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SNT 2508-2010 进出口日用陶瓷检验规程

SNT 2508-2010 进出口日用陶瓷检验规程

SNT 2508-2010 进出口日用陶瓷检验规程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荦/犜2508—2010进出口日用陶瓷检验规程犚狌犾犲狊狅犳狋犺犲犻状狊狆犲犮狋犻狅状狅犳犻犿狆狅狉狋犪状犱犲狓狆狅狉狋犱狅犿犲狊狋犻犮犮犲狉犪犿犻犮狑犪狉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书书书前言本标准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祥龙、徐刚、陈再辉、戴建平、周波、陈国清、于桂华、李爱军。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Ⅰ犛荦/犜2508—2010?? .bzfxw4>> ?进出口日用陶瓷检验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日用陶瓷的分类、检验、结果评定和不合格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日用细瓷、普瓷、炻器(瓷)和普通陶器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3298日用陶瓷器抗热震性测定方法GB/T3299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GB/T3300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GB/T3301日用陶瓷器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GB/T3303日用陶瓷器缺陷术语GB/T5000日用陶瓷名词术语SN/T0262出口商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检验规程SN/T2510进出口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2828.1、GB/T3303和GB/T5000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ICP-AES法测定日用陶瓷器皿中铅和镉的溶出量

ICP-AES法测定日用陶瓷器皿中铅和镉的溶出量

ICP-AES法测定日用陶瓷器皿中铅和镉的溶出量
刘怡;麦志喜;王佳莉;冯均利
【期刊名称】《佛山陶瓷》
【年(卷),期】2017(0)10
【摘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日用陶瓷器皿中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ICP-AES测定日用陶瓷器皿中溶出的Pb 和Cd,相关系数r可达0.9999以上,加标回收率97~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方法快速简便、检出限低、精密度好,结果令人满意.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刘怡;麦志喜;王佳莉;冯均利
【作者单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518067;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518067;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518067;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51806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ICP-AES在检测日用陶瓷器皿中多种金属元素溶出量中的应用 [J], 陈辉
2.ICP-AES法测定玻璃器皿中铅、镉、砷、锑溶出量的研究 [J], 王昌钊;张遴
3.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与浸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回归分析法预测铅镉溶出量[J], 葛红梅;谭斌;迟英杰
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制品中铅、镉溶出量不确定度评估 [J], 李跃龙;张婷;初小葵;柏霁纹
5.我国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基本概况及降低铅、镉溶出量的主要措施 [J], 姚继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的溶出量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的溶出量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的溶出量蒋小良;邓小文;卫佳欢;吴茵琪;苏淑坛;钟月香;易碧华【摘要】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钴溶出量的分析方法.日用陶瓷样品经4%醋酸溶液浸泡过夜,取浸泡液测试,以磷酸二氢铵-钼酸铵为基体改进剂,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在选定的最优测试条件下,铅、镉、钴分别在质量浓度为5-80μg?L-1,5-80μg?L-1及5-6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65,0.55和0.45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104.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等优点,适合于日用陶瓷中铅、镉、钴溶出量的同时测定.【期刊名称】《中国陶瓷工业》【年(卷),期】2017(024)003【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日用陶瓷;铅;镉;钴;溶出量【作者】蒋小良;邓小文;卫佳欢;吴茵琪;苏淑坛;钟月香;易碧华【作者单位】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江门 529000;增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增城 511300;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广州 510000;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江门 529000;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江门 529000;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江门 529000;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江门 5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3日用陶瓷重金属溶出量是涉及安全卫生的重点检验项目,其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1]。

一直以来,出口陶瓷产品主要以铅镉溶出量检测为主[2]。

近几年来,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对日用陶瓷的钴等重金属溶出量相继提出限量要求,使我国出口日用陶瓷因钴等重金属溶出量超标屡次受到通报,对我国日用陶瓷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目前,日用陶瓷中钴溶出量的检测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加强对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研究和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国内出口陶瓷行业及相关产业。

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验

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验

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验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验铅镉溶出量检验标准我国标准GB 8058-2003陶瓷烹调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GB/T 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SN/T 0873-2000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方法GB/T 5009.62-2003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3-2003搪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美国标准ASTM C 738-1994从上釉陶瓷表面提取铅和镉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C 872-1989从搪瓷表面析出铅和镉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C 927-1980外表用陶瓷玻璃釉装饰的玻璃酒杯杯口及外缘析出铅和镉的试验方法欧盟标准、法规84/500/EEC指令理事会关于使各成员国有关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的法律趋于一致的指令2005/31/EC指令修订理事会84/500/EEC指令,主要关于符合性声明和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分析方法的特性指标要求EN 1388-1-1995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硅化表面.第一部分:测定从陶瓷制品中释放的铅和镉英国标准BS EN1388-1-1996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硅化表面.第一部分:测定从陶瓷制品中释放的铅和镉BS 6748-1986陶瓷制品、玻璃陶瓷制品和搪瓷制品金属析出极限规范德国标准DIN EN1388-1-1995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硅化表面.第一部分:测定从陶瓷制品中释放的铅和镉DIN ISO4531-1-2000玻璃质和瓷釉.与食物接触的陶瓷物件的镉和铅的释放DIN 51031日用器皿中危害健康物质溶出量测定国际标准ISO 6486-1-1999 盛食品用陶瓷器皿、玻璃陶瓷器皿和玻璃餐具.铅和镉的释放.第一部分:试验方法ISO 8391-1-1996 食品的陶瓷蒸煮器皿.铅和镉的释放.第一部分:试验方法其他国家SI 1003-1999陶瓷器皿金属溶出量和标识(以色列)斯里兰卡进口管理条例DOPL NO.326(2000年2月29日)ГОСТ25185-93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ГОСТ50186-92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日用陶瓷几个定义1、扁平制品:从制品内部最低平面至口缘水平面的深度小于25mm 的陶瓷器2、空心制品:从制品内部最低平面至口缘水平面的深度大于等于25mm的陶瓷制品3、小空心制品:容量小于1.1L4、大空心制品:容量大于等于1.1L5、罐:大空心,常用于在室温或地狱室温条件下存放或调制水果汁、蔬菜汁或者其他酸性饮料,通常有柄和嘴,没有盖5、杯和大杯:小空心,常用于在室温以上盛放咖啡或茶等饮料。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浓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浓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浓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作者:刘君峰商贵芹陈明来源:《佛山陶瓷》200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快速测试了目前国际上日用陶瓷的主要卫生指标——铅、镉溶出浓度,并将实际样品的测试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溶出铅、镉的检出限分别低于40μg/L和25μg/L,回收率在90~110%之间,RSD小于5.0%,能够达到国际日用陶瓷卫生标准的测试要求。

并且该方法与GF-AAS 相比,具有仪器价格低、检测快速、简单易用等优点。

关键词陶瓷,阳极溶出伏安法,铅、镉1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国。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以及建立技术贸易壁垒,世界各国政府都建立了陶瓷产品的相关安全卫生标准[1~3]。

其中,铅、镉溶出浓度是最主要的一种。

关于此项指标的检测方法,较为常见的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源质谱法(ICP-MS)[4,5]。

但这些方法的仪器设备昂贵、体积庞大,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并不适合一般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和现场快速检验。

因此,本文针对陶瓷的此项标准,介绍了一种仪器价格低、体积小,且操作快速、数据准确的新方法——阳极溶出伏安法。

2实验部分2.1 主要仪器与试剂英国百灵达公司SA4000型陶瓷溶出铅、镉快速测定仪;美国Varian公司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仪;美国Millipore公司超纯水器(Simplicity);Brand系列移液枪。

标准测试溶液:Pb、Cd标准溶液(1000mg/L)由中国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不确定度均为1mg/L。

实验时根据需要用超纯水配置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浸泡液:4%(v/v)乙酸水溶液,由优级纯乙酸和超纯水配制。

2.2 仪器工作条件及操作ASV法的工作条件为SA4000的内置条件,操作步骤为:仪器开机自动自检;将准备好的样品浸泡液放入5mL的配套试管,加入专用的酸度调节片,将电极插入电极卡槽中并插入处理好的浸泡液中,1~2min后,屏幕即显示测量值。

日用陶瓷检测标准

日用陶瓷检测标准

日用陶瓷检测标准GB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62-2003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ISO6486.1:1999与食物接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测试方法BS6748:1986陶瓷制品中铅和镉溶出量测试及限量,ASTM C927-80(2009)玻璃器皿与唇接触边缘处溶出铅、镉含量测试标准方法, ASTM C738-1994(2006)陶瓷制品釉面萃取液中铅和镉的标准分析方法,GB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62-2003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ISO6486.1:1999与食物接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测试方法GB12651-200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GB/T15614-1995日用陶瓷颜料光泽度测定方法GB14147-1993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GBN192-1983日用细瓷器外观质量分等规定GBN212-1983高级日用细瓷器分级规定GB3296-1982日用陶瓷器透光度的测定方法GB/T3298-1991日用陶瓷器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3300-1991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GB/T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GB3302-1982日用陶瓷器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GB3303-1982日用陶瓷器缺陷术语GB/T3532-1995日用瓷器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GB4736-1984日用陶器透气性测定方法GB4737-1984日用陶器渗透性测定方法GB4738.1-1984日用陶瓷材料耐酸、耐碱性能测定方法(块状法) GB4738.2-1984日用陶瓷材料耐酸、耐碱性能测定方法(颗粒法) GB/T4739-1995日用陶瓷颜料色度测定方法GB/T4740-1999陶瓷材料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4741-1999陶瓷材料抗弯强度试验方法GB/T4742-1984日用陶瓷冲击韧性测定方法GB/T4966-1985日用陶瓷抗张强度测定方法GB5000-1985日用陶瓷名词术语GB5001-1985日用陶瓷分类。

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方法

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方法

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检测方法呀。

咱先得知道为啥要检测这个呢?铅镉这俩家伙要是超量溶出,那可不得了,会危害咱的健康呢。

就像小恶魔,悄咪咪地混进咱的生活里捣乱。

那怎么检测呢?有一种方法叫原子吸收光谱法。

这个呀,就像是给铅镉这些小坏蛋照X光一样。

把陶瓷样品处理好,让铅镉离子跑到溶液里。

然后呢,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这个超级厉害的大仪器,它能准确地检测出溶液里铅镉离子的含量。

这仪器可精着呢,一点点铅镉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还有一种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 MS)。

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呀,它也是先把陶瓷样品里的铅镉弄出来,变成溶液里的离子。

然后这个方法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把铅镉离子的含量精确地找出来。

它的灵敏度超高,就像有一双超级敏锐的眼睛,哪怕铅镉离子藏得再深,数量再少,也能被发现。

在检测的时候呀,样品的处理很关键哦。

就像做饭前要把食材洗干净切好一样。

要把陶瓷样品按照规定的方法,用酸呀或者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让铅镉乖乖地跑到溶液里等着被检测。

宝子们,检测陶瓷铅镉溶出量可重要啦。

这是在保护咱们的健康,让咱们能放心地使用那些漂亮的陶瓷制品,像陶瓷碗呀、陶瓷杯呀。

要是不检测,万一铅镉超量,就像身边藏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影响咱们的身体呢。

所以这些检测方法就像守护咱们健康的小卫士,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确保咱们使用的陶瓷制品是安全的哟。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成因、危害及检测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成因、危害及检测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成因、危害及检测胡俊;卓琨【摘要】本文介绍了日用陶瓷铅、镉溶出对人体的危害,日用陶瓷引入铅、镉的原因,以及铅、镉溶出的机理。

本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检测仪器、检测原理以及检测方法,为日用陶瓷生产企业提供了参考。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azard to human of release of lead and cadmium in domestic ceramics,the reasons for lead and cadmium introduced into domestic ceramics.Through comparing the standard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introducing test instrument,test method,this paper proposed suggestion for domestic ceramics manufacturers.【期刊名称】《佛山陶瓷》【年(卷),期】2011(021)011【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日用陶瓷;铅镉溶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作者】胡俊;卓琨【作者单位】国家陶瓷及水暖及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528225;国家陶瓷及水暖及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528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3日用陶瓷为了增加机械强度、表面光泽度和增添艺术装饰效果,常常添加含铅、镉成分的原料和色釉料。

含铅、镉的日用陶瓷在酸液作用下,可溶性铅、镉会被溶出。

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考虑到陶瓷中析出的铅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直到1970年加拿大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儿童铅中毒死亡事件,一名儿童连续29天饮用了彩瓷壶中的苹果汁导致了铅中毒死亡,人们才开始对日用陶瓷产品中的铅、镉含量进行严格限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出口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测定方法》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下达了2010年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进出口日用陶瓷钴溶出量测定方法》的制标任务,计划编号为2010B278k,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制订、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与完成。

起草小组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室比对和验证实验,完成了本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2 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来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对日用陶瓷的钴溶出量相继提出限量要求,使我国出口日用陶瓷因钴溶出量超标多次受到通报,对我国日用陶瓷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在此之前,国内从官方、企业到有关检测机构,对该项目的危害程度、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导致我们现在处于被动状态。

加之欧美等发达国家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保护国内人身健康的需要,该项目的控制将会逐步被这些国家效仿,因此,对上述重金属进行检测控制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钴溶出量做为日用陶瓷的新控制指标,国内外的研究较少。

医药卫生的研究表明,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对血液中红细胞的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类似于日用陶瓷中溶出的无机钴等重金属盐却具有较大的毒性,过多的钴重金属盐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进行性的心力衰竭等严重的疾病。

钴在陶瓷行业又是一个广为应用的颜料原料,存在于很多的装饰类的日用陶瓷花纸中。

该元素的溶出量研究较少,现在还不被人们重视,目前国内尚无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检测标准。

2010年11月,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国家级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淄博)组织全国主要陶瓷产区的各检验检疫机构组织了一次关于日用陶瓷钴溶出量检测的能力验证,对全国该项目的检测情况进行了摸底。

由于目前国内尚无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检测标准。

目前国内多数陶瓷实验室尚未开展钴溶出量检测。

不但全国开展此项目检测的范围较小,而且已开展检测的有关机构的检测结果也不够理想。

日用陶瓷重金属溶出量是涉及安全卫生的重点检验项目,其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一直以来,我国出口陶瓷产品因铅镉超标被通报的批数较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陶瓷产品还因为铅镉超标而被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封关或限制进口。

近年来,在检验检疫、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控制已有明显成效。

但是,钴溶出量的控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研究和控制,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将有可能重蹈铅镉溶出超标的覆辙,也会使国内出口陶瓷行业及相关产业遭受致命打击。

由于目前我国尚无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检测标准,制约了我国日用陶瓷产品的出口和日用陶瓷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是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切实将检验工作重点转移到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的商品、项目、环节及领域上来的要求,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规范检验执法行为、提高检验检测手段、提高进出口陶瓷的产品质量和确保出口陶瓷符合产品输入国的质量安全要求,有必要制定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检测标准。

3 内容说明本标准草案针对出口日用陶瓷与食物接触面钴溶出量以及出口日用陶瓷饮料容器唇边钴溶出量的测定而制定。

本标准草案适用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口日用陶瓷制品与食物接触面及出口日用陶瓷饮料容器唇边钴溶出量;不适用于已使用过的陶瓷制品。

本标准草案的编写广泛参考和对照了ASTMD3558-08《水中钴的测定方法》、ASTM C 738-94(2011)《陶瓷制品釉面萃取液中铅和镉的标准分析方法》、ASTM C 927-80(2009)《有外装饰的陶瓷、玻璃、搪瓷容器类器皿唇边铅镉溶出量标准分析方法》、SN/T2510-2010《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GB/T 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ISO 6486-1:1999(E)《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玻璃陶瓷制品和玻璃餐具铅镉溶出量测试方法》等标准的内容。

我们认真对比、反复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这些日用陶瓷重金属溶出量检测方法标准,认为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方法都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且该方法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方法,国外通报所采用检测日用陶瓷钴溶出量的方法也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以本标准草案同样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浸泡方法也是采用铅镉溶出量检测标准通用的以4%(V/V)醋酸溶液在(22±2)℃温度下避光浸泡24 h±10 min的方式,该方法能充分模拟日用陶瓷制品最常用的使用环境,且已为所有机构所接受。

原子吸收检测部分参考采用了ASTMD3558-08《水中钴的测定方法》。

同时,我们认为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C 738-94(201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ad and Cadmium Extracted from Glazed ceramic Surfaces》(《陶瓷制品釉面萃取液中铅和镉的标准分析方法》)是一个比较新、比较全面的对陶瓷制品的铅镉溶出量检测的标准,该标准中使用空白对照烧杯和在标准系列溶液中使用零标准溶液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C 927-80(Reapproved 199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ad and Cadmium Extracted from the Lip and Rim Area of Glass Tumblers Externally Decorated with Ceramic Glass Enamels》(《有外装饰的陶瓷、玻璃、搪瓷容器类器皿唇边铅镉溶出量标准分析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对陶瓷制品唇边铅镉溶出量检测的标准,因此本标准草案在编写过程中参考采用了这两个标准。

在制定本标准草案时,我们经认真研究,重新定义了部分常用的术语和定义:将“日用陶瓷”定义为:指用于调制、盛放或贮存食品或饮料的陶瓷餐具。

如未作出特殊处理或明显的永久性标识,能具备上述功能的其它类陶瓷(艺术瓷等)均会被视为日用陶瓷。

这种定义可以使具备日用陶瓷功能的所有陶瓷制品均能受控。

依据人们的饮食习惯,将“唇边”定义为:指与嘴唇接触的饮料容器(杯、大杯、奶杯、碗等)上边缘宽(20.0±0.5)mm的外表面。

规定了“与食物接触面”、“A类制品”、“B类制品”、“饮料容器”的定义。

在本标准草案中,按照陶瓷行业中的习惯用法,将“件”定义为:件就是指个,即日用陶瓷制品自然件。

关于检测结果的计算或表述方式。

我们认为以相对被测试样容积的钴溶出量(mg/L)或单位面积的钴溶出量(mg/dm2)表述是最为直观的。

但是各国对日用陶瓷重金属溶出量的限量要求中,结果表述方式有三种,分别用mg/L、mg/dm2、mg/件表示。

因此本标准草案也就相应的提供了三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根据注入醋酸的用量及测得的钴溶出量,算出试样“唇边”钴溶出的总量,单位为mg/件;另一种是直接测得相对被测试样容积的溶出量,单位为mg/L;还有一种是先计算出参考浸泡面积的大小,再根据溶出钴的总量,计算出单位面积口边的钴溶出量,单位为mg/dm2。

对于新增的B类制品,因这类产品多数形状各异,面积难以计算,所以采用mg/件表示更为直观,而且这种表示方法受溶液用量多少的影响相对较小,那么在浸泡时,可以选择的容器范围也就宽多了。

关于“抽样”的说明:产品批通常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同类、同尺寸的同成分,在基本相同的时段的一致的条件下制造的产品组成。

抽样应从批中抽取作为样本的产品,按简单随机抽样,即先随机抽取不同的包装箱,再从抽取的包装箱中随机抽取所需的样品,通常一个包装箱中,同一规格的产品只抽取一件。

4 主要技术内容4.1 关于用来浸泡用容器的选择综观前述的几种标准中对唇边浸泡的容器作了规定,容器为不含钴、平底、直径足够大但又不能太大。

对于不同的容器,由于注入的酸量不一样,钴溶出后的浓度不一样,在24小时的浸泡时间内,也会影响钴继续溶出的速度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唇边”钴溶出量主要是跟“唇边”装饰面的面积有关,与制品容积无多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本标准草案中将浸泡用容器规定为:高度至少为25 mm,直径为被测试样1.5倍左右的平底无钴玻璃或白胎陶瓷容器,在距容器距内底平面(20.0±0.5)mm高处做一刻度标线。

对于“B类制品”的浸泡容器选择,B类制品的浸泡方法的确定参考了ISO 6486标准及欧盟84/500/EEC指令中的方法,该标准中称B类制品为“不可填充的样品”,其定义为:将扁平物体浸入溶液,沿着物体的斜坡面测量,至最底点测量所得的溶液深度不到5 mm的物体视为不可填充物体。

浸泡方法之一为:先将样品不接触食物的一面加盖抗4%(V/V)乙酸反应的保护层,将样品放入盛有4%(V/V)乙酸溶液的器皿中,接触食物的一面完全浸入该溶液。

因为B类制品的钴溶出量表示方式为mg/件,浸泡溶液用量对结果的影响不大,浸泡容器的选择相对也就容易一些,我们在标准中规定了一个大致的容器范围,也是为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对于相同的样品,不同的检测人员都能选择到大体相同的浸泡容器,以减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对于确实难以找到合适容器的样品,也规定了可以采用“用硅酮密封胶(玻璃胶)在样品边缘圈上涂成密封圈以形成可加溶液的容器,将4%(V/V)乙酸溶液注入容器内,使乙酸溶液完全浸没样品的与食物接触面。

”的方法进行浸泡。

4.2 关于“空白对照烧杯”我们认为使用空白对照烧杯,并在结果计算时扣除对空白对照烧杯的测定值是比较科学的方法,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美国ASTM C 738-94(2011)检测方法中同时采用了空白对照烧杯。

4.3使用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进行方法确认4.3.1方法的准确度确认4.3.1.1测量值与参考标准物质的比对确认原理:(1)检测结果的平均值.X 与参考物质标示值(μ±U) 比较。

参考物质中被测量的不确定度的信息(μ±U)。

标准物质信息:生产单位: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标准样品编号:GSB-1722-2004,不确定度为0.7%。

浓度:100 mg/L,介质为1.0 mol/L的HNO3确认步骤:(1)配置浓度为0.2 mg/L的参考标准物质(火焰法),0.03 mg/L的参考标准物质(石墨炉法)(2)使用制定的检测方法测定该参考标准物质,并算出检测结果的平均值FAAS法测定结果:(mg/L)0.206,0.200,0.197,0.198,0.206,0.195,0.201,0.203,0.208,0.201,0.195平均值:0.201石墨炉法测定结果:(mg/L)0.030,0.029,0.031,0.028,0.027,0.028,0.032,0.032,0.031,0.035,0.029平均值:0.030(3)判断准确度FAAS测定 X=0.201 (μ±U)=0.2*(1±0.007)=0.2±0.0014X在(μ±U)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