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跨海桥隧方案比选分析)

合集下载

杭州地铁大直径越江隧道总体设计关键技术

杭州地铁大直径越江隧道总体设计关键技术

都市快轨交通·第33卷 第6期 2020年12月91土建技术URBAN RAPID RAIL TRANSITdoi: 10.3969/j.issn.1672-6073.2020.06.015杭州地铁大直径越江隧道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王 伟(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摘 要: 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下穿钱塘江区间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泥水平衡盾构法施工。

针对其下穿钱塘江及大堤、下穿江底输油管、高水压下盾构施工以及有压气体等设计施工重难点问题,通过工程类比、数值计算等手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通过现场实测结果进行验证。

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铁;越江隧道;大直径盾构隧道;钱塘江大堤;沼气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73(2020)06-0091-08Overal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Diameter Cross-RiverTunnel of Hangzhou MetroWANG Wei(Zhejiang Rail Transit Operation Management Group Co., Ltd., Hangzhou 310020)Abstract: A large-diameter slurry balance shield tunnel was used to pass through the Qiantang River and its embankment in Hangzhou Metro Line 1. The key points considered were embankment stability, petroleum pipeline movement, excavation under pressured water, and marsh gas. By using analog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nd offers field results for verification.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an explicit reference for a similar case of a river-crossing tunnel with large-diameter shields.Keywords: metro; cross-river tunnel; large-diameter shield tunnel; Qiantang River embankment; marsh gas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需要,大型跨江越海通道工程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多城市已建成多条越江隧道。

跨海通道桥隧方案比选

跨海通道桥隧方案比选

运站 。桥 梁方案上跨 半升 洞客运 站 , 可不 拆 除 , 但景 观效 果 较差
( 图2。 见 )
桥梁 方案对海洲路 改造 长度 较短 , 工期 间 封 闭时 间较 短 , 施 隧道海 洲路段采用 明挖法施工 , 工期较长 , 对海洲路影响较大 。
2 桥 隧特 点分 析 比选
道方案均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 隧方 案轴 线基 本相 同 , 桥 桥梁 方案 推
跨 海 通 道 桥 隧 方 案 比 选
刘 云 斌
( 浙江省舟 山市普陀交通运输局 , 浙江 舟山 3 6 0 ) 1 10

要: 通过舟山市沈家门至鲁家峙跨海通道桥 隧方案研究工程 实例 , 对桥 梁和 隧道方案 不同特点进 行 了分析研 究 , 出类似 跨 提
海通道桥梁和隧道方案选择需 重点研究的相关 内容 , 而为类似跨海通道 的桥 隧选 择提供指导。 从 关键词 : 海通 道 , 跨 桥梁和隧道 , 方案 比选
响 , 以保证 全天候运行 。 可
因此 , 运营安全性考虑 , 梁优于隧道 。 从 桥 2. 8 工 程 造 价
2 4 对 船 只避 风 的影响 .
沈家 门是著 名的渔港 , 也是 良好 的避 风港 , 当大风季 节 , 每 大 桥梁方案 总投 资估 算 约 8 3 . 9亿 元 , 构 隧道 方案 总投 资估 盾 量 渔船来港避风 和补 给淡 水 、 、 冰 油及 生 活必需 品 。鲁 家峙 岛 西 算约 9 5 .2亿元 。隧道 方案 较桥 梁方案总投资多 1 1 元。 .3亿 侧 已经有建成通 车 的鲁家 峙大 桥 , 本项 目位 于鲁家 峙 岛东侧 , 如 2 9 运 营成 本 .
果仍 采用桥梁方 案 , 虽然 桥梁 方案 通航 满足通 航要 求 , 遇大 风 但

江浦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线路设计分析

江浦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线路设计分析

关系,经与多方协调,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实施可行性、方案造价、工期等多方面,确定了隧道线路的方案 。盾 构 方案 由 于
江中覆土问题无法满足要求,原方案在过黄浦江时考虑采用沉管方案。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由于沉管法隧道方 案在实施
过程中对航道影响较大,且不可控因素较多、实施风险相对较高,考虑以盾构法过黄浦江 方 案 ,并 处 理 协 调与 相 关构 筑 物
关系。
关键词:江浦路越江隧道;东西通道;轨道交通 14、18 号线;沉管;盾构
中图分类号: U412.3
文献标志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9-7716隧道 新 建 工 程 初 步 设 计 于 2016 年 9 月已得到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批复。由于江 浦路隧道浦江两岸沿线控制条件比较复杂,有诸 多现状及规划构筑物,对隧道线路如何合理布置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结合工 法综合考虑隧道与相关构筑物的关系,经与多方 协调,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实施可行性、方案造价、 工期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隧道线路的方案。
为满足在浦东侧东西通道处上跨东西通道的 要求,已考虑隧道需减少在江中的埋深。原隧道方 案江中埋深以黄浦江预测最低冲刷线作为控制标 高为基准覆土 0.7D 要求,以该标准进行方案设 计,浦东侧始终无法满足上跨东西通道的要求。考 虑道路平面线形及道路周边用地情况周边滨江 路、昌邑路也无作为隧道出入口的可能,周边没有 其他替代隧道出入口路径。盾构覆土主要考虑的 是结构盾构本身的抗浮问题,通过与结构专业协 调,隧道埋深依旧以黄浦江预测最低冲刷线作为 控制标高,隧道顶最小覆土调整为 3 m,并加以优 化纵断面线形、减薄东西通道共板处板厚等优化 措施,方在过冲刷线后以一路 5%的上坡上行方能 上跨东西通道节点。
可实施性较差,设计方考虑如何对盾构方案进行 优化使方案具有可行性。

跨海隧道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跨海隧道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跨海隧道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也日益增长,而雨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特别是一些海岛或者半岛,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交通运输更加困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旨在规划设计一条跨海隧道,将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岛屿或者半岛与陆地连接起来,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1.2 项目位置本项目选择的跨海隧道位置为XX省XX市与XX省XX市之间的海域,其海域复杂多变,远浅区域较多,恶劣海况较为明显。

该区域存在着海底地质复杂、海底生物资源丰富等特点,为隧道施工及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挑战。

1.3 项目规模本项目规划设计一条双向四车道的跨海隧道,全长约XX公里,其中海底隧道段长约XX公里。

设计最高时速为XX公里,设计寿命为100年,规划设计的隧道宽度为32米,建设投资预算约XX亿元。

同时,还将配套规划建设多个出口和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和运输车辆。

二、项目总体方案设计2.1 交通需求分析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交通流量情况,我们进行了充分的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对当地交通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交通瓶颈主要是海上运输的不便和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建设一条跨海隧道将有助于解决当地居民的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隧道选线分析我们在选线分析中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海底地质条件、海底地形、环境保护、军事安全、工程施工等。

最终确定了一条最佳选线,以尽量减少对海底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

2.3 隧道工程方案在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面,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包括盾构法、水下爆破法、涌浆隧道法等。

在材料选用、结构设计、防水处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设计,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可靠和长期运行。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隧道出口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以方便居民和运输车辆的进出。

桥隧方案比选

桥隧方案比选

5.4.2桥隧方案比选在选择本项目采用桥梁跨越长江的同时,项目研究组考虑过采用水底隧道穿越长江的隧道方案,并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对隧道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比较,对隧道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我国过江隧道最早修建首推20世纪60年代的黄浦江隧道,近十几年来,随着黄浦江、珠江和甬江等一些大型水底隧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修建越江隧道技术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我国在跨越海、江、河的方案上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使隧道成为解决过江通道的基本手段之一。

5.4.2.1隧道施工方法国内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早期以矿山法为主。

而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隧道的施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一些新的隧道施工方法和工艺在工程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一批长大隧道得以顺利建成。

常用于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暗挖法和沉管法两种:1、暗挖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新奥法(NATM)、掘进机法(TBM)和盾构法。

A、新奥法。

新奥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和自稳能力。

隧道开挖后,及时采用喷砼、锚杆封闭、加固围岩,尽可能保持围岩的原有强度,容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当隧道变形基本稳定时,施作二次衬砌。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并对量测信息进行处理、反馈,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调整支护参数,以指导下阶段的隧道施工。

对于浅埋软弱围岩,需采用超前支护或地层改良等辅助施工措施。

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是修建隧道最常用的方法。

新奥法的优点是施工组织简单、工期较短、建设费用较低;施工适用范围广,不受隧道断面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对各类围岩均能适用,当地质条件变化时,施工工艺可机动灵活随之变化;施工设备的组装和工地之间转移简单方便,重复利用率高;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施工经验,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工艺。

但它同时也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干扰大,开挖速度低、超欠挖严重,爆破对地层扰动大,施工安全性差,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此外由于开挖速度低,在较长隧道施工时,往往需要采用辅助坑道来增加开挖工作面,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_孙钧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_孙钧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孙钧1,2,3(1.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上海200092;2.上海城建集团院士工作研究室,上海200122;3.杭州丰强土建工程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8)摘要:为商榷在以往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对修建隧道方案有些场合只是作为修建桥梁方案的一种备选方案的观念,文中论证了修建水下隧道在技术、方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业界可较为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水下隧道在跨江越海工程中的地位。

通过列举国内若干典型的已建、在建和正在进行方案研讨的水下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适合建桥、建隧以及桥隧结合方案有关的江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当地实际条件,对修建桥梁和修建水下隧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通过列举水下高速铁路、公路隧道的典型范例,总结了适合修建水下隧道的有利条件,并对水下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认为:在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应综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质、水文、河工、港口、航道和航运等诸相关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加客观地妥慎优选适合各具体工程的最佳方案;水下建隧的优缺点共存,水下隧道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事实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跨江越海工程所采用。

关键词:跨江越海工程;水下隧道;建桥方案;琼州海峡大通道;台湾海峡大通道;港珠澳大通道;水下高速铁路隧道;方案比较DOI:10.3973/j.issn.1672-741X.2013.05.001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41X(2013)05-0337-06Study on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of Tunnels CrossingRivers and SeasSUN Jun1,2,3(1.Institute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Academician Working andResearch Office,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Shanghai200122,China;3.Hangzhou Fengqiang Civil Engineering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310008,Zhejiang,China)Abstract:At some occasions in the past,tunnel solution was only an alternative for bridge solution in planning corridors crossing rivers and seas.In the paper,the advantages,features and problems of building under-water tunnels are dis-cussed,which provides a complete and objective view on the function of under-water tunnels in construction of corridors crossing rivers and seas.Typical under-water tunnels built,under construction and under study are listed,and river/sea bed terrain,engineering geology,hydrogeology and other site conditions,where bridges,tunnels or“bridges+tun-nels”are suitable to be built,are proposed.Analysis is made on the bridge solution and the tunnel solution in terms of advantages,disadvantages,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its limitations.Some typical under-water high-speed railway and highway tunnels are listed,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build under-water tunnel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tages of under-water tunnels are analyzed.Conclusions drawn are as follows:In planning corridors crossing rivers and seas,comparisons shall be made among different alternatives,considering the natural condi-tions,ecological conditions,geological conditions,hydrological conditions,river conditions,harbor conditions,water-way conditions and shipping conditions of the site,so as to find out the optimum solution.Under-water tunnel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Due to the unique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al advantages,in fact,under-water tunnels have already been adopted in more and more corridors crossing rivers and seas.收稿日期:2013-03-15作者简介:孙钧(1926—),男,江苏苏州人,1949年解放前夕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国内外隧道与地下工程知名学者、专家,同济大学荣誉、终身、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资深院士,前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前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名誉理事(前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等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前副理事长、理事长。

隧道方案比选

隧道方案比选
暗埋段断面设置形式(单位:cm)
桥隧方案比较
• 1、主要优缺点
• 桥梁方案与隧道方案在完成过江功能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与桥梁方案相比较,隧道方案的主要优点有:
• ①不侵占航道净空,不影响港口航运,不干扰岸边航务设施, 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全天候越江通车;
• ②它可以做到一洞多用,能将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等管道安 排在同一洞内过江,并可保证安全稳定;
• 根据以上实例和国内沉管的建设经验及沉管法具有缩 短隧道长度、水密性好、施工条件好、效率高、工期 短、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不大等优点,本项目亦可采用 沉管方案。
隧道方案建筑限界
• 按照六车道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隧道计算行车速度 为100km/h,采用上下行分离的隧道。根据《公路隧 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规定,隧道单向 净宽拟采用0.5+0.5+3×3.75+0.5+0.5=13.25m,隧道 建筑限界高5.0m
• 3、盾构法。 • 盾构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较为广泛采用的地下隧道全机械化开挖
的施工技术。盾构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掘进机集 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开挖、支护、推进、衬砌等 作业功能。盾构技术以其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和施工安全性已广泛用于地 铁、铁路、公路、市政、水工隧道工程之中。我国已成功采用盾构法建 成许多大型公路隧道,其中包括上海黄浦江3条过江隧道,施工技术较 为成熟。 • 已经建成的武汉长江隧道为“万里长江第一隧”,2003年10月国内专家曾 对其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认为:该隧道是我国在长江 上兴建的第一条过江隧道,不能冒太大风险,首先要确保安全;盾构法 技术成熟,对防汛没有影响,拆迁量较小,施工期短,施工时长江航运 不受影响,因此,宜采用盾构法施工。 • 举世瞩目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确立南隧北桥为工程推荐方案,其中 过江隧道拟采用盾构隧道施工,按双向6车道布置,全长8.95公里,隧 道外径长达15.20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 • 盾构是一种价格昂贵,针对性很强的专用施工机械,对每一条用盾构法 修建的隧道,都需要根据地质水文条件、结构断面尺寸专门制造,一般 不能简单地套用到其他隧道工程中重复使用,使得必须有一定投资规模 和施工难度的隧道工程才考虑实际应用该项施工技术。 • 本项目位于武汉长江隧道下游190多公里,两岸第四系覆盖层厚,基岩 深埋,隧道区围岩属软弱围岩,适合运用盾构法修建隧道。并且该水底 隧道规模较大,采用盾构隧道有经济可比性。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项 目可以采用盾构方案。

隧道方案比选3000字怎么写

隧道方案比选3000字怎么写

隧道方案比选3000字怎么写(实用版)目录1.引言2.隧道方案的定义和分类3.隧道方案比选的必要性4.隧道方案比选的流程和方法5.案例分析6.结论正文【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隧道建设在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可行性。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隧道方案比选,成为了工程决策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隧道方案比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隧道方案的定义和分类】隧道方案是指在特定工程背景下,为实现工程目标所提出的具体隧道建设方案。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隧道方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隧道用途分类,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利隧道、能源隧道等;按照隧道形式分类,可分为盾构隧道、沉管隧道、钻爆隧道等;按照隧道断面形式分类,可分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马蹄形隧道等。

【隧道方案比选的必要性】隧道方案比选是在多个方案中,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进行隧道方案比选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工程安全:隧道建设涉及诸多风险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土压力等。

方案比选有助于分析各种风险,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方案。

2.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合理的隧道方案可以降低工程投资、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通过方案比选,可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3.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比选过程中,可对不同方案的施工技术、工程进度、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

【隧道方案比选的流程和方法】隧道方案比选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搜集资料:了解工程背景、需求和限制条件,搜集相关隧道方案资料。

2.方案初选:根据工程特点,初步筛选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隧道方案。

3.方案评价:对初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

4.方案比选:综合评价各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隧道方案比选的方法主要包括:1.矩阵法: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设立矩阵,对各方案进行打分,以确定优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限制(重庆),等等。
12
2.建桥方案的若干制约因素:
• 自然灾害频发(多灾害城市)的制约条件 (厦门);
• 航空净空要求,制约了桥塔高度(厦门); • 港口/航道、航运发展规划的不确定性,制
约了桥跨大小和桥下净空难以确定(青岛、 崇明南港);
13
• 市区内引桥过高、过长,制约了上、下匝 道布置(上海黄浦江下游市区);
2.国外绝大多数水底隧道都修建在大江大 河港湾城市的港口和下游市区与市郊一 带,并且多数选用了沉管跨越?而远郊、 开阔地域和丘陵山地就都没有用隧道越 江的份儿?或则,也只是在方案比选中 被沦之为“陪客”的料!
8
3.有专家认为:“选择建造水下隧道,只是在 修桥方案受到一些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制约, 而这些约束因素又不可避免和难以克服的条 件下才会作考虑”。这样的论断有道理吗? 所说的“建桥制约因素”又是些什么?
困难时; • 自然气象、水文、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恶劣、又有
全天候通行要求时; • 对自然景观、生态环保维护方面的要求特别高时。
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
18
谢谢!
19
• 长隧道的防火与救援(秦岭终南山、崇 明);
• 为什么水底铁路隧道极为罕见? • 关于悬浮(floating tunnel)隧道(西西里、
对马海峡、渤海湾); • 对为什么隧道方案常沦为“陪客”的议论。
17
5.对适合水下建隧方案作最佳抉择的浅见
• 港口大城市江河下游,通航要求又很高时; • 建桥方案遇有上项第2点所述任一重大制约因素的
线隧道,等等。 6
(四)令国人期待的琼州海峡和台湾海 峡大通道,采用隧道或桥隧结合方案过 海,已列为比选方案
• 此外,沿海的同三国道渤海湾桥隧比选, 甚或采用悬浮隧道方案,亦均在拟议中。
• 国外水底隧道我处亦有不少资料,限于时 间,此处暂不作介绍。
7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与已建桥梁的数量上相对比,为什么水 底隧道仍然少之又少?
4.国内外的铁路水底隧道极为罕见,现在则也 已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又是为何?
对上列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后述的讨论中将谈 一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9
二、几个可供商榷的问题
1.对选用水底隧道优缺点的再认识
(1)优点方面: 适宜全天候通行(厦门); 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维护环保(青
岛);
10
不受/少受恶劣气象或不利水文条件的影响 (海宁钱江潮);
• 长引桥工程使市区两岸拆、迁工作量过大, 间接费用可观(上海黄浦江下游市区岸线 一带),等等。
对上海市南浦、杨浦大桥情况的说明。
14
3.建隧方案的若干制约因素:
• 长江下游不适合采用沉管隧道(京沪高铁 南京过江);
• 深水风井构筑施工(崇明、琼州海峡); • 特长隧道的运营通风、防灾和交通监控
(市区和市郊交通流量大的情况);
热烈祝贺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
桥梁 / 隧道跨越江河湖海的 方案比选与分析(浅议)
孙钧 同济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
上海市城建集团院士工作室 2009年11月12日 ·成都市
1
前言
一、基本情况
(一)国内已建/在建水底隧道案例:
• 以上海市黄浦江下游市区范围内所建水底 隧道为代表,已建/在建的总数达13座(每 座含上、下行两条,双向4~6车道),含地 铁和磁悬浮过江;
15
• 桥隧结合方案中深水人工岛建设(琼州海 峡、港珠澳大桥),等等。
• 在当年技术上还不具备的条件下,只能放 弃比选(当年的江阴、苏通桥隧比选);
• 显然不具备与桥梁比选优势的具体场合 (杭州湾、金塘、泰州和其它的许多桥 位)。
16
4.其它方面问题
• 公/铁合建特长隧道,用铁路平板车背驮汽 车车辆过江问题(琼海、台海);
战时条件下,有利于安全隐蔽和抗震害好 (?);
在建桥方案受制约的情况下(厦门、青岛、 海宁),建隧是唯一选择,等等。
11
(2)缺点和不足:
• 造价较建桥为高; • 施工风险较大,不可预测因素也比较多; • 隧道内部行车条件相对较差(含车速较
慢?); • 日后的长期运营和维护管理费用都比较高; • 市区隧道,顺沿江边交叉马路车辆进出洞
道;
4
• 武汉、南京的长江隧道; • 港珠澳大通道,其通航跨的海底隧道——
首座桥隧结合、采用人工岛过渡的沉管隧 道方案; • 杭州市跨越钱塘江的庆春路、海宁钱江隧 道,等等。
5
(三)沉管隧道成为港口大城市江河下 游越江方案的首选:
• 香港维多利亚港内的3座沉管隧道; • 台湾高雄港沉管隧道; •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 • 宁波市内的甬江和常洪隧道; • 上海市黄浦江口(与长江交汇处)的外环
2
• 早年,甬江和珠江上均建有沉管隧道; • 早年和在建的河下与湖下,采用钻爆法
和明挖施工的,有:汾河、黄河、玄武 湖、西湖和昆明湖水底隧道,等等。
3
(二)近年来,我国已有了跨越钱塘江、长 江和港湾海口的越江/跨海城市/高速公路长 大隧道许多座: •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 沪崇苏大通道(南隧北桥)的长江南港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