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肾癌CT诊断精品PPT课件

肾癌CT诊断精品PPT课件

【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腹
部疼痛或出现肿块,也可以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为首发症状,全身检查时才发现肾癌。
CT表现』
CT检查是诊断肾癌不可缺少的手段,CT上可 显示肾癌的大小,部位,侵犯范围和有无淋巴 结肿大,静脉内癌栓及邻近器官的转移等。
CT上肾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肿块较小时也可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 形肿块,肾癌较大时可使肾外形扩大或肾局部 明显突起,部分肾癌有包膜,边界较为清楚, 大多数呈侵润性生长,边界不清,
CT表现
据统计,肾癌内含有囊变占11.3%;出血占3.7%; 钙化占11.3%;坏死占49%。平扫时肾癌与正常 肾实质密度相接近或稍低于正常肾实质,如果 没有肾外形的改变,没有肿块内密度不均匀的 表现,CT平扫很容易漏珍,增强后,肾癌密度 低于正常肾实质,可能是由于肾癌破坏了正常 肾实质浓集、排泄含碘造影剂的功能,而它本 身又没有浓集、排泄含碘造影剂的功能,另外, 肾癌常伴随没有血供的囊变、坏死等病理表现, 也是其增强后密度比正常肾实质低的原因之一。
3、血行转移,肾癌可侵范肾静脉,形成癌栓 -肺、骨、肝等。
分期、临床处理及预后
】准确的肾癌分期对临床处理和估计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价值,5 年生存率不仅与分期有关,还与细胞分化和肿瘤大小有关。
分期
病理表现
临床处理
5年生存率(%)

局限于肾包膜内
根治术
60--70

局限于肾筋膜内
根治+术后放疗
【病理】肾癌多为实质性不规则形肿块,常 伴出血和坏死,偶有大片状肿瘤囊变区,肾癌 多为富血管肿瘤,镜下可分为他们细胞癌和颗 粒细胞癌,一部分肾癌可伴有钙化。
【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腹 部疼痛或出现肿块,也可以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为首发症状,全身检查时才发现肾癌。

“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及相关临床知识~~~

“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及相关临床知识~~~

“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及相关临床知识~~~肾透明细胞癌1【影像学诊断要点】①由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常伴发出⾎、坏死及囊性变,影像学经常表现为不均质的病变。

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伴出⾎时可夹杂稍⾼密度。

②MRI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及稍低混杂信号;伴有微量脂肪成分的透明细胞癌,反相位梯度回波像的信号较同相位有显著的下降。

③CT、MRI多期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及“快进快出”是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图1)。

④肿瘤的强化程度有助于鉴别透明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在⽪髓质期明显地不均匀强化,肿瘤的CT值经常较平扫时⾼出100Hu,甚⾄与正常的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仿;肾实质期肿瘤内的造影剂迅速排出,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

⑤体积⾮常⼩且位于肾脏⽪质内的病灶,在⽪髓质期很有可能因与正常肾脏⽪质密度相仿⽽难以发现,⽽肾实质期则可清晰显⽰病变的轮廓。

⑥肾癌易侵及静脉并形成瘤栓,表现为患侧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增粗,腔内可见软组织影,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可有强化(图2)。

MRI则表现为本应流空⽆信号的⾎管腔内出现软组织信号。

瘤栓长者可达右⼼房。

⑦转移淋巴结及其他脏器内转移灶的增强表现多数与原发肿瘤相似,亦表现为“快进快出”(图3,图4)。

2【相关临床】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肾细胞癌的70%~80%,起源于肾脏⽪质,多以膨胀性⽣长为主。

多为单发;在散发病例中,多中⼼或双侧发⽣较少,少于5%。

图1肾脏透明细胞癌⼥,57岁,发现右肾肿物1个⽉A、B(CT增强扫描⽪髓质期、肾实质期横断⾯):右肾下极见⼀边缘清晰圆形肿物,⽪髓质期(A)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接近肾⽪质,肾实质期(B)病变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脏实质,强化⽅式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C(CT增强扫描肾实质期⽮状⾯重建图像):病变向肾脏轮廓外隆起,并与集合系统关系密切图2肾脏透明细胞癌,伴下腔静脉及肾静脉瘤栓男,56岁,左侧腰部不适半个⽉A~D(CT增强扫描冠状⾯重建图像):左肾上极见⼀圆形肿物,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外缘稍⽑糙,肾门及肾周脂肪内可见多发条索,⽪髓质期(A)病变呈较明显不均匀⽚状强化,左肾中下部肾实质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对侧,肾实质期(B)病变及肾脏实质强化程度均与⽪髓质期相仿。

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围肾实质 l 其它:肾盂扩张、淋巴结转移、静脉瘤栓
集合管癌
集合管癌
小结
Ø 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的最常见亚型 Ø 临床表现为血尿、肾区痛和肿块 Ø 多位于肾皮质,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常伴有出血、
坏死、囊变或钙化 Ø MR上,伴有微量脂肪成分的透明细胞癌,反相位梯度
回波像的信号较同相位有显著的下降; Ø 动态增强:多为富血供肿瘤,皮髓交界早期强化最显
Ø 伴有微量脂肪成分的透明细胞癌,反相位梯度回波像 的信号较同相位有显著的下降;
Ø 多期增强扫描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及“快进快出” 模式
合并改变
合并下腔静脉瘤栓
合并肾静脉瘤栓
合并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乏脂型AML
男女比例 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大部分无症状
病灶主体 病灶主体多位于肾脏轮廓之外
嫌色肾细胞癌
嫌色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 v 罕见,<1% v 多见于13-83岁;平均55岁,男>女(2:1) v 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v 1/3就诊时已发生转移,不足1/3生存超2年 l 浸润性生长不均质肿瘤,伴坏死、出血及钙化 l T1WI等/稍高 l T2WI低信号,肿瘤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l 增强扫描:乏血供,进行性轻中度强化,低于周
肾细胞癌 男性多见 临床表现典型,有血尿,腰痛和包块 病灶主体多位于肾脏轮廓以内
CT/MR
平扫密度稍高(缺少脂肪,异常 血管及平滑肌成分相对增多,致 使肿瘤CT值相对增高) T2WI信号等/低信号。 强化相对均匀。
由于坏死囊变比例较高,因此平扫密 度稍低,常欠均匀 T2WI高信号 强化欠均匀。
生长方式
肿瘤缓慢生长,可形成“劈裂征” 或“杯口征”等,反映慢性膨胀 性生长的特征

肾嫌色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肾嫌色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大 致 均 匀 , 小 钙 化 3例 , 灶 性 或 星状 低 密 度 4例 , 团 片状 高 密 度 1 。c 伴 多 有 例 T平 扫 肿块 呈 等 密 度 或 稍 高 密 度 , 态 增 强 扫描 为 动
缺 乏 血 供 的 特 点 , 轻 度 或 轻 中度 强 化 , 呈 强化 峰值 在 静脉 期 。 下 腔 静 脉 、 静 脉 无 瘤 栓 。 肾 门 、 主 动 脉 旁 无 淋 巴 结 肿 大 。手 术 肾 腹
全 肾 切 除 6例 , 肾手 术 4例 。 病 理 报 告 C C 。4例 获 随 访 , 保 RC 随访 3— 2个 月 , 3 4例 均 无 瘤 生 存 。结 论 C C 有 一 定 的 C RC T特 征 , 助 于指 导 治 疗 ,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 有 具 关 键 词 肾 脏 嫌 色 细 胞 癌 体 层 摄 影 术 x线 计 算 机


善 ・
者 应警 惕肝 癌 的发 生 。再联 合 清蛋 白、 A H 、 p A T、 p c 、 T F C 、R R 、 3 C P等 指标 的检 测 可 以更 全 面反 映 H C时 C
c c p、 3在慢 乙肝 和肝 硬化 时 降低 , 展 至 HC 发 C时则 升 高 , H 、 3仅稍 低 于正常 对照组 ; 且 pC 由于部分 HC C
国 医药 导 报 ,0 9 6 4) 5 2 0 , ( :8—5 9
因子 。而 H V是否 在某 些蛋 白质 的表达 上调 中起 到 B

定 的作 用 , 还有待 进一 步 的研 究 。 综上 所述 , 白电泳 技术作 为 临床检 验工作 中重 蛋
7 董乐 , 艳 梅 , 晖 , . 合 检测 血 清 白细 胞 介 素 一6 铜 蓝 蛋 白 和 王 李 等 联 、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进展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进展

论文题目: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进展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进展,成为早期诊断、治疗策略选择和患者随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讨论肾细胞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技术和最新进展,包括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新兴技术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 常用影像学方法●超声检查:o原理:超声波穿透组织生成图像,对肿块、囊肿和结石有良好的分辨率。

o优势:非侵入性、无辐射,适用于初步筛查和监测肿瘤生长。

o限制:对于大体积或深部肿瘤分辨率较低,无法评估肿瘤的血流情况和组织特异性。

o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o原理: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图像,高分辨率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血流动态。

o应用:是肾细胞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准确评估肿瘤的位置、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o磁共振成像(MRI):o原理: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对软组织有更好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o应用:适用于那些对CT扫描过敏或需要更详细的组织学信息的患者,如评估肾上腺和淋巴结的侵犯情况。

o波段调制红外光谱成像(BIPS):o原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组织样本的光谱特征,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区分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

o应用: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展示了在肾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潜力。

2. 新兴影像学技术●动态增强超声(CEUS):o原理:超声造影剂在超声波下的应用,增强了对血流动态和微血管结构的观察。

o优势:较传统超声有更好的对比度和分辨率,特别适用于小肿瘤和难以观察的局部扩散情况。

o PET-CT和PET-MRI:o原理: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CT或MRI技术,提供了肿瘤代谢和解剖结构的结合图像。

o应用:对于评估远处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o功能性MRI技术:o原理: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和动态对比增强MRI (DCE-MRI),可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微环境。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病理:嫌色性肾细胞 癌伴出血、坏死、钙 化。
26-48HU

72-101HU
病理:嫌色细胞癌伴大片状坏死
四、肾集合管癌
• 起源于肾髓质。 • 属于少血供肿瘤,以轻中度强化常见,但强化较乳 头状肾细胞癌显著。 • 肾集合管癌恶性征象显著,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境 界模糊不清 ,易累及肾盂,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30HU
273HU
病例一 邱振金 男 38岁 发现左肾肿物1周
170HU 75HU
病例二 兰爱凤 女 29岁 发热1周
病例三 陈明宗 男 47岁 体检发现双肾囊肿3年,右腰酸 胀痛1月
6-28Hu
17-67Hu
病例四 陈金成 男 49 反复左腰部不适1月余,1周 前因剧烈运动后出现排肉眼血尿一次。
• 肾细胞癌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5%。
• 多为40岁以后,男女比例为3:1。
• 肿瘤多为散发。
• 部分肿瘤可为遗传性,其发病年龄较轻,
男女比例类似,且肿瘤常为多发。
临床症状
• 早期无特殊表现,常因体检或其他原因检查时 发现。 • 以往根据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诊 断肾癌,此为晚期肾癌的表现,预后不良。 • 约1/3患者有肾癌的肾外表现,如发热、高血 压、血沉快、贫血、肝功能异常、免疫系统改 变、激素水平改变、尿多胺升高、血癌胚抗原 升高、精索静脉曲张等。
病理:高级别尿路上皮样癌伴肉瘤样变
三、复杂性肾囊肿
• 肾囊肿内含有血液、脓液、间隔、钙化等 ,分为
出血性囊肿、感染性囊肿、钙化性囊肿、分隔
病例五 张桂英 女 63 岁 右腰痛1天
26-48Hu
72-96Hu
71-101Hu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 CT 检查的肾细胞癌 43 例, 其中男 28 例, 女15 例, 年龄最小 21 岁, 最大 80 岁, 平均年龄 55.8 岁。经过手术、病理 证实 32 例, 血管造影、随访证实 11 例。 扫描方法: 1992 年 10 月 - 2002 年 5 月, 采用以 色列 EXEL2000 Sprint 全身 CT 扫 描机, 层厚 5 mm, 层距 5 mm, 扫描时 间 2.1 s, 315 mAs, 130 kV。全部病例平扫后, 用 12# 针头从肘静 脉团注造影剂优维显或泛影葡胺注射液 50 ml 增强扫描。 2002 年 8 月 - 2005 年 12 月 采 用 德 国 西 门 子 公 司 SOMATOM Balance 螺旋 CT 机。常规平扫后进行肾脏皮质期、实质 期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射欧乃派克注射液或泛影 葡胺注射液 80~100 ml( 1.5 ml/kg) , 注射速率 3 ml/s。所有患者 术前均常规摄胸部 X 线片, 做肝脏 B 超, 然后按照 Robson 分期 标 准 进 行 评价 。 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由 2 名高级职称 CT 诊断医师 进行回顾性阅 片, 详细 记录肿瘤的部位 、大小 、密 度, 观察肾上 腺、肾周脂肪、肾静脉、下腔静脉是否受侵, 是否有淋巴结肿大。 影 像 学 检查 结 果 与 手 术 病 理 进 行 对 照 。 2 结果 43 例患者共检出肿瘤 43 个, 直径最小 1.5 cm, 最大 10.8 cm, 平均 4.3 cm。CT 表 现: 肿 瘤假 包膜 3 例 , 肾周 间隙 条带 状影 11 例, 结节影 9 例, 肾静脉瘤 栓 3 例, 下腔静脉瘤栓 2 例 , 肾上 腺转移 2 例, 肝脏、肺转移 4 例。术前 CT 诊断及分期与手术、病 理结果对照见表 1。

肾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肾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Radiology 2003; 228:330–334
-
2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
脂肪成分
肾癌内可含少量脂肪成分,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肾非 上皮基质部分骨性化生,有骨小梁和骨髓成分→ → →肾癌常见到钙化,而AML罕见钙化
而当AML中含有少量脂肪时,两者鉴别比较困难
20
Robson分期( Ⅲb)T N1---N3
-
21
Robson分期( Ⅳb)N4M1
-
22
主要鉴别诊断
高密度肾囊肿( highattenuation renal cysts )
Michael Suh 对高密度肾囊肿(CT值>20Hu)和 肾癌的病人进行了对比研究,门脉期 CT值>70Hu 或病变中间密度不均匀时,肾癌的可能性大于高密 度肾囊肿(CT值>20Hu)
-
9
-
10
-
11
-
12
Robson分期(Ⅰ)T1
-
13
Robson分期(Ⅰ) T2 N0
-
14
Robson分期(Ⅱ)T3a
-
15
Robson分期(Ⅲa)T3b
-
16
Robson分期(Ⅲb)T3cN1
-
17
Robson分期(Ⅲa)T3c
-
18
Robson分期(Ⅲa)T4b
-
19Biblioteka --29Thank you!!!
-
30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学习愉快!
课件仅供参考哦, 实际情况要实际分析哈!
感谢您的观看
密度的异常正是其不同程度囊变,出血、坏死、 钙化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关键词】肾细胞癌
[摘要]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

方法:39例肾细胞癌经病理证实,全部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结论:根据肾细胞癌的典型表现,CT不仅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而且对肾癌进行术前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肾细胞癌;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80%~85%。

本组收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27岁~69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腹部肿块33例,膀胱刺激征1例,
临床无症状体检时发现2例,远处器官转移14例。

1.2 检查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10 mm,层间距10 mm,部分薄层5 mm层厚和5 mm间距扫描,其中21例先行B超检查,5例行静脉路肾盂造影检查。

2 结果
2.1 平扫
肿瘤大小最大者9.0 cm×10.2 cm,最小者2.8 cm×2.6 cm,平均4.5 cm×5.3 cm。

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9例,不规则分叶状30例。

边界肿瘤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15例,分界不清24例,突向肾轮廓外侧28例。

部位左肾17例,右肾22例,位于肾上极或肾上部23例,下极或下半部16例。

密度混杂边缘高中心低28例,密度较均匀低等密度8例,含脂肪密度1例,高密度2例,未见钙化。

范围及转移累及肾包膜或肾周脂肪间隙模糊18例,导致肾积水12例。

侵及肝脏3例,肺脏3例,肾上腺1例,骨转移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5例。

2.2 增强扫描
典型者表现为均匀中等至较明显的肾实质强化,而肿块周边清楚,中心区无强化22例,肿块边缘较清表现为轻度强化15例。

2.3 B超检查
21例行B超检查诊断为肾癌19例,正常1例,囊肿1例。

2.4 肾癌的分期
Robson CT分期: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7例,占19%;Ⅱ期肿瘤位于肾筋膜内18例,占47%;Ⅲ期肿瘤侵及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或局部淋巴结转移5例,占13%;Ⅳ期邻近器官受侵或远处转移8例,占21%。

3 讨论
3.1 肾细胞癌
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肿块,肿瘤可因出血、钙化、坏死而出现高、低密度,可使肾盏或肾轮廓变形隆突,增强扫描正常肾实质明显强化,肿瘤因缺乏肾小管而表现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根据典型CT表现及临床三联征,不难做出准确诊断。

本组39例中术前诊断肾细胞癌36例,诊断准确率92%,2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瘤,1例误诊断为囊肿,6例在术前CT分期不够准确,占15%,直接影响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准确的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3.2 鉴别诊断
肾盂癌起自肾盂,多为移行癌,首先表现为肾盂内肿块,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轻至中度强化,延迟扫描至充盈期见肾盂内充盈缺损,易于区别,但当其侵及肾实质甚至全肾时难鉴别。

肾血管平滑肌瘤当肾细胞癌病灶较小时,主要与其相鉴别,由于该肿瘤内脂肪、平滑肌及血管成分介面很多,可以检出脂肪组织可确定诊断。

肾囊肿、肾细胞癌需与囊肿相鉴别,囊肿增强扫描不强化,肾细胞癌囊壁可强化。

肾癌还需与肾转移癌肾炎性肿块(肾结核性肉芽肿、细菌性脓肿、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肾外等其他肿瘤相鉴别。

4 结论
根据肾细胞癌典型CT表现及临床资料一般可以作出准确诊断,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当肿瘤较大或较小时与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肿瘤术前进行准确CT分期,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34.
[2]张在鹏,孙骏谟,田志雄.肾癌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4):202.
[3]储成风,高广如,庞晓冬.36例肾癌的影像诊断分析[J].铁道医学,1998,26(4):236238.
[4]刘玉启.肾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及CT分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5):392394.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