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

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6、联系:P44D2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

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

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

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11、内因:P76D1

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

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4、认识:P84D2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现象:P97D1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18、假象:P101D3

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19、创新思维:P115D2

(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创建新理论。

20、创新能力:

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答题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为什么说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生道路作出正确选择的。P3D1 选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人生发展。

(2)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P4D1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2.如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P6-8(四点)

()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3.什么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9D3

(1)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显示出不同质的差别。

(2)世界上一切有质的区别的事物、现象、过程、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物质的无止境的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环节,都有物质性。

(3)物质世界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统一。

4.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P17D1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是基本运动形式。

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P17D3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1)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有物作为它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6.为什么说人生贵在行动?P19D1-D3三点

(1)珍惜人生的有限时间,积极行动,立即行动。要立即行动,就要敢于行动,

不怕失败。

(2)只有积极进取,敢于行动,人生才能发展,人生之路才能不断延伸。

(3)敢于行动还要求我们做到善于行动,即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掌握行动的方法,才能使行动获得成功。

7.规律有哪些特征?(客观性、普遍性)P21D3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8.人生行动必须要有规律?P22D1、D2

(1)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自身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2)规律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人要想通过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人

生理想,必须努力探索、认识和把握人生行动规律,

9.如何把握规律,善于行动,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P23-24

人生成功必须把握规律,善于行动。行动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行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能否成功,关键是要遵循规律。

我们要善于行动,就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学会做事,克服盲目性。做任何事情都要(1)确立目标;(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3)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4)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10、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28-29三点

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第二,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就是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或者叫办事情,就是改造世界。

第三,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11、中职生如何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美好的人生?P31-32

(1)要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就要学会独立生活。

(2)要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人生,就要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3)要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还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4)主动创造是自觉能动性的最高体现。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发扬创新精神,自强自立,努力奋斗,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辉煌的人生。

12、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34D3-34(两点)

(1)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规律是客观

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2)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人的自觉能动性,才更需要人发挥自觉能动性。

13、如何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走好人生路?P37-38

(1)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更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瞻远,(2)走好人生路,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做到自信自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

(3)自胜者强。在人生的道路上,青年学生只有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自身变得强大起来,才能无往而不胜。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联系有哪些特征?P45D1

2、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3、怎样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P45D3、D4

(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

(2)联系是客观的。不论是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这么做?P46D2、D3D4(三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

5、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P47D2——P48D2,D3

(1)人际交往关系是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也就认识了这个人的本质。

(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仅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

6、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哪些表现?P51D3

事物间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显性的联系,也有隐性的联系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内部联系,也有外部联系;有本质联系,也有非本质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有偶然的联系,也有必然的联系等。

7、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PP51D4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1)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8、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求我们怎么做?P51D5

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对事物复杂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既要抓住内在的、本质的、主要的和必然的联系,也不要忽视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指

导我们的实践,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和改造事物。

9、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P50D1

(1)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2)和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我

应当树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人际和谐是每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10、如何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P53D1,D2,D4三点

(1)学会共处,关健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多样性、尊重多样性、(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承认差异和多样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彼此的尊重和诚信。要学会互相配合、学会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

(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学会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1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P58D2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2、怎样把握发展的概念?P58-60三点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第二,必要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必须看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13、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就旧事物?如何区分新旧事物?P59最后一段(1)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2)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3)判别新旧事物的关健是看这个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1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P60最后一段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5、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首先要弄清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要求我们要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成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善于发现和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3)要重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1)

(4)要正确理解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遇到挫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

15.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原理是什么?P64最后一段

事物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它的发展道路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即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行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6.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P66-67

(1))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都是对人生的考验。P66D2

(2)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在顺境面前,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促进自身发展。

(3)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逆境可能阻碍我们的人生发展,使我们受到一时的挫折。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己,可以积累人生经验,也可以催人奋进。

(4)顺境与逆境是相互联系与转化的。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将逆境和挫折视为进步的阶梯,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

(5)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生,使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16.什么是矛盾?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P70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P71-7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正因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统一体当中,这个事物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由于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统一性相互联结,对立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推动了事物向前发展。

17..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也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矛盾的这个特点称为矛盾的普遍性。P72D2

(2)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

第一,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地面对它,不能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要,

第二,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性

第三,要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18.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它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P72D3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世界上的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也各有各的特点。矛盾的这一特点叫做矛盾的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不同矛盾的时候,要依据其特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9.我们应如何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从而在矛盾中促进自身发展习。P73-74

(1)我们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地面对它,不能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2)积极地面对矛盾,还要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在对矛盾进行分析的时候,要作全面的分析。对自己也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势。

(3)在分析和解决不同矛盾时,要依据其特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直面人生境遇中各种矛盾的挑战。

20.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P76

(1)哲学上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2)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到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77 21、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P78(如何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促进人生的发展)

内因和外因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在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时、就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结合的观点。

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内因是根据,个人成长首先要靠自己努力,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素质。

其次,注重内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外部环境对于个人

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P85D1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1)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2)另一方面,认识对多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同时,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P84D3

4.什么是认识?为什么说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84D2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P85D2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正确认识(包括科学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正确认识指导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来越科学化,实践水平也越来越高。

5.认识具有哪些特征?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征

6.如何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P89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事物不是一次完成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7.为什么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P91最后一段-92

(1)知行统一中的"知"主要是指学习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知识;。“行”主要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各类实践活动。

(2)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3)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8.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现象是P97D1

(2)本质是P97D1

(3)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第一,现象和本质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出来现,

第二,现象与本质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表现。

9.什么是真象?什么是假象? P101最后一段

(1)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2)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10、为什么说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P102D1、D2

(1)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事物是复杂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的,往往是真象和假象混杂,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同在。

(2)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的相同的现象隐藏着不同的本质,有的不同的现象却是同一本质的表现。

11、为什么要学会明辨是非?

(1)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我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P103最后一段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长。P104D2

12、我们应该如何学会明辨是非,识别假象呢?(明辨是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人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明辨是非。P104

(2)明确判断和衡量是非的标准。明辨是非,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公民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P 105

(3)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P106

1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有什么重要作用?

(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指导作用。P110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改造世界。

(2)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分析和综合,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14、如何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从无数次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P110

(2)必须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P111

(3)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运用形式逻辑。P111

(4)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P112最后一段

15.现代青年要如何培养创新能力?P117D3-119

(1)现代青年要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2)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4)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5)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创新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2.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 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 在。 4.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 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5.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发展前途的事物。 6.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 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 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学会辨别新旧事物。要正确立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物质观、人生选择)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辩证法、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认识论、人生实践)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历史观、人生理想)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第一单元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P2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关系。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看P3相关链接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改造对象的目的,把事情做好。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 (1)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前提) (2)个人的主客观条件(根据) 个人的客观条件:体质、学业基础、家庭 个人的主观条件:兴趣、性格、能力 (3)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人生选择的含义:人生选择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中,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 2、人生选择是人的自我觉醒的表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能不能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影响人一生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青年人在人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迈好人生每一步。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4、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没有一定的客观根据和条件,永远都不能实现的,是不可能性。只有选择那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5、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 2、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主动地承担社会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3、要主动选择,既要抓住选择的机遇,又要慎重选择。 1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 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 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 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

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 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 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 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 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 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

哲学与人生 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

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1.此观点是片面的。人生目标的实现需要许多条件,首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其次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第三,需要制定详细计划、付诸实施。第四,要能坚守正确的人生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此观点是错误的。实现人生目标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要全面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也要全面分析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兴趣和特长。只有分析清楚自己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实现人生目标才切实可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四)材料分析题 1. 实现人生目标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宏大的人生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短、中、长期计划。一个人的人生目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会落实到每一天、每件事方。以最近的目标为指南,做好每一件事情,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付诸实施,宏大的人生目标实现就有可能。 2.(略)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三)辨析题 1.此观点是片面的。选择好了专业,将来的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不等于已经确立了理想。将自己所选的专业学好,努力成为职场中优秀的员工才是职业理想的确立。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前进的巨大的动力,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挥理想对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 2.此观点是正确的。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实现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1.(1)个人理想包括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政治理想等。小燕想自营一家酒店的理想属于职业理想。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答案(20201101144340)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 1、“哲学是 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C 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用 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 、有神论和无神论 C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 3 分,共 36 分) D ) B 、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 D 、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 化 C 、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C ) A 、发展变化的 B 、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 、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D 、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5、 “揠苗助长 ”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B ) A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 、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 、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 、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6、俗话说: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说明( A )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这句话说明( B B 按图索骥 ”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 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7、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表明(D ) 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 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 的制约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C ) A、能够改变环境 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 D、能反映外部事物 10、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 C )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 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D、能动地消灭规律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Active consciousness and self-improvement in the third lesson of philosophy and life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 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 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哲学与人生》第3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三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这节课的侧重点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好人生每一步”,着重阐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客观规律,自强不息,积极发掘自我潜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节哲学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 能力目标: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 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授课教师课时 2 授课班级课题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物质运动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内容安排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教学重点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2.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规律的内涵;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以目标导向控制整个任务实施的正确性,配合合作探究,多元评价使整个 教学过程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资源开发 1、对原教学光盘素材进行再加工,按授课内容事先做好教学预期成果,使学生在学习前先看到学完本次课后能完成的成果。 2、自行开发了与本课相对应的教学课件,方便教学,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及内容安排学生 活动 设计说明 (一)导入 【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发展】 邓亚萍的 事例 由此可 见,人生行动,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是非常重要的, 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深刻懂得这一道理,就要 学习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案例 学习 导入本课 的学习, 引入本课 的教学内 容。 (二)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我们共同看下面的名言和诗句:你能否说出空 2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四课 一、填空题 1、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社会联系、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人际交往 3、广泛性、多样性、人的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4、联系、全面、孤立、片面 5、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核心价值观 二、选择题 1、A 2、B 3、D 4、A 5、C 6、D 7、C 8、A 9、C 10、A 三、辨析题 1、要点:观点错误。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人际和谐意味着不 同个性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和睦相处,互助、互补、互利,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的平衡、和谐状态。 2、要点:观点错误。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无疑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人际和谐对事业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谐人际是每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和谐人际能培养人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谐人际有力与自我实现,以积极的态度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地认识和完善自我,有利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广泛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能力,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有利于人们之间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这些都是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1、结合图示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由于“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即可。 2、要点:从联系的观看来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环的中国,特别是一些外资经济和对外经济,出现订单减少、收缩规模的情况,也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市场。作为中职学生,面对就业形势,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因为就业市场上“技能水平高,操作能力强”毕业生历来比较受企业欢迎;二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严峻的就业形势,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就业压力,加强人际交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做事,建立于同学、同事真正的友谊,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3、结合教材内容主要说明和谐人际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只要条例清楚、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课 一、填空题 1、突破、飞跃、前进、上升 2、全盘抛弃、扬弃、克服、保留 3、发展、发展、与时俱进 4、生理发展、精神发展、循序渐进、曲折发展、曲折中迂回向前发展 5、顺境、逆境、对人生的考验 二、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A 7、D 8、C 9、D 10、B 三、辨析题 1、要点:观点错误。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时间出现的先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第五单元答案 哲学与人生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D 5、B 6、A 7、C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 1、AC 2、BCD 3、ACD 4、ABD 5、ABCD 6、ACD 7、ABCD 8、ABC 三、辨析题 1、义与利是对立的,我们只能舍利取义。 片面。(1)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统一在公共关系上,是利益和道德的统一。义和利又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和利不能同时兼得,但义和利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2)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因为利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利,正当得利就应该努力争取。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错误。(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2)人生活在社会中,应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为有的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但两者的统一性表明有些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处事原则体现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在为社会、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首先应强调“我为人人”,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请你用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知识谈谈材料一外来务工人员的错误做法。 (1)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认识社会的产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都依赖于社会。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个人和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3)外来务工人员的做法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孩子失去和社会的接触,失去正常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2、请你谈谈材料二青年和他的朋友对话,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利己和利他? 那位青年一味的追求:“人人为我”,却不讲奉献,显然他的人生价值观在于索取。实际上,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劳动创造的成果,即“人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即这位青年的朋友所坚持的“我为人人”的观点。 “我为人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站,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的对象,个人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就每个人而言,首先应该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应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实现了“我为人人”,同时也就接受了“人人为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

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 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社会的发展是由作用决定的。 A、某个小团体 B、某个杰出人物 C、一个机构 D、无数人共同的想法 (2)下列关于理想信念的关系正确的是() A、信念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的,不懈奋斗的意志力 B、信念是理想的延伸和体现 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D、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状态 (3)信念对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有() A、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 B、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 C、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 D、聚集各方的感召力量 (4)是人在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科学技术 B、文化知识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经济建设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A、相互联系 B、相互促进 C、相互依存 D、相互制约 (7)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①鼓舞作用②约束作用③明确前进的方向,规划一个人的发展 ④鞭策作用⑤激发人的潜能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8)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生目标就是明确的努力方向 B、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是怎样的人

C、人生活动动机的表现,即一个人想要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 D、以上说法都对 (9)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基本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历史发展的矛盾 (10)理想实现的主观条件是() A、坚定的信念 B、顽强的意志 C、自觉的责任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1)下列对理想,对人生发展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B、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理想对人生发展起阻碍作用 D、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 (12)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要() A、有炽热的感情 B、要刻苦学习 C、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 D、保持相对稳定 (13)下列对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 A人生要有目标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 (14)“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胜其远”是指() A.理想B.责任C.信念D.意志 (15)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之中有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②无产阶级学说③人剥削人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④ (16).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信念是() A.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B.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C.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D.凝聚各方的感召力量。 (17)关于理想和现实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 单元 级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 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6、联系:P44D2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 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 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 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11、内因:P76D1 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 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4、认识:P84D2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现象:P97D1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18、假象:P101D3 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教师:(小

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 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