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康德的不可知论
• 他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 世界是独立存在的, 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 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 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 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 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另一方面, 是不可认识的,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 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 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之 物的真实反映。 物的真实反映。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识的事物。 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 .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 .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 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 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②③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③④ ②③④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 不怕做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吾心便是宇宙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存在即被感知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
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011《哲学》第二课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 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 这是鱼的快乐啊。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 惠子说: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 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 惠子说: 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 快乐。 快乐。”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BD
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工作实际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 不怕做不到,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 吾心便是宇宙,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D.存在即被感知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存在、知识、道德、自由等问题。
不同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
其中,存在问题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对存在问题不同回答的介绍:
1.实在论:实在论认为,存在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识和经验之外的真实存在,存在本身就是存在,不需要任何解释或说明。
2.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存在是纯粹的理性思考之结果,是人类理性探究的产物,即存在是由理性来制定和定义的。
3.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存在是人类经验的结果,是通过我们感知到的事物构成的,我们只有通过经验才能认知到存在。
4.主体论:主体论认为,存在是由我们自己的主观观念构成的,不存在与我们的认知或感知之外的真实存在。
5.实在主义:实在主义认为,存在是实在的、物质的,存在的本质是由物质而来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思维 (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 识的辩证关系”。 等。
A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 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 “谁先谁后”、 ①“何者为本原”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的别称: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存在
狗在人脑 中的形象
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3.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 合”。 唯心主义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物主义
这就反映了哲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否正确认识 这个世界,反映这个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第一性。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
2 人类社会的物质表现?答: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作为认识过程两个阶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指人类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存在、知识、价值和人类自身的本质等方面。
这些问题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以下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1. 存在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人类的存在是如何发生的,我们的存在是否有意义,以及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
2. 知识问题:这个问题关注我们如何获取和确定知识。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事物是真实的,以及知识的范围和界限是什么。
3. 价值问题:这个问题探究什么是好的、美的和正义的。
哲学家们试图回答关于道德价值观的问题,探讨我们如何决定什么是对的和错的,以及价值观的来源。
4. 自我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自身的本质和意识。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我们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的意识和思维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是否有一个固定的本我。
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讨论,而且也涉及到我们个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对于存在问题,一些哲学家认为我们的存在是没有目的的,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
其他哲学家则认为存在是有目的的,但这个目的是个体的,需要个体通过自我探索和实现来发现。
知识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我们如何知道事物的真相和合理性。
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用于解释知识的来源和确定性。
价值问题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一些哲学家认为道德价值是绝对的,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其他哲学家则认为道德价值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体和文化的背景。
自我问题涉及到个体的本质和意识。
哲学家们试图解释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是否有一个不变的本我。
一些哲学家认为自我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
总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核心,涉及到存在、知识、价值和自我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并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答: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1、宇宙运动产生意识;2、意识运动产生思维;3、思维运动产生认识。
哲学是以思维及认识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是人如何正确认识和反应客观存在的方法物质运动形成的是客观存在思维运动形成的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意识对宇宙万象总体的抽象反应,是宇宙万象共同的存在方式认识是意识对宇宙万象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反应人们是一步一步地认识宇宙的,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认识宇宙的自意识产生以来,由此,宇宙的运动方式就从单一的物质运动转变为物质运动与思维运动两种方式并存的运动方式存在是相对人而言的,是相对意识而言没有意识的作为相对物的存在等于不存在对于对于太阳而言,地球无所谓存在和不存在存在形式有两种,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客观存在加上主观存在=认识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一致就=正确认识客观存在加上主观存在=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的存在是相对人而言的孤立的客观存在对人而言与不存在是没有区别的,因此,不存在任何孤立的存在孤立的主观存在就只能是猜想、假设,并不形成正确的认识,唯物哲学是物的哲学,不是人的哲学,哲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活动规律的,是研究人是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的学问。
意识的起源是性生命科学研究范畴,人不可能在意识产生前就知道意识是物质运动产生的,人类也不能在没有意识的前提下感知物质的存在,人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体,人类也不能在没有意识的前提下感知物质的存在,意识之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无名的存在。
无是一种无名的待认知的未知的存在状态,是认识之前的认识状态。
物质运动无始无终,意识运动自无开始,自无而终。
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无不断生有,生万象,主观存在也不断发展增加,这就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主观存在的积累过程,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宇宙,宇宙之中是否还有太阳等,对认识而言,这都是无,是未知,对主观存在而言都是不存在,虽然客观上它们可能都存在,因此,存在(主观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伟大的哲学思想,当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完全重合一致时,就是人们穷尽真理之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 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 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课堂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 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 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 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 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18世纪英国)休谟的不可知论: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 和上帝是否存在 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 之间因果关系(或 普遍必然规律)是 否存在不可知。
(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 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 在的,即所谓“自在之 物”,并认为 自在之 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 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 度。另一方面,他又强 调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 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 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 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 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 映。
(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不同的回答。绝大多数哲学 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 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 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特别提醒: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哲学基本问 题而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并非一切唯心主义哲学家 都是不可知论者,相反,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 界是可知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过,唯物 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人的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 展规律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 面内容?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 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
哲学是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
复习与回顾
世界观
人们对整 个世界的总 的看法、根 本观点。
决定
体现
用来观察问 题、处理问题
世界表
方法论
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 根本原则、 根本方法。
象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世界到底 是什么?
[教材探究解读]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
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 提示: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其 研究对象不似其他学科具体,而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放 眼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既研究整个世 界,又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既包括世界是怎么样的,又包 括我们应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等,但其基本问题是围绕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你是否赞成以下观点,谈谈理由。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提示:(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 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 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 大阵营。可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必须回答的是思维 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 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 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 “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 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 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 用处的。 导入语:画饼充饥自欺欺人,没有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呢?让我们走进教 材。
[演练] 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 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 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 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 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E、“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否是哲学的基 本派别?(不是,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可知论知 人限于论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
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 本身。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警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问题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何者为本 原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 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 存在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1
2
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存在决定思维, 是唯物主义
然后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然后
思维决定存在, 是唯心主义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哲学家: 贝克莱
解析:南京市承办第二届夏季青奥会,是在科学判断、 顺应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定,体 现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物 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B项认为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是错误的;D项观点不正确。
答案:C
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 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 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 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BDE)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计划方案
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
E.澳门回归祖国 F.三个代表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 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 ”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 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我思故我在
西方理性哲学开创人: 笛卡儿
——“在我看来,凡是 认识的清楚的,明白的 东西,就存在.因为既然 认识的清楚.明白,就真 实了.而真实,即为存 在”.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
2.哲学争论的焦点 (1)哲学争论的问题很多,观点纷呈各异,但他们所争论的 所有问题,都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集中点和根本 分歧点,也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和标准。抓住了这 个问题,就抓住了哲学斗争和发展的中心线索。
克服认识误区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 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否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①、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庄周梦蝶”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 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庄子·秋水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惠子说:“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就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
哲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 学 问题,即谁决定谁,谁先谁后的问题 的 基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内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容
计划
实际
思维
存在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 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 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 ,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 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 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 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 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弗里德里希·恩格 斯(1820.11.28~ 1895.8.5先祖是犹 太人 )
全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 本问题
是什么?
(思维 和存在 内容 的关系 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谁决定 谁)
有无同一性
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