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课本

合集下载

民国老课本文言文翻译

民国老课本文言文翻译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之初,性本善。

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习惯却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一。

原文:教不严,师之情。

教之道,贵以恒。

子不学,非所宜。

幼而学,老何害?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教不严,师之情。

教育如果不严格,那就是教师的责任。

教之道,贵以恒。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子不学,非所宜。

孩子如果不学习,那是不合适的。

幼而学,老何害?小时候学习,老了又有什么害处呢?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不学,不知义。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义。

原文: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作为一个孩子,刚出生不久。

要亲近父母、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香九龄这个小孩子,能够懂得温暖床榻。

孝于亲,所当执。

对父母孝顺,这是应当坚守的。

原文: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孔融四岁的时候,就能够懂得让梨给哥哥吃。

悌于长,宜先知。

尊敬年长的人,这是应该首先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首先要有孝心和对兄弟的友爱,然后是增长见识。

知某数,识某文。

懂得一些数字,认识一些文字。

原文: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

四加四等于八,八加八等于十六。

十六加十六等于三十二,三十二加三十二等于六十四。

六十四加六十四等于一百二十八,一百二十八加一百二十八等于二百五十六。

三才者,天地人。

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原文:水火金木土,此五行。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

古人云,此五常。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译文:水、火、金、木、土,这就是五行。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1课猫斗知识点注音版拼音版原文+重点词语注释+现代文翻译+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1课猫斗知识点注音版拼音版原文+重点词语注释+现代文翻译+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小古文猫斗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猫m āo 斗d òu 》 黄hu án ɡ 白b ái 二èr 猫m āo,斗d òu 于y ú 屋w ū 上sh àn ɡ,呼h ū 呼h ū而ér 鸣m ín ɡ,耸s ǒn ɡ 毛m áo 竖sh ù 尾w ěi ,四s ì 目m ù 对du ì 射sh è,两li ǎn ɡ 不b ù 相xi ān ɡ 下xi à。

久ji ǔ 之zh ī,白b ái 猫m āo 稍sh āo 退tu ì 缩su ō,黄hu án ɡ 猫m āo 奋f èn 起q ǐ 逐zh ú 之zh ī,白b ái 猫m āo 走z ǒu 入r ù 室sh ì,不b ù 敢ɡǎn 复f ù 出ch ū。

二、注释(1)斗:打架。

(2)于:在。

(3)鸣:叫喊。

(4)目:眼睛。

(5)稍:稍微。

(6)逐:追赶。

(7)复:再。

三、翻译有黄猫和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它们都发出呼呼的叫喊,两只猫的毛都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跑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了。

四、全文停顿。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五、课外拓展文中的“走”,与我们平时说的走意思一样吗?走在古代表示跑。

类似意思的古诗和成语还有:①儿童急走追黄蝶;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③飞沙走石;④远走高飞;⑤东奔西走。

六、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 )猫,另一只是( )猫。

民国老课本水的原文及翻译

民国老课本水的原文及翻译

民国老课本水的原文及翻译《水》课文原文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然后大人个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下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充满魅力的民国老课本

充满魅力的民国老课本

充满魅力的民国老课本2011年3月1日教材之于一个人的意义,远不止普通的书籍。

教科书中的内容成为一种先验的常识和固有的知识框架,而被不假思索接受下来。

由此出发,这些常识成为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起点和原点。

然而,一旦常识出现问题,则后续延展的知识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结果上,都会出现偏差。

所以,选用怎样的教材来教育学生,关系着整个教育的成败。

最近几年,出版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各种重印的民国老课本系列热销,特别是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脱销了,连出版社都没货。

对于这些重印的老课本,在网上也收获好评一片。

民国老课本是指1912年至1949年间出版的教材。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

70年前的小学课本叶圣陶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众多课本中有代表性的一套。

这套供小学初级使用的教材(当时的小学教育分初小和高小),共八册,每册均为四十二课,共三百三十六课,自1932年问世至1949年前,就印了四十余版次。

今天,它再次受到人们追捧,那么,它都有怎样的特点呢?随意翻翻这套课本,就能感到它优美的意象,选文大多是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

《田里的麦熟了》、《一箩麦》、《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也符合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的要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例如,课文《这里的情形是这样的》,通过粮店门口的大米之间的对话,告诉学生买米需要用银圆和铜圆去交换这样的道理,富于童趣。

叶圣陶在《开明课本》的“编辑要旨”中写道:“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2课龟兔竞走注音版拼音版原文+重点词语注释+现代文翻译+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2课龟兔竞走注音版拼音版原文+重点词语注释+现代文翻译+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小古文龟兔竞走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龟ɡu ī 兔t ù 竞j ìn ɡ 走z ǒu 》龟ɡu ī 与y ǔ 兔t ù 竞j ìn ɡ 走z ǒu ,兔t ù 行x ín ɡ 速s ù,中zh ōn ɡ 道d ào 而ér 眠mi án ,龟ɡu ī 行x ín ɡ 迟ch í,努n ǔ 力l ì 不b ù 息x ī。

及j í 兔t ù 醒x ǐn ɡ,则z é 龟ɡu ī 已y ǐ 先xi ān 至zh ì 矣y ǐ。

二、注释1、与:和。

2、竞:比赛。

3、行:走。

4、速:迅速;快。

5、眠:睡觉。

6、迟:慢。

7、息:歇息,休息。

8、及:等到。

9、至:到。

三、翻译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虽然爬得慢,却一刻不停地往前爬,等到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

四、全文停顿。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五、扩展资料龟兔赛跑的故事的道理:古人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永远不要骄傲,要想取得最终成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六、练习题1.《龟兔竞走》这篇古文主要讲述了什么?()A.兔子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轻松赢得比赛。

B.虽然兔子速度快,但他骄傲自满而失败。

C.龟兔赛跑中,乌龟虽然走得慢,但坚持不懈、最终超过了兔子。

2.“龟行迟,努力不息。

”这句话的意思是:A.龟的速度比兔子快。

B.龟虽走得慢,但最后还是领先了。

C.龟虽然行动缓慢,但最终失败了。

3.这篇小古文最后的结果是()A.兔子最终胜利。

B.龟最终胜利。

C. 平局。

4.找出上下对应词语的意思,连一连。

速眠迟息睡慢停快答案:1.C2.B3.B4. 速眠迟息睡慢停快。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4课荷知识点注音版原文+词语解析+译文+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4课荷知识点注音版原文+词语解析+译文+检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小古文荷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荷h é》 池ch í 中zh ōn ɡ 种zh ǒn ɡ 荷h é,夏xi à 日r ì 开k āi 花hu ā,或hu ò 红h ón ɡ 或hu ò 白b ái 。

荷h é 梗ɡěn ɡ 直zh í 立l ì。

荷h é 叶y è 形x ín ɡ 圆yu án。

茎j īn ɡ 横h én ɡ 泥n í 中zh ōn ɡ,其q í 名m ín ɡ 曰yu ē 藕ǒu 。

藕ǒu 有y ǒu 节ji é,中zh ōn ɡ 有y ǒu 空k ōn ɡ,断du àn 之zh ī 有y ǒu 丝s ī。

二、注释直:笔直的。

或:有的。

形:形状。

横:横着。

曰:叫做。

之:的。

三、翻译池中种着荷花,每到夏天便会开出鲜艳的荷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荷的茎是笔直而立的。

荷叶的形状是圆的。

它的根茎横着生长在淤泥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藕。

藕有几节,它的内部有许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丝丝缕缕的藕丝。

四、练习题1.本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从___、___、___、___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___的特点。

2.“或”字有多个解释:①或者,或许;②有时;③有的……文中“或红或白”中的“或”理解为( )(填序号) 3.由“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你能想到的成语是()。

4.给下面两句划上停顿“/”。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空,断之有丝。

5.读一读下面描写荷的古诗,连一连题目和作者朝代。

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宋·杨万里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第30课马比羊高
第29课地上有一个 东西
第31课马儿跑
1
第32课牛要吃 草
2
第33课弟弟睡 觉
3
第34课小小泥 人
4
第35课老猪叫 小猪磨麦
5
第36课老猪吃 饼
第37课我没有胡须 第38课他是谁
第39课汪汪汪 第40课摇摇摇
1
第41课姐姐敲 门
2
第42课月亮弯 弯
3
第43课不倒翁
4
第44课小泥人 跌了一跤
第55课戒惰 第56课整洁
第57课卫生 第58课食礼
01
第59课爱 物
02
第60课友 爱
03
第61课礼 让
04
第62课守 信
06
第64课投 报
05
第63课不 妄语
第66课御侮
第65课不拾遗
第67课尚武
第68课读书 第69课燕子
第70课击球 第71课蝙蝠
第72课文彦博 第73课松
第74课采桑 第75课指甲
生物的历史 蝉 常德的船 千佛洞的壁画 在沙漠中 成都农家的春季 北平的夏天 向生活学习 窗子以外
说话 谈气节 故乡 故乡(续) 战后访阿尔卑斯 语文杂记 给高尔基的信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美术照相
第二册
第一册
第三册
儿时记趣 口技 某氏母女 何伶 猫睛 活板 鱼苗 故都戏事 昆虫之农工业
五十步笑百步 桃梗与土偶 齐奄家猫 杂记 小港渡者 弈喻 记瞽者渡 齐田氏 《伊索寓言》四则
06
第92课老 虎和乌龟
03
第89课子 规鸟不会做 窠
05
第91课老 虎怕蚊子
第93课蚂蚁上天 第94课萤火虫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第一课
第三课
1
第四课
2
第五课
3
第六课
4
第七课
5
第八课
1
第九课
2
第十课
3
第十一课
4
第十二课
5
第十三课
1
第十四课
2
第十五课
3
第十六课
4
第十七课
5
第十八课
1
第十九课
2
第二十课
3
第二十一课
4
第二十二课
5
第二十三课
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六课 第二十七课
1
第二十八课
2
第二十九课
3
第三十课
4
第三十一课
第五课杨柳
第四课纸鸢
第六课黄帝
1
第七课嫘祖
2
第八课蚕
3
第九课丝
4
第十课家信
5
第十一课地球
1
第十二课蚁行 球上
2
第十三课陆
3
第十四课水
4
第十五课禹
5
第十六课汤武
第十七课牡丹芍药 第十八课华盛顿
第十九课笼球 第二十课驴遇虎
第二十一课二蟆 第二十二课雨
第二十三课墨 第二十四课纸
第二十五课丛树 第二十六课麻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孩子
大无出其 右 内容 课

月 书包
民国
生活
民国 弟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老课本
@陈雪频:这是民国年间的初小教材。

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就开始谈革命、共和、民主和自由,而且谈得很专业,至少比韩寒谈得专业。

看到这样的教材,一半欣慰一半
惭愧:欣慰的是,九十年前中国的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我们的起点并不低;惭愧的是,九十年前小孩子都懂的常识,现在一群社会精英还搞不清楚!
民国小学课本,看了不禁哭泣!
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未来深深忧虑!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
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
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
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
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
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
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
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
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
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
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
刻。

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
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
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事小道理大,
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
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投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

孙女得新书,
持赠赵女。

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
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

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
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
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

她们是女
童,她们是母亲。

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
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

母亲哺乳了孩
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

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课文原文: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于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暖时刻。

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静的夜里,站着人世的荣耀。

民国那会儿,军阀运辄大打出手,城乡多见兵荒马乱。

大道阡陌之间,草莽英雄,世相奔逐。

偏偏那一日静静站着个叫王华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着金子等一个陌生的路人。

读者看到他的等待,千万个如他的童子一起等待。

这个简单的故事,复制为民国国民生长的一则信念。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第十七课《御侮》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这册课本出版十多年后,日寇军刀
割裂了大半个中国,那些用胸膛死死顶
住日本刺刀的汉子里,会有多少7、8岁
孩儿时读了这个故事,20出头投笔从戎
的血性男儿呢!
七十多年后,当我们再读这册课
本,在亘古如斯的夕阳下翻到“御侮”
这一页,仿佛读到了河山的密码。

真理常常是浅显的常识。

真理或会
被许多主义形容,被各种标准困扰,而
常识,一目了然,随意地搁在青天下、
树枝间。

只是截取了其中的几篇,不知道各
位看了有何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