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政策_兼收并蓄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练:中法建交60周年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练:中法建交60周年一、单选题1.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深化无锡对法交流,今年我市在“国际月”期间推出了“在无锡邂逅法兰西‘法国日’”系列活动,积极举办中法文化交流会、图片展、美食品鉴等多场洽谈对接、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等活动。
无锡此举()①说明世界不同文化走向趋同②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③体现中华文化已成为各国的主流文化④有利于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4年中考道法66大时政热点专题(原创系列)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见右图)。
用一座代表友谊的桥梁,将两个区域的冰建景观连接在一起,把法国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向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隆重献礼。
这说明()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B.文明要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天下大同C.建设冰雪景观是弘扬中外文化最有效的方法D.外国文化只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才有生命力2024年中考道法主观题强化题库60题(6)3.12月15日,第二十九届豫园灯会在法国巴黎与中国上海同日点亮华灯,喜迎2024年新春。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豫园灯会作为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动之一。
这样做()①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②有利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③有利于不同文化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④有利于消除中法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中考道法100个时政热词汇总(含习题)4.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强调,中法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双边关系,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要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要坚持互利共赢,以开放汇聚合作力量、共享发展机遇。
日益强大的中国()①和法国一起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②是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③注重平等、对话,消除各国间文化差异④积极承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4年中考道法热点专题原创课件(1-34)5.明德某校九年级(1)班的小明在学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后,做了以下时政分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
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
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这可以用来说明( A )
A.两税法的实施背景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
C.租调制的弊端暴露
D.唐朝人身依附松弛
A.皇帝的喜好决定文化兴衰
B.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具有刚健豪爽的精神风貌
D.外来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球作为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深受皇帝、军人、文人甚
至女性等群体的喜欢,这反映了唐代刚健豪爽的精神风貌,故C项正确;皇帝的喜好
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决定”一说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显
——摘编自孙玉荣《唐代社会变革时期的婚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婚姻文化的特点。(4分) [答案] 特点:重视门第;士庶不婚;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南北朝时期相比,唐代婚姻观念的新变 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 变化:门第观念减弱;重视政治地位;重视财产。 原因:士族衰落,社会平民化;科举制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18. [2023江苏徐州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旧唐书·职官志》载:“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 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三公地位高,无实权,实际上 是荣誉职务。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 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 务,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赏析·兼收并蓄推进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本期我们节选刊登周恩来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并刊发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郑学伟的赏析文章,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兼收并蓄推进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郑学伟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当今文化发展、文明交流面临的新形势,系统回顾了亚洲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和现状。
为加强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主张。
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是保持文明旺盛生命活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前进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文明的发展及交流互鉴,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如“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周恩来曾多次明确提出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包括“以我为主”、融合中外文化,文化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并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文化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等。
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进一步阐释了文化建设的原则。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2讲 课题36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题36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了解古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4.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中古时期的西欧1.政治上(1)封君封臣制度①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此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王权的加强①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表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③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封君封臣制度——实质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中世纪英法的君主制传统国家表现特点法国——等级君主制(1)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2)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进一步强化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英国——议会君主制(1)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被迫签署《大宪章》(2)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3)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辨析比较等级君主制与议会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在谈到管理时,有人说西方的管理是解决习惯问题的,东方管理解决的是人性的调整问题。
其实,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个更简单也更一般的表达,那就是西方管理是解决“事理”,而东方管理是解决“人理”。
西方管理的重心是“事”,注重做事的效率和效益,着力研究事物演化的规律,强调做事的规范、规章、规则和流程,善于将流程制式化、格式化、标准化、一体化、透明化,西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特别值得东方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学习。
从一定意义上讲,东西方企业的主要差距,倒不是在战略方面,而是在流程。
但是,西方管理过分强调效率,过分强调专业化(尽管也开始注意工作的多元化和丰富化),过分看重财务表现,过分强调优胜劣汰,过分强调工具理性。
对西方管理奉行的“管理达尔文主义”,以及忽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忽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的做法,我们应保持起码的警觉。
东方管理的重心是“人”,尤其重视人际关系,重人情和人伦。
受儒、法、道、释等传统文化影响,东方管理文化往往看重浓郁的血缘、亲缘、族缘、地缘、信缘、业缘和物缘,管理中通常以宗族亲戚、邻里乡亲、同行同道、战友同学和物质媒介等关系为纽带。
做事方面“灵活性”有余但“原则性”不足,因人设岗,因人而异,很多情况下做事的标准不是唯实、唯真,而是唯上、唯权威,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和严肃性,有时甚至按“潜规则”行事。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是需要根据员工的特点,采用独特的方式进行管理,还是需要企业员工来适应我们的管理方式呢?其实,这两种方式应该兼而有之。
在一些大的判断、原则性问题上,员工应该服从公司的规则,必须讲究统一意志。
企业家应做到“令民与上同意”,“上下同欲”。
反过来,在两可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妨倾听员工的想法和意见,看看有没有合理的一面,由此焕发员工忠于职守、与企业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献身精神和创业热忱。
这里既有一个尊重的问题,又有宽容和理解的问题。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法国文化产业介绍

法国电影文化面面观
6千4百万人口的法国,10多年来每年电影观众一直保 持在1亿8千万人次。特别是中、小城市观众人数异军 突起,与大城市不相上下。法国中、小城市(10万人口 的城镇)人口仅占法国人口总数的15%,但其电影观众 人数却占法国观众总数的47.6%。法国在20年间,投 资17亿欧元用于影院的建设和改造。60%的法国影院 实现了音响设备数字化,放映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 然而,在商业片的虎踞龙盘之地,全法国仍保持有 1065个放映厅用于艺术和试验影片的放映。
在法国,电影作为具有广泛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文 化娱乐方式,一直倍受人民的喜爱。法国人象离不开葡 萄酒一样,离不开电影。电影深刻地影响着法国人的生 活。看电影对法国人是个常态,也可以说是个事情。说 是常态,是因为法国人有观看电影的习惯,不是猎奇, 不是时尚,是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人把看电影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来安排,没 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太多的特意。
法国文化产业
法国--------低调的奢华
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驱动力之一
风情万种的法国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的眼球, 就是这个多元文化灿烂呈现的大都会里面,深藏着独一无二 的西方艺术文化底蕴,她既保留着浓厚的欧洲文化,又以最 强劲的设计打动你的心,高雅、时尚,奢侈共治一炉,低调 中尽显奢华。
法国每周平均上映7、8部新影片,这样的发行数 量,没有人看得过来。法国电影市场早已是多元化, 本土电影一个接一个,底气十足。法国人之所以喜爱 电影,一方面与法国人深厚的民族电影情结有关,另 一方面与法国人崇尚标新立异的民族精神有关。 法国人的精神常常通过电影的思维和方法进行表 达和传播。法国的电影人利用手中的镜头表达他们所 理解的法国人的精神,这不但可以激发电影人的创作 热情和观众对电影的热爱,而且活跃了生活,加深了 观众与电影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心理状态呈现出生存的困窘与无奈、死亡恐惧下的心灵皈依、文化碰撞的冲突动荡以及传统颠覆后的信仰多元化等特点。
他们的宗教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造像、写经、祭祀以及慈善活动。
这说明当时()A.思想文化相对自由开放B.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C.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D.佛教约束人们行为规范2.在东晋的汉译佛典中,有时会添加原文里没有的“孝诸父母”之类的文字。
如在佛学著作《善生经》中,译者擅自添加了“凡有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谓,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等内容。
这种现象反映了东晋时期()A.儒家伦理的影响力B.社会秩序动荡不安C.外来宗教的思辨化D.儒学居于正统地位3.如图是唐代周昉的传世名作《挥扇仕女图》(局部)。
画中一位仕女闲坐在椅子上,服饰华丽,旁边有一位仕女在为其挥扇,另有两位仕女手拿梳妆物品在其旁边服侍。
作者运用不同的色彩与人物相貌,使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该作品()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旨趣B.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C.再现了唐代的贵族生活D.说明了唐代生活富足4.傅奕(555—639年)认为,佛教僧徒“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主张废除佛教。
这说明,傅奕反佛的出发点是()A.揭露佛教欺骗宣传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减轻百姓沉重负担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5.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
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
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C.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6.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钱之为体,有乾有坤。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励创造 对文化创作予 以支持是法国 文化政策之 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文化艺术创作提 供方便, 为传播文化作品的机构提供资助。不同 领域内都有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创作和创作者。 这些基金不仅用于艺术家创作新作品, 而且用 于支持新的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对创作出来的 新作品予以传播; 改善创作者和艺术家的生活 状况。 政府对外国艺术家的创作也予以支持, 其 目的是要使法国成为文化艺术的创作中心, 使 本国创作者能够 随时掌握现代艺术的发展趋 势。 保护遗产 文化遗产有公益和象征特征。除了对文化 遗产良好的保护和开发外, 法国还有专项的用 于购买知名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和收集当代代表 作的基金, 目的在于丰富文化遗产。 法国政府对文化工业采取扶持政策, 为文 化工业创造适合的发展条件。文化工业企业也 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并得到税率优惠。 增加参与
法国文化部行为方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常规行为( 根据国会通过的法律文本) 和直接行 为( 国家预算中的拨款) 。地区文化部门对当地 的文化事物负有完全责任。在政府权力分散的 过程中, 这是一个以协作为基础的新的公共行 为模式。在国家对文化资助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之时, 地区部门的作用明显增加, 目前已占据总 资助的 60% 。
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一直为法国文化政策 的主要政策目标。法国宪法规定, 公民有平等参 与文化的权利: 政府有责任确保所有人民能够 参与文化生活。在这方面, 政府鼓励更多的法国 人参与文化活动, 激发人们, 尤其是年轻人对法 国文化艺术和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如举行文 化遗产日活动, 让所有法国人和在法国的人都 有机会免费参观法国的历史文化名胜和博物馆 等, 唤起人们对法兰西文化的自豪。
助的目的在于弥补市场经济功能的缺陷, 比如 文化生产的集中化, 文化产品的标准化, 以及由 短视引起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种类的消失。
这些行为作为文化政策目标的一部分, 主 要有专业公共部门加以管理实施, 文化部负责 执行, 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领域各司其职。地区 文化政策亦由地区文化行政部门对应实施, 若 部门职责之间发生相互重叠, 则需要协作解决 落实。
文化产业论坛
文学报/ 2003 年/ 12 月/ 11 日/ 第 003 版/
法国文化政策: 兼收并蓄
不局限于“内容”、“形式”, 其注重的是目的: 鼓励创造、 保护遗产、发展产业、增加参与、支持差异
丁洁华 沈静 马纶鹏编译
让最广大的人民接触到人类主要文化艺术 作品, 尤其是法国作品。在法国文化部的部门介 绍中, 这被规定为其主要职责。
法国文化部研究预测部门还在逐步完成有 关文化参与的调查, 目的是掌握近些年来日常 文化生活参与方面的一些根本变化。
支持差异 考虑到地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会造 成参与文化生活机会的不等, 法国的文化政策 不断被修改和重新设定, 目的在于扩大文化参 与的数量, 并使文化保持差异化, 在最大范围内 促进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法国政府认为, 文化 差异在全球化浪潮下尤显重要。文化是国家形 象的重要组成, 文化产品和服务对于维护文化 形象至关重要, 他们是价 值、思想和意义 的载 体, 其特殊性需要被承认。 政府管理 当前法国文化政策主要是这样一种模式: 以大量官方行为为基础, 中央政府依法管理文 化工作者、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地方政府为文 化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以法律为依据, 官方行为 一方面涉及对文化艺术遗产的 保护、维修、保 存、发展和推广, 另一方面涉及对文化艺术活动 的保护、鼓励、支持和传播。在这些方面, 政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