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学课本里教了什么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近年来,对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逐渐兴起,这是对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史的重要追溯。
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特点1. 继承传统文化: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对诗词歌赋、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古文诗歌,学生能够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引入西方教育理念:民国时期在教育改革中引入了西方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西方影响。
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灵活多样。
通过课文朗读、背诵、演讲、写作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特别是通过讲解文言文、新课文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
二、内容1. 识字、词语学习: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以识字和词语学习为基础。
通过学习汉字的基本构造,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和掌握更多的词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古文诗词: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习古文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学习古文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3. 经典故事和歌谣:通过经典故事和歌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情怀。
这些故事和歌谣形象生动,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口头表达: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蒙学课本:民国老课本精华

蒙学课本:民国老课本精华
民国老课本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民国老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绝伦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其中最出名的文学作品当属《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等。
这些古典名著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特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民国老课本里面还有许多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等,这些科学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楚易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结构。
此外,民国老课本还包含着许多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非常重要,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的祖国。
总之,民国老课本的精华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学、科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它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研究生活。
《民国老课本》读后感

《民国老课本》读后感《民国老课本》读后感《民国老课本》内容简介:本书包括民国时期最通行的、质量最高的三种小学教材,即:《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由教育大师叶圣陶编写、绘画大师丰子恺插图。
图画与文字有机结合,内容紧扣儿童生活,从儿童周围开扈,逐渐拓展到社会。
材料活泼隽趣,文体兼容博取,文章力选各体的模式,词、句、语调切近儿童口吻,以适应儿童学习心理。
本课本于1932年初版后印行40余次,影响深远。
《商务国语教科书》:由庄俞等编写、出版大家张元济校订。
特点是从居家、处世方面取材,以儿童周围事物和见闻立义,注重农业、工业、商业等实用知识和应用知识,穿插了不少聪明孩子的故事。
本书自1917年初版,十年间共发行七千多万册,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语文教科书。
《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由魏冰心等编写。
内容采用寓言、笑话、自然故事、生活故事、历史传说和儿童民歌等,取材丰富、文体活泼、语言规范、插图精美,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趣味,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用白话文编写的最早的教科书之一,初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民国老课本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民国老课本(典藏本)》是目前第一本民国时期小学教材的精华本,囊括了当时最通行、质量最高的`小学教材,不仅可以一本书见全貌,而且具备收藏价值;《民国老课本(典藏本)》书名采用“民国老课本”,是对民国时期小学教材的最好概括,也更易为读者所接受,为同类图书所未有;《民国老课本(典藏本)》封面醒目,工艺运用精当,为同类图书所缺乏,质感很佳。
重温民国老课本,是当前各类媒体最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不仅是对?前中小学教科书及其课外读物的讽刺和反省,更是源于对民国老课本所反映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追捧和怀念。
民国时期的老课本,质量相当高,不仅均由教育大师叶圣陶等编写,而且由绘画大师丰子恺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出版物之一。
各类民国老课本如《开明国语课本》等,目前已在市场上脱销,并在网络上被炒出超出原定价数十倍的天价,可见其影响力。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第一课
第三课
1
第四课
2
第五课
3
第六课
4
第七课
5
第八课
1
第九课
2
第十课
3
第十一课
4
第十二课
5
第十三课
1
第十四课
2
第十五课
3
第十六课
4
第十七课
5
第十八课
1
第十九课
2
第二十课
3
第二十一课
4
第二十二课
5
第二十三课
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六课 第二十七课
1
第二十八课
2
第二十九课
3
第三十课
4
第三十一课
第五课杨柳
第四课纸鸢
第六课黄帝
1
第七课嫘祖
2
第八课蚕
3
第九课丝
4
第十课家信
5
第十一课地球
1
第十二课蚁行 球上
2
第十三课陆
3
第十四课水
4
第十五课禹
5
第十六课汤武
第十七课牡丹芍药 第十八课华盛顿
第十九课笼球 第二十课驴遇虎
第二十一课二蟆 第二十二课雨
第二十三课墨 第二十四课纸
第二十五课丛树 第二十六课麻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孩子
大无出其 右 内容 课
猫
月 书包
民国
生活
民国 弟弟
民国小学课本内容丰富

别特点 , 人篇 曰 记 多 选 女 性 人 物 传
记 。 又 有 不 少 涉
上, 他们 已走 在 时 代 的前 头 至 于 这 套 教 材 的 深 度 , 是 今 天 的 也
小 学教材 无法 比拟 的 。单说 文亨 , 文 课
用 的 是 文 言 。 这 倒 不 是 编 选 者 有 意 为 之 , 是 因 当 时 “ 文 化 运 动 ” 未兴 起 , 而 新 尚 案 头 读 物 尚 属 文 言 文 的一 统 天 下 : ( 自《 界 新 闻报 》 ( 年 5 2 摘 世 2… ) 月 8
感 悟 } F 法制参譬 、, EI
民国小 学课本 内容 丰富
口侯 会
偶 然 的 机 会 , 到 一 套 近 百 年 前 的 见 屉 文字 深 度 远 胜 今 天 : 6 书每册 4 课 , 20 , 容无 册 0 共 4课 内 昕 包 传 统 文 化 自然 要 占重 要 一 席 ,
《 让 》 《 貌 》 退 、礼 、 《 俭 》 《 友 》 崇 、交 、
蜂 》 《 》《 、象 、狮》、鹰》 《 《 、稻》、麦》 又如 《 , 《 色》、 热》 《 卜色关 系之发 明》、 火 《 、热 了 《 l 》 《 织》 《 J 、纺 J 、 纺纱机之 发明》、制麻》 《 、 《 蚕》 《 育 、 利用 废物》 《 、利用天然力》 ……
我辈汗颜?
《 阴》 《 惜 、 友爱 》、
《 睦 》 《自立 》 和 、 、 《 实 》 《 耐 》 诚 、忍 、
至 于 自然 科 学 的 知 i 除 了 另 有 专 只, 门课 程外 , 文教 材也 以生动 文字做 了 同 初 步 介 绍 : 看 看 这 些 题 目 : 蚁 》、 蜜 《 《
: 的女 孩 儿 也 有 _ 学 的机 会 当时 r
民国启蒙教育课程内容

民国启蒙教育课程内容
首先,语文课程是民国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时期,语文课程主要以
古文、文言文为主,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学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其次,数学课程在民国启蒙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
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历史和地理课程也是民国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课程主要
着重于中国历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
而地理课程则主要围绕着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展开,让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最后,自然科学课程也是民国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
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自然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总的来说,民国启蒙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
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这些课程内容不仅为学生们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对民国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的了解,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教育资源,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一代国民做出更大的努力。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

法国文学史家保罗· 亚哲尔: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好书 的标准:
忠实于艺术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而得以培养儿童观察力的 书。是孩子们读了,也会觉得它具有质朴之美的书。 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这种书可以保护儿童,守住 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 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 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 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知性和理性的锻炼,并 不是可以立即产生利益的,也不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生作用的。好的书 应该不以立即的效果为目的,而且决不可把它当作目的。 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它们能 促进孩子们旺盛的成长力,使他们的精神圆熟,绽开睿智的花朵。 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类的心灵 活泼起来、激奋起来,愿奔向真理的道德。
13学生喜欢的童话及原因统计表年级最喜欢的篇目理由最不喜欢的篇理由一年级雪孩子自己去吧小黄莺唱天凉了不好听二年级自己去吧小马过河最后一片树小猫种鱼两只小狮内容不够丰富没意思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花开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第3课:先生早
“先生,早。” “小朋友,早。”
第10课:三只牛吃草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 吃草。一只羊不吃草, 他看着花。
夏丏尊 :
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 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 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 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 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 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 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民国小学课本

民国小学课本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深深忧虑!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第一课《职业》。
(网络图片)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第六课《整洁》。
(网络图片)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友爱》第十一课《友爱》。
(网络图片)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
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民国小学课本里教了什么
作者:王丽
来源:《37°女人》2012年第03期
作为一名语文教材编写者,当我第一次见到重版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和世界书局这3套民国小学国语老课本时,仿佛重新发现了汉语的美。
并且,它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民国时期不少人念完小学之后,便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潜移默化的审美观
老课本第一眼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内容,不如说是版式和装帧。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世界书局国语读本》。
这套读本的字体选用颜体楷书,字体方正,笔力雄健,富于阳刚之美。
儿童天天面对这样的国语课本,天长日久,自会受其熏染,其作用相当于书法字帖。
读本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让人一翻开课本,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中国气韵。
老课本在文字和插图的配合上也别具匠心。
图与文的位置不拘一格,随课文内容而变化。
因所选课文多为韵文,故排列不求上下对齐,而是一行行参差错落,配上优美方正的颜体楷书,犹似一串串珠子,叮叮当当落在纸页上,产生节奏之美。
如第15课《手拉手》:“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慢慢走。
”书页上6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排着队向着斜上方做行走状。
画面上方的文字也相应地排成4行,向斜上方铺展,整幅画面有鲜明的动感。
这样的设计,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老课本将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儿童使用这样的国语课本,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审美观。
启蒙价值观
民国老课本的另一特点是教给儿童一些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