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规范介绍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胃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胃癌的早期症状常常被认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所以筛查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识别异形胃炎、酒精和烟草使用史、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家族史等因素,并通过活检确定胃癌的早期病变。
二、胃癌分期和分类根据国际TNM分类系统,胃癌的分期依据肿瘤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早期胃癌为T1期,分期较低,而晚期胃癌往往达到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分期较高。
对于分期较低的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而对于分期较高的晚期胃癌,常常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
三、胃癌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在手术中清除肿瘤并保留足够健康组织。
手术后的患者可以考虑辅助放疗和化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放疗或化疗)以及中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四、胃癌的术后管理和随访胃癌手术后的术后管理和随访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术后管理包括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以及康复治疗、饮食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患者在术后应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和临床检查,以及探查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病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胃癌的术后并发症与处理胃癌手术可能伴随着许多并发症,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营养不良等。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以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术后的恢复期间,严密的术后并发症监测和专业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六、胃癌的支持治疗与围手术期管理胃癌治疗不仅包括手术和综合治疗,还需要支持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综合应用。
腹水引流、外周静脉营养支持、贫血纠正等支持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和康复。
胃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胃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前言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民众健康。
为了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医疗政策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胃癌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胃癌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呕吐、黑便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2. 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形态、范围和局部侵犯深度。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有助于了解胃癌的局部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肿瘤负荷。
3. 病理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胃镜下取材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三、治疗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胃全部切除等,具体术式应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
2. 化疗化疗是胃癌治疗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胃癌姑息治疗。
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等,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肿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3.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胃癌治疗的新的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相关的某些分子进行干预,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等。
4.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策略,结合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管理1. 病情监测对胃癌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病情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调整治疗方案。
胃癌规范介绍课件

胃癌诊疗推荐流程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诊断与分期
l 分期诊断标准: AJCC TNM分期标准
l 分类标准: WHO胃癌组织学分类
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采用以下标准:
l 病理学描述:另有附录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腔镜检查
l 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 同时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 放大内镜检查l 超声胃镜检查: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有助于评价胃 癌浸润深度和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拟施行内镜粘 膜切除(EMR)、内镜粘膜下层切除(ESD)者等微创手 术者则为必须l 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 可考虑腹腔镜 检查
影像学检查(2)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l PET-CT:对判断腹膜转移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不推荐常规使用。对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的转移性病灶, 可酌情使用l 骨扫描: 不推荐常规使用,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胃癌患者,可考虑骨扫描检查
影像学检查(3)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3.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meta biopsy?中国专家意见:必要时
早期胃癌
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手术来自术前化疗(1类) 或术前化放疗(2b类)
T2或T2以上 (根据临床 分期或N+)
身体状况 良好,有 切除可能
首选多学 科评估
姑息治疗
手术
手术
T1b
M0
M1
lT1b-T3:足够的胃切除以达到显微镜下切缘阴性 (一般距肿瘤边缘≥5cm)– 远端胃切除术– 胃次全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lT4肿瘤需要将累及组织整块切除l常规或预防性脾切除无必要。当脾脏或脾门受累时 可以考虑脾切除术l 阳性切缘定义*:肿瘤距切缘小于1mm或电刀切缘可见 癌细胞
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轻度异型性,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体排列密集,腺管细胞出现假复层,无或有极少粘液,细胞核染色浓重,出现核分裂相。
②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重度异型性(腺上皮原位癌),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管密集,腺管细胞排列和极向显著紊乱,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共壁甚至筛状结构,缺乏粘液分泌,核分裂相活跃,可见灶状坏死,但无间质浸润。
③粘膜内癌:即粘膜内浸润癌,不规则的腺上皮细胞团巢或孤立的腺上皮细胞浸润粘膜固有层间质,局限于粘膜肌层以内。
④粘膜下癌:即粘膜内浸润癌继续向深层浸润,侵透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未侵及胃固有肌层。
⑤早期胃癌(T1N0/1M0):包括粘膜内浸润癌和粘膜下浸润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2、病理类型。
①早期胃癌大体类型。
Ⅰ:隆起型Ⅱa:表面隆起型Ⅱb:平坦型Ⅱc:表面凹陷型Ⅲ:凹陷型②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
隆起型:肿瘤的主体向肠腔内突出。
溃疡型:肿瘤深达或贯穿肌层合并溃疡。
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③组织学类型。
A.WHO分类:目前最为常用的胃癌组织学分型方法(附件2)。
B.Lauren 分类: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3、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胃癌的诊疗规范--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ppt课件
2
【概述】
•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我国恶性肿
瘤死亡率的第3位。
• 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 感性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 胃癌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发病率存在明 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 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进展期
• 明显的上腹部疼痛 • 食欲不振、消瘦 • 进行性贫血 • 进食哽咽感或呕吐
• 上腹部包块 • 肝大、黄疸、腹水 • 上消穿孔 • 消化道出血
ppt课件
7
【体格检查 】
• 全身检查、有无营养不良、贫血及锁 骨上淋巴结肿大。
• 腹部有无压痛、饱满、紧张感、能否 触及包块;女性注意盆腔器官的检查。
• 印戒细胞癌
• 特殊型:
• 腺磷癌 • 鳞状细胞癌 • 类癌 • 未分化癌
•
Lauren
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肠型 弥漫型
• 混合型
ppt课件
16
【病理报告的内容 】
• 活检标本的病理报告 :
• 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报告分级。 • 可疑浸润:应重复活检,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别。 • 早期浸润性癌:提示浸润深度。
ppt课件
30
【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
• No. 11p 脾A近端
• No. 11d 脾A远端
• No. 12a
肝十二指肠韧带(沿肝A)
• No. 12b
肝十二指肠韧带(沿胆管)
• No. 12p
肝十二指肠韧带(沿门V)
• No. 13 • No. 14v • No. 14a
胃癌的诊疗规范课件

【概述】
•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我国恶性肿
瘤死亡率的第3位。 • 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 感性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 胃癌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发病率存在明 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 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等方面具有重 要价值, 应作为胃癌术前分期的常规方法。 • 若无造影剂使用禁忌,应在胃腔呈良好充盈 状态下行增强CT扫描。包括原发部位及可能 转移部位。
【影像学检查 】
• 磁共振(MRI)检查:
• MRI检查对CT造影剂过敏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怀疑转移者使用。
•
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
• 系统的淋巴结的清扫 • 完整大小网膜的切除 • 彻底的脱落细胞学处理
• 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 DO、D1、D2、D3 。 • 根治程度:A、B级,C级属姑息性手术。
【 胃癌根治术的原则】
• • • • • • 应注意胃壁切缘的安全距离。 限局型癌距离癌边缘应>3cm。 浸润型癌应>5cm。 贲门癌食管切缘应距癌缘3~6cm。 胃幽门窦癌应切除十二指肠3~4cm。 邻近食道及十二指肠的胃癌,应当尽量完整 切除病灶,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 保证切缘无癌残留。
• 超声胃镜: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 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 的术前分期。
•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 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 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行 腹腔镜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 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胃癌诊疗规范书

胃癌诊疗规范书一、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㈠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㈡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㈢辅助检查:⒈内镜检查⑴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⑵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⑶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⒉组织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⑴胃镜活检标本处理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胃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胃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诊断标准】
1.左上腹痛,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2.食欲减退,消瘦。
3.黑便,便潜血阳性。
4.晚期可有腹部包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5.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表面不光滑,边缘清晰的充盈缺损,周围胃粘膜紊乱。
6.胃镜可证实胃内肿物存在,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治疗原则】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术式:
(1)胃癌根治术
①胃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5cm;
②淋巴结清扫范围:D
0~D
4
术式要求淋巴结清扫术式超出转移淋巴结一站以上,即D﹥N。
(2)胃癌姑息性切除术:适于胃癌肿块较大,侵犯周围脏器,无法完整切除者,及有肝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
(3)短路手术:肿物巨大,侵犯广泛,无法切除,或病人状态极差,无法承受切除手术者,行胃空肠吻合术。
2.化学治疗
(1)手术后早期开始全身化疗(术后14天内)。
(2)化疗方案:以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如FAM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2切 除
M1
放疗(45-50.4 Gy)+ 同时予 5-FU 为基础 的放疗增敏 或化 疗
或最佳支持治疗(身体状况差 的患者)
随访(见GAST-5)
观察或对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以氟尿嘧啶类 为基础)或者对术前用ECF化疗的患者再用 ECF方案(1类)
放疗(45-50.4 Gy)+同时予 5-FU 为基础的放 疗增敏(首选)+ 5-FU ± 甲酰四氢叶酸 或卡 培他滨或ECF方案(1类)
T4
6th 7th
自由腹腔
邻近脏器
N 分期变化
M 分期
• 取消 Mx 的定义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2019年CSCO年会
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可根据侵犯深度考虑内镜 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无需辅助放疗或化疗
EMR或ESD适应证为 – 高分化或中分化 – 无溃疡 – 直径在2 cm内 – 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癌
骨扫描:不推荐常规使用,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胃癌患者, 可考虑骨扫描检查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诊断与分期 in NCCN 2019.v.1
1. CT/US pelvis (females)
中国专家意见:should be added
2. PET scan
not feasible in china 中国专家意见:should be optional
胸部X线检查:应包括正侧位相 超声检查:对评价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表浅部位的
转移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术前分期的初步检查方法。但对 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强,重复性欠佳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影像学检查(3)
PET-CT:对判断腹膜转移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不 推荐常规使用。对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的转移性病灶, 可酌情使用
②磁共振(MRI)检查:是重要的补充手段。推荐以下情 况选用: – 对CT造影剂过敏者 – 其它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如肝转移、卵巢转移等 – 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影像学检查(2)
上消化道造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诊断胃癌的常用 影像学方法,对疑幽门梗阻者建议使用水溶性造影剂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治疗应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近年来胃癌治疗最大的进展是通过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和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 疗模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NCCN 指南》
结合外科、化疗和放疗医生,消化、影像和病理科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必不 可少的
《ESMO(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
超声胃镜检查: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有助于评价胃 癌浸润深度和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拟施行内镜粘 膜切除(EMR)、内镜粘膜下层切除(ESD)者等微创手 术者则为必须
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 检查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 润性癌的病例进行规范化治疗
从规范化资料解读看胃癌综合 治疗
经常涉及的相关规范化资料:
AJCC 分期 7th edition ,2019,10
– UICC
NCCN指南, 2019,3
– NCCN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
ESMO指南,2019,8
– ESMO 欧洲临床肿瘤学会
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2019,3
– 卫生部医政司牵头,国内30余位专家参与(外科、内科、放射诊断、 放射治疗、病理等)制定了胃腺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的诊断、 治疗和随访原则,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 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调整药物和(或)剂量 疗效评价标准可参照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或WHO实体瘤
疗效评价标准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参照NCI-CTC标准
鼓励患者在有资质的单位参加临床研究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全身化疗原则
有争议
除特别注明外,卡 培他滨可替代静脉 输注5FU!静脉输注
5FU优于推注
可切除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ESMO指南对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和数目同NCCN指南
手术禁忌证
全身状况恶化无法耐受手术 局部浸润过于广泛己无法切除 己有远处转移的确切证据,包括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膜广
泛播散和肝脏多灶性(3个以上)转移等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有明显缺陷,严重的低蛋
白血症和贫血、营养不良无耐受手术之可能者
· P· lUepasoenrceofemr ptoletthioenoroigf icnhael mreopothretsrafopryOs, ppReacGtiifeAincStTstoRsxOhicoEituSyl,Od
· Please refer to the Principles of Radiation Therapy for t
· PFPorrieroormptoeetrraaestcitvoaemticamngedansdPtiorniscgtoochpr eegmraasotitvrhoeeerCasphoyep,mhtahogethereaerlqajuupinryecmtieonnt
2019版 ·
· ·
TeDmPP(··GdhlluEEaeeuEerCCyaaicnsssFFjanucgeeto(mnhiEocrrtecheeonpdbtffeidiuseeeormiuhlrrnfesioobttc,uaootuiathpcdoltttdeieiexhhnorrniaeea,cinoolpcissoPtrcyiyorsr(a,t,iicpoginpranacliacnatcntithidentlipauieegonllpdneomrcoeatsersatnayptetohsdenoi1fhengtr)5Rioctoda1-sualFlir,us2lydbfUddcoie1)uaerbnts(derseicseo)pfao:iignotetbsiencmTsgfiehofreoiorfenvrcmrpyesatrd.o1pce)hcxcyaiel1cofumoi
PTedhriueocrsacttohioernedcusohlemo, umtol®dexniacdlisPiitnnyorg, aiOanccnchndtleuiccmpdooeeolttoteGhhngOeeutryiRdaaidlpiG–sbyecAe,vluSPnit.snhT2ReseRfe.IiiN2oOtrssCen0EqIf1SPoruoO0LfimrEpPeSrHm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
身体状况 良好,有 切除可能
首选多学 科评估
T1b
M0 T2或T2以上 (根据临床 分期或N+)
手术
手术 或 术前化疗(1类) 或 术前化放疗 (2b类)
手术
姑息治疗 M1
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
T1b-T3:足够的胃切除以达到显微镜下切缘阴性 (一般距肿瘤边缘≥5cm)
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需根据术后病理分 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必要时考虑辅助化放疗)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系统化疗总述
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 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 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期、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
患者意愿,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应及时评估化疗疗效,密切监测及防治不良反应,并酌情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 《AJCC癌症分期手册》
T 分期变化
T1
6th 7th
粘膜肌层 浆膜表面
Mucosa Submucosa Muscl. Propria Subserosa
T2
6th 7th
T3
6th 7th
3.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meta biopsy? 中国专家意见:必要时
强调 HER2 Test in Metastatic Disease
ESMO和NCCN在分期与手术的差异
分期
NCCN AJCC第7版
根治手术切缘 距肿瘤组织≥4厘米
ESMO AJCC第6版 距肿瘤组织≥5厘米
· F·oDrumrientgascthateimc goathsterricapoyr,gpaasttireonetssosphhoagueldalbjeunocbtisoenrvaedde mmayonnoittobreeds.uperior to the category 1 regimenPsR. INCIPL
随访(见GAST-5)
姑息治疗 (见GAST-5)
2019年
中国专家不推荐
术前: – 顺铂+5FU含卡培他滨方案上升为术前放化疗一类证据 – DOX和伊利替康进入术前放化疗2B
术后: – 推荐5FU/Lv 在输注5FU前后或卡培他滨联合放疗 – 紫杉醇+5FU进入术后放化疗推荐
N C C N · ·
➢ 远端胃切除术 ➢ 胃次全切除术 ➢ 全胃切除术
T4肿瘤需要将累及组织整块切除 常规或预防性脾切除无必要。当脾脏或脾门受累时
可以考虑脾切除术 阳性切缘定义*:肿瘤距切缘小于1mm或电刀切缘可见
癌细胞
* 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淋巴结
建议外科医师根据局部解剖和术中所见,分组送检淋巴结, 有利于淋巴结引流区域的定位
在未接到手术医师分组送检医嘱或标记的情况下,病理医 师按照以下原则检出标本中的淋巴结:
全部淋巴结均需取材
建议术前未接受治疗病例的淋巴结总数应≥15枚
所有肉眼阴性的淋巴结应当完整送检
肉眼阳性的淋巴结可部分切取送检
ref: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NCCN指南: 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包括区域淋巴结-胃周淋巴 结(D1)和腹腔干周围同名血管的淋巴结(D2),且至少 切除15枚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