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

实验指导书

机电与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教研室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实验课则是实践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实验课教学,切实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根据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本书。

主持参与本书编写的教师有:

主编:谭翠萍刘新民

参编人员:刘奇王文琪李常在赵宜华

实验指导书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使其日臻完善。

编者

二OOO年

第一篇流体力学系与风机

实验一静力学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

2.巩固表压力,大气压和真空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了解静压力特征性;压力随水深而变,与方位角无关。‘

4.了解测定未知液体重度γ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采用成都科技大学机械系研制的SP-I型静力学方程仪,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1、升降机构

2、压力传感器

3、活动容器

4、密闭容器

5、底座

6、塑料阀门

7、立柱

8、台面

9、付测压排架

10、主测压排架

SP-Ⅰ型静力学方程仪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原理

在重力场下处于静止状态的不可压缩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是

Z + P

r

=const

对于有自由表面的液体

P=Po+rh

式中Z-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势能(m);P

r

-单位重量液体的压力势

能(m);r-液体的重度(kg.f/m3)/;h-液体内部任一点到液体自由表面的距离(m);Po-液体自由表面上的静压力(N/m2);P-液体内部任一点的静压力(N/m2)。

该装置即利用连通器原理,改变活动容器的高度,用以改变密闭容器中液体自

由表面上的Po,从而改变P值。但任一点的Z + P

r

=const。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各个部件的性能和作用。

2.验证静力学方程,将左侧密闭容器进出口阀门打开,把活动容器调至中间位置,并使其液面与密闭容器液面调平。然后关闭通气阀门,旋转齿轮使活动容器升至最高点,待水柱稳定后,观察并记录

▽10、▽11、Z 10、Z 11,读数于表一中。 ▽10=Z 10 +

P 10

r

▽ 11=Z 11 + P 11

r

如 ▽ 10= ▽ 11 则 Z 10+

P 10r =Z 11 + P 11

r

=const ·6·

式中:▽10 ▽ 11为(10)、(11)管的读数;P 10、P 11为(10)、(11)管口处静压力;Z 10、Z 11为以测压管口点为基准线(10)、(11)管进口处的位置高度。

3、计算酒精的重度γ'

(9)、(10)U 型测压管中盛有水,⑴,⑵U 型压管中盛有红色酒精。由于⑼、⑴管同与密闭容器的气体相通。⑽、⑵管与大气相通,其液面压力为Po ,所以(9)、(1)管中液面的表压力分别为:

P 0=γ(▽11 - ▽ 10) P 0=γ'(▽2 - ▽ 1) 所以 γ'=

γ(▽11 - ▽ 10)

(▽2 - ▽ 1)

式中:Po 为密闭容器液面上空气压力,▽1 ,▽ 2为(1)(2)管的读数,γ水的容重,γ'酒精容重,其余同上。把读数记录于表二中。

做完后关闭第一密闭容器进水阀门。

4.测试表压力。将中间密闭容器进出阀门打开,把活动容器处于中位并把液面与之调平。然后再把活动容器升高,此时在u 型管(3)(4)出现的高差即为表压力Pg 。

Pg =P-Pa =γh =γ'(▽4 - ▽2)

式中 ▽2、 ▽4为(3)、(4)测压管读数。

5.测试真空度Pu ,将右侧密闭容器进出口阀门打开;使活动容器处于中位置、并把液面与之调平,然后关闭进气阀门,使活动容器降至最低点,待测压管液面稳定后,观察并记录▽5及▽6的读数记表二中。

6、大气压Pa ,此时,侧密闭容器通气阀门打开,则▽1 ▽2处于水平,即表示ρo =pa

7、演示静压力特性

将活动容器移动到最低位置,使压力传感器旋转至容器上端,然后升高活动容器,可读三点压力(包括零点)记入表三中,观察⑺、⑻U型管压力变化情况,最后转动传感器方位角,再观察压力是否有变化。最后画出h~p关系曲线,并写出压力与水深和方位角变化结论。

五、实验报告(见附表)

六、讨论与建议

1、采用什么条件可以改变密闭容器自由表面上的p

0值?如何实现p

>pa及p

<pa?

2、为什么p

为表压力真空值?

3、这种测试重度γ'的方法,可否用于工业生产?

4、你对本实验的评价和建议?

实验二流线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线特性,观察各种绕线模型的流线谱及卡门涡街现象。

2、对比园柱体在静止及作相对运动时附面层分离点的变化情况。

3、观察各种管道内部流动现象。

二、实验设备

采用成都科技大学机械系研制的WT-Ⅱ型烟风流线仪其结构图如下:

1、整流网

2、排烟管

3、观察室口4模型旋扭 5、模型6、日光灯7、琴键开关8、尾流栅 9、调整螺栓 10、烟风管生筒11、尾风管调整阀门12、吹风机

13、送烟管

三、实验原理

本装置系采用欧拉法在观察室内观察流场中某一瞬间气体质点流动规律。它是一个小型多功能,烟风流线演示仪器。

烟风的产生是将卫生香(捆成一束)点燃后放入烟风发生筒内,靠吹风机供气产生烟风,然后再经过送烟管送至排烟管的气囊中。这一段为送烟系统。从整流网至尾水管为演示段,它是靠吹风机处形成负压区,实现烟风流动。

为了节约实验教学时间,扩大学生眼界,在观察室内一次可挂两种模型,既可挂绕流模型,也可挂内流管道模型。对圆柱体模型还可所作静止与相对运动对比的流线谱实验。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结构性能,接通电源,接下琴链开关,打开照明日光灯及吹风机。

2、点燃卫生香,放置在烟管生筒中,接回送烟系统。

3、调整尾风管开度或送风软管螺旋夹子开度,使烟条达到清晰稳定。

4、调整模型旋纽,观察不同位置模型的流线分布状况,并绘制流线谱,根据流线特性,分析产生各种观察的,印证理论及现象。

5、园柱体模型,先做静止状态,按下运动小电机档。再作相对运动,观察园柱体附面层分离点的变化情况,说明分离可控理论。

6、改换模型,一组模型做完应,如要作另一组模型,将观察室后门板打开,取下原模型,换上新模型,会上门板(要到位)即可重新演示。

7、如果烟条未能喷射到模型的理想部位,可调整排烟管角度,直到理想位置为止。

五、实验报告

测线观察记录与分析

六、讨论与建议

1、观察室内看到的是流线或是迹线,两者有无区别?

2、根据流线特性理论,所观察的流线谱图形是否与它一致?

3、你对实验有何评价和建议?

实验三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伯努利方程并观察测压管水头变化情况,了解流体在流劝中能量互相转换关系。

2.练习用容积法测量流量方法。

3.绘制能量转换及守恒的柱状图。

二、实验设备

采用成都科技大学研制的RB—Ⅱ型雷诺及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伯努利方程实验部分,结构图如下:

雷诺及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恒水位箱 2.脚架 3.横杆 4.玻璃转子流量计 5.台面 6.试管 7.测压管排架

三、实验原理

实际粘性流体在重力场中沿着管道作定常流动时,它遵循的伯努利方程为

h1+

P

1

ρg

a

1

v2

1

2g

=h

2

P

2

ρg

a

2

v2

2

2g

+Σh

ψ

(1)

Σh

w =Σh

f

+Σh

i

(2)

式中:h位置势能;Po/ρg压力势能;aV2

2g

为动能;Σh

w

阻力损失;

h f 沿程阻力损失;h

i

局部阻力损失;a动能修正系数。

若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 V

1

=V

2

=0;Σh

w

=0因管道是水平放置,所以 h

1

=h

2

,于

是(1)式可化简为

P

1ρg =

P

2

ρg

H (3)

式中:H恒水位箱内液面高度。此时备测压管水住高度应处于水平状态。若流体开始流动,时部分压力能将转化为动能,则(1)式转化为

P

1ρg +

a

1

v2

1

2g

=

P

2

ρg

+

a

2

v2

2

2g

+Σh

w

(4)

根据连续方程流速V与断面A成反比,断面小的V大即动能大,则压能必小,反之V小压能必大。此时在测压管排架上显示出其不意高低不同的一组曲线,这充分的反映了各种能量的转化关系。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掌握试管断面面积及测压管对应关系。

2.打开进水阀,使水充满水箱,并保持溢流。

3.排除测压管内及试管内的气体,可利用排气管吹气撞击法使气体逸出,如伯努利管大管径上部有气,打开其最高处的排气管排出。

4.逐渐开启试管尾阀,观察各测压管液面高度变化情况,等曲线处在测压管排架中间地置,停止阀门调正。用流体力学原理说明曲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5.待出口阀保持在某一开度时,记录各测压管水柱高度,测定管中流量,计算各断面动能,然后再以(1)式验证之,看是否与方程式相符合。

6.操作管式毕托管,分别将小孔对准流向或平行流向,测读其全压及静压水柱的高度。从而验证是否符合伯努利方程。

五、实验报告

(表见下页)

六、讨论与建议

1.测压管中的水柱高是绝对压力或表压力?如果

管中任何地方留有残存气泡将会对测量压力带来什么

影响?

2.能否将上表计算成果绘成柱状图形?以表示

能量守恒定律?

3.你对该实验有何评价或建议。

伯努利方程演示实验记录及计算表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者

实验四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运动的两种流态,建立层流,紊流感性认识。

2.了解临界雷诺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装置

采用成都科技大学机械系研制的RB—Ⅱ型雷诺及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的雷诺实验部分,结构图如下:

雷诺及伯努利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恒水位箱 2.脚架 3.横杆 4.玻璃转子流量计 5.台面 6.试管 7.测压管排架

三、实验原理

雷诺公式: Rg=Vd γ

式中:d 管内径;γ流体运动粘度;对该装置来说,d、V可近似看成常量,所以Re ∞V,即流态随平均流速而变,改变流速即可改变流态。

不管什么性质的充体介质(P,μ)不论多大的直径(d)在管流中的Re<2000的流动就是层流,反是Re>2000的流动就属于紊流。因此临界雷诺数又叫判别准数。

四、实验步骤

1.对照实验装置,了解其结构及各个部件的性能和作用。

2.打开进水阀,使水充满恒水位箱,并保持微小的溢流。

3.打开雷诺试管的出口阀,使水开始流动,这时观察,管内有无气泡,如有气泡可利用排气系统及调节阀门开度大小排除。

4.打开可视剂输液软管上的螺旋夹子,使红色标记线保持粗细适中。

5.将出口阀由小到大变化,观察两种流态变化,建立层流、紊流感性认识。

6.将出口阀开大,使管中呈紊流状态,然后逐步关小,当可视剂针头处一展出现线状流线,在试管的中部或末端允许出现间歇性程度的脉动线,(或整段出现螺旋性波纹)即过渡状态,此时观测流量计算的数值并记录下来,即可计算平均流速及临界雷诺数。

7.测量水温,以便选择运动粘度γ值。

8.如要重复测量临雷诺数,按5,6两项重复操作即可。

五、实验报告

雷诺实验记录及计算表

试管内径d= cm 断面面积A= △

水温= ℃运动粘度V= cm2/Sec

六、讨论与建议

1、为什么说临界雷诺数为判别准数?你的实测值与标准值是否接近?

2、你能够分析影响临界雷诺数大小的因素吗?

3、你对该实验有什么评价和改进意见?

实验五多功能水力学实验

本实验台集水力学四个基本实验于一台,采用架式排列,两组一套,分别由两台水泵自成循环系统。四个基本实验为:一、文丘时流量计校正;二、沿程水头损失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讲解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16.1概述 为排除厂房内余热、余湿、有害气体以及蒸气、粉尘等,维持工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卫生要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产品质量,本系统全范围进行设计,包括辅助生产区、工艺装置区、产品储罐区等,设计范围及要求如下: 1、按照各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设计各车间通风设施; 2、按照各房间空气调节的设计参数,提出对空调的要求;相关空调的设计、安装由空调提供方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16.2设计规范和标准 表16-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标准表

16.3设计范围及目标 16.3.1设计范围 按照各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设计各车间通风设施。 按照各房间空气调节的设计参数,提出对空调的要求;相关空调的设计、安装由空调提供方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成品储存设施中配电站、消防站、空气站、维修楼、中控室、行政楼等各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调的初步设计。在生产车间内部设置了事故通风系统,当空气质量不能达标,自动启动事故通风系统。维修站、化验室等由于空气质量较差且人流密集,均需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16.3.2设计目标 设计要达到三个基本目标: 1、保证有足够的室内风速和气流量; 2、房间内要有合理的气流通路,即气流应当经过需要换气和降温的地方; 3、要保证有良好的气流质量,即进入厂房的应该是低温洁净的空气。 16.4厂址所在地气候 16.4.1气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滨海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第一章设计矿井概况 (1) 煤层赋存条件 (1) 地形地貌 (1) 矿床开采技术及水文地质条件 (4) 水文地质条件 (5) 矿井巷道布置 (6) 矿井开拓巷道布置 (6) 采区巷道布置 (7) 运输方式 (7) 运输系统 (7)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8) 矿井设计能力 (8) 服务年限 (8) 开拓系统情况 (8) 矿井安全条件 (9) 第二章通风系统 (10) 通风方式: (10) 通风方法: (10) 采面通风方式 (10) 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11) 回采工作面风流方向 (11) 通风构筑物 (11) 第三章矿井需风量计算与分配 (13) 需风量计算 (13) 风量分配 (17)

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特性 (18) 容易及困难时期阻力路线确定 (18) 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阻力路线为: (18)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通风路线为: (18) 4. 2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特性 (18) 摩擦阻力计算 (18) 局部阻力计算 (21) 风机服务范围确定 (21) 第五章通风设备选型 (22) 局部通风机选型 (22) 初选风筒 (22) 局部通风机风量 (22) 局部通风机风阻 (22) 主要通风机选型 (23) 设计依据 (23) 选型计算 (23) 第六章矿井通风费用 (26) 吨煤通风电费 (26) 吨煤通风成本 (26) 第七章矿井通风系统评价 (28) 矿井通风经济性评价 (28) 矿井通风安全性评价 (28) 通风阻力评价 (28)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分析 (29) 参考文献 (30)

第一章设计矿井概况 恒姑煤矿地处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佳荣镇,距荔波县32km,至佳荣镇10km,恒姑煤矿隶属荔波县煤炭工业局管辖。至广西河池至立化运煤专用铁路线平寨站20 km,交通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 恒姑煤矿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 +800m至+300m标高,矿区面积,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见表:表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煤层赋存条件 1.1.1地形地貌 矿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拔标高一般650~1066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一无名山头,山顶海拔1066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约650m,最大相对高差416m。 矿区总体上属低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碎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1、气候条件 根据荔波县气象局观测资料,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C,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最多年达;最少年仅;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以上。

强条——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条 3.1.9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 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4.1.8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R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 o·mi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t n 条和第4.2.4条采用;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 t w 4.1.9条采用;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采用;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Δt y 差(℃),按本规范表4.1.8-2采用;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α n 按本规范表4.1.8-3采用; R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W),按本规范 n 表4.1.8-3采用。 注:1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要求。

表4.1.8-1温差修正系数α

注:1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确定。 2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Δ值,可采用2.5℃。 t y 3t ———同式(4.1.8-1、4.1.8-2); n ———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t 1 4.3.4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11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4.11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管材的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4.5.2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4.5.4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但不应低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规范

第1章. 工程技术规范 1.概述 本工程的项目均须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部颁规程、安徽省与合肥市地方标准及有关行业性标准。下述规范中如遇版本更新,以更新后之版本为准。同一规范在新旧版本共同使用的过渡期内,以较新版本为准。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B《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J116-2001 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E《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 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G《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 H《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I《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03K404 J《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K《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L《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M《采暖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2-82 N《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2002 O上述规范仅为列出的部分规范。未被列入上述目录之规范亦应遵守。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工程应满足上述约定前提下,甲方还特别要求如下: A若图纸上或本合同条件之间的说明与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一致、有分歧、另有说明或要求,乙方须以较优或较严者为准,进行施工。 B乙方不得擅自使用未经甲方认可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物料于本工程。 2.系统设计要求

2.1.一般规定 2.1.1.本工程厨房与卫生间不供暖,其余区域采用干法地暖供暖。 2.1.2.要求整个房间提供一个温度控制装置,温控器安装在客厅。 2.1. 3.制热功能:冬季通过地面敷设盘管制热满足室内采暖需求; 2.1.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宜采用 45-50℃,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2.1.5.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在客厅、卧室区域宜在24-26℃,最高不超过28℃。 2.1.6.全年热水功能: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2.2.地面构造 2.2.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宜由基层(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 面)、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热管)、伸缩缝、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应敷设在木地板下部、龙骨之间 的绝热层上,这时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2.2.2.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20mm,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30mm; 2.2. 3.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 度不宜小于50mm。 2.2.4.当采用干铺法时,木龙骨中心距为303mm,则根据木龙骨宽度50mm,龙骨 间绝热层应采用预制管槽EPS板,厚度同龙骨高度,宽度250mm。 2.3.分集水器、加热管系统 2.3.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 2.3.2.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各环路加热管的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 超过120m。 2.3.3.加热管的布置,应根据保证地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 窗、外墙侧。当采用干铺法时采用平行型布置,当采用湿铺法时选择采用回 折型。 2.3.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平均水温及地 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 2.3.5.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 2.3.6.地面固定设备及卫生洁具下无需布置加热管,其他根据设计要求布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实行日期:1988年8月1日 关于发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7〕2480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同时废止。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7年12月30日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7个单位,对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试行)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取了近年来有关的科研成果,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外同类技术中符合我国实际的内容,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香港地区的意见,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室内外计算参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自动控制和消声与隔振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范管理组(北京复兴路12号),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7年12月主要符号 A——声级;矩形送风口边长 a——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紊流系数 B——距离;矩形送风口边长 b——指数;系数 C——静风;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系数 c f——风压系数 C L——逐时冷负荷 c 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 r——热压系数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矿井大气参数有哪些? 答: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 2.CO 的性质? 答:CO 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kg/m3 ,是空气密度的0.97倍, 能够均匀地散布于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不易察觉。一氧化碳微溶于水,爆炸界限为13%—75%。CO 极毒,在空气中有0.4%是,很短时间内人就会死亡。 3.风压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答:帕斯卡,Pa 。 4.层流状态下摩擦阻力与风流速度的关系? 答:232f L h d μ= 5.巷道断面风速分布 答:由于空气的粘性和井巷壁面(粗糙度)的影响,井巷断面上的风速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边壁 附近的层流边层的流速称为边界风速,在层流边层以外,从巷道壁向巷道轴心方向,风速逐渐增大。设断面上任一点的风速为Vi ,则按断面S 平均风速可用下式表示:V=∫s Vi ds/S ,∫s Vi ds 即为通过断面S 的风量Q ,故Q = V S 。 断面上的风速分布与巷道粗糙程度有关。通常巷道轴心附近风速最大。平均风速V 与最大风速Vmax 的比值称为风速分布系数, Kv ,又称速度场系数。 6.产生空气流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在矿井或巷道的起点和终点要有压力差。 7.《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有毒气体有哪些? 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 8.金属矿山井下常见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有毒气体有哪些? 答: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二氧化硫(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硫化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甲醛(HCHO ) 9.矿井气候条件 答:矿井气候即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这三个参数也称为矿井气候 条件的三要素 10.巷道产生摩擦阻力的原因是什么? 答:风流在井巷中沿程流动时,流体层间的摩擦及流体与井巷壁面之间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 11.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大小和什么有关? 答:矿井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和井巷相对粗糙度及井巷空气密度有关 12.矿井通风阻力有哪几类,什么阻力是矿井通风总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矿井通风阻力有井巷摩擦风阻(也称沿程风阻)、局部阻力和正面阻力, 13.什么是节点、网孔? 答:节点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分支的焦点,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节点号,在通风网络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一般规定 第2.1.1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 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筑",系指对室内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筑物。 第2.1.2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第2.1.3条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 (5mmH2O)。 第2.1.4条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 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1.5条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 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 2.1.5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2.oC)][Kcal/m2.h.°c] 表2.5.1 围护结构名称 工艺性空气调节 舒适性 空气调 节 室温允许波动 ±0.1~0.2 ±0.5>=±1.0 屋盖 --- --- 0.8(0.7) 1.0(0.9) 顶棚0.5(0.4) 0.8(0.7) 0.9(0.8) 1.2(1.0) 外墙 --- 0.8(0.7) 1.0(0.9) 1.5(1.3) 内墙和楼板0.7(0.6) 0.9(0.8) 1.2(1.0) 2.0(1.7) 注:1: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oC时. 2: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 3.1.4条的规定. 第2.1.6条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5o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 2.1.6的规定. 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表2.1.6 围护结构名称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oC) ±0.1~0.2 ±0.5 外墙 --- 4 屋盖和顶棚 4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doc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0.9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水等措施。 第1.0.10条根据本条规范进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2.1.1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C;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C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矿井通风全压局部阻力自然通风对角式通风 通风压力理想气体能量方程局部通风角联网络 降尘相对湿度等积孔中央式通风风墙 位压(能)正面阻力一条龙通风总压层流 机械通风通风网络图分散度卡他度紊流 百米漏风率通风机全压动压风机工况点 风压损失摩擦阻力掘进通风统一通风 二、简答题 1.如何用皮托管等设备测量风流某一点的动压? (绘图表示) 2.什么是扩散器?安装扩散器的作用是什么? 3.简述风网中风流流动的普遍规律。 4.通风构筑物按其作用可分为哪几类? 5.当前,我国矿山防尘技术措施主要有几种类型? 6.矿井空气的成份与地面空气相比有何变化? 7.如何用皮托管等设备测量风流某一点的全压? (绘图表示) 8.试述摩擦阻力、摩擦风阻、摩擦阻力系数和等积 孔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9.矿井自然通风是怎样产生的?影响自然风压大小 和方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0.请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对串联风网和并联风 网进行比较,两者的优劣性。 1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用皮托管与U型压差计测得某通风管道中压力之 值分别为下图(压力单位:Pa),问静压、动压及全压各为 多少?并判断该巷道的通风方式。[已知二个压差计的读 数] 13.通风阻力和风压损失在概念上是否相同?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什么? 14.要降低某巷道的局部阻力,可采取哪些措施? 15.什么是风硐?在风硐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什 么? 16.单一风机工作的通风网络,当矿井总风量增加m 第 2 页

第 3 页 倍时,矿井总风压增加多少倍?通风网络中各巷道的风量 和风压分别增加多少倍? 17.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有何规定? 18. 简述侧身法测量井巷风速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方 法。 19. 某圆形巷道断面S =9πm 2,平均风速v=1.2m/s , 问该巷道的风流流动状态是什么方式?并说明理由。 20. 影响空气重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压力和温 度相同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相比,哪种空气的重率大?为什 么? 21. 一台几何尺寸和转数固定的扇风机在某通风网中 工作,其风量和风压是否固定不变?若不固定,在什么条 件下可能发生变化?变化趋势如何? 22. 什么叫通风井巷经济断面,应如何确定? 23. 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4. 造成空气在井巷中流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风流 流动方向的规律是什么? 25. 绘图说明两风机串联作业所出现的效果。 26. 两条风阻值相等的巷道,若按串联和并联成两种 连接网络,两网络的总风阻值相差多少倍?若两网络的通 过的总风量相等,两者的通风阻力相差多少倍? 27. 什么叫矿井通风最大阻力路线,如何确定? 28. 主扇工作方式(抽出、压入)不同,计算矿井通 风阻力的公式有何区别?(绘图进行说明) 29. 简述角联网络中对角巷道的风流方向。(绘图表 示) 30. 矿井通风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设计的步骤为何? 31. 简述井巷风速的特征?平均风速与最大风速之间 的关系? 巷道中心风速最大,巷道周边风速最小,平均风速与最大风速之比约为0.9 砌碹巷道: k v =0.8~0.86 木棚支护巷道: k v =0.8~0.82 无支护巷道: k v =0.74~0.81 32. 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相比,哪种空 气的重率大?如何精确计算湿空气的重率? 湿空气 ) 378.01(T p 0.003484 p p v ? ρ-=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 2005/3/4/10:30 来源:慧聪暖通制冷频道 现有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5.3 机械通风 5.3.1 设置集中采暖且有机械 排风的建筑物,当采用自然补风不能 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工艺要求或 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 送风系统。设置机械送风系统时,应 进行风量平衡及热平衡计算。 每班运行不足2h的局部排风系统,当室内卫生条件和生产工艺要求许可时,可不设机械送风补偿所排出的风量。 5.3.2 选择机械送风系统的空气加热器时,室外计算参数应采用采暖室 外计算温度;当其用于补偿消除余热、余湿用全面排风耗热量时,应采用冬季通 风室外计算温度。 5.3.3 要求空气清洁的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放散粉尘、有害气体或 有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保持负压。 当要求空气清洁程度不同或与有异味的房间比邻且有门(孔)相通时,应使气流从较清洁的房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房间。 5.3.4 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 2 应低于排风口; 3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4 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

5.3.5 用于甲、乙类生产厂房的送风系统,可共用同一进风口,但应与 丙、丁、戊类生产厂房和辅助建筑物及其他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分设;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通风系统,其进风口应设在不可能有火花溅落的安全地点,排风口应设 在室外安全处。 5.3.6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采用循环空气: 1 甲、乙类生产厂房,以及含有甲、乙类物质的其他厂房; 2 丙类生产厂房,如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 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 3 含有难闻气味以及含有危险浓度的致病细菌或病毒的房间; 4 对排除含尘空气的局部排风系统,当排风经净化后,其含尘浓度仍大于或 等于工作区容许浓度的30%时。 5.3.7 机械送风系统(包括与热风采暖合用的系统)的送风方式,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放散热或同时放散热、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当采用上部或上下部同时全 面排风时,宜送至作业地带; 2 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和蒸汽,而不同时放散热的工业建筑,当 从下部地区排风时,宜送至上部区域; 3 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质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有效的局部排风装置 时,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 5.3.8 符合下列条件,可设置置换通风: 1 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英文对照(doc 80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英文对照 A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A声级 absolute humidity绝对湿度 absolute roughness绝对粗糙度 absorbate 吸收质 absorbent 吸收剂 absorbent吸声材料 absorber吸收器 absorptance for solar radiation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absorption equipment吸收装置 absorption of gas and vapor气体吸收 absorptiong refrige rationg cycle吸收式制冷循环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吸收式制冷机access door检查门

acoustic absorptivity吸声系数 actual density真密度 actuating element执行机构 actuator执行机构 adaptive control system自适应控制系统 additional factor for exterior door外门附加率additional factor for intermittent heating间歇附加率additional factor for wind force高度附加率 additional heat loss风力附加率 adiabatic humidification附加耗热量 adiabatic humidiflcation绝热加湿 adsorbate吸附质 adsorbent吸附剂 adsorber吸附装置 adsorption equipment吸附装置 adsorption of gas and vapor气体吸附

江西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考卷解析

江西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试卷编号: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共 25分,每小题1分) 1、风压的国际单位是()。 A.牛顿;B.帕斯卡;c.公斤力;D.毫米水柱 答案:(B) 2、下面四项中不属于矿井大气参数的一项是()。 A.密度;B.压力;C.湿度;D.质量 答案:(D) 3、局部通风机的通风方法有()。 A.压入式;B.抽出式;C.压入式和抽出式;D.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 答案:(D) 4、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A.两道风门;B.三道风门;C.临时挡风墙;D. 永久挡风墙 答案:(D) 5、对于CO,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比重较大,通常聚积在巷道底部。

B、CO是一种易被人觉察到的气体,其含量较高时,易使人窒息。 C、CO是一种极毒气体,危害性极大,人体CO中毒时可进行人工呼吸。 D.CO是一种极毒气体,危害性极大,人体CO中毒时不可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C) 6、《安全规程》规定,掘进巷道不得采取()通风。 A、扩散通风;B.风墙导风;C.水力引射器通风;D.风筒导风 答案:(A) 7、风桥的作用是()。 A.把同一水平相交的两条进风巷的风流隔开; B.把同一水平相交的两条回风巷的风流隔开; C.把同一水平相交的一条进风巷和一条回风巷的风流隔开; D.把同一水平并列的一条进风巷和一条回风巷的风流相连 答案:(C) 8、我国绝大多数矿井掘进通风采用()。 A、扩散通风; B.局部通风机通风;C. 主要通风机风压通风;D.引射器通风 答案:(B) 9、适用于局部通风机抽出式通风的风简是()。 A.帆布风简;B.胶皮风简;C. 塑料风简;D.铁风筒 答案:(D) 10、巷道支护材料不包括下述的哪一种()。 A.木材;B. 钢材;C.料石;D.泡沫塑料 答案:(D) 11、采区进、回风巷的最高允许风速为()m/s。 A.10;B.8; C.6;D.4 答案:(C) 12、具有使用设备少,投资小,简便易行,见效快等优点的井下防灭火方法是()。A.预防性灌浆;B.喷洒阻化剂;C采空区注氮;D.均压防灭火 答案:(D)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10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 编 单 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际高建业有限公司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安徽省宁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 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联合迅杰科技有限公司 妥思空调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及说明

3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0.6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 表3.0.6-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人)] 建筑房间类型新风量 办公室 30 客房 30 大堂、四季厅 10 【条文说明】3.0.6 5.2热负荷 5.2.1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5.2.1

5.3散热器供暖 5.3.5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条文说明】5.3.5冻结危险场所的散热器设置。 对于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一般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以防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5.3.10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条文说明】5.3.10幼儿园散热器的安装。强制条文。 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安全健康,避免烫伤。 5.4热水辐射供暖 5.4.3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地面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条文说明】5.4.3为减少供暖地面的热损失,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5.4.6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塑料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条文说明】5.4.6 5.5电加热供暖 5.5.1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1供电政策支持; 2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以共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4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发电能量能够满足自身电加热量需求的建筑。 【条文说明】5.5.1 5.5.5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电供暖系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 【条文说明】5.5.5电供暖系统温控装置要求。强制性条文 从节能角度考虑,要求不同的电供暖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温控装置。 5.5.8安装距地面高度180cm以下的电供暖元件,必须采取接地及剩余电流保护措施。 【条文说明】5.5.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 实验指导书 机电与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教研室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实验课则是实践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实验课教学,切实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根据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本书。 主持参与本书编写的教师有: 主编:谭翠萍刘新民 参编人员:刘奇王文琪李常在赵宜华 实验指导书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使其日臻完善。 编者 二OOO年

第一篇流体力学系与风机 实验一静力学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 2.巩固表压力,大气压和真空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了解静压力特征性;压力随水深而变,与方位角无关。‘ 4.了解测定未知液体重度γ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采用成都科技大学机械系研制的SP-I型静力学方程仪,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1、升降机构 2、压力传感器 3、活动容器 4、密闭容器 5、底座 6、塑料阀门 7、立柱 8、台面 9、付测压排架 10、主测压排架 SP-Ⅰ型静力学方程仪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原理 在重力场下处于静止状态的不可压缩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是 Z + P r =const 对于有自由表面的液体 P=Po+rh 式中Z-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势能(m);P r -单位重量液体的压力势 能(m);r-液体的重度(kg.f/m3)/;h-液体内部任一点到液体自由表面的距离(m);Po-液体自由表面上的静压力(N/m2);P-液体内部任一点的静压力(N/m2)。 该装置即利用连通器原理,改变活动容器的高度,用以改变密闭容器中液体自 由表面上的Po,从而改变P值。但任一点的Z + P r =const。 四、实验步骤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矿井大气参数有哪些?答: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 2.CO的性质? 答:CO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kg/m3 ,是空气密度的0.97倍,能够均匀地散布于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不易察觉。一氧化碳微溶于水,爆炸界限为13%—75%。CO极毒,在空气中有0.4%是,很短时间内人就会死亡。 3.风压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答:帕斯卡,Pa。 4.层流状态下摩擦阻力与风流速度的关系?答:h f 32L d 5.巷道断面风速分布 答:由于空气的粘性和井巷壁面(粗糙度)的影响,井巷断面上的风速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边壁附近的层流边层的流速称为边界风速,在层流边层以外,从巷道壁向巷道轴心方向,风速逐渐增大。设断面上任一点的风速为Vi,则按断面S平均风速可用下式表示:V=∫s Vi ds/S,∫s Vi ds即为通过断面S的风量Q,故Q=V S。 断面上的风速分布与巷道粗糙程度有关。通常巷道轴心附近风速最大。平均风速V与最大风速Vmax 的比值称为风速分布系数,Kv,又称速度场系数。 6.产生空气流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在矿井或巷道的起点和终点要有压力差。 7.《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有毒气体有哪些? 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 8.金属矿山井下常见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有毒气体有哪些? 答: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和甲醛(HCHO) 9.矿井气候条件 答:矿井气候即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这三个参数也称为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 10.巷道产生摩擦阻力的原因是什么? 答:风流在井巷中沿程流动时,流体层间的摩擦及流体与井巷壁面之间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11.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大小和什么有关? 答:矿井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和井巷相对粗糙度及井巷空气密度有关 12.矿井通风阻力有哪几类,什么阻力是矿井通风总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矿井通风阻力有井巷摩擦风阻(也称沿程风阻)、局部阻力和正面阻力, 13.什么是节点、网孔? 答:节点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分支的焦点,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节点号,在通风网络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