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标准与标准化.
第六章-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

表 战略联盟数量最多的15个产业
贸易 商业服务 金融服务 软件 制药
电子电气 化工 通信设备 运输设备 电信服务 运输服务 计算机及办公用品 测量及医疗器械 机械 食品 总数 15个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
76.5
1.9
207
89.9
6.8
200
88.0
10.0
90
43.3
3.4
94
79.8
6.2
80
75.0
6.8
68
94.1
10.6
39
74.4
8.5
147
74.1
6.7
31
93.5
9.6
46
89.1
4.4
64
37.5
6.8
45
51.1
5.0
三、战略联盟的优点
1. 帮助企业进入一个外国市场 ——1980年代摩托罗拉与东芝的战略联盟(结
东芝、飞利普、AT&T等企业,各自作为核心企业拥有战略联盟网络, 但这些联盟又常常重叠在一起。
图 美国、欧洲和日本主要汽车厂商之间的战略联盟(2000年9月现在)
日本
日产 22.5% 日产柴油机
美国 36.8% 22.5%
欧洲 雷诺
业务合作(生产,销售,技术) 资本合作(%为出资比率)
五十铃
49%
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包括 所有形式的企业间双边或多边联系。
• 战略联盟
在法律上和经营上完全独立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达到共 同的战略目标,以契约的形式缔结合作关系来开展特 定事业活动的形式。多指潜在和实际的竞争对手之间 的合作合约。
标准与标准化有何联系

标准与标准化有何联系标准与标准化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规范或者准则,用来衡量、评价和比较某种产品、服务或者行为的质量。
而标准化则是指将这些标准制定成为一种系统化的过程,以便在整个行业或者社会范围内统一和规范相关的活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标准与标准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标准与标准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标准化的过程就是将各种标准进行整合、统一和规范的过程。
这意味着,标准是标准化的基础,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标准化。
换句话说,标准是标准化的先决条件,而标准化则是对标准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因此,可以说标准与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标准与标准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可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其次,它们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标准化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服务。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标准与标准化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在现代社会中,标准与标准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标准与标准化,加强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标准与标准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章质量管理与标准化

三、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并兼顾全社会的综合效益。 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在符合
使用要求的条件下,有利于标准对象的简化、选 优、通用和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4、相关标准要协调配套。 5、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6、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促进 对外经济合作和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我国标准 化同国际接轨。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DB”加上省、自治 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上斜 线、顺序号和年号四部门组成。
6
4、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 准和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 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在没有国家、行业、 地方标准时,企业可制定企业标准以指导生产。 企业可制定指标高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 企业标准,在企业内使用。
3
1、国家标准:指由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 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在 全国范围内统一和适用的标准。分为强制性国 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 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 编号和发布,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 号:GB或GB/T、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 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三部分组成。
10
强制性内容的范围: (1)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 (2)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3)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
卫生、环境保护、电磁兼容等技术要求; (4)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
要求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它要求; (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 (6)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7)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的标准,国家鼓 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是在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 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违 反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 但是,一经接受采用,或各方面商定同意纳入 商品、经济合同之中,就成为各方共同遵守的 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各方必须严 格遵照执行。
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为加强**** (以下简称公司)标准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等法律、法规和《****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Q/CDT 20101001 —2012)》、《****公司标准编写规则(Q/CDT 20103001 —2012)》,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风电场、太阳能光伏电站。
第三条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公司系统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四条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坚持以人为本,从目标和需求出发。
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第二章定义和术语第五条经制定并经公司批准和发布实施,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为公司企业标准。
公司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第六条标准化领域中,针对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为公司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第七条标准化领域中,针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为公司管理标准。
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制定管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组织、科学利用和加快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经营、发展的相互关系,科学行使计划、生产、监督、调整等管理职能。
第八条标准化领域中,针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为公司工作标准。
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第六章国外食品标准与采用国际标准.ppt.Convertor

第六章国外食品标准与采用国际标准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第二节采用国际标准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1967年欧洲三个共同体,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执行机构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也就是欧共体(EC)。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截止2008年5月,共有27个成员国。
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要实现各成员国的最佳经济效益,统一技术要求的欧洲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欧盟商标是指根据CTMR(欧共体商标条例)规定的条件获得OHIM(欧共体内部市场协调局)注册的,在欧盟范围内有效的,用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记。
欧洲标准和欧共体各成员国国家标准是欧共体标准体系中的两级标准,其中欧洲标准是欧共体各成员国统一使用的区域性标准,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一、CEN食品标准欧洲标准主要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l)三个组织,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版本:2018年1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文章来源:中国人大网更新时间:2017-11-08 09:02(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标准的制定第三章标准的实施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三条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第四条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
第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
第八条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5篇)

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准化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
为了加强公司的标准化工作,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科研、生产及售后服务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兵器工业标准化管理条例》,《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条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公司科研、生产、售后服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关联到各个工作部门。
公司的标准化工作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坚持专业化队伍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化队伍为主,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公司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三条技术管理部门为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设兼职标准化员。
专、兼职标准化员组成公司标准化工作网。
第四条标准化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编制公司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处理对外标准化业务问题,参加标准化活动。
(三)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
(四)组织贯彻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部(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相关企业标准,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处理标准化执行中的问题。
(五)参与新产品设计,研制前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定型鉴定时出据标准化审查报告;做好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
(六)收集国内外标准化情报资料。
对所需要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部(专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收集、采购、建帐、借阅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公司的各类标准;(七)建立健全公司标准化工作网;对兼职标准化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和业务指导。
(八)做好标准化的统计和效果分析,总结经验。
(九)标准化工作人员对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和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
第三章公司标准的制定第五条企业标准的主体是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零部件标准、分析测试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第六章 标准的制定

但是,具有上述特性的事物仍然是很多很多的, 究竟哪些对象应制定成标准,哪些标准要先制定? 这就产生了一个标准项目的确定问题。 标准项目的确定,不能凭主观臆测,而应用 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决定,根据国内外标准化工作 的实践,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社会生产和活动实践的客观需要 ) “需要是发明之母”,人民生活适用性的需 要,专业化协作中互换、兼容的要求,横向经济 联合的发展,信息化,社会活动、国内外贸易, 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都是制订标 准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也可称为“需要原则” 或“目的性原则”。
6.统计和信息交换中需要统一规定的分类、编码要 求; 7.生产技术活动中的公差、基本数系、制图方法、 精度与互换性等要求; 8.产品通用的试验方法、检测方法、分析方法、计 算方法、设计规程、工艺规程等; 9.基本原料、材料、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构件、 配件、工具和量具,以及国家重点控制的主要 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 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二、制定标准的对象 凡是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都是可以制定标准的对象。但是否要制定标准,还 要看这种对象起的作用大小和社会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制定标准的对象包括下列需要统一的技 术要求: 1.以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的的安全要求; 2.为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对食品、医药以及涉及人 身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
二、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 标准是一种技术法规,法规的产生有其一定的法 定程序,制(修)订标准也有规定的工作程序,只 有严格地遵循这些程序,才能保证标准的质量。 1、确定标准项目 制定标准的对象即需要统一规定的重要性事物 或概念很多,它们遍及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 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一般说来,这些事物具 有普遍性 多样化 关联性 重复性 稳定性 普遍性、多样化 关联性、重复性 稳定性等五 普遍性 多样化、关联性 重复性和稳定性 个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标准:
商品标准是标准的一部分。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和 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所规定的准则,是商品生产、经 营和消费者评定商品质量的共同依据。对具体的商品来
说,商品标准是对商品的质量、品种、规格、技术性能、
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所做的
技术规定,是设计、生产、检验商品质量的技术依据,
3.国家标准
4.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二、从中国国内来说,商品标准的分级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
4.企业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符号
案例:服装质量标准ຫໍສະໝຸດ 图标)商品标准的理解:标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对重复性事物 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商品标准是技术标准的一种,是指为保证 商品的适用性,对具体的商品结构、化学组成、 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等 所作的具体规定,是产、供、需多方面遵守的依 据。
• 标准要有效益
• 为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对重复
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对标准定义的理解: 1、标准的对象―――事物和概念 2、标准的依据――-综合成果 3、制订过程――――协商、批准 4、标准的形式―――特定形式 5、标准的目的――-准则、依据
国际纯羊毛标志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2. 区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ASAC)、 域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标 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 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PASC)、 准
三、商品标准号
(一)我国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级别代号+标准序号+标准发布 年代号,如GB4927-85,GB/T,GSB,GJB • 行业标准:由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代号 •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代号+地方标准顺序号+发 布年代号,如DB1947-98 •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代号+顺序号+年代号,如
3、标准化可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4、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6.2 标准及其级别
一、从世界范围来说,标准的分级:
1.国际标准 (1)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2)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3)国际权威组织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电工委员会
标准的概念
• 标准是一种约束
• 标准要有利于发展
QB0004-99
(二)国际标准
• 类似于我国标准,一般由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
和标准发布年代号组成。如ISO3873-1997。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国家标准号: 美国(ANSI)、英国(BS)、德国(DIN)、 日本(JS)、法国(NF) 各国国家相关标准代号
§6.4 技术标准分类
一、基础标准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 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 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期获得最佳 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过程。商品标准
化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是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制定、 发布和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
三、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 平的尺度。 1、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和流通的必要前提; 2、标准化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保证;
(二)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是国际上享有权威的专业组织制定的, 并为大多数国家承认和通用的标准,如 ISO , IEC,ITU,都是推荐性标准, ISO是世界上最 大的非政府国际性标准专门化机构。 • 一些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UNFAO , WHO , IAEA 许多国家都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国家标 准。
第六章
商品的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 性工作。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 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
§6.1 基本概念
一、标准的概念: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作的统一的规
定,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
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
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
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
门负责计划、制定、审批、发布。
• 行业标准:指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 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 地方标准:由省、市、自治区标准局审批发布,只在 本地区范围内有约束力的统一规定。如区域性农副产 品、地方土特产、建筑性材料等。 • 企业标准:由各企业自行组织制定、本企业负责人批 准发布,并报当地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在企业内统 一执行。主要是无国标、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
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COPANT)、 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ARSO)、 阿拉伯标准化与计量组织(ASMO)等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STM)、 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标准 (EIA)、 美国军用标准(MIL)等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 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 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是生产和流通领域中鉴定商品质量、评定商品等级的技
术准则和客观依据。
商品标准的作用
1.商品标准可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 2.商品标准能促进商品质量的提高 3.商品标准有利于贸易的顺利进行 4.标准可更好地满足消费需要 5.商品标准有助于拉开商品差价 6.商品标准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二、标准化的概念:
§6.3 标准分类及内容
一、商品标准的分类
按商品销售方向:国内、国际标准 • 按标准约束程度:强制性和自愿性(推荐性)标 准 • 按标准形式: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 按适用对象: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
(一)国内标准
• 国家标准: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 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 切、量大面广、跨行业跨部门生产的重要工农业产 品,通用零部件、元器件及其他重要产品,都应制
准则和依据。
对标准概念的理解:
1.标准的对象是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2.制定标准的依据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3.标准制定要经有关方面充分协商。 4.标准文件有着自己的一套格式和制定发布的程序,具 有严肃性和法规性。 5.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 6.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建立最佳秩序和取得最佳效益。
基础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对象的共性因素,如概念、 通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在一定范围内是作为制定其他技术标 准的依据和基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