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结构图,推荐文档

(完整)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结构图,推荐文档
(完整)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结构图,推荐文档

八年级上册地理识图提要

一、政区图 识记要求(34个省、行政中心、临海4个: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①省级行政区 东北3: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北部边疆1:内蒙古(呼和浩特) 黄河中下游发6:河北(石家庄) 河南(郑州)、山西(太原) 山东(济南) 北京、天津 长江中下游7: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 江西(南昌)安徽(合肥) 浙江(杭州)江苏(南京) 上海 南部沿海7:广东(广州) 广西(南宁)、福建(福州) 海南(海口)台湾(台北)、香港、澳门 西南5: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 西藏(拉萨)、重庆 西北5:陕西(西安)、甘肃(兰州)、青海(西宁) 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 ②邻国(看书P7图,注意: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 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二、几个重要的省的轮廓,常考(一定要记下、省名、简称、行政中心) 三、主要的地形 识记要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 1、四大高原 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 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盆地 3、平原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4、山脉 东西走向 ①天山-②阴山、③昆仑山-④秦岭、⑤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⑥大兴安岭-⑦太行山-⑧巫山-⑨雪峰山 ⑩长白山-○ 11武夷山、○12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13横断山 四、黄河图 ①源头:(青海)巴颜喀拉山 _______班 姓名: ____________ 阿尔泰山 祁连山

流入:(山东)渤海 ②上中下游分界: (内蒙古)河口 (河南)孟津 ③支流:渭河、汾河 ④流经地形区:青藏、内蒙古、 黄土、华北平原 ⑤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 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 五、长江图 ①源头:(青海)唐古拉山 流入:(上海)东海 ②上中下游分界: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③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④流经地形区:青藏、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 平原 ⑤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水库:丹江口 ⑥水电站:二滩、三峡、葛洲坝、五强溪 ⑦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六、中国铁路 (一)三横:①京包-包兰线 E ②陇海-兰新线 F 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G 五纵:①京沪线A②京九线 B ③京哈-京广线C④焦柳线 D ⑤宝成-成昆线H (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M (三)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京哈、京包、京广、京九、京沪)郑州(京广、陇海)株洲(京广、浙赣、湘黔) 兰州(包兰、兰新、陇海) 成都(宝成、成昆)、徐州(京沪、陇海) 七、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见P33图2.15) 八、我国的干温地区图(见P36图2.17) 九、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见P39图2.21) 十、气温和降水柱状图(见P40图2.23) 十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常考(见P67图3.8) 十二、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见P110图4.25) 十三、辽中南地区(见P111图4.26) 十四、沪宁杭地区(见P112图4.27)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图文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 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 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 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 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 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 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两简A云南省云或滇昆明五 个 I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B贵州省贵或黔贵阳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结构图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导读

民族风情:主要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风土民情和服饰 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众多的人口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导读 划分依据:活动积温的多少 气 候 多 样 季 风 显 著 南北气温的差异 空间分布: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气候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越向北气温越低 温度带 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降水量与蒸发 量的对比关系)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 地区和干旱地区) 东西干湿的差异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和地形 地形 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地势 三级阶梯 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高原为主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为主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原气候区 影响我国的季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冬季风 夏季风 雨热同期

河流和湖泊 众 多 的 河 湖 人工河: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内流河:水量小,长度短,多季节性河流。如:塔里木河等 外流河:水量大,长度长 外流区: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南方:汛期长,无结冰期。如:长江等 北方:汛期短,有结冰期。如:黄河等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渤海 上、中、下游分界:河口、孟津 上游:湟水、洮河 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支流 概况 黄 河 的 治 理 长 江 的 开 发 奉献 集中在上中游 著名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引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 提供水能 忧患 与 治理 水土流失 概况 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发源地: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东海 上、中、下游分界:宜昌、湖口 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等 开发 集中在上游河段,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主要水利枢纽:葛洲坝、三峡 问题 与 治理 水能宝库 塑造平原:华北平原 旅游开发:壶口瀑布等 决口改道 凌汛、水污染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大堤 黄金水道: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治理川江、荆江,疏浚长江航道 航运价值的发挥 洪涝灾害的治理 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运输能力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退田还湖、加固堤防 流域 河流 湖泊 外流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如:鄱阳湖等 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内流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如:青海湖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图专题练习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填图训练(一)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在右图中填注中国 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 全称、简称、省会】 格式如下: 四川(川、蜀)成都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填图训练(二)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在右图相对应的位置 填注中国的主要山脉、 地形区、海洋;并在空 白处默写出我国地势对 我国气候、交通、河流 的影响】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填图训练(三)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在下面两幅图的方框中填注出中国的温度带的名称以及气候名称】 八年级上册填图训练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填图训练(四)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在右图的方框或圆圈中 填注出中国主要河流、湖 泊的名称;方框填河流、 圆圈填湖泊】 地理八年级上册填图训练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在下面两幅图中填注出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山 脉、注入地、主要支流、湖泊、上中下的分界点、

主要的水利工程;并在空白处默写出长江与黄河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填图训练(六)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 P:____________ 【2】铁路枢纽: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八年级上册地理识图题

(3)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因 2、读“南水北调部分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唐诗有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上述诗句中描述的景象出现在( A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华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东北平原 4、读我国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7—18题: 关于该城市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冬长夏短,气候严寒 B 、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半年 C 、终年炎热干燥 D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东部1月等温线图

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C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 、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 、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5、读“四川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回答20—21题: 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 A 、水田 B 、旱地 C 、林地 D 、草地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C )。 A 、属于平原地区 B 、年降水量稀少 C 、以水稻种植为主 D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6、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2)图中,字母A 是___朝鲜(国家),B 是_俄罗斯__(国家),C 是___印度__(国家)。 (3)图中,数字①是___东海_(海洋), ②是___南海__(海洋)。 (4)图中,甲是__大兴安岭_(山脉), 乙是 天山 (山脉)。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青海省__,其行政中心是__西宁__。 (5)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4个___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台湾_______。 7、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2分)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________(填: 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气候。 (2)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其水汽来源于________洋和________ 洋。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冬季,我国盛行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___ (灾害性天气);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 (1)相反、季风 (2)夏季(夏秋);太平洋、印度洋(顺序可交换); 水灾、旱灾(或旱涝灾害) (3)西北风、东北风(顺序可交换); 寒潮、 小、盆地地形阻挡了外部冷空气的入侵 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代表实地距离40 数字式-1:4000000(1=1000=100000c)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s();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汇总八年级上册地理图片

八年级上册地理图片 A4打印/ 可编辑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学设计 湖北十堰东风第五中学 陈春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 湖北十堰东风五中陈春 442001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描述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三、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的复杂关系的人的总量。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体。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是构成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人口的总量、发展趋势,以及人口的地区分布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本教材从人口总量和人口地区分布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国策、人口分布的原因。使得学生学会理解事物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练习册。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法:即充分探究,理解事物背后的原因。 2.分组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相关问题,通过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3页共5页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 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2 山东省鲁济南17 青海省青西宁 3 安徽省皖合肥18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 江苏省苏南京20 湖北省鄂武汉 6 山西省晋太原21 江西省赣南昌 7 浙江省浙杭州22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8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23 福建省闽福州 9 河北省冀石家庄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10 湖南省湘长沙25 台湾省台台北 11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26 重庆市渝重庆 12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27 吉林省吉长春 13 河南省豫郑州28 海南省琼海口 14 广东省粤广州29 辽宁省辽沈阳 15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10、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龙江;最早看见日出的省:黑龙江;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 最早见到日出的省:黑龙江;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陕西;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辽宁、山东。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八年级上册地理识图题

1、读“我国人口分布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AB 线两端的城市名称分别是: A 黑龙江省的 市; B 云南省的 县。 (2)此线西北部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 , 人口仅占全国的 %。 (3)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 2、读“南水北调部分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 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4)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措施? 。 3、 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东——西 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32℃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都注入太平洋 B 、都属于外流河 C 、冬季都有结冰期 D 、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从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D )。 A 、黑龙江 B 、内蒙古 C 、广东、广西 D 、海南、台湾 唐诗有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上述诗句中描述的景象出现在( A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华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东北平原 4、读我国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7—18题: 关于该城市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冬长夏短,气候严寒 B 、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半年 C 、终年炎热干燥 D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东部1月等温线图

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C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 、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 、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5、读“四川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回答20—21题: 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 A 、水田 B 、旱地 C 、林地 D 、草地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C )。 A 、属于平原地区 B 、年降水量稀少 C 、以水稻种植为主 D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6、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2)图中,字母A 是___朝鲜(国家),B 是_俄罗斯__(国家),C 是___印度__(国家)。 (3)图中,数字①是___东海_(海洋), ②是___南海__(海洋)。 (4)图中,甲是__大兴安岭_(山脉), 乙是 天山 (山脉)。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青海省__,其行政中心是__西宁__。 (5)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4个___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台湾_______。 7、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2分)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________(填: 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气候。 (2)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其水汽来源于________洋和________ 洋。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冬季,我国盛行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___ (灾害性天气);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 (1)相反、季风 (2)夏季(夏秋);太平洋、印度洋(顺序可交换); 水灾、旱灾(或旱涝灾害) (3)西北风、东北风(顺序可交换); 寒潮、 小、盆地地形阻挡了外部冷空气的入侵 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

2018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2018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北逆南顺) 3、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 4、 自转的地理现象:①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②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 5.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6.方向:自西向东。 7.周期:1年。 8.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9.公转的地理意义:同一地区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地区产生五带的划分 1.2 海陆分布 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海洋面积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无论是什么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其中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 一、 七 1.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全球共分为七,按面积大小排列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七的分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记忆口诀:乌乌里大黑土) 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伊士运河 ③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 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6月22日前后,夏 至日,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 最短(昼短夜长)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 最长(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 夜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 中国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海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各省市轮廓图及省会城市所在位置请参见课本图1,7) 7、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国策:计划生育). 8、我国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9、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约1600万人).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分别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 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11、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

八年级上册地理识图题知识讲解

1、读“我国人口分布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AB 线两端的城市名称分别是: A 黑龙江省的 市; B 云南省的 县。 (2)此线西北部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 , 人口仅占全国的 %。 (3)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 2、读“南水北调部分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 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4)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措施? 。 3、 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东——西 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32℃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都注入太平洋 B 、都属于外流河 C 、冬季都有结冰期 D 、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从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D )。 A 、黑龙江 B 、内蒙古 C 、广东、广西 D 、海南、台湾 唐诗有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上述诗句中描述的景象出现在( A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华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东北平原 4、读我国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7—18题: 关于该城市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冬长夏短,气候严寒 B 、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半年 C 、终年炎热干燥 D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长 江 黄 河 甲 乙 东部1月等温线图 太 平 洋

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C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 、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 、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5、读“四川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回答20—21题: 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 A 、水田 B 、旱地 C 、林地 D 、草地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C )。 A 、属于平原地区 B 、年降水量稀少 C 、以水稻种植为主 D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6、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2)图中,字母A 是___朝鲜(国家),B 是_俄罗斯__(国家),C 是___印度__(国家)。 (3)图中,数字①是___东海_(海洋), ②是___南海__(海洋)。 (4)图中,甲是__大兴安岭_(山脉), 乙是 天山 (山脉)。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青海省__,其行政中心是__西宁__。 (5)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4个___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台湾_______。 7、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2分)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________(填: 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气候。 (2)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其水汽来源于________洋和________ 洋。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冬季,我国盛行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___ (灾害性天气);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 (1)相反、季风 (2)夏季(夏秋);太平洋、印度洋(顺序可交换); 水灾、旱灾(或旱涝灾害) (3)西北风、东北风(顺序可交换); 寒潮、 小、盆地地形阻挡了外部冷空气的入侵 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 ① ② ③ 北回归线 A B C 甲 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