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相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合集下载

空气间隙放电对于直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

空气间隙放电对于直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

空气间隙放电对于直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张婷;洪心;冉洪伟;张小亮【摘要】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具有节约输电走廊的优点,其空气间隙通常较小,会先于绝缘子闪络,因此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耐雷性能较易受到空气间隙放电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比较各种线路形式下空气间隙闪络前后输电线路雷电反击、绕击的耐雷性能,结果表明:考虑空气间隙闪络后,线路的绕击/反击耐雷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雷击闪络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对直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进行评估时,必须要考虑空气间隙闪络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6(049)006【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直流输电;同塔双回;空气间隙;耐雷水平【作者】张婷;洪心;冉洪伟;张小亮【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上海 201620;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 443133;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 443133;国网运行分公司上海管理处,上海201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63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及与大电网非同步互联等优势[1]。

中国主要的直流电压等级有±500 kV、±660 kV、±800 kV和±1 000 kV[2]。

根据国内外资料显示: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且随着额定电压的升高,雷击跳闸总数占故障总数的比例也在增加[3-8]。

雷击架空输电线路绝缘闪络后交流和直流系统的保护动作方式不同,因此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闪络特性与交流输电线路也有所不同[9]。

为了节省输电线路走廊,国内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多采用同塔双回布置[10-12]。

同塔双回直流塔身高,易遭受雷击,且极线布置方式、杆塔所处地形地貌、避雷线的保护角、极线电压等因素均会影响同塔双回直流线路防雷性能[13]。

杆塔设计形式不同,线路和杆塔间隙距离也不同,而杆塔的空气间隙距离对于直流输电线路的外绝缘十分重要,将会直接影响到直流输电线路的经济性与安全性[14]。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解析 常安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解析 常安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解析常安摘要: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为我国能源远距离输送的“大动脉”,承担着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不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任。

至2017年,我国已初步建成以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为主干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特高压技术发展已由建设和运维并举,逐步转变为线路精益化运维水平提升。

因此,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科学性成为电力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对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进行解析,为进一步深化特高压线路运维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解析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为高效解决当前我国电力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其运行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特高压线路在杆塔结构、导线选型、防雷配置、绝缘配置、防污要求、运行安全等方面与500kV线路有较大不同。

总体来说,1000kV线路杆塔高、绝缘子串长、吨位大、运行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因此深入解析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特性,创新线路运维方法,对提升运维效率、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尤为必要。

一、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具有电力输送容量大、通道地域环境复杂、线路距离长、通道气候复杂多样等特性,导致线路容易受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出现运行能效降低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故障影响线路运行安全。

且特高压线路跨越山区、河网等多种地形,“微地形、微气象”等情况普遍存在。

因此,自然气象等环境因素给线路维护造成极大困难,易造成线路故障发生[1]。

二、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特性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故障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风偏故障。

在不同地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杆塔高度较高、绝缘子串较长的特点,容易造成风偏放电故障;二是覆冰故障。

鉴于特高压线路地域跨度大,经常穿过一些环境恶劣的冰害地段,进而容易出现覆冰故障;三是污闪故障。

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放电特性_霍锋

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放电特性_霍锋

0 引言
近年来 , 我国为发展高效能 、 低损耗的远距离 输电方式 , 通过关键技术科研攻关 , 建成投运了特 高压试验示范工程 。 为继续深入研究大容量输电方 式,国 网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于 2 0 0 8年开始进行特高 压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研究 , 针对系统过电压 、 外绝 缘 、 电磁环境 、 带电作业技术等专业方向开展了研 究工作 , 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 紧凑型输电技术通 过压缩三相导线相间距离 , 降低线路波阻抗 , 有效 增大了线路自然功率 , 特别适合大容量电能的远距 离输送 。 国外 , 意大利和美国分别开展过 1 0 0 0k V 和1 2 0 0k V 紧 凑 型 输 电 技 术 研 究 工 作, 但 由 于 分 别采用的软索横担拉线塔和拱形自立塔结构与我国 提出的塔型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 且串型结构和应用 的海 拔 高 度 与 我 国 1 0 0 0k V 紧凑型线路的差异也
很明显 , 所以国外特高压紧凑型线路研究经验不能 直接应用 于 我 国 。 本 文 针 对 1 0 0 0k V 特高压紧凑 型自立式 杆 塔 外 绝 缘 特 性 及 绝 缘 配 合 设 计 进 行 研 究 , 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全尺寸特高压紧凑型塔窗放 电特性试验 , 并结合过电压研究结论提出了不同海 拔高度的安全间隙设计值 , 对指导我国今后特高压 工程设计和提高我国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采用软铜带良好接地 。 / 根据 G 高电压试验技术》 B T1 6 9 2 7. 1-1 9 9 7《 的试验方法 , 在 该 试 验 中, 采用升降法求取5 0% 放 操作冲击加压4 雷电冲击加压2 电电 压 , 0 次, 0
1 8 7 6
高电压技术 H i hV o l t a eE n i n e e r i n g g g g

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仿真分析

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仿真分析

第35卷第3期电网技术V ol. 35 No. 3 2011年3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Mar. 2011 文章编号:1000-3673(2011)03-0020-06 中图分类号:TM 712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41 000 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仿真分析杜丁香,周泽昕,李岩军,李仲青(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Simulation Analysis o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1000kV AC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on the Same TowerDU Dingxiang, ZHOU Zexin, LI Yanjun, LI Zhongqing(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2, China)ABSTRAC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the 1 000 kV AC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on the protective relayings, a simulation system is built in the 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 to perform related simulative tests. The principal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ove-mentioned transmission lin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 000 kV AC sing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ose of 500 kV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ollowing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kinds of ultra high voltage AC transmission lines, i.e., the influence of mutual inductance, harmonic content, attenuation time of aperiodic component, charging current, restore voltage and current level under high resistance grounding fault, are performed. In the viewpoint of the influences on protective relayings,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 000 kV AC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s on protection devices are analyzed. The mutual inductance of 1 000 kV AC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influences the accuracy of protection zone of grounding distance protection; the inter-harmonics in fault current and the attenuation time of aperiodic component influence the quick-action ability of protective relaying; for high resistance grounding fault the decrease of fault current influences the sensitivity of protective relaying. Thus, the manufacturers of protective relayings should research thes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epth and improve their products.KEY WORDS: 1 000 kV ultra high voltage (UHV) power transmission;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protective relayings;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摘要:为研究1 000 kV同塔双回输电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需要首先对其电气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相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相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 9 1 3 。 试验 全 尺 寸 塔 头 、 及金具组装形成 [ 导 线、 绝缘
金具等试品组装成型后 , 即形成如图 1 所示试验 子、 杆塔试品 。 2. 2 模拟档距中央相间试验 模拟档中央相间试验时 , 分别进行了 1 2 分裂和 1 0 分裂两种结构 导 线 试 验 。1 2分裂导线分裂间距 3 5 0mm, 1 0 分裂导线分裂间距 4 0 0 mm。 由于无挂 点联结 , 导线 无 悬 垂 角 , 为 直 线 型。 直 线 部 分 长 2 0 两侧设计弯弧 , 防止端部异常放电 。 试验 时 利 用 m, 长串复合绝缘子分别将两根导线平行吊装于门型塔
7 8] 。 行气象修正 [
每次 试 验 前 后 分 别 对 温 度 、 湿度和气压3个参 数进行测量 , 取各参 数 的 平 均 值 作 为 本 次 试 验 数 据 的气象条件 。
图 1 塔窗内相间试验整体试品 F i . 1 F u l l s c a l e t o w e rh e a da n d i n s u l a t o r s t r i n s f o r t e s t g g
) 。 基金资助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2 0 0 8 D F R 6 0 0 1 0 P r o e c tS u o r t e db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o e r a t i o nP r o e c ti nS c i j p p yI p j )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2 0 0 8 D F R 6 0 0 1 0 . g y(
: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l e a r n f l a s h o v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a s e t o h a s e a i r a s f o r 1 0 0 0k V UHV A Cc o m a c t t r a n s p p g p p , m i s s i o nl i n ea n dt og e ta l lk i n d so ff l a s h o v e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p a r a m e t e r s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s w i t c h i n v e r v o l t a e go g , w h i c hs u l h et e s td a t af o rp h a s e t o h a s ei n s u l a t i o ng a e s i n t h es w i t c h i n m u l s et e s to np h a s e t o h a s e p p yt p pd g gi p p a i r a sw a sc a r r i e do u tw i t ht h e f u l l s c a l eUHVc o m a c t t o w e r . T h es t a n d a r ds w i t c h i n i m u l s e t e s t sa n d1 0 0 0μ s g p p g p , a n ds e v l o n a v e f r o n t s w i t c h i n i m u l s e t e s t sw e r e c a r r i e do u tb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o f c o n d u c t o r t o c o n d u c t o r a s gw g p y g p e r a l i m o r t a n t c u r v e s f o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e c t sd e s i nw e r eo b t a i n e d .T e s t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a v e r a ef l a s h o v e r p j g g v o l t a eo f c o n d u c t o r t o c o n d u c t o ra i r a s i nt h em i d d l eo f s a n i s3. 9% h i h e r t h a nt h a to f r i n t o r i n i r a s i n g g p p g g ga g p , , t h e t o w e rw i n d o w.W h e n s0 . 3 3 0 . 4a n d0 . 5 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f l a s h o v e rv o l t a ea n d sa r o x i m a t e l l i n e a r . αi αi g p p y :UHVc ; ; ; K e o r d s o m a c t t r a n s m i s s i o nl i n e l o n a v e f r o n t i m u l s ev o l t a e e x t e r n a l i n s u l a t i o n s w i t c h i n v e r p gw p g go yw ; ; v o l t a eo fp h a s e t o h a s e i n s u l a t i o nc o o r d i n a t i o n s a f eg a s g p p

1000kv线路空气间隙距离选择

1000kv线路空气间隙距离选择



1200
2.5


1100
2.8


1100
2.7
2.9

2.4 讨论 如果沿用中国 500kv线路设计的方法,
配合系数k=1.4[5],则 H=500m,要求空气 间 隙 放 电 电 压 u50.1.r = 1.4×1.063un.m = 1.488un.m = 1337kv,要求d =3.1m;H=1000m, u50.1.r=1.4×1.131un.m=1.583un.m=1422kv,要求 d=3.3m,均较大。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 线路 绝缘 间隙 距离
1 前言
特高压(UHV)线路杆塔空气间隙距离 选择是线路绝缘配合的重要内容。
UHV 线路空气间隙距离的合理选择,既 影响 UHV 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又影响杆塔 的大小和建设费用。它的研究为 UHV 输电 线路工程设计提供基本技术参数和技术依 据。
UHV (1000kV)线路在我国是第一次 建设,在世界上也仅有前苏联和日本两个国 家有。前苏联 UHV 线路最高运行电压为 1200kV,和我国的 1100kV 不同。前苏联 UHV 线路操作过电压较高,所选的空气间隙距离 也较大。日本 UHV 线路为同塔双回线路, 和我国晋东南-南阳-荆门的 UHV 单回线 线路不同。
u50.1.r=1.119×1.202×1.05un.m
=1.412un.m=1268kv 2.2 间隙距离选择
特高压真型塔边相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电
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见图 1。放电电压试验 值和要求值的比较见表 2。
D=2.7m , 工 频 放 电 电 压 试 验 值 u50=1186kV ,大于H=500m的工频放电电压要 求 值 u50.1.r;D=2.9m, u50=1240kV , 大 于 H=1000m的u50.1.r;D=3.1m, u50=1342kV , 大 于H=1500m的u50.1.r。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共廊水平间距研究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共廊水平间距研究
由 于 1000kV 共 廊 段 . 导 线 相 序 对 电磁 环 境 具 有 一 定 影 响 ,本 文 分 2种 导 线 相序 布 置 方 式进 行 分 析 ,如 图 2—3所 示 。
相序 l
40

31.2
尺 寸 (1TI) d
32.8 33.2
● c
● A
20
Hl
42.8
型 号
1分 裂数
分 裂 间距 (mm)
地 线 型 号
悬垂 串型 式
JL1/G1A ·630/45
8 4o0 JLB20A-185 I串
lo0OkV 交 流 双 回线 路 与 1o00kV 交 流 双 回线 路 交错 排 列 时 平 :
行 间 距 L2=d/2+d/2+L+f·sin ̄l+l·sin0+A=64m.(代 表 档 距 400m 时 )。
● c
● ^
2O
图 3 相 序 2布 置 示 惹 图
3.1工频电场强度计算分析
根 据 设 计 规 范要 求 10o0kV 交 流 双 回 线路 导 线 至 地 面 的 最 小 距 离非 居 民 区为 21m。居 民 区 为 25m,本 文 设 定 导 线 最 小 对 地 高 度 取 21—29m。平 行 距 离 取 50~l00m 范 围进 行 计 算 分 析 计 算 结 果如 表 3~4。
H2 H3
39.1 19.4
根 据 上 述 设 定条 件 。本 文从 电 气 安 全 距 离及 电磁 环 境 方 面 着手 ,讨论 共廊 段 最 小水 平 间距 。
2 电气安全距 离方面
图 2 相序 1布置示意图 相序 2
(1O00kV架空输 电线路设计规 范}(GB50665-201 1)中规定 , 1000kV 架 空输 电线路 与电 力线平 行最 小水 平距 离限值 如 下 :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间隙的放电机理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间隙的放电机理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间隙的放电机理摘要:众所周知,高压直流线路,具备电压高、电场强大等特点。

为了保证高压带电作业安全进行,有关部门必须对带电作业进行相关的研究与调查,在相关的技术上取得突破,保证进行作业人员的安全。

高压带电作业目前已经成为输配高压电线路、改造、检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高压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组合间隙放电特性是确保高压工作者的安全关键依据。

为了确保高压线路正常运转、高压带电工作者的安全工作,对高压带电作业组合间间隙放电原理进行相关研究必不可少。

本篇文章将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通过实验的数据与结果,分析高压带电工作者进入工作时的电位与电场的分布情况,组合间间隙的放电特征。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间隙;放电机理引言:在当下社会,我国国家电网建设快速建设与发展,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不断扩大。

为给这些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有关部门需要进行具体的实践,得出有效的数据计算,对特高压带电作业进行科学性的研究。

目前的特高压带电作业是采用等电位工作原理的,高压工作者必须通过绝缘工具进入导线与其处于同一电位。

原因是由于高压线塔高,工作者不能进行地电位进行工作。

在高压带电工作者进入等电位的工作过程中,人体会对空气间隙的绝缘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使得空气间隙的绝缘性能强度降低。

本文就是对出现的高压放电机理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高压工作者进入带电作业等电位的方式由于我国当下的特高压输电线的线塔高,高压电塔所处的环境不同等问题。

因此,工作者进入等电位的工作方式有塔上硬梯、地面吊篮、塔上吊篮、塔上软梯等。

采用上述几种方式进入电塔的过程中,高压带电工作者应根据方法的不同,考虑不同的工作方式。

当采用塔上吊篮、塔上软梯、塔上硬梯进行工作时,工作者处于高压导线与电塔架构之间时,应充分考虑组合间隙的位置。

如果工作者想要从塔窗外进入时,那么应当采用地面吊篮的方法,可以忽略组合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 涛 , 霍 锋 , 万启发 , 谢 梁 , 叶奇明 (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 4 3 0 0 7 4
摘 要 : 为了解 1 获得相间空气间 隙 在 模 拟 操 作 过 电 压 条 0 0 0k V 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相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 为相间绝缘间隙提供试验支撑 , 利用全尺寸特高压紧凑型 塔 窗 , 进行了塔窗内导线相间空气 件下的放电特性参数 , 间隙操作冲击试验 。 并模拟档距中央的导线相间间隙 , 进行了标准操作冲击 、 1 0 0 0μ s长 波 前 操 作 冲 击 放 电 特 性 试 分 析 了 不 同 电 压 分 配 系 数α 时 长 波 前 操 作 验研究 。 通过试验获得了多条重要的相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 , 冲击电压相间放电特性的差异 。 研究结果表明 , 模拟线路档距中央相间 ( 导线对导 线 ) 放电电压平均值较塔窗内相 环对环 ) 放电电压高 3. 放电电压与电压分配系数关系接近线性 。 间( 9% 。 3 3、 0. 4 和 0. 5时, α 取 0. 关键词 : 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 ; 长波前冲击电压 ; 外绝缘 ; 相间操作过电压 ; 绝缘配合 ; 安全间隙 中图分类号 : TM 7 2 3; TM 8 5 5; TM 8 5 3 文献标志码 : A ( ) 文章编号 : 1 0 0 3 6 5 2 0 2 0 1 1 0 8 1 8 5 0 0 7
] 9 1 3 。 试验 全 尺 寸 塔 头 、 及金具组装形成 [ 导 线、 绝缘
金具等试品组装成型后 , 即形成如图 1 所示试验 子、 杆塔试品 。 2. 2 模拟档距中央相间试验 模拟档中央相间试验时 , 分别进行了 1 2 分裂和 1 0 分裂两种结构 导 线 试 验 。1 2分裂导线分裂间距 3 5 0mm, 1 0 分裂导线分裂间距 4 0 0 mm。 由于无挂 点联结 , 导线 无 悬 垂 角 , 为 直 线 型。 直 线 部 分 长 2 0 两侧设计弯弧 , 防止端部异常放电 。 试验 时 利 用 m, 长串复合绝缘子分别将两根导线平行吊装于门型塔
1 8 5 0
高电压技术 第 3 7卷 第8期 2 0 1 1年8月3 1日
,V H i hV o l t a eE n i n e e r i n o l . 3 7,N o . 8,A u u s t3 1, 2 0 1 1 g g g g g
1 0 0 0k V 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相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
: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l e a r n f l a s h o v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a s e t o h a s e a i r a s f o r 1 0 0 0k V UHV A Cc o m a c t t r a n s p p g p p , m i s s i o nl i n ea n dt og e ta l lk i n d so ff l a s h o v e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p a r a m e t e r s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s w i t c h i n v e r v o l t a e go g , w h i c hs u l h et e s td a t af o rp h a s e t o h a s ei n s u l a t i o ng a e s i n t h es w i t c h i n m u l s et e s to np h a s e t o h a s e p p yt p pd g gi p p a i r a sw a sc a r r i e do u tw i t ht h e f u l l s c a l eUHVc o m a c t t o w e r . T h es t a n d a r ds w i t c h i n i m u l s e t e s t sa n d1 0 0 0μ s g p p g p , a n ds e v l o n a v e f r o n t s w i t c h i n i m u l s e t e s t sw e r e c a r r i e do u tb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o f c o n d u c t o r t o c o n d u c t o r a s gw g p y g p e r a l i m o r t a n t c u r v e s f o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e c t sd e s i nw e r eo b t a i n e d .T e s t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a v e r a ef l a s h o v e r p j g g v o l t a eo f c o n d u c t o r t o c o n d u c t o ra i r a s i nt h em i d d l eo f s a n i s3. 9% h i h e r t h a nt h a to f r i n t o r i n i r a s i n g g p p g g ga g p , , t h e t o w e rw i n d o w.W h e n s0 . 3 3 0 . 4a n d0 . 5 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f l a s h o v e rv o l t a ea n d sa r o x i m a t e l l i n e a r . αi αi g p p y :UHVc ; ; ; K e o r d s o m a c t t r a n s m i s s i o nl i n e l o n a v e f r o n t i m u l s ev o l t a e e x t e r n a l i n s u l a t i o n s w i t c h i n v e r p gw p g go yw ; ; v o l t a eo fp h a s e t o h a s e i n s u l a t i o nc o o r d i n a t i o n s a f eg a s g p p
2 试验试品及布置
2. 1 塔窗内相间试验 模拟 1 0 0 0k V 单回紧凑型线路塔窗内相间试 验, 采用 1 钢管直径 3 2 分裂硬导线 。 导线长 2 0m, 0 分裂间 距 取 3 在塔窗 5 0 mm。 由 于 导 线 自 重 , mm, 内挂点两侧导线 具 有 下 垂 。 设 计 单 位 建 议 , 考虑一 。V 型 串 和 中 直 般情况 , 导线悬垂角可设计为1 0 ° 串采用结构高度为 9. 7 5m 的1 0 0 0k V 复合绝缘子
1 相间试验方法
塔窗 内 相 间 试 验 , 首先将全尺寸特高压紧凑型 塔窗和三相 V 串 悬 挂 布 置 于 门 型 塔 上 , 采用5 4 0 0 / k V 5 2 7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3 6 0 0k V 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标准操 作冲击电 压 进 行 试 验 。 根 据 相 间 各 相 施 加 电 压 极 性, 从两套冲击电压 发 生 装 置 分 压 器 分 别 引 出 正 负 , 极性电压 , 接至 塔 窗 内 某 两 相 V 串 “ 导体” 施加于
1 3] 。 两国相间距离设计差异明 显 [ 相间距仅为 1 3m,
0 引言
我国 1 0 0 0k V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 为继续深 入 研 究 大 容 量 、 低 损 耗 输 电 技 术, 投运后 , 推进我国后续特高 压 工 程 建 设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 院在 国 内 率 先 开 展 了 1 0 0 0k V 特高压紧凑型输电 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 。 紧凑型线路直线塔塔窗内相 相间距离较常规线路有明显减小 , 且 间无接地构架 , 如果出现导线不同期摆动时 , 相间距进一步缩小 , 易 发生相间闪络事 故 。 对 于 特 高 压 紧 凑 型 线 路 , 相间 绝缘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 所以 , 应开展相间放电特性 研究 , 确保相间绝缘 具 有 高 的 安 全 性 同 时 兼 顾 其 经 济性 。 在国外 , 如意 大 利 研 究 的 1 0 0 0k V 紧凑型软 索横担拉线塔导 线 倒 三 角 排 列 , 相间距为1 4. 5 m, 而美 国 研 究 设 计 的 1 2 0 0k V 紧凑型拱形自立式塔
7 8] 。 行气象修正 [
每次 试 验 前 后 分 别 对 温 度 、 湿度和气压3个参 数进行测量 , 取各参 数 的 平 均 值 作 为 本 次 试 验 数 据 的气象条件 。
图 1 塔窗内相间试验整体试品 F i . 1 F u l l s c a l e t o w e rh e a da n d i n s u l a t o r s t r i n s f o r t e s t g g
A i r a sF l a s h o v e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h a s e t o h a s e f o r g p p 1 0 0 0k VA CC o m a c tT r a n s m i s s i o nL i n e p
) 。 基金资助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2 0 0 8 D F R 6 0 0 1 0 P r o e c tS u o r t e db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o e r a t i o nP r o e c ti nS c i j p p yI p j )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2 0 0 8 D F R 6 0 0 1 0 . g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