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临谷渗漏分析评价

合集下载

山西寿阳县石门水库渗漏分析及工程地质评价

山西寿阳县石门水库渗漏分析及工程地质评价
岩壁上 出露的断层 带 宽度 一般 为 3c ~8cl至地 面处 宽度 近 m l, r
0c 上窄下宽 , 断层产物多为砂 岩 、 泥岩 的片状 碎屑 、 黄绿 色断 叠系上 、 下石 盒子 组地 层 。地 层 从 老到 新 依 次为 : 陶 系、 炭 3 m, 奥 石 层泥 和角 砾 , 于碎 屑夹泥 型 。岩体 中节 理较 发 育 , 属 主要 的有 三 系 、 叠系 、 二 上第三 系及第 四系。
从 20 0 1年水库发生的渗漏情况看 , 在低水位条件下 ,0万 m 4 库水在 一个冰冻期全部漏失 , 按封冻期 10d计 , 0 粗略估算为 每天
根 据煤 矿提供 的采 掘图 , 库下游祥 升煤 矿采空 区距水库 边 水
漏失水量 40 0 m 0 以上 , 即为 0 0 6m / 。 占多 年平 均 径流 量 缘约 2 0m。库水可通过断层 , .4 s 2 渗入煤 矿采 空区 , 这些采空 区内分 4 0万 m 1 的 3 . % , 5 6 渗漏量远大于平均径流量 的 1 % , 0 为严 重渗 布着岩溶 陷落柱 , 漏水 可通过 断层 、 渗 采空 区 , 入 陷落柱 , 补 进 再
第3 8卷 第 2 7期
20 12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EC URE T T
Vo . 1 38 No. 27
பைடு நூலகம்
Sp 2 1 e. 02
・2 3 ・ 4
文 章 编 号 :0 9 6 2 (0 2 2 — 2 3 0 10 - 8 5 2 1 )7 0 4 —2
复合 。 水库库区处 于石炭 二叠 煤系地层 区域 , 水库底 之下 10I 左 4 l l
主要 的煤矿有 位于 本 区新 构造运动 以大面 积隆起 为 主 , 明显差 异运 动 , 一 右分 布可采煤层 。水库周边分 布有众多煤 矿 , 无 是 水库 区尾部 的小 西沟煤 矿 , 于水库 左岸 的亨 元煤矿 , 于 水库 位 位 个较为稳定 的地 块。据 G 80 - 0 B 13 62 1中国地震 动参 数 区划 图 , 0 还 安胜 区内地震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 4 , .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g 右岸和下游的祥升 煤 矿 , 有历 史上 曾开 采 的陈家河 煤 矿 、 .0 , 煤矿 、 门煤 矿等小 煤矿 , 石 而且 更早 的还 有 日军侵 略时这 一 带就 相应 的地震 基本烈度为 7度 。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该水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镇附近,周边绿化较好,较大的库区水面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开发利用,带动周围经济发展。

但水库由于近年来开发利用,对库区进行清淤,导致水位下降明显,基本维持死水位上下,显然渗漏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1基本情况该水库总库容32.8万m3,控制流域面积19km2,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8mm。

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51m,坝顶平均宽4.0m,坝顶高程120.30m,最大坝高7.8m,坝顶设有防浪墙,防浪墙高0.3m,宽0.5m。

上游坝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无护坡;上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3. 6、1:4.3,在118.18m高程处设有5.0m宽马道;下游坝坡坡比为1:2.3。

坡脚无排水棱体,坝基未设粘土截水槽。

水库下游沼泽化严重。

为彻底摸清水库渗漏原因,在水库坝顶布置钻孔4个,在库区东侧边坡布置钻孔3个,在库区内布置钻孔2个。

主要揭露地层有元古界滹沱群东冶组(Ptdn)白云岩,第四系下更新统冰碛(Q1gl)粘土、泥砾,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坡残积(Q2-3del)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pal)壤土、中砂、砾砂、砾石等,第四系人工堆积(Qs)素填土。

通过本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坝址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其渗漏原因有两个: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库区岸坡地基渗漏。

2.1 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原因及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坝基上部的中砂、砾石层,下部的全、强风化岩体多具中等透水性,局部破碎带密集,可达中等~强透水,由于库区壤土淤积层被人工清除(相对隔水层被破坏),致使上述岩层形成多条透水带与库区水相连,形成坝基渗漏的主要通道。

钻孔初见水位多位于上述岩层中以及水库下游沼泽化现象严重也说明了这一点。

2.2 库区、岸坡地基渗漏原因及分析由于水库西北为丘陵区,岩体裸露,风化程度高,东南为冲洪积平原,多为壤土,表层为耕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推测库水有可能依据地势高差通过渗漏通道流失。

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

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

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1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峡口水库位于江山市峡口镇东北2km的江山港上游,距江山市县城约45km。

工程于1966年动工兴建,1973年1月竣工。

水库集雨面积为399.3km2,总库容634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库灌溉面积为21.9万亩,电站装机容量为14000kW。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87.2m,共分17个坝段,其中0-1#~3#和10#~15#坝段为非溢流坝段,4#~9#坝段为溢流坝段。

溢流堰为开敞式,净宽100 m,堰顶高程237m,最大泄洪量3180m3/s。

非溢流坝段顶高程243.6m,坝顶宽4m,最大坝高62m。

设计正常水位237.0m ,相应下游水位191.0m,设计洪水位241.95m ,相应下游水位192.15m,校核水位243.35m(P=0.2%),相应下游水位193.37m。

由于上游白水坑水库的建成,对水库洪水起了调蓄的作用,经2005年洪水复核后,现设计水位238.52m(P=2%),库容5046万m3,相应下泄流量418 m3/s,校核洪水位242.55m(P=0.1%),库容6115万m3,相应下泄流量2657 m3/s。

大坝布置情况见图1-1、1-2。

1.2工程地质情况坝址河谷呈“U”型,河床高程187m,宽110m,右岸山坡坡度32°,左岸41°。

坝址基岩为上侏罗系熔解岩凝灰岩,巨厚块状,无原生软弱结构面,局部地段分布着无规则的充泥裂隙。

根据钻孔资料反映,基岩渗透性不大,相对不透水层较浅,一般约在坝基以下10m 左右。

右岸基础较好,岩石新鲜较完整,充泥裂隙小,但有一较宽的风化辉绿岩脉通过与12#~14#坝段斜交,右岸高程204m以上,自坝轴线及以下有一大的夹泥层。

左岸基础较差,岩石半风化破碎,充泥裂隙多,有7条断层通过,河床部位有4条断层通过。

建水县香林寺水库渗流分析及安全评价

建水县香林寺水库渗流分析及安全评价

建水县香林寺水库渗流分析及安全评价发布时间:2021-03-31T03:10:35.839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2期作者:杨秀云[导读] 右岸下游虽然有泥质粉砂岩的阻隔,但仍存在沿砾岩强透水带绕坝渗漏的条件。

云南省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蒙自 661100摘要:水库渗漏将直接影响坝体和坝基的稳定性,而香林寺水库因多种原因未能设计要求施工帷幕灌浆,大坝建成封顶后,开始试水蓄水,并在蓄水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水文地质观测,为分析蓄水后坝基、绕坝渗漏对大坝稳定的影响,本次通过观测数据对相关指标对蓄水稳定进行了分析及评价评价。

关键词:帷幕灌浆;渗流分析;安全评价1、基本地质情况香林寺库区为构造剥蚀低中山河谷地貌,坝址区左肩为山梁地形,东南方向有低邻谷小龙树河,但分水岭岩性为隔水性好的砂泥岩,地下水位随地形抬高也在逐渐升高,不会产生向低邻谷渗漏的问题;库盆由T3h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和砾岩构成,总体透水性较低,虽然区间内有渗透性高的全风化和强风化层,但该透水带和地下水位均随地形抬高而升高,在其弱透水层的阻隔下,库盆不存在向外及库底永久性渗漏问题。

库水经右坝肩向下游河床q1及q2泉水点(距离坝址500~600m)产生渗漏的可能性也较小,其因是右坝肩下游有走向大角度斜交河谷的泥质粉砂岩阻隔,造成右岸坝肩的地下水位抬高(下游右岸冲沟长年渗水,右坝肩观测孔UP13稳定地下水位为1496.55m),库区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升高,左岸坝肩水位偏低,存在绕坝渗漏的条件,右岸下游虽然有泥质粉砂岩的阻隔,但仍存在沿砾岩强透水带绕坝渗漏的条件。

2、观测设施香林寺水库设计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设计在大坝竣工时于坝体设测压管4排共12孔(UP1~UP12),设置坝体位移、沉降观测点4排共12点,在两坝肩分别设置6点工作基点和6点校核基点。

沿上游踏步边缘设水位观测尺,在坝脚总排水沟处安装量水堰观测渗流。

某工程大坝蓄水前坝基渗流场分析及评价

某工程大坝蓄水前坝基渗流场分析及评价

高 程 以上坡 角一般 为 3 5 。 一 4 0。 ; 枯水 期河 道水 面
宽 1 1 0—1 2 0 m, 水深 3~ 5 m。 坝址 区基本地震 烈
度 为 Ⅷ度 。 电站 于 2 0 1 0年 1 2月 正式 开 工 建设 , 2 0 1 6年 1 0月 下 闸蓄 水 , 计划 于 2 0 1 8年 4月 4台机 组 全 部 建成 发 电 , 主 体工 程完工 。 2 坝 基渗 流渗压 监 测布置 坝基 防渗墙 附近共 埋设 3 6支 渗压 计 : 副 防渗 墙 上游 一支 , 测 点编 号为 P 4 0; 主副 防渗墙之 间 1 4 支; 主防 渗 墙 下 游 3 . 5 m 沿 坝轴 线 坝基 处 布设 4 支; ( 纵) 0+ 2 1 3 . 7 2顺 河 向坝 基 处 布 设 8支渗 压 计; ( 纵) 0十 2 5 3 . 7 2顺 河 向坝 基 处 布 设 9支 渗 压 计; ( 纵) 0+ 3 0 3 . 7 2顺河 向坝基处 布 设 1 1支 渗压 计 。大 坝基 础渗 流场 平面 布置情 况见 图 1 。
场尤应 引起各方 面的高度重视 。对其渗流场进行了分析及 评价。
关键词 : 土石 坝; 坝基 ; 渗流场
中图分类号 : Ⅳ7 ; T V I 3 9 . 1 ; T V1 3 1 ; T V 2 2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2 1 8 4 ( 2 0 1 7) 0 1 - 0 0 3 3 - 0 4
右岸 , 由三条泄洪洞和一条放空洞组成 , 从左至右 依次为 1 挣 泄洪 洞 、 2 # 泄洪洞、 3 # 泄洪 洞 和放 空洞 。 电站厂房 为首部 式地下 厂房 , 4台( 4×6 5 0 MW) 水

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

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

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大规模的水库和水坝被建设起来。

这些水库和水坝的建设不仅可以调节水流、防止水灾,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灌溉和发电等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这些大坝的使用时间逐渐增加,监测大坝渗漏情况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大坝渗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在进行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安装在大坝中的传感器来获取不同位置的渗漏数据,可以使用传感器来测量渗漏水量和渗漏水压力等关键指标。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巡查和检测来获得实地的渗漏情况。

得到原始数据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大坝渗漏监测数据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渗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的方法。

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可以对渗漏水量和水压力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此外,还可以使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渗漏数据的分布特性。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渗漏数据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

通过绘制渗漏数据的时间序列图,可以观察到渗漏情况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此外,还可以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建立渗漏数据的数学模型,进一步预测渗漏情况的变化趋势。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在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中,可以将时间、温度、水位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渗漏水量或水压力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通过分析回归模型的参数,可以得到各个因素对渗漏情况的影响程度。

三、数据分析结果和应用通过对大坝渗漏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和应用。

1. 渗漏情况评估通过对渗漏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大坝的渗漏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可以得到渗漏水量和水压力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从而了解大坝渗漏情况的严重程度。

高冲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分析

高冲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分析

目前%中国已建成各类水库 9&I 万多座%经济社 会效益显著& 水库工程是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水旱灾害防御'供水保障和农业灌溉等 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对 = I66 多座大中型和 :&9 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切实保障了 水库实现防洪'供水和灌溉的功能%但目前尚有 8&5 万多座水库没有在规定期限开展安全鉴定%国家要 求* 对现有病险水库 =6=> 年底前全面完成除险加 固%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 (5) &
水库始建于 59>I 年%受当时施工技术水平和经 济条件的限制%筑坝时清基不彻底%大坝坐落于土体 之上%坝基由第四系冲洪积层" w/L# # 和昆阳群美党 组一段" B"5 */# 全强风化层组成%坝基透水性较大& 而坝体碾压质量也差%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坝体 土孔隙发育%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缩性较高%透水性较大& 故大坝 在运行一定 时 间 后% 出 现 坝 基 和 坝 体 的 渗 漏 问 题& =66= 年对水库大坝进行第一次安全评价%大坝被评
5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珠江A=6=8 年增刊 5
为三类坝%=66> 年除险加固工作竣工%对坝体和坝 基采用了帷幕灌浆结合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方案% 对坝后用强风化板岩进行压重& 本次是对高冲水库 大坝的第二次安全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沟谷地段" 坝 6 U6K8&:: T6 U==5&K= *# 坝体
以第四系冲洪积层 " w/L# # 黏 土' 粉 土' 含 泥 砂 卵 砾 石'含泥质细砂层和含碎石粉土层为持力层%根据其 岩性及分布位置可分为 : 层" 厚度 5>&6 T86&6 *# % 基本均为中等透水层,下伏及隐伏基岩为昆阳群美 党组一段" B"5 */# 变石英砂岩夹板岩%其岩体在一定 深度以上均为全'强风化带& 区间无断裂构造通过% 岩层总体呈右岸向左岸倾斜单斜构造%倾角 86 T :6q& 全风化层" 厚度 8 T5> *# 呈砂土状%密实度中 密至密实%强风化层" 厚度 56 T5> *# 节理裂隙发 育%岩层显破碎%进入弱风化带内裂隙发育减弱%岩 层逐步变完整& 坝基两岸地下水均向谷底运移排 泄%属补给型河谷%全风化层渗透系数 .b8&9CJ6> T 8&KCJ6@ 1*$;%强风化带透水率 Cb>&6> T=:&6 F-%弱 风化带透水率 Cb6&I= TK&:> F-&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

闹德海水库绕坝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闹德海水库绕坝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洞 径3 m, 向阜 新 提供 城 市 和 生 活 用水 。
2 坝址 区地质条 件
闹德 海 水 库 坝 址 区 地 貌 属 波 状 起 伏 的剥 蚀 低
丘, 地表风积物较厚 , 植被不发育 , 以 黄 土 状粉 砂 、

个 观 测 孔 的 观 测 ,两 坝 端 各 点 的 地 下 水 位 观 测 数
固, 第三次 加 固于 1 9 9 4年完成 , 加 固后 水库设 计 洪水标准为 1 0 0年一遇 , 校核 洪水标准 1 0 0 0 年一 遇 。设 计洪水位 1 8 9 . 4 8 m, 库容为 1 . 3 3 9 亿m 。 , 相
应泄量 3 0 5 5 m3 / s ; 校核 洪水位 1 9 3 . 1 1 I T I , 相 应 库 容为 2 . 1 7 4亿 m3 , 相应泄量 4 8 9 1 m3 / s 。水 库 工 程 等 别为 Ⅱ等 , 主要 建 筑 物级 别 为 2级 。 水 库 枢 纽 工 程 由挡 水 坝 段 、 溢 流坝 段 、 排 沙 中 孔、 底 孔 和 输水 洞 等 建 筑物 组 成 。大坝 为 混 凝 土重
[ 中图分类号 ] T V 6 9 8 . 1 十 2
[ 文献标 识码 ] A
1 工 程 概 况
闹德 海 水 库 是 一 座 防 洪 滞 沙 、 农 田灌 溉 、 工 业 供 水 等 综 合 利 用 的 大 2型 水库 ,是柳 河 上 唯一 已
粉土为主 , 一般厚 1 0 ~ 2 0 m, 地 面高 程 1 9 4 ~ 2 0 0 m。 左岸 基 岩 面高 程 为 1 8 2 . 2 1 — 1 8 8 . 3 3 m,右 岸 基 岩 面 高程为 1 8 8 . 1 4 ~ 1 9 2 . 9 4 m。基 岩 面最 低 高 出库 水 位 5 m 左 右 ,在 库 水 位 附 近 的 岩 体 一 般 为 强 一 弱 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临谷渗漏分析评价
黄土高原地区水库渗漏对于水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介绍了水库渗漏的基本定义,阐述了水库渗漏的形成条件,并重点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对水库渗漏的影响。

文章以黄土地区某库区临谷渗漏为例,计算分析了渗漏量,并提出基本的防治措施建议。

标签:水库渗漏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极为紧缺,必须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于一个黄土地区水库,验证是否存在水库渗漏问题是必要的,因而研究分析水库渗漏问题对水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水库渗漏的形式
水库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库水沿岩石的孔隙、裂隙、断层、溶洞等向库岸分水岭外的沟谷低地渗漏。

可分为坝区渗漏和库区渗漏。

库区渗漏可在邻谷区引起新的滑坡,或使古滑坡复活,造成农田浸没、盐渍化、沼泽化,危及农业生产及村舍安全。

水库的渗漏可分为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两种形式。

暂时性渗漏是水库蓄水过程中,用来饱和库盆包气带岩土体的空隙所需的水量。

其特点是水量不渗漏到库外,而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停止。

此种形式的渗漏除干旱地区外,一般来说研究意义不大。

永久性渗漏是库水通过某渗漏通道向库外的渗漏。

这种渗漏是长期持续的,对水库蓄水效益有影响。

永久性渗漏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通过分水岭向邻谷渗漏;②通过河湾向河谷下游渗漏;③通过库盆底部向远处低洼处渗漏。

2水库渗漏的形成条件
水库渗漏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条件及地质构造方面。

其中地形地貌条件主要分为山区型和平原型,山区型:①库区周围山体单薄;
②邻近又有低谷或洼地;③存在连同库区和临谷的渗漏通道;④当低谷底面标高低于水库水位时发生渗漏,且河谷切割越深,则位差越大渗流量越大。

平原型:河谷河间地块比较单薄,则可能产生渗漏,特别注意古河道的渗流通道。

地层岩性在水库渗漏中主要提供渗漏通道。

地质构造特征也是水库渗漏形成条件最为主要的方面之一。

首先,具有连通库内外的不整合面、裂隙带、大的断层,特别是未胶结或胶结不完全的断层破
碎带,都是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

其次,背斜和向斜核部伴生的节理密集带或层间剪切带可能成为渗漏的通道。

再次,岩溶发育地带,向斜谷与背斜谷渗漏的地质构造条件。

一般,对于向斜谷:当有隔水层发育谷底,则不发生库区渗漏;当无隔水层,则可能发生渗漏。

对于背斜谷:可能顺着岩层倾向发生渗漏。

3防治措施
库区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滴水不漏的水库极少见。

为了保证水库不漏水或少漏水,必须在查明库区和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例如:对古河道砂砾石透水层采用粘土铺盖,建混凝土截水墙,施行水泥或水泥粘土灌浆;对大断裂破碎带和溶蚀裂隙,可喷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进行堵塞。

水库防渗处理有时需通过水库蓄水后的观测资料,分几次处理方能达到目的。

4工程实例分析
4.1库区临谷地貌条件
某黄土地区水库,库区黄土粱茆宽度相对较窄,需要验证是否存在水库临谷渗漏问题。

杨家沟与宋家沟分水岭位于库区左岸上游黄土粱茆斜坡地带。

杨家沟谷底高程940~950m,宋家沟谷底高程910~920m,分水岭宽度600~700m。

上部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风、洪积黄土状土,下部为瓦窑堡组砂岩,基岩分布高程900~910m。

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据调查分水岭地下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因此沿第四系松散堆積物渗漏的可能性行存在。

杨家沟与宋家沟渗漏计算示意图见图1。

4.2渗漏计算
经初步分析计算,该分水岭渗漏量约5.453m3/d,渗漏量较小,对水库蓄水影响不大。

5小结
水库工程项目的防渗漏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到水库工程的质量和使用,而且关系着工农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我国水库工程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加强对水库渗漏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建刚,陈建生.基岩渗漏成因病险堤坝的两个典型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