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感冒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一、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热、喉咙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对两者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属于“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可以通过饮用适量的中药来调整体内平衡。

常见的中药有薄荷、连橘皮、甘草等,它们能够缓解喉咙肿痛、清鼻塞、解毒等作用。

2.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通过按摩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并且具有祛除体内寒湿之邪、舒经活络等作用。

推拿可通过按摩头部、背部和手足等部位,有效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

三、西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 休息与加强营养西医治疗感冒的首要措施是保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增加身体抵抗力。

此外,合理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2.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针对感冒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止咳药和解热镇痛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发热、喉咙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要注意使用时遵循医生建议并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四、中西医治疗方法相比较1. 风格差异中医侧重整体调理和平衡体内阴阳气血,在处理感冒时注重清除体内湿邪或温暖体表以驱散寒邪。

而西医则更加注重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通过控制特定症状来提供快速缓解。

2. 疗效差异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需要较长时间来发挥作用,但更加温和且可持续。

而西医使用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未从根本上恢复身体平衡。

3. 辅助治疗中医在治疗感冒时通常会辅助运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推拿和艾灸等,以加强体内的阳气活力。

而西医则更倾向于依赖药物为主要手段。

4. 个人选择对于有慢性呼吸道问题或免疫系统问题的人群,西医药物治疗可能是首选。

而对于一般健康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或西医方法。

五、结论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方案

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方案

一、引言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多样,其中全身疼痛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之一。

全身疼痛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感冒引起的肌肉紧张、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经方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感冒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二、中医理论分析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感冒全身疼痛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外邪主要包括风、寒、湿、热等。

外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从而出现全身疼痛等症状。

2. 治则治法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的原则是祛邪扶正,调和营卫。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2)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3)祛湿止痛:适用于湿邪引起的全身疼痛。

(4)调和营卫: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三、经方治疗方案1. 方剂组成感冒全身疼经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2. 方剂功效(1)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2)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3)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4)生姜:温中止呕,发表散寒。

(5)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营卫。

3. 用法用量(1)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煎药时,将药材浸泡30分钟,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3)服药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适应症(1)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2)风热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3)湿邪引起的全身疼痛。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过度劳累等。

2. 如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 对本方药物过敏者禁用。

五、疗效评价经临床观察,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感冒全身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患者服用后,全身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感冒症状得到缓解。

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总结感冒全身疼痛是常见症状,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

传统中医认为感冒是寒邪或风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调,进而出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施治,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则。

一、中医感冒辨证分类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感冒的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寒感冒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冒因邪气入侵人体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病程短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鼻塞、无汗、咳嗽有痰等。

2. 风热感冒: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疼痛、口渴、咽痛等。

3. 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头重,身体不适等。

4. 湿寒感冒:主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鼻塞、流黄涕、咳嗽等。

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1. 风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通窍宣肺。

常用药物包括葛根汤、麻黄汤等。

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辛温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辣椒等。

2. 风热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清热。

常用药物包括银翘散、连翘败毒饮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清凉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等。

3. 暑湿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暑利湿,疏肝解郁。

常用药物包括白虎汤、茵陈蒿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利湿解暑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4. 湿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温阳化湿,祛寒散寒。

常用药物包括加减桂附地黄汤、杏苏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等。

三、中医辨证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治疗依靠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征进行辨证,然后针对性地施以治疗。

2. 根据病情调整:中医辨证治疗强调因人而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征进行调整。

3. 综合施治:中医辨证治疗强调综合施治,即同时运用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以综合效果更好地治疗患者。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治疗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尽管现代西药可以提供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但许多人转向中医治疗以改善他们的病情。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提供了一系列可以治疗和缓解感冒症状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是由风邪入侵体内,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引发不适症状。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配制个性化的药方。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煎煮汤剂或制成颗粒、丸剂进行服用。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加入草药蒸气或泡脚来进行外用治疗,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

对于感冒症状,中医师会选择一些相关的穴位,如风池、大椎、合谷等来进行针刺。

这些穴位分布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来缓解感冒的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抗病毒的能力。

三、拔罐疗法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创建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感冒症状,中医师通常选择在背部的特定区域进行拔罐,如风池、大椎等穴位。

拔罐可以通过提高血液流动性来消除风邪,促进毒素的排出,从而改善感冒的症状。

拔罐还可以缓解肌肉疼痛、舒缓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四、中医调理中医强调身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感冒与身体的阴阳失衡有关。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常见的调理方法包括食疗、按摩、气功等。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一些具有抗病毒功效的食物,如姜、蒜等,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按摩和气功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体内的正气抵御病毒侵袭。

五、个人护理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个人护理在感冒康复过程中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保持温暖,避免受凉,因为寒邪容易入侵体内。

此外,适当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身体的抵抗能力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等,可以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

泻,苔腻
二、 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
解表达邪
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三、辨证论治
主证:恶寒、发热、鼻塞、流 涕、喷嚏、咳嗽、全身不适
(一)、风寒束表证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声重, 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咳嗽 .头 痛,肢节酸疼, 兼证: 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 渴或渴 喜热饮,
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市售食醋5~10毫升,以1~2倍水 稀释后置锅中加热,门窗密闭,每次熏蒸一小时,在感冒流行期 间,每日或隔日熏蒸一次。可用于空气消毒,以预防感冒。 )
醋薄荷煎熏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约5毫升,薄荷梗15克。取 上药放入不加盖的容器内,加水1~2倍煎熏,关闭门窗,预防者 在药熏之室内休息、睡眠,连续3天。能预防及控制感冒的流 行。)
1.六淫之邪
常以风 为先导
风与寒合—风寒证 风与热合—风热证 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 重、变(病情)
言 其 常
2.时行病毒
流行性 传染性
传染、流行 季节 不限
二、病机
寒 平素体虚 气候突变 起居失当 劳累过度 肺有宿疾 时行病毒 肺失宣肃 风邪外袭—夹·热 暑 侵 卫外功能减弱 袭 肺 肺卫调节失常 卫 卫表不和 感 冒
病因 病情 热势高低 汗出后 轻重 效果 感 冒 风邪 轻 为主 发热不高 汗出热退 或不发热 脉静身凉 有无传变 发病季 节 四时皆 可 病程
多不传变
短,预 后良好
温 病
温邪 重 为主
寒战高热,汗出后热 甚则神昏、虽暂降, 惊厥、谵 但脉数不 妄 静,身热 旋即复起
有传变, 有明显 由卫而气, 季节性 入营入血
加减: 头胀痛甚:桑叶、菊花。 咳嗽痰多;贝母、前胡、杏仁。 咯痰黄稠:黄芩、知母、栝楼皮。 身热较著:石膏、鸭跖草。 乳蛾红肿疼痛: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 时行感冒: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 热郁寒遏:石膏合麻黄。 风热化燥伤津:沙参、花粉、梨皮。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原则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原则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原则
咱都知道,风热感冒可让人挺难受的。

那中医治疗风热感冒呢,有自己的一套原则。

风热感冒,从症状上来说,一般会有发热比较明显,可能体温还挺高呢,喉咙也疼,而且还会有流黄鼻涕、舌苔发黄这样的情况。

中医看待风热感冒,就像是看到身体里有一场小小的“风热之战”。

首先,中医讲究疏风清热。

这就好比给身体里的风热邪气开一扇门,让它们有出去的路。

比如说,会用到一些像金银花这样的药材。

金银花啊,那可是清热的小能手,就像一个小战士,专门去对付那些风热邪气。

然后呢,中医还重视解毒。

身体里有风热,就像有毒素一样,得把这些毒素给化解掉。

连翘就是这样一个解毒的好药材。

还有啊,中医也不会忘记调理身体的津液。

因为风热感冒的时候,身体可能会因为发热等原因损失一些津液,就像土地干了需要浇水一样。

这时候可能会用到芦根之类的药材,给身体补充补充津液。

另外呢,在饮食上也得注意。

风热感冒的时候,那些辛辣、油腻、热性的
食物就别吃啦,像辣椒啊,油炸的东西啊,吃了就像是给风热邪气加油助威似的。

要多吃一些清淡的,比如蔬菜粥啊,绿豆汤之类的。

而且呢,休息也很重要。

生病的时候身体在打仗呢,得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它有精力去把风热邪气赶出去。

要是还熬夜或者过度劳累,那身体可就更没力气对抗病魔啦。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把身体里的平衡给找回来,让咱们又能活力满满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啦。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中医如何治疗感冒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中医如何治疗感冒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中医如何治疗感冒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那么这两种感冒有什么区别呢?中医怎么治?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中医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主要看症状。

两者都可能出现怕冷、发热等症状,但如果出现头痛、咽部痒、全身不适、鼻塞、流鼻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一般认为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一般表现为剧烈发热、头部肿痛、咽痛、口渴、咳嗽、咳痰。

除了从症状上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还可以从季节和个人体质上判断两种感冒。

秋冬季以风寒感冒为主,春夏季以风热感冒为主。

从个人体质来看,即使都感染了流感病毒或合胞病毒,但如果体质较弱,怕冷,更容易患风寒感冒;如果你是火的一方,属于阳热体质,你更容易患风热感冒。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风寒型感冒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患者可以服用感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宣彤李飞丸、乌石茶颗粒等药物。

如果患者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以服用防风童生丸进行治疗。

风寒型感冒患者不宜使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灵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是出一点汗(中医称之为温心解表)。

方法很多,包括桑拿、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两床被子、喝生姜糖浆、喝生姜粥等等。

风寒感冒的主方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又称调和剂之王(麻黄汤也用于风寒感冒,但南方慎用)。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方法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用药期间应避免狗肉、羊肉、带鱼、鲫鱼、虾、桂圆、荔枝、核桃、橘子、韭菜、香菜、辣椒、姜、葱、酒等温热性食物。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案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案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案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其中的风寒感冒更是让人不胜其扰。

风寒感冒主要来源于外部寒冷的气候因素,病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以及发热等。

针对这种疾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被认为是最佳的方案,既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又可以减轻病人对药物的依赖程度。

一、针对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风寒性感冒是由风寒邪气侵犯了人体而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主要是通过驱寒散邪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 中药治疗:中医在治疗风寒感冒时常会采用草药调理的方法。

通常会选择一些辛温散寒的中药进行配方,如薄荷、桂枝、草果等。

这些中药可以温中散寒,祛风解表,从而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 中医按摩:中医的按摩疗法也可以有效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比如可以将双手握拳,轻轻敲击胸口两侧,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缓解鼻塞等症状。

二、风寒感冒的西医治疗方法西医对于风寒感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1. 常用解热镇痛药:西医常会建议患者使用一些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2. 咳嗽药:对于出现咳嗽症状的患者,西医通常会建议使用一些咳嗽药物,如氨酚黄那敏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咳嗽,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

三、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综合考虑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可以得出风寒感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 中医草药搭配西医药物:可以将中医的温中散寒草药与西医的解热、镇痛药进行搭配,达到发散寒邪并缓解症状的效果。

2. 中医按摩辅助西医药物:结合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3. 定期复诊: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还能减轻对药物的依赖。

同时,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感冒治疗原则: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是特别严重的感冒,建议不过多使用药物,只需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盖上铺盖,直到微微出汗基本可康复,如病情稍重,治疗原则如下:
一、风寒感冒:
1、症状可见:无汗、怕冷、低烧、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2、中成药:
年轻人:九味羌活丸+藿香正气口服液(如有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者)一周费用100元以内
老年人:选用参输丸+藿香正气口服液(如有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者)一周费用100元以内
3、中医熬药:紫苏叶、羌活、川芎、防风、桂子、麻黄、生姜等加减,一周费用150元左右
二、风热感冒:
1、症状可见:出汗、喉咙痛、出鼻血、扁桃体充血、口干、喜喝水,春天多见,尤其多见于小孩
2、中成药: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银翘散,选择其中任意2种搭配,一周费用100元以内
3、中医熬药: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一周费用150元左右
#感冒到底该花多少钱#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有选择性地增加个别药物,比如咽痛明显啦、咳嗽明显啦、声音嘶哑什么的。

一般也就每天几十块钱吧。

细菌性感冒
症状明显或影响日常生活时才开始吃药:
1、常用药物是西医抗感冒药3-4元/天,抗生素用阿莫西林或者阿奇霉素一类,约3-4元/天。

2、如咽痛明显、咳嗽明显,可以加用珍黄丸、蜜炼川贝枇杷膏一类中成药,价格一般不会超过20元/天。

尽量不输液,除非发热达39度以上:
或出现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常用药物:1.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针剂,比如痰热清、炎琥宁一类;2.抗生素一般仍选用阿莫西林或阿奇霉素,如果患者此前服用过这些药物但无效的话,会稍微升级一点;3.如果出现心悸等,可增加维生素C、辅酶一类营养心肌药物。

一般情况下,每天100元左右。

病毒性感冒
1、只要不出现病毒性心肌炎或其他疾病,都可只吃药
常用的药物西医抗感冒药3-4元/天,清热解毒的中成药10-20元/天,或者再加点维生素C。

也会有针对咽痛和咳嗽的药物增加。

2、一般不需要输液,适当给予针剂注射
如果是患者强烈要求或者有特殊情况,单纯给予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针剂,比如痰热清、炎琥宁一类就可以了,每天大约50-60元。

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生大多会或多或少给些抗生素,一般还是选用阿莫西林或者阿奇霉素一类。

每天的费用也基本上与细菌性感冒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