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书讯
高效耐用抗菌织物敷料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高效耐用抗菌织物敷料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唐进;吴军;罗高兴;王锡华;马兵;陈希炜【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06(35)4【摘要】目的了解高效耐用抗菌织物敷料(有效成分为载银磷酸锆)对烧伤后Ⅱ度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72例烧伤后Ⅱ度创面患者为受试对象,磺胺嘧啶银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创面用高效耐用抗菌织物敷料及磺胺嘧啶银覆盖后治疗、控制伤口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效耐用抗菌织物实验组比对照组创面用药后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平均提前3.39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用药后6d及12d的细菌累计清除率分别为83.87%、96.77%,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高效耐用抗菌织物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未见局部致敏和全身症状.结论高效耐用抗菌敷料能有效促进烧伤后Ⅱ度创面的愈合,抑制创面细菌生长.【总页数】3页(P327-328,331)【作者】唐进;吴军;罗高兴;王锡华;马兵;陈希炜【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4【相关文献】1.高效耐用抗菌织物对烧伤创面感染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曾超;刘旭盛2.烧伤创面各种敷料的利弊及新型敷料研究进展 [J], 王磊;谭谦;胡克苏;张逸3.泡沫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J], 张霞;曹玲;张云4.抗菌织物敷料联合荧光剂在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由丽波;吕青5.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效果分析 [J], 郑若;李志斌;余谦;曾荣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外用治疗皮肤创伤修复研究进展

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 则卫气从 之 而不通,壅遏 而 不 得 行,故 热。 大 热 不 止,热 胜 则 腐 肉,肉腐则为 脓 ”。 津 液 不 足 致 皮 肤、肌 肉、骨 骼、脏 腑等失其濡润之功,药物难以到达 靶组 织,疮面难 以 进行修复。津液 多 而 不 化 则 使 水 湿 内 生,出 现 病 理 变 化 ,阻 学 进 展 2018 年 第 39 卷 第 8 期 (总 第 302 期 )
化氮 合 酶 有 3 种 亚 型,分 别 是 神 经 型(nNOS)、内 皮 型(eNOS)和 诱 导 型 (iNOS)。 研 究 表 明,增 加 组 织 或细胞中内皮型的蛋白表达水平或酶活性能够提高 NO 水平,促进创伤 愈 合;反 之,则 延 迟 创 伤 愈 合[3]。 ConnellyL 等 研 [4] 究 表 明,在 eNOS 基 因 敲 除 的 鼠 骨髓巨噬细胞 中,NFκB 活 性 降 低、iNOS 表 达 以 及 NO 含量都 减 少,故 eNOS 在 引 发 早 期 炎 症 和 细 胞 激活中具有关 键 作 用。 通 过 腹 疝 模 型 试 验 证 实,选 择性iNOS抑制 剂 LN6亚 氨 乙 基赖 氨 酸 (LNIL) 可使肉芽组织中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vascularendo 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 达 量 减 少 ,延 缓 伤 口 愈 合 。 [5] 2.2 细 胞 在 创 伤 愈 合 中 的 作 用
2 创 伤 愈 合 的 分 子 机 制
2.1 一 氧 化 氮 在 创 伤 愈 合 中 的 作 用 近年来,一氧化氮(NO)在创伤愈合 中的作用 越
来越受到学者们 的 关 注。NO 是 由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催 化 L精氨酸生成瓜 氨 酸,同 时 释 放 出 小 分 子。 一 氧
烧伤科用于伤口修复的新药

新药研发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新 型烧伤治疗药物对于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伤口修复的重要性
伤口修复是烧伤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和 治疗效果。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烧伤科 用药,以促进伤口快速修复,减 少感染和疤痕的形成,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生物敷料
新药可与生物敷料联合应用,利用生物敷料的良好贴附性 和透气性,为伤口提供理想的愈合环境,同时发挥新药的 促愈合作用。
细胞治疗
结合细胞治疗手段,如干细胞移植等,新药可进一步促进 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功能,为严重烧伤患者带来更为显 著的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治疗
01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新药的应用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
研究问题
新药在烧伤治疗中的有效性如何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何优势 ?如何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02
烧伤科伤口修复现状及挑 战
烧伤伤口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热力烧伤
由火焰、热液、热蒸汽等 引起,伤口通常呈现不同 程度的红肿、水疱、焦痂 。
化学烧伤
由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 引起,伤口常有腐蚀性, 可深达肌肉、骨骼。
安全性评估
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新药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安全,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同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新药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04
新药作用机制与疗效分析
药物作用靶点及途径
靶点
新药主要针对烧伤伤口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促 进伤口愈合。
途径
药物通过局部涂抹或喷雾等方式应用于烧伤伤口,被皮肤吸收后,直接作用于伤 口部位的细胞和分子,发挥治疗作用。
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杨瑞琪程新德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17期[摘要]与一般伤口相比较而言,难治性创面的愈合涉及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生化反应,痊愈困难。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各类方法,目前对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宏观,已深入到微观的研究。
除了最经典的手术方法外,新的治疗方法有新型敷料治疗、VSD治疗、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笔者就难治性创面的最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方便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难治性创面;细胞治疗;基因治疗;VSD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7-0077-04难治性创面是指在期望的时间内不能正常愈合,与部位和宿主有关的一类创面。
它的愈合涉及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生化反应,痊愈困难。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各类方法,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学工作者们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难治性创面的处理中有些宿主本身的遗传因素或者发生癌变都是难以人为控制的,但是有些环境因素,如嗜烟酒、营养不足及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得到改善或治疗的。
目前对难治性创面治疗方法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宏观,已深入到微观研究。
本文就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治疗方法1.1 手术治疗对于难治性创面,最经典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其优点在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复发率低,但是另一方面风险和创伤都比较大。
因此,我们在选择手术治疗的时候要对产生的功能和外观损害和缺陷予以权衡,尽量以相对小的代价治愈创面,保全或减少功能损害。
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组织瓣修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各类皮瓣、肌瓣、肌皮瓣和筋膜瓣。
皮瓣因血供的影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而筋膜瓣因带有深部的深筋膜或肌膜而血运较皮瓣改善使长宽比例增加更有利于应用。
肌瓣和肌皮瓣因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而且来源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感染创面、慢性骨髓炎、骨外露创面的修复[1]。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Infect Inflamm Rep, Vol.20, No.2, June 2019. 118 .cells in the antimicrobial host response of hematopoieticstem cell recipients with graft-versus-host disease--friends orfoes?[J]. Leukemia, 2014, 28(10):1941-1948.[33] R oemeling-van Rhijn M, Mensah FKF, Korevaar SS, et al .Effects of hypoxia on the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FrontImmunol ,2013,4:203.[34] S ung DK, Chang YS, Sung SI, et al Antibacterial effect ofmesenchymal stem cell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is mediated by secretion of beta-defensin-2 via toll-like receptor 4 signalling[J]. Cell Microbiol ,2016,18:424–436. [35] H all SR, Tsoyi K, Ith B, et al .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mprove survival during sepsis in the absence of heme oxygenase-1: the importance of neutrophils[J]. Stem Cells ,2013,31:397-407.[36] A ndersson DI, Hughes D, Kubicek-Sutherland JZ.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 peptides[J]. Drug Resist Updat ,2016,26:43-57. [37] W ang TT, Nestel FP, Bourdeau V, et al . Cutting edge: 1,25-dihydroxyvitamin D 3 is a direct inducer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 expression[J]. J Immunol ,2004,173:2909-2912. [38] W eber G, Heilborn JD, Chamorro Jimenez CI, et al . Vitamin D induces the antimicrobial protein hCAP 18 in human skin[J]. J Invest Dermatol ,2005,124:1080-1082.[39] H an JE, Jones JL, Tangpricha V, et al . High dose vitamin D administration in ventil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 pilot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Transl Endocrinol ,2016,4:59–65. [40] B runetti G , Posa F , Mori G , et al . Vitamin D promotes MSC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stimulating cell adhesion and αV β3 expression[J]. Stem Cells Int, 2018, 2018(2):1-9.(收稿日期:2019-01-24)•书 讯•《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共26册)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我国创伤医学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领军人付小兵院士担任总主编,各分册主编都是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作者群体实力雄厚,学术造诣高。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26册)书评

「「二一、《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26册)书评《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共26册)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由我国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付小兵院士担任总主编。
丛书内容原创性强、观点新颖权威,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介绍创面修复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展示我国创面修复学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理论、技术和发展最成果,科学、先进、实用的大型标志性系列学术著作,代表了我国目前创面修复学领域的国家级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统览本套丛书,我认为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丛书因重大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发展而编著。
第一,创面治疗是一个古老的医学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创伤和创面治疗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种类明显增多,发病率居高不下;二是发生机制更加复杂;三是治疗难度加大;四是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与医疗资源;五是人们对创伤和创面治疗结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现代社会对创面有重大治疗需求。
第二,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创面有重大治疗需求,特别是为解决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医学领域的重要难题,必 须加强创伤学和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做好创面治疗的基础和新技术研究,并将各种对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和减少医疗负担起到重要作用的新治疗技术、新方法、新药物和新材料转化应用于临床,同时对这些新技术和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规范和指导。
基于以上两点重要原因,我国创伤医学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领军人付小兵院士领衔主编出版了这套“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O2•权威专家著书,确保图书内容质量和学术水平。
丛书总主编付小兵院士是国际著名创伤医学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各分册主编也是国内创伤和创面修复学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医学专家,如黄跃生、吕国忠、陆树良、吴军、程颱、韩春茂、胡大海、李学拥、贾赤宇、刘毅、许樟荣、郭光华、谭谦、王深明、史春梦、朱家源、魏在荣、李宗瑜等教授。
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开放课题

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开放课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创伤烧伤复合伤的治疗和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交流,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决定开放一些课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以下是本实验室开放的课题列表:1. 创伤内科学研究1.1 重型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研究1.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研究1.3 创伤相关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2. 烧伤医学研究2.1 烧伤伤情评估与烧伤严重度的动态监测2.2 烧伤创面愈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2.3 烧伤后并发症的防治新技术研究3. 曳光药物疗法研究3.1 曳光药物在创伤烧伤复合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3.2 曳光药物的新型合成与改进3.3 曳光药物在疼痛控制和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4. 伤情远程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4.1 伤情远程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2 伤情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和评价4.3 基于人工智能的伤情诊断技术研究以上课题的开放旨在吸引国内外具有相关研究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创伤烧伤复合伤领域的前沿问题,加速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我国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领域的发展。
欢迎对以上课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积极报名参与,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对课题进行推荐和意见反馈。
我们期待与您共同共享思想,共同开展深入探讨,为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由国家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开放的一系列课题引发了广泛的研究者关注。
此举打开了通向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之门,并为深入探讨相关医学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评台。
实验室也将为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以期望通过集思广益的智慧,推进创伤烧伤复合伤医学领域的发展。
下面将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一部分内容展开更为详细的介绍。
创伤内科学研究是实验室课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重型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重型创伤病例在急救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影响了治疗效果。
康复新液用于治疗复杂性创面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大理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5卷第10期2020年10月Vol.5No.10Oct.2020复杂性创面,又称难愈性创面、毁损性创面,是指由多种因素造成,同时伴随机体组织暴露、感染、坏死、缺损,且难以自愈的深度创面。
其形成原因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外因性,包括外伤性如烧烫伤、放射损伤、医源性等;第二种为内因性,包括糖尿病足,血管性、自身免疫性溃疡,肿瘤(手术切除)等;第三种为复合性,如褥疮〔1〕。
复杂性创面是外科创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反复发作、难以自愈的特点〔2〕,若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概率。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复杂性创面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3〕,主要有负压封闭引流(VSD )技术,物理疗法如红外线、光子疗法,生长因子类药物,基因治疗,新型敷料的使用,软膏类药物,中医药应用等〔3-4〕。
康复新液自美洲大蠊提取而得,既可口服,也可外用,具有修复创面、抗炎、消肿、增强免疫力、修复皮肤黏膜辐射损伤、抗肿瘤等药理作用〔5-6〕。
临床研究报道,康复新液能够有效修复由烧烫伤、术后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深度创面损伤,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本文对康复新液用于治疗复杂性创面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 分析,以期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以及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万方知识服务平台。
中文检索词:康复新、创面、烧烫伤、术后、糖尿病足、压疮、放射损伤;英文检索词:Kangfuxin 、wound 。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②研究对象:皮肤有深度创面的患者,致伤原因不限;③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创面,观察组采用康康复新液用于治疗复杂性创面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欧玲1,杨连珠2,彭芳1*(1.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德宏州妇幼保健院,云南德宏678400)[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新液治疗复杂性创面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㊀李伟然,汪志凌,万朝敏.肠道菌群与 肠⁃肺 轴之间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7):548⁃551.
18㊀葛文翠,刘㊀丽.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3):55⁃58.
19㊀殷楠楠.肠道菌群失调在临床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5):133⁃134.
20㊀Haiyan,Weiqiang,Huang,etal.Theeffectsofprobioticsadministrationonthemilkproduction,milkcomponentsandfecalbacteriamicrobiotaofdairycows[J].SciBull,2017,62(11):767⁃774.21㊀NohCK,KimBS,HongG,etal.EffectsoftheAdministrationofProbioticsonFecalMicrobiotaDiversityandCompositioninHealthyIndividuals[J].JNeurogastroentMotil,2018,24(3):452⁃459.22㊀司继刚,孙㊀敏.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4,25(38):3624⁃3627.
23㊀王㊀威,岳㊀妍,郝莉莉,等.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258⁃1260.
24㊀石朝积,冉春艳,吴兴文,等.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7,34(3):1⁃5.
25㊀闫㊀翔,李㊀钰,刘㊀芳,等.微生态制剂预防老年抗生素相关
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8):936⁃938.
26㊀HorieH,ItoI,KonishiS,etal.IsolationofESBL⁃producingBacteriafromSputumin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or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DoesNotIndicatetheNeedforAntibioticswithActivityagainstThisClass[J].IntMed,2018,57(4):487⁃495.
27㊀李㊀娜,蒋林伟,张伟浩,等.用益生菌制剂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00⁃102.
28㊀WagenerS,SchulzS,HanselmannK.AbundanceanddistributionofanaerobicprotozoaandtheircontributiontomethaneproductioninLakeCadagno(Switzerland)[J].FemsMicrobiolLett,2017,74(1):39⁃48.
29㊀FenchelT,FinlayBJ.EndosymbioticMethanogenicBacteriaInAnaerobicCiliates:SignificanceFortheGrowthEfficiencyoftheHost[J].JEukaryoticMicrobiol,2010,38(1):18⁃22.
30㊀刘松珍,张雁,张名位,等.肠道短链脂肪酸产生机制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99⁃103.
(收稿日期:2018⁃07⁃10)
胡㊀明,李晓莉,甄㊀鹏,等.益生菌制剂在老年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4):458⁃462.
㊃书㊀㊀讯㊃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书讯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是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26个分册,由创面修复学领域领军人付小兵院士担任总主编,各分册主编都是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作者群体实力雄厚,学术造诣深厚㊂丛书内容原创性强㊁观点新颖权威,是一部比较全面㊁系统地介绍创面修复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展示我国创面修复学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理论㊁技术和发展最新成果,科学㊁先进㊁实用的大型标志性系列学术专著,代表了我国目前创面修复学领域的国家级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㊂
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创面治疗新技术总论,酶与生物㊁超声与水刀清创技术,光㊁电及磁,生长/细胞因子㊁细胞治疗㊁组织工程㊁氧疗㊁负压封闭引流㊁生物敷料㊁先进敷料㊁传统医药㊁穿支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创面的外科与内科诊治,血管疾病所致创面㊁糖尿病足㊁压力性损伤㊁特殊原因与特殊人群和医源性创面管理与新技术应用㊁创面的康复㊁创面愈合的管理和创面的护理㊂丛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文中编排了二维码关联的PPT㊁视频㊁图片等原创数字资源,增加了图书的附加价值,使微观事物描述更加形象化,拓展了文字不易描述的内容,图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读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信息㊂本套丛书为32开,全彩印制,将于2019年内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㊂
㊃264㊃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㊀2019年08月㊀第12卷第4期㊀ChinJLungDis(ElectronicEdition),August2019,Vol12,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