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移民安置规划可行性分析

移民安置规划可行性分析移民安置规划是指在移民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安置计划,旨在提供移民者顺利安居的条件并促进他们融入新的社会。
在进行移民安置规划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行性。
首先,可行性分析需要考虑移民人口的规模和特点。
根据移民的数量和背景特点,可以评估出需要提供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数量和类型。
如果移民人口规模庞大,规划者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移民者的需求。
其次,可行性分析需要考虑移民安置规划的时间和成本。
制定和实施一个完整的移民安置规划是非常耗时和耗资的,需要考虑相关机构的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同时,也需要评估出规划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是否符合预期。
另外,可行性分析还要考虑移民者的意愿和适应能力。
一些移民者对新的生活环境可能存在抵触情绪,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移民者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如果移民者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和语言能力,将更容易融入新的社会。
此外,可行性分析还需要考虑移民安置规划的地理和环境因素。
规划者需要评估出移民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对移民者的影响,提供相应的适应措施和服务。
最后,可行性分析还需要考虑移民安置规划的可持续性。
一个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应该是可持续的,即能够长期满足移民人口的需求。
规划者需要考虑到移民人口的增长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长期规划。
总结来说,移民安置规划的可行性分析需要考虑移民人口规模和特点、时间和成本、移民者的意愿和适应能力、地理和环境因素以及规划的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制定出合理的移民安置规划,才能实现移民者的顺利安居和社会融入。
移民安置点发展实施方案

移民安置点发展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移民安置点的发展,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移民安置点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过剩和农村人口过剩问题而设立的,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发展的基础。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大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升移民安置点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移民安置点产业发展的支持。
移民安置点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通过引入产业项目和鼓励创业就业,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移民安置点居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其生活水平。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移民安置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当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移民安置点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
教育和医疗卫生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保障。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大对移民安置点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升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确保移民安置点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移民安置点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引导。
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是移民安置点发展的软实力支撑,是保障移民安置点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强对移民安置点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引导,推动移民安置点社会管理机制的健全和文化建设的丰富多彩,为移民安置点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总之,移民安置点的发展实施方案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期推动移民安置点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移民安置点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移民安置点能够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报告编制有什么资质

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报告编制有什
么资质
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10]33号)要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应由具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相应等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一是移民实物调查阶段。
移民实物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合理确定征地移民调查范围,收集工程建设征(占)地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各项实物数量和质量,并对调查成果进行分析。
二是移民安置规划大纲阶段。
实物调查完成后,设计单位开始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简称“规划大纲”)。
实物调查是编制规划大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规划大纲主要制定了移民安置和专业项目处理的方案和原则,编制完成后,需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审批后的规划大纲作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的依据。
规划大纲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环境容量调查;
(2)确定移民安置的任务、去向和标准;
(3)确定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
(4)确定移民安置总体方案;
(5)确定专业项目处理方案;
(6)分析预测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水平;
(7)确定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原则。
三是移民安置规划阶段。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简称“规划报告”)是在规划大纲的基础上对移民安置工作作出的更细致的规划和设计,是移民安置的详细设计,是移民搬迁和实施补偿的重要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移民生产安置方案设计;
(2)移民搬迁安置(居民安置点)设计;
(3)临时用地恢复设计;
(4)库底清理设计;
(5)补偿标准测算;
(6)实施进度计划设计;
(7)移民补偿投资概算。
四是移民安置实施阶段。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已经2006年3月29日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六年七月七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维护移民合法权益,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第四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以人为本,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二)顾全大局,服从国家整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节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工程占地,控制移民规模;(四)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第五条移民安置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行政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全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移民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移民安置规划第六条已经成立项目法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由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按照审批权限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在审批前应当征求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
没有成立项目法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按照审批权限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
农村移民搬迁设施规划与实施

农村移民搬迁设施规划与实施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吸纳农村人口,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农村移民搬迁设施的规划与实施。
农村移民搬迁设施规划与实施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不仅关乎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也关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农村移民搬迁设施规划需要科学合理。
在制定规划前,需对农民搬迁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农民的人口规模、生计来源、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并且需要调研目标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学校、医院等,以便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便利。
其次,农村移民搬迁设施规划需考虑生态环境。
在选址时,应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区,避免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同时,在规划过程中,也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合理规划农田、居住区等空间布局。
第三,农村移民搬迁设施规划需要注重公共设施建设。
为了方便农民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融入城市生活。
在实施阶段,需要做好搬迁工作,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需要提供必要的搬迁补偿,包括金钱、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要提供职业培训等帮助,帮助农民尽快融入新的社会环境。
另外,在搬迁设施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
针对新搬迁农民的特殊需求,应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增强农民的融入感。
此外,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搬迁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好相关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搬迁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在规划中也要避免选址在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保障搬迁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移民搬迁设施的规划与实施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搬迁以后,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后续扶持,推动其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
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帮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避免因不明事实而造成的法律纠纷。
教育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教育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易地移民搬迁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生规模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搬迁实施方案。
其次,针对易地移民搬迁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来解决。
可以考虑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派遣优秀的教师前往搬迁地区任教,或者通过建设新的学校、购置教学设备等方式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为了保障易地移民搬迁地区的学生能够顺利就学,我们还可以制定出相
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对搬迁地区的学生给予就近入学的政策支持,鼓励当地学校招收搬迁学生,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此外,为了提高易地移民搬迁地区的教育质量,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当地教师的
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搬迁地区学生的教育需求。
最后,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教育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搬迁地区的教育工作持续稳步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
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搬迁地区的教育事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
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安置规划移民安置规划是指对移民进行安置和定居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移民的数量、背景和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下面就移民安置规划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需要确定移民的数量和背景。
移民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社区的承载能力。
因此,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因素,制定移民数量的计划。
移民背景的了解也很重要,可以根据移民的国籍、教育背景、技能和经验等因素,确定移民的分类和优先级。
其次,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需要针对移民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持。
移民可能面临语言、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
例如,提供语言培训课程,帮助移民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提供教育机会和学校资源,保障移民子女的教育权益;提供住房和社区服务,确保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移民可能对当地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社区风貌产生影响,需要在移民安置中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移民的需求。
经济方面,移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为移民提供适合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同时,移民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确保移民安置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最后,在移民安置规划中,需要强调社会融合和多元共生的原则。
移民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现象,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和交流等方式,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移民的权益和合法地位,防止和打击移民的歧视和排斥行为。
总之,移民安置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可以实现移民的顺利定居和社会融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移民搬迁工作方案

移民搬迁工作方案一: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
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
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详细情况如下: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条件。
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
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平安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平安隐患。
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
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平安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
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
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
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正确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安康得不到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岁以上的老人、生活没有出路的人、难以自理的残疾人、五保户 等,可采取本方式,它是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养老保险,移民通过按月 领取养老保险金以获取生活来源。 其他安置方式是一种移民安置的补充方式,对那些已经收入不依赖土 地、有技术和能力、有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具创新精神的移民,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它安置方式安置,但需在严格审批同意的前 提下,再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县级移民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办理公证 手续,移民获得相应的补偿、补助后,按协议约定的期限迁出库区和 建设场地区。 调查成果
34.2km),大中型公路桥梁 7 座,电信基站 7 座,电信光缆、电 缆 592.1km,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线 117 杆 km,馈送线 271.8 杆 km, 电视差转台 20 座,闭路电视线路 174.9 km,35kV 电力线 10 杆 km, 10kV 电力线 239.7 杆 km,3150KVA 变电所一座,县级文物(古墓 葬)一处,名木古树 61 株以及其他一些乡村生产生活设施、乡村企 业、个体工商户、库周交通设施、小型矿藏等。水库区基本属于农业 结构地区,无大中型厂矿企业。 滩坑水电站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汇总详见表 3.1。
对于农村移民中的部分非农业人口,由于他们零星分布在各个不 同的移民家庭中,移民搬迁时只能和本村本家庭中其它农业人口一起 迁移,且在目前尚未具体明确落实迁出村和迁入村的情况下,本阶段 暂按农业人口进行安置规划,也为移民安置实施阶段预留了部分安置 容量。 1.1.1.2 非农业安置
工程影响区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在新建乡镇就地就 近安置,考虑到移民外迁后服务人口的减少和乡镇数量的减少,也可 规划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近迁到本县的其它集(城)镇安置。 1.1.1.3 其它方式安置亩Fra bibliotek22735
12548
10187
1 水田
亩
15779
7773
8006
2 旱地
亩
6956
4775
2181
(二) 园地
亩
2327
1032
1295
1 果园
亩
1605
992
613
2 菜竹园地
亩
400
400
3 桑园
亩
185
185
4 茶园
亩
47
40
7
5 药园
亩
6 苗圃
亩
14
14
7 其他
亩
75
75
8
滩坑水电站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汇总表(160m 方案)
(6)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制定规划布局。可根据安置 区的实际情况相对集中安置到环境容量和条件较好的乡镇,分散安置
1
到行政村,并合理地进行供水、供电、交通、学校、医疗保健等规划; (7) 实行开发性移民,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的办
法。前期落实移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使移民能“迁得出、安得下、 稳得住”。电站发电后,建立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继续扶持移民发展生 产,逐步使移民生活达到和超过原有生活水平,并逐步达到安置区当 地原有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使移民能富得起;
安置方针
滩坑移民安置应遵循以下各项方针: (1) 遵循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方针; (2) 遵循开发性移民安置方针; (3) 遵循“以土地为基础”的安置方针; (4) 遵循以经济恢复和重建为中心的方针; (5) 遵循“政府扶持”的安置方针。
安置目标
滩坑移民安置以“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为 总体目标,移民安置目标,用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纯收入、人 均房屋建筑面积等指标综合定义。
7
滩坑水电站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汇总表(160m 方案)
表 3.1 序号
项
目
单位 合计
青田县 景宁县
★ 水库淹没总面积(正常蓄水位) km2
70.93
34.83
36.11
1.陆地面积 2.水域面积
km2
57.25
km2
13.68
30.64 4.19
26.61 9.49
★ 水库淹没影响总户数人口
1.总户数
(10) 库区被淹没的交通、电力、广电、文化、教育、卫生、文物、
2
通讯等设施的库后移位复建工作和投资,由各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建 设;
(11) 水库淹没的文物古迹,经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后,有 特殊保存价值的,由省文物管理单位提出搬迁、发掘或防护的处理措 施,所需投资由省文物主管部门筹集。
移民安置方针及目标
续表 3.1
序号
项
目
单位 合计
青田县 景宁县
(三) 林地
亩
45296
23990
21306
1 用材林
亩
37735
21619
16116
1.1
杉林
亩
4406
1768
2638
幼林
亩
788
677
111
中林
亩
3503
1089
2414
成林
亩
115
2
113
1.2
松林
亩
25320
17895
7425
幼林
亩
7854
7336
4
1.1.1.1 有土从农安置 移民安置坚持以土地为基础的安置为主,以土地为基础的安置是
一种比较稳妥的安置方式,它比较适应移民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较落 后、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移民本身根深蒂固的“离家不离土”的思想等 特点,可以避免在市场条件下二、三产业等风险大给移民生产生活带 来的冲击。因此,在规划中移民将或多或少得到一份耕地,保证移民 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移民安置途径及标准 1.1.1 安置途径
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的主要途径为以土地为基础的安置,新建集 (城)镇就地就近“非农安置”少量库区原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为辅,自谋职业、投亲靠友、购买养老保险等其它安置方式为补充。 本阶段仅对“有土从农安置”和新建集(城)镇就地就近“非农安置” 进行规划,自谋职业、投亲靠友、购买养老保险等其它安置方式作为 备用安置方式和备用安置容量在移民安置实施阶段予以落实。
户
12343
7268
5075
2.总人口
人
47017
27932
19085
其中:淹没影响农村人口
人
44684
27034
17650
集(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 人
2333
898
1435
口
★ 水库淹没影响总房屋
m2 1752102 926411 825691
其中:私人房屋 集体房屋
m2 1560500 848964
(8) 移民安置规划以近期建设为主,适当结合考虑远期发展规划, 并在工程影响实物指标和补偿投资概算的基础上进行限额规划,不留 投资缺口。本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 标准要与安置区同等水平,其中工程分摊“三原”标准的建设投资,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2]6 号,丽水市的缺额部分由 “省级原有专项资金”解决;丽水市外由接收移民的县(市、区)支 持解决;
m2
59948
35334
711535 24614
集(城)镇机关事业单位房 m2 131654
42112
屋
89542
★ 水库淹没农用地
亩
70558
37702
32856
其中:耕地(含水塘)
亩
22935
12680
10255
园地
亩
2327
1032
1295
林地
亩
45296
23990
21306
一 农村部分
(一) 耕地
根据外业调查、内业资料整理、统计汇总,滩坑水电站建设征地 影响总人口为 48392 人,各类房屋建筑总面积 178.15 万 m2,耕地 23394 亩,园地 2328 亩,林地 46635 亩,建设用地 3616 亩,未利用地 11979 亩,公路 152.1 公里(其中三级公路 3.4 km,四级公路 114.5km,等 外公路 34.2km),大中型公路桥梁 7 座,电信基站 7 座,电信光缆、 电缆 592.1km,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线 117 杆 km,馈送线 271.8 杆 km, 电视差转台 20 座,闭路电视线路 174.9 km,35kV 电力线 10 杆 km, 10kV 电力线 239.7 杆 km,3150KVA 变电所二座,县级文物(古墓 葬)一处,名木古树 61 株以及其他一些乡村生产生活设施、乡村企 业、个体工商户、库周交通设施、小型矿藏等。
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规划原则
(1) 农村移民实行“以土地为基础”的安置原则;农村移民安置 规划,应以发展农业为基础,依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调剂土 地、开发未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整理和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农田 和经济园林等方式落实移民的生产发展用地,并积极引导移民发展 二、三产业;
(2) 由近及远、实事求是。安置方式为“涉淹县境内近迁安置、 县外市内安置、市外省内安置”相结合。在安置区,以行政村为基层 单位,落实安置移民的生产资料,按照“大分散、小集聚”的原则布 局移民安置居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