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互动,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

积极有效互动,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
积极有效互动,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

积极有效互动,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

——小小辩论赛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过程变化不定,只有敏于捕捉教育契机、善于与幼儿互动的教师,才能帮助幼儿获得适宜的发展。而教师的价值判断能力是有效回应与互动的前提,是推动活动深入发展的关键。本案例就是从“自己的玩具能否带到幼儿园里来?”开展的辩论赛,然后将这种形式引入到语言教学活动而生发出来的一系列追随幼儿兴趣和经验、围绕语言教育目标、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教育活动。

案例背景:

由“玩具能否带到幼儿园?”引发的小小辩论赛

玩具是孩子们的挚爱,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个孩子为喜欢的玩具争抢不休;当我们组织教学活动,总有个别幼儿将心爱的玩具捧在手心;每到这时,我们便下最后通牒:玩具不可以带到幼儿园来!但我们殊不知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玩玩具的专利。在我们班,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喜欢听听他们的观点,喜欢让他们自己制定规则,最终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于是,我组织幼儿讨论“玩具是否可以带到幼儿园?”。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孩子表示赞成,有的表示反对。看着大家激烈争论的场面,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挑战幼儿的想法: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让幼儿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进一步挑战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顺势提议就这个问题来场辩论。康康听了欢叫起来:“好啊,我知道辩论,就是有正方和反方。”受他的影响其他幼儿纷纷欢呼起来。我因势利导:“辩论可以分为两组,比如支持带玩具的是正方,支持不带玩具的是反方,辩论双方关键是要说出带和不带玩具的理由。”接着,一场有趣的辩论开始了:

正方:“我认为我们可以带玩具上幼儿园,因为每一次我带了新玩具,大家都跑过来和我一起玩,我很开心,这样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反方:“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每次乐乐带玩具上幼儿园,上课不认真,只顾着玩玩具,这样会学不到本领的。”

正方:“我认为可以带玩具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的玩具不好玩儿!”

反方:“我认为不可以带,因为幼儿园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自己的玩具可

以在家里玩!”……

在此次没有准备的辩论会中,不难发现平时不大愿意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的幼儿也被这种新颖的方式所吸引并参与到辩论中,其实在语言活动中有的内容当幼儿有不同看法的时候,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幼儿开展讨论呢?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便将这种方式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过程:

辩论会一:城市好,还是乡村好?

大班语言活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在学习完故事后,接下来的讨论部分:“你喜欢乡村还是城市,为什么?”,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童童说:“我喜欢城市,城市多热闹,人多车多,我喜欢热闹的感觉。”雨欣说:“不,城市里的车多,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环境,空气一点都不新鲜,所以我喜欢乡村的新鲜空气。”幼儿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语言讲述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不存在固定的结论,只要幼儿乐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愿意而且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就达成了。于是,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我提议幼儿回家查找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和资料,第二天开展小小辩论会“城市好,还是乡村好?”

正方:“我喜欢城市,因为城市有汽车,我们不用走路,就可以到很多的地方。”

反方:“不,城市里的汽车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环境,所以,我认为乡村好。”

正方:“我喜欢城市,城市里有百货商场,可以买到自己喜欢吃和玩的玩具。”

反方:“我喜欢乡村,因为乡村的田野很大,我可以在那捉泥鳅。”

正方:“不,城市好呢!城市里有立交桥,多雄伟呀!“

反方:“我奶奶说乡村好,那里的食物营养又健康!”

正方:“我喜欢城市,城市里的房子多漂亮呀,乡村都是茅草屋!”……

有了前一次辩论的经验,这回我们的小辩手们不仅更大胆地参与进来,而且还学会了反驳对方的观点了。这种激烈的场面比“共同讨论”的形式来的有效多了。

辩论会二:快好还是慢好?

在大班语言活动《快快国和慢慢国》中,当小精灵来到快快国和慢慢国看到的不同情景时,我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喜欢快快国国生活还是慢慢国的生活?”由此生发了辩论主题“快好还是慢好?”

正方:“我认为快好,因为排队想排第一个就要速度快,我喜欢当小队长!”

反方:“我觉得做事应该要慢点,老师不是经常提醒我们要慢慢走,不要跑吗?走得快不是容易摔倒吗?”

正方:“我认为快好,像跑步比赛跑慢了不是不能得冠军吗?”

反方:“我认为慢好,我喜欢下国际象棋,要慢慢思考才能不会下错棋。”

正方:“可是下棋有时间规定的,下的太慢不是就输了吗?所以我觉得快好。”

反方:“我认为慢好,妈妈经常提醒我们吃饭要慢慢吃,吃得太快不容易消化。”

正方:“不对,在幼儿园老师总是提醒我们快快吃饭、快快穿衣,老师会夸奖动作快的小朋友。”

反方:“不行的,吃饭太快会肚子疼,影响健康的。”……

在辩论赛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推理来维护、完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并批判他人的“错误”;为“我方”获胜而积极思考,思维互补互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推理,学会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案例反思:

这是一个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随机生成活动成功支持的案例。其成功之处体现在:

㈠把握教育契机,让孩子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隐藏着创新的契机,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及时把握,及时引导,灵活运用各个方法和手段去点燃这些创新的火花。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该不该带玩具上幼儿园”争论而引起的辩论会到将这种辩论的方式有效运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从而生成了“快好,还是慢好”“城市好,还是乡村好”等等辩论活动。语言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预设之外的改变,这些改变既非教师突发奇想,亦非标新立异,而是教师在紧紧把握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活动。教师抓住班里幼儿爱带玩具上幼儿园的现象,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发幼儿展开辩论;意识到辩论的形式对幼儿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价值后,初步尝试将这种形式运用到语言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使幼儿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

㈡有效支持引导,让孩子成为表现的主人。

此活动属于预设外的生成活动,生成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性和随意性,因而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往往会使具有发展价值的生成内容流失。因此,生成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支持,需要教师观察和关注幼儿生成活动的进程,并根据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辅以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方法暗示等,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兴趣与生成发展的需要。

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幼儿针对“玩具该不该带幼儿园”这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在面对幼儿持对立两面意见时,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老师的头脑中形成——辩论,并马上付诸行动让幼儿知道辩论分为正反双方,并要讲述出充分的理由。对于这种新形式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于是教师有意将此形式运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由语言活动“快快国和慢慢国”派生出幼儿辩论会“快好还是慢好”;又由语言活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派生出“城市好还是乡村好”辩论会活动。在种种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在有意和无意中支持着幼儿的活动,使得孩子们在活动中乐意表现、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反驳对方的观点,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更发展了他们大胆表现的能力。

㈢有效引领,让孩子成为想象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开阔幼儿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本案例中无论是关于“玩具可不可以带到幼儿园”或者是“快好还是慢好”“城市好还是乡村好”的辩论赛,孩子们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持一方的观点,要充分想象并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在活动中孩子们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述离不开大胆的想象,而大胆的想象又能为生动的语言讲述服务。此案例中,我们将辩论的形式运用于语言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想象的丰富性、倾听的有意性、推理的缜密性、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流畅性等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外,幼儿还发展了更多语言以外的能力,如幼儿学会了发现、合作、辩证地看待问题。

让环境留白

——主题《快快慢慢》中的幼儿成长记

一、案例背景: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为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园的课程是以主题活动呈现的,那么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应该如何创设,才能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呢?这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值得深思的。《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中也指出:“环境要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关注主题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空间的利用,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家长资源、生活资源,将班级环境与教学主题有机融合。”可以看出,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主题是不断更新变动的,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也应随之不断更新变换。但一般布置好的环境较难更换,因此我尝试了让环境留白,使环境随着主题的不断进行而丰富、随着主题的结束而转移。比如在中班主题《快快慢慢》中我是这样让环境留白从丰富到再次留白的:

二、案例描述:

描述一:

让材料在环境留白中丰富

——成长的讯号

在主题《快快慢慢》一开始,孩子们就携带了与家长共同收集的各种资料带到幼儿园,有体现快、慢的各种交通工具图片、交通工具模型以及各类动物的图片和模型,于是我和孩子们开始忙碌着整理、布置这些材料,在贴图片的时候,快言快语的徐一洋执意地说:“陈老师,有些交通工具是快的,有些是慢的,我们分开放吧!”在一旁的徐瑞泽也接上去说:“对啊,动物也是有些快,有些慢的啊!”“那你们跟小伙伴一起商量来布置一下吧!”于是他们开始忙碌着为一个留白的蘑菇板块丰富材料。(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墙饰都是利用KT板制作的蘑菇和大脚丫形象,上面是空的正是我的留白想法)

过了一会儿,几个负责贴图片的小朋友开始嘀咕:“为什么飞机能那么快啊,上次我去上海看世博会,飞机一会就到上海了呢!”在后面围观的几个孩子也跟着讨论起来:

王知易:为什么坦克开得这么慢?

徐一洋:幼儿园的脚踏车为什么比自行车速度慢?

彭兰惜:为什么蜗牛爬得这么慢?

许珍乐:为什么乌龟爬这么慢,小白兔为什么跑得快?

朱鸣宇:为什么摩托车这么小也能开得这么快?

吴雨诺:为什么三轮车上桥的时候速度慢了还会滑下来?

这些小不点别看他们人小,想法到时挺多的,于是我就将他们的一个个问题打字到一张张彩色纸条上粘贴到第二个蘑菇板块上,也将这些问题发到QQ群上请家长一起为孩子查找资料,第二天孩子们有的带着纸条过来,有的带着口讯过来,都是为了解释这些问题,于是我就将他们的一个个解释记录下来粘贴到相应的问题旁边,两个留白的蘑菇板块就这样慢慢丰富了。

[思考]: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我让环境留白,请孩子们将携带的材料丰富到留白处。在材料在留白环境里丰富的整个过程中,我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一起参与环境的创设,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有一种参与感和主人感。

之前本人写过的案例《快乐收集有效学习》倡导的是让家长带领幼儿进行“亲子配合”的材料收集理念,而我们班从小班开始到现在一直这样延续,因此每次的主题材料收集都是非常丰富的。而孩子们整理这些丰富的材料正是他们对这个主题的开始认识,随着认识也会产生很多疑问、对事物的好奇心等等,这些正是孩子们在这个主题中成长的讯号,于是我就将这些讯号通过文字呈现出来,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孩子们想要知道的、想了解的,请家长一起带领孩子再次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想让集体的智慧呈现出来,将个人的想法引起大家共鸣,激发集体探讨的兴趣和提高集体探讨的习惯、能力。这正是我让环境留白的原因,让孩子们成长的讯号在留白处开始蔓延。

描述二:

让幼儿在环境留白中互动

——一成长的快乐

在接下来的2周时间里,只要一有空闲,孩子们就会跑过去拿材料玩或者讨论材料,许珍乐建议说:“老师,让快的交通工具和图片到快蘑菇上,让慢的到慢蘑菇上吧!”在大家的讨论后我们决定了“快快蘑菇”和“慢慢蘑菇”。孩子们

开心地将快、慢不同的图片和交通工具放到“快快蘑菇”和“慢慢蘑菇”上,也将交通工具和动物模型摆到“快快王国”和“慢慢王国”里,还在旁边愉快地讨论着:“我喜欢快快王国里的XX,因为……”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美工区给我提供的很多交通工具和动物简笔画进行了涂色,还用剪刀剪了下来,也分别贴到了“快快蘑菇”和“慢慢蘑菇”上。还骄傲地带着小伙伴来欣赏自己的作品。王知易说:“这是我画的飞机,它速度很快的,我放到了‘快快蘑菇’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的杰作。“诶,这是谁的啊,汽车很快的怎么贴到‘慢慢蘑菇’上了呢?”不经意的一句话打断了大家的介绍,都虎视眈眈地想找出真凶。这时候胆小内向的虞梦红着脸低声地说:“这是我画的。”“你放错了吧,汽车很快的哪!”旁边的围观者大家起来。虞梦解释道:“我觉得是压路机,压路机很慢的,我看过。上次在我外婆家那里修路,压路机开得很慢。”听了解释,大家都用赞同的眼光投向虞梦,他们也开始在汽车中分类找出快的和慢的不同汽车。

在于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获得的可能更多更多。

[思考]:

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布置并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墙面是否与孩子们在发生互动、产生对话,从而激发孩子主动参与主题活动并对此产生兴趣,这是主题背景下教室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更要让环境留白,因为在我创设的留白环境里,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操作、摆弄材料。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战,想出对材料的新玩法,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巩固了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跟着主题的推进,根据自己的想法(但要得到大部分孩子的同意后)随时改变材料的贴放和摆放位置,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主动权,孩子们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也体验着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让他们学习着并快乐着、快乐着并成长着!正是体现出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

描述三:

让主题在环境留白中延伸

——成长的足迹

2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又要迎来新的主题《红黄蓝绿》,但是孩子们对《快快慢慢》这个主题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我就在“蘑菇”上的有关《快快慢慢》的主题材料中挑选典型的一些材料转移到还是空白的“小脚丫”上。

孩子们对于新主题《红黄蓝绿》的兴趣随着主题的前进也随之激发,但只要经过“小脚丫”也会停下观察一下,有时候还会找个小伙伴讨论讨论。有一次吴昱洁的妈妈给她买了一本有关动物世界的图书,她观察到了几样动物速度非常之快,于是执意要把书本上的图片剪下带到幼儿园贴到“小脚丫”上,也引来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

[思考]:

虽然主题式的环境创设成为幼儿园的一种主流,但随着主题的推进和更换,主题式环境的更替也变得非常频繁,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运用材料?孩子们替换下的材料和作品能用什么简单、有效地方式进行保存呢?这正是我在带班的几年经历中经常思索的。

而且很多孩子在参与主题活动时属于“慢热型”的,也就是说2周的主题活动时间根本不够他们去深入,于是在开学初的环境布置时,我就用KT板设计了几个小脚丫形状贴到了空余的墙壁上,意向让结束的主题能有地方继续延续,既让孩子们慢慢适应新主题,又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刚开始空白的小脚丫只是装饰性的作用,但随着主题的前进,“退休”的主题材料就会转移阵地到小脚丫上来,一个小脚丫一个主题,慢慢丰富,孩子们也非常有成就感,因为这些正是他们共同收集、制作的材料。

孩子们虽然开始对新主题《红黄蓝绿》产生兴趣并随着材料的增加不断深入,但时不时地也有几个孩子会跑到“小脚丫”旁边回忆一下曾经的“成长历程”,虽然一个主题活动结束了,但在我们的环境留白中却一直延续,直到学期期末。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足迹。

三、案例分析: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改革,主题活动成了幼儿园的主流。现在我们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正是以主题活动呈现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构式课程》,它对主题活动在环境中的创设看得较

重。而且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每一个环境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主题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留白的主题环境进行互动和“对话”。因此我努力地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在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环境所起的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重要途径,孩子们能从环境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发动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材料,积极创设环境,构建互动环境,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学习兴趣。案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有效地利用环境留白,让主题活动在幼儿心中从启发——深入——延伸:

(成长的讯号)

(成长的快乐)

(成长的足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在案例中的这三个层次中,我让主题背景下的环境留白,通过对主题《快快慢慢》的实践和观察,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显著的:

1、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主题背景下的环境留白中,孩子们可以根据需要,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一切可以作为资源的、亲子查找收集的)、看(收集的材料)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认识了材料的特性,获得了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有效地促进了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促进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主题背景下创设的留白环境是开放式、生动活泼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仅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各种主题材料,与环境中的各种主题材料交流,而且能够与环境中的人(教师和同伴)进行自由交往。我们以全体幼儿为立足点,为他们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主题材料,与此同时,让留白的环境为幼儿的交往服务,为教育服务,促进每一个孩子在不同交往水平上的发展。

3、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留白的环境中孩子们不管能力强弱都有机会参与到材料的丰富、环境的互动、主题的延伸中来,不同能力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表现表达,使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都有“跳一跳,够得到”的机会,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在主题《快快慢慢》中,我尝试了让环境留白。实践证明,主题背景下的环境留白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总之,在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作为引领者的我们要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成长讯号;还要提供充分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更要提供“过去式”的主题墙,使主题留下幼儿的成长足迹让幼儿不断回味。当然,在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过程中还有很多方法有待我们继续探讨,也希望在今后的每个主题活动中,通过我们教师的各种方法,孩子们都能成为环境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有效引导,演绎精彩课堂

——大班数学活动《正方体和长方体》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是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引导”策略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动、激化、维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引导”策略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应坚持以“间接引导为主,直接引导为辅”。教师的引导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可以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方法,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应尊重幼儿、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启迪幼儿发现问题,为幼儿的问题解决提供线索,让幼儿在问题解决的同时体验到成功,从而活动实现有效性。这是教师做出有效回应的前提也是必然条件。而非教师担心自己把握不好课堂,怕幼儿想不出个所以然、答非所问等,而选择自己直接给幼儿答案等.那何为适时的引导?怎么样是适当的引导呢?于是我们将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来关注教师在活动中引导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大班数学活动《正方体和长方体》为课例,让三位教师执教反重开展活动,每一轮活动结束我们都进行讨论、修改,再展开新一轮活动,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引导的有效性,通过活动我深刻的意识到教师的引导策略是决定课堂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片段一。

师:你们现在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正方体,你们来看看它有几个面?

幼:4个、6个、8个、、、、

师:对他有6个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于是,教师自己手指着正方体一个个数,实际上正方体转来转去看都看不清楚。

师: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幼:都是正方形的。

师:嗯,是的,都是正方形的,那他们的面都是一样大的吗?

幼:一样大、不一样大

师: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让我们一起拆开积木,比对一下吧。

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引导显得程序式呆板,局限了幼儿思维,影响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至影响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存在问题:

1、教师的引导以直接引导为主。教师总是情不自禁地进行讲解、示范,如上述案例中:教师自己用手指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幼儿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当教师自己点数使用的方法及以教具幼儿又看不清楚,这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又什么呢?当幼儿没搞清楚产生疑问时,没有做出间接性的引导,而是急于告之答案,道出了自己的观点,使幼儿形成错觉,认为自己不用动脑老师会告诉我们答案的。从而限制了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削弱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

2、教师是“带领者”,幼儿是“模仿者”。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疑而是直接的告诉幼儿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幼儿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模仿。使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导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照着教师做、依赖教师,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最后的时候说:“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让我们一起拆开积木,比对一下吧。”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想法去比对,而不是教师告诉幼儿应该用什么方式、怎么样去比对。活动中幼儿随着教师的预设思路在进行学习活动,教师成为整个活动的主导者,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3、教师的引导以重复机械式为主。对调动幼儿回应问题的极积性有极大不利的影响、对拓展幼儿思维没有推进作用,反而还会让孩子厌烦学习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唠叨式的重复引导,让孩子的思路在原地打转,如上述案例的整个片段里,我们看到教师只是一味的重复幼儿的答案,从头到尾以肯定式的引导为主,没有梳理启发性的引导,对活动没有推进作用、原地打转,使整个活动显得毫无意义。

案例(二)

师:孩子们你们的看,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是正方体。

师:对,是正方体,你们为什么叫它正方体呢?它有什么特征?

幼:它有4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就叫它为正方体。

师:你们怎么知道他有4个面?那你们拿你们手中的正方体数一数吧。

孩子们仔细的数着,有的孩子数来数去会数晕,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数对了,他们都说有:6个面并且都正方形的。

师:是6个面吗?你是怎么样数出来的?

幼:前后两个,左右两个、上下两个就好了呢。

师:那你们认同吗?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刚才大家好像都认同了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那就错不了,可是它的每个面都一样大吗?

幼:一样大、

幼:不一样大、、、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6个面是同样大小还是不同呢?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6个面是同样大小还是不同呢?

幼:拿纸来量一量

幼:也可以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这是积木搭的拆开来比一比,比好了再搭回去不就好了吗?

师:那你们觉得那个方法比较简单?

幼:把积木拆开来比一比。

分析:

经过讨论、反思、修改后,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前一次有了明显质的改变。以间接引导为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个闪光点,促进大部分幼儿能积极的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1、教师不断的为幼儿“梳理”。如上述案例中:幼儿说:正方体是四个面,教师设疑式的引导幼儿是四个面吗?并且引导幼儿自己验证自己的答案。幼儿对某一内容产生疑问时,依据原有经验,心中必定会有对此内容有主观的认识,教师应接纳和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认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将幼儿的思索引向深入,并将活动推高一个层次。教师引导幼儿不断的整理自己的思绪、总结经验,逐渐明晰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梳理头脑中的多种信息,形成新的知识。

2、教师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教师不断的设疑、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幼儿获是成功的体验。上述案例中教师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6个面是同样大小还是不同呢?”问题抛给幼儿时,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因为孩子天生就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不管孩子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他们在不断面对疑问又不断地获得答案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他们的思维都在活动,“在思考”才是重点。

3、教师以间接引导为主,尊重幼儿积极的引导。上述案例中:教师能因势利导,并坚持“以间接引导为主,直接引导为辅”合理运用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使两种引导最为恰当的时候出现。上述案例开始部分,教师运用对话直接引导,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树立信心。而后面部分教师就以间接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在与同伴交流中调整自己的认知。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支持、积极的引导与鼓励。上述案例中:教师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6个面是同样大小还是不同呢?”当幼儿的意见有分歧时,教师也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解决,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三、案例反思

通过这次针对引导策略不断教学反复调整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策略的重要性。教师有效的引导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达成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引导才能做到既不让幼儿的主体地位丢失也不放任自由,让幼儿成为真正拥有主动权的学习者,从而实现有效引导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捕捉幼儿的兴趣,及时引导策略

兴趣是幼儿学习前提和原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于是教师应该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及时的引导提出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等。如案例(一)中,教师让幼儿数一数验证正方体有几个面,直接的告诉幼儿正方体有6个面。并且不让孩子动手验证、探讨而是自己“一手一口”包办了。其实孩子是有兴趣自己来验证正方体有几个面的,教师急功近利,逐步降低了孩子探索的欲望。而案例(二)中,教师做到了,能够让幼儿自己想就让幼儿自己去想,尽量让幼儿多动脑、多思考,当幼儿说正方体有四个面时,教师并没有一口否定幼儿的答案,而是及时的引导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答案。教师能先仔细观察幼

儿对此内容的需要,再给适当的引导,将幼儿的思索引导向深入。引导幼儿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肯定他们所持的不同想法。即使幼儿所提出的见解是错的,也会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并自己想办法纠正错误。因此,只有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从幼儿兴趣出发及时的引导,理解、尊重、激励幼儿的发现,才能使幼儿在学习中具有成就感,不断增强浓烈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根据幼儿的需要,转换引导策略

每个幼儿优势和弱势领域不同,能力强弱也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发现有多有少,对教师的指导需要也是不同的,教师应适当给予不同的指导,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如案例(二)中,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6个面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呢?能够尊重幼儿需要,幼儿有探索验证的欲望,并且让多位幼儿讲述想法,并且不急于否认,而是给予相对的肯定,只是询问幼儿那种方法更好,大部分幼儿的积极由此提高了,并且保护了相对这方面弱势幼儿的自尊心。在幼儿对某一内容产生疑问时,依据原有经验必定会有对此内容的主观认识。再如案例(二)中,教师问幼儿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幼儿答正方体。教师肯定并继续以追问式的引导,对,是正方体,你们为什么叫它正方体呢?它有什么特征?幼儿回答它有4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就叫它为正方体。教师接纳和理解幼儿有原有经验和认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教师切忌急于告诉答案,或道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能因势利导,并坚持“以间接引导为主,直接引导为辅”的原则,合理运用直接引导和音接引导,使两种引导在最为恰当的时候出现。这些微妙却有目的的引导能大大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这也正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三、以幼儿为主体,扩展引导策略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就是要承认幼儿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中的个体,是学习和主动探索者。树立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并不是降低、削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恰恰相反,幼儿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如案例(二)中,教师引导幼儿自己验证正方体有几个面,当幼儿自己否定自己答案的同时,也验证出了正确的答案6个面。教师却再次设疑将问题抛给幼儿“是6个面吗?你是怎么样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不断总结自

己的经验,帮助幼儿梳理头脑中的多种信息,依据客观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与事先的预测相比较,形成新的解释。他们的反馈能激发教师的教育思路,拓展教师的教育技能,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发现、善于把握。作为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将问题反抛给幼儿,为此幼儿的学习思路从想“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得答案”引导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到答案”这才是幼儿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真正价值。幼儿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在感觉到安全、宽松的条件下,他们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孩子们也会真正地想尝试、敢尝试、乐意尝试,从而把握住机会尝试。因此,幼儿在不断面对疑问又不断地获得答案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尊重幼儿的意见,重视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幼儿才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活动有效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引导是一种艺术手段,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引导观,体现主体性、互动性、发展性、开放性原则,才能在课堂活动中提高引导的有效性,使整个课堂因为教师的精彩引导而处处闪光!

在集体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集体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对案例《汪汪的生日派对》的实践体会 一、创设良好环境,有效促进师幼互动。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中把“给幼儿提供准备好的教学环境”做为其核心思想。可见良好教学环境的准备,是一个活动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持着“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一理念,我们在进行教研活动的时候,在教学环境准备方面花了很多的功夫。 1.外部环境的创设。这里的外部环境包括各种教具与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首先,是老师教具的准备非常充分。在《汪汪的生日派对》这个数学活动中,我们制作了白板课件。白板课件的好处是不仅老师可以随时在上面进行操作,还可以让孩子上来在白板上操作,在有效师幼互动中又体现了人机互动。另外,背景音乐的提供,使幼儿操作专注、安静。同时,音乐停,幼儿操作就停止,这样的提示更方便、有效。其次,是活动良好地情境环境。本活动的故事情境是“汪汪过生日”,而过生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他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这样的故事情境,更能调动孩子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快速地进入到活动当中。最后,是幼儿操作材料的充分准备。皮亚杰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所以,材料提供的合适与否,关系着孩子能力的发展。在本活动中,我们将幼儿操作材料置于幼儿椅子下面,人手一份,方便幼儿取放。另外,由于一共有三次操作,我们将操作纸折了三下,第二次与第三次的操作时,幼儿只需翻一下

即可。这样的安排,既避免了干扰,又清楚方便。 2.心理环境的创设。这里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不管是第一教,还是第二、第三、第四教,我们四位老师始终知道自己要做孩子的朋友,用最真的心对面对每位孩子,用亲切的话语,用鼓励的眼神、用信任的体态,来引导着、鼓励着、支持着幼儿的学习。正因为有了这样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充满激情,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体现了很好地学习状态。 二、老师的提问,有效促进师幼互动。 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间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师幼互动中,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师幼间“抛接球”的过程。 1.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给幼儿一定的思考空间。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幼儿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如活动中的提问“蛋糕上有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在提问中其实已经暗示了答案与蜡烛有关系,通过问题的启发,可以让孩子们很快地回答出答案。再如当孩子们回答错误的时候,老师提问“今天是几日?再过4天,现在你想一想,有不同的意见吗?”启发幼儿从今天算起,从而很好地得到正确答案。 2.教师的提问要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老师抛出的问题有多种答案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运用提问技巧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水平。目前在幼儿园互动中本地区存在着班额过大、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现、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及教师互动水平低,与幼儿对话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幼儿园进行了实践探索,希望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挖掘幼儿的兴趣点等有效方法来提高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质量。 [关键词] 师幼互动建构 实录1:在讲述“树朋友”这个故事时,教师问:“你们说,住在木头屋里感觉怎么样?”一幼儿回答:“不舒服”。教师脱口而出:“乱讲。”该幼儿低着头不再说话。事后,我问这孩子:“为什么不舒服?”他回答道:“那是猪住的地方!”这一小故事不正是我们目前在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大问题吗?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但事实上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思路、预设的目标去引导幼儿,不许幼儿“乱说乱动”,表面上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实际上是不允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所谓的师幼互动,大多是在重常规﹑形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活教师”的内涵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面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随着《纲要》理念不断深入及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各地区教师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我们就针对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所构建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行为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教育本身往往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和谐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同时,对教师互动的深入研究也发现,目前在师幼互动方面,特别是在互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实录2:大班沈老师为了体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准备了很多材料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布置墙面。 老师:“我们要把墙面打扮得很漂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参加,好不好?” 幼儿1:“老师,那我们画什么呢?” 老师:“你们喜欢什么呀?”

浅谈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师幼互动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在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方面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师幼互动的有效和谐与否,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目标实现状况。教师与幼儿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两个主体,两主体都可以启动互动行为。但由于教师的地位,对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居于重要的地位。由此,下面便谈谈教师在互动师幼互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师幼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师幼互动行为。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才可能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应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教师、与同伴正常交往。从而启动更多更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更有效的实现保教目标。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幼教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师一般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为便于工作简单、轻松,往往采用高控制、高约束以及为完成一件任务,为了快速获得成效,不惜采用让幼儿产生恐惧体验的负向行为,借助幼儿的恐惧心理来建构起他们所希望见到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想而知,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这种现状应引起幼教工作者重视,尤其是幼教管理者。在评估一个班级保教业绩时,不应简单地看某班级表面上做了些什么,是否有效地完成一件任务,幼儿行为整齐划一,更应该深入到保教工作的实质中,不是只看到做了什么,更要看到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些什么,在发展中是否快乐。这有助于幼儿教师摆正保教工作的态度,有利于教师认识和树立科学地儿童观,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作为开展工作地基点,更有效地启动师幼互动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 二.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洞察和感悟水平。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洞察和感悟水平所强调的根本在于理解幼儿,这种理解不仅是善于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于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不仅善于洞察幼儿行为发生,更要从中感悟幼儿行为发生的真正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具备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弄明白幼儿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以便保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或者是给幼儿提供恰当的要求。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的感悟水平太低,只根据表面现象去判断幼儿的行为,就很可能造成幼儿极大伤害,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的基础上行使教师的职责,开启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并不能真正帮助幼儿,相反会给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师幼互动行为进程中,教师开启的本意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施动行为,很可能会由于教师对幼儿行为洞察与感悟水平偏低而变成伤害幼儿情感的一个根源。这样的事情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并不少见,如不尽全力加以改变,任何理想的教育方案都不过是表面文章。由此,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洞察与感悟水平便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三.学会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 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隶属于成人世界的教师与年幼的幼儿在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上总是存在着许多不同,在这种状态下的师幼互动中,这些不同最终总是以教师所希望的状态被统合在一起,很可能使幼儿教育本身成为看不见“幼儿”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特别需要放弃因为自己居于权威者地位而滋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经常对自己在互动之中指向幼儿的行为做一些回想,把关注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行为的意义,根据幼儿的特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以适宜的支持 (一)及时地捕捉孩子“需要发展”的时机 案例:“刘书昂没有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早操队列中让孩子们学习和感受方位” 策略:老师必须能客观地看到孩子的表现行为,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孩子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的方式是否还有能进一步引发孩子学习的价值,孩子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孩子进行新经验的体验。 (二)引发孩子的学习需要 案例:“在我们的电视生活中出现了数字电视” 策略:积极地洞察身边的生活信息,选择和判断哪些信息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系、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能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然后围绕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教育目标,利用话题、行动、环境、材料等引发孩子的学习需要。 (三)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支持孩子学习需要 案例:“孩子们最近交流的话题是关于电视剧《猫狗》” 策略:积极地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根据我们为孩子们设计的发展目标判断孩子们的兴趣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然后围绕对孩子们的发展有价值的兴趣展开学习活动。 二、师幼建立激励性的、个性化的互动 (一)创设公平的师幼互动情境 案例:“大家都看到这幅图了” 策略:创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机会公平,在公平的机会中关注和促进孩子的不同发展。 (二)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孩子的发展 案例:“用不声张的方式保护孩子的隐私”用“到隔壁去谈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做接纳孩子与众不同的示范” 策略:了解每个孩子的处境,用行动、语言、态度、神态表现尊重,老师总是能出现在孩子们的身边。 (三)引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 案例:用“约定”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守约的行为、用“小印章”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愿望

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复习过程

什么是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含义 “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积极”是指师幼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互为主体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 “有效”是指师幼互动过程倡导师幼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进而促进师幼情意发展,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 “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向幼儿(个人或群体)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幼儿(个人或群体)向教师回应的有价值的互动。也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根据活动需要和实际,幼儿(个人或群体)向教师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教师向幼儿(个人或群体)回应的有价值的互动。 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要素包括师幼互动主体、时机、内容、行为、方式、形式、效应等师幼互动的要素。 三、积极有效互动的特征: 1、师幼互动主体的并重性:教师积极主动的发起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并重。 师幼互动主体:师幼互动开启者。如果由教师一方开启的互动,则教师为师幼互动的主体。如果由幼儿一方开启的互动,则幼儿为师幼互动的主体。教师: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兴趣、需要,设计师幼互动的内容(提问、小结等),运用语言、肢体、表情等激发幼儿互动?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布局、充足的探索和质疑时间) 幼儿: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发表见解和发问 教师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一句“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创设了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有幼儿问:为什么是空的?也有幼儿问:马桶下面都有一个管子的,你的马桶怎么没有管子的?安安回答说:会发出光,把大、小便变成氧气,所以没有管子了。反映了幼儿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发表见解和发问。提问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相反幼儿主动的提问恰恰显示了他们对话题交流的兴趣,反映了想对交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的愿望。所以不仅要

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模式和方法

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模式和方法 1.引言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互动是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师幼互动可以说既是一种突出教师作用,又重视师幼合作的引导性互动,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的走向,理解幼儿探索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倾听幼儿积极的表达、支持鼓励幼儿将探索活动推向深入。<<纲要>> 也指出:“为幼儿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诚然,为推动幼儿探索,师幼互动是一种相互对话、包容、欣赏、激励和共享的交互形关系。 2.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与方法 2.1通过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体性与幼儿的主体性是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在科学活动区教师应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如:区域规则的制定,科学活动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也会出现随意丢放材料、带着材料到处跑、大声说话等现象。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制定区域活动时应遵循的规则,并建议他们用绘画标记的形式画出来,贴在区域,提醒大家规范

自己的行为。 2.2教师要做幼儿探索行为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关键是重视孩子活动的过程,引导幼儿自己探索世界,让他们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不断获得直接的体验,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和经验。 (1)注意观察、耐心倾听再指导或参与。教师在幼儿活动时不要急于打断幼儿的活动,而是要先观察幼儿在玩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寻找教育的切入点,然后再依据幼儿已有的思路开展教育,这样一来,幼儿的探索热情就会大大增加。如;小班幼儿在玩触摸游戏时常常分不出哪个物体是热的,哪个物体是冷的,游戏时有个幼儿把小手放到触摸箱中,摸出了一个玻璃玩具和一团棉花,他高兴的说:”“玩具和棉花一样热”老师没有立即纠正,而是参加了他的游戏。“他们真的一样热吗?我也来试试。”当老师从幼儿的手中接过两样东西的时候,发现他们真的一样热,因为幼儿在触摸箱时已经把他们捂热了,教师从中受到启发,把区分冷热的物品从触摸箱中拿出并引导幼儿一手拿一个物体同时贴在小脸上比。这下幼儿的探索兴趣更高了。另外,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当幼儿探索过程中出现面对材料无所适从,探索活动有停顿或放弃迹象时,教师的及时介入起着引导幼儿探索活动走向的作用。如:“各种各样的镜子”的区域探

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嘉定区昌吉路幼儿园丁一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从孩子入园到离园,教师在一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的相互互动已经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平时实践中我们教师深深感到,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主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以幼儿为主体。这正如昨天张博教授在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中谈到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所提及的“以幼儿为本”。如何以幼儿为本,我想并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落实于实践。我个人认为“以幼儿为本”,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游戏、生活活动中更要注意到师幼之间的相互互动性。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游戏中做到师幼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展开。 从幼儿的一日生活着手,将师幼互动贯穿到幼儿生活细节中。要密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从一点一滴着手,将师幼互动深入到幼儿的吃饭、睡觉、入厕、喝水、生活常规等。善于利用科研互动形式认真实施互动方案,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1.将一日生活场景布置成供幼儿学习、探索、发展的环境。我们知道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不经意中自主学习,探索,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与幼儿互为朋友,用行动带动幼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引导着、参与着。所以,我们教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幼儿成为朋友,在朋友交往中开展互动。 二、从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展开。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究式活动,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在科学活动中,师幼的适时互动,能促进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提升幼儿探索的水平,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但在遇到不同的教育情景和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决策能力,怎样驾驭和调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学期我对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中的指导和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教师能从多角度理解、关注幼儿是构建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尊重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要了解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的所需,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地寻找问题、发现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的兴奋点,捕捉孩子发出的积极有意义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了解幼儿的能力。每个幼儿都是生动活泼的个体,我们会不断地去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以发展自己的经验、能力、意志和态度,幼儿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信息来源于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幼儿的潜能,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客观评价和反省自己的教育策略。 教师应积极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应当充分考虑到他们在活动中的地位,即抓住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学习,教师应追随幼儿,根据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他们的兴趣点。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构建有效师幼互动的保证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师角色扮演中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在实践中发现,我们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主动学习和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我们教师应善于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充当各种角色,并从中把握好具体情境中转换角色,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表达艺术:“要……”“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为与幼儿平等的协商者角色的“能不能……”“可以吗……”“该怎么办呢……”等建议性语言或“应当注意什么”等提醒性语言,以启迪幼儿主动选择正确的活动行为或互动对象。如:谁愿意说一说,你的小玩具都会做些什么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瓶宝宝发出声音呢? 适时、适度的支持保证了幼儿一次次探究活动的成功,使幼儿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作为支持者,不但要给幼儿学习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提供心理上、经验上的支持,在每次科学探索中,教师要给幼儿准备丰富的物质材料,提供自由活动的探索机会和条件,当幼儿急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及时与幼儿共同查阅图书寻找答案, 1

谈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谈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 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 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 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 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师幼互动作为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 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下面就谈谈我对这方面的一些观点。 一、把握幼儿的情绪关 情感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候他会决定人的一种处事方式和态度。同样,幼儿 有着怎样的情绪也将会决定他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参与。试想,如果幼儿带着一种紧张、胆怯的心情的话,那么我想,不管教师组织如何适宜精彩的 活动,也势必得不到幼儿对活动产生的共鸣,师幼互动更是无从谈起。由此,教育效果也 必定是令人叹息的。所以我觉得,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调节好幼儿的 情绪按钮,才能有效促进师幼互动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妨让自己蹲下来,不要再 那么高高在上,让孩子在你面前显得唯唯诺诺,不敢有所表现,使他觉得你是那么陌生和 不可接近。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蹲下来并不是真的要你弯曲膝盖面对孩子,而是要你平等 的与孩子相处,让他觉得你和他是"一伙"的,是公平的,你们能够彼此互相的帮助和合作。所以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和良好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才能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 和胆怯的情绪,使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安全和信赖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绪基础上,幼儿 才能够自然的有所表露,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师幼互动这种形态也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断 加深。 二、找准幼儿的活动焦点 所谓的焦点通常是受人关注的,因为它常常是联系着比较新鲜,比较奇特的事物。一 旦形成一个焦点,那么周边的人大半都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去,甚至是调起他们潜在的 注意力。其实,幼儿在这方面的这种特质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明显。心理学上表明:幼儿期 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他们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那是为 什么?"在好奇感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的在活动中动脑动手,主动的与教师交流。所以在

师幼互动案例

师幼互动案例分析 小一班秀东 一、案例描述 午睡起床时,孩子们正在穿衣服,从活动室中传来了浩浩惊喜的声音:“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 “吃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孩子们欢快地叫着。 “老师,今天的点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过来告诉我,语气中流露出一丝神秘。 “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动室一看,今天的点心是橘黄色的年糕,乍一看还真像彩色肥皂呢。我拿起一块年糕自言自语:“真奇怪,今天居然请我们吃肥皂!”同时故意露出一脸惊喜和疑惑。 “哈哈,老师真的以为是肥皂!”孩子们窃窃私语,那是他们在笑话我连年糕都认不出来呢。 我提了个问题:“看,这肥皂还像什么?” “像电脑中的键盘。”“像个小枕头。”“像一桌子。”“像一块毛巾。”…… 我说:“你们要是吃肥皂,可别边吃边吐泡泡哦!” “啊?吃肥皂,嘴里吐泡泡?”“我们的嘴里会吐肥皂泡?”孩子们被我的话逗乐了。 动动说:“我听过一个故事,小蜗牛吃了一块草莓形香皂后,从嘴里吐出来许多肥皂泡,泡泡还带着小蜗牛飞上天了呢。” “对哦,吃了肥皂会吐出泡泡。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我紧锁眉头说。 “哈哈哈……我们要是飞上了天,老师就抓不住我们了。”孩子们大笑。

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25位小朋友都吐着肥皂泡在天上飞,可老师只有一个。我怎么才能抓住你们呢?” 哲哲说:“老师别怕,你坐上直升飞机到天空去抓我们,把我们一个个抓回来!” 我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 文文说:“老师,你拿一渔网撒向天空,把我们都网住,带回来。” 我赶紧拍手:“这个办法不错,叫一网打尽。” 航航说:“老师,你拿一根长绳子抛到天空中,让我们抓住绳子,然后把我们一个个拉下来。”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个妙计,只是老师要花很大的力气。” 添添说:“我的办法是让老师坐上热气球,飞到天空中把我们抓回来。” 寅寅说:“让老师变成翼龙来抓我们。 浩浩说:“让老师变成奥特曼来抓我们。” 孩子们积极、投入地想着各种办法。我把年糕分给孩子们,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着有肥皂泡把他们带到天空中去。 吃完点心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玩起了“飞飞抓抓”的游戏。孩子们乘着肥皂泡在天空中“飞舞”,我则想尽办法去抓他们……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则随机教育的案例,体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案例中师幼互动积极、愉快,教师以孩子的视角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同孩子的联想,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地点:小二班 主持人:顾荣 记录人:飞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要容: 一、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本次教研的目的、要求,引出教研议题。 主持人发言: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创造和不断发展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我园自申报园本教研项目成功以来,努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教研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教师教研工作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上而下的互动——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互动——幼师互动;有平行互动——幼幼互动;有师幼与环境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材料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情境的互动等。 那到底什么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开头,所有的互动其实都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让幼儿学好了,学会了,学高兴了,在学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思维闪光点,那我们就认为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越位,这样的师幼互动就是有效的。

二、听执教老师说课 下面,我们先听一听常瑶老师简单的说一下课,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准备在这堂课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达到有效的师幼互动。 常瑶老师说课(容附后)。 三、观摩现场活动《小兔子的亮石头》。 四、执教教师课后反思。 1、主持人发言: 请执教老师介绍她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是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或者哪些活动环节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以及活动后的反思及困惑。 2、常瑶老师反思(容附后)。 五、主持人根据执教老师的反思及困惑进行小结式发言,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参研教师推进讨论,以期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发言: 常瑶老师反思得很深刻、很到位。在她的反思以及课堂活动当中凸显出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教学环节过渡是否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能不能激发幼儿参与下一个环节的情绪? 2、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精炼、生动有趣,是否具备诱发幼儿动脑的条件?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教案资料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 略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集体教学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以及教育智慧的外在反映,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教师对师幼互动没有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这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序忽视幼儿反应的现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者,根据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开启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并且引导和控制着彼此行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我们也会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幼儿时而可以左右教师的行为,牵引师幼互动的进程,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处在被动状态。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对儿童回应方式单一、千篇一律、甚至刻意忽视幼儿反应不予回应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实践中的

困惑,是影响师幼关系,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互动问题和幼儿经验不匹配。 提问能不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取决于问题与孩子发展水平的相差度。不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问题,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如教师提问:“为什么螳螂是绿色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这一类的问题当然很难得到科学的答案,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幼儿世纪发展水平。 再比如:教师提问“这个故事里藏了很多很多的反义词,谁能说说里边有那些反意词?”幼儿:“多、少”。教师:“有多和少。它是在什么时候形容的呢?”幼儿:“胖胖天使的云多,棒棒天使的云少。”实际上这一段互动的问题是:你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听到哪些反义词。如果设计成一个问题,孩子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信息,他可以根据问题从两个层面回答。对于大班幼儿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可以请多个幼儿来回答,活动的层次也会非常清晰。 2、封闭性问题过多,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封闭性问题是指答案固定或者比较少的问题,对这一类问题,幼儿只需要简单的判断、回忆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完全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孩子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为什么确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这个专题? .专题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在深入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如“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问题,这是有效的师幼互动应达到的教育目的之一;如“教师提问的策略、提问的有效性”本身就是师幼互动研究的内容;再如“音乐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是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的问题;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失控”是师幼互动失去了效应;同时师幼互动这一问题涵盖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和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行为迁移功用。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中的困惑和问题。 .专题鲜明地体现了《纲要》精神 《纲要》倡导的“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去实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是对师幼互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支持、鼓励、引导、帮助、激励和促进作用。 .专题切中教育理念向行为转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 大家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在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

程中,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助推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深远的,幼儿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两年多来的园本教研实践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行为也有所改善。但是,在教育行动层面上仍大量地存在着一些“惯性运动”,即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仍有距离,甚至理念和行为脱节。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在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科学方法、行动策略和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上,因为师幼互动是伴随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借助承载着教育理念、蕴含着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活动材料和环境,通过与幼儿间语言和非语言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教学内容、与活动材料和环境的对话,在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幼儿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这个专题的研究能很好地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可见,专题的研究价值在于体现了《纲要》精神,抓住了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关键要素,注重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层面上与幼儿互动的机智和策略不够的现实问题,丰富教师教育智慧,推动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在本次教育行动研究中,有关本专题研究的收获和反思 (一)收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和保障。 相关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行为与师幼关系相依而存。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营造了友爱、和谐、温馨、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安全、愉快,幼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水平。目前在幼儿园互动中本地区存在着班额过大、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现、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及教师互动水平低,与幼儿对话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幼儿园进行了实践探索,希望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挖掘幼儿的兴趣点等有效方法来提高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质量。 [关键词] 师幼互动建构 实录1:在讲述“树朋友”这个故事时,教师问:“你们说,住在木头屋里感觉怎么样”一幼儿回答:“不舒服”。教师脱口而出:“乱讲。”该幼儿低着头不再说话。事后,我问这孩子:“为什么不舒服”他回答道:“那是猪住的地方!”这一小故事不正是我们目前在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大问题吗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但事实上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思路、预设的目标去引导幼儿,不许幼儿“乱说乱动”,表面上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实际上是不允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所谓的师幼互动,大多是在重常规﹑形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活教师”的内涵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面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随着《纲要》理念不断深入及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各地区教师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我们就针对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所构建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行为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教育本身往往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和谐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同时,对教师互动的深入研究也发现,目前在师幼互动方面,特别是在互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实录2:大班沈老师为了体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准备了很多材料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布置墙面。 老师:“我们要把墙面打扮得很漂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参加,好不好” 幼儿1:“老师,那我们画什么呢” 老师:“你们喜欢什么呀” 幼儿2:“我喜欢宇宙。” 幼儿3:“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很好看。”

师幼互动方法

题目四:请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推荐两至三种有效的师幼互动方法。 实践中经验之师幼互动方式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师幼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师幼互动行为。而且师幼互动不仅仅是一次次熟练教法的展示,或者是一次次花样繁多的教具的展示,师幼互动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上给予儿童的点点滴滴的爱。且在我看来我们首先应该必须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用我们的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对你有信赖,喜欢,见到你有种安全、愉快、宽松心理。 1,开展积极的游戏中实现互动 开展积极的游戏中实现互动,提高在游戏中的评价实效,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很多孩子看过在家里电视机里播放的各种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光头强>等动画片,所以我们可以开展学生们都很熟悉的一些片段表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们最感兴趣的是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得是否逼真,他们往往采取合作游戏的方式展开游戏,组织性和集体意识明显增强。这时,教师的指导一般是在游戏的情节发展不利于幼儿、游戏内容贫乏、情节无法进行下去时,才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要适时,并且要抓住关键的时机。并且在很多表演比较好的时候必须当即表扬孩子,由于该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教育性目标,不是教师所能掌握的,而只能从幼儿自己的活动及教师的反馈刺激中实现。这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幼儿寻求指导时教师才适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一个支架,因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我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2,开展小发明等活动中实现互动 开展小发明等活动中实现互动,并根据孩子自己的作品角度给予表扬,而且在制作过程中适当予以指导帮助过程中得以实现互动。 开展小发明如:用纸做模型,画各种想象中的图像等活动中实现互动,让幼儿在此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并且部分好坏,根据孩子自己的作品角度给予表扬,而且在制作过程中适当予以指导帮助过程中得以实现互动, 让孩子从活动过程中赶到快乐,为自己的成果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同名15254)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同名15254)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关键词:有效教师幼儿互动策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育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是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时时刻刻表现在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中,教师和幼儿如何有效地互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

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执行)》(下称《纲要》)的今天,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如何使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真正的互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去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进行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时,多采用结构范式,他们的研究结果范围非常广泛。从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到师幼关系本身的模式分类,到影响师幼关系的诸种因素分析均有设计。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关键词:有效教师幼儿互动策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育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是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时时刻刻表现在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中,教师和幼儿如何有效地互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执行)》(下称《纲要》)的今天,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如何使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真正的互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去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进行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时,多采用结构范式,他们的研究结果范围非常广泛。从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到师幼关系本身的模式分类,到影响师幼关系的诸种因素分析均有设计。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状况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1987年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 1988年他们研究证明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对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时,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关系是他们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同的石油关系将直接造成幼儿不同的适应状况。这一结论又被一位研究者以400名幼儿为被式所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幼儿园中形成的师幼关系特征,甚至预先决定了幼儿进入小学后前三年的适应能力与行为。 另一位研究者通过一项纵向研究得出结论:与教师有情感安全性关系的幼儿对同伴更为友好,更加爱交际也更容易为同伴接受,并且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少发出侵犯性行为,而过于依赖教师的幼儿则表现出更多地退缩性行为与侵犯性行为。 国内学者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