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决策

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决策
高危出血风险患者PCI术后的抗栓
01
02
现有指南及推荐方案仅依据观察性研究和专家意见给出
尚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治疗决策
章节一
Lamberts等研究: 12165例房颤合并心肌梗死或PCI后的患者,发现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与三联抗栓治疗相比并未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而前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HR=0.78,95%CI0.55~1.12)。
目前ISAR-TRIPLE、MUSICA-2和PTONEERAF-PCI等研究正在进行,可能会为为最优抗栓方案提供更为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虽然WOEST实验入选病例少,且随访时间短,研究尚不足以得出明确结论,但为华法林+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房颤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合并房颤中风发生风险中到重度。急性期应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抑制剂抗凝;抗凝治疗应不间断,PCI是首选治疗方式,在初始阶段可选择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3~6个月。
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可延长三联抗凝时间,可选择OAC+氯吡格雷75mg/天或阿司匹林75-100mg/天,抗凝治疗12个月,有胃粘膜出血倾向患者可加服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或抗酸药。
阿司匹林与低强度抗凝(INR<2.0)联合治疗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效果相较,实验结果不统一,但联合治疗出血危险更高。
新型抗凝药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作用
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IX因子抑制剂、组织因子抑制剂以及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但仍需加强安全性监测并积累临床应用经验。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抗栓策略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抗栓策略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抗栓策略冠心病合并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和房颤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缺氧、心肌损伤的病变,而房颤是心脏电活动紊乱引起的心房收缩无序的心律失常。

冠心病合并房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明显的威胁,抗凝抗栓策略是对其进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抗凝治疗是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管理的基石。

房颤患者由于房间壁运动不协调,形成了血流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易破裂,也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指南,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应该采用CHA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该评分系统考虑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因素,以评估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CHADS2-VASc评分大于等于2分的患者,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主要分为两类:维生素K拮抗剂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

维生素K拮抗剂包括华法林和非那西丁,需要定期监测INR值以调整剂量。

而非维生素K拮抗剂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不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使用方便。

抗栓治疗是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抗栓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冠脉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

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抗栓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

其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起到更好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但也增加了出血风险。

除了抗凝抗栓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治疗措施。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控制心率和改善心功能。

介入治疗主要指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经皮穿刺将支架放置在狭窄的冠脉血管内,扩张血管,恢复血液流动。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冠心病和心房颤动(房颤)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因此两种疾病常常同时存在。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

为了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要口服抗凝药物(OAC)治疗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

当冠心病和房颤同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但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血栓栓塞/卒中风险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房颤栓塞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连续且不断变化的,应定期进行评估。

目前推荐对所有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采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对于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推荐如下抗凝治疗方案:(1)CHA2DS2VASc评分≥2分(男性)/3分(女性)的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2)对于依从性较好、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男)/2分(女)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抗凝治疗;(3)CHA2DS2VASc评分为分(男)/1分(女)的患者应避免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

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危险性相同,抗凝治疗的方法均取决于患者的危险分层。

瓣膜性房颤具有明确的抗凝适应证,无需再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二、缺血/血栓形成风险心脏缺血事件最强的预测因素是近1年内发生过缺血事件。

既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史的患者缺血事件风险远远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且对于支架置入的患者同样适用。

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支架选择不合理等均是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以采用SYNTAX、SYNTA II或GRACE评分对PCI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缺血事件风险评估。

三、出血风险出血风险与抗栓药物及抗栓治疗强度有关。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正文: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1. 引言冠心病合并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为心律失常和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为了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对于此类患者需制定合适的抗栓策略。

2. 诊断2.1 冠心病的诊断根据患者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若有必要),明确诊断冠心病。

2.2 房颤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房颤。

3. 分级、评估与风险评估3.1 分级(根据CHADS2-VASc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因素进行评分,确定患者的房颤相关卒中风险等级。

3.2 左心房结构与功能评估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心肌电图等手段对患者的左心房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

3.3 出血风险评估应用HAS-BLE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4. 抗栓治疗策略4.1 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如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

4.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一些中风风险低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4.3 心肌保护治疗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患者心肌保护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

4.4 射频消融手术根据具体病情,对房颤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手术进行心律恢复。

5.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诊断标准、抗凝治疗方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心肌保护治疗方案等。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CHADS2-VASc评分: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的评分工具,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因素。

6.2 HAS-BLED评分系统:用于评估抗凝治疗中出血风险的评分系统,包括高血压,异常肝功能,中风病史等因素。

7. 结束语本文详细介绍了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策略,包括诊断、风险评估以及抗栓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专家共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摘要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

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

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

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及时更新,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抗栓治疗指南或共识。

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2, 3, 4]。

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5]。

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增加出血风险[6]。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欧洲[7, 8, 9]及北美[6, 10, 11]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专家共识,并均已陆续更新至第3版。

我国虽已发表了一系列冠心病或房颤相关指南或共识,但尚缺乏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指南或共识。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策略ppt【43页】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策略ppt【43页】

?冠心病患者中10%~15%同时伴有房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的患者中房颤的 比例为5%~7%
二、冠状动脉内血栓和房颤血栓形 成机制
(一)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机制
1动.动脉粥脉样粥硬化样:硬慢性化、:进行慢性病性理、改变进行性病理改变
内皮功能减退
LDL进入动脉壁 LDL被氧化 单核细胞浸润 动脉粥样硬化的 启动因子之一
NOAC 停用 24h后监测 INR值来确保华法林达到目标强度;换 药后1个月内密切监测以确保 INR稳定(至少3次INR在2~3)
? 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因其主要通过肾脏代
谢 清除,率)应≥该5根0m据l/肾mi功n的能患评者估,给给药予时华间法。林Cr3Cdl后(停内生用肌达酐
不同口服抗凝药物的转换
不同抗凝药物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抗凝不中断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出血风险
?从华法林转换为 NOAC:停用华法林后监测 INR,当 INR<2.O 时,立即起用 NOAC
?NOAC转换为华法林:从 NOAC转换为华法林时,两者合用直至 INR达到目标范围,
需注意:合用期间监测 INR的时间应该在下一次 NOAC给药之 前;
?欧洲心房颤动诊治指南建议所有具有抗凝适应 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经过评估血栓和出血风 险后均应优先选择NOAC。
?鉴于上述证据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下列情况下非 瓣膜病房颤患者优先使用NOAC:(1)不能或不愿 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包括不能或不愿监测 INR。(2)未经过抗凝治疗的患者。(3)以往使用 华法林出现出血或INR不稳定的患者。
?长期NOAC治疗患者发生ACS:综合评估冠心病相关 和心房颤动相关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常用的方法包 括GRACE评分、CRUSADE评分、CHADS评分和HASBIED评分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发布,6个问题划重点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

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话题。

近日,《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问题。

ACS和/或PCI合并房颤,PCI术中如何使用抗栓药物?图1 心房颤动患者PCI术中抗栓策略1.抗血小板所有OAC治疗的房颤患者在发生ACS后应立即口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100~300 mg),然后维持剂量为75~100 mg/d。

在已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或紧急情况下,如很可能行PCI,可考虑采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在不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时,应延迟至行PCI时再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

P2Y12受体拮抗剂应首选氯吡格雷。

2.抗凝维生素K拮抗剂(VKA):对于VKA治疗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患者,术前通常无需停用VKA,但需查INR。

术中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采用低剂量(30~50 U/kg)普通肝素治疗,维持ACT≥225 s。

NOAC:对于NOAC治疗的患者,急诊PCI无需中断NOAC。

而择期PCI则可考虑在术前停药,停药时间取决于使用的药物和肾功能(通常术前停药12~24 h,达比加群酯经肾脏清除率较高,肾功能不全者需考虑延长术前停药时间)。

PCI 术后早期,如当天晚上或次日早晨,建议开始NOAC(术前剂量)治疗。

ACS和/或PCI术后房颤患者,抗栓药物如何选择?PCI围术期需在双联抗栓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三联治疗)直至出院。

对于高缺血/血栓栓塞和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出院后阿司匹林可继续使用至术后1个月。

推荐大多数患者出院后采用OAC+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栓治疗,大多数患者应考虑在术后1年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继续给予卒中预防剂量的OAC。

房颤合并PCI的抗栓治疗策略-PPT

房颤合并PCI的抗栓治疗策略-PPT

P=0.6
J Am Coll Cradiol 2008;51:818-25
房颤合并PCI患者:OAC治疗卒中高危患者能显著降 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OAC治疗显著降低卒中高危患者 死亡/卒中/全身性栓塞风险
P=0.03
OAC治疗不增加卒中高危患者 大出血风险
P=0.63
一项研究自2000年至2010年共纳入417例房颤合并PCI的卒中高危患者(CHA2DS2-VASc≥ 2),出院后97例(23%)患者接受 OAC治疗(73例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13例OAC+阿司匹林,8例OAC+氯吡格雷,3例OAC单药),320例(77%)接受 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评估OAC用于卒中高危患者是否获益
6例患者被排除 1例没有行PCI 2例撤回知情同意 1例失访 2例不符合入组标准
284例患者进行ITT分析
双联抗栓组2例患者和三联抗栓组1例患者在撤回知情同意前纳入到ITT分析人群中
Dewilde WJ et al, Lancet 2013;381:1107–1115
WOEST 研究:双联抗栓 or三联抗栓
1. Janssen Scientific Affairs, LLC. 2016. https:///ct2/show/NCT01830543 [accessed 10 Oct 2016]; 2. Gibson CM et al, Am Heart J 2015;169:472–478e5; 3. Gibson CM et al, New Engl J Med 2016; doi: 10.1056/NEJMoa1611594
PIONEER AF-PCI研究:接受PCI的AF患者 服用NOAC的前瞻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sider best investigated agent or greatest reduction of 20 stroke
Consider agent with a positive effect in ACS Consider agent / dose with few reported GI effects Consider agent with the lowest reported incidence of GI bleed Consider agent least dependent on renal function Consider agents with no/little metabolism via CYP system Consider once daily formulation for adherence
荟萃分析: VKA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OR=0.58 (95%CI 0.52-0.64)
30.3
相对风险 降低
40.0 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发生率(%)
30.0
42%
20.3
20.0
P<0.00001
10.0
0.0 阿司匹林 VKA+阿司匹林
荟萃分析:纳入13项研究、共包括8140例患者,所有研究至少治疗3个月,评估高强度(INR>2.8)VKA联合阿司匹林 与单纯阿司匹林(对照组)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的影响
Rohla M, et al. Int J Cardiol. 2015;184:108-14.
对于房颤合并CAD患者, 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应双管齐下
房颤 冠心病
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
抗凝疗效优于抗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 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该如何选择?
1. 2. ACTIVE Investigators. Lancet. 2006;367(9526):1903-12. Bertrand ME, et al. Circulation. 2000;102(6):624-9.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稳定性CAD合并AF 显著增加死亡风险95%
2.00
经校正的长期死亡HR#
ACS合并AF 显著增加死亡风险95%
2.00
经校正的长期死亡HR#
相对风险 增加
1.95*
1.50
95%
相对风险 增加
1.95*
1.50
95%
1.00
1.0 (参照)
1.00
1.0 (参照)
房颤患者特征
CAD, previous MI or highrisk for ACS/MI GI upset / disorders / dyspepsia Previous GI bleeding or high-risk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nal impairment
*
1、2014-ESC/EHRA – 房颤合并ACS 或 PCI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 2、2015-EHRA-NOAC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指南 3、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 5、2015-中国房颤治疗建议
小结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高达40%左右,而老年冠 心病患者合并房颤比例高达20%左右;
Anand SS,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3;41(4 Suppl S):62S-69S.
Ⅱa因子抑制剂 vs VKA:显著增加冠脉事件风险
VTE-P/VTE-T汇总: 希美加群较VKA显著增加冠脉事件风险
1.00 冠脉不良事件发生率(%) 0.80 0.60 0.40 0.20 0.00

房颤合并冠心病死亡和卒中风险翻倍; 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抗凝应贯穿房颤合并冠心病治疗的始终。

目录
抗凝应贯穿AF合并CAD治疗的始终
如何选择AF合并CAD的抗凝治疗方案
拜瑞妥®在AF合并CAD中的临床应用
NOAC的临床选择建议
High risk of bleeding, e.g. HAS-BLED 3 Hig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low bleeding risk Previous stroke (secondary prevention) Consider agent / dose with the lowest incidence of bleeding Consider agent / dose with the best reduc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pixaban Dabigatran 110 Edoxaban Dabigatran 150 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比例高
中国≥60岁的冠
20.9%
心病患者中合并 房颤的比例为
20.9%
79.1%
房颤
非房颤
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1050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平均随访417天,评估中国老年 冠心病患者中房颤、CKD与死亡率的相关性
Fu S, et al. Clin Interv Aging. 2014;9:301-8.
Verheugt FW, et al. Lancet. 2015;386(9990):303-10.
ACCP 10指南:达比加群较VKA增加冠脉事件, 伴有冠心病患者应优选Xa因子抑制剂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 VTE患者,唯独IIa 因子没有得到推荐
Coronary artery events appear to occur more often with dabigatran than with VKA. This has not been seen with the other NOACs, and they have demonstrated efficacy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患者特性 ≥80岁 药物 达比加群 110mg 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 卒中史 既往消化道出血 高卒中风险,低出血率 阿哌沙班,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达比加群 150mg 达比加群 110mg,阿哌沙班, 依度沙班 利伐沙班 无安全性问题 利伐沙班较华法林减少卒中复发最多,但 其纳入既往卒中患者人数也最多 与华法林相比,唯一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 NOAC 达比加群150m可最大量降低缺血性卒中 注意事项 达比加群150mg与患者出血相关
与VKA相比,达比加群
冠脉事件发生较多。而其
他NOACs则不同,对于 冠状动脉疾病具有确证的
疗效……
Kearon C, et al. Chest. 2016;149(2):315-52.
为什么指南/专家建议推荐优选利伐沙班?
Ⅱa因子抑制剂 vs VKA?
Xa因子抑制剂 vs VKA?
Xa因子抑制剂 vs Ⅱa因子抑制剂?
Patient preference for dosing
Savelieva I and Camm AJ. Clin Cardiol. 2014 Jan;37(1):32-47
* All of these “pointers” are debatabl
LANCET专家建议: 对于伴发冠脉疾病的房颤患者推荐首选利伐沙班
RE-LY研究: 达比加群150mg较VKA显著增加心梗风险
38%
P=0.01183
1.00 0.80 心梗发生率(%) 0.60 0.40 0.20 0.00
P=0.048
RR=1.38, 95%CI(1-1.91)
0.70
0.74 0.53
0.16
希美加群
华法林
达比加群150mg
华法林
FDA对希美加群VTE预防及VTE治疗研究进行汇总,希 美加群组共包括1848例患者,华法林/安慰剂组1859例 患者,评估两组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Rivaroxaban
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 Apixaban
Apixaban 2.5 Rivaroxaban 15 Edoxaban 30
Dabigatran Edoxaban Rivaroxaban Edoxaban
Concomitant CYP inhibition.
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 抗凝应贯穿房颤合并冠心病治疗的始终

房颤+ 稳定性CAD
0
1
2
3
6
12
终身
抗凝 抗凝
单一抗板(氯吡咯雷)
房颤+ ACS(无P板
1种抗血小板药物*
房颤+ 急诊PCI
抗凝
双联抗板# 1种抗血小板药物&
* 高出血风险/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风险:缩短1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 # 高出血风险/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风险:缩短2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 & 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风险/低出血风险:延长2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优选的抗栓方案


抗凝应贯穿AF合并CAD治疗的始终
如何选择AF合并CAD的抗凝治疗方案
利伐沙班在AF合并CAD中的临床应用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 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高
60.0% 50.0% 合并冠心病比例(%) 40.0% 30.0% 20.0% 10.0% 0.0%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 (n=2016) 欧洲房颤注册研究 (n=3049) 美国房颤注册研究 (n=429417)
1.
RE-LY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纳入18113例 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110mg bid、150mg bid及 华法林组,中位随访2年,主要终点为卒中或系统性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