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1、重要的物理学史

(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

(2)极限思维法:就是人们把所研究的问题外推到极端情况(或理想状态),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用极限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

限大、零值、临界值和特定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公式v =Δx 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

(3)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等。

(4)微元法:微元法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目的的方法。它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

(5)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特点是:A =B C ,但A 与B 、C 均无关。如a =Δv Δt 、E =F q 、C =Q U 、I =q t 、R =U I 、B =F IL 、ρ=m V

等。 (6)放大法: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

(7)控制变量法: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用了控制变量法。

(8)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

(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伽利略、牛顿

2、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B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D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提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

3、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建立下列物理概念时,都用到“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

A .质点,电场强度

B .平均速度,点电荷

C .弹力,电势

D .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

4、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共同的

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极限的思想方法

B .放大的思想方法

C .控制变量的方法

D .猜想的思想方法

5、(多选)为了认识复杂的事物规律,我们往往从事物的等同效果

出发,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事物,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下列哪些物理概念的建立使用了等效替代思想( )

A .惯性

B .重心

C .平均速度

D .合力与分力

6、(多选)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B .奥斯特为了解释磁体产生的磁场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 .楞次在对理论基础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7、(多选)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

C .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D .库仑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并提出用电场线简洁地描述电场

8、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0时,Δx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9、(2017·泰安检测)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利用行星运行的规律,并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B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开始了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C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D .牛顿通过斜面实验结合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0、(2018届高三·桂林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地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增加运动时间),使运动时间更容易测量,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B .经典力学认为同一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不同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C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 .1897年,贝克勒尔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

11、(2017·常德模拟)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电流I =U R

,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B .合力、分力等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将物体抽象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D .根据功率的定义式P =W t ,当时间间隔t 非常小时,W t

就可以表示瞬时功率,这里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12、[多选]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学中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突出了带电体的带电量,忽略了带电体的质量,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B .“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C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电容C =Q U ,加速度a =F m

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D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趋近于零时,Δx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保持静止

B.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D.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14、领悟并掌握处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过的几个实验,其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5、(2017·河南南阳一中模拟)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16、(2017·山东威海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使用了“外推”的方法,即当斜面的倾角为90°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就变成了自由落体运动

B.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一般方法,该方法不适用于研究匀速圆周运动C.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和“轻弹簧”都是理想化模型

D.库仑利用扭秤实验装置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荷量和电荷间的距离的关系时,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17、“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临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且在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的时候,他称量出大象的体重,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质点”的概念

B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C .“瞬时速度”的概念

D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18、[多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9、[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 .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多选](2017·山东临沂模拟)17世纪,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应用了微元的思想方法

B .电场强度E =F q

运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 C .速度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可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D .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答案

1、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就保持静止;伽利略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实验,提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故D正确。

答案 D

2、解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选项A正确;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定律,选项B 错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选项D错误。

答案 A

3、解析等效替代方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即两概念对比,产生的某种效果相同,才是等效替代法,故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 D

4、解析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把微小量进行放大,使之能够观察和测量,即放大的思想方法,选项B正确。

答案 B

5、解析重心是将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等效为集中于一点;平均速度是将变速运动过程等效为匀速运动过程,匀速运动的速度则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合力与分力是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BCD

6、解析伽利略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选项A正确;安培为了解释磁体产生的磁场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错误;纽曼和韦伯在对理论基础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选项C错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选项D正确。

答案AD

7、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B错误;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选项C正确;法拉第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并提出用电场线简洁地描述电场,选项D错误。

答案 AC

8、解析 用质点代替物体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理想模型,故A 错误;以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 正确;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故D 错误。

答案 B

9、解析:选B 牛顿利用行星运行的规律,并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 错误;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开始了原子核结构的研究,B 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 错误;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结合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D 错误。

10、解析:选A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地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增加运动时间),使运动时间更容易测量,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选项A 正确;经典力学认为同一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不同参考系中是相同的,选项B 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总结出来的,选项C 错误; 1897年,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选项D 错误。

11、解析:选A 电流的定义式I =U R

中,电流由电压决定,不是比值定义法,故A 错误;合力、分力等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 正确;为了便于物理研究,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研究对象简化为物理模型,这样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C

正确;根据功率的定义式P =W t ,当时间间隔t 非常小时,W t

就可以表示瞬时功率,这里运用了极限思维法,故D 正确。

12、解析:选BD 点电荷的概念,突出了带电体的带电量,忽略了带电体的体积大小和形状,而不是忽略了带电体的质量,运用了理想模型法,A 项错误;“总电阻”、“交流电的有

效值”等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B 项正确;电容的定义式C =Q U 是比值定义,加速度a =F m

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a =Δv Δt

才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也是比值定义,C 项错误;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趋近于零时,表示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D 项正确。 13、解析:选C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保持静止,A 符合物理学史;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 符合物理学史;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 不符合物理学史,D 符合物理学史。

14、解析:选D ①采用了微小变量放大法,设一个螺距为0.5 mm ,当旋转一周时,前进

或后退一个螺距,这样把0.5 mm的长度放大到旋转一周上。②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即两次拉橡皮筋时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③本实验中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而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者先保持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变,探究小车的质量与小车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故采用了控制变量法。④用力F 向下压,使桌面产生微小形变,使平面镜M逆时针方向微小旋转,若使法线转过θ角,则M反射的光线旋转的角度为2θ,N反射的光线就旋转了4θ,那么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斑走过的距离就更大,故采用了微小变量放大法。因此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相同的是①④,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15、解析:选D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选项A错误;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B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选项C错误;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选项D正确。

16、解析:选C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使用了“外推”的方法,即当斜面的倾角为90°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就变成了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A错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一般方法,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B错误;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和“轻弹簧”都是理想化模型,故选项C正确;库仑利用扭秤实验装置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荷量和电荷间的距离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D错误。

17、解析:选B“曹冲称象”故事中用等重量的石头代替等重量的大象,是等效替代的思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正确;建立“质点”的概念,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的是极值法,故C错误;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18、解析:选ABD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正确;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由于导线圈中磁通量不变,不会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选项D正确。

19、解析:选AC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结论,正确地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

项正确;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 项错误;伽利略首先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它的重量无关,C 项正确;牛顿提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的结论,D 项错误。

20、解析:选BC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应用了放大的思想方法,故选项A 错误;电场强度E =F q 运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故选项B 正确;根据速度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可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选项C 正确;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应用了放大法,选项D 错误。

高考物理学史汇总修订版

高考物理学史汇总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9、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第二份 1.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专题复习: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是新课标选择题中常出的一种提醒。 ●物理学史包括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进程和物理实验。 ●物理方法: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思路和方法;物理学中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等:主要思维方法:类比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图象法、合成与分解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微元法、极限法、对称法、外推法、数学(函数、几何、归纳、数列等)法。 【新课标高考试题回练】 1、(20XX年海南卷).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20XX年新课标)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中的一个瓶颐.此项发明是 A.新型直流发电机B.直流电动机 C.交流电动机D.交流发电机 3、(2012全国新课标).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4、(20XX年新课标)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5、(2011新课标理综第14题).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B) 【复习巩固题】 1、(2013上海徐汇测试))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

物理学史及其研究方法

高中物理学史 熟记物理学史,包括科学家的贡献,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卡文迪许、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等;熟悉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理想模型、放大(或缩小)思想(比如累积)、比值定义法、归纳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方法。 1、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 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312222123s s s t t t ===和12v v =得出12s vt =;再应用v a t =从上式中消去v ,导出212 s at =即2s t ∝。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312222123s s s t t t ===;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 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2)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牛顿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仅仅是定性讨论,没有定量计算,因为万有引力常数还没测出来);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利用转换放大的思想),被称为“测量地球质量的第一人”;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宏 观、低速、弱引力。 牛顿设想,物体被抛出速度很大时,就不会落回地面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2016届呼和浩特市段考物理圈题 题组4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段考选取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这些学史中所包含的艰辛探索、研究方法、创造性思想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题方法荟萃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类选择题由于比较简单,通常直接课本上知识点,应加强识记。一、直接判断法:对于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对重要实验的研究方法,只要加强识记,可以直接判断正误。 附:常考物理学史人物与事件 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学史高考必背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必修部分: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相对论: 12、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3、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 1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5、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16、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标题: 《物理学史》 主讲教师:傅志挺吴菊英 教学材料:汇编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高一年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以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五次大综合、大统一为主线,分章节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系统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从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物理学宏伟大厦是如何建造,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的相互联系能有全面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条件让学生重复物理学发展中的著名实验,经历、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3、在物理学史教学中通过介绍知识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融入物理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和提高。 4、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物理学 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

第三章、经典光学的形成 第四章、电磁理论的建成 第五章、热学发展史 第六章、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第七章、量子理论的建立 第八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第九章、多彩的物理新世界 第十章、奋起直追的我国物理学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是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多种教学形式的整合。实施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我感悟,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1、组织形式:每班25~30人为宜,5、6人为一学习小组 2、实施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操作,课堂交流汇报等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一学期开9周,一学年共计18周18课时 4、教室场地:带多媒体的教室(最好是在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1、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评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2、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如材料的收集与归纳、总结中体现出的学生学习热情与思考程度,动手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模块,进行专题的整理总结,写出总结论文,若能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如实验演示、媒体展示等,可提高评价等级。

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落体运动。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1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2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3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4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5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6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题目7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e=1.6×10-19C ★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 ★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天津大学现代物理与高新技术讲座节课作业

一、论述学习本系列讲座后的实际收获(宏观或微观,对整体讲座或者某一讲也可结合所在专业或阅读文献后的收获) 《现代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系列讲座让我对物理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前沿、也深入的了解,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进步的历程中,基础性很强的物理科学和应用性很强的高新技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深刻的相互作用。讲座中老师精彩的讲授,提升了我对物理学的兴趣,让我在生活和本专业的学习中,能主动地思考我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尤其是物理学发展所产生的高新技术在医学和检测方面的应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物理之美,技术之妙。 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开始,到现在一百多年,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X射线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CT检查技术、核磁共振检查技术(MRI)、超声检查技术等建立起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体系。先进的影像检测技术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和迅速地确认患者的病灶和病因,拯救了无数的生命。几年前,我的外祖父身体不适,在做心脏造影过程中发现两处血管严重堵塞,进行了搭桥手术,现在身体和精神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造影技术,我的外祖父很可能要长久地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会过早地去世。因此现代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和贡献,让我满怀感激之情。 在系列讲座中,老师提到了很多现代检测技术,它们的基础和核心基本都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产物,我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下查阅资料明白了很多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和应用。 比如,老师在讲解超导物质时提到了,MRI是超导物质的一项重要应用。通过进一步查资料,我了解到,MRI的物理学基础是以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核磁共振现象。MRI 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而那个特殊的磁场,则是MRI设备中一个核心部分——磁体系统。磁体系统中的主磁体的有永磁型、常导型和超导型三种,其中超导型材料通过电磁作用产生磁场,常用的超导材料为铌钛合金,使用液氦冷却,因为造价昂贵,所以检测费用也十分高昂。但相比于X射线检测、CT检测,MRI 彻底摆脱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又有参数多,信息量大,可多方位成像,以及对软组织有高分辨力等突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对有些病变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在我的专业学习中,也经常会用到很多检测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SEM、TEM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我们合成的产品或材料提供了全面且准确的检测手段,帮助我们判断实验方案的准确性和优良性,帮我们及时、正确地修正实验方案。如果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持,各类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如鸟儿没有了双眼,轮船没有罗盘一样,举步维艰吧。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物理学,但物理学及其衍生出的高新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学好物理学,并且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工作中,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高新技术发展的脉搏,让现代物理学与高新技术帮助我们各个学科和领域发现更多,创造更多,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做出更大贡献!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专项训练解析含答案(6)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专项训练解析含答案(6)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总结并得出了惯性定律 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C.出色的天文观测家第谷通过观测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及开普勒最终得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物理学史课堂作业

物理学史课堂作业 1.谈谈你对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和你对他的评价。(15分) 科学成就: ①提出了类似于惯性原理的说法并第一次把外力和“引起加速或减速的外部原因”即运动的改变联系起来,为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③伽利略的落体实验使用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 ④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总结出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⑤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⑥创制了伽利略望远镜等等。 评价: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争取不受权势和旧传统压制的学术自由,为近代科学的生长,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并向全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因此,他是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N,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作为古代自然哲学和近代科学之间的过渡人物,为创建近代科学走的是一条很艰辛的道理,这从他的落体实验以及斜面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就可见一斑。伽利略创立运动学理论的过程相当复杂,既有思辨,又有实验,他依靠思辨和实验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这是一种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虽然他晚年终于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他开创新科学的意志并未动摇。他的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成果,永远为后代所景仰。 2. 从牛顿的研究道路来谈谈你对牛顿的认识和评价。(15分) 追溯牛顿作出人类史上如此丰功伟绩的渊源和他的创造过程:牛顿先研究过数学和天文学并思考过引力问题,后受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影响开始动力学的研究,开普勒和布里阿德的天文学工作启示了他对天文学的兴趣,创立了微积分之后,牛顿再次研究天体问题。正是有了这些研究,最后,牛顿终于领悟了万有引力的真谛,用数学方法把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体系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指数学原理》。这部巨著总结了力学的研究成果,标志了经典力学的研究成果,标志了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是天文学、数学和力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牛顿创造性研究的

高考物理学史总结(按人物)

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1.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2.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3.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4.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爱因斯坦(德国) 贡献: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②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总结出质能方程:E =mc2 经典题目: 1.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 2.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 3.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 4.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1.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 ①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经典题目: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2.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3.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物理学的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 典型题目: 1.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2.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训练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 D.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2.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小球从斜面A上离斜面底端为h高处滚下斜面,通过最低点后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小球最后会在斜面B上某点速度变为零,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仍为h.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离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越来越小,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②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 ③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离斜面底端的高度越来越小 ④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4.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 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6.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学史》作业参考答案

《物理学史》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的运动,提出了“等末速度假设”,即,静止的物体不论是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还是沿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从同一高度下落,他们到达末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答:卡诺在建立热机一般原理时,提出了一个理想热机模型和一个理想循环过程。卡诺的理想热机模型被设想为:热机由汽缸、活塞、空气工作物质、一个高温热源和一个低温热源组成。该热机按卡诺理想循环过程工作。 3.答:光量子假设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1905年爱因斯坦接受了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概念,并进一步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思想,提出光量子假设。爱因斯坦指出,光不仅在发射或吸收时具有粒子性,光在空间传播时也具有粒子性。光可以看作是一粒一粒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光粒子称为光量子,也称为光子。每一光子的能量是hv =ε,式中ε为光子的能量,h 为普朗克常数,v 为光的频率。 4.答:1822年,科学家阿拉果和洪堡在测定格林威治山的磁强度时,偶尔发现金属可以阻尼磁针的振荡。阿拉果由此想到,一个静止的磁针也一定可以被一个运动着的金属片带走。后来他作了一个圆盘实验(即阿拉果圆盘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其实验装置是,在一个可以绕垂直轴旋转的铜盘正上方悬挂一根磁针,当铜盘旋转时,磁针跟着旋转,但有所滞后。5.活力守恒定律 5.答:活力守恒定律是由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来的。1686年,莱布尼茨在其论文《关于笛卡尔和其他人在确定物体的运动中的错误的简要论证》中,以“力必须由它所产生的效果来衡量”为依据,提出mv 不宜作运动的原动力的量度,应把mv 2作为原动力的量度,并将mv 2 称作为“活力”。莱布尼兹认为,宇宙中运动的总量必须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应该是mv 2 ,这就是他提出的活力守恒原理。 6.答:牛顿基本上主张光的微粒学说。他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提出光是微粒流的理论。他主张光是从光源飞出来的微粒,在真空或均匀物质内由于惯性而作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认为光线可能是由球形的物体所组成,并用这种观点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反射定律。 7.答:卡诺研究热机时,提出了他的热机理论和理想循环过程。其理想循环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将高温热源接触气缸,气缸内的空气吸收高温热源提供的热质,在恒定温度下缓慢膨胀;第二阶段,将高温热源撇开,空气在没有接受热质的情况下继续膨胀,空气的温度降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相等;第三阶段,将低温热源接触气缸,空气在恒温下被压缩,把热质输送给低温热源;第四阶段,撇开低温热源,空气继续被压缩,直至回到原来的状态。 8.答: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作了测量G 的经典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两个小铅球被固定在轻杆的两端,用一根系在杆的终点的极细金属丝把杆沿水平方向悬挂起来,细丝上固定一面小镜子。小铅球的附近对称的安放两个较大的铅球,这两对大质量和小质量的铅球之间的引力使杆在水平面上转动。当金属丝扭转所产生的回复效应恰好与相吸引的力平衡时,杆就停在一个平衡方向上。根据金属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测出力的强度。卡文迪许的实验结果不仅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测定了G 的数值为,

高考物理学史考点总汇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 ) 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

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电磁学: 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