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亚马孙河流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想了解其更深层次的内容,需在课下做些课前的预习与相关资料的查找。教师可根据课上主要内容,有侧重地让学生自学,这样课上的效率就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好。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说出世界森林的分布特征和森林的多种环境效应。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知识的能力.(2)能过收集资料,会分析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及自学的能力。

(3)通过读图与所学生物知识相结合,分析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4)针对雨林被破坏的原因,讨论和分析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和措施。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辨证的眼光正确评价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又如何去做?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学会世界森林的分布特征和森林的多种环境效应。

(2)逻辑分析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知道雨林系统的脆弱性。

(3)辩证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明确雨林的前途是开发还是保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并能从身边做起,爱护花草树林,形成良好的环境观念。

五.教学重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2.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4.雨林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措施如何?六.教学难点:

1.雨林被破坏的各原因间内在逻辑关系

2.迁移农业对于土壤肥力影响的动态变化

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分析、材料分析、学生讨论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屏幕投影逐字打出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的介绍,之后找学生朗读 材料第一大段(见 word 文档),创设一种到热带雨林区畅游的情 景。

教师引入:在亚马孙地区分布着占世界总量 50%的热带雨林,其

多种多样的环境效应,让雨林拥有了多种别称。你知道这些别称 都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板书)一、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地球之肺”、“巨型水库”、“基因宝库” “医学宝库”

可见雨林功能之强大,若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果 ...................

附打油诗一首

水多水少,难以预料.

N 多物种,云散烟消.

碳多氧少,大事不妙. 极冰消融,海面抬高. 马尔代夫,上哪去找?

(过渡)雨林作为全人类的财富是如此宝贵,但我们的做法似乎 有点不对

(板书)二、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完成题单上关于各原因间 相互关系的框图,并思考哪些是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哪些是 人口增长贫困过度的迁移农业 商业性伐木

修路、移民

开辟大型农牧场

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 先来看看直接原因中的“过度的迁移农业”。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 吸

引学生 注意

力,快 速进入学 习状

态。

如此总结, 学生往往 印象较深。

培养学生 逻辑推理 分析能力。

读教材34页活动彩图,回答下列冋题

1.描述迁移农业是如何进行的。

2?解释土壤肥力变化及其原因。

3?同一块土地再次被利用间隔的周期要多少年?若小于此周期

将会如何?

4.为何强调“过度”二字?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以首小诗,加强对迁移农业的印象。

迁、迁、迁,雨林升浓烟。

不知这片地,还能耕几年?

待到无奈离去时,满地疮痍在眼前。

2?要注意先描述变化,再解释变化的原因。

3.看图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森林也没白烧,肥力确有提高。

不过短短几年,养分迅速消耗。

欲还本来面貌,唯有休耕之招。树林再想长好,15载春秋取

少。

4?“过度”与否,把历史上进行的迁移农业与现代迁移农业对下就可得知。

(过渡)第二个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修路。

教师设疑:“要想富,先修路”,亚马孙地区的路修出后会对雨林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问题)

(过渡)移民也是雨林被破坏的原因之一。

教师设疑:移民来自何方?其数量与雨林被毁面积有何相关性?

(学生回答问题)

(过渡)商业性伐木与开辟大型农牧场也导致了雨林的破坏。

教师设疑:木材与农产品销往何处?

(学生回答问题)

(过渡)人口增长与贫困是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正深陷“PPE”怪圈无法自拔。

教师设疑:如何摆脱怪圈?

(学生读图思考)

“PPE怪圈”是指“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用作解释贫困地区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加工后为我所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图文理解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

(过渡)由以上种种不合理的做法,使雨林正大规模的消失。但是,按道理讲,热带雨林气候区是全年高温多雨的,这种环境应该很利于树林重生才对。为什么我们却说“雨林非常脆弱”呢?

(板书)二、热带雨林的脆弱性:

教师设疑:为什么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学生看教材,回答)

附小诗,加深印象:

咼温多雨全年,

物质飞速循环,养分多在枝干。一旦被砍,

想要恢复很难。让学生能结合所学各科知识,解决问题

(过渡)雨林如此脆弱,我们又该怎么去做?

(板书)四、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让学生学教师设疑:到底是开发还是保护呢?会辩证地(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看待问题,附小诗,加深印象:从而能够

雨林何处是归途,正确解决

开发保护有难处? 环境效益摆在前,开发确实应适度!

(过渡并提出问题)以上我们学习了关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相关内容,世

界上另一半的热带雨林在哪?保存较好的是哪几种森林?为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转承)各种森林在不冋的地方发挥着自己不冋的功能,因地制

问题。

宜地植树造林有哪些益处呢?让学生看(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到绿色植教师总结:物的好处,

森林资源是块宝,从而树立

保护意识不能少. 良好的环

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哪里有它哪里好.

境观

课上小结注: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一一维持大气碳氧平衡

净一一净化空气

美一一美化环境

无(物) 维护物种多样性

尘一一吸烟除尘

沙一一防风固沙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应该感受到我们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绿色。咱们身边并没有热带雨林,但冋样我们也要善待周围的每一棵树,每片花花草草,营造舒心环境,共享美好人生!

课后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1)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哪种自然资源?

(2)了解其在全球的分布与作用.

(3)以我国东北三江平原为例,说明这种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

方法.

课后反思

十?板书设计:

环境效应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世界森林分布与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 保护教案 【课标细化】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生态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⑶环保价值: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资源的现状: 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②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⑵森林资源减少(破坏)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有道理。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CO2 、放出O2的作用,当森林砍伐后,大气中的CO2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1《森林及其保护》word学案

4.1 森林及其保护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世界森林被破坏现状。2.了解世界和中国为保护森林而采取的行动。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_______、最复杂、最能②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________,尤其是④________和亚热带森林。 (3)森林具有强大的⑤_______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各种⑥________服务。 2.森林的破坏 (1) (2) 大和⑧_____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3)中国:人均占有量⑨_______公顷和覆盖率为16.55%,均远⑩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3.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____________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__________沙化,全球气温升高,?________灭绝。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______________》),2002年公布森林法的?____________ 。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国有林场从?____________________ 转为?______________。 (2)民间:积极?____________,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目前世界森林现状令人担忧。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正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森林是() A.热带原始林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林D.亚热带常绿林 2.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是() A.刀耕火种、游耕制度B.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 C.大量使用薪柴D.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考查点2保护森林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知识分享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 案)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与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1.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危害。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活动式、探究式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作用吗?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是目前全球森林资源在急剧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新课学习: 一、森林资源及其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森林资源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 1、森林资源的作用 师:(投影)森林资源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二是作为环境资源,具有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 投影练习:请说出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植物环境效益。 过渡:森林资源对人类有哪么多的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森林资源都有哪些类型吗? 学生回答。 2、森林资源的分类 师:森林资源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 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 7)。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 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⑶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附答案版)4.1森林及其保护

课题:第四单元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学习目标】 ①熟悉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②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及危害;③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预习案(自主预习、梳理知识) 【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P55~P58页,在课本上勾画、标注知识要点,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体系、设计框架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P55~P57页) 1、森林的特点 2、森林的作用: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 3、森林的锐减 4、森林锐减的危害:森林锐减会造成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洪水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二、保护森林(P58页) 1、世界:1992年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预习自测】 1、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 B.无计划垦殖 C.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D.大量使用薪柴 2、关于森林在生态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大量木材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下列不是森林破坏后果的是:( ) A.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B.雨季径流量含沙量减小 C.土地沙化、河道淤塞 D.水土流失加剧 5、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6、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增加木材产量 ③调整农业结构 ④提高生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探究案(规律总结、疑难突破) 【问题探究】 探究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政府: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林管部门及国 有林场主要功能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 民间:积极植树造林,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①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保存的生态系统; ②森林是最丰富的物种库,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 世界:森林覆盖率30%,其中2/3为密林,1/3为疏林; 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人均0.11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

8.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东北林业开发的现状和林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东北林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必要性。 了解东北林区森林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措施,理解该区林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教学重点: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及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教学难点: 东北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教学准备: .东北林区分布图,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分布图 .东北林区森林、东北三宝等景观图片,两幅漫画 .东北森林工业分布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林业开发现状与问题 我国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于世界的第七位,但仍属

于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50%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特别是森林资源的各项人均拥有量,都在世界各国的后列。因此我国森林资源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与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东北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其中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通称东北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森林树种从南到北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其中大兴安岭林区的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优势树种是红松等,它们都是优质用材林区。 林区自然条件及森林类型优势树种 大兴安岭林区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寒树种生长,属寒温带针叶林区兴安落叶松等 小兴安岭林区气候温和,林土肥沃,适于针阔叶混交 林生长,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红松、水曲柳等 长白山林区红松、紫椴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44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学案44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目标定位] 1.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及雨林被毁的原因和雨林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2>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①__________、保持 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②________、繁衍物种和维护③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分布: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④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雨林地区。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集中分布区:非洲⑤__________流域、东南亚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2.全球环境效应 (1>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⑥__________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⑦____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体现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和旺盛的⑧____________两方面。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 ⑨________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导致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⑩__________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1>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2>?__________;(3>开辟大型?__________;(4>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3.巴西政府关于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的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2>?________________;(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

范文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同步试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关于现存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②多分布于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的地区③亚洲、大洋洲分布最广④部分已变为永久性的农田和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6—8题 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7、“绿色腰带”是指: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绿色植物 8、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9—12题 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1森林及其保护教案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难点: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远祖就是从森林中起源的。而被誉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科学家们认为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预计,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约占陆地面积的47.7%(8000年前) ——根据林木生长所需的气候、土壤和海拔条件估算 2000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通过列表,使学生认识到:森林被破坏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3.森林分类: (1)按森林疏密密林 2/3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1/3

指导学生读图4.1:说出 (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等)和人文(人口、人类生产方式等)两方面分析。) (2)受人为影响程度天然林不足40% “半天然”林 人工林 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38.66 ——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和覆盖率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认真研究的。现在的情况是开发过度了! 5.森林的价值 A.生态价值: (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2)过滤尘埃,吸收噪音(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B.经济价值: (1)制作家具(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6.森林的后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结合课本图4.3、图4.4和案例进行探究) 总结:(1)生态失调(2)环境恶化(3)导致洪水频发(4)水土流失加剧(5)

森林及其保护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及保护森林 ———————情景导入先思考——————— “十”字架的沉重 思考探究:(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破坏。 (2)这种问题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 提示:这样造成的后果主要有: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导致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特点 (1)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最丰富的物种库,全球物种的一半乃至2/3以上,可能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中。 2.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及原因 3.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二、保护森林 1.世界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 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 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不同表现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针对“采育失调”,提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度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2.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图解破坏森林的危害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 B .无计划垦殖 C .大量使用薪柴 D .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解析:选D A 是原始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B 、C 是农业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大规模减少是由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2.下列不是森林破坏后果的是( )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热带雨林的图片)观看图片,根据自身感受和已有知识,归纳森林的一般效应: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思考】活动题;下面森林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地区,森林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图片“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图,掌握世界森林,特 别是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的区域分布特点。世界森林面积约 38.6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 30%。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学生小组讨论:以亚马孙雨林为例,在热带雨林众多的环境效应中哪些能影响到全球环境, 并探究其成因。 【师生共同学习】 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课件展示教材图 2.15) 1. “巨型水库”:一升一降中,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教师总结】为当地降水提供 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地球之肺”:一呼一吸间,左右地球碳氧平衡。 2. 【合作探究】分小组 共同探讨雨林的其他环境效应 展示光合作用图,理解光合作用原理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教师总结】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 “基因宝库”:天上地下,保证全球物种多样性。 展示课件:展示有关雨林资源种类和数量的数字 4. “医学宝库”:研究开发,庇佑人类健康幸福。 【归纳总结】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练一练】 森林的功能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过渡)森林的急剧减少,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活动题】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巴西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起来,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请你代表这些国家说出你的理由并绘制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从下面选择) 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 心系木材公司。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森林面积减少 两级冰川融化 全球气候变暖 淹没沿海低地 海平面上升 (过渡)由此可见,亚马孙雨林的存亡不仅仅关系着当代居民的命运,更影响着整个人类, 整个地球。我们刚才的分析,有的是假设,有的却已成为事实,那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他日益锐减呢?

选修6学案 4.1 森林及其保护

选修6学案 4.1 森林及其保护

————————————————————————————————作者:————————————————————————————————日期:

4.1 森林及其保护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世界森林被破坏现状。2.了解世界和中国为保护森林而采取的行动。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_______、最复杂、最能②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________,尤其是④________和亚热带森林。 (3)森林具有强大的⑤_______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各种⑥________服务。 2.森林的破坏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时期原因变化趋势 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森林面积有所变化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游耕制度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 农业社会滥垦滥伐逐渐减少 工业社会商业性采伐锐减 (2)世界:全球现存天然林中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不足⑦____,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⑧_____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3)中国:人均占有量⑨_______公顷和覆盖率为16.55%,均远⑩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3.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____________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__________沙化,全球气温升高,?________灭绝。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______________》),2002年公布森林法的?____________ 。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国有林场从?____________________ 转为?______________。 (2)民间:积极?____________,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目前世界森林现状令人担忧。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正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森林是() A.热带原始林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林D.亚热带常绿林 2.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是() A.刀耕火种、游耕制度B.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 C.大量使用薪柴D.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考查点2保护森林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森林及其保护》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森林及其保护》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世界森林被破坏现状。2.了解世界和中国为爱护森林而采取的行动。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_______、最复杂、最能②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________,专门是④________和亚热带森林。 (3)森林具有强大的⑤_______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各种⑥________服务。 2.森林的破坏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时期缘故变化趋势 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森林面积有所变化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游耕制度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 农业社会滥垦滥伐逐步减少 工业社会商业性采伐锐减 (2) 大和⑧_____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3)中国:人均占有量⑨_______公顷和覆盖率为16.55%,均远⑩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3.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____________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__________沙化,全球气温升高,?________灭绝。 二、爱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范畴内确立了爱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______________》),2002年公布森林法的?____________ 。许多林业治理部门和国有林场从?____________________ 转为?______________。 (2)民间:积极?____________,发起各种爱护森林的行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目前世界森林现状令人担忧。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正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森林是() A.热带原始林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林D.亚热带常绿林 2.世界森林专门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缘故是() A.刀耕火种、游耕制度B.人口增多,无打算垦殖 C.大量使用薪柴D.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考查点2爱护森林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打算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连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爱护工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1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b、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难点: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型:新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用幻灯片播放热带雨林的视频资料片和森林的图片 【板书】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概述: 【设问导思】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那么森林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森林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它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我们可以简单记为“水 气净美无(物)尘沙”。 水——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无(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指导读图】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 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森林分布的成因是什么? 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 4.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使学生掌握森林的分布与现状 【案例分析】教材30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且进行总结。 【过渡承转】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 【视频展示】环保影片《后天》相关片断 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恶果有更为形象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保护雨林刻不容缓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视频展示】播放介绍热带雨林的录像 【读图分析】读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 1. 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 2. 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

学案44森林的开发和保护.doc

学案44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一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目标定位]1.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及雨林被毁的原因和雨林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课前准备度S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 .⑴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2)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①、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 境、吸烟除尘、②、繁衍物种和维护③o 2.森林分布: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④和热带雨林地区。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集中分布区:非洲⑤流域、东南亚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2.全球环境效应 (1)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⑥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⑦—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体现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和旺盛的⑧两方面。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⑨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 恢夏。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导致雨林被毁的根木原因:⑩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1)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2)?;(3)开辟大型? : (4)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3.巳西政府关于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的计划 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⑵?;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 1.开发还是保护 (1)保护:从全球利益和?利益考虑。 (2)开发:利于当地人在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 2.保护措施 (1)鼓励?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o

地理高中教案《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人教版必修1)

第2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知识点: 热带雨林的作用;亚马孙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影响和危害。 分析方法: 阅读资料、图示、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正确表达说明问题;推理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图示变化发现环境问题;通过资料,推理出影响及危害。 教学目标: 1. 通过亚马孙地区不同时期热带雨林数量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 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推理出热带雨林资源的破坏对亚马孙地区的影响和危害。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地区为例,介绍其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具体体现为热带雨林破坏,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热带雨林资源的破坏对亚马孙河流域的影响和危害。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引入:你所知道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引出森林) 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补充)”:指出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大约占世界一半的热带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新授: 读“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说出亚马孙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热带雨林的破坏) 阅读教材,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 补充资料1: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补充资料2: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补充资料3: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补充资料4: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补充资料5: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补充资料6: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 补充资料7: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补充资料8: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数就会上亿…… 小结: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1)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2)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①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②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③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教学设计】《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人教)

《森林的开发以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 林为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资料了解森林的功效。 2.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 3.通过与温带森林系统的对比,说明与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的开发性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教材、PPT。

第一课时

【活动思考】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学习,认识到了雨林的重要性。并且雨林因为其特殊的物质循环过程,导致了其生态系统非常的脆弱,因此雨林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导入雨林的的开发及其保护。 【课件展示】亚马逊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读图思考】读“雨林被毁的原因”图,思考:亚马逊雨林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 【过渡承转】人类对亚马逊雨林的开发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影响是不同的。20世纪60年代之前,影响还不大,在此之后,日益显著。特别是1970年“亚马逊河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标志着亚马逊热带雨林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开始。那么,巴西政府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和内容是什么? 【展示讲解】 1.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 ①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亚马逊地区地广人稀;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 ③实行人口均衡发展政策,向亚马逊地区移民,加快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 ④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新建的巴西利亚,促进了对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 2.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内容 ①修建亚马逊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逊亚马逊平原 A移民亚马逊平原的客观条件:亚马逊平原地广人稀; B促使移民的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人口稠密的东北部地区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二是经济因素:东北部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三是政策因素: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师生小结】雨林的开发,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需要,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保护亚马逊雨林符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