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测试题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测试题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测试题

4

-2

12x y =

)(b

a ×根式、二次方程、不等式基础知识测试题

数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知识熟记

2a = ;a 3

-b 3

= .

= ;(a +b )(a -b )= .

2.将多项式x 3﹣xy 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x (x 2﹣y 2) B.x (x ﹣y )2 C.x (x +y )2 D.x (x +y )(x ﹣y )

3.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3

B.x

C.1-2x

D.1-x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

+3=5 B.a 2?a =a 3

C.(a 3)3=a 6

D.327=-3

5.下列四个多项式,哪一个是2x 2+5x ﹣3的因式( ) A.2x ﹣1 B.2x ﹣3 C.x ﹣1 D.x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8a 4b 2c -3a 3b 2c 3+5a 6b 3c 2的公因式是 .

7.将4(2x -5)+x (5-2x )分解因式为 .

8.当a <1时,|1-a |+2= .

9.(a -b )2=(a +b )2- ;a 2+b 2=(a +b )2- . 三.解答题(共61分)

10.下列式子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每小题3分,共12分)

x

y +=32)(

x

x y +=

13)(2

6111-)(x

x y -+-=414)(

11.化简下列二次根式(每小题3分,共9分)

12.用十字相乘法将下列因式分解(每小题3分,共6) (1)x 2-11x -60 (2)-x 2-2x +35

13.先化简再求值(4分)

n 2(m +n )+(m +n )2(m -n )-m 2,其中m =2;n =-2.

14.解下列方程(要有必要的过程,每小题3分,共12分) (1)x 2+4x -1=0 (2)x 2-6x -7=0

(3)2x 2+6x+7=0 (4)4x 2-4=0

15.解下列不等式(每小题3分,共18分)

(1)2x 2+x >3-x (2)x 2+12>7x

3

52

2+)

(2

)4-π(3)(

(3)x2+4x+6>-4x-10 (4)-x2-5x+6<0

(5)|-4x+9|<5

1

2-3

6>

+

x

x

四.应用题(共12分)

16.已知不等式2x2+p x+q<0的解是-2

17.当k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方程kx2-6x+9=0.(6分)

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③没有实根

电梯常用计算简介

1曳引电动机客容量校核:

)

(

102

v

K)

(1

Q

kW

N

η

-

=

式中:

N—电动机功率(kW); K—电梯平衡系数;

Q—额定载重量(kg); V—额定速度(m/s);.

η—机械传动总效率;

(教材(3-6)的V应该为曳引轮节经线速度,或把公式中的i去掉,否则计算会出错)

根据功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102k g f.m/s=1k W

102?101.972?1000kgf/g n(重力加速度)

102

v

K)

(1

Q-

电梯满载上升工作时理论功率

电机的功率应折算电梯机械传动总效率η,对蜗轮蜗杆曳引机电梯η=0.5-0.65, 对无齿轮曳引机电梯η

=0.8-0.85,

η

102

v

K)

(1

Q-

电机的功率

设电梯额定载重量Q=2000kg,额定速度v=0.5m/s,钢丝绳曳引比i=2,平衡系数k=0.5,曳引轮直径D=640mm,盘车手轮直径d=400mm,减速器减速比为I=32,机械传动总效率η=0.68。请校核曳引电动机功率N;

解:kW

Qv

K

N2.7

68

.0

102

5.0

2000

)5.0

1(

102

)

1(

=

?

?

?

-

=

-

=

η

电动机的校核还应包括曳引机过载能力校核、起制动时间验算;电动机热容量验算。

2曳引机输出扭矩M1

()

Nm

n

9500Niη

Μ

1

1

=,

式中,N1—电动机功率;( kW)

n—电梯额定转速,r/min;

1

η一曳引机总效率,由曳引机厂提供;或根据蜗杆头数Z1及减速箱速比i来估算,Z1=1,η=0.75~0.70; Z1=2,η=0.82~0.75; Z1=3,η=0.87~0.82;

Z1=41,η=0.92~0.87。

(i数值大效率低)

初高中数学衔接测试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测试题https://www.360docs.net/doc/81663962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一《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a a =2 B 、a a ±=2 C 、a a =2 D 、22a a = 2. 已知 7 54z y x ==,则 =-+++z y x z y x ( ) A 、9 B 、 716 C 、3 8 D 、8 3. 二次函数y =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 结论:①a>0;②c>0;?③b 2-4ac>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 2个 D 、3个 4. 如图,△ABC 中,∠BAC=90°,AD ⊥BC 于D , 若AB=2,BC=3,则CD 的长是( ) A .83 B .23 C .43 D .53 5. 已知3 21 +=a ,则a a a a a a a a 1 121212 22--+---+-化简求值的结果是 ( ) A 、 0 B 、 31- C 、 3 D 、 13-- 6. 若多项式b x x -+1732分解因式的结果中有一个因式为4+x ,则b 的值为( ) A 、20 B 、-20 C 、13 D 、-13 7.当34x =223111 (2)(42)x x x x x -+++的值为( ) A 、16 B 、34、32 D 、40 8. 把多项式1222+--b a a 分解因式,结果是( ) A 、)1)(1(++-+b a b a B 、)1)(1(-+--b a b a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黄石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 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3.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9.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10. 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 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2019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及习题

数学 亲爱的2019届平冈学子: ?恭喜你进入平冈中学!你们是高中生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吗?其实学好高中数学并不难,你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认真做题,善于总结归纳,持之以恒,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高考数学试题使用全国I卷,纵观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我们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分度特别大,选拔性很明显,难度相比以前广东自主命题难度大大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让自己变强大才是硬道理。假期发给你们的这本小册子,是为了使你们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上形成较好的连续性,能有效地克服知识和方法上的跳跃,利于激发你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你们一定要利用好暑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里给大家几个学数学的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记录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呼应版块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9.角度问题,三角函数问题。在初中只涉及360°范围内的角,而高中是任意角。三角函数在初中也只是锐角三角函数,高中是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范围大大不同。同时,度量角也引进了弧度制这个新的度量办法。 10.高中阶段特别注重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初高中数学衔接考试卷

数学初高中衔接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 (每题4分,共32分) 1.若b a b a b a +<<>则且,,0,0一定是 ( ) 非正数非负数负数正数... .D C B A 2.若669,32 --+-?=? 8.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5,两条对角线交与O 点,且OA 、OB 的长分别是关于x 的 方程()03122 2 =++-+m x m x 的根,则m 等于 ( ) 3 5.35.5.3.或或---D C B A 二、 填空 (每题4分,共20分) 1. 若 2 2442 --+=-x b x a x x ,则b a += . 2. 已知最简根式b a b a a -+72与是同类根式,则满足条件的b a 、的值 . 3. 若方程03)1(22=+++-k x k x 的两根之差为1,则k 的值是 . 4. 如果方程0)()()(2=-+-+-b a x a c x c b 的两根相等,则c b a 、、之间的 大小关系是 . 5. 已知方程23)1(-=+k x k 的解大于1,求k 的取值范围 . 三、解答 (共48分) 1. 解方程:(8分) (1)02232222 =++--x x x ;(2)49 491=+++ x x x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 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韩雨濛 摘要: 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从高一数学老师的现状看:各校大部分是教学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有学历,有热情,但对高一数学教材不熟悉,对初中数学教材知之更少,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初高中数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升入高中学习之后,无论选择理科或者文科的学习,数学课程都是必须继续学习的课程之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

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3.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一宏观课题,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门也作过尝试,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与共性,但大多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简单地分类研究,也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因为这一课题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有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价值。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为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初期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从研究的视角来审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主体。反思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寻找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充分发挥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

衔接内容调测卷第1页共4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3大题,其中选择题8题,填空题4题,解答题3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严禁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73|2|=-++-y x y x 已知, 则x y y x --2 )(的值为( ) 1.-A 2 1 .B 0.C 1.D 2 .化简: ( ) A B C . D.3.若02522 <+-x x ,则221442 -++-x x x 等于( ) .A 54-x .B 3- .C 3 .D x 45-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 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 . A . B 3 . C 6 . D 9 5.已知关于x 不等式2x 2+bx -c >0的解集为{}31|>-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资料全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 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 ==??--x 解法一:由01=-x ,得1=x ; ①若1--x ,即41>-x ,得3--x , 即5>x 又1≥x ∴ 5>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3-x 。 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 所以4|1|>-x 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4. 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3)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5)的右侧. ∴ 3-x 。 2、解不等式:3|2|<+x 3、│a -2│+│b -3│+│c -4│=0,则a+2b+3c 的值为多少 4. 已知│x+y+3│=0, 求│x+y │的值。 1 A -3 C x P |x -1| D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讲课稿

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不容置疑,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很多数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目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 绝对值: 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0)0(0)(0)a a a a a a >??==??-?-<<;||(0)x a a x a >>?<-或x a > 2 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⑵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⑶立方和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⑷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 ⑸完全立方公式:33223() 33a b a a b ab b ±=±+± 3 分解因式: 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 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 b =解的讨论 ①当0a ≠时,方程有唯一解b x a =; ②当0a =,0b ≠时,方程无解 ③当0a =,0b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试题(最新整理)

- a a =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训练试题(1) 一、填空: (1)若 x = 5 ,则 x = ;若 x = - 4 ,则 x = . (2)若 = (x - 3)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3) (2 + 3)18 (2 - 3)19 = ; (4)若 x 2 + ax + b = (x + 2)(x - 4)则 a = , b = 。 (5)计算992 + 99 = 二、 选择题: (1)若 x 2 + 1 mx +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2 (A ) m 2 (B ) 1 m 2 4 (C ) 1 m 2 3 (D ) 1 m 2 16 (2)不论a , b 为何实数, a 2 + b 2 - 2a - 4b + 8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3) 等式 x x 成立的条件是 ( ) x - 2 (A ) x ≠ 2 2x - y 2 x - 2 (B ) x > 0 x (C ) x > 2 (D ) 0 < x < 2 (4) 若 x + y = ,则 = ( ) 3 y 5 4 6 (A )1 (B ) (C ) (D ) 4 5 5 (5) 计算 a 等于 ( ) (A ) (B ) (C ) - (6) 多项式2x 2 - xy -15 y 2 的一个因式为 ( ) (D ) - (A ) 2x - 5 y 三、解答题 (B ) x - 3y (C ) x + 3y (D ) x - 5 y 1. 正数 x , y 满足 x 2 + y 2 = 2xy ,求 x - y 的值. x + y 2. 分解因式: (1)x 5y 2-x 2y 5 (2)x 2+5x-24 (3)a 2-2a-15 (5 - x )(x - 3)2 5 - x - 1 a -a a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 在初中,我们已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代数式中有整式(多项式、单项式)、分式、根式.它们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可以使多项式的运算简便.由于在高中学习中还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因此本节中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补充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我们已学过被开方数是实数的根式运算,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被开方数是字母的情形,但在初中却没有涉及,因此本节中要补充.基于同样的原因,还要补充“繁分式”等有关内容. 一、乘法公式 【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 2 2 2 +++++=++ 证明:2222)(2)(])[()(c c b a b a c b a c b a ++++=++=++ 222222a ab b ac bc c =+++++ ∴等式成立 【例1】计算:22 )312(+- x x 解:原式=22 ]3 1)2([+-+x x 9 1 3223822) 2(3 1 2312)2(2)31()2()(234222222+ -+-=-??+?+-++-+=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 证明: 3332222322))((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2. 【例2】计算:))((22b ab a b a ++- 解:原式=3 3 3 3 2 2 )(])()()][([b a b a b b a a b a -=-+=-+---+ 我们得到: 【公式3】3 3 2 2 ))((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 请同学观察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公式1、2、3均称为乘法公式. 【例3】计算: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不容置疑,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很多数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目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含答案

1.已知 | 2x - y | + x + 3 y - 7 = 0 , 则 ( x - y ) 的值为( ) ........ 5.已知关于 x 不等式 2x 2+bx -c >0 的解集为 x | x < -1或x > 3} ,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A . ? x | x ≤ -2或x ≥ } B . ?x | x ≤ - 或x ≥ 2} ≤ x ≤ 2} D . ?x | -2 ≤ x ≤ } C . {m | -1 ≤ m ≤ 且m ≠ 0} D . ?m | m ≤ -1或m ≥ } 号 证 考 准 题 答 要 不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 3 大题,其中选择题 8 题,填空题 4 题,解答题 3 题;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间 60 分钟.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严禁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y - x 1 A . - 1 B . C .0 D .1 2 2.化简: a - 1 等于 ( ) a A . -a B . a C . - -a D. - a 3.若 2 x 2 - 5 x + 2 < 0 ,则 4x 2 - 4x + 1 + 2 x - 2 等于( ) 名 姓 A . 4 x - 5 B . - 3 C . 3 D . 5 - 4 x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 2x 2-8x +7=0 的两根,则这个直角 内 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 A . 3 B . 3 C . 6 D . 9 { 线 封 bx 2 + cx + 4 ≥ 0 的解集为 ( ) ? 1 ? 1 ? 2 ? 2 C . {x | - 1 2 ? 1 ? 2 校 学 密 6.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x 2+(m -1)x+m=0 有实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1 1 A . {m | -1 < m < } B . {m | -1 ≤ m ≤ } 3 3 1 ? 1 3 ? 3 衔接内容调测卷第 1 页共 4 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新生需掌握的八个知识点 很多新高一的同学,暑假里都忙着“衔接”,步入高中,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趁着暑假来全方位提升自己,让这一级台阶迈得更稳。但是到底该衔接些什么内容,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直击问题的核心呢?为新高一的学生们答疑解惑,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 衔接≠上新课、竞赛培训、巩固复习课每年的暑假,都有不少新高一的学生去参加初高中衔接的课程,二八学习法温馨提醒:做好衔接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盲目参加,要分清楚到底是不是衔接,衔接的是哪些知识。 初高中衔接教材:不是要急于学习高一的新课本,而是将一些初中应该提高与拓展的部分进行巩固。目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高一新知识,衔接课变成了新课。 误区之二:衔接课程讲授大量的初中竞赛内容,衔接课变成了竞赛培训课。 误区之三:衔接课程仅仅是巩固初中知识,衔接课变成了复习课。 数学语言更抽象了思维方法更理性了王老师提醒,高中数学和初中有很大不同: 一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二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加之时间紧、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二八学习法初高中衔接教材系列的三大优势: 1.针对性强:内容衔接,复习已学过的内容,预习新学期学习的内容,温故知新。 2.新颖性强:通过《二八学习法讲义》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并通过二八学习法视频加深对二八学习法的理解,并将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学习之中。资料部分,内容新颖,知(知识)、能(能力)、思(思考方法)并重,讲、练、评一体化。 3.实用性强:二八学习法讲义+视频讲解+资料(读和练)三维一体,相得益彰,高效学习,效率惊人! 初中名师家教、高中名师家教、初高中衔接教材 产品类别内容(二八学习法讲义+DVD光盘+资料) 秋季开学新初一版语、数、英三科 秋季开学新初二版语、数、英三科 秋季开学新初三版语、数、英、理四科 秋季开学新高一版语、数、英、理、化五科 秋季开学新高二版语、数、英、理、化五科 秋季开学新高三版语、数、英、理、化五科 二八学习法,是指引学习方向的学习方略,方向正确,事半功倍,相信二八学习法会给你的学习带来神奇的效果! 二八学习法五大系列产品是:名师家教、同步导学、复习指南、模法解题、试题分析 足不出户尽享名师家教 单科提分20-30分

初高中衔接数学试题(含答案)

初高中衔接数学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列四个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 ) A . B . C . D . 2.斑叶兰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它的一粒种子重约0.0000005克.将0.00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510? B .7510-? C .60.510-? D .6510-? 3.如图,点A 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D .1 3- 4.某校排球队10名队员的身高(厘米)如下: 195,,182,188,182,,188,,188.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88 B .188,187 C .187,188 D .188, 5.计算()3 2335a a a -?的结果是( ) A .565a a - B .695a a - C .64a - D .64a 6.不等式组??? ??≥->+-+2 312 2 3312x 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为-2,3,a <0,那么ax 2+bx +c >0的解集为( ) A .{x |x >3或x <-2} B .{x |x >2或x <-3}

C .{x |-2<x <3} D .{x |-3< x <2} 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90AB AC BAC =∠=?,点E 为AB 中点.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 .已知3 2 EF =,则BC 的长是( ) A . 32 B .32 C .3 D .33 9.如图,将线段AB 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 B ''、,,则点 A '的坐标是( ) A .()1,3- B .()4,0 C .()3,3- D .()5,1- 10.已知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正比例函x c b y )(+=与反比例函数x c b a y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 A B C D . 11.甲、乙两人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面积相等的3个扇形)做游戏.游戏规则: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所在 区域的数字之和为偶数时甲获胜;数字之和为奇数时乙获胜.若指针落在分界线上,则需要重新转动转盘.甲获胜的

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7-31T16:13:43.1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李如成 [导读]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李如成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55-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初高中数学教材、教学方式、思维层次的变化,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让我那个学生顺利地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在一起,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2.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3.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2.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3.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

(word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练习题

初中升高中衔接练习题(数学) 乘法公式1.填空:(1)221111()9423 a b b a -=+( ); (2)(4m + 22 )168(m m =++ ); (3)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1)若2 12 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A )2m (B )214m (C )213 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因式分解 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x a x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11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76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1242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675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612y xy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422-+=++x x b ax x 则 =a , =b 。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x x (4)1072++x x (5)44152++x x 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3)(5) D.(1)和(2);(3)和(4);(3)和(5) 2、分解因式2 2338b ab a -+得( ) A ()( )3 11-+a a B ()()b a b a 3 11-+ C ()()b a b a 3 11-- D ()()b a b a 3 11+- 3、()()2082-+++b a b a 分解因式得( ) A 、()( )2 10-+++b a b a B 、()()4 5-+++b a b a C 、()( )10 2-+++b a b a D 、()()5 4-+++b a b a 4、若多项式a x x +-32 可分解为()()b x x --5,则a 、b 的值是( ) A 、10=a ,2=b B 、10=a ,2-=b C 、10-=a ,2-=b D 、10-=a ,2=b 5、若()()b x a x mx x ++=-+ 102 其中a 、b 为整数,则m 的值为( ) A 、3或9 B 、3± C 、9± D 、3±或9± 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211262 +---p q q p 2、22365ab b a a +- 3、6422 --y y 4、8224--b b 提取公因式法 一、填空题:1、多项式xyz xy y x 42622+-中各项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