自由的过程伴随5、功能赋予四)媒介的权力重要性1、新闻传媒影响力的上升 表现: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权力向国家下层次的转移3、权力内涵的转化二、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媒介功能的概念 1、【媒介功能】指新闻媒介通过完成报道活动而产生的社会作用或者功用。
2、新闻媒介功能的层次(拉斯韦尔的分析): 1)基本功能:传播2)属性功能:守望、解释(教育\舆论)、社会化 3)工具功能:监督、宣传、动员——〉政治功能:政治监督;政治沟通和协调;政治控制,政治分解(裂) 政治宣传:动员和蒙蔽;政治斗争的平台经济功能: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媒介的经济润滑注1:属性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效果,即对社会整体或个体产生的实际影响 注2: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四种模式:包容说;交叉说;重合说;并列说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注3:口传社会和大众传播社会部分社会功能承载比较功能 口传社会大众传播社会监测 个人(守望人、报讯人) 个人、新闻媒介协调 个人(领袖)、会议 个人、政府及执法机构、民意媒介 教育家庭、学徒、示范家庭、学校、教育媒介娱乐 戏班、游行、集会 现场表演、娱乐媒介 二)制约媒介功能的环境因素 1、制度环境决定媒介功能发挥2、社会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制约媒介功能发挥【例】1987-1990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批评性报道所占比重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一)媒体调控1、定义【媒体调控】指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等利用法律的、政策的、物质的等手段,对新闻媒体进行的硬性或软性的管理和约束。
CNN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与影响因素

2013.5CONTEMPORARY WORLD61当代世界CNN 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与影响因素■ 赵 磊 张环环/文国际形象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积极建构本国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获取权力和赢得博弈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多数国家国际形象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西方传媒大国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以及在传媒技术中的优势地位,从软、硬两方面帮助推广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谋求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的方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作为国际传媒界的主力,是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最重要的电视新闻提供者,在全球信息传播领域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因此,本文以2011年CNN 对华报道内容为案例,重点分析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从而希望能够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在对外传播中的被动地位。
CNN 对中国的关注焦点2011年CNN 对华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是政治领域,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议题领域,如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
在人权领域,报道基本以负面报道和负面评价为主。
在西藏问题上,CNN 通过对西藏骚乱事件的报道,极力渲染个别西藏僧侣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认知。
很多美国人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网络自由是近来较热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网民交流的平台,CNN 对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也日益上升,这方面的对华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 CNN 歪曲事实,着力强调中国“盗取”美国技术,“刺探”美国军情。
在国际政治中,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增长背景下的“大国责任论”成为外媒频频使用的观点,在朝核危机、中东变局中一再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问题上,CNN 的态度褒贬不一,既有评论赞同“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实力增长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有倡导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当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CNN与美国外交

7
1st PART
2nd PART
3rd PART
伊拉克战争
萨达姆=?=本拉登:独裁,暴政,镇压,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恐怖主义, 吾问无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大规模平民伤亡,虐囚事件
8
1st PART
2nd PART
3rd PART
反 应
媒体
• 萨达姆恐 怖主义 • 大规模平 民伤亡 • 虐囚
民众
CNN与美国外交
陈思涵
content
报纸与电视
CNN简介
CNN现象
1st PART
2nd PART
3rd PART
报纸与电视
报纸 内容量 空间(版面) 电视 时间(时长)
感官
突发事件 新闻背景
图片,文字
较为滞后 重复阅读
图像,文字,声音
时效性强 稍纵即逝
1st PART
2nd PART
3rd PART
3rd PART
概述:CNN现象
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 代表的、以即时的电视转播和评论 为特点的、几乎覆盖全球重要地区 的国际新闻报道所造成的政策和舆 论影响
6
1st PART
2nd PART
3rd PART
大众传媒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传送国际政治信息以及外交信息 •设定外交事务的决策议程,议题和舆论导向 •舆论精英和舆论领袖通过其向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美国对外政治和文化扩张的政治工具
10
1st PART
2st PART
3st PART
THANKS
11
CNN 简介
1980,6,1 全球第一家全天候播报新闻的电视台 1995,8,30 互联网第一个新闻网站
CNN,ABC,FOX美国新闻台比较

CNN,ABC,FOX美国新闻台比较CNN: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CNN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提升,他们关于战争的现场报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由于CNN是通过与美国政府紧密合作而取得大多数的新闻的,很多人指责CNN并不试图做出准确的报导,而只是一个宣传工具。
由于遭到了很多关于「太美国中心」的指责,以及来自BBC和天空新闻的竞争,CNN国际现在为世界不同地区提供不同的新闻。
CNN在各地的新闻中心也聘请了很多当地记者,以确保能从更国际的观点来报导新闻。
在美国,CNN 则被保守派指责太过倾自由,而且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输给了福克斯新闻,目前是美国第二大新闻频道。
最著名的节目当属每晚的《拉里·金现场》,该节目是CNN(美国有线新闻网)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节目开播于1985年,播出不久,就成为了CNN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而拉里·金也成为了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播出时间:每一到周六18:00,周日17:00。
如今我们依旧能在CNN领略这位从业50载、73岁高龄的世界最富盛名的王牌主持人风采。
拉里·金2007年与CNN续约4年,年薪1400万美元,成为了历史上身价最高的男性新闻工作者。
拉里·金的做访谈节目的特点在于:直接、有人情味以及随机性。
直接体现在他那单刀直入的提问方式,从来都不拐弯抹角;虽然他的提问通常一针见血,却不会显露咄咄逼人的气势,反而是温文尔雅,注重受访者的感受;而随机性则在于他并不会在访谈之前进行过多的准备,在访谈过程中随时组织自己的问题。
FOX:尽管FOX NEWS新闻台影响力正因为在政治与娱乐之间得不到平衡而越来越得不到观众的信赖,但是它仍然是现在美国收视份额最高的电视新闻频道。
FOX NEWS的政治立场偏向保守中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揭露美军虐囚丑闻的,正是FOX 的新闻节目。
比起真人秀,FOX NEWS充分利用了它24小时不间断新闻频道的优势,因此除了常态的新闻报道之外,FOX也会做脱口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