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根据来源胰腺囊性病变可分为两类:1、胰腺原发性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多种黏液性囊肿性病变(黏液性非肿瘤性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性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淋巴上皮肿瘤。

2、实性肿瘤囊变,包括胰腺癌囊变、胰腺假乳头状肿瘤、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一、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病变。

多见于胰腺炎及外伤后。

一般为单房性囊性病变,T1WI信号不定,T2WI高信号,增强囊壁可强化,囊壁肉芽组织有新生血管。

常伴胰腺炎MR表现。

需与胰腺囊性瘤鉴别:胰腺假性囊肿内无血管,囊肿内部无强化,且短期随访可有大小的变化。

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又称姥姥瘤临床病理:老年女性多见,胰腺头体尾均可发生,分为浆液性微囊型腺瘤和浆液性少囊型多发。

病理,微囊型多见,由多发的小囊构成,直径小于1cm,小囊的数目多超过6个,囊壁薄,切面呈蜂窝状改变。

另外极少部分由少数(<6个)较大的囊构成,称寡囊型,此型少见。

MR表现:胰腺内与胰管不通的成串的小囊性变,边界清楚,有分叶,壁薄,囊壁厚度小于2mm。

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蜂窝状高信号,为其特征表现。

囊腔之间为纤细的分隔,动态增强分隔呈轻中度强化,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少数为寡囊型,诊断较困难。

胰腺单发分叶状肿物,有一堆小囊(水泡)构成的蜂窝状结构。

典型特征T2WI蜂窝状高信号。

讨论:浆液性囊腺瘤极少发生恶变,是良性肿瘤,较小且无症状可随访观察。

鉴别诊断:1、粘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癌:微囊型易区别,寡囊型不宜区别。

粘液性囊性瘤以年轻女性多见,壁厚,可伴钙化。

当分隔不规则增厚、壁结节及实性成分增多是提示恶性。

2、假性囊肿:为单房的囊性水样信号,囊壁薄,无强化,可伴慢性胰腺炎的改变。

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又称妈妈瘤临床病理:中青年女性多见,平均40岁,多位于胰腺体尾,头部少见。

病理,起源于胰腺导管高柱状上皮细胞,有卵巢基质,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2-5%,胰腺囊性病变的10%,分良性、交界性、恶性。

胰腺囊肿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肿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肿的影像诊断1 .先天性囊肿为先天性胰腺导管发育异常所致,约占所有胰腺囊肿的10-15%,临床上多无症状。

(病理)为先天性原始胰导管的内皮细胞发育异常,这种细胞仍然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形成一个衬有完整内皮的囊肿,又称为真性囊肿。

囊肿可自显微镜下大小到超过IOCm不等,囊肿内壁光滑,被覆以扁平或低柱状上皮,囊内含浆液、粘液或偶尔因感染出血而形成的混浊液体。

囊肿内不含有实性组织成分、间隔和类似肿瘤的赘生物。

可以是单纯发生在胰腺,亦可同时见于肝、肾的多囊病。

本病如合并视网膜血管瘤、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和肾先天性囊肿则称为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VonHippe1-1indouDisease)o(影像学诊断)大多数先天性囊肿为偶然发现。

多数体积较小,亦有报告直径可达13cm。

囊肿的特征为不与胰管的分支交通。

CT显示胰腺内水样密度肿物,CT值一般在0∙20Hu,壁薄光滑,囊内无间隔及软组织结节。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无增强改变,但有时可较清楚地显示囊肿的薄壁,胰腺其余部分正常。

MR1上符合单纯囊肿的表现。

根据这些影像学的特点一般多能作出诊断。

囊肿可以是单个或多发,多发囊肿通常见于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VonHippe1-1indouDisease)o如合并肝、肾多囊病,可见肝、肾内相应囊肿。

2 .潴留性囊肿通常指胰腺导管阻塞而引起的胰腺远端导管扩张成囊性改变,主要见于胰腺肿瘤病人。

(病理)胰腺肿瘤阻塞了胰导管而致胰液潴留积聚,使胰腺远端导管扩张成囊样改变,囊壁被覆上皮为一般导管上皮。

极度扩张的潴留性囊肿有时可使囊壁上皮不完整。

囊内容物为含有各种胰酶的胰液,可以合并炎症和出血。

囊壁外周常有纤维组织包绕。

(影像学诊断)潴留性囊肿位于被阻塞的胰腺导管远端,大多数直径仅为1-3cmo 其特征为囊肿与胰腺导管相连,囊肿内密度多较均匀,囊壁通常较单纯的真性囊肿为厚。

囊肿的近端常可见到增大的胰腺实性肿块。

CT和MRI可很好显示潴留囊肿和近端的实性肿块,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常可鉴别实性肿块与正常的胰腺组织。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1 .胰腺癌囊性变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导管腺癌为主要类型。

典型的胰导管腺癌是一个少血供无包膜的实性肿瘤,呈浸润生长。

少数病例以囊性改变为主要表现。

(病理)胰腺癌囊性变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的出血、坏死及液化,同时伴有肿瘤部位胰腺腺体组织的脂肪坏死。

由于胰腺癌是一少血供的肿瘤,囊性变常常出现在肿瘤的中心区域,且越是大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的肿瘤越易发生。

在肿瘤组织大体切面上,囊变区常呈深棕或红棕色,而实性肿瘤部分则呈灰白色。

镜下可见坏死不完全的异型性肿瘤细胞。

(影像学诊断)胰腺癌囊性变在CT和MRI的表现上首先是具有胰腺癌的特征,包括胰腺本身肿大和局部肿块的形成,肿块远端的腺体萎缩和胆道的梗阻扩张等等。

囊性变常位于肿块的中心或偏中心,根据肿瘤坏死液化程度的不同,囊变区的密度不同,一般CT值可在10~30Hu之间。

残留的肿瘤在增强扫描时有轻度强化,并常可见到胰周脂肪间隙消失以及周围血管受侵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2 .浆液性囊腺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在1:1.5~1.9,发生年龄在中年以后,以50-60岁好发。

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等,有时可扪及肿块。

过去认为本病为一无恶性倾向的完全良性过程,但近10多年来已有个别恶性浆液性囊腺癌的报告,是否是浆液性囊腺瘤发展而来尚不清楚。

由于这个原因,现在认为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浆液性囊腺瘤,不论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何,均应对肿瘤进行定期检测。

(病理)浆液性囊腺瘤可以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仍以胰腺的体尾部较多见。

囊腺瘤起源于胰腺腺泡的中心细胞,生长缓慢,其最大径线可为2~25cm,平均10cm,由多个小囊构成,内衬以富含糖原的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

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小囊型、大囊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因此有时也将浆液性囊腺瘤称为微囊型腺瘤,其切面上肿块呈分叶状,由许多小囊组成,小囊直径在2cm以下,囊腔更小者可呈蜂窝状,部分囊内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有时可见到中央瘢痕,偶有钙化,液体多清亮。

胰腺囊性肿瘤精品PPT课件

胰腺囊性肿瘤精品PPT课件
交界性 腺癌
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CT表现
大单囊或几个大囊组成, 囊壁厚薄不均匀伴有强化, 囊壁和分隔钙化(边缘钙化), 不规则厚壁伴壁结节,提示恶性 胰管扩张少见, 可伴有胰腺炎
粘 液 性 囊 腺 瘤
粘液性囊腺癌
壁结节
不规则厚壁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粘液性囊腺瘤
并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管扩张, 组织学分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交界性、导
管内乳头状粘液癌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三型:
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
诊断要点
➢ 单个或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影(葡萄状),和(或) 等密度分隔,
➢ 胰管扩张伴壁结节(乳头状) ➢ 有时可见胰腺囊性灶与胰管相通 ➢ 典型CT表现:胰管扩张伴壁结节,或胰腺囊性灶
钙化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中心钙化
蜂窝状改变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平扫
增强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蜂窝状改变
中央日光放射状钙化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平扫
CT增强
MRI增强













(二)巨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较微囊性少见,多位于胰头 容易误诊为假囊肿或粘液性囊腺瘤 生物学行为与微囊型相似,影像表现不同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更明显,包膜完整,分界清晰
病例二 女性,32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浮云 征”

胰腺囊腺癌的CT诊断(附4例报告)

胰腺囊腺癌的CT诊断(附4例报告)

胰腺囊腺癌的CT诊断(附4例报告)【摘要】目的提高对胰腺囊腺癌CT表现的认识,评价CT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CT表现,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CT平扫4例均呈囊性低密度肿物,囊壁较清楚。

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部3例,最大病灶为5.6cm×6.8cm位于胰头,最小者为3.0cm×3.1cm在胰体部,病灶呈圆形1例,类圆形2例及分叶形1例。

CT值1.1HU~28.2HU。

2例囊内见线状分隔,2例囊壁厚薄不均并见壁结节。

1例囊壁弧形钙化伴囊内结节状钙化。

增强后囊壁、壁结节及囊内间隔不同程度强化。

1例胰头病变推压十二指肠及下腔静脉,1例肝内见囊性转移状。

结论CT 检查能全面地显示胰腺囊腺癌的特征性图像和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为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胰腺:囊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随着CT检查技术的进展,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显示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对不同病因的胰腺囊性病变进行较明确的影像学诊断成为可能。

胰腺囊腺癌颇少见。

现将我院2003年-2006年间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CT表现较典型的4例胰腺囊腺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例、女3例。

年龄44-67岁。

临床表现为左上腹胀痛3例,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1例。

4例均无胰腺类病史。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2 CT检查应用Emotion螺旋CT机,常规空腹,扫描前30min口服1%-1.5%,泛影葡胺500ml,检查前5min再口服200~300ml充盈胃肠道。

扫描范围自膈面向下至十二指肠水平段。

扫描采用软组织模式,胰腺区用层厚层距5mm,必要时可用3mm或2mm层厚、层距扫描。

平扫后作增强扫描,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3ml/s的流率注入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延迟20~25s,60~65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

胰腺囊性肿瘤SPT、SCN、MCN

胰腺囊性肿瘤SPT、SCN、MCN

MCNS是有分泌黏液的柱状上皮组成,有致密卵 巢样基质,是MCN的病理特征。可有厚的纤维壁 并伴有乳头状突起。
CASE Y0489348
F/46 体检发现胰腺囊性占位5年。
T2
DWI
同反相位
PRE LAVA
增强扫描
MRI诊断报告
胰尾部囊性病变,考虑:良性,以囊腺 瘤或假性囊肿可能性大,不能完全除外 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建议:实验 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定期复查。
腹膜后、胰体尾区富血供巨大囊实性肿块伴出血,考 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可能性大,不能完 全除外腹膜后间叶来源肿瘤可能。建议临床治疗后复 查。
病理报告
(腹膜后)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胰 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物大小 18.5*19.7*12cm,伴坏死,囊性变,肿 瘤组织未侵及脾,胰腺切缘未见肿瘤组 织。
【临床及病理】
男:女=1:6~1:9 年龄范围:30-50岁 1/3的病人没有症状,常见症状是腹痛和可触
及腹部包块。黄疸、消瘦、胰腺炎少见(小于 10%) 大小范围:2~25cm,平均大小10cm 可位于胰腺任一节段,胰体尾部稍多 多发囊肿(>6个),多数<2cm(微囊型腺 瘤) 多个薄壁间隔 如果很小,且无症状考虑观察
CASE 3 Y0557319
F/16 查体发现上腹部占位10余天
T2
DWI
PRE LAVA
增强扫描
延迟
MR诊断意见
左侧腹腔内巨大肿物伴坏死、囊变及出血,考虑胰腺 体尾部来源,以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可能性大, 建议:肝胆外科会诊和临床治疗后复查。
病理报告
(胰尾)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大小15*13*8cm。胰 腺断端未见肿瘤。
病理报告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NXPowerLite)PPT课件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NXPowerLite)PPT课件
型。 生物学行为多样。
27
分支胰管型
主胰管型 混和型
28
主胰管型
较少见 主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0.5-1.5 cm 位于胰体尾,其余胰腺区正常 位于胰头,远端胰管扩张和囊变
29
30
分支胰管型
多位于胰腺钩突和胰尾 多为葡萄样或分叶状,也可单囊 与胰管相通,主胰管正常或轻微扩张
肿块较大,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多 有完整包膜
密度或信号不均匀,T1WI上多有高信号。 增强后实质部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
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肿瘤组织呈网状排列,之间形成血窦, 所以,造影后在门静脉期显示肿瘤实质 部分明显强化
45
推移周围组织,侵犯少见。位于胰头部位, 肿瘤即使很大亦较少引起胆胰管的扩张
31
32
33
34
混和型
最多见 钩突分支胰管+主胰管(多见);体尾
部分支胰管(单发或多发)+主胰管
35
36
37
38
可有壁结节 即使体积很大,极少侵犯周围血管和远处
转移 呈乳头样突入十二指肠壶腹部 MRCP:主胰管和囊性病变是否相通
39
40
提示恶性征象
出现实性肿块。 主胰管扩张>10mm 多中心生长 壁钙化或弥漫性钙化 有糖尿病病史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53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54
2cm)构成,薄壁 纤维分隔有不规则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
状钙化 囊内充满透明的水样液体
8
影像表现
水样密度或信号 无壁或薄壁 壁和分隔强化 不侵犯胰周脂肪和器官 CT-----钙化
T2WI ------微囊和间隔,高信号区伴低信 号中心

胰腺囊腺瘤CT及MR诊断

胰腺囊腺瘤CT及MR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
解剖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 内分泌部组成。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 脂肪酶及淀粉酶),胰液经主、副胰管排泄至十 二指肠降部。
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 主要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
胰腺的分部
• 胰腺可分为头、颈、体、尾4部分,各 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 当肿瘤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囊腺癌: • 1.肿块边界不清,对周围组织或器官有侵蚀 • 2.囊性病变中出现明显的实性肿块 • 3.囊壁厚度大于1cm或厚薄不均 • 4.囊内间隔不规则,厚薄不一 • 5.肿瘤直径大于8cm • 6.出现周围血管侵润包埋和远端转移
鉴别诊断
•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需与胰腺假性囊肿及 真性囊肿等鉴别:
胰腺囊性肿瘤
1.浆液性囊腺瘤 2.黏液性囊腺瘤 3.黏液性囊腺癌 4.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过去认为无恶 变倾向,但近10年发现有恶性浆液性囊腺 瘤恶变报告。好发年龄30~50岁,女性多见, 一般无症状,可有上腹不适、疼痛等,偶 尔可按及肿块。
病理
• 浆液性囊腺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但 仍以体尾部多见,囊腺瘤起源于胰腺腺泡 的中心细胞,生长缓慢,直径约为2~25cm, 由多个小囊组成,内衬以富含糖原的扁平 或立方上皮细胞。切面肿块成分叶状,由 许多小囊组成,部分囊内有纤维组织分隔, 偶有钙化,液体多清亮。
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 小囊型、大囊性和混合型
小囊型最多见,病MR可见病变由多发直径小于 2cm的囊性病灶组成,CT为低密度,MR表 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
大囊性: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椭圆形病变, 中间可见稀少的间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MN分型 1、主胰管型: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主胰管扩张,扩张
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 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
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 3、混合型:主胰管及分支胰管二者均存在。 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
病例一 男性 67岁 主胰管型(胰腺导 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病史:频发胰腺炎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表 现及鉴别诊断
胰腺囊腺瘤约占胰腺囊性病的10%~15%, 胰腺囊腺癌约占胰腺恶性疾病的1%左右。
胰腺囊性肿瘤: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
潴留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上常见及所指的主 要包括:
浆液性囊性肿瘤(SCN)
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实质区和假乳头区) 黏液性囊性肿瘤(MCN)
小结
浆液性囊腺瘤呈“蜂窝样”改变,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 黏液性囊性肿瘤:大单囊或几个大囊,有明显的附壁结节或囊壁增厚、
直径>5cm时提示为恶性可能 实性假乳头状瘤:“浮云”征或囊实性相间,或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主胰管型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 分支胰管型表现为胰头葡萄串样肿瘤,与扩张的胰管相通。 主胰管扩张>1cm, 壁结节>1cm提示为恶性。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呈粗细不均的扩张,胰腺实质内粗大 钙化及主胰管内结石;而IPMT的胰管扩张较为均匀规则。
慢性胰腺炎
浆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 实性假乳头状肿
液性肿瘤

老年女性多见 恶变率<3%
多见于中年女性; 属癌前病变
老年男性多见 占胰腺囊性肿瘤的 24%
单囊型
单囊型
<2cm,纤维分隔明 样钙化
显强化
主胰管型:胰管弥 漫性扩张伴囊肿形 成;恶性征象:胰 管扩张>1cm,附壁 肿瘤结节>1cm 分支胰管型: 胰腺钩突部多见, 与主胰管相通,胰 管扩张
多见于年轻女性病 人 恶变率较低
囊性成分为主:实 性成分表现为“浮 云”征或呈附壁结 节,或为囊实性成 分相间分布。囊性 成分为主者,囊性 成分位于包膜下。 肿瘤有明显包膜, 包膜光整,强化明 显
鉴别诊断
浆液性囊腺瘤:通常囊小而多,而黏液性囊性肿 瘤通常囊大(>2cm)而少。 胰腺囊肿相鉴别:胰腺囊肿表现为囊壁薄而均无 强化、无壁结节、无分隔。
57 岁 女性 黏液性囊腺瘤
女性,54岁 黏液性囊腺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导管内的 胰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肿瘤来源于胰腺导 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 管进行性扩张。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脂肪泻,易被误诊为慢性胰腺 炎。
增强后可见实性成分呈“浮云”征
病例三 女性,35岁 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
浆液性囊腺瘤(SCN)
浆液性囊腺瘤常发生在胰体尾部的偏良性肿瘤,中老年女 性多见。 一般将SCN 进一步分型为单囊型、多囊型。
胰腺多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囊腔细小(<2cm)而多,呈”蜂 窝样”改变,特征性的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 高度提示浆液性囊腺瘤。
CT增强示:主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行占位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 瘤)
病史:频发胰腺炎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性占位
部分胰腺组织的曲 面重建图像
良恶性判断: 主胰管型倾向于恶性的可能性更大; 当肿瘤内出现>10mm的壁结节,主胰管扩张>10mm,提示为 恶性。
胰腺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
典型者表现为大单囊或几个大囊组成,囊壁薄厚不均伴 强化(常<1cm),囊壁分隔菲薄呈线状,可伴钙化。
恶性者多有不规则厚壁及突入腔内的壁结节。
交界性黏液性囊性肿瘤
女性,45岁 胰尾部黏液性囊腺瘤
女性 53岁 胰尾部黏液性囊腺癌 CT平扫
女性 53岁 胰尾部黏液性囊腺癌 CT增强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见胰头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更明显,包膜光整、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
病例二 女性,32岁 胰腺实型假乳头状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属低度恶性或恶性倾向。 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易并发出血及坏死。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 1、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 2、实性成分表现为“浮云”征或呈附壁结节,或表现为
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性成分多位于包 膜下。 3、有明显完整光囊型(囊小而多) 多囊型(囊大而少) 病变)
分支胰管型
混合型
胰体尾部多见
胰体尾部
分支胰管型多发生 于胰头钩突
胰体尾部多见
囊壁有张力,内有
与胰管无交通
线样纤维分隔,薄
多发小囊围绕中心 厚不均
纤维瘢痕
恶性征象:实性附
CT表现为“蜂窝样” 壁结节,肿瘤直径
改变,囊泡直径多 >5cm,外周蛋壳
CT扫描示:胰头肿瘤呈多个小囊聚集成“蜂窝”样,边缘光整,中央见小 片状钙化。
女性,56岁 多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67岁 多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 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可为大单囊 也可为几个大囊组成。 肿瘤的大小与恶性程度相关,直径>8cm则考虑恶性可 能大。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
非黏液性,良性或低 度恶性
黏液性,有潜在或 明显恶性倾向
临床表现
相当一部分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表现为腹 痛及腹部包块。IPM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常表 现为慢性胰腺炎症状。
目前认为除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余均需手术切 除并随访,但各类型之间的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有 一定倾向性的影像学诊断也是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