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小说的语言风格(新)
浅析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

浅析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林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生活和情感为主,深受广大女性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林白女性文学的叙事特点、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她的个人风格。
叙事特点林白的叙事风格以细腻、繁复、情感化的文字著称。
她的小说情节多半集中在日常生活和情感交错的领域,平静而温馨,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将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发挥得生动真实。
例如,她的短篇小说《下雨的日子》中,描写了一对夫妻相依为命、在雨中遇难的故事。
小说情节不复杂,却通过林白娴熟的笔墨勾勒出生死交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此外,林白也常常借助回溯、双重叙事等手法来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氛围。
她写作中的叙事特点不仅让作品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对人物、情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情感表达林白女性文学还有一个鲜明之处,就是强烈的情感表达。
她擅长通过细节的描写、情感的体验,表现出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她的小说《摇篮》中,描写了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
在小孩不断哭闹的过程中,母亲慢慢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感受到了母爱得到回报的同时,也从小孩身上发掘出了母爱的真谛。
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女性、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林白女性文学的情感表达还体现在对当代女性心理的敏感度上。
她深刻描写了女性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之间的角力,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加关注和理解当代女性的心理需求。
主题意义林白的小说不止是一些情感的故事,更有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她对女性问题、生命意义、道德伦理方面的思考都贯穿在她的小说中。
在林白的小说《红灯笼》中,跋扈的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家庭关系成为小说的主题。
林白展现了家庭、亲情、权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究人性的复杂性和尊严的价值。
她的小说强调了人性的尊严和平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对正义和公道的期望。
总结总体而言,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独特,以情感化、细腻、繁复为主要特点,她的小说在叙事特点、情感表达、主题意义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论林白小说的诗化倾向

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这种散文化的诗性叙述 ,几 “
于女性 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 的大胆坦率的描写 ,
也使林 自成为 9 0年代大陆文坛上颇具争议性 的
一
乎粉碎了男性 审视视角建构起来 的小说 美学框 架, 中心主义和叙事性被消解了, 女人的命运故事
化作零星的碎片, 漫无边际地飘散在空气里 , 随手
名女作家。
林 白的小说 , 具有明显的诗化倾 向。 其小说 中
抓住一片都是一节诗性的片断 , 一篇短小的美文。
一
1 — 35
维普资讯
碎片缀连起叙事的结构 , 只有开头没有结尾 , 内在 旋律周而复始……” [ 。 ] 表面看林 白的小说 , 是发散型的结构 , 叙述分 散, 里面没有一个大的完整的故事支撑 , 只写了很 多的小的故事 ,这些小的故事就像 自由 蔓延 的枝 藤 , 自独立着 , 各 因果上没有牵连。 然而 , 不管他们 在表面上怎么蔓延伸展 ,深层意蕴把它们集结成 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 内在的主题是一致的。 这和散 文的“ 形散神不散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一个人的战争》 讲述的是关于女孩林多米 的 成长历程。小说记述 了多米成长过程 中许多大大
小说诗化的倾 向及其对表现女性主题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白小说 林
诗化 散文化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6 9 1 (06 o— 4 10 —4 020 )40
中图分类号: 0. I 7 2 4
“ 小说 , 可以说是由诗歌派生而来的。 经历 ’ 了漫长发展演变过程的小说 ,在艺术的表现形式
骗乃至失身 ; A的感情挫折 ; 和 最后嫁 给一位老 人 ……这些事件的出现 , 表面看来 , 既没有时间 、 空间上 的逻辑顺序 , 也没有情节上的因果关联。 它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赏析。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的一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
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年代里的生存与奋斗,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小说中,林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煎熬,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战争爆发后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中。
在战争的洪流中,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细腻,作者通过对细节的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年代里的生存与奋斗,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非常细腻动人,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里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里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煎熬,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林白 《过程》

林白《过程》林白是一位杰出的中国作家,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名著《过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讨论该作品的主题、内容、风格及其在当今读者认知中的影响。
《过程》讲述了一个人穿越自身无穷循环的过程。
它以文学特色和强烈的抒情手法描述了人们生活中的缠绵悱恻及挣扎。
主要人物,如宋书雅和李应,是一对寡妇与寡夫的经典情侣,他们的悲剧结局也是林白所描绘的社会背景的反映。
宋书雅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活出了自己的生活,但最终受到了李应的无情伤害和家庭压力,最终死去。
李应在苦痛中意识到最终的内心是多么虚空,他最终明白,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人这一生的经历本身,而是在于他们如何面对这样的痛苦,以及他们在悲伤中获得的成长。
该作品闪耀着林白浓郁的文学特色。
他擅长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抒发深刻的情感,其空灵的抽象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处理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他还在文本中运用了古典诗词的语言,结合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学,构筑出一种浪漫系统,使作品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过程》在时代流变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作品被20世纪以来的读者们迅速接受,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当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该作品描述的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使读者对对于人生的追求有了新的认知,而受尽折磨的李应给了人们一个坚定的榜样,表明不管身处何种困境,都不能让自己屈服,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总之,林白的名著《过程》给当代读者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思考,也激发了他们对自我发展和实现自由的渴望。
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背景也令人反思,无论悲剧与苦难似乎多么深沉,我们仍应有勇气坚持自我的价值,实现自由的梦想。
林白《妇女闲聊录》的叙事特色

林白《妇女闲聊录》的叙事特色作者:王庆国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4期【摘要】《妇女闲聊录》是林白由自恋的精神堡垒走向面边辽阔世界后的一部记录体长篇小说,它与林白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
文本中,林白将其作为小说家的话语权拱手让给了王榨村的一名普通农妇——木珍,她是文本的主体叙述者,她在完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随意散漫地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事物的述说构筑成文本的主体内容,于是一场“叙述上的革命”发生了。
【关键词】林白;《妇女闲聊录》;叙事视点;叙事结构“林白曾经被公认为是个人化写作的代表性作家,她定格在读者头脑中的印象是一位沉迷于自恋中的坦荡女性,她呵护自我的情感世界和自我的女性軀体,情感和性构成了她的小说世界的基本元素,她把情感和性精心扎成唯美的花朵,这种花朵封闭在她的自恋的精神堡垒里,也许过于脆弱,外面世界的风会把它吹得凌乱不堪。
——然而自恋中的林白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由《玻璃虫》到《万物花开》,林白在一点一滴地蜕变,她从个体幽闭狭隘的女性言说空间中慢慢地走了出来,她开始面对社会、面对底层进行敞开式的写作。
这种变化到《妇女闲聊录》达到顶峰。
《妇女闲聊录》让人有太多的震撼。
与《一个人的战争》等林白其他的作品中那种在窗帘遮蔽下的男性缺席的女性领地相比,《妇女闲聊录》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辽阔光明的世界”——溢满家长里短、飞短流长、芝麻绿豆的乡村王榨。
在这里,放肆的、不受任何教条羁绊的生活,张扬着原始的旺盛的生命力。
没有多少文化却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木珍,在碎语闲扯中让林白深刻地感受到乡野话语的活力和农民生活的趣味。
这开阔了她的视野,带给她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她的文学激情和对现实世界的兴趣,促使她尝试用一种新的小说形式写下《妇女闲聊录》,于是一场“叙述上的革命”发生了。
叙事风格的独特性《妇女闲聊录》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
首先,林白使用的不是书面语言,而是纯口语风格的“闲聊录”。
农村妇女木珍口头讲述自己和自己家乡的事情。
一个人的故乡与身体里的北流——论林白小说《北流》的文体与主题

繁复杂既保持原貌,又能舒服地进入一本书”①。也
就是说,林白在设计本书结构时,面临着如何处理
鲜活个体经验与“一本书”的完整性之间关系的问
题。如果说在以往的“私人写作”中,幽闭的个体
与完整而狭窄的世界 (房间) 相适应,那么当个体
的经验领域来到了向外开放的历史时空,个体与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写作方式对于读者的
确构成一种挑战,整部小说像作者用八年心血浇灌
的“意义迷宫”。也许,越是复杂的作品,就越需要
一种总体化的读解方案,将小说里纷繁芜杂的细节
重新结构成清晰的建筑。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将
《北流》 还原为一个具体总体,其中每一个局部的意
义都由其他部分来规定:所谓形式与内容、文本与
是为了解决小说的结构性难题而产生的结果。
戈德曼在论述小说文体学时曾指出:“事实上,
新南方写作·林白的《北流》
唯独根本的破裂将产生悲剧和抒情诗,而破裂的缺
乏,或者一种单纯的偶然的破裂将导致叙事诗或者
民间传说。” ④ 而小说则介于二者之间,是一种自我
在总体性危机中弥补裂痕的尝试。只有在一个完整
的世界中,自我的同一性才会产生,因而安顿素材
田。这个沧海桑田不仅仅是作为故事,也不仅仅是
作为叙事,而是作为一个人类的经验。” ⑨ 将自我的
经历作为一个人类的经验,铺散在故乡的田野之
上,《北流》 的结构或许可以被视为作者精心打造的
容器。借助这样的容器,作者试图在自己的私人经
验中重新寻找到一种连通历史的具体普遍性。因
此,形式的创新深刻关联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关联
体之间的矛盾就必然发生。在写作中,林白时常感
到叙事的困难:“觉得自己的叙事不好,故自我降低
大地如此辽阔——读林白《妇女闲聊录》

个普 通的农村妇 女木珍 的视 角讲述 了不同 的两个年 份王榨 这个
穷苦农村的世I亘 态 。 1 霉 作者则是 以一个倾 听者 和记 录者的角色出现
的 , 自己的话语权 完全交给 了木珍 , 将 以期呈现原生态 、 自然淳朴 的 农 村生活 、 乡间风俗。全书共有五卷一百五十 四段 , 这是一次容量极 大的写作 , 一次 底层人们 拥有话 语权 的 自由表 达 , 种直 面读 者 的 …
坦 诚宣泄 , 倾诉 者毫无顾 忌 , 所有 让人 觉得新 奇的事情 全被她 以平 常 的口吻说出 , 她愿意怎 么说 就怎么说 , 意讲 多少就讲多 少 , 愿 是一
次 畅所 欲言的表达 , 木珍通过最 朴素 、 最随 意的“ 闲聊” 呈现 出了一 ,
个 丰 富 多 彩 的 民间 世 界 。家 常 里 短 、 是 非非 、 米 油盐 、 嫁 葬 礼 , 是 柴 婚
准则 和价值 观念。作者有意 以一个旁观者 的角色看待这个 乡村 的世
这些看似 平常的事情 表达 出了更纯 真 、 更原 本的生 活意义 . 了装 少
饰 、 了 整理 , 生 百 态 , 活 五 味 尽 在 其 中 。“ 少 人 生 一个 普 通 的 劳动 人 民
事变迁 , 有加入 任何的道德评判。尽管这个村里 的男女关 系混乱 、 没
政治 意识 薄弱 、 几乎没有 法律观念 , 但这 些不影响人们 的正 常生活 ,
不仅如 此, 一些在人们看来 似乎不可理解 和原谅的事情在这 里找到
了合 法 性 。
开 口说话 了,而她一旦 开 口之后 ,我们发 现她的世界那 么丰富 、 生 动——其 中的事情 , 有些 我们过 去是 知道的 , 但并没 有给予 太多 的 注 意。”l i l 这是木珍在 随意地 跟我们说话 、 飞色舞地讲述她 们那个 眉 地方发生 的事情 。正如林 白所 想的那样 :我不 知道 , “ 忽然有一 天我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私人化小说创作特征探究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私人化小说创作特征探究作者:院志坤来源:《卷宗》2017年第34期摘要:林白是九十年代私人化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主体意识、孤独意识以及颠覆式的叙事手法三个层面对这一长篇小说进行解读,能够客观而深刻地揭示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私人化”小说;主体意识;孤独意识;颠覆式叙事手法私人化写作在当代文化语境的特殊关照下具有女性创作的个性化色彩。
“‘个人化写作’或‘私人化写作’,就其广义而言,是指那种疏离了统一的思想规范和艺术规范,以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创作为特征的一种写作方式。
……就其狭义而言,是特指90年代兴起的以表现女性的身体隐私和生活隐私为特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对这一创作现象的命名。
这一命名缘于对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他女作家类似作品的讨论。
”[1]“私人化”的创作以一种区别以往叙事文学的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创作出无论是在性别意识还是在性别特征上都极度放大加强的作品。
作为九十年代私人化创作的代表,林白的作品为我们剖析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色提供了有效的文本范式。
1 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在林白的私人化小说作品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
一方面,在创作倾向性别色彩通过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的宣扬得以突出。
另一方面,林白私人化创作中的对于个体生存意义以及生命经验的自觉的尊重意识要更为突出,描述的也更加细腻深入。
透过《一个人的战争》我们不难看出,林多米这个预先打上性别标签的存在就是作品所要叙述的主体,作品中其他的人物尤其是男性的存在都仅仅只是作为叙述的背景。
伴随着主人公由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性,作者在叙述中向我们展现了性别意识觉醒的特殊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滋生并激化的冲突、矛盾与困惑。
主人公对自我了解和把握的过程是从其对女性自身存在的认识开始的。
林多米的幼年是由一大堆生殖器模型所构成的“一幅多么奇怪的风景”,在那之后她带着惊恐和兴奋的心情一次次地窥视生孩子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被看做是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自我启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大学硕士生考试考查卷面纸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林白小说的语言风格分析摘要:20世纪90年代文坛,女性个体写作异军突起,林白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小说的代表,具有独特语言风格,将优雅华丽与明快通俗两种迥异的风格在作品中完美的展现。
关键词:林白风格语言平实藻丽变化林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用私语化的写作方式,回忆式的叙事方式相继发表了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回廊之椅》、《万物花开》、《守望空心岁月》、《子弹穿过苹果》、《妇女闲聊录》等。
以自己个性化的文字不断地探寻着女性的自我生命意识,在她的不断追寻实践中,她笔下的书写的文字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从感性华丽到朴素通俗,再到两种不同风格的完美融合。
“风格”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结构、形象、语言及其他表现手段。
其中语言是构成全部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语言风格是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总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也不是某一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特点。
[2]本文试从构成语言风格的各个方面对林白的小说进行分析,探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语体风格语言风格是交际参与者在主客观因素的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
各类语体运用语言的诸特点呈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是语体风格,语体风格是语言风格中的一种类型。
[2]林白在她的小说里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藻丽、优雅的文艺语体与简约、质朴的记录体风格。
1.藻丽、优雅的文学语体这种藻丽、优雅的语体表现在她大部分的小说里,如《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等。
林白针对女性自己的身体、情感、欲望以及性别经验进行个人化创作,由个人化写作使得它的作品带有主观抒情性及藻丽、优雅的诗化特征。
词汇使用丰富多彩,且篇章布局也是不拘一格,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段的使用,这些使得她的早期小说具有优雅和藻丽的语言风格。
2.质朴的记录语体林白2000年以后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在风格上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在她的记录体长篇小说《妇女闲聊录》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记录体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虽然属于文学语体,却与其他的文学语体不同,从特点上看,更像是谈话语体。
通俗易懂、质朴自然的语言,闲话唠磕式的叙述,很少有生动形象或具体可感的语言,更不用说修辞格的使用了。
二、语言风格林白的小说有着两种迥异的语言风格,由个人写作的“私语化”到走向社会的“社会化”创作,她的语言风格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一)藻丽、优雅。
藻丽,又叫华丽、绚丽、富丽、话梅,就是情丝丰富,情感浓烈,语音动听,辞采缤纷,艳丽绚烂,光彩夺目,生动形象,呈现出艳彩、新奇之美。
[3]林白擅长使用各种手段,使得它的文字生动细致,华丽而优雅。
如:1.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语言是林白作品的语言特点,藻丽、绚烂的语言在她的作品里随处可见,例如她在写求职不顺这件事时这样写道:(1)那中午是一块锐利无比的大石头,它一下击中了我的胸口,而我的胸口在这几年时间里已经从肉变成了玻璃,咣当一声就被砸坏了。
(《说吧,房间》)这段话描述林多米被解聘后的感觉,把石头阴冷、黑暗、坚硬和冷酷的质感,贴切形容出多米所受的伤害。
她擅长用一些方法将她的语言美化,比喻、夸张和排比是她常用的手段:①比喻林白在作品中很巧妙地运用比喻,比喻在她的文字里是用的最多的,也是她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林白的比喻常常是与夸张一起的,如:(2)姚琼披着长长的白发,穿一身雪白飘动的绸衣,袖口和裤腿被剪成凋零花瓣的形状,在转暗的灯光下,白色的姚琼幽灵般地从台侧第二道幕飞奔而出,一道惨白耀目的闪电照彻全场,姚琼在台上猝然站住亮相,像飞奔的瀑布突然凝结成冰柱,惊雷一停,姚琼愤怒地唱道:我是山上的大树——她黑色的眼睛闪出火光,火焰四溅,魔法般使全场人屏息良久。
我是山上的大树,姚琼尖厉的歌声像利剑寒冷地掠过剧场的屋顶,寒光闪闪,多年以后还停留在我的耳膜上。
(《一个人的战争》)(3)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高高飘荡,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洁净、高洁、无法触摸,而男性的美是什么?(《一个人的战争》)(4)在夜晚,瑶池就是卫生间,客厅就是银河。
河汉迢迢,咫尺天涯,"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依然相距很远"(不记得是哪国的民歌了,歌名叫《晒稻草》)。
银河就是银河,凡人跨它不过,我在房间里,她在卫生间那边,水声传来,惊心动魄。
(《玻璃虫》)例(2)这段文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描绘舞台上的影像,这些动词、名词都带有大量的附加成分,如“幽灵般地飞奔而出”,“惨白耀目的闪电”,“飞奔的瀑布”,“尖厉的歌声”;而且这些比喻的描写常常带着夸张的色彩,如“一道惨白耀目的闪电照彻全场”;“像飞奔的瀑布突然凝结成冰柱”;“尖厉的歌声像利剑寒冷地掠过剧场的屋顶,寒光闪闪”,这些比喻的运用营造出了一片震撼妖异的氛围。
例(3)一系列的形容词构成的比喻将“女性的美”比作“气流”和“玫瑰”,将抽象的美具象生动的展现。
例(4)的比喻更加精妙,“瑶池”和“卫生间”一个高雅一个低俗,“客厅”和“银河”一个狭小一个浩瀚,比喻与夸张的使用将环境和心理一起展露出来。
②排比(5)一个非婚怀孕的女人,一个需要隐瞒实情的人,一个只能独自忍受折磨的人,一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人,一个只能在别人的冷眼旁观之中的孤立无援的人,一个呼吸不到别人的空气照耀不到别人阳光的人,一个被正常的车速所甩出、被噪光所击中、被噪音所环绕、头重腿软恶心想吐的人,这个人的确就是异类。
(《说吧,房间》)(6)当时我常常一边抄稿一边哭。
我对着镜子抄稿,我看见我的眼睛大而飘忽,像一瓣花瓣在夜晚的风中抽搐,眼泪滚落,像透明的羽毛一样轻盈,连一点重量都没有,这种轻盈给人一种快感,全身都轻,像一股气流把人托向高空,徐徐上升,全身的重量变成水滴,从两个幽黑的穴口飘洒而下,这就是哭泣,凡是在半夜里因为孤独而哭的女人都知道就是这样。
排比这种辞格在林白成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并且往往在事件起伏或情绪变化的高潮时使用,如例(5)用了既将未婚先孕者的心理、生理情况表现出来,有通过排比的这种句式加强语言的节奏和气势,营造出了既紧张又恐慌的气氛。
例(6)则将排比与比喻套用,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气势。
2.具有表现力的复杂句式。
林白小说中的描写语言与她叙述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特色,如:(7)四五岁的时候我曾幻想长大后要嫁给一个乘降落伞自天而降的解放军,在这个幻想中,解放军是一个淡化的、模糊不清的、可有可无的对象,重点在降落伞和自天而降,以及神秘深邃布满星星的夜空,这是一个喜欢看天的孩子,在她的想像中,银白色的丝幕薄如蝉翼、半透明、柔软,从天穹深不可测的幽暗处如花朵般开放,一阵清幽婉丽的音乐声像气流一样推动着这白色柔软的花朵,它从星星的缝隙间穿过,越开越大,最后它鼓满了风,四个角像四瓣饱满的花瓣缓缓降落,花的中间隐藏着一个人,我无法描述他的面容和体态,只要他乘坐我想像中的降落伞来自天上就足够了,就在黎明时分成为我幻想中的恋人。
(《一个人的战争》)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哪个地方在添一个句号都是不行的,围绕着“乘降落伞的解放军”而展开。
林白在她描写语言中更愿意采用一些能展现语言表达力度的较为复杂的句式、结构关系较为紧凑的句子,给人节奏整齐,一气呵成之感。
3.林白小说中的问句。
林白小说大多是陈述句,语气平和,这些陈述句使得林白的语言从容优雅,她的语言中没有起伏的情绪变化,这些主要通过她小说中的问句来实现:(8)多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来自何处?又要向何处去呢?我们会是一个被虚构的人吗?《一个人的战争》(9)我忽然难过起来,想哭,我的脑子里汹涌而出的是臆想的大批女人,我想她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女人呢?(《说吧,房间》)(10)但她现在在哪里呢?我希望有一天,有一本叫做《寂静与芬芳》的书,出现在书店里,署名翟青青。
它不合常规,没有完整的结构和扎实的人物,但句式奇异,感情痛切,我读过之后将会流下眼泪。
那个二十多年前的翟青青,在文学中潜伏了这么多年,她终于来到我的跟前,在纸上。
(《致一九七五》)例(8)是反问,用一系列的反问将主人公的情绪以及文章推向了高潮。
例(9)则是在她的文章章节、段落结尾经常出现的问句,引人遐想。
例(10)是设问,即问即答,引起注意又表达观点,有时在文章里兼具承上启下的衔接功能,“但她现在在哪里呢?”这个问句的上一段写“她”这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下一段则是作者的回答和期望。
林白作品里的问句有的无须回答,有的无法回答,但却富有情趣,言在意外。
(二)简约、平实。
1.简约是林白小说语言风格中的重要特点,简约风格的主要修辞特点是词语精当,以一当十。
[3]这种简约、平实的风格在其早期的小说里也初见端倪,林白小说描写或叙述一个事物常常会用几个词或短语,一方面可以准确的表现所有描写的内容,另一方面显得简练轻快。
如:(11)还有在《廊桥遗梦》出现的美国电影里的金凯,书中说他身子瘦、高、硬,行动就像草一样自如而有风度。
(《说吧,房间》)例(11)“身子瘦、高、硬”更是简练到了极致的描绘出金凯的身体特征。
相对于早期作品中总体优雅华丽,间杂一些平实的语言风格,林白后期的记录体长篇小说《妇女闲聊录》则将平实的语言风格发挥到了极致:(12)她丈夫不打她,打她可能会好一点。
她弟弟叫三宝,在天津给她找了一个工厂,让她去干活,初八晚上她就走了。
女儿在广州打工,怀孕了,那男的给了她八百块钱,让她回家。
她回家也不告诉她妈妈她怀孕了。
后来不行了,肚子大了,没办法,和尚带着女儿上广州找那个男的,那男的说她不知道。
女儿生了孩子,是女孩,死了,赶紧嫁了,现在又怀孕了。
(13)现在的人买的瓜子,太贵了,没人买,都买的葵瓜子。
再就是蚕豆,便宜,两块钱一斤,白瓜子六块钱一斤,葡萄干,六块钱一斤也没人买。
这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说的明明白白,言之有物,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懂,读起来明朗畅快。
2.简单句和松缓的句式。
林白后期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很少会出现复杂的句式,多采用简单句和松缓的句式如:(14)我说你怎么也那么迟,他说是想早点回,那房子没成功,他说那北京人也真是,冬天水泥冻上了,做的墙是松的,那北京人还非要做,干完了才帮他们买票,后来没有了,就在车站里呆着。
(《妇女闲聊录》)(15)雷红一生大起大落,她不像雷朵那样一直在社会之外生活,也不像罗明艳,由低到高令人瞩目,她大起大落。
她与一位剧作家私奔,剧作家是能人,折腾各种文化公司,搞影视,又写小说,又兼出版,九十年代初他们有一辆大奔驰,雷红还出了一本神话故事集,由文化名人作序,另一文化名人题写书名,装帧精良华美。
(《至一九七五》)林白作品中的叙述总是采用一些简单句,给人一种轻松随意,娓娓道来的感觉。
而且这些句子衔接关系大多依靠句子的意义而很少会出现关联词语,句子长度相差很大,句子结构也不尽相同更显得叙述语气平和,节奏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