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P对胰头癌与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摘要】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困难,应与胰头癌相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者出现胆管,胰管,十二指肠梗阻的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对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这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术前均不能排除胰头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1例发生胰漏,余恢复正常,效果良好。

【关键词】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胰头癌慢性胰腺炎的特殊表现类型可表现为胰头部肿块,在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和生化免疫指标都很难和胰头癌相鉴别。

本文系统性的回顾我院10年来收治的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尽量避免误诊误治。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62岁,有胆道结石5例,酗酒2例,查体发现ca199增高1例,急性胰腺炎2例,进一步检查发现胰头占位。

1.2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出现上腹不适。

伴皮肤巩膜黄染者6例。

诊断2型糖尿病3例,具有典型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表现(如脂肪泻)1例。

发病时间7-150天不等,平均62天。

1.3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1.3.1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持续性增高者9例。

本组病例均行cea、ca50与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ea阳性1例(10%),ca50或ca19—9增高者9例(90%)。

8例患者(80%)ca19—9明显增高,其中最低者为正常高限值(37 u/m1)的2倍。

最高者达450 u /ml,为正常高限值的10倍以上。

1.3.2影像学检查:全组病例均行腹部彩超检查,9例发现胰头部体积增大或呈结节状肿大。

10例均行增强ct扫描或mri扫描均发现胰头肿块,其中,伴胆道扩张8例,伴胰管扩张6例。

术前均拟诊为“胰腺癌。

2结果2.1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特点慢性胰腺炎的不可逆性发展累及胰腺的邻近器官,这些慢性胰腺炎并发症形成假性囊肿或胰腺的炎性包块,而这些炎性包块通常位于胰头部【1】,诊断胰头肿块容易,但是确定肿块是否是恶性的则十分棘手,最重要的是区分胰头癌和慢性胰腺炎。

磁共振评估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评估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评估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探讨磁共振(mri)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临床追踪和其他影像学方法证实为慢性胰腺炎患者且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保持完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结果:慢性胰腺炎的磁共振典型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串珠状扩张胰管穿透病变区、动态增强扫描同步强化、t1wifs病变区信号减低与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

结论:磁共振(mri)能够显示胰腺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形态改变、纤维化程度、更早发现慢性胰腺炎,mr灌注成像、细胞特异性对比剂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等使用新技术的应用让磁共振(mri)成为当前检查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方式,临床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磁共振(mri)慢性胰腺炎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9-02因为磁共振(mri)检查手段具有非常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所以它能够对胰腺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及病理改变进行非常清晰地显示,特别是对于早期慢性胰腺炎或者轻度慢性胰腺炎,磁共振(mri)的临床价值要显著优于ct检查。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ri检查。

现将有关资料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临床追踪和其他影像学方法证实为慢性胰腺炎患者。

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4岁至68岁,平均45.5岁;临床表现:反复/间断性上腹疼痛或者上腹不适、腹泻、厌油、恶心、急性发作时伴有严重的腹部疼痛。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保持完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1.2mri检查。

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8h禁食。

mri的扫描序列为:haste t2wi(轴位、冠位),厚层和薄层mrcp,动态增强前后的脂肪抑制flash t1wi(轴位),flash t1w(轴位)。

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应用评价

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应用评价

165近几年来,我国胰腺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肿块型胰腺炎以及胰腺癌的发生概率也有所增加。

前者属于一类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如果胰腺炎患者疾病反复性发作,非常容易引起肿块性胰腺炎,疾病的出现和胰蛋白酶消化功能存在巨大关联性[1]。

值得说明的是,肿块型胰腺炎以及胰腺癌超声影像存在一定差别,经彩超检查能够发现发生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病灶内存在强回声斑块,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钙化灶或者胰管结石。

与之相比,胰腺癌并不具备此类特点。

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超声影像后方回声增强;而胰腺癌则表现为衰弱的情况。

另外,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彩超检查中可发现,其病灶四周存在彩色血流绕行、血管受到压迫的情况。

为了全面探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彩超检查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5年5月25日—2020年5月25日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2例胰腺癌和肿块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现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及方法1.1 基线资料本试验择取2015年5月25日—2020年5月25日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2例胰腺癌以及肿块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样本。

两种疾病患者的具体例数均为31例,现将其命名为肿块型胰腺炎组以及胰腺癌组。

在胰腺癌组中,男性共计21例、女性共计10例。

年龄均值为(46.39±2.33)岁。

肿块型胰腺炎组中,男性共计22例、女性共计9例。

年龄均值为(47.39±3.62)岁。

受试者均存在病理学资料,且影像学资料完整。

排除对象:影像学资料缺失者、既往接受过腹部手术者、拒绝接受实验调查者。

1.2 检查方法针对于2小组受试者开展彩超检查,本实验应用东芝Aplio 500等彩超设备,对受试者开展诊断。

将探头频率调节为7.50~10.00 M H z。

开展检查之前,告知受试者保持禁食禁水状态10 h。

在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有效暴露上腹部,在此之后工作人员对受试者的上腹部局部实施多切面连续彩超扫查。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 2 2,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 %D . . ’年- 月第 0 卷第 & 期 !< = " 8>? @ % $ %< # " 86 $ 8 $ A @ #B 7 A E # 3 0%; E 3 &%; E F 3 2 . . ’ C
腹部影像 ! 综述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 !D . . ’年- 月第 0 卷第 & 期 !< = " 8>? @ % $ %< # " 86 $ 8 $ A @ #B 7 A E # 3 0!; E 3 &!; E F 3 2 . . ’ C
+’ 2 4+
织或离体器官细胞内部进行直接的化学观测 ! 而且可 以 在 保 持器官或组织生理功 能 的 情 况 下 非 损 伤 性 地 实 施 多 指 标 测 定! 从而避免了活检导致的 并 发 症 " !P B Z通 过 射 频 脉 冲 激 然后测量原子核弛豫过程中释 放 出 来 励受检物质的原子核 ! 的自由衰减信号 ! 再经 过 傅 里 叶 转 换! 在化合物固有的化学 位移上显示其波峰 ! 以波谱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感兴趣 区 内 物 质的生化代谢变化 " 目前临 床 常 用 的 波 谱 包 括 氢 #[$ 和
54女四川省自贡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提供了以下信息胰腺癌多表现为边界较清楚信号较均匀的肿块而边界不清散在分布信号混杂不均的肿块为炎性肿块的可能性大胰腺炎性肿块更容易出现2z高信号低信号的小泡状影常常多发其病理基础为小潴留囊肿主胰管相对光滑均匀的扩张后于肿块处突然中断多提示胰腺癌近端胰管及胆管不规则扩张或呈串珠状改变以炎性狭窄的可能性为大胰腺癌更容易侵犯胰周血管并出现淋巴结转移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单一的非侵入性的确诊手段活检是最可靠的方法但仍有许多限制如假阴性率以及包括出血胆汁和胰液的渗漏在内的并发症并且可增加恶性肿瘤播散的可能性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探索一种准确敏感及非侵入性的诊断胰腺癌的方法其中以波谱成像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分析与鉴别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分析与鉴别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分析与鉴别尹秀玲;邱士军;张雪林【期刊名称】《实用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8(27)2【摘要】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资料与方法对15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和12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

层厚、间距5~8mm。

结果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征象分别为:(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低与等密度(2例,8例),其余13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2)胰管与胆管均扩张(6例,8例);(3)胆总管下段扩张突然狭窄截断(0例,7例);(4)胰周大血管侵袭、包绕、包埋(0例,6例)。

结论胰头癌的血供特点与生物学行为是其与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鉴别的重要依据。

【总页数】3页(P198-200)【作者】尹秀玲;邱士军;张雪林【作者单位】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51;R657.510.4【相关文献】1.CT 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 [J], 樊峻强2.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 [J], 田笑;鹿强;殷小平;梁广路3.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影像鉴别诊断 [J], 杨娴;张荣胜;左鹏;杨志勇4.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影像鉴别诊断 [J], 张吉林;吴铭;夏佳伟5.CT及MRI多模态参数对鉴别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价值 [J], 张杰;李杰;毕卫群;华辉;李颖端;陈静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作者:汪晓波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之间就诊的胰腺癌患者25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15例。

选用MRI扫描机进行平扫,形成多角度图像,增强扫描形成多角度图像。

对两组患者进行病灶形态学特点以及肿块处以及肿块近端胰管改变情况比较。

结果: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肿块的发生部位、边界是否清晰、肿块处“胰管穿通征”、中断以及肿块近端串珠样扩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MRI联合序列检查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胰腺癌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可以看做是胰腺当中局部出现肿块形式改变,与胰腺癌之间表现比较相似,通常难以分辨[1]。

近年来,MRI 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能够进行多种序列结合形式的胰腺癌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与诊断。

本次研究为了对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深入探讨,选取某院临床胰腺癌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之间就诊的,由MRI检查诊断的40例胰腺癌或者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胰腺癌患者25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15例。

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为(57.5±1.5)岁。

所有患者中,出现上腹不适以及疼痛的为26例;具有急性胰腺炎病史的为9例;出现皮肤或者巩膜不同程度黄染的为11例;剧烈疼痛的为5例;肩背部放射性疼痛的为4例,胆红素指标升高的21例。

1.2 检查方法选用德国西门子MRI扫描机,利用8通道替补相阵控线圈。

患者检查时需要仰卧,头先进先出,检查过程当中需要均匀呼吸,避免影响运动伪影的发生。

MR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MR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MR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核磁共振诊断系统(MR)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以及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共95例研究对象,按患者的疾病不同进行分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组共56例,以及胰腺癌组组患者共39例,采用MR扫描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扫描检查。

对两组患者的MR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MR在鉴别诊断两种疾病间的应用价值。

结果:根据MR扫描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肿胀发生率高于胰腺癌组,病灶处密度低于胰腺癌组,血管侵犯发生率低于胰腺癌组,被膜样边缘、肾脏受累发生率高于胰腺癌组,两种患者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MR扫描检查能够准确的区别判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癌;MR扫描;鉴别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118-01对于多数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并且对于多数症状不明显的患者而言当缺乏影像学资料的时候,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与胰腺癌肿瘤患者在临床症状特点等比较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这也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2]。

MR扫描检查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包括胰腺炎、胆囊炎等内科疾病的诊断中均有应用,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MR扫描进行诊断检查,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源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共9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本研究,男性57例,女性38例,年龄29~76岁,平均 (48.9±14.7)岁,患者的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1.7±0.5)年。

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或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胰腺癌,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少 、血窦 变窄 、灌 注下 降 、血 流减 少与 T 2变 短 的情况 ,其 A DC值也 相 对较 低 , 目前 ,临床 中已证 实 ,乳腺 癌 患者 与 肝 癌 患者 A DC值普 遍 较 低 ,但是 在 卵 巢囊 肿 等 肿 瘤 之 中 , A DC值与 正常组织 显著差 别 , 这可 能和肿瘤 成分相 关 。因此 , 使 用胰 腺组织 A DC值来 鉴别 肿块 型慢 性胰 腺 炎与胰 腺 癌还 有待研 究 。
散梯 度长度 、 幅度 、间隔的变化 就能够 得出弥散 距离 ,目前 , D WI 在 中枢神 经 系统 中 的诊 断价 值 已经 受到 临床 专 家学 者 的认 可 ,此外 ,在 回波平面成像 技术 E P I 的发展 之下 ,D WI 在 临床腹部 脏器 的检 查 中也 得到 了越 来越广 泛 的使 用 】 。
3 . 2 利用高 b值 D WI 图诊 断胰腺癌
除 了可 以利 用 AD C值测 量 胰腺 疾病 之外 ,还 可 以使 用 D WI 图像进 行 分 析 ,肿 瘤 细胞 有 着致 密性 的特 征 ,其 中细 胞 器对 于 水分 子 运 动也 起 到一 些 限制 作 用 ,因此 ,肿 瘤 组 织 D WI 信号 比正 常组 织 衰减 程度 更大 ,也 就是 说 ,肿瘤 组 织信 号强度 更高 。有关学 者认 为 ,D WI 图像 与 C T类似 ,能 够 与传 统 MR配合 来诊 断胰 腺炎 疾病 】 。
3 . 1 利用 A D C值诊断胰腺癌 与慢性胰腺炎
在 细胞 内外 ,水 分 子 弥散 速 度是 不 同的 ,细 胞 内弥 散 速 度较 慢 ,组 织 弥散特 性 A D C值 与细 胞 内外成 分 比例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在细 胞 密度 越 大 ,细胞 越 多 ,AD C值 就会 越 低 。慢 性胰 腺 炎 患者 在纤 维 化 的影 响 之下 ,会 出现 水分 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d J .A nS r no, 0 18 2 :7 —8 t y[ ] n ugO cl 20 , ( ) 19 16. u
[ ]SnhN,R grP, todC 3 ig oes Aw o W,ea.S ot or m icat i t1 hrcus e pr ni — — e i b
oi h r p rp t n s wih p l n r n i r t s i te i t n ie t t e a y f a i t t u mo a y i f tae n h n e sv c o e l
c r ni A r p s d s l t n fri d s r i ae a t i t r s f — aeu t . p o o e o u i o n ic m n t n i o i p e c p o i b c i
学 杂 志 ,0 1 8 ( ) 3 43 0 2 0 , 1 5 : 1 —2 .
结 果显示 , 与对 照组 比较 , 实验 组 治疗 效 果 相 似 , 且 抗 生素 1 3和抗生 素 经济 支 出 明显 降低 , 示 出 良好 显
的社 会效 益和经济 效益 , 同时 C I PS治疗 组未筛选 出 多 重耐药 菌 , 示 一 定 的 生态 学 效 益 。 Pls 等 。 显 e i 。 o
[ ]R a , ahm R, n aH,ea.Tete tf ooo il ot 2 adI H ce Han t 1 r m n o scm a ps a n -
o e ai e p e mo i n c n e a in s a p o p cie r n o z d p rtv n u n a i a c r p t t : r s e t a d mie e v
itr s c td a dhah a .soit n u na[ ] m l o— s ie , n eh er asc e p emoi J .A J a aoa e ad
R si C i C r M d 2 0 1 1 4 : 8 -1 epr r ae e , 0 5,7 ( ) 3 8 6 t 4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第 5 0卷 2期
者存在 院 内获得性肺 炎 而未 被诊 断。 如漏诊肺 炎致
临床 尚有更多 工作需 要继续研 究 。
参考 文献 :
[ ]A r a h rccS ce ;Ifci s i ae o i yo m r a 1 me cn T oa i oit n t u s ssS c t fA ei . i y e o D e e c
Gu d ln sf rt e ma a e n fa u t wi o p t la q i d v n ‘ i e ie o h n g me to d l t h s ia・ c u r e t s h ・ e ・
使抗生 素使用 延迟 有 可 能导 致病 情 恶 化 , 瘤 病死 非
我 们本 已十分脆 弱 的微 生 态环 境 , 加抗 生 素 附加 增 损害, 筛选 出更 多多重 耐药菌甚 至是 泛耐药菌 。 为此 , 我们 引 人 美 国 学 者 Snh等 提 的改 良 ig 的 CI PS评分 系统来指 导临 床应用抗 生素 , 需 7项 所 指标 均为临 床较常 规 应用 指 标 , 于获 取 且重 复 性 便 强, 可操作性 强 , 较敏感且 相对特 异 的筛选 出感 染 可 的高危 患者 , PS>6分 即早期 予 以抗 生 素治 疗 , CI 治 疗 期 间动态 监测 C I , PS PS C I ≤6分 可 停 用 抗 生 素 。
率增加 : 反之 , 如过 度 放 宽抗 生素 使 用适 应 证 , 会使

些本 不应 接 受 抗 生 素 治 疗 的 患 者接 受 抗 生 素 治 险 ; 为严 重 的是长 期 大量 应 用抗 生 素 治疗 会 破坏 更
疗, 增加 医疗 费用 支 出 , 加 发 生药 物 不 良反应 危 增
C e t 2 0 ,3 ( ) 1 一0 . h s, 0 8 1 分系 统用 于 脑外 伤 患 者合 并 肺炎 患 者 PS评 的 临床诊治 获得较好 临床 疗效 , u a L n 等 也证 实 了 CI PS的临床 应 用 价 值 。 由于 目前 对肿 瘤 患 者 实 施 CI PS评分指 导 临床 抗 生 索 应用 尚无 大 样 本 前 瞻 临 床研究 , 对于肿瘤 患 者 的不 同发病 部 位 和不 同的 临
t n[ ] i J .Am JR si Ci C r e ,20 ,6 2 P 1 :0 — o epr r a M d 0 0 12( t ) 55 t e
5l . 1
[ 4]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卫 生 部 . 院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行 ) J . 医 试 [ j 中华 医
[ 5]Ko psM.D e hs aet aevnitr s c tdpemoi lm a ostip tn v etao- s ie nu na i h l aoa [] A J .J MA, 0 7 27 1 :5 319 . 2 0 ,9 (4) 18 -5 3 [ ]Pls P aas A,Svrnn P, t .Ponscrl o i cl 6 e i ,Brsi o eeg i e a r ot e f l ia i 1 g i o cn adlbrtr ci r fietyer A nba nuy [ ] n aoa y rei o dni al V P i ri i r J . o t a f y n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