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 畜禽营养基础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二、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元素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1、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类: (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 元素。 (2)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 元素。 (二)饲料的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三)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 (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12 5.1 72.6 214.6 5.8 79.1 20.9
阉牛(肥)
43
13
41 3.3 72.5 21.9 5.6 79.5 20.5
绵羊(肥)
74
16
5 4.4 78.4 17.0 4.6 78.2 21.8
绵羊(瘦)
40
11
46 2.8 74.3 20.5 5.2 79.3 20.7
猪(体重8kg)
__
__
无氮浸出物 71.8 25.0 12.8 41.0 1 1
1
1
粗灰分 1.6 5.2 1.6 6.0 3.0 4.7 4.0
4.0
分析表可知,碳水化合物在植物性饲料中 含量高,约占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体中糖分 含量极少,只占体重的1%以下;植物性饲料中, 含水量在5%-95%之间变化,而动物体的含水量 一般为体重的1/2-2/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除肥育动物变动明显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 都相似,但植物性饲料则不然。
计 算 方 法: 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
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低聚糖、非纤维多糖、 纤维性多糖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其他混合物——木质素、有机酸、着色物、风味物、

畜禽营养与饲料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畜禽营养与饲料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维生素知识点总结维生素其他名称来源营养作用缺乏症维生素A 抗干眼维生素主要来源于动物体;植物体内含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受胡萝卜素酶的作用变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A保护上皮组织健康,抵抗疾病的侵袭维持畜禽在弱光下的视觉促进生长维持正常繁殖力维护正常的神经功能上皮角化萎缩、发生消化不良、腹泻、肺炎、排尿障碍等干眼病夜盲症生长停滞性周期异常、性欲降低、死胎或畸形胎运动失调,甚至抽搐维生素D 动物性饲料含量较多,如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蛋黄、鱼粉等促进钙、磷在肠道内的吸收及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提高血液中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钙磷在骨骼中的沉积,加速骨的钙化。

食欲降低,生长停滞幼畜佝偻症,成年动物骨质疏松症(关节肿大,肋骨念珠状突起,四肢骨、脊骨弯曲)蛋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

维生素E 生育酚植物饲料天然抗氧化剂,防止维生素A、细胞膜、线粒体膜等物质被氧化与硒协同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幼畜易发白肌病肝细胞坏死,动物骤然死亡雏禽发生脑软化、渗出性素质影响繁殖功能维生素K 植物性饲料微生物合成,人工合成参与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出血维生素B1 硫胺素禾谷类籽实的加工副产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类代谢,影响神经系统的能量和脂肪代谢;保持胃肠正常蠕动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鸡的观星状)胃肠机能下降,厌食,消化紊乱。

维生素B2 核黄素一般青绿饲料、动物肝脏、酵母中含量多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只能由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猪:生长停滞,被毛粗乱,常为脂腺渗出物所粘结,眼角分泌物多。

鸡:卷爪麻痹症(脚趾麻痹,并卷曲呈拳状),两腿劈外界提供叉。

母鸡产蛋量下降,孵化率低。

维生素B3 泛酸遍多酸动物饲料、植物饲料含量很丰富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

鸡:眼睛及接近喙的皮肤发炎,眼睑粘连猪:鹅步维生素B5 维生素PP包括烟酸和烟酰胺又称尼克酸和尼克酰胺广泛存在于糠麸、酵母及青绿饲料中家畜体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1.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知识点(1)按化学元素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含量≥0.01%碳、氢、氧、氮、硫、磷、钠、钾、钙、镁、氯、硅微量元素:含量<0.01%铁、铜、锌、碘、锰、钴、硒(2)动、植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例题①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②动、植物体内含量 <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另例)③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 )。

(另例)A) 钙 B) 铁 C) 铜 D) 钴④构成动、植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完全不同。

(×)2.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6种:⽔、蛋⽩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素。

(2)动、植物体的三⼤有机物:蛋⽩质、脂肪、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3)实验室中,由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有:⽔、粗灰分、粗蛋⽩质、粗脂肪、粗纤维、⽆氮浸出物。

(营养成分关系,见教材P.3)(4)名词:①粗灰分(Ash):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550~6000C⾼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机物,有时也含有少量泥、沙,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

③粗蛋⽩质(CP):动、植物体⼀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质,它包括真蛋⽩质和⾮蛋⽩氮。

⾮蛋⽩氮(NPN):⾮真蛋⽩质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硝酸盐、铵盐、氨、尿素等。

④粗脂肪(EE):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

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中通常⽤⼄醚来提取脂类物质,所以⼜称为⼄醚浸出物。

⑤粗纤维(NFE):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例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6种:⽔、蛋⽩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素。

(2)由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特可分为:⽔、CP 、Ash 、EE 、 CF 和 NFE 。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1畜禽营养概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1畜禽营养概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模块一畜禽营养基础项目一畜禽营养概述任务一动植物组成与饲料养分知识点一:动植物的化学组成(一)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植物是自养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及各种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各种有机物。

动物是异养生物,必须以植物和动物、矿物质及人工合成物为饲料以获取营养。

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目前已知的112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共含有60余种。

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分为两大类: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如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和硫等,其中碳、氢、氧、氮含量最多,占动植物中元素总量的90%以上。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如铁、铜、锌、锰、钴、碘、硒等。

(二)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动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并非都以单质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以构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

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知识点二:动植物的养分(一)饲料中养分动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

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称为饲料。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元素单质,也可以是复杂的元素化合物。

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的Henneberg等人创建了一套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体系,将饲料养分概略分为六大养分。

该方案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有待改进,但因简单、实用、概括性强,故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

1.水分(moisture)总水包括初水+结合水。

初水:含于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也称游离水或自由水,是将新鲜饲料取样置于60~70_℃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失去的质量。

结合水:含于细胞内,与细胞结合紧密,也称吸附水或束缚水,是将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置于100~105_℃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失去的质量。

2.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_℃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的剩余残渣。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5脂肪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5脂肪与畜禽营养

项目五脂肪与畜禽营养任务一脂肪的组成与生理功能任务二脂肪营养知识点一:脂肪的组成与特点(一)脂肪的组成除少数复杂的脂肪外,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动植物体中都含有脂肪。

根据脂肪的结构,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

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类脂肪包括磷脂、蜡质、固醇等。

这些物质均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有机物质化合而成。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能与氢结合成饱和脂肪酸。

脂肪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二)脂肪酸的特征构成脂肪的脂肪酸不同,可使脂肪的性质不同。

脂肪中脂肪酸含双碳键越多,不饱和程度越大。

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其硬度就越小,熔点也就越低。

植物脂肪多属此类,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体状态。

畜禽脂肪多由饱和脂肪酸组成,故呈固体状态。

饲料在保管不善时,所含脂肪易于水解而使其品质下降。

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酸败,脂肪酸败程度可用酸价表示。

所谓酸价是指中和1_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通常酸价大于6的脂肪可能对畜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畜禽产品加工及贮存时应注意此特性。

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与氢结合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从而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知识点二:脂肪的生理功能(一)脂肪构成畜禽体组织畜禽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均含有脂肪,主要是卵磷脂、脑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蛋白质和脂类按一定比例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原生质,因此也是组织细胞增殖、更新及修补的原料。

(二)脂肪是畜禽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畜禽体内贮存的脂肪含水量很少,体积小而含能高,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水也最多,是畜禽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

当畜禽摄入的能量超过需要量时,便以体脂的形式将能量贮存,这对放牧动物安全越冬具有重要意义。

(三)脂肪是畜禽能量来源的重要原料脂肪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相同条件下脂肪含能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25倍左右。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动物的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不 同,消化方式的侧重点不同。
三、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畜禽因畜别、年龄、生理状态等不同,对饲料消化吸收的能力 不同。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做畜禽的消化力。
饲料来源、加工制作等不同,饲料被消化的水平也不同。饲料 能被畜禽消化的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
在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时,不仅要看饲料养分含量的多少,还要看畜禽对饲料养分的 消化程度,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评定某种饲料对畜禽营养价值的高低。
消化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畜禽 消化力的同一并非全部来自饲料,还有少量来自消化管的物质,如 残存的消化液,脱落的细胞及肠道内的微生物等。
饲料中某养分的真消化率=
*100%
畜禽的种类、品种、年龄与个体差异是影响畜禽消化力的主要 因素。
对于粗饲料的消化率: 反刍动物、草食单胃家畜>杂食动物>肉食动物
幼小家畜、体弱多病及老龄家畜的消化力弱,高产畜禽对于饲 料的要求高、消化力强
生产中,必须针对饲养对象。了解其消化特点,按需配料才能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畜禽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汇报日期
01
第二节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一、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的消化道,经物理的、化学的和微 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 这一生理过程称为消化。
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 理过程称为吸收。
各种动物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不同畜禽物理性消化的特点
1.猪:牙齿咀嚼,精料饲喂。 2.家禽:撕碎,中等粉碎粒度的饲料饲喂。 3.单胃草食性家畜:家兔利用门齿切断,臼齿磨碎饲料;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章知识点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章知识点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章知识点
在畜禽养殖中,饲料是确保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畜禽营
养与饲料的知识点,对于提高饲料效益和动物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主要涉及:饲料成分、饲料种类和混合指标、直接消化率和粗蛋白质消
化率、饲料中的能量等。

首先,饲料成分是指饲料中各种原料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

了解饲料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根据动物的生理需要进行饲喂,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其次,饲料种类和混合指标是指不同种类饲料的配比和混合方法。

不同种类的
饲料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合理的配比和混合可以使饲料的营养均衡,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直接消化率是指动物对饲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粗蛋白质消化率是
指动物对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率。

了解直接消化率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可以帮助确定合理的饲喂量和饲料配比,确保动物充分吸收营养。

最后,饲料中的能量是指饲料中包含的提供动物能量的物质。

了解饲料中的能
量含量和来源,可以根据动物的能量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喂,以达到充分利用饲料能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第三章主要涉及饲料成分、饲料种类和混合指标、直接消化率和粗蛋白质消化率、饲料中的能量等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畜禽饲养至关重要,可以提高饲料效益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能量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能量与畜禽营养

3、代谢能(ME)指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之后的参与 物质代谢的能量。
代谢能(ME)=总能-粪能-气能-尿能 =消化能-气能-尿能
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 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养标准中,都使用能量指标,猪采用净能(DM)、 奶牛采用(净能)NE、鸡采用代谢能(ME)
影响代谢能的因素:
尿能(UE)
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 (主要是甲烷)
体增热(营养物质代谢产热)
生产净能(NEp)(用于生产、劳 役、产肉、产奶、产毛、产蛋、繁
殖等)
1、总能(GE) 即燃烧热,是饲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是饲料 所含能量的总和。
2、消化能(DE) 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能中扣 除粪的能量,即为消化能。
✓ (糖类)碳水化合物是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主要来源 单位动物:淀粉、单糖、寡糖 反刍动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反刍动物分解粗纤维(CF),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后可作为脂肪、糖的合成原料,满足牛、羊能量需要的70%。
✓ 脂肪次之:是高产动物的能量补充 ✓ 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既不经济也不科学
(1)影响饲料消化的因素(CF) 粪能
(2)碳水化合物含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能
(3)蛋白质水平
尿能
(4)氨基酸含量及平衡状态
尿能
(5)饲料抗营养因子与毒素
粪、尿能
4、尿能(UE) 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 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尿能损失占总能的5%~8%,一般比较稳定:猪的尿能占总能的 2%~3%,反刍动物4%~5%,日粮蛋白质过高或氨基酸不平衡时,尿 能增加。
饲料中的能量经过消化代谢,部分能量以粪、尿、气体及体增 热形式排出体外,剩余的部分用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根据 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饲料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考纲: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水: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考纲: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2、理解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3、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

考点:1、概念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的消化管,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这一生理过程。

吸收: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

畜禽消化力: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饲料可消化性:饲料可被畜禽消化的程度和性质。

消化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畜禽消化力的统一指标。

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х100%。

物理消化: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饲料切断、磨碎、压扁,使食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液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送到另一个部位。

化学消化:动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能分解饲料及其养分的多种消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各种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易吸收的物质。

这一消化过程称为化学消化。

2、影响因素影响畜禽消化力的因素:畜禽种类、品种、年龄、个体差异。

影响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饲料组成、营养配比、收获时期、加工贮藏方法及工艺水平、适口性、环境温度。

3、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第三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考纲:1、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2、了解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的合理利用。

3、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蛋白质缺乏对畜禽的危害。

4、了解各种畜禽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种类。

5、理解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的特点。

考点:1、N%х6.25=CP%2、氨基酸:常见有20多种。

(1)、必需氨基酸:指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例如:苏氨酸、亮氨酸等。

成年猪有8种,生长猪10种,鸡13种,成年反刍家畜不存在必需氨基酸,高产奶牛需补甲硫氨酸。

必需氨基酸种类:(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畜禽营养上需要,但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成,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

例如:谷氨酸、丝氨酸等。

(3)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中含量较少、低于畜禽的需要量、限制着其他氨基酸利用率的必需氨基酸。

如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

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是动物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如皮肤、肌肉、内脏。

(2)、蛋白质是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如酶、激素、抗体。

(3)、蛋白质可分解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

(4)、蛋白质是合成畜产品的重要原料。

蛋白质不足:消化功能紊乱,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阴,动物发生贫血及其它疾病,畜禽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蛋白质过量:浪费,加重肝肾负担。

4、蛋白质的消化代谢: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畜体蛋白、分解供能、转化为糖、脂肪。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气、氨基酸、肽,进一步合成为菌体蛋白质和虫体蛋白质。

细菌能利用NPN,纤毛虫能合成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品质。

5、理想蛋白质:指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之间都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质。

6、提高非反刍畜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1)、日粮中饲料组分的搭配要多样化(2)、补充赖氨酸、甲硫氨酸等添加剂(3)、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

(4)、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如加热能破坏生豆类中的抗胰蛋白酶。

(5)、补充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6)、补饲酶制剂,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7、提高反刍畜尿素利用率的措施:(1)、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需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糖类。

如淀粉。

(2)、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日粮蛋白质以10%-12%为宜。

(3)、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

(4)、控制喂量:尿素用量占日粮干物质财富的1%或所需蛋白质的20%-30%。

注意喂法:混入精料、青贮料中或制成舔食盐砖。

8、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气,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大部分尿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少部分尿素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被重新利用,周而复始。

9、瘤胃降解蛋白: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过瘤胃蛋白:在瘤胃中未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机械法、化学法、氨基酸保护法。

第四节糖类的营养作用考纲:1、理解糖类的组成,掌握糖类的营养作用。

2、了解畜禽对糖类消化代谢的特点。

3、理解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以及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

1、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2、糖类营养作用:(1)、糖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2)、糖类是形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3)、糖类是形成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4)、糖类为泌乳家畜合成乳糖、乳脂提供原料。

3、糖类消化、代谢:消化:单胃家畜: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反刍家畜: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

代谢:葡萄糖代谢、挥发性脂肪酸代谢。

4、粗纤维:(1)、作用:营养作用、填充作用、刺激作用(2)、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畜禽种类、日粮成分、加工调制技术。

(3)、粗纤维含量:牛≥15%,兔≥3%,幼猪、鸡≤5%,生长猪≤8%。

第五节脂肪的营养作用考纲:1、了解脂肪的组成和营养作用。

2、理解饲料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及畜产品品质的关系。

考点:1、脂肪的营养作用:(1)、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成分。

(2)、脂肪是畜禽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

(3)、脂肪可为畜禽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4)、脂肪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5)、脂肪是畜产品的组成成分。

(6)、脂肪对畜体有保护作用。

2、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饲料中供给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3、饲料中脂肪的性质:饱和脂肪酸:熔点高、硬度大、在常温下呈固态,易保存;不饱脂肪酸:熔点低、硬度小、在常温下呈液态,易酸败。

第六节矿物质的营养作用1、理解常量元素钙、磷、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2、了解常量元素镁、硫、钾与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硒、碘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考点:1、钙的营养作用:(1)、构成骨骼和牙齿。

(2)、抑制神经和肌肉正常的兴奋性。

(3)、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4)、调节内分泌。

2、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1)、日粮钙磷的比例:一般动物:1-2:1;产蛋禽:5-6:1(2)、维生素D:能调节钙磷比例,促进钙磷沉积,促进钙磷吸收。

(3)、乳糖:能促进钙磷吸收。

(4)、蛋白质:日粮中蛋白质有利于钙磷吸收。

(5)、磷的存在形式:单胃动物对植物性磷的利用率约为30%。

3、有效磷:饲料磷中,对动物有生理作用的磷。

有效磷=动物性饲料磷+无机磷+植物总磷х30%4、钙、磷的缺乏症:(1)、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特别是繁殖力下降。

(2)、异食癖:(3)、幼畜佝偻症:骨骼短小、骨端粗大,骨骼弯曲。

(4)、成年畜:骨质疏松症(溶骨症):(5)、产蛋禽: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产软壳蛋。

5、钠、氯作用:(1)、维持体液渗透压。

(2)、调节酸碱平衡。

(3)、控制水的代谢。

(4)、增强肌肉、神经的兴奋性。

(5)、刺激唾液分泌,活化消化酶,提高畜禽食欲。

6、铁的营养作用:形成载体、参与代谢、预防疾病7、典型缺乏症:第七节维生素的营养作用考纲:1、了解维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意义。

2、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与B族维生素、维生素C 的主要特点、性质、共同点、营养作用等。

3、掌握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考点:1、维生素:主要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维持畜禽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2、维生素A的营养作用:维生素A由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动物小肠壁、肝脏和乳腺中合成。

(1)、保护畜禽黏膜上皮组织的健康,抵抗疾病的浸袭。

(2)、维持畜禽在弱光下的视觉,防止夜盲症的发生。

(3)、促进畜禽生长。

(4)、维持畜禽正常的繁殖力。

(5)、维护畜禽正常的神经功能。

3、维生素D的营养作用:(1)、促进钙磷在肠道内的吸收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2)、提高血液中钙和磷的水平。

(3)、促进钙磷在在骨骼中的沉积。

(4)、调节钙磷比例。

4、水溶性维生素的共同特点:(1)、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

(2)、可由消化管微生物合成。

维生素B除外。

2(3)、形成各种种辅酶,催化物质代谢中各种生化反应。

除外)(4)、在动物体内不能贮存,须经常补给。

(维生素B125、维生素C营养作用:(1)、解毒作用:缓解铅、砷、苯及细菌毒素中毒。

(2)、在体内参与生物氧化反应。

(3)、促进铁的吸收,辅助造血。

(4)、合成胶原和黏多糖,形成细胞间质。

(5)、增强家禽抗应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