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逻辑及不精确推理方法

模糊逻辑及不精确推理方法
模糊逻辑及不精确推理方法

3-3 模糊逻辑及不精确推理方法

3-3-1 模糊逻辑

3-3-1-1 模糊、概率和传统精确逻辑之间的关系

传统逻辑:强调精确性、严格性。 概率事件的结局是:非此即彼。 模糊事件的结局是:亦此亦彼。

另外,处理概率问题和模糊问题的具体方法也不一样。

3-3-1-2 模糊逻辑的历史

100多年前,Peirce 指出了模糊性在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1923年Russel 再次指出这一点;

1937年美国哲学家Black 首先对“模糊符号”进行了研究; 1940年德国数学家Weyl 开始研究模糊谓词;

1951年法国数学家Menger 第一个使用“模糊集”术语(但解释仅在概率意义上);

1965年Zadeh 发表了著名的“模糊集”论文。 模糊术语或模糊现象:“年轻”、“派头大”“一般”“可接受”“舒服”等。

3-3-1-3 模糊集合论

一. 引入

传统集合论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是界线分明的。可以用其特征

函数????∈=A x A

x x C A ,0,1)(表示。)(x C A 定义在某集合B 上,则称A 是B 的一个分明

子集。

在模糊集理论中,)(x C A 仍然定义在B 上,但取值是0到1之间的任何实数(包含0和1)。此时,A 是模糊子集。B 的元素x 可以: 属于A (即)(x C A =1); 或不属于A (即)(x C A =0);

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A (即0<)(x C A <1)。

一般,称模糊子集A 的特征函数)(x C A 为隶属函数,表示其在B 元素x 上的

取值对A 的隶属度,用)(x A μ表示。B 的模糊子集A 可表示为:

}|))(,{(B x x x A A ∈=μ。

注:非空集合B 可以有无穷多个互不相同的模糊子集。而空集只有一个模糊子集。

例子:各年龄阶段的人的集合。则如果用B :表示各种年龄人的集合(实际上是一个小于人类最大岁数的整数集合);青年集合A 是B 的一个子集。则一个人属于青年的程度随其年龄而不同。如1)20(=青年μ、0)90(=青年μ、

8.0)30(=青年μ。

注:隶属度和概率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量。如30岁的人对青年概念的隶属度为0.8表示其有80%的特性和青年人一样,而不是30岁的人占青年人的80%,也不能理解为30岁的人中,有80%是青年人!

定义3-3-1-3-1 令}0)(,|{>∈=x B x x S A μ,则称S 为模糊子集A 的支持集,它包含所有隶属度大于0的元素。令}))(,(|)(m ax {)(A x x x A h A A ∈=μμ,则

)(A h 称为A 的高度,B 的元素称为A 的基元。

Zadeh 模糊子集表示法:为每个基元标上隶属度,然后用+号连接这些基元。如青年概念的模糊集表示为:+

++++++22/121/120/118/9.017/6.016/2.015/0...31/75.030/8.029/8.028/8.027/8.026/8.025/124/123/1+++++++++

简洁表示为:...30~26/8.025~20/118/9.017/6.016/2.015~0/0++++++ 抽象地表示为:i i n

i A u u /)(1

∑=μ或i i i A u u /)(1

∑∞

注:当隶属函数很有规律时,一般采用抽象表示法。 二. 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

(1)空集判断。设A 为B 的模糊子集,则0)(,=∈?x B x A μ?A 为空集。 (2)真模糊集判断。设A 为B 的模糊子集,则1)(0,<<∈?x B x A μ?A 为B 的真

模糊子集。

(3)设A 为B 的真模糊子集,则?=∈?1)(,x B x A μA 为B 的正规模糊子集。 (4)设21,A A 均为B 的模糊子集,则?=∈?)()(,21x x B x A A μμ1A 和2A 相等。 (5)设21,A A 均为B 的模糊子集,则?≤∈?)()(,21x x B x A A μμ称2A 包含1A ,记为

12A A ?或21A A ?,或称2A 是1A 的强化,或1A 是2A 的弱化。

推广定义:2A 包含1A 也表示1A 是2A 的模糊子集。则,前面模糊子集的定义是此定义的特例;新定义具有自反性和传递性,因此,可将模糊子集表示成对偶))(,(x x A μ之集。因此,模糊集可用分明集表示。

(6)设A 为模糊集,则A 的分明基A #定义为:}),(,|{#A x x A ∈?=αα (7)设

B A ,为模糊集,则

A 和

B 的交集定义为:

|)))(),(m in(,{(x x x B A B A μμ= }##B A x ∈

(8)设B A ,为模糊集,则A 和B 的差集定义为:}##|))(,{(B A x x x B A A -∈=-μ

)}()(,##|))()(,{(x x B A x x x x A B B A μμμμ<∈- 。

(9)设B A ,为模糊集,则A 和B 的并集定义为:

}

##|)))(),(m ax (,{(B A x x x x B A B A ∈=μμ

}

##|))(,{(B A x x x A -∈μ}##|))(,{(A B x x x B -∈μ 。

(10) 设A 为模糊集,则A 的余集B 定义为:

}1)(,#|))(1,{(~<∈-==x A x x x A B A A μμ。

......

三. 模糊集的性质

设B A ,为任意模糊集,-

φ为空模糊集,φ为空分明集,则: (1) -

-

=φφA (2) A A =- φ (3) -

-=-φφA

(4) A A =--φ (5) φφ=?=-

B A B A ## (6) A B B B A ??=

(7) ......

例:设 青年={(15,0.4),(18,0.6),(20,1),(25,1),(30,0.6),(35,0.2)}

中年={(30,0.2),(35,0.6),(40,1),(45,0.6),(50,0.4),(55,0.2)} 老年={(50,0.2),(55,0.6),(60,1)}

选拔中青年科学家,则求并集。如:15-55岁中30岁的人之隶属度为0.6; 如要求既是青年,又是中年,则求交集。如:30岁的科学家之隶属度为0.2; 如单位分房时老中青要分开,则求差集。如:“有资格分房的中年人”之模

糊子集为{(35,0.4),(40,1),(45,0.6),(50,0.2)};

又如选拔干部时,规定老年人不能入选,则求补集。所以,50和55岁虽部分属于老人,但仍有0.8和0.4的隶属度不属于老人。 ......

3-3-1-4 多值逻辑和模糊逻辑

一. 引入

经典逻辑:二值逻辑。 多值逻辑:真值数超过2个。 模糊逻辑:是一种特殊的多值逻辑。

Aristotle 的波斯与雅典海战问题,除开用模态逻辑解决,还可以用多值逻辑解决。

20世纪20年代,Lukaciewicz 和Post 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三值逻辑系统。此后,也有人提出了其它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如何处理第三个真值。 二. 三值逻辑系统

1. K leene 三值逻辑系统

出发点:用三值逻辑描述数学问题。

对第三个真值的理解:“不知道”,用U 表示。

例如:素数有无穷多个(T );9是素数(F );任何大偶数必可表为两个素数之和(U )。

五个逻辑连接符及其真值表:

分析:(1)排中律不再成立。即“对任意的

p ,T p p =∨~”是不成立的;

(2) 矛盾律不再成立。即“对任意的p ,F p p =∧~”

是不成立的;

(3) 其它成立的有: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

∧;F

T≡

p

F≡

T

p

∨;p

p

∨;p

T≡

F≡

p

(4) 恒等律不再成立:即“对任意的p,p

p≡”是不成立的;如令U

p→及p

p=,则U

(不成立。

→)

U

U≡

2.L ukaciewicz三值逻辑系统

对第三个真值的定义为:“无所谓真假”。(可理解为“真”也行,“假”也行)。

例子:过直线外一点恰能作一条平行线。在欧氏几何中是对的,在非欧氏几何中不对。

即维持了恒等律,但矛盾律和排

中律仍然不成立。同时牺牲了等价

式:q

~。

p

q

p→

3.B ochvar的三值逻辑系统

对第三个真值的理解为:“既非真又非假”。即真也不行,假也不行。也即它表示一个含有内在矛盾的命题,又称悖论。(即第三个真值理解为悖论或无意义)

例子:

(1)“本句所说的内容是错的”。

(2)“理发师为自己理发”。(背景是:理发师说他只为那些不为自己理发的

人理发!)

注:Bochvar系统中,只要任何一个逻辑公式含有一项U,则整个公式等价于U。即部分的无意义导致整体的无意义。

此系统中,排中律、矛盾律和恒等律无一成立。

4.P ost三值逻辑系统

第三个值的含义被理解为:“介于真和假两者之

间”,即“半真半假”。其“~”符号被理解为对真假

程度的一种削弱。即有T

=~,

~,

=

~。

F

F

U

U

T=

注1:这种“削弱”是循环的。可用函数succ 表示:即succ(T)=U ,succ(U)=F ,succ(F)=T 。

注2:用v(p)表示命题公式p 的真值,则有:v(T)=T ,v(U)=U ,v(F)=F 。则三个真值之间具有全序关系:v(T)>v(U)>v(F)。 Post 系统的真值表:

Post 系统的真值计算规则示例:

))(()(~,p v suc p v p =? ))(),(max()(,,q v p v q p v q p =∨?

))~(~(~)(q p v q p v ∨=∧ )(~)(q p v q p v ∨=→

))()(()(p q q p v q p v →∧→=≡

分析:

排中律不成立,因为U U U =∨~; 矛盾律不成立,因为U U U =∧~;

恒等律不成立,因为U U U =→,但T U U =≡)(; 零幂律不成立,因为p p ≠~~,而是p p =~~~

De Morgan 律只成立了一半,因为虽然有规则))~(~(~)(q p v q p v ∨=∧,但

U F U v =∨)(,F F U =∧)~(~~。

以上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以真值的正负两极为基础的,而目前讨论的是三极逻辑系统,显然,在三极逻辑系统下,有关两极逻辑的基本定律和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结论:三极逻辑系统三极化得越彻底,以前的定律失败得也应该越彻底。因此,Post 系统由于不再以U 为中心,而是真值之间的定向循环,使得三极之间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平等。 5. 平等三值逻辑(略)

三. 多值逻辑模糊化

1. 将多值逻辑推广到任意的n 值逻辑

分析表明:前面介绍的几种三值逻辑中,只有Lukaciewicz 是构造模糊逻辑的最佳逻辑基础。

Lukaciewicz 将其三值逻辑推广到任意多值时,满足如下规定:

0)(,0)(==F v T v ))(),(min()(q v p v q p v =∧ ))(),(max()(q v p v q p v =∨ )(1)(~p v p v -=

)()(1,1min()(q v p v q p v +-=→ ))(),(min()(p q v q p v q p v →→=≡

2. 引进模糊变量和模糊谓词

以便从迷糊命题逻辑过度到模糊谓词逻辑。 模糊逻辑的基本概念定义: 真值:闭区间[0,1]内的所有值。

联结词:≡∨∧→,,,,

~。 量词:??,。

常量:n 目函数常数n f ,n=0时为普通常量。或n 目(模糊)谓词常数n p ,n=0时为普通常量。

变量:(1) 普通变量;(2) 迷糊变量:取值在闭区间[0,1]中。 项:每个普通常量和变量,若n t t ,...,1为项,则),...,(1n n t t f 也为项。 原子公式(在闭区间[0,1]中取值):(略) 合适公式:(略)

合适公式的真值计算规则:沿用Lukaciewicz 规则。 其它概念:

λ

永真:合适公式的值都大于或等于λ; λ

永假:合适公式都小于或等于λ; λ 可真:非永假的合适公式; λ

可假; 非永真的合适公式; Zadeh 的不满意:虽然人一个命题的真值在闭区间[0,1]中,但该实数仍是一个分明的数,并不模糊。因此,Zadeh 提出了如下改进的多值模糊逻辑体系。

3. 使模糊变量和模糊谓词的取值真正的模糊化 使其以[0,1]区间上的模糊子集为其值。

方法:修正前面的模糊逻辑定义的如下部分:

(1) 真值:以闭区间[0,1]上的所有模糊子集为值。即以[0,1]的子集为基元集A #的所有模糊子集。 (2) 原子公式和合适公式的取值:可取[0,1]上的任一模糊子集为值。 (3) 真值的计算规则:(以隶属函数表示)

B A ~=,则)(1)(x x B A μμ-=

C B A ∧=,则))(),(m in()(x x x C B A μμμ= C B A ∨=,则))(),(m ax ()(x x x C B A μμμ= C B A →=,则))()(1,1m in()(x x x C B A μμμ+-=

)(C B A ≡=,则)()(1)),()(1,1m in()(x x x x x B C C B A μμμμμ+-+-=

注1:Zadeh 模糊逻辑下,用隶属函数表示真值的计算规则与Lukaciewicz 任意多值逻辑的计算规则形式是相同的!

Zadeh 的希望:利用模糊逻辑,不仅仅是为在一般模糊逻辑上进行演绎,而是希望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模糊变量。

例如:令一个模糊变量以年龄区间[0,200]上的模糊子集为值,则“年轻”、“年老”、“比较年轻”、“既不年老,也不年轻”、“年纪不算小”等被称之为语言元素,每一语言元素即该模糊变量区间的一个模糊子集。

注2:语言元素一般只能是可数多个,但不一定是有限多个。如“年轻”的情况有:“年轻”、“非常年轻”、“非常非常年轻”、…、“(非常)n 年轻”、…等。 生成这些语言元素的Zadeh 文法结构(BNF 结构):

<年龄描述>::=<描述词>|<程度词><年龄描述>|<年龄描述><联结词><年龄

描述>

<描述词>::=年老|年轻

<程度词>::=非常|相当|比较|不 <联结词>::=而且|或者

注3:每个描述词相当于一个基本模糊子集;每个程度词相当于模糊集上的一目运算;联结词相当于二目运算,而利用这些运算,可以将任一语言元素转化为一个模糊集合。

注4:以上文法生成的描述,应当是上下文有关的。否则,其生成的描述,也许有意义,如:“不年老而且相当相当年轻”;也许无意义,如:“非常年老而且非常年轻”。 Zadeh 的模糊“语义近似”概念的提出:

原因:模糊语言演算≠模糊逻辑,将其转换成严格的模糊逻辑是很困难的。

且模糊演绎后得到的仍然是一个模糊集合,此时,不一定能将其翻译成相应的语言元素表示了。(因为,这种模糊集合最多只有可数多个,而不是覆盖[0,1]区间上的全体模糊逻辑!) “语义近似”的内涵和作用:定义两个模糊集合之间的语义距离。使得在将模糊集合翻译成语言元素时,可以翻译成在语义上最接近该模糊集合的模糊集所对应的语言元素。

Zadeh 对模糊逻辑之推广的意义所在:分明逻辑到模糊逻辑是使逻辑变量及其谓词之取值从{0,1}双元素推广到[0,1]闭区间,而Zadeh 的推广则是进一步使其取值从[0,1]全序集合扩展到一个格。因为,[0,1]上的全体模糊子集之集合构成一个格。

注5:格是一种特殊偏序集合。偏序集:其元素之间的关系满足自反、传递、恒等关系。在偏序集上,若能定义交和并运算,且使得交换律、结合律和恢复律成立,则该偏序集是一个格。其它概念有:上确界、下确界、幂集、模糊幂集、完全格等。

Zadeh 的结果:在模糊幂集(一个完全格)上取值的逻辑。 问题:Zadeh 的文法结构中,程度词和描述词是分开的,但到了其模糊逻辑中,它们却是合二为一的。其程度词隐含在了作为描述词的谓词中了,而不能显示地处理!

Zadeh 模糊逻辑与Lukaciewicz 模糊逻辑的区别:Zadeh 模糊逻辑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模糊幂集上的模糊逻辑,而Lukaciewicz 模糊逻辑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模糊逻辑。

3-3-1-5 算子模糊逻辑(Operator Fuzzy Logic)(刘叙华教授)

目的:把程度词从谓词符号中分离出来,将其看成作用于谓词的算子。 基本思想: 算子:[0,1]中的一个数,记为λ。λ算子作用于一个命题P 时,即可影响P 的真值。命题的取值既与λ有关,也与原来的P 有关,因此,具有这种影响的真值取值方法用符号P λ表示。其计算规则表示为)(P v λ,其中

)(P v 是P 原来的真值, 代表在λ作用下的真值计算方式。

λ 的解释意义:P λ表示,命题P 在程度λ上是可信的。其中,λ的含义如下:

?

???

??

??

?

???

??

???

=不是稍稍是(几乎不是)有点是(非常像不是)有些是(很像不是)比较是(差不多不是)半真半假,不确定差不多是(比较不是)很像是(有些不是)非常像是(有点不是)几乎是(稍稍不是)是:0.0:1.0:2.0:3.0:4.0:5.0:6.0:7.0:8.0:9.0:0.1λ

例如:P 表示乌鸦都是黑的,0.9P 表示乌鸦几乎都是黑的,0.1P 表示几乎没有乌鸦是黑的。 假定Q 表示天鹅是白的,则有)9.01.0(3.0Q P ≡表示 “几乎没有乌鸦是黑的等价于几乎天鹅都是白的”这句话是很像是不对的。 算子模糊逻辑类型及详细描述(略,参见陆汝钤《人工智能》(下),P600-615)。

3-3-2 不精确推理方法

注: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在下文中不加区分。

3-3-2-1 现实世界中的不精确现象

人类知识与思维行为的精确性是相对的,不精确性是绝对的。因此,人工智能的知识工程研究与应用中,往往采取不精确推理技术来模拟人类的推理行为过程。 例如:

(1) 多种原因可能导致一种结果时,原因的不确定性或精确性。例如:引起低烧的原因很多,那么,医生根据病者发低烧的持续时间、方式、病人的体质

及过往病史等作出的猜测性推断是不精确的或不确定的。

(2) 推理所需的信息不完全时,对推理结论的肯定性或否定性。例如:打仗时,如果完全知道敌人的计划和行动,则必胜,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敌情的判断多数是要猜测的。又如:股市的波动与消息和情报之间的关系,对操纵股票市场者言,当不能确证时,只能靠不确切的推断进行决策。

(3)背景知识不足引起的不精确推理。例如:对癌症现象,由于对其机理没

有完全掌握,因此,其治疗、预防、检查、诊断等工作,往往是不确定的。

(4)信息描述模糊引起。如被害者对警察描述犯罪人的时候,可能采取如下

语言描述其特征:“凶手是个高个子年轻人,三角眼,鹰爪鼻,山羊胡子”。又如征婚广告会如下描述:“本人希望寻求年轻、貌美、富裕、风度潇洒的意中人”。

(5)信息噪声。例如:为逃避税收,公司往往做假帐。为了争功,下级往往

虚报成绩。雷达、声纳测试,化学、医学分析等往往均含噪声信息。使得基于这些信息的推理结果是不精确的。

(6)推理规则是模糊的。例如:“如果物价涨得过快,就要紧缩信贷”,“如果

犯罪活动猖獗,就要赶快加大打击力度”等。

(7)推理能力不足。天气预报问题,虽然,已有很好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实

际上,当前的计算设备无法满足推理计算要求。如其Navi-Stocks方程的定量数值解,用巨型计算机都难以完成。

3-3-2-2 不确定性推理要解决的问题

不确定性推理:建立在非经典逻辑基础上的基于不确定性知识的推理。一

般而言,它是一个从不确定性初始证据出发,运用不确定性知识,经过不确定性推理规则,推出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结论或合理的或近乎合理的结论之过程。

不确定性推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推理方向、方法、控制策略等基本问题;不确定性表示与度量、匹配、传递、合成等。

一.不确定性的表示问题

(1)知识的不确定性表示:要求满足用户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便于推理过程中计算结论或中间结论的不确定性。

(2)证据的不确定性表示:一是观察或由用户提供的初始证据的不确定性,一是推理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或中间结论性证据。

(3)结论的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性的度量问题

度量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能充分表达领域知识和领域证据的不确定性;

(2)便于领域专家和用户进行不确定性估计或估算;

(3)便于进行不确定的传递计算,保证结论之不确定性度量不超范围;

(4)应当直观,并有理论依据支持。

三.不确定性的计算问题

(1)不确定性匹配算法

与确定推理不同。不确定性匹配往往用计算匹配双方的匹配度,或者相似程度来衡量。如果相似度达到一定限度,则认为是匹配的,否则,认为是不匹

配的。该限度往往被称为阈值。

(2)不确定性更新算法

更新问题即不确定性的动态积累和传递问题。

1) 已知前提E 的不确定性)(E C ,规则的强度),(E H f ,其中,H 表示假设,则求H 的不确定性的算法1g 为:)],(),([)(1E H f E C g H C =。

2) 并行规则算法。设21,E E 为不独立的证据,假设求得H 的不确定性分别为

)(1H C 和)(2H C 。求证据21,E E 的组合导致结论H 的不确定性)(H C 的算法2

g 为:)](),([)(212H C H C g H C =。

3) 证据合取的不确定性算法。据21,E E 的不确定性)(1E C 和)(2E C ,求证据

21,E E 合取的不确定性算法3g 为:)](),([)(21321E C E C g andE E C =。

4) 证据析取的不确定性算法。据21,E E 的不确定性)(1E C 和)(2E C ,求证据

21,E E 析取的不确定性算法4g 为:)](),([)(21421E C E C g orE E C =。

注:证据析取和合取的不确定性统称为组合证据的不确定性。 (3)常用的组合证据之不确定算法

1) 最大最小法:即取组合证据之大者或者其最小者。 2) 概率法:即合取时取概率之乘积式,析取时取概率的和式。 3) 有界法:

}1)()(,0m ax {)(2121-+=E C E C andE E C )}()(,1m in{)(2121E C E C orE E C +=

3-3-2-3 概率推理

一. 概率推理的基础

1. 基本性质

令A 表示一个事件,)(A P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有: (1) 1)(0≤≤A P ;

(2) 必然事件D 的概率1)(=D P ,不可能事件Φ的概率为0)(=ΦP ; (3) )()()()(B A P B P A P B A P -+=;

(4) 若事件k A A ,...,1两两互不相容或互斥,即j i A A j i ≠=,φ ,则有:

)(...)()()(211

k i k

i A P A P A P A P +++== 。

(5) 若B 的发生必然导致A 的发生,即B A ?,则有:)()()\(B P A P B A P -=。其中,B A \表示A 发生而B 不发生。 (6) 对任一事件A ,有)(1)(A P A P -=-

。 2. 主要概率计算公式 (1) 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

()|(B P B A P B A P =

,假定事件B 的发生概率0)(>B P ;而

0)(=B P 时,规定0)|(=B A P 。

乘法公式:由条件概率公式可得)|()()|()()(A B P A P B A P B P B A P == 。因此,有:)...|()...|()|()()...(12121312121-=n n n A A A A P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其中

)...(11-n A A P 0>。

(2) 独立性公式

其充要条件是)()()(B P A P B A P = 。 (3) 全概率公式

若事件序列满足j i B B j i ≠=,φ ,1)(1=∞

=i P ,,...)2,1(,0)(=>i B P i ,则对任

一事件A ,有)()|()(1

i i i B P B A P A P ∞

=∑=。

(4) B ayes 公式公式

若事件序列满足全概率公式条件,则对任一事件A (0)(>A P ),有:

∑∞

==

1

)

|()()

|()()|(i i

i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

二. 推理方法

目的:求出证据E 下,结论H 的发生概率)|(E H P 。

原始条件:已知前提E 的概率)(E P ,结论H 的先验概率)(H P ,并已知H 成立时E 出现的条件概率)|(H E P ,则)

()

()|()|(E P H P H E P E H P =

单证据E 支持多个假设n H H ,...,1时:则有

n i H E P H P H E P H P j j n

j i i ,...,2,1,)

|()()

|()(1

=∑=。

多证据m E E ,...,1和多结论n H H ,...,1之间:如果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支持和

持关系

,则有

)

()|()...|()|()

|()...|()|(),...,|(211

211j j m j n

j i m i i m i H P H E P H E P Hj E P H E P H E P H E P E E H P =∑=。

计算实例:

(参见教材P95-96)

评价:概率推理方法有较好的理论支持和数学形式描述。但要求给出结论的先验概率和证据的条件概率却是很困难的。同时,要求各事件之间必须独立。 三. 主观Bayes 推理方法 1. 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方法

IF E THEN (LS,LN) H

其中,(LS,LN)被称为知识的静态强度,LS 称为该规则的充分性因子,表示证据E 对结论H 的支持程度,LN 称为必要性因子,表示~E 对结论H 的支持程度。

)|~()|(H E P H E P LS =

)

|~(1)

|(1)|~(~)|(~H E P H E P H E P H E P LN --==

LS 和LN 的取值范围均为],0[+∞,具体值有领域专家决定。

主观Bayes 方法:根据前提E 的概率P(E),利用规则的LS 和LN ,将结论的先验概率P(H)更新为后验概率P(H|E)的过程。

结论:LS 越大,说明E 对H 的支持强度越强,而LN 反映~对H 的支持强度。

2. 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

根据观察S 得到的有关证据E 的概率表示为)|(S E P ,相当于动态强度。由于)|(S E P 难以给出,所以,往往采用可信度概念)|(S E C ,让用户在某一数值范围内选取一数作为初始证据的可信度。然后,通过某种映射关系,将)|(S E C 转换成)|(S E P 。(参见教材P97~P99)

如:在PROSPECTOR 中,用户可在-5~+5之间选一数表示之。

5)|(-=S E C 表示证据肯定不存在;0)|(=S E C 表示观察与证据无关;5)|(=S E C 表示证据肯定存在;其它数与)|(S E P 的对应关系如教材图3.4所

示。

3. 主观Bayes 方法的推理过程 由Duda 和Hart 等于1976年提出。

当用初始证据进行推理时,对)|(S E C 将采用CP 公式求出)|(S H P ;当采用推理中间结论作为证据时,将采用EH 公式求出)|(S H P 。

如果n 条知识都支持同一结论H ,而每条知识的前提条件分别是n 个相互独立的证据n E E E ,...,,21,且与观察n S S S ,...,,21相对应,则首先求出每条知识的后验概率)|(i S H O ,然后按下式求出所有观察下H 的后验几率:

)()

()|(...)()

|()()|(),...,,|(2121H O H O S H O H O S H O H O S H O S S S H O n n ????=

例如:已知下列规则:

:1R IF 1E THEN (2,0.000001) 1H :2R I F 2E THEN (100,0.000001) 1H :3R IF 3E THEN (65,0. 01) 2H

:4R I F 4E THEN (300,0.0001) 2H

且有先验几率01.0)(,1.0)(21==H O H O ,通过用户得到可信度

2)|(,1)|(,3)|(332211-===S E C S E C S E C 。

求:),,|(3212S S S H O

求解过程:(见教材P99-101) 结果:081.0),,|(3212=S S S H O 。可见,2H 的先验概率经过推理后,其后验概率增加到8倍多。 评价: 优点:

(1) 主观Bayes 方法的计算公

式基于扎实的概率理论基础。

(2) 规则的LS 和LN 值由领域专家给出,避免了大量的统计工作。两者一起,全面地反映了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使推出的结论具有比较准确的确定性。 (3) 不仅给出了由先验概率确定时更新为后验概率的方法,也给出了不确定时的更新方法。同时,实现了不确定推理的不确定性的逐级传递过程。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缺点:

(1)要求领域专家给出规则的同时,必须给出结论H 的先验概率,比较困难。 (2)关于事件独立性的假设太严格。

3-3-2-4 可信度方法

由Shortliffe 等人提出:在确定性理论基础上结合了概率理论的一种不精确推理方法。

可信度:据经验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相信程度。 1. 知识的不确定性表示

基本表示形式:IF E THEN H CF(H,E)

CF(H,E)是规则的可信度,取值范围为[-1,1],CF=1表示证据使结论为真,CF=0表示证据和结论无关系,CF>0表示证据增加了结论为真的可能,CF<0表示证据减少了结论为真的可能。

其他若,)(1)

()}(),|(max {1)(,1),(?????

--==H P H P H P E H P H P E H MB

其他若,)(1)

()}(),|(min{0)(,1),(??

???

--==H P H P H P E H P H P E H MD

),(),(),(E H MD E H MB E H CF -=

MB :信任增长度;MD :不信任增长度; 讨论:

1),(1,1),(0,1),(0≤≤-≤≤≤≤E H CF E H MD E H MB 0),(,0),(=>E H MD E H MB ,则),(),(E H MB E H CF =; 0),(,0),(=>E H MB E H MD ,则),(),(E H MD E H CF -=;

???

?

???<--=>--=)()|(,)(1)

()|()

()|(,0)()|()

(1)

()|(),(H P E H P H P H P E H P H P E H P H P E H P H P H P E H P E H CF 若若,若 若1)|(=E H P ,即E 为真时,1),(,0),(,1),(===E H CF E H MD E H MB ; 若0)|(=E H P ,即E 为假时, 1),(,0),(,1),(-===E H CF E H MB E H MD ; 若)()|(H P E H P = ,即E 对H 没有影响时,0),(,0),(==E H MB E H MD ,

0),(=E H CF ;

对同E ,若有n 个互不相容的假设n i H i ,...,2,1,=

,则有:

1),(1

∑=≤n

i i

H H CF ,若发现>1的情形,表明专家给定的可信度不合理,应当

调整。

CF 与概率P 既有一定关系,又有区别。例如:

1)|(~)|(=+E H P E H P ,而0)|(~)|(=+E H CF E H CF ,即证据对假设有

利,则对其不成立就不利,且两者的影响程度相同。

结论:由于先验概率)(H P 和后验概率)|(E H P 难以获得。因此,),(E H CF 往往由领域专家直接给出。即:如果证据增加结论的可信度,则可信度大于零,否则,小于零,如果没有关系,则为零。 2. 证据的不确定性表示

初始证据的可信度由用户在系统运行时给出,中间结果的可信度则由推理过程计算出。

3. 可信度方法的实现

(1)组合证据的不确定性算法

对多个单一证据的合取,采用:)}(),...,(),(m in{)(21n E CF E CF E CF E CF = 对多个单一证据的析取,采用:)}(),...,(),(m ax {)(21n E CF E CF E CF E CF = (2)不确定性的传递方法

即由证据的可信度和规则的可信度,计算结论的可信度。方法如下:

)}(,0max{),()(E CF E H CF H CF =

(3)两个独立证据推出同一假设的合成算法 IF 1E THEN H (),(1E H CF ) IF 2E THEN H (),(2E H CF )

则 )}

(,0m ax {),()(11E CF E H CF H CF =,

)}

(,0m ax {),()(22E CF E H CF H CF =,

??

?

??

注:MYCIN 系统对第三种情形做了修正,结果如下:

|}

)(||,)(min{|1)

()()(21212,1H CF H CF H CF H CF H CF -+=

计算实例:

假定有五条规则如下:

:1R I F 1E THEN H (0.8) 2R :IF 2E THEN H (0.6) 3R :IF 3E THEN H (-0.5)

4R :IF 654orE andE E THEN 1E (0.7) 5R :IF 87andE E THEN 3E (0.9)

从用户处获得了以下证据的可信度:

6.0)(,

7.0)(,6.0)(,5.0)(,

8.0)(76542=====E CF E CF E CF E CF E CF

9.0)(8=E CF

(计算过程参见教材P105-106)

3-3-2-5 证据理论

由Dempster 提出,由Shafer 发展,又称D-S 理论。 1. 形式化描述

基本假设:(1)用集合表示命题。(2)设D 变量x 所有取值的集合,且D 中各元素互斥,任一时刻x 只能取D 中某一元素为值,则称D 为x 的样本空间。(3)D 的任何一个子集A 都对应一个关于x 的命题,表述为“x 的值在D 中”。 基本概念: (1) 概率分配函数

定义3-3-2-5-1 设D 为样本空间,领域内的命题都由D 的子集表示,则概率

分配函数定义如下:]1,0[2:→D M ,且满足∑?==D

A A M M 1)(,0)(φ,则称M 是D

2上的概率分配函数,)(A M 为A 的基本概率数。

注1:D 2表示样本空间D 的幂集,其子集个数为n 2,如果D 的元素个数为

n 。

注2:概率分配函数的作用是把D 的任一子集A 都映射成[0,1]上的一个数

)(A M 。

定义3-3-2-5-2 命题的精确信任度:当D A ?时,且A 由单个元素构成时,

)(A M 表示相应命题的精确信任度;当A 由多个元素构成时,也表示该多个元

素构成的子集的整体精确信任度,但对该子集的任何更小的子集单位,不能确定其精确信任度(由于存在未知信息导致无法进一步分配该整体信任度于子集

A 的各成员及其它子子集成员!

) 注3:概率分配函数不是概率。 (2) 信任函数 定义

3-3-2-5-3 命题A 的信任函数为]1,0[2:→D Bel ,

∑???=A

B D A B M A Bel ),()(。又称为下限函数,表示对命题A 为真的信任程度。 显然,有∑?====D

B B M D Bel M Bel 1)()(,0)()(φφ。

(3) 似然函数

定义3-3-2-5-4似然函数]1,0[2:→D Pl 定义为:

D A A Bel A Pl ??-=),(~1)(,其中,A D A -=~。又称为不可驳斥函数或上限函数。表示对A 为假的信任程

度。 (4) 信任函数与似然函数的关系

)()(A Bel A Pl ≥;

)(A Bel 和)(A Pl 分别表示对命题A 的信任程度的下限和上限,记为))(),((A Pl A Bel A 。

(5) 概率分配函数的正交和

定义3-3-2-5-5 设1M 和2M 是两个概率分配函数,则其正交和21M M M ⊕=定义为:0)(=φM ,∑=-??

=A

y x y M

x M K A M )()()(2

11,其中

)()()()(12

1

2

1

y M

x M y M

x M K y x y x ∑∑=

=

=

-

=φφ

若0≠K ,则正交和M 也是一个概率分配函数;若0=K ,则不存在正交和

M ,此时,称1M 和2M 矛盾。如果多个概率分配函数可以组合,也可以通过正交和运算将它们组合为一个概率分配函数。

定义3-3-2-5-6 设n M M M ,...,,21是n 个概率分配函数,则其正交和

n M M M M ⊕⊕⊕=...21定义为:0)(=φM ,∑≤≤=-∏?

=n

i A

A i

i

i A M K A M 11)()( ,其中,

K 的计算为∑≤≤≠∏=

n

i A i

i

i A M K 1)(φ 。

2. 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

(1)概率分配函数与类概率函数

定义3-3-2-5-7 设},...,{1n s s D =,M 为定义在D 2上的概率分配函数,且满足:0})({,≥∈?i i s M D s ;1})({1

≤∑=n

i i s M ;∑=-=n

i i s M D M 1

})({1)(;当D A ?且

1||>A 或0||=A 时,0)(=A M 。其中,||A 表示命题A 对应于集合中的元素个

数。

对任何命题D A ?,也可推出其相应的信任函数)(),(D Bel A Bel 和似然函数

)(),(D Pl A Pl 。

定义3-3-2-5-8 命题A 的类概率函数为: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大全之演绎推理

逻辑推理大全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 1.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 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例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

逻辑推理六大技巧

逻辑推理六大技巧 第1大技巧计算推导 计算推导是逻辑推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会做计算了,但是对于计算的用处究竟有多大,能够透露出多少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息,就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了。事实上,计算和其他推理技巧一样,都是我们进行逻辑推理时最基本、最可靠的工具,特别是在运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它往往能暴露问题的本质,使我们得出充足、可靠的结论。这里只想再提醒你一点,计算推导一定要完备,不能漏掉任何一种情况,哪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如此的不正常。 第2大技巧演绎推理 演绎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对于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过程,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则所得到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这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演绎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方法,称为递推。所谓递推,就是利用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用前一步的结论去推导下一步的结论,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递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它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以后,后面的骨牌就会依次倒下。如果能够熟练运用递推技巧,你会发现,许多看上去很难的题目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 第3大技巧归纳分类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与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绝对正确,所以有时我们称它具有或然性。但归纳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完全归纳推理,应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只要我们考察了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那么结论就必然是完全真实的。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别进行分析。分类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比原来的问题更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清晰。 第4大技巧反向思考 反向思考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谓正难则反,很多时候,从正面解决问题相当困难,这时如果从其反面去想一想,常常会茅塞顿开,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反向思考。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有时已知的条件很多,能够运用的逻辑关系也很复杂,要从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所需要的结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反向思考方法,从结果出发,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情况,使剩下的情况减少,便于我们最后的分析。如果情况减少到一定程度,我们甚至可以用穷举的方法,依次考察所有情况,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5大技巧图表分析 在逻辑思考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

经典逻辑推理解题技巧

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解析]每一行的图一与图二外部去同存异与第三图外部,图一与图二内部直线数目减得第三图内部,黑点不变,B选项正确。 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解析]题干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对折后黑影部分能完全重叠,只有D选项符合。3、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左边五个图形一致性规律的选项。 答案:C[解析]由题意分析知,每个图都可相当于10个五星的数量,○=☆☆,△=☆☆☆,计算得,C选项符合。 4、给定上下两组图形,其中上面一组共有五个图形,它们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下面一组一共有四个图形,其中三个继续保持这种规律性,另外有一个不具有这种规律性,请找出来。

答案:B[解析]题干5图形分别由1、2、3、4、5部分组成,A、C、D选项均由6部分组成,延续了前面的规律,B选项由5部分组成,不符合题意。 5、右边四个选项中有一项可以由给出图形展开得到,请找出来。 答案:A[解析]解此类图形要注意相邻面的位置。注意侧面与正面的位置,正确答案为A。 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解析]相同元素正方形去掉不瞧,每一行的元素个数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一列的元素个数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可知C正确,D项有两个一样的元素,只能算3个元素,不选。 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解析]横向瞧,黑五角星递减;竖向瞧,白五角星递增。问号处的五角星构成应为白五角星5个,黑五角星0个。故选D。 3、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左边五个图形一致性规律的选项。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图形分为9块,在每一小块中,就是一个递推关系,前两个图推下一个图形。如,图(1)&图(2)图(3)。阴影&空白空白,空白&空白阴影,阴影&阴影空白。本题要得出正确答案,主要瞧后两个图形。后两个图形左边三块均为空白,根据“空白&空白阴影”,左边三块都应为阴影,答案只有B符合。 4、给定上下两组图形,其中上面一组共有五个图形,它们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下面一组共有四个图形,其中三个继续保持这种规律性,另外有一个不具有这种规律性,请找出来。 答案:D[解析]题干每个图形小元素均与大元素的外壁或内壁有一个交点,A、B、C继续保持,而D选项两元素之间有两点相交,故选D。 5、右边四个选项中有一项可以由给出图形折叠得到,请找出来。

逻辑推理技巧大全

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 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见鲜见。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大全)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大全) 01.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 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02.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 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03.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 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针对这种 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 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 了痊愈。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 (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 (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 (C)在6 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 (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 (E)在参加6 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 04.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结论? A.风险资本家对初创公司财务需要的变化比其他融资渠道更为敏感。 B.在公司的长期成功方面,初创公司的战略规划比起企业家个人素质来说是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因素。 C.所有的新公司中有超过一半在5 年内倒闭了。 D.一般来讲,初创公司的管理结构不如发展中的公司正式。 E.风险资本家在决定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时依据以下因素,如企业家素质和公司的战略规划质量。 05.高塔公司是一家占用几栋办公楼的公司,它现在考虑在它所有的建筑内都安装节能灯泡,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一

简便易懂的逻辑推理技巧大全

逻辑知识 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 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见鲜见。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行测逻辑推理常考题型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常考题型解题技巧 (一)因果倒置 因果关系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它是指一个现象A的发生,引起了另外一个现象B的发生,A就是B的原因,B的发生又引起了C的发生,那么B就是C的原因。因果联系具有相对性,比如B既是A的结果,又是C的原因。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绝对性,对于因果链条的每个环节来说,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如果认为B是A的原因,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谬误。 【示例1】老师:小光同学因为喜欢逻辑,所以他的逻辑学的非常好。 小光:我是因为学的好,才喜欢逻辑。 在这里,学得好是原因,喜欢逻辑是结果。老师犯了了因果倒置的逻辑谬误。 【示例2】体育老师:篮球队的队员都非常高,可见经常打篮球可以长高。 生物老师:其实是长得高的同学才能加入篮球队。 下面我们看看在考试中,命题人是怎样因果倒置的。 【真题示例】 2008江苏B-94.最近举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师大附中的学生对滚轴溜冰的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游戏,同时调查发现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相对其他学生更好一些。看来,玩滚轴溜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推论? A.师大附中与学生定长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名次没有排在前二十名,双方共同禁止学生玩滚轴溜冰 B.玩滚轴溜冰能够锻炼身体,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 C.玩滚轴溜冰的同学受到了学校有效的指导,其中一部分同学才不至于因此荒废学业

D.玩滚轴溜冰有助于智力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分析】本题是典型的因果倒置型题目。选项A说明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是被筛选过的,是因为成绩好才能玩,而不是因为玩才成绩好。本题的答案为A 选项。 2009年浙江-88.相比那些不踢足球的大学生,经常踢足球的大学生的身体普遍健康些。由此可见,足球运动能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大学生踢足球是出于兴趣爱好,不是为了锻炼身体 B.身体不太好的大学生一般不参加激烈的足球运动 C.足球运动又一定的危险性,容易使人受伤 D.研究表明,长跑比踢足球更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分析】本题属于削弱由果溯因题型。题干的推理过程是:身体健康,是因为足球运动,B选项认为身体好才踢足球,说明题干翻了因果倒置的推理谬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11浙江-100.有人说看电视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可是对于一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看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由此看来,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推论? A.该被调查学校的代表性不强 B.看电视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有助于学习 C.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经常让于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 D.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只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才允许他们看电视 【分析】本题属于削弱由因推果题型,推理过程是:看电视时间长的学生成绩好,因此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即看电视也能学习好;而D选项表明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让看电视,说明题干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谬误。所以正确答

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关系方正图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 差等关系:上真下真,下假上假,其余不定 矛盾关系:一真一假 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根据规则,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个正确的形式,即否定肯定式:p或者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q 或者 p或者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p 例如: 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根据规则,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肯定式 要么p,要么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q (2)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2)肯定后件式

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推理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是p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p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 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SPOSPSPISP .命题(所有是)与命题(有的不是),正命题(所有不是)与命题(有的是)之间的关系,例如:

公务员逻辑推理解答技巧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法 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 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 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高中语文--逻辑推断题集锦(有答案)

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遍地英雄千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现在的娱乐圈新人辈出,大放异彩。众多的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都必定由各种小鲜肉霸屏,这势必会影响实力派老演员演艺生涯的萎缩,让其缩短或者提前终止演艺生涯。同时,也必定会造成娱乐圈市场的动荡,如天价片酬、演戏替身等问题。 ①众多的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不一定都会由各种小鲜肉霸屏。 ② ③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 ② ③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中阶段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只有大量阅读名著,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高考时也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①不是只有大量阅读名著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 ② ③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③ 5.下列文段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1)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达到改变“泯然众矣”的命运。 (2) (3)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随着各地陆续将体育纳入了中考科目,并不断增加体育分值,初三的体育课开始受到各初中的普遍重视,学生锻炼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体育成绩也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只有考试才是学校教育最力的指挥棒。于是,有人提出体育也必须进高考,这样家长和学校才会真正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重视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就能培养起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运动机能。 ①并非只有考试才是学校教育最有力的指挥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 ③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法官从那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效率也就会提高。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审判更加公正了,人民群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相应提高。因此,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①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 ② ③ 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今年6年,洛阳某公园发生的广场舞大妈抢占篮球场一事,严重地损害了洛阳的城市形象。这一事件也说明民生无小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忽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提高更好的公共服务。否则,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就必然发生抢地盘事件。只要城市管理者认真负责,就能保障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 ①广场舞大妈抢占篮球场一事并不一定严重损害城市的形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 ③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生活中居民家中的电器设备各式各样,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插上电源插头,会导致电器烧坏,电器烧坏就会导致火灾发生。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现在很多家庭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①电器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② ③ 。 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认识语言的美,能帮助人更好地走向美的世界。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就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语言的美,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孩子会热情地收集词汇、成语、优美的句子,背诵经典的诗词,而语言的贫乏,常常使一些孩子用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或与人交流。甚至一些成年人,在球场上竟然集体用所谓的“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都是语言贫乏惹的祸。 ①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不一定能体会到语言的美。 ② 。 ③ 。

判断推理之超级图形题和经典逻辑题解题技巧

[Parti] 100 道超级经典图形题 将左边的一半去掉,剩下的右半边依次为数字1234 据此,可知後面为5。 第2题A 解析:去异存同 前图为: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重合,相同部分余下第二套图也如此?

[??] 第3题C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 把外切小黑圆看成+,把内切小黑圆看成- 每一列都是图1和图2通过上面的算法和规律推出第3个图 第4题C 第一套图是逆时间转,每转90度加下面+—横 第二套图是从有小圆的90度扇形,开始逆时间旋转,每旋转一次,原有小圆的90度扇形+ 一个小圆,其他的90度扇形也加一个圆。 同理第3个图是:再图2的基础上再转90度,也是每转一次原有小圆扇形再+—个小圆,其他地方也同样加一个小圆。 根据以上的规律,能符合此规律的只有C项

第5题C 异色相加为黑,同色相加为白 第6题B 解析:(方法一) 把内分割线,分割出来的两个图形分别算出其比划再组成这个图行总的笔划(重合的线段算为2划)。根据这个规律:第一套图的笔划是:6,7 8 第二套图的笔划是:9,10,11 (方法二) 看内角的个数呈规律递增;第一套图:6,7,8 第二套图:9,10,11 第7道C 第一套图的3个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9 C 7 閑 2 3 J 同理,第二套图的 3个阴影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第一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不同,第二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相同,而且一一对应相似, 两套图 的3个图项的外框都是只有一个。 请教各位高手,这道题应该选哪个答案」为什 么? I △ 第一套图:图1是左右对称,方位是左右。 图3是上下对称,其对称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 1 那么现在就只有第一套图的图 1没有对应关系,根据其左右对称的相似性只有 B 项符合,故 答案为B 第10道B 若考虑把图2,图3,图4通过翻转、旋转、镜像,而组成图 1,那么这样每个选项都可以。 第8道B 第9道B 根据第一套图和第二套图的各项图形方面不同,一一对应相似性, 图2是轴对称,方位是上下,左右;其对应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 田 1 J n

小学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逻辑推理

小学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逻辑推理 专题简析: 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一般能 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实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持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 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 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准确的; 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能够借助图表实行分析。 例1:有三个小朋友们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兰兰说:“冬冬做的比静静多。”静静说:“兰兰做的 比冬冬少。”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 分析与解答:我们用“>”来表示每个小朋友之间做好事多少的关系。 兰兰>静静冬冬>静静冬冬>兰兰 所以,冬冬>兰兰>静静,冬冬做的好事最多,静静做的最少。 练习一 1,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在只知道: 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2,小李、小徐和小张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分别当了教师、数学家 和工程师。 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谁是教师、谁是数学家、谁是工程师? 3,江波、刘晓、吴萌三个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 一位教英语。已知: 江波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 师是同学。请问:三个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练习三 1,已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会开汽车。甲说:“我会开 汽车。”乙说:“我不会开。”丙说:“甲不会开汽车。”如果三人 中只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汽车? 2,某学校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老师找了A、B、C三个学生。A说:“是B做的。”B说:“不是我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这三个学生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3,A、B、C、D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A说:“是C或D打碎的。”B说:“是D打碎的。”C说:“我没有打碎玻璃。”D说: “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 例4: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最后: 甲说:“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乙说:“我是第一名,丁 是第四名。”丙说:“丁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成 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个人各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 的名次吗? 分析与解答:推理时,必须以“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为前提。 为了协助分析,我们能够借助图表实行分析。

演绎推理解题技巧

演绎推理的解题方法 其一、抓住题干的主旨。解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有的试题的题干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题干的主旨即主题。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题意,可以为选择答案留下较为宽裕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其二、注意提问方式。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答题思路,这里尤其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选错答案。例如问的是“最能加强”还是“最不能加强”,或者问的是支持题干结论还是反驳题干结论等,一定要看清楚。 其三、不“钻牛角尖”。每道题的题干陈述都是一段短文,应试者要认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要持“怀疑”态度,一味钻“牛角尖”,那就没法做题了。 其四、将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考题,一定要将该排除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即便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陈述无关,也应排除。有些间接找出答案的考题,应将无关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剩下的一个方是正确答案。 下面是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题,仅供大家参考: 对当代学生来说,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学校的课程设计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那么,即使用高薪聘请著名的专家教授,也不能使学生在面临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挑战的21世纪脱颖而出。 以下关于当代学生的断定都符合上述断定的原意,除了 A、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才能使当代学生取得成就。 B、当代学生在21世纪脱颖而出,那一定是对他们注重了完美的人格的教育。 C、设想学生在面临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挑战的21世纪脱颖而出,而他的人格却不完善。

D、非注重完美的人格培养,否则21世纪的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E、即使不能用高薪聘请著名的专家教授,学校的课程设计只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当代的学生就能在21世纪脱颖而出。 解析:否则.....难以...双重否定,D可看成:不注重完美的人格培养,21世纪的学生脱颖而出。明显和题意相反. 如果小张考试及格并且大田考试不及格,则小娜考试一定不及格。如果以上命题是真的,那么再加上什么前提,可以得出结论:大田考试及格了 A、小张考试及格而大田不及格 B、小张与小娜考试都不及格 C、小张与小娜考试都及格了 D、小张考试不及格而小娜考试及格 解析:只要....则...是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否定后件可以推出否定前件,即如果小娜考试及格,那么小张考试及格并且大田考试及格.选C 随着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网络语言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正在火的“偶(我)”、“稀饭(喜欢)”,让老师担心,家长着急,网络语言对人们日常的交流影响是必然的。但是,网络语言并不是洪水猛兽,网络语言需要疏导和引导。 这段话不能支持的观点是() A、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 B、语言也有“优胜劣汰” C、引导+疏导:规范网络语言的两剂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