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场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高海拔校正

合集下载

我国完成高海拔空气间隙冲击放电试验研究

我国完成高海拔空气间隙冲击放电试验研究

我国完成高海拔空气间隙冲击放电试验研究
佚名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所属北京华天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在西藏完成了海拔5000米空气间隙冲击放电试验研究,这在世界尚属首次。

【总页数】1页(P32-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2
【相关文献】
1.高海拔地区500kV单回输电线路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J], 邓慰;孟刚;陈勇;张瑞;霍锋
2.±500kV同塔双回线路杆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J], 赵林杰;黎小林;孙昭英;李锐海;吕金壮;赵宇明;丁玉剑
3.高海拔V形绝缘子串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J], 陈磊;李明
4.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5 m棒-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J], 马义刚; 刘磊; 王卫; 刘世增; 郭纯海; 文文; 赵贤根
5.高海拔典型空气间隙直流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J], 李小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压直流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海拔校正导则

高压直流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海拔校正导则

高压直流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海拔校正导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高压直流工程中,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是评估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绝缘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

外绝缘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

外绝缘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A.0.1 外绝缘放电电压试验数据应以海拔高度0m的标准气象条件下给出。

A.0.2 外绝缘所在地区海拔高度高于0m时,应校正放电电压。

所在地区海拔高度2000m 及以下地区时,各种作用电压下外绝缘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U(P H)可按下列公式校正:式中:U(P0)——海拔高度0m时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kV);k a——海拔校正因数;m——系数;H——海拔高度(m)。

A.0.3 系数m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于雷电冲击电压、空气间隙和清洁的绝缘子的短时工频电压,m应取1.0;2 对于操作冲击电压,m应按图A.0.3选取。

图A.0.3 各种作用电压下的m值a-相对地绝缘;b-纵绝缘;c-相间绝缘;d-棒-板间隙(标准间隙)注:对于由两个分量组成的电压,电压值是各分量之和。

附录B 架空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用风压不均匀系数B.0.1 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用风压不均匀系数可按式(B.0.1)计算,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为90°时几种风速下的风压不均匀系数可按表B.0.1所列数值确定。

式中:α——风压不均匀系数;v——设计采用的10min平均风速(m/s),当风速大于20m/s时采用20m/s;θ——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

表B.0.1 风压不均匀系数附录C 操作过电压下线路绝缘闪络率的计算方法C.1 按线路操作过电压预测幅值分布进行计算C.1.1 该方法计算可把线路分为m段,可由数值计算得出每一段的操作过电压分布。

各段线路n个绝缘并联时的闪络率P n可按式C.1.1-1计算,单个绝缘闪络率可按式(C.1.1-2)计算。

式中:P S——单个绝缘闪络率;F(u)——过电压的概率密度;P(u)——过电压u作用下绝缘的闪络概率。

C.1.2 某一相的全线闪络率P m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 i——第i段的单相n个绝缘并联的闪络率。

C.1.3 单回线路绝缘子串为Ⅰ串时,三相的全线总闪络率P Z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1和P2——在风的作用下导线靠近杆塔的两相的全线闪络率。

海拔2500 m地区±800 k V特高压阀厅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海拔2500 m地区±800 k V特高压阀厅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海拔2500 m地区±800 k V特高压阀厅空气间隙操作冲击
放电特性
马旭东;包正红;耿江海;张成磊;李渊;丁玉剑;蒋玲;王生富
【期刊名称】《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年(卷),期】2024(45)3
【摘要】为准确获得2 500 m海拔以上的±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端阀厅的内部设计尺寸(汉语是半句话,用句号不太合适,请作者检查)。

本文在2 500 m海拔的西宁高海拔试验基地,采用升降法开展了相间和相对地间隙的放电特性试验,得到了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并给出了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拟合公式。

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间隙类型决定其放电特性曲线的增长率的不同,电极上均压球电极曲率半径的增大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操作耐受能力,而针对同一种空气间隙来说,正向操作冲击电压施加的电极部位不同会直接导致放电特性曲线的不同。

【总页数】10页(P88-97)
【作者】马旭东;包正红;耿江海;张成磊;李渊;丁玉剑;蒋玲;王生富
【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青海省高海拔电力研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
【相关文献】
1.2400 m海拔下换流站阀厅内金具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放电特性
2.云广±800 kV 直流线路仿真塔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3.高海拔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放电电压校正
4.±800kV直流线路杆塔塔头空气间隙的直流叠加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5.海拔2200 m地区正极性操作冲击下大直径球-板间隙放电统计时延特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00kV直流输电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D08-1961

±800kV直流输电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D08-1961

different tower width
目前±800 kV 向上线已由原来的 2 071 km 调整 为 1 935 km,基于新的直流线路长度及可能采取的
直流系统谐振抑制方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
所对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的沿线过电压水平
进行了仿真研究,此时非故障极线路最高过电压幅
值为 1 395 kV[3-4]。
1.2 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 为获得 50%冲击放电电压与 V 型串塔头最小
间隙距离的关系,通过改变绝缘子串之间的横担长 度以及 V 型串每边的绝缘子串长度,从而改变导线 到横担和塔身的间隙距离,对塔头空气间隙进行正 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试验,求取不同距离下的 50%放电电压值并观察放电路径。放电路径见图 2。
第 32 卷 第 22 期 2008 年 11 月
文章编号:1000-3673(2m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M853 文献标志码:A
Vol. 32 No. 22 Nov. 2008
学科代码:470·4034
±800kV 直流输电工程空气间隙 放电特性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
2
4
6
8
10
空气间隙距离/m
图 5 直流线路杆塔空气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特性
关键词:±800 kV 直流输电;空气间隙;放电特性;间隙 距离
0 引言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拟建的±800 kV 输电线路, 直线杆塔采用了 V 型绝缘子串的悬挂方式,操作冲 击放电特性有可能成为间隙距离选择的控制因素。 本文介绍了±800 kV 输电线路直线塔空气间隙放电 特性的试验研究成果,结合±800 kV 向家坝—上海 (向上线)和锦屏—苏州(锦苏线)线路最大操作过电 压的仿真结果,推算了这 2 个直流工程输电线路杆

高海拔地区接触网空气绝缘间隙海拔修正方法研究

高海拔地区接触网空气绝缘间隙海拔修正方法研究

摘要:对于我国西南、西北部平均海拔较高地区的电气化铁路,海拔是影响接触网外绝缘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外绝缘设计不当,过小必将发生闪络或者击穿事故,过大则使隧道断面增加,投资浪费。

本文通过科学合理地对高海拔进行了分级分类,全面分析了IEC 、国标、行业标准和实验数据中的外绝缘海拔修正方法,并就高海拔条件下接触网空气绝缘间隙选择提出建议,同时也对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出了建议方向。

关键词:高海拔;铁路;接触网;绝缘间隙中图分类号:U22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8686(2019)02-025-03唐伟1,李良威2高海拔地区接触网空气绝缘间隙海拔修正方法研究(1、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气化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四川成都610031)10.13572/ki.tdyy.2019.02.008我国最大的四个高原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西南、西北部,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建设电气化铁路网。

该地区修建铁路平均海拔较高,随着海拔增高,气压和温度都将下降,相对空气密度减小,空气间隙和绝缘子的外绝缘放电电压随之下降。

而对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如果外绝缘设计不当,过小必将发生闪络或者击穿事故,过大则会使隧道断面增加,造成投资浪费。

因此,隧道内接触网电气绝缘间隙的选择,既是确保电气供电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隧道净空高度及工程投资的重要参数。

目前,在进行接触网电气绝缘间隙高海拔外绝缘校正方面,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标准众多,但迄今仍没有科学、统一的海拔分级标准,导致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参数杂乱、同类型设备序列众多、规格型号不统一,通用互换性较差,本文将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对高海拔外绝缘校正计算方法和范围,提出合理的分类设计思路,对接触网空气间隙修正系数提出可行、有效建议,旨在方便工程设计,有利于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有利于增强设备的统一性和通用性,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空气间隙冲击耐受特性和海拔修正研究

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空气间隙冲击耐受特性和海拔修正研究

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空气间隙冲击耐受特性和海拔修正研究为了化解我国能源和电力需求分布不均衡的矛盾,“西电东送”成为我国电力发展战略中优先推行的重点,以满足我国东部庞大的电力需求,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连接东西部的输变电工程势必要经过西部高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输变电工程的外绝缘特性与低海拔地区有所差异: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与大气参数密切相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密度、温度和湿度这三个主要的大气参数都将发生改变,三者共同作用下,空气的绝缘强度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因此,设计高海拔地区进行输变电装置时,必须对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冲击耐受特性和气体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我国众多学者已经对500kV、800kV及1000kV等各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的外绝缘特性展开了研究,但是对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典型空气间隙冲击耐受特性这一领域的研究极少,也没有根据实地试验数据得出通用的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空气间隙放电电压修正方法,而目前常用的海拔修正方法大都适用于海拔2000m以下,缺乏更高海拔地区的试验数据支持。

基于此,本文分别在武汉(海拔23 m)、西宁(海拔2254 m)、大武(海拔3742 m)三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地点以500kV变电站典型空气间隙为研究对象,根据空间静电场仿真选择8m长的母线,根据500kV变电站过电压仿真及分析选择0.4的相间电压分配系数,对500kV变电站内典型的二分裂导线.门型架、均压环.门型架这两种相地间隙展开操作和雷电冲击试验,同时,对二分裂导线-二分裂导线、均压环-均压环这两种典型的相间空气间隙主要展开电压分配系数a=0.4的操作冲击试验,试验间隙长度在2m-9m的范围内,以此来研究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典型空气间隙的冲击耐受特性及海拔修正方法,为我国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外绝缘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及技术参考。

通过对三个海拔高度不同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间隙距离一定的相-地空气间隙在操作和雷电冲击作用下其50%击穿电压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高度一定时,相-地空气间隙在操作和雷电冲击作用下其50%击穿电压均随间隙距离增大而增大,但相-地间隙的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具有明显的饱和趋势,而在本文的研究的间隙长度范围内(2m-6m),其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随间隙距离的变化基本成线性关系。

高海拔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放电电压校正

高海拔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放电电压校正

高海拔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放电电压校正发布时间:2021-05-14T11:46:00.32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期作者:李馨馨[导读] 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李馨馨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810000摘要: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导致高海拔带电作业所需安全距离增加。

为保障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的顺利开展,该文以750kV同塔双回直线塔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海拔为2000m、3000m和4300m地区开展了等电位人员—杆塔间隙以及分裂导线—地电位人员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分析海拔高度和作业人员姿态对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分析现有IEC标准中推荐的m参数法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现有方法不适用于海拔3000m以上地区带电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修正。

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参数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修正方法,可用于海拔3000~4300m地区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修正,同时给出了海拔2000~4000m地区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参考值。

关键词:带电作业间隙;高海拔;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校正0引言带电作业是目前输电线路运维检修中主要采用的方式,可有效地减小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目前在低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已普遍开展,但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的不断建设,许多已建和在建的输电线路都经过高海拔地区。

以青藏联网工程为例,很多线路途经地区的海拔高度都超过3000m,有些线路海拔高度甚至高于5000m。

对于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下降,使得同等距离下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要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增加。

为保证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研究高海拔地区空气带电作业间隙放电特性并选用合适的放电电压校正方法,进而确定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

在海拔高度对电力系统外绝缘放电特性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品布置
表1 试验装置与模拟试品的主要尺寸及参数
电科院高压大厅(43 m×30 111×26.5 in) 50
3 600 kV、180 kJ冲击电压发生器,可产生+250/2 500妒的 标准操作波
长10 in,直径110 mm,两端装屏蔽环 长10 m,由4根西34 mm镀锌铁管组成的分裂导线(分裂问 距为170 mill),两端装屏蔽环 模拟钢构架高1.85 nl,模拟遮栏高1.8 m,二者相距2.5 m
将两地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实测值均 校正到标准大气条件下时,二地校正值的误差见表2。
技术与应用
宿志一等:换流站直流场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高海拔校正
27
表2标准大气条件下两地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误差
表2的统计表明,在海拔2 000 m以下时,为解决
工程问题可以使用GB/T 16927--1997引入的g参数 法修正不同海拔高度直流典型间隙的放电电压,也可 以使用DL/T 620--1997规定的校正方法修正放电电
和参数K为实测值。 DL/T 620--1997规定外绝缘放电电压按式(3)
校正
u=矿uo/£P
(3)
式中,‰为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kV;u为实际放 电电压,kV;6为相对空气密度,取实测值或查 DIMT 620----1997的附录表D1;日为空气密度校正系数, 对于操作冲击取H=1+0.009(11一h),空气绝对湿度h 取实测值或查DIMT 620---1997的附录表Dl;n为特性指 数,对于正极性操作冲击取n=1.12—0.121。,间隙距离 zi适用于1~6 rtl范围内。 2.2标准大气条件下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低海拔与高海拔模拟典型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 性的试验结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1。
姗枷



姗瑚啪


印 咖咖

啪瑚㈣
纩/ 压 /6
黝√ ∥电∥. ,7
/矿% ,,’ r,
y.,:/ t.,夕
仁。7 f
间隙距离S/m
o一硬母线一构架与遮栏(云南所,垂直);口一软母线一构架与遮栏【云南所,垂直); 6一硬母线一构架与遮栏(电科院,垂直);o一软母线一构架与遮栏I电科院,垂直l
年最小绝x,-J-湿度)2种方法。这2种方法各有其不足
万方数据

> 董
S 出 圈
罾 餐
么 ∥ ∥。
-,
∥77
1400 > 芒
S1206 出
墨1000



7/ /

间隙距离S/m
间隙距离S/m
(a)软母线一构架和遮栏间隙
(b)硬母线一构架和遮栏间隙
——电科院数据;——直接校正到安顾站数据;…-实测插值法结果
(b)硬母线一构架和遮栏间隙
。一电科院GB校正;口一云南所GB校正; A一电科院DL校正;x一云南所DL校正
图2标准大气条件下母线。构架和遮栏间隙的 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从图2看出,对于软母线一遮栏和构架这种典型 间隙布置,不同海拔高度得到的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 电压校正后的曲线是相当近似的;而对于管母线一遮 栏和构架这种典型间隙布置,小间隙时不同海拔高度 的试验结果相近,但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加,不同海拔 高度的试验结果差距会增大(间隙为4.2 ITI时放电电 压相差7%)。
2005年8月 第6卷第8期
电力 设备
Electrical Eauipment
Agu.2005 VOI.6 NO.8
换流站直流场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高海拔校正 寨
宿志一1,尚 涛2,王代荣3
(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085;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620; 3.西南电力设计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21)
计和通风式干湿温度计记录气压和干、湿球温度。为 使两地试验结果易于比较,尽可能选取较干燥的晴好 天气,保障试验期间天气的稳定,特别是每一间隙的
试验要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完成。 试验采用+250/2 500灿(电科院)或+200/
1 500炉(云南所)操作波进行,采用升降法求取50%放 电电压,每种工况放电次数为30一40次,间隙距离的试
·本文是贵州一广州-t-500 kV直流工程咨询项目“±500 kV贵广直流输电工程安顺换流站外绝缘设计与高海拔修正”的子课题之一。主 要工作人员还有李庆峰、梁宝生、李鹏、李明、陈磊、马仪、吴泽辉、龚天森、胡晓、余波等。
万方数据
26
电力设备
第6卷第8期
验范围确定为2—4.2 m。 1.3试验结果与分析
当换流站直流场设备空气间隙结构不同时,其操
作冲击击穿电压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葛州坝一南 桥(简称葛南)高压直流换流站和天生桥一广州(简 称天广)高压直流换流站以及国#1-直流工程换流站 (如美国太平洋联络线Sylmar站和IPP工程Adelanto 站等)直流场设备的布置情况,选取管母线一构架与 遮栏、软母线一构架与遮栏作为典型电极。
压。两种方法相比较,使用前者校正的误差较小。
2.3 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方法 2.3.1试验插值法
根据多个海拔高度试验结果的拟合曲线来确定
不同海拔高度的间隙放电电压。本次试验研究仅在
50 11"1-和1 970 In 2个海拔高度下进行,因此按实测插 值求取安顺换流站(海拔1 420 in,按1 500 m计算)
GB/T 16927.1—1997规定#1-绝缘放电电压可按 式(1)校正。
U=矿K”Uo
(1)
式中,砜为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kV;U为实
际放电电压,kV;6为相对空气密度,6=鲁·骂}鲁;
∥为湿度校正系数,K取决于试验电压类型,并为空
气绝对湿度h与艿之比h/6的函数(见GB/T 16927.1
图1模拟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从图1可见:①就母线对构架和遮栏的布置而言,母 线对构架和遮栏呈垂直布置,较平行布置时的正极性操 作冲击放电电压更低,如电科院试验软母线对构架和遮 栏呈垂直布置的试验数据(2 m以上)低于平行布置的数 据;②同样是母线对构架和遮栏呈垂直布置时,软母线对 构架和遮栏间隙的放电特l生曲线与硬母线对构架和遮栏 间隙的放电特f生曲线有一交叉点:电科院试验时交叉点 在间隙距离3.8 110-处,在交叉点以下时软母线的放电电 压低于硬母线的放电电压,3.8 m以上时硬母线放电电 压低于软母线的放电电压;云南所试验时交叉点则在 4.0 m处,其原因除试验的分散性外,可能与云南所使用 的管母线直径大(150 mm)有关。
万方数据
中图2);m和形为校正指数,其值可从它们与g参数
的关系曲线(见GB/T 16927.1中图3)中查得,仅适
用于海拔2 000 m以下。
GB/T 16927.1引入的g参数
g=UB/(500LBK)
(2)
式中,%为实际大气条件下的50%放电电压(测量或
估算值),kV;£为最小放电路径,m;相对空气密度8
经研究表明,无论是棒一板问隙,还是导线一塔间 隙,预加的直流电压都可以改善正极性操作冲击的绝 缘强度。因此,可用纯正极性操作冲击来确定换流站 直流场空气问隙的距离。由于空气间隙的正极性操作 冲击放电电压低于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因此本 文只对空气间隙的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进行研 究。此次试验主要是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电 科院,处在低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为50 m)高压试验大 厅完成的,同时结合云南电力试验研究所(简称云南 所,处在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为l 970 m)高压试验基 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高海拔验证,从而提出了高海拔 修正意见。
图5按直接校正法求取安顺换流站母线-构架 和遮栏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28
电力设备
第6卷第8期
从图5看出,当母线对构架和遮栏的间隙距离在 2~2.5 in范围内时,直接校正法与实测插值法的计算结 果相差较大,10%左右;当间隙距离大于3 in时,二者仅
相差5%;当间隙距离为4 ITI时二者误差可忽略不计。 安顺换流站直流场典型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
摘要:整理和分析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云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关换流站直流场典型电极的操作波放电特性模 拟试验数据,讨论了不同海拔高度下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校正方法。文章指出:可以根据IEC和国家标 准提出的g参数法以及文中得出的典型间隙公式确定海拔2 000m以下的换流站直流场的空气间隙。 关键词:换流站;直流场;空气间隙;操作冲击 中图分类号:TM721;TM852
1 不同海拔高度下操作冲击模拟试验
1.1试验装置与试品 低海拔和高海拔的直流场典型间隙操作冲击模
拟试验分别在电科院高压试验大厅(43 m X 30 m X 26.5 m)和云南所户外高压试验场(1000 m2)进行。 试验装置与模拟试品的主要尺寸及参数见表1。
试验地点 海拔高度/rll 试验装置 管母线 软母线 构架与遮拦 导线对地距离/nl

云南所户外高压试验场
1 970 3 600 kV、180 l【J冲击电压发生器,可产生 +200/1 500斗s的操作波 长9.6 in,直径150 inm,两端装屏蔽环 长10 In,由4根4,34 mm镀锌铁管组成的分裂
导线(分裂间距为170 mm),两端装屏蔽环 模拟钢构架高1.85 nl,模拟遮栏高1.8 in,二者
相距2.5 111 6
软母线与构架和遮栏平行(软母线在遮栏侧构架正上方); 软母线与构架和遮栏垂直(软母线最低点在构架正上方)。硬 母线只与构架和遮栏垂直(软母线最低点在构架正上方)布置
软、硬母线与构架和遮栏垂直(软母线最低点在 构架正上方)
1.2试验条件与试验方法 气象参数的测量,两地统一使用动槽式水银气压
母线一构架和遮栏间隙的放电电压见图3。实测插值
法虽不完善(如使用中未顾及不同试验地点的湿度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