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合集下载

“鱼腥草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

“鱼腥草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

度快 ,被称为 “ 中药抗生素” ,全国每
年 使 用 鱼 腥 草 注 射 液 的 患 者 达 2 8亿 .
安全 肚更难 以保证 。 他进一步介绍 ,目
前国家批准的 l 3 中药注射剂中, 1种 属 复方的为 5 种 ( 6 8 %) 1 占4 .1 ,其 中中 药材原料药 3 味以上的3 种, 5 超过 5 味 的l种, 7 超过 7 味的 6 , 种 药味最多的 达到 l 2味,处方成分非常复杂。而且 相 当一部 分 为地方 标 准转 国家标 准 , 质量标准简单 , 临床研究不充分。 9 在5 种单味 中药材注射剂所涉及的 5 种原 1 料 中,非 ( ( 药典 法定品种 占4 0,有 00 / 的复 方制 剂6 中药材中有4 味 味属于非 ( ( 药典 法定品种 ,其 良莠 不齐现象可
药 物 分 析 技 术 上 不 能 清 楚 辨 认 , 因 此
协会 的王桂英秘 书长介绍 ,鱼腥草是

的 2 余家企业代表以及中国中药协会 0 领导 ,紧急拜见 了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
管 理 局 药 品 监 管 司 的有 关 官 员 , 他 们
种药食两用草 本植物 ,具有清热解
毒通淋 的作用 ,民间至今仍用其作 为
人等 , 更有成千上万关心中药 事业 、 关 心 民族工 业健康 发展 的有识之士 。他 们考 虑的是 :代表 中药现代化之 亿 病人使 用量达 2 8 人次。据不全统计 , .亿 此次 叫停 已导致 l 0多家鱼腥草注 射剂生 9 产企业停止生产、 销售 , 直接 经济损失 至少 2 0个亿以上,每年将损 失中药产 业 G P值 8 亿元 以上。同时 , D 5 大部分 以鱼腥草注射剂 产品为主 的生 产企业
中药注射剂命运何如?

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

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
►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 ►日本的“小柴胡汤副作用死亡事件”
实质,是违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违反了中医治病必辨方证的原则。
“鱼腥草注射液”风波
目前上市的含鱼腥草的注射剂
鱼腥草注射液 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 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 炎毒清注射液 鱼金注射液
常见中药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或长期持续服用。 2. 用法不当,没有按中药的正确用法使用。 3. 炮制不充分,有毒成分含量过高。 4. 患者不遵医嘱,自行服药。 5. 中药品种混乱、有毒药物管理不善。
四、中药中的有害物质
(一)外源性污染:包括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二)内源性毒性物质:一般是指中药自身
比利时学者报告了服用含有马兜铃酸 的中草药致急进性肾功能衰竭,并称 这种肾脏损害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 CHN)”。
此后,有关马兜铃酸引起肾脏损害的 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并陆续发表有关研究报告。
“马兜铃”的震撼
国内学者认为,不宜笼统地将马兜铃 类植物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作“中草药 肾病”。
1.2 干法消解(灰化法) 该法是通过高温方法将试样中的重金属元素游 离。一般是将样品先于小火炭化至无烟,再移 入马弗炉中高温灰化完全,冷却,用稀酸溶解 灰分,定量转移至量瓶中。
1.3 压力消解罐消解法(高压密封溶样法) 样品仍采用强酸消解,与湿法消解不同的 是样品要置于聚四氟乙烯罐内密封,置于 烘箱内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
(1)火焰原子化法:该法是利用化学火焰使 物质分解并原子化的方法。可用于铜、铁、 锌、锰、钙等常量元素的检测,缺点是原子 化效率不高, 火焰中自由原子浓度很低,灵 敏度低。

制药企业十大药害事件

制药企业十大药害事件

十大药害事件最近十年来,各大药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屡见于报端。

笔者以一名药学工作者的视角,从其中遴选出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的十起事件,尽量以简练的文字构画出每起事件的脉络,系统、客观地展现整个事件的面目,以供关心药政事业的同仁们共同思考。

一、“梅花K”事件(一)事件简介:2001年8月24日,湖南省株洲市药监局接到群众举报:该市多人服用“梅花K”黄柏胶囊中毒住院。

株洲市局感到事态严重,迅速派人赶到市一医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服用的问题“梅花K”,均标示“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后更名为“广西金健制药厂”,以下简称“广西半宙”)生产。

据患者反映,该产品在当地媒体大作宣传,声称能通淋排毒、解毒疗疮,治疗多种女性炎症(夸大宣传)。

许多女性经不住广告诱惑,纷纷到市内药店购买,但服用几天后出现了胃痛、呕吐、浑身乏力等不良症状。

经株洲市药检所抽样检验,检出非法添加的四环素成分,初步认定该“梅花K”系假药。

几日后湖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封杀“梅花K”黄柏胶囊。

8月31日,国家药监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暂停销售、使用“梅花K”黄柏胶囊。

通知强调,对凡标为“广西半宙”生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一律暂控,批批抽验,除按标准检验外,加做四环素成分的检验。

发现问题药品,立即追查来源和流向。

“梅花K”事件也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就此事作了重要批示。

经过药监、公安等部门的调查,事件的内幕水落石出。

2000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杰事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程书群和“广西半宙”副厂长方党礼洽谈生产、销售药品黄柏胶囊,为加大药效,双方商定在黄柏胶囊中掺加已经变质过期的盐酸四环素。

2001年1月和4月,由“广西半宙”生产了掺有盐酸四环素的“梅花K”牌黄柏胶囊两箱共18.8万余板,经程书群在这批胶囊说明书上扩大药品功效和适应症、组织外包装后,向湖南等省市销售,致使发生群体性的中毒事件。

湖南省药检所检测表明:由于厂家添加了过期的四环素,其含有的降解产物远远超过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特别是差向脱水四环素,服用后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症。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药害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是不合理用药的两种最常见表现。

药物在给予人们健康与生存希望的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如影随形,极端体现为药害事件的发生。

经百年来世界上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屡屡发生,我国近年来药害事件的频发也令人担忧。

以下列举了历史上的部分药害事件。

(一)甘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引发肢端疼痛病。

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二)氨基比林致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三)磺胺酏剂致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三、 2 0 对 0 6年 7月 1日之前 已经 批 准注册 的进 口中药 、天 然 药物 ,境外 制药 厂 商应 当直接 向国家 局
【 功能主治】/ 【 适应症 】 规格 】 用法用量】 、【 、【 、 【 藏 】 有效 期 】 【 贮 、【 、 执行 标 准 】及 【 准文 号 】 批 。 药 品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内容 的真实性 、 准确性和完 整性负责 , 并密切关注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 及时
明书 。
中心 ,药品审评中心应 当在 4 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 审评并报药 品注册 司。国家局应 当在 2 0个工作 日内 完成审查 , 对符合要求的, 发给 药 品补充申请批件 并附核准后的说明书。
四 、国家 局 或省级 食 品药 品监 督管理 局 重点审核 说 明书 中的 以下 内容 : 药 品名 称 】 【 【 、 成份 】 性状 】 、【 、
对 于进 行过 相 关研 究 ,拟修 订 的说 明书 样稿 ( 与 原 批准 的说 明书 内容 相 比 )增 加 【 妇 及 哺乳期 妇女 孕
中药、天然药物药品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 废止 。 附件 :1 .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
2 .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 3.中药 、天然 药物 处 方药 说 明书撰 写指 导原 则
完 善 安全性 信 息 。
行政受理服务中心提交书 内 容相 比)不增 加 【 孕妇 及 哺乳 期妇 女 用药 】 儿童 用 、【
药】 【 、 老年 用 药 】 药物 相 互作 用 】 【 、【 、 临床 试 验 】 、
五 、 自本通知发布之 日起 ,国家 局以国药监 注 [0 9 2 0 ]2 4号文件发布的 中药说明书格式和规 1 范细则> ) 国食药监 注 [ 0 5 31号文件 发布 的 、以 2 0 ]3

风险排查不达标的中药注射剂将停产

风险排查不达标的中药注射剂将停产

1 2. 0
Clnia ou na i c lJ r l ofChi s e cne201 ne eM dii 0
V OL f 1 NO.3 2 1

偏 向右 侧 ,右 目闭 合 不 全 ,伴 流 眼泪 ,鼓 腮 漏 气 ,吃 饭 时 齿颊 部位常塞食物 。
卫外不固,脉络空虚 , 寒邪 、风邪乘虚而入 ,上窜逗留于面部 ,
浸 淫肌 肤 , 以致 面 部 、耳 部 阳 明 、少 阳 之 络 阻滞 不 畅 ,气 血 运
诊为面神经炎 ( 中医 :中风 ,中经络 ) ,拟上述方剂每 日

行迟涩所致 。治疗上 以祛风通络、益气活血为主。
方 中生 芪 大 补 脾 胃之 元 气 ,使 气 旺 血 行 ,瘀 去络 通 。当 归 长 于活 血 ,兼 能 养 血 ,有 化 瘀 而 不 伤 血 之 妙 。赤 芍 ,川 芎 ,桃 红 助 当 归活 血 祛 瘀 。地 龙 通 经 活 络 。全 蝎辛 ,平 。息 风 镇 痉 , 攻 毒 散 结 , 络 止 痛 。 蚕 熄 风 止 痉 化痰 散 结 。白附子 祛 风 痰 , 通 僵 定 惊 搐 ,解 毒 散 结 止 痛 。针灸 可 以疏 经 通 络 ,调 和 气 血 ,T P D 治 疗 可 以温 通 经 脉 。诸 法 同用 ,共 凑 补 气活 血 ,祛 风 通 络 之 功
[] 1陆裕朴 . 实用 骨科 学[ . M] 北京人 民军 医 出版社 , 9 : —6 1 55 6 9 7
祖 国 医学 认 为 “ 为 血 之 帅 ,血 为气 之 母 ” 气 ,气 行 则 血 行 ,
气 滞 则血 瘀 ,气 虚 则 血 行 无 力 ,血 瘀 则 脉 不 通 ,使 气 滞 更 滞 ;
为君药 , 日华子本草》 “ 《 : 黄芪助气 , 壮筋骨, 肉, 长 补血……” ; 与当归相配,则补气养血 ;鹿茸助肾,补精髓 ,强筋骨,当归

都是“吐温80”惹的祸

都是“吐温80”惹的祸

去年因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中药抗⽣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被紧急叫停。

2006年9⽉,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注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前,江西保利制药有限公司、⼴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进⼊⾸轮“解禁”名单,率先恢复了鱼腥草注射液(2ml)肌内注射的⽣产和使⽤,12⽉4⽇,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的鱼腥草注射液(2ml)也随后恢复了肌内注射使⽤。

那么,鱼腥草注射液究竟为什么发⽣不良反应,为什么⼜没事了,中药注射剂是不是还应该继续发展呢? 科研:为鱼腥草注射液正了名 在最近举⾏的第⼀届中国药物警戒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披露,吐温80是引发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元凶。

长期从事药品质量和药品安全研究⼯作的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主任⾦少鸿介绍说,在鱼腥草注射液被紧急叫停后的⼀年多时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召开了七次专家分析论证会,寻找引起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

⾸先,从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部分不良反应病例都发⽣在静脉注射;进⼀步分析,2006年,死亡病例逐步呈⼤幅度增加。

由于鱼腥草注射液所含的鱼腥草油不溶于⽔,⽣产中需加⼊⼀定的助溶剂吐温80,专家认为,可能问题就出在⾥。

经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分析发现,它们使⽤的辅料聚⼭梨酯80(即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竟然相差8倍。

“这说明,⼀些企业在添加聚⼭梨酯80时存在⼀定的随意性。

”⾦少鸿说。

后经实验室研究发现,⽆论是国产的还是进⼝的聚⼭梨酯80(即吐温80)都可以引发实验豚⿏和⽝的阳性反应。

⽆论植物提取的鲜鱼腥草油还是⼲鱼腥草油,只要加⼊1%的吐温80,马上就会起阳性反应,⽽加其他的助溶剂则不起反应。

并且,不含任何植物成分、完全化学合成的新鱼腥草素钠加了吐温80也同样引起豚⿏阳性反应,⽽加聚⼄醇则没有反应。

⾦少鸿说,“这进⼀步证明,引起鱼腥草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吐温80。

谈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谈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谈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作者:丁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以来陆续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中临床应用出现的不合理性及不规范性,及国家相关部门针对性的管理规定进行分析。

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临床使用不规范,是造成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加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管理,才能使中药注射剂得到安全和有效的应用,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和发展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大突破,1977年版《中国药典》已收载了20余种,如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莪术油乳注射液等在临床均有较好效果[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中医急症用药的需要,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和开发日趋活跃,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积极推进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临床的广范关注,从2006年药监局叫停的“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到近两年来的“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连续发生,使的临床医生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中药注射液质疑和信任危机。

现对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如下分析。

1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回顾及临床应用分析1.1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2006年6月,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被紧急叫停。

2006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后经实验室研究发现,引起鱼腥草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吐温80。

在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背后,显现的突出问题是对中药安全性的研究不够和中药的标准化问题。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不合理性:鱼腥草注射液在国内已使用30余年,这足以说明了它存在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有
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药品管理
【发文字号】国食药监办[2006]461号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6.09.05
【实施日期】2006.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2006]4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局于2006年6月5日启动了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安全性的鉴定工作,组织专家对上述品种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对相关生产企业提交的证明性文件、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生产和质控记录、临床研究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审查。

在对上述药品的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生产控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后,专家鉴定组于2006年9月1日形成综合鉴定意见。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根据专家鉴定结论,国家局做出以下处理决定: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