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课程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拟变电站区域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002

学号:3100604228姓名:韩喜斌指导老师:黄建华

日期:十八、十九周 1

拟变电站区域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地质概况————————————————————————————

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1)松散岩类孔隙水————————————————————————

2)风化带基岩裂隙承压水—————————————————————

四、地基处理要求——————————————————————————

五、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六、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要求——————————————————

1 桩长——————————————————————————————

2 桩径——————————————————————————————

3桩间距—————————————————————————————

4 复合地基置换率—————————————————————————

5 桩身强度————————————————————————————

6 褥垫层厚度及材料————————————————————————

7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8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计算——————————————————————

9沉降验算————————————————————————————

10 施工监测———————————————————————————

2

拟变电站区域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11 质量监测——————————————————————————-—

七、预压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要求——————————————

1 塑料排水带的当量直径验算————————————————————

2堆载预压————————————————————————————

1)一级预压———————————————————————————

二级预压———————————————————————————) 2三级预压———————————————————————————3)

四级预压———————————————————————————) 4沉降验算———————————————————————————5)

3施工要求—————————————————————————————

4 质量监测—————————————————————————————

5 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

八、两种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和经济性比较————————————————

九、参考文献————————————————————————————

3

拟变电站区域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连江港区220V变电站地基处理设计

一、工程概况

拟建 220kv 变电站场地站址主要属海积地貌单元,西侧 150m 为冲沟入海口,场地地形平坦,高程在1.20~2.92m 之间,按 4.9m 整平标高,场地全部为填方区,现场地东北角种有蔬菜、果树和铁树苗,其余地段已经三通一平。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站址处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通过。场地附近未发现坟墓,文物、矿产等存在,场地交通条件较好。

二、地质概况

根据野外钻探取芯肉眼鉴别及原位测试手段,并结合室内试验成果,确定场地内自上而下地基岩土层划分及各特征分述如下:

①耕植土:灰黄色、灰褐色,湿,软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植物根系,均匀性差。本层场地内原始地貌均有分布,一般厚度约

0.30~0.50m

②卵石:冲洪积成因,灰色、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粒径以 2~6cm 为主,卵石含量 50%~55%,其中 2~4cm 占 30%~40%,粒径>4cm 占15%~20%,其余多为粘性土充填,局部含有个别>20cm

的漂石。场地除东北侧地段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厚度约

0.4~2.7m,层顶高程 1.71~3.23m。

4

拟变电站区域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③淤泥:海积成因,灰色、深灰色,饱和,流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切面较光滑,该层下部含有少量卵石,该层全场低均有分布,厚度为 3.30~8.90m,层顶高程为-0.13~2.33m。

④卵石:冲洪积成因,灰黄色、灰色,饱和,稍密-中密,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卵石岩性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凝灰岩等,呈亚圆、扁平状,粒径以 2~4cm 为主,少数>10cm,局部地段存在个别>40cm 的块石,呈交错排列、级配较差,卵石含量一般 50%~60%,骨架间隙由 30%~40%软塑状粘性土充填,该层重型动探击数一般为

9~15 击,平均为 10.47 击。厚度为 1.4~9.0m,层顶高程

-3.18~-15.68m,层顶埋深5.7~18.7m。

⑤粉质粘土:冲洪积成因,褐黄色、褐红色,可塑~硬塑,稍湿,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局部含少量碎石,经杆长修正后标贯标准值 N=6.8 击。该层全场地少数钻孔有分布,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指导材料

地质工程专业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地基处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的容 课程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 1.设计计算 共包括十道计算题。 2.实例设计 共包括四道设计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其中的二题。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计算要求: 写出计算步骤、公式过程及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答案。 2.实例设计要求: ①论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是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 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至少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 ③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与计算(以各种桩为例,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工程量等)。 ④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与机具要求。 ⑤设计出相应地的平面图和剖面图(A4纸)。 ⑥对选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适应性比较,最后推荐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作为该场地地基处理方法。 四、课程设计的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作业要求用手写,除了封面、目录及课程设计要求外。手写时,要求字迹清晰,工整。设计与计算应将设计与计算的过程写出,所有计算均保留

小数点后两位数。 2.课程设计作业包括:封面、目录、《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计算、实例设计。 3.封面包括:题目-《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单位-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级地质专业;时间等容。 4.目录包括:《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容。 5.满足《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6.设计计算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先写解,后写答。 7.实例设计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按实例设计要求的六点写出。平面图和剖面图可按不同的比例单独为一页。 8.课程设计作业中的容序号排列应正确,每一页应有页码。 9.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左侧装订,并放入档案袋中,档案袋面上应标明: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学生、学号、时间。课程设计作业由每个班的班长负责对全班课程设计作业进行检查核对,全部收齐并核对无误后提交。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 1.课程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作业 (2)实例设计计算书 (3)实例设计图 2.课程设计成绩 5级分制评定成绩,由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两部分组成,各占50%,其中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作业、实例设计计算书和实例设计图纸,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 3.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 (1)设计成果:概念是否清楚;设计条理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设计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计算部分是否完整、正确;设计图纸是否完整;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规、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 (2)设计过程:设计的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对待设计技术问题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否具有与探索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学习;是否遵守纪律。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及格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重庆科技学院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计科1103 学生姓名:兰倩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计算机自主学习中心 ________ __ 设计题目:___公司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2013 年1月18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公司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013年1月1日

摘要 本程序是能够对公司人员进行管理,而公司需要存储的是雇员的编号、姓名、性别、所在部门、级别,并进行对工资的计算。其中,雇员分为经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和销售经理。而日常生活中的人员管理有添加、查询、显示、编辑、删除和统计等基本功能。该程序也同样拥有这些功能。在程序运行开始,系统将首先进行的是从文件中读取数据,而只要管理人员正确的结束程序时,系统将自动保存所修改的数据。在系统运行中,必须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否则系统报错,而往往操作人员只有6次机会,若连续6次操作失败,该界面将自动退出,若该页面为主页面,则退出该系统。 关键字:公司管理雇员数据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要在地基情况良好的场址建设,有时还不得不在地基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建设,这时候就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另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使得地基所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对变形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地基处理的意义是越来越重要,地基处理已经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选择一种既能满足工程需求,又能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和验算方法,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工程建设人员面前。关键字:处理、发展、性能、深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软土地基上直接建造建筑物或进行填土时,地基将由于固结和剪切变形会产生很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异,而且沉降的延续时间长,因此有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另外,由于其强度低,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而产生地基土破坏。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对软弱地基土进行改造和加固,改善地基土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渗透,确保上面的基础和建筑物耐久性以及安全使用性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地质结构很多,这就需要工程人员在选址、勘探、设计、施工各个环节都要额外重视。一、目前地基处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各种地基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事情都有双面性,地基处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重视总包单位资质水平,对操作技术人员的资质水平要求低。另外,多数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低,他们中很多人是农民工,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地基处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是很健全,操作规范不是很完善。目前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理论还是比较落后,对地基处理各种工法及一般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地基处理质量检验措施不完善,不少工法施工的工程质量缺乏保障。由于我国机械以及高精尖设备制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6-2017 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变电站场地站址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一、设计说明 地基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设计,是继《地基处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与地基处理理论学习相配套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和巩固地基处理的基础理论,牢固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实际具体问题。了解并掌握实际地质和荷载条件下不良地基处治设计的一般方法;熟练地质资料的使用;培养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练掌握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监测技术,培养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作风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设计目的 (1)提高地基承载力 结构的荷载最终都将传到地基上,结构建筑物的强度很大,而基

础能够承受的强度却很小,压缩性很大。通过适当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土的承载能力。 (2)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小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3)改善地基土的压缩特性 主要是采用一定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另外,防止侧向流动(塑性流动)产生的剪切变形,也是改善剪切特性的目的之一。 (4)改善透水特性 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会使地基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以减小其水压力。 (5)改善动力特性 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轻亚粘土)将会产生液化。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特性。 (6)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2、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web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文档格式模板

Web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样本)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班级: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8 级 年月日

一、需求分析 需包含内容为: (1)问题描述:设计系统的简单描述; (2)系统功能描述,可画出所设计模块的操作流程,并分析所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 (3)有何安全性与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参照所给出的语义规则),对不同的用户有何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等。 (1)概要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站已经成为INTERNET网上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INTERNET正在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也使我们的竞争更加激烈。 新闻之家是典型的新闻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2)系统功能描述 新闻之家主要是用来发布校内的一些新闻事件和发布一些公告,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 1、新闻的发布和管理 2、公告的发布和管理 3、新闻搜索 4、网页评论 5、视频浏览 (3)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 新闻之家主要是用来发布新闻和浏览新闻,所以有两类用户:管理员和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只拥有浏览网页和评论权限,而管理员可以对网站的所有内容进行管理,比如说添加新闻、修改新闻、添加公告、修改公告、删除新闻、删除公告等的权限。在安全性方面,登陆时采用了验证码,该验证码是动态生成的,以防止别人暴力破解。 二、概念结构设计 画出系统整体的E-R模型;并对模型中所出现的实体及属性等信息加以说明。 三、逻辑结构设计 (1)模式设计:按系统整体E-R模型,写出关系模式;并利用数据字典加以描述。(如每个关系模式有何属性、属性的类型、属性值的长度、是否可取空值、是否为主码、有何约束条件等信息); 例如: 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长度备注 教师编号Tno String 20 教师编号 教师姓名Tname String 10 教师姓名

铁路地基处理技术

铁路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在马来西亚半岛挠万和美罗之间正在建造长达110公里列车时速高达160的高速铁路项目。在地面的改进方法中,工程中采用了碎石桩置换振动,干土深层搅拌法(水泥柱),单桩帽的土工格栅加筋式路堤以及单桩帽的拆卸/更换工作。本文提供了一个详细的阐述对振冲置换法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深层土壤混合处理方法在工程中的使用采用承载板试验利用现场仪器操作监测石柱的性能和讨论土搅拌地基处理的方法。本文还简要概述了其他的一些处理方法在这一高速铁路项目如单桩土工格栅路堤以及拆卸/更换工作。 1. 简介。 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运行在马来西亚半岛雪兰莪州的挠万与霹雳州的美罗之间总长度超过110公里。图1显示项目站点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位置。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设计包括用现有的基础为时速高达160的交通荷载做地基处理。客户的设计要求是在六个月内最大的工后沉降在25毫米内,在长达10米的弦允许10毫米的沉降差异。另外,固结度应达到不低于85–90%的程度。所需的边坡长期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5。由于严格的结算限制和项目的快速轨道的性质,一系列的地面技术的改进必须与软土或松砂所适应的高填方路堤的位置进行确定。因此,必须确保地基在沉降及边坡稳定性具有足够的性能以及所需的工期内完成该项目。 本文提供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对振捣替代石柱和干土深层搅拌法处理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振捣置换振冲碎石桩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大型桩所回填粗粒材料由特定深度的振动器装置安装在土壤中。干燥的土壤深层搅拌技术是一个石灰–水泥柱法的发展。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桩承式路堤土工格栅以及它的拆卸和更换,这也是本项目采用的处理方法。 该项目的铁路路堤高度范围从1到12米不等,路基顶部最小宽度为14.9米,高度小于10米,宽度为24.9米的路堤高度大于10米。该路堤的边坡坡度为1 :2。路堤的两边设有宽3米高度大于5米的马道。项目中遇到的土壤是达30米的深处的软质淤泥和粘土以及松砂的高度可变的混合物。两种方法由于结构约束所需的处理过程:(a)新路线需要修两个新轨道其要求对路基全宽的治理;(b)对现在存在由后来改造成的轨道及新修建的轨道进行治理。第一阶段治疗只是为新的轨道下的路基宽度。第二阶段的治疗包括一旦列车运营已经转移到新的轨道时对改造轨道进行处理。 2. 石柱振捣置换法

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龚晓南 (浙江大学) 1引言 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灰土垫层在我国的最早应用年代难以考证。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了地基 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功能化,交通高速化,城市建设立体化,综合改善人居环 境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198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为了适 应工程建设对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浙江大学成立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20多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在纪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分会成立五 十周年之际,如何展望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地基处理技术水平,是人们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分简要回顾、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学会主要工作、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发展展望几个方面谈谈个人意见,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2简要回顾 表1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应用的最早年份。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基处理技术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或引进的。为了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法、强夯法、深层搅拌法、土工合成材料、强夯置换法、EPS超轻质填料法等许多地基处理技术从国外引进,并在实践中发展;许多已经在我国得到应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排水 固结法、土桩和灰土桩法、砂桩法等也得到不断发展、提高;近二十多年在工程实践中还 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真空预压法、锚杆静压桩法、孔内夯扩碎石桩法、低强 度桩复合地基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等。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主 要反映在下述三个方面: 表1部分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应用最早年份 地基处理方法年份 普通砂井法 50年代 真空预压法 1980 袋装砂井法 70年代 塑料排水带法 1981 砂桩法 50年代 土桩法 50年代中 灰土桩 60年代中 振冲法 1977 强夯法 1978 高压喷射注浆法 1972 浆液深层搅拌法 1977 粉体深层搅拌法 1983 土工合成材料 70年代末 强夯置换法 1988 EPS超轻质填料法 1995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 1990 刚性桩复合地基法 1981 锚杆静压桩法 1982 掏土纠倾法 60年代初 顶升纠倾法 1986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5879 【学分】1 【周数】1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群组的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采用实际工程项目做为题目,教师讲解整个设计过程、重点注意事项及答疑,学生计算和绘制施工图的方式完成。 课程设计要求: 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软弱土的工程特性; 2.能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软弱土的性质和施工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方法; 3.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主要步骤; 4.熟练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根据面积置换率对竖向增强体进行平面布置,并确定竖向增强体长度; 6.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用施工图正确表达。 三、课程设计项目及内容提要 该课程设计使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据,经过处理作为本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在16学时内完成,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综合考虑选择地基处理方案; 3.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4.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5.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平面布置; 6.进行必要的变形验算; 7.绘制地基处理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理论课修完后的下一周进行地基处理的详细设计计算,时间为一个周。 1

数据库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宋体小四号空九行)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10日

题目 摘要: 摘要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300以内。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课程设计 ,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6) 2.3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3.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3.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3 打印说明 (8) 3.1 封面 (8) 3.2 中英文摘要 (8) 3.3 目录 (8) 3.4 正文 (8) 4 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 (9) 4.1 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4.1.1 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 课 程 设 计 一:工程概况 江苏省宁杭高速公路某路段的设计路面宽度为34m(6车道),边坡坡度为1:1.5,填筑高度为4m,工期为3年,工后沉降要求为竣工后15年沉降20cm。该路段的地基土层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土层分布图各土层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二: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1)结合土层情况至少选择两种地基处理方法(搅拌桩,预压法(包含塑料排水板))进行设计; (2)对每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计算,进行地基的沉降、稳定性和承载力的计算和验算; (3)进行经济造价分析

(4)结合经济造价分析份额结果,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5)提交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和计算说明书)。 三:验算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 1、路堤底部应力 =[(34+34+2*5*1.5)*5*0.5*19.5]/ (34+2*5*1.5)=82.58kPa 2、第一层亚粘土 e=0.766 ==0.362 根据地基规范,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其中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根据e=0.766,取值为260kPa;一般粘性土取=0 ; =2.5 ; 则=260+2.5*10*(3-3)不足3.0m按3.0m计算,得到:=260kPa。 综上,第一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第二层淤泥质土

第二层淤泥质土: e=1.122 =1.07 查表,得70kPa 第一层底部应力: =82.58+15.3*0.5+10.1*1.5=82.58+21.3=103.88kPa>70kPa) 说明第二层地基土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工程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四:初步拟定采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处理 方案一: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 1、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原理

(完整word版)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书写格式

附件5: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书写格式 设计题目 正文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题序层次可以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码的后面不加小圆点,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示例如下: ╳╳╳╳╳╳╳╳╳╳╳╳╳╳╳╳╳╳╳╳ ╳╳╳╳╳╳╳╳╳╳╳╳╳╳╳╳╳╳╳╳ ╳╳╳╳╳╳╳╳╳╳╳╳╳╳╳╳╳╳╳╳ ╳╳╳╳╳╳╳╳╳╳╳╳╳╳╳╳╳╳╳╳ ╳╳╳╳╳╳╳╳╳╳╳╳╳╳╳╳╳╳╳╳ ╳╳╳╳╳╳╳╳╳╳╳╳╳╳╳╳╳╳╳╳ ╳╳╳╳╳╳╳╳╳╳╳╳╳╳╳╳╳╳╳╳ ╳╳╳╳╳╳╳╳╳╳╳╳╳╳╳╳╳╳╳╳ ╳╳╳╳╳╳╳╳╳╳╳╳╳╳╳╳╳╳╳╳ ╳╳╳╳╳╳╳╳╳╳╳╳╳╳╳╳╳╳╳╳

课程设计说明书框架 题目(黑体一号字居中距下文双倍行距) 1技术要求(标题一黑体小二号字左对齐) 2设计方案及原理(标题一黑体小二号字左对齐) (自己查阅资料,题目涉及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 3实现方案(标题一黑体左对齐小二号字) (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对所用主要芯片的功能原理做具体描述,给出具体操作方案的模型图,并对原理及工作过程做详细说明)(图形一定要自己画,坚决杜绝复制-粘贴现象); 4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标题一黑体小二号字左对齐)(附程序注释) 5调试过程及结论(标题一黑体小二号字左对齐) 详细并真实叙述调试过程,并给出设计结论。 6心得体会(标题一黑体小二号字左对齐) (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7参考文献(标题一黑体小二号字左对齐)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报告书资料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课程设计报告书封面,内芯一律使用A4打印纸计算机打印,学校统一纸面格式,页眉上标明“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计3(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样。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打印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左装订),固定行距,24磅,页码用小5号字页下居中标明。 1.课程设计标题 设计题目用黑体一号字,居中放置,并且距下文双倍行距。 2.标点符号 课程设计报告书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正文标题层次 第一级(章)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二号字(如1 ) 第二级(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三号字(如1.1 ) 第三级(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四号字(如1.1.1) 正文各层次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英文用新罗马体12),固定值,24磅 题序层次编排格式为:章条编号一律左顶格,编号后空一个字距,再写章条题名。题名下面的文字一般另起一行,也可在题名后,但要与题名空一个字距。如在条以下仍需分层,则通常用a,b,……或1),2),……编序,左空2个字距。 打印报告书,报告书题目用黑体一号字,居中放置,并且距下文双倍行距。第一级(章)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二号字,第二级(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三号字,第三级(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四号字,第四级(条)题序和题名用黑体小四号字,各级与上下文间均单倍行距。 正文各层次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英文用新罗马体12),固定值,24磅。 4.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全文的表格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此外,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6.插图 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全文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

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及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及地基处理技术 繁荣和城市化的加快,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提高,建筑风格的日新月异,这些都对建筑基础和地基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时常出现的地基处理问题,旨在探索如何开展好建筑地基勘察方案以及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日新月异、屡见不鲜。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在建筑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加快,更是加快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同时,摆在每个建筑企业面前的也是更高的行业要求。要求每个建筑企业能够充分了解施工的地质条件和水分环境,从而能够准确的掌握所需的建筑地基勘察数据,并且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是,确保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范围、提高稳定性,并且根据地形地质特征,合理的处理好地基的实施工作。要想达到地基的准确性,需在施工前,进行实地的勘察分析,勘察的范围包括有施工周围的岩石构成、地下水存储量、各岩石层的承受力等,并根据数据结果对设计好地基工程。 2、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要求 (1)首先,需要专业人员绘制出准确的平面设计图纸,通过工作

人员前往实地进行现场的勘察,根据勘察所得的结果,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准确的地形分布和坐标,弄清楚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地基形式、预埋的深度与尺寸以及有针对性的特殊设计等。还需要对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有充分的了解。(2)在建筑场地的地震设防区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划分,划分对象为场地类型以及场地类别,在进行有效的划分之后,还应该进行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然后根据具体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不同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上,则应该划分场地上类型和场地类别。而对于那些抗震设防烈度在7度以上的场地,尚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然后再对相应的液化指数进行有效的计算。(3)对地下水的储藏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因为地下水的存在条件对于建筑施工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设计基坑降水时,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获得准确的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以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且地下水对地层的渗透性能够进行有效分析。(4)基坑开挖是施工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应该做好工程勘察工作,并为其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要的岩上技术参数。同时,还应该论证基坑开挖、降水等是否会对邻近工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评价,推荐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尤其是不良地质现象处理的对策。 3、勘察特殊性土时的注意事项 (1)针对黄土湿陷性的注意事项。对工程进行有效的勘察时,易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 姓名: 学号:U2012154 指导老师:章荣军 2015年7月8日

一、设计资料 1.1 工程概况 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 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 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 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二、复合地基设计 2.1 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 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

2.2设计计算 (1)桩长 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 桩径0.3~0.8m,取500mm。 (3)桩间距 桩间距s=(3-5)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 褥垫层取0.2m ,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 布桩形式 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布桩总数5.1994 26 .214.325322=??== e A A n 根,取208根。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2.4 单桩承载力计算 查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得各土层的桩周侧阻力如下表

地基处理方法简述及发展现状

二〇一四年度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评审答辩论文 题目:地基处理方法简述及发展现状 作者姓名:赵琛 单位:核工业二〇八大队 申报职称: 专业:岩土工程 二○一四年十一月五日

地基处理方法简述及发展现状 赵琛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基础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摘要:为了在工程实际当中选择更加准确、更加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本文通过查询、调研、总结等方式简述了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详述了适用地层,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特殊类型土——黄土的常见地基处理方式。为工程实践的分析选择作出了建议。 关键字: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湿陷性黄土;cfg桩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Zhao Chen CNCC208 Company of foundation Baotou Inner Mongolia Abstract:In order to choose more accurate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s more advanced,I have done the paper.The main methods of this thesis are the query,research,summary, and the main content are discusses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describes the applicable formation,summed up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s,analysis of the common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of special type--loess soil in middle areas Inner Mongolia.Make a suggestion for the choic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alysis

课程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一、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受精。鱼有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生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常见的鱼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更多的生活在水中的鱼就陌生了。至于它们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运动和呼吸等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三、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鱼探究法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教学器具:水槽一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颜色明显的蔬菜汁、烧杯、吸管。 七、设计方案人教版八年级上鱼

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 二、多种多样的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不同动物的骨骼抓住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示很容易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紧接着引出脊椎动物鱼,导入本节课题。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有独特特点的海洋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完这些基本的问题,把重点放在鱼的特征上。外形和外表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答出。重点是鱼的运动和呼吸。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在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中,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进一步适应着现在建筑的需求。但现状也是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建筑需求越来越多,地基是建筑的根本,地基处理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地基处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涉及的专业极为广泛,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社会性广的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岩土工程界博采众长,方面广泛引进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创造性地研究与开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基. 1、古代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在我国历史悠久,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大量丰富的经验。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年前,我国就采用过竹子、木头、麦秸来加固地基;而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用向软土中夯入碎石等材料来挤密软土。此外,利用夯实的灰土和三合土等作为建筑物垫层,在我国建筑中就更为广泛。 2、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建国以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起步应用阶段。这一时期大量地基处理技术从前苏联引进,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垫层等浅层处理法。主要为砂石垫层、砂桩挤密、石灰桩、灰上桩、化学灌浆、重锤夯实、予浸水及井点降水等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为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为应用、发展、创新阶段,是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最主要阶段,大批国外先进地基处理技术被引进国内,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不仅国外已有的地基处理方法被我国专家全部掌握,而且还在工程实践中发展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真空预压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孔内夯扩技术等,地基综合处理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目前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 (一)、大直径灌注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软土、黄土、膨胀土、特殊土地基。据估计,近年我国应用大直径灌注桩数之多堪称世界各国之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文案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 计

Huazho ng Uni versity of Scie nee and Tech no 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 姓名: 学号:U2012154 指导老师:章荣军 2015年7月8日

一、设计资料 1.1工程概况 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 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 3.90 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复合地基设计 2.1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 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 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 -h3.3S?J

2.2设计计算 (1)桩长 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 桩径0.3 ?0.8m,取500mm (3)桩间距 桩间距s= (3-5) 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 褥垫层取0.2m,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布桩形式 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A 32 25 布桩总数n 2199.5根,取208根。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A 3.14 2.26 4

课程设计格式

基于摄像头传感器的智能小车设计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魏武 学号:6100307142 专业班级:自动化072 指导教师:黄玉水 二0一0年 1 月10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页码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页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页 4.结论………………………………………………………………页

1.课程设计目的 了解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使用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基于摄像头传感器的智能小车设计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 系统总体设计 1.1机械系统设计及实现 智能车系统的总体工作模式为:CMOS图像传感器拍摄赛道图像,输出PAL制式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进行硬件二值化,采用LM1881进行视频同步分离,二值化图像信号、奇偶场信号、行同步信号输入到MC9S12XS128微控制器,进行进一步处理获得主要的赛道信息;通过光电编码器来检测车速,并采用 MC9S12XS128的输入捕捉功能进行脉冲计算获得速度和路程;转向舵机采用PD 控制;驱动电机采用 PID控制,通过PWM控制驱动电路调整电机的功率;而车速的目标值由默认值、运行安全方案和基于图像处理的优化策略进行综合控制。根据智能车系统的基本要求,我们设计了系统结构图,如图1.1所示。 在满足比赛要求的情况下,力求系统简单高效,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尽量简化硬件结构,减少因硬件而出现的问题。 MC9S12XS128LM1881图像处理模块CMOS摄像头光电编码器电机驱动模块舵机转向模块上位机模拟图像信号奇偶场信号行同步信号二值化后图像速度信息PWM23PWM01IIC/SCI/SPI 2.1车体机械建模 此次竞赛的赛车车模选用由北京科宇通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B型车模,控制采用四轮驱动方案。,基本参数见表2.1。1可见原装车模的电池由两个部分连接而

合肥工业大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205国道(高速公路)桥头软弱地基处理的课程设计 一、工程简况 东环路是205国道在马鞍山境内的一段,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长19.6Km, 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110Km/h, 路面宽24.5m, 路堤平均堆高4.0m,基底宽36.0-42.0m。其中在五亩山大桥和丰收桥之间为大面积灌溉渠,地基极为软弱:从地表向下依次为0.8m厚耕植土,8.0-9.0m厚流塑和软塑淤泥质亚粘土,再往下是10.0m厚软塑和硬塑亚粘土等(表1),地下水位离地表0.5-0.8m。 二、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由于该段地基极为软弱,初步计算。其路堤临界高度仅3.0m,在设计的路堤作用下地基固结沉降量为50.5cm。按两年工期则工后沉降超过20cm,不能满足工后沉降Sr≤10cm的规范要求,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砂垫层法;砂井法;粉喷桩法和二灰桩法。砂垫层法虽然施工简单,造价低,但此法不能满足工后沉降的设计要求及存在压路机下陷,难以施工的问题。砂井法有利于软粘土排水,能加速固结沉降,但施工要求高而且对工期有严格限制。粉喷桩法有利于固化软土,亦能满足工期要求,但工程造价高。二灰桩法是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为加固软弱地基而开发的一项土工新技术,以成功地用于危楼地基加固和重载铁路软基处理。马鞍山发电厂有大量粉煤灰(工业废渣)可供利用,故二灰桩成本较低。从路堤稳定,工后沉降,工期及经济诸方面考虑,确定采用二灰桩技术对桥头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同学们也可另选其他地基处理方法)。 三、课程设计要求 画剖面图,选出方案,作出设计(桩径,桩长,桩距,平面布桩,沉降量,复合地基承载力),写出计算步骤。如有可能,算出沉降稳定的时间,工后沉降以及造价。 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设计计算-图纸 注:二灰桩的抗剪强度为130 Kpa。 加固后桩周土的承载力标准值为40 Kpa。

课程设计撰写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目录 (右对齐) ×1.1 二级标题(4 号宋体)………….……………………..………..……×1.1.1 三级标题(4 号宋体)……………………………………………×1.2 二级标题(4 号宋体)………………………………..……...………×1.2.1 三级标题(4 号宋体)…………………………………..…………× 1.2.2 三级标题(4 号宋体)…………………………………..…………× 2 ×××简介(4 号黑体)……………………………………...…….…×2.1 二级标题(4 号宋体)……………………………………….…..…×2.2 二级标题(4 号宋体)………………………………………………×2.2.1 三级标题(4 号宋体)……………………………………………×2.2.2 三级标题(4 号宋体)……………………………………..………×----------------------------------------------------------------------------------------- 8 结束语(4号黑体)………………………………………..……………×参考文献(4 号黑体)……………………………………...……….……×附录(必要时)……………………………………………………………×

它代表着企业的生命力,而作为一个日发电综合指标和月发电综合指标是体现企业效益的标准。…在系统我们不仅要满足基本数据处理的需求,而且要面向企业的可扩展化、集成化的高指标要求,为此, 1.1 二级标题 一个电厂的生产环境,需要多种设备的配合运行,供给,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生产指导,最终目的在于追求生产效益的最大化[1]。 1.1.1 OOA/OOD 即Coad/Yourdon 方法:它是最早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之一。该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初学者使用。 1.1.1.1 四级标题UML 中的视图包括:连续报道1、系列报道2、整合报道3,用例视图(Use-case view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 )、组件视图(Component view )、并发视图(Concurrency view )、展开视图(Deployment view )等五种。 (1) (2) ① 类图:。 ② 对象图: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一致;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排写。需要的话,可在图名之下加附图说明。 1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31. 2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毛 峡.情感工学破解‘舒服’之迷[N] .光明日报,2000-4-17(B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