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

中国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
中国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

杜仲市场前景展望

杜仲市场行情分析 论文标题:杜仲的市场行情作者:桂欢欢 学号:010410332 作者班级:10级药营3班 指导老师:张宏兵 完成日期:2011年5月23日

杜仲的市场行情 桂欢欢 10级药营(3)班 【摘要】:杜仲是我国特有贵重中药材,市场供不应求,各地出现许多伪品,为克服目前 仅依据形态、显微特征及理化性状进行鉴别的不足。本文介绍了杜仲的药理效应及其综合 利用的研究情况,通过介绍它在医疗、保健、环境、农副产品、日常品等方面的应用,指 出杜仲所具有的开发潜力,以期找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途径,充分发挥杜仲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杜仲;市场行情;药理作用;总结 杜仲的原植物来源于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杜仲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名贵中药材。我国可种植杜仲面积占全世界的96%,原料资源具有垄断性优势,野生杜仲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三木药材之一。 1.市场行情 1.1、杜仲林亩产药材量 杜仲林亩栽杜仲树约70-120棵,种植密度越大,薄皮,枝皮货就多,产量就越低,质量就越次。杜仲林亩产药材量:12年以上的杜仲树产量约300-500公斤,杜仲价高时亩产量高一点,因为小树枝皮都剥下来了,价低时小树枝就不剥了,只剥干皮,浪费也大。亩附产值量:杜仲叶约50-100公斤,价低就无人采摘,杜仲籽20-50公斤,近十几年没人要了。1.2、杜仲的生产成本 现在药农每人一天能砍树剥皮(12年以上的杜仲树)约3-5棵,每棵树约产鲜皮约15-20公斤左右,一天约50-100公斤,折干约15-30公斤。晒干约需2-3天。晒干及晒干后到收购点去卖都不计工钱,但砍树必须是壮年人的事。而目前壮年人一人一天工价70至100元。目前产地杜仲的价格,15年左右的树,目前厚皮统庄收购价8元,枝皮5.5-6元,平均就按7元一公斤,一天能获得120-210元,扣除当日成本大概才有50-140元左右(按最低工钱70元算)。亩产药材约300-500公斤,折价约3500元(按最高产量500公斤算)。就算再涨一倍价格按14元一公斤,12年的毛收入才7000元。一年才600元左右,可是土地12年的使用,还有栽树苗的工费,苗子的成本,看管,砍树剥皮费等等都算进来的话能保本就不

最终印刷版: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170912

20162030 国家林业局2016年12月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又名思仲、思仙、仙仲、木棉、丝棉树、玉丝皮等,为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Eucommia)植物,单属单种。它是在第四纪冰期来临后,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失、仅在中国中部存活至今的地质史上残留下来的孑遗植物、是“活化石”植物、也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杜仲橡胶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有效地推动了杜仲产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国家发改委调整项目指南将“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培育列入农林产业支持范围。2014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明确将杜仲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启动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与此同时,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科研攻关,选育出了一批高产杜仲橡胶(亚麻酸油、药、雄花)良种,在高效栽培、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加工技术和装备、产品开发等方面,特别

是近几年来在杜仲橡胶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杜仲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杜仲产业的科学化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杜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合理开发我国特有的杜仲橡胶资源,有利于扭转我国天然橡胶供应受制于人的状况;杜仲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将在未来形成以杜仲为基础工业原料,直接产值数千亿元、间接关联产业产值达到万亿元的绿色产业集群;杜仲产业的新型化发展,将有利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让百姓切实享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惠。为贯彻落实国家重要决策部署,促进我国杜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瓶颈。目前,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涉及 20 多个省市区,其面积约 500万平方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64%,占全国人口的 45%。当前中国农业每年正常用水缺 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 3—4 亿亩,因旱灾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因缺水给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 1200 亿元以上。在全国 600 多座建制市中,有近 400 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 多个,不少城市定时供水,居民与职工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现象。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59],中国 2030 年需水总量为达到 7119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为 6990亿立方米,届时将短缺水资源129亿立方米,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供水总量为 5500亿立方米左右,要达到 2030 年可供水量,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可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还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任务非常艰巨。 3.1.2 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用廉价淡水稀释污水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成为众多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过但仍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等公共水体,甚至一些地区陷入“越污染—越缺水—越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滥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据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从 1949 年的 20多亿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693 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 14%。在总长 13万公里的评价河段中,水质为 IV 类及以上水的污染河段高达 40.6%,全国 90%以上城市水域、50%的地下水和 75%以上的湖泊水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50%以上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质标准。由于水资源污染日益加剧,部分公共水体的承载能力被突破,出现严重的水质的退化,导致了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进一步减少,使原本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3.1.3 水资源开发失序 许多地区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倾向,往往以牺牲水资源环境和持续利用为代价支撑经济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处于无序的紊乱状态,水资源被严重透支,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开发利用率都超过 50%,其中海河已近 9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 40%,打破了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平衡,河流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再生能力被严重破坏。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纷纷转而开采地下水资源,这一趋势在农村尤为明显,甚至出现“越缺水——越开采——越缺水”的恶性循环。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全国形成区域性漏斗 100 多处,面积达 15 万平方公里,约有 50 座城市地面沉降,部分原有的水利设施被迫报废,工农业生产成本成倍上升,并对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透支,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体被海水或污水倒灌、地表水退出使用、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等诸多问题。 3.1.4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1)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但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全

杜仲胶医用可塑性夹板和杜仲胶残疾人假肢套开发项目建议书

杜仲胶医用可塑性夹板和杜仲胶 残疾人假肢套开发》 项目建议书 项目单位:地址:电话:联系人: 二O 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总论????????????????????.3 1、1 项目概述?????????????????3 1、2 项目目标?????????????????6 二、单位情况???????????????????6 三、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8

3.1 技术的可行性????????????????8 3.2 成熟型和可靠性?????????????10 四、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13 4、1 产品的主要用途及市场产品分析???????13五.实施方案???????????????????14 5.1 开发计划????????????????14 5.2 营销方案?????????????????15 六、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15 6.1 投资预算?????????????????15 6.2 新增资金的筹集??????????????16七.经济社会效?????????????????16 7.1 经济效益?????????????????16 7.2 社会效益?????????????????16 八、附件?????????????????????17 杜仲胶医用可塑性夹板和杜仲胶残疾人假 肢套开发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1 项目概述 1、1、1 基本概况杜仲胶医用可塑性夹板和杜仲胶残疾人假肢 套开发项目是安康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在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开发杜仲胶系列终端产品的前提下,率先开发的两个市场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杜仲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杜仲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项目容 实施杜仲“三级开发”,需要建酒、粉、胶、板四条标准化生产线,为便于生产,杜仲粉、杜仲胶、杜仲板三条生产线将在县城进行建设,杜仲酒生产线在河夹乡新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1、项目提出的依据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杜仲系列产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发寻求各种保健品,以达到延年益寿,促进健康的目的。这样,医学家就把眼光转向了杜仲;二是随着三叶橡胶资源及供给的日益紧缺,人们期盼着新的胶源物质,特别是温带胶源物质,以期满足用胶需要。这样,化学家也把眼光转向了杜仲;三是随着高科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断探寻着新材料,以期承载新功能,这样,科学家把眼光转向了杜仲……人类需要推动着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中重点需要的是杜仲的各种制品。 为加快杜仲发展和综合利用步伐,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采用高新技术,在不与中药材争杜仲皮的前提下(现代医学院研究证明:杜仲叶与杜仲皮的成分基本一致,其药理作用大致相同),把无人利用的大量杜仲落叶变废为宝,研制出一系列杜仲新产品,并相继获得专利。为了使各科研单位开发利用杜仲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国务院确定由农业部牵头,成立了中国杜仲开发协会。该协会又根据各科研单位研究的成果,于九十年代初正式向国务院提出了杜仲系列开发的“三级开发”战略,并负责组织实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批准。鉴于郧西杜仲发展已形成规模,郧西县于一九九三年秋特邀了中国杜仲开发协会秘书长光友同志到我县实地考察并汇报了杜仲资源的发展情况和开发前的准备情况。回家后,主任在协会常务理事会上报告了郧西的杜仲资源情况以及开发加工的条件,认定郧西河夹黑山杜仲基地是全国连片成块种植杜仲面积最大的一块,管理最好的一块。会议决定把郧西列为全国发展与开发杜仲的重点县之一,并行文批准在郧西县新建全国第二家杜仲综合加工厂。 杜仲综合开发,就是利用回收的杜仲落叶进行杜仲“三级开发”,生产系列产品,其开发的思路是: 第一级:生产杜仲粉和杜仲酒 利用回收的杜仲落叶,将其中的益人素提取制成杜仲干粉或利用杜仲落叶与大曲基酒配制杜仲酒,实现一级开发。

杜仲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杜仲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项目内容 实施杜仲“三级开发”,需要建酒、粉、胶、板四条标准化生产线,为便于生产,杜仲粉、杜仲胶、杜仲板三条生产线将在县城进行建设,杜仲酒生产线在河夹乡新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1、项目提出的依据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杜仲系列产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发寻求各种保健品,以达到延年益寿,促进健康的目的。这样,医学家就把眼光转向了杜仲;二是随着三叶橡胶资源及供给的日益紧缺,人们期盼着新的胶源物质,特别是温带胶源物质,以期满足用胶需要。这样,化学家也把眼光转向了杜仲;三是随着高科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断探寻着新材料,以期承载新功能,这样,科学家把眼光转向了杜仲……人类需要推动着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中重点需要的是杜仲的各种制品。 为加快杜仲发展和综合利用步伐,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采用高新技术,在不与中药材争杜仲皮的前提下(现代医学院研究证明:杜仲叶与杜仲皮的成分基本一致,其药理作用大致相同),把无人利用的大量杜仲落叶变废为宝,研制出一系列杜仲新产品,并相继获得专利。为了使各科研单位开发利用杜仲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国务院确定由农业部牵头,成立了中国杜仲开发协会。该协会又根据各科研单位研究的成果,于九十年代初正式向国务院提出了杜仲系列开发的“三级开发”战略,并负责组织实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批准。鉴于郧西杜仲发展已形成规模,郧西县于一九九三年秋特邀了中国杜仲开发协会秘书长陈光友同志到我县实地考察并汇报了杜仲资源的发展情况和开发前的准备情况。回家后,陈主任在协会常务理事会上报告了郧西的杜仲资源情况以及开发加工的条件,认定郧西河夹黑山杜仲基地是全国连片成块种植杜仲面积最大的一块,管理最好的一块。会议决定把郧西列为全国发展与开发杜仲的重点县之一,并行文批准在郧西县新建全国第二家杜仲综合加工厂。 杜仲综合开发,就是利用回收的杜仲落叶进行杜仲“三级开发”,生产系列产品,其开发的思路是: 第一级:生产杜仲粉和杜仲酒 利用回收的杜仲落叶,将其中的益人素提取制成杜仲干粉或利用杜仲落叶与大曲基酒配制杜仲酒,实现一级开发。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中国水资源现状

状源水资现中国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

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 8×108km3,其中97%为海水。而占地球总水量2. 53%的淡水中70%分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冰帽状态存在,30%以地下水或土壤水形式存在,湖泊、沼泽水占0. 29%,河水占0. 01%,大气水占0. 04%。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其量估计约3×106km3,占地球总水量的0. 2%左右,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是一种珍贵、极为有限的资源。 中国的河川众多,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0 000多条,流域面积10 000 km2的河流约5 800多条,总径流量2 600 km3,外流河区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内河区域占35%。湖泊面积1km2以上的有2 800多个,湖泊面积为75 000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0. 8%,全国湖泊储水总量为750 km3,其中淡水储量仅为28. 7%。中国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 800 km3,折合水深295mm,占全国降水量的45%,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108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 8×1012m3/a(实际可利用量约8 000×108~98 500×108m3/a),但中国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 300×108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 000×108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从人口、土地面积、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图1)。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简而言之就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各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3]统计显示, 1997—2006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下降状态, 然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用水量还在逐年增长。 水资源短缺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 首先,我国降雨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我国自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受较强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降雨量变化很大,时常导致旱涝两灾,而且旱灾和水灾常常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总的来说,从东南沿海地区到西北高地,降雨量逐步减少,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之间降雨量的差异很大。其次,产业结构的特征造成农业用水的比重大浪费多。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5%。由于灌溉系统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及不同作物之间、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分配欠佳,在所有产业中,农业的水资源生产力是最低的。农业用水中,大约只有45%真正被农民用于灌溉庄稼。中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4%,工业的循环用水比率平均为40%,而发达国家为75%~85%。造成中国水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效率不高。最后,水污染是水质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大面积的水污染加剧了我国的水稀缺。在过去三十年里,尽管中国为控制污染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水污染依然日益加剧,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从地表水向地下水蔓延。水污染事件也构成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加大了对本已相当脆弱的水环境的压力,由于长期持续的污染,中国大多数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可饮用的水资源正在急剧减少。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缺水的情况是: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此外,水污染对社会经济也造成乐严重的影响: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日趋尖锐。 水土流失严重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冯子鉴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1530501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中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

杜仲历史

杜仲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姓杜,名仲。他筋骨不强,腰腿酸痛。有一天,他进山采药,偶然间,偶然间看见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苍天大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再撕开周围其他植物的皮部,却未见有这种现象。他认为该种植物不同寻常,树皮里竟有多条白丝"筋骨",人若服用了这种树皮的"筋骨",也会像这种植物一样筋骨强健。于是,他开始尝试服用,过了段时间他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腰板也直了。后来他坚持长期服用,结果奇迹出现了,他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健康长寿。于是,很多人向他询问秘诀所在。杜仲便告诉了人们这个秘密。于是,很多老人也开始服用这种植物的树皮,而且效果很好,出现了许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后来,杜仲竟因服此树皮得道成仙而去。后人为了表达对杜仲的崇敬、思念之情,便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这种植物叫"杜仲"。 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杜撰,我国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 中国杜仲风靡全球 杜仲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在中国,根据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

进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植物化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杜仲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姚香雄表示"杜仲是最温和而安全的降血压药物"。 在化学药物肆虐的今天,化学降压药物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张教授认为,化学药物治疗高血压给患者造成的副作用比较明显。不仅会造成患者对化学药物的依赖性和停药反应,而且导致身体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因此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对化学药物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而杜仲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相关研究表明,杜仲具有稳定、缓和、递增而持久降压的功效,并且对预防化学药物造成肝肾损伤有神奇效果。这对于高血压病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的世界来说,无疑是让人欣喜若狂的惊雷,从而给全球范围内的患者带来福音。 《本草纲目》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又名思仙(《神农本草经》);木绵、思仲(《名医别录》);瞴(《图经本草》);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记载

药典对杜仲的描述

中医古籍对杜仲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之杜仲 味辛平。 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吴普曰:杜仲,一名木绵,一名思仲。(御览) 名医曰: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 案广雅云:杜仲,曼榆也。博物志云:杜仲,皮中有丝,折之则见。 《本草纲目》之杜仲 “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湿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劳”。脚中酸疼,不欲践地。治肾劳,腰脊挛。肾冷,暨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能使筋骨相着。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名医别录》之杜仲 杜仲味甘,温,无毒.主治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阴干.(畏蛇蜕皮、玄参.) 《本经》原文∶杜仲,味辛,平.主要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杜仲叶的药用有效成分与杜仲皮基本相同、药用功能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我国将杜仲叶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05年版。并确定绿原酸为杜仲叶药材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标准。

名称: 杜仲 汉语拼音: Duzhong 英文名: CORTEX EUCOMMIAE 基原: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性状: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色。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长约至180μm,直径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现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I)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理论板数按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酸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3g,剪成碎片、揉成絮状.取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三氯甲烷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去三氯甲烷.再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甲醇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至适量,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C32N42O16)不得少于0.10%。 炮制方法: 杜仲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盐杜仲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本品为块或丝。表面呈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性较差。味微咸。照上述〔浸出物〕项下的方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用法用量: 6-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武汉市占%,南京市占%,重庆市占%;四大城市合计占%,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有3000米高。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地球上的水%的水都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这些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要利用就要海水淡化,成本高)。陆地上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的储水占总水量的%,目前也无法直接利用。余下的%才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从数字上可看出,水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若把一桶水比为地球上的水,可用的淡水只有几滴。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 谢艳萍 摘要:历史证明水利建设的成与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兴与衰,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于世界水平的1/4,缺水状况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新世纪,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也将产生一系列变化。水已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建设;供需矛盾;洪涝灾害;水力发电;大坝 Abstract: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determine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in the world located in the levels of 1/4, water shortages exist generally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The new century,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change. The water has become our country develops continuously is principal restrict factor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loods hydroelectric dam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水资源现状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48㎜,降水总量6.2万亿m3。通过水循环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总量合计约2.8万亿m3,并具有以下特点。 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20 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1%;亩均水资源量为1442 m3/亩,相当于世界平均亩均2353 m3/亩的61%。 1、2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 (1)南方片,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2)北方片,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辽、黄、淮、海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3)西北片,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土地面积337万km2约占全国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杜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杜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杜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6年

前言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中商产业研究院每年完成项目数量达数百个,在养老产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产业园区、互联网、电子商务、民营银行、民营医院、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酒店、机械电子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案例,可对同行业项目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意见,为客户设计该项目的建设方案,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及建设工程方案、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和评价;内容详实、严密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必要性。我们策划编制的杜仲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发改委、投资商与金融机构的审慎下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订制 杜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二、经营业绩 三、资质证书 第三章杜仲市场分析 一、杜仲行业发展现状 二、杜仲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三、杜仲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产品方案 一、主要产品 二、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第五章技术方案 一、技术来源 二、生产工艺 三、主要生产设备 第六章主要原、辅材料 第七章项目建设条件

中国杜仲创始人罗眼科与杜仲的成长历程

中国杜仲创始人罗眼科与杜仲的成长历程 杜仲是我国独特树种,生命力旺盛,对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生态绿化效果明显。同时,杜仲还有着很强大的药用作用。但长久以来,人们都是通过使用杜仲树皮取得他的药用价值,罗眼科不愿走砍树剥皮的老路,他要创出一条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新路。 他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杜仲雄树的花。杜仲为雌雄异株植物,雄树开花,雌树结果。近代研究发现,杜仲雄花含有杜仲树皮全部所有的药用有效成分,而且主要成分如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杜仲黄酮等的含量高于其在杜仲皮中的含量,这就是说,杜仲雄花的医疗保健作用不仅可以替代而且大大优于杜仲皮。中国林科院郑州经济林研究所研究员杜红岩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多年研究试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杜仲雄花茶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罗眼科和他的杜仲基地参与了杜仲雄花茶的研制过程并最终出资买断了专利权,开始了杜仲雄花茶的批量生产。 杜仲雄花茶的成功上市是罗眼科在杜仲开发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杜仲的果实——杜仲籽。经过良种改良后,杜仲雌树的数量大大超过雄树的数量,杜仲籽就成为杜仲基地的主要产品之一,杜仲籽仁榨出的杜仲籽油中富含α-亚麻酸,其他植物无法比拟。所以,杜仲籽是提取α-亚麻酸的最好原料,杜仲籽油是补充α-亚麻酸的最好食品。 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一直是罗眼科的主导思想。在研究杜仲综合利用过程中,先后研制出如何从杜仲籽中提取出杜仲籽油。在不损坏杜仲树皮的前提下,认定其杜仲叶的药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杜仲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保健功效。 杜仲是一种乔木,树干高几米到十几米,树叶、树籽和雄花的采摘十分不便,昂贵的采摘人工费用大大增加了杜仲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怎么办?罗眼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灵宝是全国驰名的苹果之乡,当地农民有着丰富的果树栽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罗眼科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把栽培管理苹果树的方法用到杜仲树上,把杜仲林变成杜仲园?他的想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支持,于是在局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一场大规模的林园改造行动全面推开。 果园式标准化种植模式为杜仲的全面开发提供了保障。种植模式的改变使得杜仲叶、花、籽的产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提升,杜仲园产品的收获率十分可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被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形象地比喻为“绿色银行”。经过十几年发展,罗眼科的杜仲基地已经由原来的荒山坡变成了现在的绿树林。 罗眼科的杜仲基地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96年,杜仲基地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项目。1998年被列入“黄河中上游生态防护林工程”。2006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灵宝杜仲”地理标志保护产地。2007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授予“国家级杜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罗眼科本人也被评为高级经济师。中国林学会杜仲研究会理事长张康健教授到基地视察后深受震撼,倍加赞赏,认为罗眼科的果园化杜仲栽培模式是一个创举,为杜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张康健教授的提议下,杜仲研究会把罗眼科的闫家驮杜仲基地命名为“中国第一杜仲籽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