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人物形象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发表时间:2019-08-08T15:22:05.0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作者:乔天保[导读] 军旅题材小说中,主角通常是完美的,文化水平高,会认真执行上级指令,而《亮剑》却塑造了一个不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主角李云龙,其性格豪爽,做事不拘小节,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是素质不高,经常骂人,这样的主角多了一丝生活气息,贴合实际,能够给人们极强的带入感,所以人们容易被李云龙身上的精神所打动。

《亮剑》中从多角度描述了李云龙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语言习惯,打造了深入人心的非典型英雄,因此在这类题材中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400000)摘要:军旅题材小说中,主角通常是完美的,文化水平高,会认真执行上级指令,而《亮剑》却塑造了一个不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主角李云龙,其性格豪爽,做事不拘小节,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是素质不高,经常骂人,这样的主角多了一丝生活气息,贴合实际,能够给人们极强的带入感,所以人们容易被李云龙身上的精神所打动。

《亮剑》中从多角度描述了李云龙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语言习惯,打造了深入人心的非典型英雄,因此在这类题材中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李云龙;《亮剑》;形象;军人作为《亮剑》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李云龙不仅具备传统英雄的侠肝义胆,而且具备极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的形象与传统的军人形象有所出入,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完美”,因此他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与讨论。

一、李云龙形象的深层含义—亮剑精神在《亮剑》这部小说中,亮剑精神贯穿始终,并主要是通过李云龙这一人物展现出来的。

亮剑精神属于文化标志,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

李云龙曾多次谈到“亮剑”:“古代剑客们比拼时,无论对手的水平如何,哪怕他的水平天下第一,自己毫无胜算,也要亮出宝剑与他厮杀,即便最终死于对方手中,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便为亮剑精神”;“死于对方手中不丢人,连手中的剑都不敢亮出来才叫丢人”;“亮剑,展现的是胆量,是气势,是永不服输的精神”。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摘要:李云龙是作者都梁在《亮剑》中成功塑造的一位军事英雄形象,本文就李云龙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李云龙首先是一个血性男人,铁骨铮铮,然后才是有胆识、有胆气、充满智慧的军事领导,其中不乏可爱与可亲。

他执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坚定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自我的个人信念。

他崇尚“亮剑精神”,自信、强悍、“狭路相逢敢于亮剑、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时势造就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英雄。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亮剑精神;狼性;英雄李云龙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气,具有狼一样坚韧勇敢的作战风格,他所带领的部队绝对是一支“嗷嗷叫”的钢铁部队,这个人所领导指挥的部队不但敢于亮剑,而且“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他粗犷豪迈,张口“老子”,闭口“放屁”,是个典型的“泥腿子”。

但他精明、充满智慧、战略眼光非凡。

我觉得他的性格有点类似于狼的性格,“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具有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②众所周知,在“文学从属政治”、“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的特定历史情境,不论革命军事题材或其它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都较着重表现战争情景,极力美化我军英雄或人物,而不真实地丑化日本或国民党军官、士兵等,从而描绘我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

几近千篇一律、面目相差无几。

虚构成分过多,给人生硬的感觉。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性的东西。

”③所以这句话最能反映当时的创作情况。

而《亮剑》这部剧在创作上主要刻画将军的性格,着力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塑造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力求接近现实中的真实,尽力还原历史的本原。

可谓振聋发聩,震撼人心的同时发人深思,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可见作者是殚精竭力了解过去那一段段历史的。

很好拿捏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尺度,高尔基对揭示生活内蕴的艺术真实,有过恰切的比喻:“作者创造的艺术真实,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蜜蜂从一切花儿上都采来一点东西,并且它所采来的都是最需要的东西。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2017.02一、引言李云龙是《亮剑》塑造的农民式英雄形象,其典型性体现了侠客精神与农民性格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的个性与以往英雄形象的深刻共性,是新时期战争小说中解放军将领的成功塑造。

二、李云龙性格的核心和独特性(一)李云龙的主体性格李云龙的性格十分具有典型性,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独特的。

作者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在保持人物性格主体性的基础上,多侧面、多层次地描写了各种性格元素。

首先,贯穿全剧的“亮剑”精神即是对该人物性格的生动反映,也可以说是桀骜不驯、豪迈刚毅的人格魅力,构成了李云龙英雄形象的内核。

小说一开始便描写了几场惨烈的战斗,烘托出他的“亮剑”精神,这是一种不畏强敌的民族大义,是豪气冲天的家国情怀。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是“亮剑”精神支撑着李云龙与敌人的战斗;在“文革”动乱中,他仍果断向造反派“亮剑”抵抗疯狂进攻;面对错误的批斗他选择开枪自尽,是他坚守刚毅不屈的崇高信念,用“亮剑”的方式有尊严地死去。

(二)李云龙性格的典型性在传统的革命军旅作品中,不难看到解放军将领常以“高”、“大”、“全”的面貌出现,他们眉目端正、大公无私,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善战,战无不胜,过于完美的塑造使人物陷于脸谱化、公式化,客观上是响应“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号召的结果。

李云龙身上有着“匪气”、“痞气”,也有农民阶级特有的自私自利、粗俗、无纪律性,同时他身上又有着许多闪光点,如有勇有谋、正直善良、大义柔情等。

这些看似矛盾的优缺点集中在一人身上,找到了融洽的统一方式,塑造出了在革命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农民领袖,提供了这种“另类”形象产生的历史依据,不同于以往解放军将领的刻板形象,给人真实可信、生动饱满之感。

三、英雄人物二重性格的矛盾统一(一)既智勇双全又愚昧落后李云龙是英勇顽强的典型。

赵家峪偷袭战,李楚合力智袭“聚仙楼”,李勇赴楚设鸿门宴,徐州赵庄争夺战,单枪匹马端匪窝等,李云龙善于逆向思维,军事技术纯熟,经常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体现出他勇敢机智的才能和性格。

亮剑人物分析(李云龙、赵刚)

亮剑人物分析(李云龙、赵刚)

一、背景分析: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在中国的领土侵略扩张,杀害中国军民。

国共双方为抗击日军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停止内战,走向联合,共同抗日。

当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双方为了争夺国内政权,再一次走向战争。

最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开始新中国的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刚跟李云龙能走到一起,共同经受战争的洗礼,最终形成深厚的革命战争友谊。

这说明两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点,主要是:1、两人都是热血的爱国者。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他们希望打败日本军队,将日军赶出中国;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希望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放全中国,并共同投入新中国的建设。

2、两人有共同的政治信仰。

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政府的独裁,他们勇于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而不断抗争,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3、两人见解上大同小异。

关于打仗上的观点,两人则是大同小异,这才促使他们从最初水火不容到最后的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4、两人都重情义,在战争期间培养了深厚的友谊,以及一些相同的爱好,比如喝酒,骂人。

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双方是一文一武,一个理智一个冲动,一个人才一个鬼才,阴阳互补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1、组织纪律:李云龙做事莽撞、冲动,组织纪律性极差,多次因为战场抗命而被撤职、降职,后又因战功官复原职。

而赵刚做事谨慎理智,组织纪律性强,能在工作中对李云龙形成牵制。

2、文化程度:赵刚在参加革命前,在燕京大学读书;参加革命后,在延安抗大接受教育。

而李云龙则是农民出身,只读过几年私塾,没什么文化。

在双方一起相处的过程中,赵刚帮助李云龙读书识字,提高其文化水平。

3、性格:李云龙性格粗犷,性情暴烈,不拘小节,一出场就是个“粗”人,歪戴着军帽,满口脏话,大大咧咧;赵刚则性格内敛,给人以沉稳、理智、温和的印象。

双方这样的性格,长时间在一起相处,肯定会互相影响,如赵刚学会喝酒、骂人;李云龙开始注意个人生活小节,控制饮酒,少讲脏话。

4、为人处事:李云龙善于算计,城府极深,锱铢必较,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而赵刚则敦厚实在,有大局观。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是中国电视剧《亮剑》中的一个角色,他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

1. 语言幽默:李云龙的语言风格独特,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而且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紧张的气氛,使人在紧张的战斗中找到乐趣。

2. 行为幽默:李云龙的行为举止也充满了幽默感,他常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来打破常规,使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产生笑意。

3. 态度幽默:李云龙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充满幽默感的,他总是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用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困难。

4. 情景幽默:在剧中,李云龙的一些情景也充满了幽默感,比如他在训练士兵时,常常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教育和激励他们,使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他的智慧和魅力。

李云龙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行为、态度和情景上,他的幽默感使他在剧中成为了一个非常鲜明和独特的角色。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云龙的独立团在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家峪,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刚负重伤;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1、中国式“爷们”形象中国是很推崇男子汉形象的,有一种最高境界的男子汉就是中国“爷们”,《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纯爷们”。

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到处充满了屈辱,大量的人苟且偷生,甘做亡国奴。

这时候就需要李云龙这种中国式英雄站出来,不屈抵抗。

李云龙身上具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精神,为这个国家英勇献身。

一个集民族自豪感和中国式“纯爷们”——李云龙,就深深地篆刻在人们的心里。

李云龙不仅硬气,而且具有中国男人独有的幽默,对于自己娘们的柔情似水。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式“爷们”形象的李云龙有血有肉的活着电视剧里。

2、中国式男人“魅力”李云龙不但大战硬气,而且会耍小聪明,有仇必报,有恩不忘,对于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违抗上级也在所不惜,比如第一集突围坂田联队的时候,那时候都已经冲出来了,可是为了张大彪,他就说:“不能丢下每一个人。

”不仅对于兄弟两肋插刀,而且为了自己的女人,可以私自组织部队打县城,搞得这个晋西北大乱。

在外面铮铮铁骨,在家也对老婆服服帖帖,虽然差点出轨。

可以说他拥有中国男人身上所有的“魅力”,所以这么多女人为他着迷。

同时这种形象每天都活在我们的身边,中国式男人的大大咧咧,爱喝酒、不洗脚、怕老婆的形象哪一个不是中国男人所特有的呢?所以这样一个中国式男人,不仅在电视剧里有,同时活在我们的身边。

3、中国式“领导”形象的刻画李云龙是一支部队的领带,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和自己的部下同甘共苦,为了自己的下属,可以拼尽一切,他也贪啊,为了部队贪装备;他杀土匪为了死去的兄弟,这是中国式的领带形象,只用对于下属的关爱,才能换来他们的尊重。

所以这么一个中国式“领导”形象谁人不爱?。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在同日军作战时可谓是豪气冲天,胆识过人。为了给乡亲们报仇雪恨,救出 自己的新焙妻子,他居然破天荒头一遭地对敌人占领守备的县城发起攻击,开了八路军 攻城战的先例;贵为师长,亲自带领突击队直插敌军后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只带一个警卫员奔赴楚云飞特意摆下的鸿门宴。
李云龙,人物性格丰满,鲜活,更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李云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英 雄。他一身正气,但又桀警不驯;治军有方,却又有着严重的本位主义;粗鲁俗不可耐, 但粗中有细,满嘴脏话,旬旬都流露出真情。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人,及各种矛盾于 一身,但又很好的统一了起来,真是这样,他在常人眼里才是那么的鲜活、可信、有说 服力。
、户 、.
刖百
一、土匪形象
(一)气急了满嘴的脏话、粗口
(二)专制霸道
(三)纵兵抢粮
(四)擅自采取行动
(五)没有详尽的作战计划
(六)擅离职守
二、英雄形象
(一)虎性
(二)狐性
(三)豪胆
三、另类英雄形象
(一)战神
(二)我行我素 总结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张杜娟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17春汉语言文学专科・范泽电大分校)
(六)擅离职守
在战斗中,李云龙完全是根据个人喜好和自己的兴趣,将后队变成前队,调转主攻 的方向,脱离了主战场,反而转向去打他的老冤家。
二、英雄形象
英雄应该具有的所有品格,李云龙都有,他勇敢,有亮剑的精神,剑客相遇,即使 对手的武功高他过万千倍,他也必须要拔剑,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大气,在小说中,对 他有这样的形象描述: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 披彩虹;他不怕牺牲,即使贵为军长,他也要做出表率,亲自上战场。
——(对张大彪)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日期: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李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李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李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李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李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李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李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赵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赵家峪,李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赵刚负重伤;赵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李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用他的话说,自己的老婆被人抓了还无动于衷不去救的话,那就不能叫男人。

而他李云龙如果为了大局而置自己的妻子于虎口之中,袖手旁观,他就不是李云龙了!然而,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救老婆的人,发现敌人用秀芹要挟自己想逃脱性命,或者虽能消灭敌人却会断送更多战友生命的时候,断然下令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爱妻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妻战演变成他亲手下令杀死了妻子,杀死了他的爱情的“悲剧”,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场惊动晋西北国共两军高层的战斗,是一场以牙还牙、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快人心,振奋士气。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崇尚那些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谁还能指望他保护别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符合这种英雄观,李云龙的备受推崇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如此,如果重色轻友,那不但成不了英雄,很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小人。

恰恰相反,李云龙“重色”更“重友”,电视剧中李云龙扫平土匪谢宝庆的故事,使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他武功高强,作战勇敢,对李云龙还有救命之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被飞云寨的土匪谢宝庆的手下杀害。

李云龙得知后,怒不可遏,坚决要消灭谢宝庆。

可谢宝庆已接受兄弟部队的招降,即将成为李云龙的“战友”。

如果李云龙剿灭谢宝庆,就是违反党的政策,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兄弟部队阻止李云龙的军事行动。

报仇心切的李云龙,他缴了阻止他军事行动的战友的械,直冲山寨,一举荡平这股土匪。

对敌人决不手软,对朋友以死相报,在李云龙身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他根本不适用。

也正是他的这股子的真性情,赢得他的部下对他死心塌地,也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他五体投地。

李云龙很粗俗,没文化,嗜烟好酒,开口闭口“他娘的”,睡觉的时候打着震天的呼噜,脾气很暴躁,经常犯错误。

但是这些却使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真实而生动,那些缺点正是美玉上的几个瑕疵,是掩盖不了玉的价值的。

他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英勇,不得不让人在叹惋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拍手称快。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甚至于有的时候我看他更像一个“土匪”,天不怕,地不怕,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就是最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

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李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

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

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

”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

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李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然而就是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

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

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尤其是骑兵连的那一段。

“骑兵连,进攻!”那一声悲壮的号令,透着无畏,透着坚毅!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没有一丝的退却。

“骑兵连,进攻!”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一个手臂,依旧岿然不动……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

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

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李云龙更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

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李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

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

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

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

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

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

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

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

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更让人欣赏的是李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

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人肃然起敬。

三、李云龙多彩的个性,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李云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

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

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

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

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

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

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

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张。

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又是叛逆的。

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赵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

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李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人深受感动。

“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他和赵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

他与战友赵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

相比之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

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

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

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

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

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

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李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如果说战场是磨砺李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赵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

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李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

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