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合集下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哎呀,聊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事儿,真是个大话题。

咱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贵文化,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真得好好珍惜。

很多人可能心里会想:“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用啊?”你别说,这可不是个小事儿,咱们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还有那些老故事,都是文化的根基,没了这些,咱们的文化就像无根的浮萍,飘来飘去,最后啥都没了。

想想那些民俗,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吃饺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反而忽略了这些传统。

唉,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包饺子,听他们讲那些古老的故事,那种温暖的感觉,真是让人怀念。

不过现在,很多孩子可能连饺子怎么包都不知道,这可不行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得从小抓起,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这些传统的魅力。

还有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像刺绣、剪纸,这些可都是技艺的结晶啊。

你想,现代人都喜欢快捷方便,去商场一逛,买件衣服就解决了,谁还会在家里花时间学习这些传统手艺呢?可是,手工艺不仅仅是做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的表达。

要是我们不去保护这些,未来的小朋友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看,真是可惜得很。

说到保护文化遗产,咱们得行动起来,相关部门、社会、家庭,大家一块儿来努力。

相关部门可以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节庆、展览,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感受文化的魅力。

再比如,开设一些传统手工艺的课程,让年轻人有机会学习。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多有才华,学点儿传统工艺,肯定能做出新花样,给这些古老的技艺注入新鲜血液。

咱们的社会也得支持,鼓励大家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比如,商家可以推出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像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既能弘扬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双赢啊。

这样一来,大家也能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慢慢形成一种文化自信。

再说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面前多多提及这些传统,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传承的、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与实践、自然与宇宙知识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危机。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世界范围内和中国范围内两个方面,介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一、世界范围内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公约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国际合作等内容,为各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支持。

目前,已有超过180个国家加入了公约,成为公约的缔约国,共同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日本的和食文化和食是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包括日本料理、茶道、花道等多种元素。

和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食材、烹饪方法、餐具、礼仪等方面,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和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日本的和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3.中国的昆曲艺术昆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昆曲艺术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服装等方面,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昆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昆曲艺术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中国范围内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1.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陶瓷、织锦、木雕、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文化政策与法律保护: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包括鼓励传承、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禁止侵犯和剥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提供经济支持和激励措施等。

2. 认定与登记:国家可以通过认定和登记制度来识别和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制度可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地位和保护,促进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3. 传承与培训: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机构、组织传统技艺和知识的传承项目,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

社区居民应当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通过实践、经验分享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国家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经验、资源和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6. 数字化保护与记录: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保护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使其更广泛地为大众所知。

总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包括政府、社区、学术机构和个人等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研究知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研究知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研究知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活动留下的物质实物,如建筑、遗址、文物、城镇规划、历史景观等,它们代表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无形财富,也是人类独特的文化遗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利用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因此保护与利用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全球独有的文化财富,防止因为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文化遗产的损失和毁坏。

从保护的角度,我们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全球各国都有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但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保护力度不同,存在很大差异。

需要国际社会协作制订一些国际保护法规,确保全球重要文化财富得到全面保护。

2.加强文化遗产调查及资料搜集。

对于未知的文化遗产,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科学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和价值。

通过数字化手段,制作电子版本和数据备份,确保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得到准确的描述和记载。

3.强化文化遗产的防范措施和监督管理。

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长期的维护。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设立安全预警系统,防范因各种原因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

4.建立国家或全球文化遗产基金。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资金的支持,建立基金并开展募捐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保障文化遗产的研究、修缮和保护工作。

二、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仅仅是一个方面,如何合理利用遗产资源也是很重要的。

在实践中,需要细化拓展利用的范围,优先考虑文化遗产的价值,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

1.开发旅游业。

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当地旅游经济的支撑,特别是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特别需要开发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保证可持续利用。

文化遗产以历史古迹、博物馆等的形式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故事。

2.促进文化艺术交流。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派必然安在文化的推广和交流方向上。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心得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心得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心得
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心得:
1. 提高意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2.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物质文化遗产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

3. 投入资金: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修缮、保护和管理工作。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这部分费用,确保资金的充足和合理使用。

4. 加强管理:对于已经列入保护名录的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强管理和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措施,确保它们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5. 促进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静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促进它们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培养传承人等方式,让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6. 加强国际合作: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它们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探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总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尊重与尊重原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尊重参与者的意愿和自主性,不侵犯其人权,尊重其传统知识和价值观念。

2. 社区参与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建立在社区的参与和协助下,包括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持有者在内的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

3.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考虑集体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4. 文化多样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尊重和促进文化多样性,避免文化单一性和同质化。

5. 传承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关注知识、技能、表演和实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确保其持续存在和发展。

6. 可及性原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确保公众能够参与、了解和享受,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分享。

7. 知识和研究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基于科学研究和知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

8. 成立国际合作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来加强保护和传承的能力,促进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务
的合作和共享。

以上原则可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实践,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独特性得以保存和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上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每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代表
人们的认同和文化意义,承载着的传统知识和技能也是不可多得的。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当前采取了各种行动和措施。

首先,及时地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
真实地反映它们的特点,一旦确定它们的价值,就可以采取保护措施,为后代保存这些遗产。

其次,实行封建禁令,以禁止或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利用。

例如,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形成
国家或地方保护法规,禁止任何具体行为来破坏这一遗产。

第三,创造宣传和弘扬环境,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可
以通过报社、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来宣传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受威胁。

最后,实行动员教育,激发和培养人们的意识,引起公众的关注,让
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动中来,有效的提高和强化
保护思想。

总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各方都应该采取
行动,通过上述方法来保障这些宝贵的遗产的未来。

简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

简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

简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遗产而制定的一项指导政策。

其目标是保护各种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历史遗址等,以及相关的传统技艺和习俗。

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创造的智慧和历史记忆,对于了解和传递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的核心原则包括保护、研究、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见性,例如修复和保养古建筑,保护文物免受损害。

研究是指对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和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价值。

传承是指将遗产知识、技艺和传统习俗传授给后代,以确保其持续发展和传承。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文化遗产的确保当地社群的参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保护遗产也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举措。

建立遗产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遗产的保护工作;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深入研究遗产的历史和价值;制定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免受破坏和外来威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的目标是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历史遗产,以及相关的传统技艺和习俗。

通过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和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可以确保这些遗产得到适当的保护,以供后代欣赏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最古老历史文物的国家中,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 5000 年历史文化长河而且从未间断的国家。

殷墟的甲骨,商周的青铜器,绵延万里的长城,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唐墓的壁画,皖南的民居……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我们这文明古国绚烂而独特的文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文化正面临着交流与冲突的危险,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如何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各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从圆明园被毁,丝绸之路大量文物被劫,众多国宝流失海外,到今日的各种文物被盗窃,盗掘,走私的现象。

再一次警示我们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是第一要务。

面对这些数量大、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我们值得关注得首先是要对濒临损毁和消失的孤品进抢救。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的开发也有突飞猛进的程度,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中国文化遗产现状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思索。

遗产本身保留下来已经很不容易,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加剧了文化的迫害程度,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许多。

面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的严峻性,不得不令人担忧。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的出这是一项社会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事业,但是由与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国内在宝物遗产的社会基础和专业技术都很薄弱。

[1,2]
据了解,我国从 2006 年起,将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而在“文化遗产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传播文化遗产精神内涵,唤起更多的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仅仅是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法律保护、名录保护、传承人保护、博物馆保护、教育保护、假日保护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3]众所周知, 世界遗产已成为我国旅游吸引物的重中之重,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

而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 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遗产,在既遵守联
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时,又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传承性、精神性、活态性、实践性等特点。

“非遗”是人类群体、集体所创造并为后代人不断传承的活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表征,映射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非遗”的概念起源于二战后日韩等国率先对“非遗”保护进行了探索,而我国提出明确的“非遗”保护是在 20 世纪末、21 世纪以来的10余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中国式的“非遗”保护框架体系。

在此之前,“非遗”保护是在民间文化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等名义下进行。

回顾中国“非遗”的保护历程,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破解当前“非遗”保护难题是有益的,还可以从传统的认知、知识、经验、表述上加深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理解,更好地为“非遗”保护服务。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人在新旧对立的狭隘意识之下,认为文化遗产的消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于是,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些地方,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人们在建设现代都市的盲目追求中,很多承载城市厚重历史的老屋毁灭于弹指间。

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文化之果正在不断化为灰烬和瓦砾,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在传统与现实,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恰当地位,更好地保护和进一步发展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重要的启示。

[5,6]
虽然在世界和中国保护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潮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总的来说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从重庆市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展开过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以其为例 ,我们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问题。

1 )少数地方认识不足。

2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和现代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空前的冲击。

3)从民族文化的交融看 ,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消亡的危险。

4)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断脉。

6)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7]
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克服重重障碍,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特别是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道路,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模式”。

业界人士认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容置疑,但这些当年被确认的“非遗”现在又有相当一部分重新陷入了另一种困难。

比如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非遗”被当作 GDP 指标写入规划等等。

再加上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不够细致深入,传承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保护工作队伍亟待提高等等难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3]
本文综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保护中的问题,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今后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及方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承形式及传承继承人的缺失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朱丽平,高国华。

中国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

价值工程,2013:276-277;
[2] 李玲。

浅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大众文艺;
[3] 王志,明慧。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模式”任重道远。

中国改革报,2012;
[4] 张群。

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27):53-55;
[5] 陈淑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4(14):88-91;
[6] 瞿继勇。

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郑州航空
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6):67-69;
[7] 周兴茂,周丹。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民族
学类核心期刊,2007(1):6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