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护理之窗・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 青,吴新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 摘 要:目的 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开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 个体化分析截瘫患者心理状态,用真挚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护理、指导每一位患者。
结果 能够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身心的康复,使其自觉消除心理上的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结论 针对截瘫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截瘫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48(2007)1121043202 截瘫是由脊髓损伤所造成的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多由创伤性脊柱骨折引起,也可因脊柱结核、肿瘤、椎管狭窄或畸形压迫脊髓而造成。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脊柱骨折脱位导致的截瘫患者明显增多,给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患者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需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
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截瘫患者119例,通过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有利于截瘫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复,在此作总结介绍。
1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1.1 焦虑、恐惧、悲观和抑郁 截瘫患者大多是身体健康者突然遭受严重创伤,不同程度的损伤脊髓,出现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成为一个“瘫子”卧床不起,甚至大小便失禁。
患者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其心理压力巨大,一方面担心病情发展会导致死亡,另一方面担心自己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出路,此时的患者情绪变得异常悲观,通常表现为少言寡语、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孤独及凄凉的情绪所包围,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信心。
患者希望逃避现实,在绝望中度日,焦虑、恐惧、悲观和抑郁交织在一起,成为患者受伤早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
创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问题及其康复干预措施

耐心倾听 。在适当的时候对其 心理状 态进行 评估 , 家属 的 取得 支持 。让患者面对现实 , 起生 活勇气 , 康复 训练 , 鼓 坚持 达到 重
返 社 会 目 的。
脊椎骨折常并发脊髓 损伤后 导致肢体 截瘫 , 是脊 柱外 科 中 3 3 改变患者认知行 为 .
一
通过各 种现代 化 的检查手段 得 出的
1例, 、 1 胸 腰椎损伤引起 者 l 3例。按 Fak 分级 : rn1 A级 1 , 患者 的信任 。对患者 出现的心理 问题 , 4例 B 应有 的放矢 , 有针对 性地 级别 6例 , C级 4例。患者均 出现不 同程 度 的恐惧 、 怒 、 易 消极 进行疏导 , 极引导患 者 , 积 循序渐进解释病 情- 。帮助患者及 时 3 J 悲观 、 依赖心理 。
现 出明显的依赖 行为 , 事事依赖别人 , 对身体功能 的轻微 变化异 常敏感 , 以自我为 中心 , 出不 合理 要求 增多。 提
3 心 理 康 复 干 预 措 施
的演变过程 , 使其保持 良好 的心理状态 , 较好地 配合 医生治疗疾
病 。所以在治疗时不仅 要注重 医学技 术 , 要依 据患者 在住 院 还
1 临床 资料
心。
20 0 5年 1 一 0 8年 6月 , 月 20 我科共 收治创伤性截瘫 患者 2 3 4 消 除 自卑 、 4 . 悲观心理 护士应给予更 多的关心 、 理解 , 尊 要 例 , 中男 1 , 7例 , 龄 1 5 其 7例 女 年 8~ 5岁 。由颈椎损 伤 引起者 重患者人格 , 包括 在操 作时保 护患者 的隐私 , 避免 其窘境 , 到 得
2 2 否认心理 . 2 3 自卑心理 . 2 4 悲观心理 .
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发表时间:2017-12-12T15:07:12.3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作者:潘莺燕胡婵[导读] 创伤性高位截瘫是一种严重的骨科外伤疾病,患者往往是从一个健康状态,直接变成高位截瘫,心理上难以接受,继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湖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心理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心理变化过程,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创伤性;高位截瘫;心理;护理干预创伤性高位截瘫是一种严重的骨科外伤疾病,患者往往是从一个健康状态,直接变成高位截瘫,心理上难以接受,继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因素的存在,对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升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治疗效果,必须对患者心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为例,探讨患者心理变化及护理措施,现将具体的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共计30例。
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3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2.5±6.8)岁。
在这30例患者中,有16例是由于交通事故致残、8例是由于高空坠落致残、4例是由于重物砸伤、2例塌方事故导致的。
1.2 患者心理分析第一,恐惧、焦虑。
高位截瘫患者最先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是恐惧,由于突然遭受不测,创伤伤及患者的脊髓,很多生活功能丧失。
同时,这一系列变化都是突如其来的,患者对自己伤势、生活等都会担心,担心自己会不会残废,还会担心自己伤病对家庭、亲人造成影响。
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

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Sa02、神志,评估有无复合伤。
2、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
3、观察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排痰功能,有无肺部感染。
4、观察有无并发症(腹胀、便秘、压疮及泌尿系感染等)。
5、观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6、观察肢体的肌肉有无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1、卧硬板床及气垫床,备好床头牵引架、四头带及抢救器械。
2、损伤早期监测BP、P、R、T、Sa02、神志每小时1次,直至平稳。
3、协助医生检查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并记录交班。
4、昕诊肺部呼吸音,询问咳痰情况,痰液粘稠者需行雾化吸入后再吸痰,监测Sa02,血气分析,必要时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5、预防各种并发症(1)留置导尿者观察尿量、颜色,鼓励病人每天饮水3000ml 左右,留置导尿2~3周后,持续引流改为每4-6小时定时开放,4周后拔除尿管,用挤压排尿法训练反射性膀胱排尿。
(2)指导病人少吃多餐,少吃甜食及易产气食物,每日按摩腹部2~3次,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便秘者可行药物治疗、灌肠,有粪石者需用手掏。
(3)翻身2—3小时1次,注意保护头颈部,轴线翻身,观察易发生褥疮部位的皮肤颜色,骨隆突处垫软枕,定时按摩,加强会阴及肛周皮肤护理。
6、经常巡视病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交谈,给病人心理支持。
7、指导并协助家属被动活动患者瘫痪肢体,保持各关节功能位,鼓励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主动做未瘫痪肌肉的锻炼。
【健康教育】1、生活指导,加强营养,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蛋类、蔬菜、水果、鱼、肉等。
2、预防各种并发症。
、3、康复训练(1)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可在他人协助下完成。
(2)从床到椅子的转移,使用手控电动椅。
(3)康复器械的使用(轮椅、拐杖)。
注重截肢患者的心理护

注重截肢患者的心理护近年来在交通事业、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车祸、意外伤害以及工伤等外伤频频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严重的外伤影响下,患者面临着截瘫的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带来较大伤害。
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加强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截瘫患者有哪些心理反应?1.入院后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截瘫后,会出现抵抗、绝望、难以接受现实等心理变化特征。
患者不肯配合手术治疗活动,且对周围的人群可能会充满敌意。
患者个人情绪暴躁、易怒,对社会、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会增加了自责感。
2.术前截瘫患者多因为意外车祸或者机械损伤所造成,且多为青壮年人群。
在患者得知需要实施截瘫手术的情况下,会出现极度的恐慌、绝望感受,对前途充满担心,害怕面对各类问题,觉得自己会变成“残废”,担心被人嘲笑或者歧视,个人情绪比较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谈,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3.术中患者对截瘫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则会出现紧张、担心心理状态,担心手术是否能够成功,担心术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等,内心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对医护人员的言行、表情等过度关注,直接影响着手术中麻醉的效果。
4.术后在截瘫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生活自理的能力等,出现颓废、抑郁的心理状态。
为个人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而担心,人生追求受到挫折,出现焦躁、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
截瘫患者认为自己变成了“残废”,毫无人生价值可言,还需要接受他人的照顾,担心失去亲朋好友,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自信心匮乏。
5.出院后在出院后因为角色的转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了限制,亲人的关心、护理人员的照顾等,会使得患者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担心亲人的远离,害怕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
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有哪些?1.入院后的心理护理针对于截瘫患者而言,需要在明确其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发挥心理干预的价值。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吴淑英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15期摘要截瘫有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障碍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疾病的康复,只有患者战胜自我,充分解除思想顾虑,才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截瘫患者分析过程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06临床资料2007~2009年收治截瘫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52岁。
受伤原因多为摔伤及重物砸伤头颈部,损伤部位以第5、6颈椎多见,有单纯骨折及骨折脱位,其中全瘫6例,不全瘫4例。
在临床护理中,要注意随时系统地收集有关患者身体,心理、生活及情绪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以解决患者各种问题和需要。
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由于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烦燥不安、顾虑重重,有的表现为悲观失望。
致伤原因分析,以生产事故和交通肇事为多,患者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复合性损伤,往往危及生命。
故伤后濒死感、恐惧感及渴望得到救治的心理尤为明显。
伤后突发截瘫,使患者精神和心理上都难以立即接受,多数患者存在侥幸心理,渴望通过治疗重新恢复功能。
而患者家属除有上述心理外,考虑更多的是患者今后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及医护人员能不能很好地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从心理上考虑更多的是自己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及自己给家庭、单位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担。
个别患者有时转为一种绝望的念头,而更多的患者则情绪低落、烦躁,有人甚至拒绝饮食和治疗,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也有部分患者能正确对待伤残和人生,他们有与生活和伤残抗争到底的健康心理。
从截瘫患者心理分析看,除与患者个人意志、精神状态、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我们医务人员能否给予患者正确健康的心理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心理过程痛苦、焦虑的心理:患者多为中、青年人,都处于家庭和事业的顶峰,因事故的沉重打击,悲痛万分,表现为激动、痛哭、焦虑、恐惧的心理,有的患者不思茶饭,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情感脆弱,易激怒,有攻击对抗行为,如拒绝治疗护理、拒绝见人、破坏物品等。
截瘫患者的健康宣教

截瘫患者的健康宣教
一、心理护理
1、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其消除消极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面对现实,多给患者关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压疮护理
1、安置在柔软、舒适的床垫,如气垫床,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褶。
2、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做到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
3、如有创面采用碘伏涂擦,保持干燥。
三、留置导尿
1、每日冲洗膀胱1-2次,以把膀胱内积存的沉渣冲出。
2、做好会阴部护理,尿道口护理,每日1-2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
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到达3000ml左右。
4、下床活动时。
引流袋不得高于膀胱水平面,以防引流液的尿液逆流。
四、废用性综合症
1、每天做肌肉按摩和活动关节2次。
2、指导患者行双上肢的主动活动,如扩胸,上肢外展等。
3、坐位练习,练习脱衣裤、鞋袜等,练习在椅上坐稳。
4、站立练习,扶床站立,带支具及不带支具的站立、站稳,逐步用拐行走。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于向红;张彩云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1999()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以及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院收治外伤性截瘫患者逐年增多。
与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这类患者的心理表现有许多独特之处,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心理过程中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总页数】2页(P159-160)
【作者】于向红;张彩云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J], 陈英杰
2.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J], 陈雪梅;秦玉梅
3.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J], 赵银连;赵彩云
4.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J], 孟丽君;郭素艳;贾晶
5.116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J], 安社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2007
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了39例截瘫患者,针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心的心理康复护理。结果:39例患者在出
院时均表现出自然平和的心态,心理障碍较入院前明显减轻,心理
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截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身心尽快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外伤; 截瘫; 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是指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部位以下的肢
体发生瘫痪的病症[1]。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损伤部位易发
生在脊柱活动频繁的节段或生理弧度转换处,损伤程度一般与暴力
大小成正比。以出现肢体麻木,知觉、运动功能欠灵,甚则知觉、
运动功能丧失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意外创伤造成截瘫者心理障碍
错综复杂,在患者中互相影响,做好心理治疗及护理是患者战胜疾
病及配合治疗的关键。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
共收治了39例截瘫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心的心理康
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截瘫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
38.5岁,其中腰椎损伤致全瘫17例,不全瘫13例;颈椎损伤致全
瘫5例,不全瘫4例;实施手术者30例,未经手术者9例,平均
住院天数68 d。
2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震惊与否认 患者出现意外事故后很难接受自己截瘫的现
实,往往感到很震惊,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残障,拒
绝接受治疗,不能很快适应患者角色。
2.2 心理危机 在突然致残的重大打击下,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可
导致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焦虑、
愤怒及睡眠障碍等,有时由于过度紧张也可能出现意识朦胧状态。
2.3 抱怨与负罪感 当确认自己残疾事实,有的患者会抱怨家人
关心不够,没有照顾好自己;有的患者感受到疾病的痛苦与折磨,
可产生“倒霉”的心理,或视为上天的处罚,内心有负罪感,认为
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有些患者会出现猜疑或向医护人员及家人
寻事争吵,以发泄内心的痛苦。
2.4 依赖、退化 由于瘫痪,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
力,使其处于依赖状态,患者过多的要求周围人的关心和关注,要
求别人替自己做本可以胜任的事情,当此需求的不到满足时,又感
到孤单、自怜。
2.5 默认、迫切心理 多数患者能承认疾病的预后,积极配合治
疗,经常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迫切知道检查治疗的结果,积极配
合治疗,对功能锻炼计划进度不满意,想加快进度及锻炼强度、幅
度,期待尽快治愈,得不到满足后,非常失望。
2.6 抑郁悲观失望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双下肢仍麻木,
功能几乎丧失,不能如期重返社会。生活不能自理,顾虑重重,情
绪低落。反应迟钝,消极沮丧,甚至不配合治疗及不想存活。
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评估患者的心理状
态和需求[2],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支持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病
情,减少患者紧张的情绪,使之初步适应医院的环境,较好的配合
治疗和护理。
3.1 有效沟通 护士应礼貌,热情接待患者,安排整洁、安静、
舒适的病房环境;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觉,给患者以安
慰等,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及有关医院的制度,向患者介绍主治医
生的情况,通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
系。
3.2 心理危机干预 健全的个体因故突然发生残疾,身体和心理
遭受双重打击,易发生心理失衡,处于精神崩溃边缘,应采取以下
的危机干预措施:(1)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其多与病友交
流,依据具体病情,制定使患者经努力以达到的训练目标,鼓励其
参加简单的康复操作训练,以缓解其负性情绪,看到康复的希望。
(2)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保持镇静,与其交流时态度自然亲切,充
满信心,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暗示,以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3.3 重建合理的认知 不合理的认知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性情
绪,阻碍患者康复。帮助患者建立合理认知的做法包括:帮助患者
正视现实,接受目前处境;教患者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如患
者认为“我是个残疾人,没有用”的属错误信念,向患者介绍“身
残志不残”的例子,如张海迪等,使患者产生“残疾人不等于无用,
残疾人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正确的信念。向患者介绍成功病
例,激励患者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姿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
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告诉家人要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
通交流,同时告知患者他们生存会给家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是家
人的需要及期盼,使其产生“我虽然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但家人还是很关心我的,我一定不要让他们失望”的正确信念。
3.4 实施心理疏导
3.4.1 依赖退化心里 向患者讲解伤残的性质及预后,反复强调
康复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并耐心的指导、协助其进行康复功
能锻炼,及时提供其功能恢复的良性信息,鼓励患者持之以恒积极
按计划锻炼,努力做到生活自理,减少家人负担。
3.4.2 迫切心理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要真诚和蔼,
详细讲解要使功能障碍的肢体恢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康复过程,
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使得其反,鼓励其要充满信心,耐心、努力
的进行康复训练,医务人员会给予指导、支持,帮助患者恢复最大
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3]。
3.4.3 抑郁、悲观心理 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鼓励患者
说出心中的苦恼与烦闷,要真诚的理解和接受患者的心理感受,使
其产生共鸣和被理解,增强其自信心,改善情绪障碍。此外,向患
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使其了解解决困难的办法和途
径,增强重返社会的信心。
3.5 心理护理贯穿于全程护理 心理护理运用于康复训练协助作
好患者的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可促进血液循
环防止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给患者按摩下肢,
活动膝踝关节避免足下垂,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训练方法和技
能,帮助改变异常心理和行为[4]。
3.6 利用社会支持 截瘫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均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需要社会的
支持、家庭的关怀和帮助,若能充分利用保障支持系统对残障患者
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5]。(1)要说服其亲属体谅和理解患者
的各种负性的心理反应,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关心和照顾;(2)与
单位领导、同事沟通,倡导其单位领导、同事关心和同情患者的同
时适当给予经济支持,帮助患者渡过困难时期;(3)全社会的关心、
支持与帮助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十分重要,提倡尊重残障者的社会风
气,给他们送温暖,献爱心,使他们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勇敢地面对
自身残障。
4 结果
本组39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心理康复护理后,所有患者在
出院时均表现出自然平和的心态,心理障碍较入院前明显减轻,心
理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5 讨论
外伤性截瘫患者多为青壮年或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原来对生活充
满信心,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患者及家属均难于接受,心理上会出
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
者的情绪反应,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鼓励、安慰
患者,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过
程中要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基础为程序,对患者实施全身心
整体护理。虽然截瘫患者身体上终生残疾,但心理康复护理一定要
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心理上及时的调整自我,摆脱精神折磨,获得心
理上的完全康复。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患者,寻求社
会的支持,给予必要的物质资助,使患者有勇气、有信心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54.
[2] 刘晓华,李泽辉.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实
践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7):1888-1889.
[3] 古丽努尔·胡赛音,巴哈尔古丽·阿不力孜.16例截瘫患者
的临床观察与心理护理[j].地方病通报,2007,22(6):103
[4] 李占琼,王艳书,赵媛,等.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j].四川
生理科学杂志,2010,32(3):128.
[5] 袁立波,金福霞.28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j].医药世界,2007,8(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