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主动探索资源枯竭煤矿转型之路
开滦集团主动探索资源枯竭煤矿转型之路

开滦集团主动探索资源枯竭煤矿转型之路开滦集团主动探索资源枯竭煤矿转型之路2017年03月17日2016年生产服务业为开滦集团带来了1.61亿元营业收入。
虽然在开滦集团的大盘子中,不到2亿元的营业收入并不能对全局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但在国家大力推进去产能的背景下,百年老矿面临生产经营上的现实困境,率先在生产服务业上转型突围,对深陷低谷中的煤炭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荆各庄矿业分公司(下称荆各庄矿)在开滦集团最早启动向生产服务业转型,生产服务业对荆各庄矿的支撑力已经显现,2016年生产服务业对外创收1.61亿元,而其主业煤炭销售收入完成2.76亿元,“稳根基、快转型”的战略显现成效。
以该矿为基础打造的开滦矿业工程生产服务平台,2016年合作的国内外项目达到10个,其中一个项目落地印度,为公司把握和放大“一带一路”利好政策赢得开门红。
问题倒逼问题倒逼::主动寻求突围之路主动寻求突围之路 今年43岁的裴洪宁是荆各庄矿员工。
他参与荆各庄矿走出去的首个项目是甘肃刘园子煤矿,后来又到山西吕梁、河北蔚州、甘肃酒泉等地。
1979年1月1日荆各庄矿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
技术改造完成后达到195万吨,最高峰时产量曾达到240多万吨,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开始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2008年年底,荆各庄矿剩余可开采储量200多万吨,按照当时的开采情况,两三年内基本采完。
为应对资源枯竭的现实困境,荆各庄矿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潜,确保本部矿井一直开采至今,另一方面主动走上了一条从生产型矿井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之路。
2010年荆各庄矿迈开走出去的第一步,与太西煤集团签订协议,正式托管该集团位于两个沙漠之间的甘肃红沙岗矿,后来又将业务范围陆续扩展到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区。
裴洪宁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出去的煤矿多数条件艰苦,比如在甘肃酒泉肃北县的凯富煤矿,位于戈壁滩上,矿区周围没有人家,从火车站到矿上200多公里的路,大巴车要行进将近7小时,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基本与世隔绝,但员工们都没有打退堂鼓。
开滦集团的煤炭绿色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浅析

开滦集团的煤炭绿色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浅析摘要开滦集团的前身是开滦矿务局,始建于1878年,已经有130多年的开采历史。
被誉为北方煤炭工业源头,北方民族工业的摇篮,是北方几个大型的煤矿之一,创造了中国北方工业的多个第一。
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从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型企业发展成为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业并举的省属大型企业集团。
该集团每年创造的利润十分可观,同时,为北方工业提供着大量的能源。
开滦集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于环渤海经济区腹地。
与京,津相邻,京山,京津铁路纵观其中,秦皇岛港,塘沽港与之相邻,新崛起的京唐港建有开滦业主码头,正在建设的曹妃甸国家级数字化煤炭储蓄基地,京唐港煤化工产业物流配送中心,煤炭可直抵华东,华南市场,远销海外。
但是开滦集团煤炭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生产,降低了企业的效率,破坏着环境,所以必须要找出这些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字物流煤炭绿色目录第一章概述1.1 绿色物流概念与特征1.11 绿色物流的概念1.12 绿色物流的特征1.2 煤炭绿色物流的含义第二章开滦集团煤炭物流现状分析2.1 开滦集团煤炭发展现状2.11 开滦集团现有煤炭储量和产量2.12 开滦集团发展煤炭的区位优势2.2 开滦集团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2.3 开滦集团煤炭物流环境现状分析2.31 煤炭物流对自然环境影响分析2.32 煤炭物流对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第三章开滦集团煤炭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 存在的问题3.2 原因分析第四章开滦集团发展煤炭绿色物流环境分析4.1宏观环境。
4.11 优势分析4.12 劣势分析4.2行业环业4.21 有利条件4.22 不利因素4.3企业环境4.31 有利条件4.32 劣势分析第五章开滦集团发展煤炭绿色物流的对策分析5.1 技术上的突破5.2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5.3 加大宣传,加快形成绿色物流的理念5.4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5.5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注重企业间的合作5.6 加大力度整合资源。
开滦集团创新党建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纪实

开滦集团创新党建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纪实开滦集团创新党建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纪实2011年10月26日走进开滦走进开滦,,令人惊讶的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具有优良传统的矿山企业中在这个具有优良传统的矿山企业中,,党组织和党员的公信与威望与威望,,是可以如此清晰明确地体会和感受的是可以如此清晰明确地体会和感受的。
这与很多企业形成明显反差这与很多企业形成明显反差,,在多年的企业采访中业采访中,,开滦集团大力推进党建创新开滦集团大力推进党建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发展带给我们的印象带动企业转型发展带给我们的印象,,难得一见难得一见。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表示:“作为一家百年企业,党的建设在开滦具有优良的历史传统,这是开滦的财富宝库。
”开滦集团党委常委、党建部部长张志富说:“在煤炭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开滦党建工作也没有放松过,党组织的地位从没有动摇过,这是开滦的传统和优势”。
开滦的传统,积淀了百年历史的企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党的影响力与作用从未有一刻削弱。
其原因,正如毛泽东1925年12月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对开滦工人阶级的评价:“他们特别能战斗”。
开滦集团党委自主研发了“党建创新现代管控系统”,推进了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该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注册权证书,并被列为“全国煤炭系统党建创新重点推广项目”。
开滦经验开滦经验::国企党建新品牌国企党建新品牌 梳理开滦的创新型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最突出的一点,或者说已经形成了开滦党建品牌效应的核心之处,是在健全体制和制度的基础上实现规范运作,对内完成了实用性、科学化、程序化的党建管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对外通过完善和落实企业党委工作制度办法,实现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
而且,因为推进党建创新,使得企业广大党员干部在提高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了合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的中流砥柱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资源枯竭矿井储量挖潜研究与探讨

在矿井的可采煤层 中 ,9 煤层 、l 2 — 2 煤层属
厚煤层 ,煤厚一般在 4 . 0 m以上 ,前些年对此类厚 煤层一般采取走 向长壁恒底分层开采 , 造成部分剩 余残煤至今无法 回收。近几年 ,由于采用综机恒底
开采 ,顶 板 放煤 ,一 次 采 全 高 ,减 少 剩 余 残 存 煤
第 1 期 2 0 1 3 年 2月
河
北
煤
炭
NO . 1 Fe b. 2 01 3
HEBEl MEr r AN HEBEI C0AL
资源枯竭矿井 储量 挖潜研究与 探讨
刘 鑫
0 6 3 0 2 6 ) ( 开滦集团 荆各庄 矿业分公 司,河北 唐 山
摘 要 :通 过分 析 总结 近年 来 开滦 集 团荆各 庄矿 资 源枯 竭现状 ,采用 先进 技术 和科 研论 证 等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卜2 9 ; 责任编辑 :刘子萌
枯竭 ,面临关井闭坑 ,加大储量挖潜力度 ,延长矿 井服 务年 限 已成为 矿井 发展 必然 之路 。
3 加大储量挖潜力度的技术手段
开滦集团荆各庄矿经过开采 ,正常可开采块段 所剩无几 ,剩余的多是边角块段 ,各类煤柱等难 以 开采的储量块段。经过分析论证 ,决定对具有残存 煤量 的储量块段可挖潜 区域 、边角余煤 可挖潜 区 域、 “ 三下 ”压煤 可挖 潜 区域 、9 煤层 三分 层 可挖 潜区域、1 l 煤层薄煤层区域 、F 3 防水煤柱 区域等 区域进行储量挖潜。
资源枯竭国有煤矿的转型重生——以开滦集团荆矿公司为例

资源枯竭国有煤矿的转型重生——以开滦集团荆矿公司为例毛雅军;郑立生;张会双
【期刊名称】《企业管理》
【年(卷),期】2022()2
【摘要】有人说,因资源枯竭而衰落是所有煤矿的宿命。
然而,投产于1979年1月、停产于2020年6月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庄矿业分公司(简称荆矿公司),
却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煤矿的转型重生,华丽转身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运营分公司,开启了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新篇章。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毛雅军;郑立生;张会双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运营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资源枯竭矿井转型发展的探路人——记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陶一矿矿长马民乐
2.
积极探索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路径——以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
庄矿业分公司为例3.从开滦荆各庄矿的发展谈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4.徐矿集团:打
造资源枯竭型企业蝶变重生的"三大样本"5.浅谈开滦(集团)荆各庄煤矿防治煤层自
燃现状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山矿业:用文化激发企业活力

进入“十二五”时期,开滦唐山矿业公司面对矿井进入产能衰退期的客观现实,探索 百年老矿挖潜增效的有效途径,努力摸索百年老矿实现科学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确立了 “面向员工、面向一线、面向实践”的工作原则,提出了生产价值观由“生产型”向“安 全型”转变、生产方式由“资源支撑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企业内部关系由“稳定 型”向“和谐型”转变、管理思想和方式由传统的“控制型”向“学习型”转变、探索党 建工作由“参与型”向“共建型”转变的公司“五大转型”发展战略。“五大转型”发展 战略成为了推动企业科学转型发展、培育特色文化的新航标。
“一个理念”,“有岗必有责,履责必尽责”的履责理念。
“三大系统”,履责标准系统、履责运转系统、履责评价系统。
“五种方式”,承诺式履责、预算目标式履责、立项式履责、计划式履责、授权式履 责。
“五化”目标,责任明晰化、标准先进化、运转程序化、考核严肃化、结果公开化。
“1355”履责文化体系,是对管理岗和操作岗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提出的满足不同 需要的新内容和新标准,突出了岗位监管和岗位工作评价,把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工作标 准、岗位工作责任、岗位工作效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唐山矿业:用文化激发企业活力
“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管理,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一一这句话对于开滦 唐山矿业公司来说是最好的诠释。
开滦唐山矿业公司是开滦集团所属的大型主力生产矿井之一,始建于 1878 年,是国 内最早采用西法开采的矿井。在 135 年的岁月积淀中,开滦唐山矿业公司传承百年历史文 化,构建了由共同发展的学习文化、倡导“零伤害”的安全文化、勇于担当的履责文化、 勤政自律的廉洁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是推进安全管理系统化。开滦唐山矿业公司构建了“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安 全管理模式,形成了安全管理八大系统,即安全管理标准系统、制度系统、安全检查系统、 安全督导落实系统、安全思想教育系统、安全培训系统、操作流程系统、准军事化管理系 统。
开滦五强五促主要事迹材料

开滦五强五促主要事迹材料
1.提出“五强”目标:开滦集团提出了实现“五强”目标,即在工业总产值、煤炭产量、利润总额、税金交纳和职工平均收入五个方面超过其他煤炭企业,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的龙头企业。
2.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开滦集团采用了分账核算、合同经营和利润归集等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大幅度提高煤炭价格,增加利润,激发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
3.进行技术改造: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开滦集团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产品质量。
4.加强科研创新:开滦集团重视科技创新,建立了科研院所和研发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煤炭资源勘探、开采和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5.实行产业多元化发展:开滦集团积极探索煤炭外销、煤化工和煤电联营等发展模式,实现了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和相关产品。
6.推进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开滦集团注重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五促”的口号,即促进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和面貌形象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工作积极性。
7.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滦集团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开滦精神”,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开滦五强五促的实施使开滦集团在中国煤炭工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开滦集团成为中国煤炭工业的领军企业,对其他煤炭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开滦五强五促的成功经验也对中国其他行业的和发
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开滦集团从传统煤炭企业到现代能源集团

新疆、山西 ,甚至走 出国门
09年开 滦集 团投入 了加拿 大 。这 相 当于 用 不 到 5 的 时 发 展 注入 活力 。2 0 年 间 ,再 建 了一 个 “ 开 滦 ” 08 新 。20 年 和 2 0 , 开 滦 集 团 共 获 得 煤 炭 储 09年 节 能 减 排资 金 4 2 元 ,完 成 了 9 .亿 个 方 面 节 能项 目共 计 14项 ,向省 政 府 3
做 大做 强 。一 定 要改 变 主 要靠增 加 煤 炭 产量 提 高效 益 的 观念 ,一 定 要改 变 局 限于 煤 炭生 产 寻 求 发展 的观 念 ,一
4 利 79 % 20 司董 事 长张 文学 的带 领 下 ,走 “ 结 6 % ; 润 同 比增 长 3 .8 。 0 9年 , 调
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 3 开滦集 团积极 发展 新兴产业 , .
资源型企业转型被认 为是世界性
难 题 。开 滦 集 团积 极调 整 企 业发 展 战 略 ,用 不到 两 年 的时 间 ,从一 个 传统 煤 炭 企 业 快 速 嬗 变 为 现 代 化 能 源 集 团 ,其 成 功转 型 的经验 是 什么 呢?
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战略转型
开 滦 ( 团 )有 限责 任公 司 ( 集 以 下简 称开 滦 集 团 )是 一 家有 着 10 3 多 年 历 史 的 传统 资 源 型 企 业 ,多 年 来 , 它 一 直 面 临 资 源 紧 缺 ,开 采 深 度 大 、 安 全 管理 难 度大 ,社 会 包 袱沉 重 的 困 难 局 面 ,在激 烈 的 市场 竞 争 中 ,其 虽 奋 力争 先 ,却始 终 步履 蹒跚 。 2 0 年 以来 ,开 滦 集 团在新 任 公 08 以循环 经 济 为导 向的 科技 创 新 发展 模 20 年 5 2 08 月 1日,张 文 学 就 任 式 ,不断 延 伸煤 炭 产 业价 值 链 ,形 成 开 滦集 团党 委 书记 、董事 长。上 任 不 开 滦集 团独具 特 色的产 业 优势 。 久 ,面 对开 滦 集 团 的 困难 局 面 ,张文 “ 特 别 在 20 年 , 面 对 国 际 金 融 学 指 出 : 开 滦 集 团 的 困难 ,必 须 通 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滦集团主动探索资源枯竭煤矿转型之路开滦集团主动探索资源枯竭煤矿转型之路
2017年03月17日
2016年生产服务业为开滦集团带来了1.61亿元营业收入。
虽然在开滦集团的大盘子中,不到2亿元的营业收入并不能对全局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但在国家大力推进去产能的背景下,百年老矿面临生产经营上的现实困境,率先在生产服务业上转型突围,对深陷低谷中的煤炭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荆各庄矿业分公司(下称荆各庄矿)在开滦集团最早启动向生产服务业转型,生产服务业对荆各庄矿的支撑力已经显现,2016年生产服务业对外创收1.61亿元,而其主业煤炭销售收入完成2.76亿元,“稳根基、快转型”的战略显现成效。
以该矿为基础打造的开滦矿业工程生产服务平台,2016年合作的国内外项目达到10个,其中一个项目落地印度,为公司把握和放大“一带一路”利好政策赢得开门红。
问题倒逼问题倒逼::主动寻求突围之路
主动寻求突围之路 今年43岁的裴洪宁是荆各庄矿员工。
他参与荆各庄矿走出去的首个项目是甘肃刘园子煤矿,后来又到山西吕梁、河北蔚州、甘肃酒泉等地。
1979年1月1日荆各庄矿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
技术改造完成后达到195万吨,最高峰时产量曾达到240多万吨,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开始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2008年年底,荆各庄矿剩余可开采储量200多万吨,按照当时的开采情况,两三年内基本采完。
为应对资源枯竭的现实困境,荆各庄矿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潜,确保本部矿井一直开采至今,另一方面主动走上了一条从生产型矿井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之路。
2010年荆各庄矿迈开走出去的第一步,与太西煤集团签订协议,正式托管该集团位于两个沙漠之间的甘肃红沙岗矿,后来又将业务范围陆续扩展到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区。
裴洪宁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出去的煤矿多数条件艰苦,比如在甘肃酒泉肃北县的凯富煤矿,位于戈壁滩上,矿区周围没有人家,从火车站到矿上200多公里的路,大巴车要行进将近7小时,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基本与世隔绝,但员工们都没有打退堂鼓。
尽管荆各庄矿本部要按照国家去产能政策在今年关井停产,但荆各庄矿通过主动转型发展,找到了一条资源枯竭煤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发展生产服务业等一系列举措,荆各庄矿从2008年亏损2亿元到2013年基本实现扭亏为盈,即便是在煤炭形势特别不好的2014年和2015年,也维持微利,2016年实现利
润6000多万元。
2017年荆各庄矿生产服务业将发挥更大作用,生产服务业的收入力争达到
1.8亿元以上。
用工创新用工创新::深挖人力资源价值
深挖人力资源价值 为满足本部生产和外埠发展生产服务业的双重需要,荆各庄矿根据自身实际,主动作为,创新实施用工管理“四个转移”,即女员工向男员工岗位转移,地面单位员工向辅助单位岗位转移,辅助单位员工向生产单位岗位转移,本部员工向外部创收岗位转移,打开员工出口,最终通过走出去,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也为企业和员工拓展了发展空间。
而最巧合的是,这样的探索,也为去产能关井后的人员安置提供了可能。
作为百年老矿,开滦拥有很强的管理、技术实力,培养了非常好的人才队伍,对资源枯竭的矿井来说,这是另一种更宝贵的优质资源。
2010年以后,荆各庄矿开始向外发展生产服务业,在本部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的前提下,外部收入逐年增加。
公司员工从2010年的4300人减少到现在的3200人,其中本部2000人,外部1200人,用工效率大幅度提高。
2017年走出去的员工将达到1500人,2016年创造的1.6亿元收入中,像裴洪宁这样在外地工作的员工功不可没。
“刚出去那会儿大家都挺迷茫,经验不足,现在队伍比较稳定,工作效率也不错,得到了合作单位认可。
”裴洪宁说。
随着去外地工作的员工的不断增多,企业本部成立了暖心工程志愿者服务队,解决了外地工作员工的后顾之忧。
2016年,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钢铁和煤炭行业启动去产能政策,荆各庄矿成为开滦集团面临停产的煤矿之一。
按照安排,荆各庄矿将在2017年年底全面关井停产。
率先转型的荆各庄矿走在了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前面。
开滦矿业工程公司负责人说,未来荆各庄矿转型后的发展,面对重重困难,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相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国企的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企业的明天就会越来越美好。
依托平台依托平台::放大转型发展成果
放大转型发展成果 荆各庄矿为开滦集团资源枯竭型矿井转型提供了经验。
2014年,开滦集团出台了《资源枯竭型矿井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及方案》,整合集团公司内部资源,搭建了开滦集团煤炭矿井专业化服务平台。
同年7月1日,该集团以荆各庄矿为基础,正式组建全资子公司——开滦集团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开滦矿业工程公司)。
2015年7月2日,开滦集团以开滦矿业工程公司为主体,对集团内的部分老矿和矿井建设、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相关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让原本分散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使开滦矿业工程公司成为了一个具备矿井设计、勘探、建设、生产管理、技术咨询等一条龙生产技术服务和劳务人员输出、一体化承包能力的产业平台,开滦集团走出去的步子越迈越大,最终成功落子印度。
2015年8月28日,开滦矿业工程公司、中国煤炭海外开发有限公司、印度佳亚特里项目公司三方经过多轮谈判,签订了项目合同。
开滦矿业工程公司主要负责安装、回采技术指导以及操作维修工作,2016年3月份开始正式施工。
开滦矿业工程公司对2016年的首个海外项目寄予厚望,可以说,对于转型发展的矿井来说,该项目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收益。
印度江基拉项目部克服工期紧张、气候不适、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安装任务,科学组织原煤生产,实现海外首战开门红。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发展资源产业的需求,为已经走出去的荆各庄矿创造了条件,而开滦的生产服务业也将战略重点向“一带一路”国家转移。
按照开滦集团的规划,要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做强做优生产服务业,未来生产服务业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积极寻求产业承接和开放合作,发挥各自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汇聚协同发展合力。
开滦矿业工程公司和与之相关的境外公司,将成为开滦集团走出去的排头兵。
江基拉煤矿刷新印度同类煤矿月产量纪录,吸引了印度辛格南尼公司ADRILAYA煤矿的矿长前往取经。
2016年10月,开滦矿业工程公司又中标吉尔吉斯斯坦左岸金矿新竖井井筒、井架安装工程及地表建安工程。
2017年2月16日下午,开滦矿业工程公司、中国煤炭海外开发有限公司、印度佳亚特里项目公司续签了为期一年的江基拉煤矿项目服务合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未来开滦集团将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开展矿井设计、建设、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效益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采取劳务输出、管理技术输出、技术入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