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外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在夏季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外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在夏季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外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在夏季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特点及
护理》
摘要: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损伤而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所造成的,外伤性截瘫病人常出现恐惧、脆弱、易于激动、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工作必须熟悉掌握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损伤而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所造成的。

不仅使运动和感觉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还可使植物神经系统发生障碍而引起内脏器官的功能紊乱。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伤性截瘫病人常出现恐惧、脆弱、易于激动、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因此,护理工作必须熟悉掌握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心理护理。

我科从2002年1月-2008年8月共收治外伤性截瘫病人43例,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能用双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及家庭做出贡献。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王星星王慧文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7期王星星王慧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17.064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的一种病症,多由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引起。

由于事发突然,损伤严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对患者的心理也是一个严重打击。

在临床中大部分外伤性截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独特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1]。

现将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截瘫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

年龄21~65岁,平均30.5岁。

其中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8例。

颈椎骨折致截瘫15例,胸椎骨折致截瘫22例,腰椎骨折致截瘫19例。

2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特点2.1 疾病初期的心理特点 (1)由于事发突然,有的患者不相信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表现出震惊和恐惧。

(2)外伤均为急诊,事发当时多是工友、朋友、目击者或警察将患者送至医院,不能得到家属及时的照顾,患者多表现为沉默、无助和恐慌。

(3)由于事发突然,患者及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并且多存在救治急切心理,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对护理高要求。

(4)面对突然截瘫,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表现出否认和期望,否认已发生的事实,对医师充满期待,期待能够痊愈。

2.2 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1)悲观、绝望,自暴自弃。

外伤性截瘫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时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对患者的心理是个严重打击。

患者多是青壮年,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突然瘫痪,家庭角色的转变,让患者感到自卑,感叹命运的不公,因而自暴自弃,态度消极,不主动进食,不配合治疗。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以 自己特有的专业 成熟性与权威感 , 对患 者产生情绪感 染力 , 使患 者产生 依赖 感 、 信任感 , 在任何情况 下护士都应做到和蔼
耐 心 、 着 冷 静 、 重 自信 、 作 娴 熟 准 沉 稳 操
部位 以下 的肢体 发生瘫痪 的病 症 。多 因 直接或 间接暴力引起 , 伤部位易发 生在 损 脊柱活动频繁 的节段或生理弧度转换处 , 损伤程度 一般与 暴力 大小成 正 比。外 伤 性截瘫 的发病都是突然性的 , 对截瘫患 者
c lnu sn o rumai a a l ga paint a ri g f rta t p r p e i t s c e
环境 ; 明显 提高护 患之 间 的合 作程 度 , 能 利于诊断 、 治疗 、 护理的进行 ; 能为患者提 供有 效的心理和社 会支持 ; 能使患者尽快 恢复或保持 良好的心态 , 最大 限度地调动
的心 理 会 产 生 严 重 的 影 响 , 此 , 对 截 因 在 瘫 患 者 进 行 治 疗 的 同时 , 还要 对 患 者 的 心
o a a l ga r a me ta d r c v r a f rp r pe i g te t n n e o ey h sa
v r mp ra o e e y i o ntr l . t
能受损 ( 如膀胱失控 等 ) 或失去 某些活动 能力等 , 重 的有 生命 危 险。所 以, 伤 严 外 性截瘫者应积 极早期 进行抢 救 与合理 治 疗 , 强护理工作 , 加 争取脊椎骨折 、 臼达 脱 到复位和脊髓功能早期最大限度地恢复 。 对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复的人 , 应积极 加
心理上有支持和同情。 (出院指导 : 者加强 功能 锻炼 , 7 ) 患 预

外伤性截瘫病员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员的心理护理
都 有亲人 在背后支 持 、 鼓励、 爱护他 , 从 而增强 战胜疾病 的信 心和勇气。 3 . 4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 患 者担 心 以后 因残 成为无 用之 人 , 笔者就给 以耐心开 导 , 向病员讲 述张 海迪 、 桑兰等 名人事 迹 ,
2 . 1 焦 虑型 : 共1 8例 , 占3 3 %, 焦虑主要来 自创 伤本身 , 表现 为情绪起伏变化剧烈 , 过分关 注身体的微波不适 , 不 能积极配 合治疗与护理。 2 . 2 绝 望型 : 共 1 O例 , 占1 8 % 。患 者情绪表现非 常激 动 , 性 格外 向, 易生气 ; 拒绝治疗与护理。 2 . 3 混合 型: 共2 2例 , 占4 0 %。患者焦虑 与绝望交 替 出现 ,
消失, 膀胱、 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或部分 丧失¨ 】 。该病致 残率 高, 多为青壮年男性 。受伤后 , 患者心 理紧张 , 情 绪不安 , 常常
表现为恐惧 、 悲观、 烦 躁等情绪 。笔 者针对 患者这 种心 理 , 在 积极治疗的同时 , 侧重心理 护理 。从 心理护 理角 度探讨 一种
3 . 2 情感上给予支持 : 由于病员 多为 青壮年 男性 , 在家 庭生 活中担任重要角色。再加上长期患病 , 无论从精神 上 , 还是 经
4 小结
通过 数年 的护理 实 践及 随访 , 由于每 个患 者 社 会 一生
理 一心理等各 方面 因素 的影 响 , 会 出 现不 同 的心 理状 态 , 因
1 9 9 9年 1 月 ̄ 2 0 0 5年 l O月 , 我科共收住外伤性截瘫患者
共5 5例 , 其 中男 5 O例 , 占9 0 %, 女 5例 , 占1 0 %, 年龄 1 8~5 9 岁。
2 心理 类型
况, 留陪 1~ 2人 , 允许 亲人 轮流守候 。让病员感 到无论何 时 ,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 2 汪向东主编. 心理 卫生评定量表 手册[ . 京 : M]北 中国
心理 卫生杂志社 ,99 1710 19 :2 -3
[ ] 玲, 3王 罗嗣琼 , 勤, 军 队护理人 员焦虑和抑 郁情 吴 等. 绪调查[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9 ,15 :1 J. 1 7 1( )33 9
与综合科护士比较, P< .5 ¥ 00
护士比例数 , 营造宽松、 愉快 、 团结的工作氛围, 给 护士提供更多 的学 习交流的机会 , 减轻她们 的工 作压力。向她们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 , 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 促进 心理健康 。本文调查
3 讨Biblioteka 论 本文结果显示 , 精神科护士焦虑分与抑郁分 均明显低于综合科护士 , 综合科护士对社会支持 的利 用度 明显高 于精神科 护 士 。这 可 能是 由于综
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患者 , 在有效治疗 的基 2 2例、 砸伤 6 ; 例 完全瘫痪患者 2 例 , 7 不完全瘫痪 础上 , 通过 分析 患者 的心理 活动 , 针对性 的对 患者 患者 1 例。本组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 , 6 并结合 和家属实施心理护理 , 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 , 取得 患者心理特征 , 制定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 , 指导患 了较 满意 的效果 , 护理体 会总结 如下 。 现将 者正确功能锻炼 , 配合功能性电刺激, 并在后期介
易激怒或精神萎靡 、 沉默 昏睡等。② 自卑 失败 心 理: 骨折患者有的需要长期 卧床 , 活动受 限, 生活 不能 自理 , 致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 , 往往会表现出
紧张失 眠 、 欲 减 退 、 观 、 绪 低 落 、 语 等 , 食 悲 情 缄 部
那种感觉讨人赚 、 被人厌的思想负担 , 更好的接受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国内统计发现,近年来外伤性截瘫患者数量有上升趋势,致伤原因中,机动车车祸造成约占60%,摔伤、运动损伤等其他原因造成约占40%。

外伤性截瘫病人多为中、青年,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患者情绪极不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语、表情、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他们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利治疗和康复。

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截瘫患者16例,年龄21~52岁,男11例,女5例;颈椎骨折截瘫者6例,腰、胸椎骨折致截瘫者10例。

心理特点:①恐惧、焦虑:外伤性截瘫常常是突发的,病人毫无思想准备,往往被突如其来的事故所惊呆,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会变成残废、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周围人的惊慌,入院后周围环境的陌生,肉体上又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使患者倍感恐惧和焦虑。

②渴望、要求:患者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病情的预后,迫切地向医生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医生用一切办法治好自己的病,对各种治疗方案都抱有极大的希望。

③抑郁、愤怒: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症状不见好转,亲人焦虑的目光和疲惫的神情、经济收入的减少、医疗费用的增加、连累亲人等,使患者十分痛苦,感到自己很不幸运,很恼火,考虑到以后的生活,对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回忆以前走过的路,因此,整日忧心忡忡,处在矛盾的心态中,病人变得不通情达理,经常迁怒于家属,甚至医护人员。

④悲观、厌世:病人感到自己的康复没有希望,一切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事业和理想将成为泡影,逐渐变得消沉和绝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拒绝继续接受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病人,稳定病人的情绪:病人遭受突如其来的心理及肉體上的创伤,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心理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做到态度和蔼、庄重大方,热情向病人介绍介绍周围的环境和同病室的病友,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各种治疗操作应向病人解释清楚。

解除疑虑:大多数病人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顾虑重重,怀疑自己能否正常工作与生活,对此,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 体会 随 着 医疗 市 场 的竞 争 日趋 激烈 , 院 的 服务 意 识 , 务 方 式 、 医 服
好评 。同时护十在通过实施 人性化护理 中实现 了 自我 价值 的升
华 , 现 白农 天 使 的 光辉 形 象 。 体 () n 表 1 人 性 化护 理 和 对 照 组 相 关项 目比较
笔 者 所 在 科 室 在 开 展 人 性 化 护 理 的 服 务 中 , 以人 为 本 , 把 以 患 者 为 中心 的 服 务理 念贯 穿 于 工 作 的每 一环 节 中 , 循 “ 者 第 遵 患

都会使患者感 到无 比温暖。
2 结果
两组 患 者 在 患 者 及 家属 满 意 度 、 理 缺 点 、 理 差 错 、 理 投 护 护 护
参 考 文献
[] 3 陈方红. 外科住 院患者心理 需求及 护理对策. 实用预 防医学,
20 ,3 3 :9 0 6 1 ( )7 .
[] 1 刘志平 , 美红. 李 外科患者住 院期 间人 性化 护理要 求调 查分
析 . 理 研 究 ,0 78 2 )29 2 O . 护 20 , ( 1 :0 9— 1 1
所在 医院 住 院 治疗 , 时也 显 示 了医 院 的精 神 风貌 。科 室 向 特 困 同
服务 态 度 变 的突 出 和 重 要 起 来 。娴 熟 的 技 术 和 全 面 的 知 识 是 取 得 患 者 信 任 , 立 和 维 护 良好 病 患关 系 的 重 要 环 节 J 普外 科 患 建 。
护 理 园 地 中 医 研 21年7 第8 第1期 CHI S 0REI DI AL S ARCH 外 学 究 00 月 卷 4 NE E AND F GN ME C RE E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外伤性截瘫是指脊柱因为受外力而致使脊髓损害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的病症 [1] 。

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惹起,损害部位易发生在脊柱活动屡次的节段或生理弧度变换处,损害程度一般与暴力大小成正比。

以出现肢体麻痹,知觉、运动功能欠灵,甚则知觉、运动功能丧失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不测创伤造成截瘫者心理阻碍盘根错节,在患者中相互影响,做好意理治疗及护理是患者战胜疾病及配合治疗的要点。

2007 年 1 月-2011 年 1 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了39 例截瘫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赐予精心的心理痊愈护理,获得了满意成效。

现将护理领会总结以下。

1 临床资料截瘫患者39 例,男 29 例,女 10 例,年纪 21~56 岁,均匀年纪38.5 岁,此中腰椎损害致全瘫17 例,不全瘫 13 例;颈椎损害致全瘫 5 例,不全瘫 4 例;实行手术者 30 例,未经手术者 9 例,均匀住院天数68d。

2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震撼与否定患者出现不测事故后很难接受自己截瘫的现实,常常感觉很震撼,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诊疗,否定自己残障,拒绝接受治疗,不可以很快适应患者角色。

2.2 心理危机在忽然致残的重要打击下,患者毫没心理准备可致使激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响,主要表现为慌张失措、惧怕、忧虑、愤慨及睡眠阻碍等,有时因为过分紧张也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状态。

2.3 诉苦与负罪感当确认自己残疾事实,有的患者会诉苦家人关心不够,没有照料好自己;有的患者感觉到疾病的难过与摧残,可产生“倒运”的心理,或视为上天的处分,内心有负罪感,1 / 5以为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有些患者会出现猜忌或向医护人员及家人寻事争执,以宣泄内心的难过。

2.4 依靠、退化因为瘫痪,患者部分或完整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处于依靠状态,患者过多的要求四周人的关心和关注,要求他人替自己做本能够胜任的事情,当此需求的不到知足时,又感觉孤独、自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了39例截瘫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心的心理康复护理。

结果:39例患者在出院时均表现出自然平和的心态,心理障碍较入院前明显减轻,心理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结论:对截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身心尽快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外伤;截瘫;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是指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的病症[1]。

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损伤部位易发生在脊柱活动频繁的节段或生理弧度转换处,损伤程度一般与暴力大小成正比。

以出现肢体麻木,知觉、运动功能欠灵,甚则知觉、运动功能丧失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意外创伤造成截瘫者心理障碍错综复杂,在患者中互相影响,做好心理治疗及护理是患者战胜疾病及配合治疗的关键。

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了39例截瘫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心的心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截瘫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腰椎损伤致全瘫17例,不全瘫13例;颈椎损伤致全瘫5例,不全瘫4例;实施手术者30例,未经手术者9例,平均住院天数68 d。

2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震惊与否认患者出现意外事故后很难接受自己截瘫的现实,往往感到很震惊,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残障,拒绝接受治疗,不能很快适应患者角色。

2.2 心理危机在突然致残的重大打击下,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可导致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焦虑、愤怒及睡眠障碍等,有时由于过度紧张也可能出现意识朦胧状态。

2.3 抱怨与负罪感当确认自己残疾事实,有的患者会抱怨家人关心不够,没有照顾好自己;有的患者感受到疾病的痛苦与折磨,可产生“倒霉”的心理,或视为上天的处罚,内心有负罪感,认为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有些患者会出现猜疑或向医护人员及家人寻事争吵,以发泄内心的痛苦。

2.4 依赖、退化由于瘫痪,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处于依赖状态,患者过多的要求周围人的关心和关注,要求别人替自己做本可以胜任的事情,当此需求的不到满足时,又感到孤单、自怜。

2.5 默认、迫切心理多数患者能承认疾病的预后,积极配合治疗,经常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迫切知道检查治疗的结果,积极配合治疗,对功能锻炼计划进度不满意,想加快进度及锻炼强度、幅度,期待尽快治愈,得不到满足后,非常失望。

2.6 抑郁悲观失望心理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双下肢仍麻木,功能几乎丧失,不能如期重返社会。

生活不能自理,顾虑重重,情
绪低落。

反应迟钝,消极沮丧,甚至不配合治疗及不想存活。

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2],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支持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减少患者紧张的情绪,使之初步适应医院的环境,较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1 有效沟通护士应礼貌,热情接待患者,安排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觉,给患者以安慰等,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及有关医院的制度,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通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3.2 心理危机干预健全的个体因故突然发生残疾,身体和心理遭受双重打击,易发生心理失衡,处于精神崩溃边缘,应采取以下的危机干预措施:(1)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其多与病友交流,依据具体病情,制定使患者经努力以达到的训练目标,鼓励其参加简单的康复操作训练,以缓解其负性情绪,看到康复的希望。

(2)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保持镇静,与其交流时态度自然亲切,充满信心,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暗示,以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3.3 重建合理的认知不合理的认知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阻碍患者康复。

帮助患者建立合理认知的做法包括:帮助患者正视现实,接受目前处境;教患者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如患者认为“我是个残疾人,没有用”的属错误信念,向患者介绍“身
残志不残”的例子,如张海迪等,使患者产生“残疾人不等于无用,残疾人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正确的信念。

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激励患者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姿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的生活。

告诉家人要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告知患者他们生存会给家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是家人的需要及期盼,使其产生“我虽然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家人还是很关心我的,我一定不要让他们失望”的正确信念。

3.4 实施心理疏导
3.4.1 依赖退化心里向患者讲解伤残的性质及预后,反复强调康复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并耐心的指导、协助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及时提供其功能恢复的良性信息,鼓励患者持之以恒积极按计划锻炼,努力做到生活自理,减少家人负担。

3.4.2 迫切心理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要真诚和蔼,详细讲解要使功能障碍的肢体恢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康复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使得其反,鼓励其要充满信心,耐心、努力的进行康复训练,医务人员会给予指导、支持,帮助患者恢复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3]。

3.4.3 抑郁、悲观心理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苦恼与烦闷,要真诚的理解和接受患者的心理感受,使其产生共鸣和被理解,增强其自信心,改善情绪障碍。

此外,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使其了解解决困难的办法和途径,增强重返社会的信心。

3.5 心理护理贯穿于全程护理心理护理运用于康复训练协助作好患者的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

给患者按摩下肢,活动膝踝关节避免足下垂,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训练方法和技能,帮助改变异常心理和行为[4]。

3.6 利用社会支持截瘫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需要社会的支持、家庭的关怀和帮助,若能充分利用保障支持系统对残障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5]。

(1)要说服其亲属体谅和理解患者的各种负性的心理反应,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关心和照顾;(2)与单位领导、同事沟通,倡导其单位领导、同事关心和同情患者的同时适当给予经济支持,帮助患者渡过困难时期;(3)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十分重要,提倡尊重残障者的社会风气,给他们送温暖,献爱心,使他们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勇敢地面对自身残障。

4 结果
本组39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心理康复护理后,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表现出自然平和的心态,心理障碍较入院前明显减轻,心理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5 讨论
外伤性截瘫患者多为青壮年或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原来对生活充满信心,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患者及家属均难于接受,心理上会出
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鼓励、安慰患者,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

护理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基础为程序,对患者实施全身心整体护理。

虽然截瘫患者身体上终生残疾,但心理康复护理一定要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心理上及时的调整自我,摆脱精神折磨,获得心理上的完全康复。

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患者,寻求社会的支持,给予必要的物质资助,使患者有勇气、有信心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4.
[2] 刘晓华,李泽辉.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7):1888-1889.
[3] 古丽努尔·胡赛音,巴哈尔古丽·阿不力孜.16例截瘫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心理护理[j].地方病通报,2007,22(6):103
[4] 李占琼,王艳书,赵媛,等.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3):128.
[5] 袁立波,金福霞.28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j].医药世界,2007,8(3):134-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